最后的权利2

HD中字

主演:Hollywood Yates 杰特·尤尔根斯米尔 Suzanne Dixon Jonathan Tantyp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2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3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4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5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6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3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4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5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6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7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8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19最后的权利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废墟中的守望者:记帝国的覆灭——柏林1945

2004年间,Constantin Film Produktion GmbH的两部片子相继问世,《Napola-Elite für den Führer》以及《Der Untergang》,相比之下,我不太喜欢Napola那种细化到一个关于Hitlerjugend的微观层面,当然这也是一直探寻内心深处的方法,但《Der Untergang》更加吸引我,言归正传,片子已经看了不下30遍,到后来完全是为了复习德语课。

 

有看的不全的地方,会继续跟进添加,以下内容则纠正片中一些细节错误(也含穿帮镜头,与历史不符者):

 

错误A:影片中为Dr.Gobbels孩子调制安眠药时使用的厄伦美厄烧杯,是二战后的产品,烧杯上的标识显示的很清楚

错误B:希特勒于4月22日会议上严令武装党卫军上将Oberstgruppenführer Felix Steiner率领 “ 施坦因纳”集团军群(Kdr Armeegruppe STEINER):从库兰撤回德国本土的党卫军第3装甲军与早先撤退回来的SS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27 SS Freiwilligen-Grenadier Division Langemarck)的一个战斗集群、SS第28"瓦隆人"志愿掷弹兵师(28 SS Freiwilligen-Grenadier Division Wallonien)、SS第10"弗伦斯贝格"装甲师(10 SS PanzerDivision Frundsburg)的部分部队和SS 第11 "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11 SS 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Nordland),组成了新的第11装甲集团军,施坦因纳担任了该集团军司令(Oberbefehlshaber Pz AOK 11),指挥部队自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地区向柏林方向运动并与新成立的第12集团军会合援救柏林,真实的情况,据本人在德国考证史料书籍记录:这次毫无意义的自杀式进攻并没有发生

错误C:Traudl Junge逃离地堡后,并不是简简单单穿过苏军队伍,然后骑上自行车逃到安全地点。真实情况是,她被强奸了数次,并被作为特殊高级纳粹官员关押

错误D:光头博士Ernst-Günther Schenck的军阶是武装党卫军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SS-Obersturmbannführer)开始的部分中他被称为“Herr Professor”,然后他的胖副官称他“Herr Oberst” 这里要注明:Oberst与党卫军的军阶对照应该是党卫军旗队长SS-Standartenführer(上校),主要来说,这和党卫军日常的称谓习惯不符,无论上下级,SS内部都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军阶比如“Obersturmbannführer Schenck”这样似乎更准确;另外片中把他描写的过于仁义了一些,因为根据我个人的有关党卫军第一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的战史记录,Schenck曾经供职于著名的Dachau集中营。

错误E:片中党卫军全国领袖Himmler的元首大本营联络副官武装党卫军地區總隊長(中将SS-Gruppenführer )Herman Fegelein在其军事生涯初期1943年曾任武装党卫军第八“弗洛里安-盖尔”志愿骑兵师师长(至少倚仗其希特勒妹夫的裙带关系)(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军阶:武装党卫军旅队长(少将SS-Brigadeführer)而在1945年柏林城破之前被控叛国罪执行枪决(私自与美国人谈判),其军阶当时应该升为武装党卫军地区总队长(中将SS-Gruppeführer )而片中他的军衔领章和肩章仍然是少将旅队长SS-Brigadeführer。

错误F:Gerneral H.Krebs在举着白旗找俄国老毛子谈判的时候头上顶着一定校官的帽子,难道是道具师穿帮了。。。???汗

错误G:根据我所收录的Fritjof Schaulen的著作《Eichenlaubträger 1940-1945 》中柏林城防司令炮兵上将Helmuth Weidling本人是戴眼镜的,而在影片当中少了这一重要人物道具;而他本人曾被授予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影片当中在其军服上并没看到。

 

 

 

电影以1945年4月开始的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城市攻坚战-柏林战役为背景,以下是于柏林战役中参战&阵亡德军所属部队番号,编制及不完全兵员统计,由于手上资料有限,部分翻译不太准确的敬请谅解(PS:1945年的德军再不是那支在欧洲大地所向无敌的钢铁雄师,而是战争最后阶段,编制较为混乱,一点不像德国人的作风,却颇有国府国军的味道):

柏林:
    德国方面将有Generaloberst Gotthard Heinrici中将-一个优秀的防御战专家率领的Heeresgruppe Weichsel (Vistula)维斯杜拉集团军群来保卫帝国首都,下辖有General der Panzertruppen Hasso-Eccard von Manteuffel 哈索.冯.曼拖菲尔中将指挥的3. Panzerarmee第三装甲集团军,尽管被称做装甲集团军,但其所辖部队的重装武十分匮乏,所辖九个师中,四个是步兵师,剩下的几个则是有海军和空军的地面人员编成。几个Volksgrenadier-Divisionen 国民掷弹兵师(由半大孩子和老弱病残编成)和五个处于休整状态的装甲旅可以调遣(严重缺编)。而在柏林的南面于1945年4月划归General der Infanterie Theodor Busse上将(提尔奥多-布塞上将)的9. Armee第九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防区。

至此,在柏林战役方向的德军集结了第9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Heeresgruppe Mitte中央集团军群的第4 装甲集团军。根据德国陆军总部的统计,而早在3月初,维斯杜拉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在奥得河和尼斯河分别有52万7千和41万3千兵力。苏俄与西方的统计都有水分,但从德方资料看,传统所谓德军有百万之众参加柏林战役的说法丝毫也没有夸张。因为在战役进程中参战的兵力还不包括其中。

 

3. Panzerarme(第三装甲集团军):

指挥官:General der Panzertruppen Hasso-Eccard von Manteuffel 哈索.冯.曼拖菲尔中将

截至(1 Mar 1945)
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r. 1)
“霍尔施泰因”装甲师 Panzer-Division “Holstein”
第二军Verteidigungsbereich Oder (Stellvertretendes II. Armeekorps)
第九伞兵师

-9. Fallschirmjäger-Division
“德内克战斗群”

-Gruppe Denecke
武装党卫军第三装甲军-III. SS-Panzerkorps
第281步兵师

-281. Infanterie-Division
武装党卫军第11“北欧(又译“诺德兰”)装甲掷弹兵师-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
武装党卫军第28“瓦隆人”志愿掷弹兵师

-28.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Wallonien”(比利时第一:由比利时的志愿者及反共反布尔什维克右翼分子组成)
“弗伊特战斗群“

-Gruppe Voigt

武装党卫军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比利时志愿者)-27.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k”
武装党卫军第23“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由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支由荷兰志愿者组成的作战部队)-23. 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ederland” (niederlandische Nr. 1)
武装党卫军第11军(未确定)

-XI. SS-Armeekorps
第五猎兵师

-5. Jäger-Division
-Divisionsstab z.b.V. 402
第163步兵师

-163. Infanterie-Division
Tettau “军级战斗群”(未确定)Korpsgruppe Tettau
Division Bärwalde
Division Pommerland
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一部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r. 1) (part)
武装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

-15.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1) (remnants)

 

 

9. Armee(第九集团军)

指挥官:General der Infanterie Theodor Busse上将(提尔奥多-布塞上将)

 

截至 (1 Mar 1945)
武装党卫军第10“弗伦斯贝格”装甲师
-10. SS-Panzer-Division “Frundsberg”
武装党卫军第五山地军

-V. SS-Gebirgs-Korps
第391守备师(警卫师)

-Divisionsstab z.b.V. 391
武装党卫军第32“1月30日“志愿掷弹兵师

-32.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Divisionsstab Raegener (remnants 433. & 463. Infanterie-Divisionen)
法兰克福要塞

-Festung Frankfurt
武装党卫军第11军

-XI. SS-Armeekorps
第712步兵师

-712. Infanterie-Division
“库尔马克”装甲掷弹兵师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Kurmark”
第25装甲掷弹兵师

-25.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Küstrin ”要塞

-Festung Küstrin
第101军

-CI. Armeekorps
第303“德贝里茨”步兵师

-Infanterie-Division “Döberitz”
第309“柏林”步兵师

-Infanterie-Division “(Groß-) Berlin”
第606守备师(警卫师)

-Divisionsstab z.b.V. 606
集团军直属部队

-Korps Oder
1. Marine-Schützen-Division
“斯科尔兹尼”战斗群

-Gruppe Skorzeny
“克罗塞克”战斗群

-Gruppe Klossek

截至 (12 Apr 1945)编成更换(加入)

第600(俄罗斯叛军)步兵师

-600. (Russische) Infanterie-Division

LVI 装甲军

-LVI. Panzerkorps
第25装甲掷弹兵师

-25.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慕钦堡”装甲师(成立于柏林东部的慕欣堡Müncheberg,因此得名,另外,该师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装备红外线夜视设备的装甲部队)

-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
Ausbildungs-Division 256

 

4. Panzerarmee(第4装甲集团军)

指挥官:General der Panzertruppe Fritz-Hubert Graeser(弗里茨-胡贝尔特 格拉瑟上将)

截至 (1 Mar 1945)
“Glogau”要塞

-Festung Glogau
第16装甲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16. Panzer-Division
“大德意志”装甲军(改编自“大德意志装甲师”,德军的一支悍旅,其部队历史可谓浓缩了德军的发展历史沿革,几乎参加了德军所有重大战役)

-Panzerkorps “Großdeutschland”
第615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615
第21装甲师(曾随隆美尔横扫北非的非洲军绝对主力)

-21. Panzer-Division (most)
“勃兰登堡”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Brandenburg”
“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战斗群(由德国空军地面人员组成的装甲劲旅,以胖元帅的名字命名)

-Kampfgruppe Fallschirm-Panzer-Division 1 “Hermann Göring”
第20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20.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第5军

-V. Armeekorps
第342步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342. Infanterie-Division
第72步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72. Infanterie-Division
第275步兵师

-275. Infanterie-Division

第40军

-XXXX. Panzerkorps
第25装甲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25. Panzer-Division
“Matterstock”守备师

-Divisionsstab Matterstock
武装党卫军“迭勒汪格”旅(后改编为党卫军第三十六“迭勒汪格”武装掷弹兵师
36.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Dirlewanger该师师长即著名的集中营特别行动队指挥官迭勒汪格,前身SS“迭勒汪格”特别行动队(SS-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由此得名。)

-SS-Brigade “Dirlewanger”
第608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608

武装党卫军第35“警察”掷弹兵师

-35. SS- und Polizei-Grenadier-Division
Brigade z.b.V. 100

 

截至 (12 Apr 1945)增编

“科尔斯多芬”集群

-Gruppe Kohlsdorfen

第615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615
第464守备师

-Divisionsstab z.b.V. 464

第545国民掷弹兵师战斗群

-Kampfgruppe 545.Volks-Grenadier-Division

莫塞炮兵上将战役战斗群

-Korpsgruppe General der Artillerie Moser
  Division Nr. 193
  Division Nr. 404

 

    在整个保卫帝国首都的战斗中德国军人阵亡近30万,柏林市民死伤则无法详细计算,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柏林战役终于在电影中Helmuth Weidling那沉重的公告广播中落下帷幕:“亲爱的元首已经抛弃了我们而去,我命令柏林所有德国士兵,你们的继续抵抗只会增加柏林人民的痛苦,放下武器,停止一切敌对活动。”而在苏俄方面也付出近30万的伤亡代价。就像Wagner的歌剧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最后一幕Götterdämmerung“众神的黄昏”来形容它,无论德国还是苏俄在这场战役都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勇士。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精神将被纪念,请为这场战役乃至二战中的死难者默哀。“Kampfen unter Gottes namen, Wir sind unschuldig.”。。。 ╬

 

特别篇:与很多人大脑中党卫军的“亚利安精英”形象有区别,在柏林战役中死守柏林市区的是两支由北欧志愿者和法国志愿者组成的武装党卫军外籍志愿师: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r. 1);武装党卫军第11“北欧(又译“诺德兰”)装甲掷弹兵师-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击炮在总理府东南的菩提树大街继续进行着毫无希望的防御战。

  4月29日希特勒自殺后,大部分德国守军开始投降,防御柏林市中心的居然只剩下这两支党卫军部队,5月1日,“北欧” 师命令士兵一步也不准后撤,死守哈林泽车站,当时装甲兵力为5辆虎王坦克、6辆4号坦克和突击炮以及少量“追猎者”型驱逐坦克。5月2日后半夜,“众神的黄昏”终于来到,最后的防线崩溃,“北欧”师的死硬分子即使不愿正视现实,也得为自己保命留条后路了,于是以2辆虎王坦克为先导试图突围逃出柏林,结果所有坦克皆被苏军包围击毁,只有少量士兵渡过易北河向盟军投降,大多数士兵则随着第三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

  由挪威人所著的---<< "北欧"师--- 荣誉与毁灭>>(<<"Nordland"---honour and extermination>>的英译本来看“北欧”师可能是德军外籍师团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最终党卫军实现了其作为“一支欧洲的军队与红色布尔什维克苏俄作战(在战争中后期党卫军序列中出现了形形色色来自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芬兰,挪威,丹麦,拉脱维亚,乌克兰,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俄罗斯等等等各个国家的形形色色的外籍志愿者,反共志愿军,右翼组织,法西斯党派成员,民族激进分子为了抵抗苏俄红色布尔什维克的入侵加入德军)”或者是所谓“欧洲党卫军之战”之类的宣传口号的典型,但是“北欧”师在战争末期死守柏林、甘为第三帝国殉葬的目的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2 ) 年轻不是不悔的借口——第三帝国《覆灭》直感

年轻不是不悔的借口——第三帝国《覆灭》直感


“直感”的意思是,直觉的感受,充不得评论之数。打开电脑敲打以下文字的时候,我应该是破天荒地没有连接网路,并且故意切断互联性的交换,不查任一资料,放任必然出现的错与误,“感”而已。

接近凌晨时分,从衡山影院出走,两个半小时的德国影片《覆灭》(DOWNFALL),钱包里还有一张《覆灭》前拐到永华买的周六《第九日》的票——同样都是二战,都是德国。在这个纪实性的群像电影中,不知道感和想之间,哪端更出离印象。

希特勒的手

对于希特勒的印象,一直停留在2个影像文本里,其一是卓别林的《大独裁者》,那里面希特勒最夺目的身体器官是他的脚,卓别林将标志性大头皮鞋里的双脚压缩进希特勒标致的高统皮靴中,调戏着气鼓鼓的地球,戏噱而绵长;其二是《王中王》,此地最夺目的希特勒身体器官是他的小胡子,在闪电的一惊一咋里,希特勒和他的姐姐交相辉映,极尽讥讽之能事。

《覆灭》里,希特勒虽然算不得最夺目的角色(窃以为戈倍尔更抢眼,下节再表),但是他的手无疑被刻意放大了,许是帕金森症,许是为了放大“希魔”垂死前歇斯底里的神经质,无论“手” 摆放何处,指点地图、拨弄盘中的素食、戳着下属勃然破口大骂、轻抚爱娃的脸……尤其是背于身后多次得到迫近的特写镜头时,都痉挛一般地筛然抖动。

我想起,那个因为希特勒以致悲凄幻灭按捺不住拉着妻子一起自杀的人,他的一个小说中,曾写到一双比脸孔更曝光内心的,手。

爱娃的烟

最后一次从地下掩体来到地面放风透气时,她对希特勒的女秘书和厨娘说,抽一根吧,点燃,深吸一口,视线聚集在废墟瓦砾堆中幸存青铜少女雕像上,阳光很明媚,好像还有些风,四月底的柏林,天气应该不错。时间仿佛停滞,却不过几秒而已,空袭便响起,一颗颗炸弹凌空而来。

那根长长的香烟落在泥土里,爱娃的脚踏上去,用力地踩转一下。

她是来和他一起死的,她知道。她的妹夫是希姆莱与希特勒之间的联络官,希姆莱瞒着希特勒偷偷和盟军谈和暴露,希特勒派人抓到她的妹夫要处极刑。她之前接到过妹夫劝她离开的电话,她冲到希特勒面前,请他宽恕妹夫,妹妹要生孩子了,大厦倾覆中,“此时你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呢?”他用颤抖的手轻轻抹去她的眼泪,他的眼睛红了,他大声拒绝将军们疏散柏林市民的要求时没有红,他大声咒骂士兵将领应该拼命的时候没有红,他说他们命该如此,

但,他拒绝了她的要求。


“根据种族通婚条例,元首你是纯正雅利安人么?”

希特勒要在离开世界前与厮守15年的爱娃结婚了,炮火纷飞中,一个应该是牧师一样的证婚人被带到地下掩体。“根据种族通婚条例,元首你是纯正雅利安人么?……根据种族通婚条例,爱娃你是纯正雅利安人么?……根据条例元首我可以看你的身份证么?” “他是元首!”警卫官终于按捺不住发作了,牧师“哦”了一下,放弃查验,继续发问,“元首你愿意娶爱娃布劳恩为妻么……”

想起《U531》中最结棍的一句台词,“德国人造的东西,真TMD结实!”


戈倍尔的脸·戈倍尔夫人的小药丸

希特勒周围的人中,最抢眼的无疑是戈倍尔,虽然他在影片中出现好像没有希姆莱早,但是一现身就被我一眼认出——当然,因为我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他的照片,我第一反应竟然不是他的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脱口而出的是“他把自己的孩子们都毒死,然后和妻子一起自杀了”——这是我书上看过的简单一句话,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们”竟然如此之“们”,这个过程竟然,竟然如此……

这个演员简直太像戈倍尔了,五官是隼和狼的融和,刀削一般的高颧深目,而特别是在希特勒周围的军绿色中,他的糟黄色文官制服尤其醒目。

那鹰一样的眼睛居然流泪了,他像希特勒一样让柏林市民和士兵为他们的疯狂殉葬的时候他的脸依然酷毙了,像沙漠一样酷毙了。戈倍尔让希特勒的秘书为他记录遗嘱,秘书说,她正在打元首的遗嘱,他猛地收了泪,“那我一会再来。” 戈倍尔不仅将妻子孩子全部弄到地下,还唯一一次违背元首领袖的命令,元首让他带着家人离开——他执意为元首殉葬,带领全家。

戈倍尔夫人领着天使一样的一群孩子,真的是一群,6个,其实他们一共是7个,刚好一串完整的音符——还有一个是戈倍尔夫人书写遗嘱的阅读对象,一身戎装地放置在相框里。孩子们跟着妈妈,小鸟一般地齐声说:“我们来看希特勒伯伯和爱娃阿姨。”银铃一般地为希特勒伯伯和爱娃阿姨齐声合唱,妈妈是他们的指挥。

“孩子们不能活在没有国家社会主义的世界里……孩子们不能活在没有国家社会主义的世界里。”这是妈妈一再强调的要把他们都带走的理由。妈妈监督着医生用锥形瓶配制好深度安眠的药水。“孩子们,这是妈妈跟你们说过的药,有点苦,谁先来……海达你最听话,你先来……”最小的女儿先喝了,苦得瘪了下嘴,最后一个最大的女儿哭了,“妈妈我不要喝……”妈妈只好用灌。

孩子们都睡着了,妈妈蹑手蹑脚地进来,掏出一盒小药丸,逐一放到孩子嘴里,用手将上下牙挤压合拢,干脆的“咔”一声,孩子微微抽动一下,头就歪过去了,妈妈将被子给她/他从头盖上——每个孩子都是一样步骤,简洁而干脆。6个都完成后,她走出房间,颓然蹲在地上,她的丈夫,在几步外看到她。

轮到他们了,戈倍尔戴好手套,整理好衣服,和妻子走到地上,他先朝她开枪,然后朝自己开枪。两声枪响刚落,几个士兵有了之前对付希特勒和爱娃尸体的经验,毫不拖沓老练地从过来浇上汽油,点火。


彼得的自行车

彼得只有12岁,元首就接见了他,给他授勋,因为他用火箭筒击中了2辆苏军坦克。这应该是他第一次见到元首真人,或许他会想,这个佝偻着背哆嗦着手有气没力的垂垂老人,真是我们狂热追随的元首么?

彼得的爸爸之前曾经试图将他从街道上劝回家,爸爸也劝说其他和彼得一样未成年的“战士”,还有刚成年的战士,未果。等彼得在炮火和死亡的游荡和游击中逐渐回复一个12岁孩子的真实恐惧时,他冲回父母的怀中。

可是,即使在苏军的距离都可以目测的时候,依然有百姓构成的所谓战场执法队将怀疑对象迅速吊死打死。即使在希特勒已经自杀,柏林防御司令刚宣布停止抵抗的时候,彼得看到战场执法队从家里走出,父母都倒在血泊中。

于是,在苏军包围住一群德军士兵的时候,一个女人从包围中悄悄溜走的时候,他有力地牵住她的手,穿行在胜利者的眼神里,用12岁孩子的物理外表掩护她离开。

彼得突然有个发现,河里漂着一辆自行车,他捞起来,他们对视着笑了。她骑着车,载着他离开,他们在静谧的乡间路上行进,一起离开,离开……


特鲁德尔小姐·上尉医生

前面说到这个电影的纪实性,虽然隐约记得资料上说这个电影的视角和发轫都来自真实的希特勒的女秘书特鲁德尔小姐,好像她的姓是荣格,和著名心理学家一个姓——片子她的正式称呼是“荣格夫人”。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一个视角,原谅我没有记住这个似乎是影片中唯一有点清醒旁观者样子的知识分子模样的年轻医生的名字,只记住他的军阶是上尉。这两条线索,前者的角度应该是从地下掩体由内而外,因为她一直都呆在希特勒身边,对于外面的战事并无切身体验;后者则是由外而内,他原来是负责食品药物运输的,后来到地下,并偶然见证了希特勒的死亡。

上尉医生的反省和清醒比彼得的父亲幸运,他尽力的劝阻不要继续抵抗血拼的语言似乎有些奏效,而他也在战后几年被释放。

特鲁德尔小姐被招聘被希特勒钦点为秘书,陪伴见证了希特勒最后的时光,她曾经在爱娃表态时迅速接口表态愿与希特勒一起死,虽然此后自己都不知道当时为何脱口。在希特勒死后突围,被苏军包围时,因为女性身份,又得到12岁男孩彼得的帮助,逃脱。战后被甄别为年轻的追随者,被释放。

片末是2002年特鲁德尔小姐逝世前一段采访录像,她说自己多年以来都不愿意开口,直到不久前看到一个展览,一个被纳粹杀害的年轻女子的遭遇刺激了她,“年轻不是借口,应该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


属于此地的“60周年”即将到来,《覆灭》直感后,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忏悔需要勇气,和能力;接受忏悔也需要勇气,和能力——真实的勇气和真正的能力。不忏悔和不接受忏悔,不知道是否只需要“勇气”。


附:50块一张的电影票,这个所谓“电影节”简直是发横财,但是我依然迂阔地拒绝了黄牛20块的拉票。


http://www.blogcn.com/User7/ecnumeng/blog/21745217.html

 3 ) 转贴:影片中由荣格夫人速记下来希特勒的遗嘱

    自从我自愿参加了强加给帝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30多年了。

    在这30多年中,我所有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中都充满了对自己人民的热爱与忠诚。它们赋予我作出最困难决定的力量,有的时候作出这些决定是极度痛苦的。说我或者任何一个德国人想发动1939年的战争,这是谎言。要战争并且执意发动战争的只是那些国际国务活动家。他们要么是犹太人出身,要么是为犹太人的利益而工作。

    多少年过去之后,几百年过去之后,从我们城市和纪念碑的废墟中将产生对那些犯有罪责的人们的仇恨,他们就是国际犹太人和他们的帮凶。

    我在德波战争开始前3天,曾经建议英国驻柏林大使调停德国和波兰问题,就像调停在国际监督之下的萨尔州问题一样。关于这一建议是不能够被遗忘的。它没有被采纳的原因是因为英国执政的政治阶层出于商业原因想发动局部战争,想发动局部战争的另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受到国际犹太人宣传的影响。

    假如欧洲各国人民将被当作国际阴谋家、银行家和金融寡头们棋盘上的卒子,则那时候在这场罪恶斗争中的真正有罪的人犹太人将对这一切负责。这次不仅将有成千上万的欧洲人的和雅利安人的孩子们遭受饥饿,还将有成千上万的成年男子走向死亡,成千上万的妇女和儿童在城市大火和炸弹之下丧生。但是我决不怀疑,这次确实的罪人将受到惩罚,尽管是用比战争更为人道的手段。

    6年战争不管损失多大,必将成为往事,正像为了民族的存在而进行无上光荣和英勇的斗争一样。我不能够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首都的这座城市作为牺牲的代价。因为面对敌人在这个方向继续发起的攻击,我们的兵力实在大少了,我们的抵抗最终也将被那些变成了没有思想伪机器的人们所攻破。我想将自己的命运和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还留在这座城市中。我不会落在将要表现新暴行的犹太人的手里,让他们大肆歇斯底里一番。因此,我决定留在柏林并在即将看到我不能继续当元首和总理之时自愿死去。我将怀着喜悦之情而死去。我意识到我们的农民和工人无比的功勋和成就,意识到青年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支援。青年组织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因此,我向他们表达我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谢,也是自然的,就像我希望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投降一样,只要哪里有可能,就在哪里与祖国的敌人继续斗争,忠于伟大事业的原则。基于我们的士兵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我对他们至死不渝的忠诚,我希望,在我死后我的精神将在他们之中永存并永远与他们同在。
愿他们残酷,但是永远正义。

    愿恐惧永远不会主宰他们的行动并愿民族的荣誉在他们心中高于一切。

    最后,愿他们最终可以理解,为完成我们建立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需要数百年时间并需要每一个人永远将共同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我号召所有的德国人,所有的党员、妇女和德国武装力量的士兵效忠于新政府和它的总统……

    除此之外,我命令民族和人民的政府将种族法律和与全世界的敌人——国际犹太人的无情斗争进行到底。

    1945年4月29日4时于柏林

    希特勒

       见证人:戈培尔、布尔格多夫、鲍曼、克列鲍斯。

 4 ) 是魔,亦或是人?

《柏林苍穹下》是看过的,不过若非事先晓得,真不会认出眼下的希特勒就是布鲁诺·冈茨。他的演绎下的最后的希特勒,不是魔鬼,只是一个身体孱弱,丧失权威,歇斯底里到病态的“领袖”。却不止如此。通过女秘书荣格的一系列细节回忆,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在女士面前礼貌有加,彬彬有礼的男子,是到最后一刻还认为自己一系列行径是拯救人类筛选人种的可怜的战败者,甚至由此“可怜”油生出一个年轻女人的同情,而与我们所"认识"的狂魔有了鲜明对比. 但是,导演也鲜明地揭示,年轻的秘书是十分受到年龄,女性特质和所看到的事情的局限的,她虽与纳粹共处,却并没能看到地上的人们是如何因为丧心病狂的消灭人种和无休止的非人道战争遭遇的人间惨剧。这一点通过容格老年回忆时的忏悔得到回归。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因为被指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备受争议。但看过影片,觉察到,对于受害者来说,把希特勒视作魔鬼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疗愈伤口,而从人性角度冷静分析一个“人”如何演变得与人道完全背道而驰,才是对人类来说更待棘手解决的态度。

 5 ) 当恶魔走向终点

    当美国人把萨达姆从更应该是耗子居住的地洞里揪出来的时候,看着当年飞扬跋扈的独裁者的一副落魄样子,我竟也有了一丝恻隐之心。而当今年他那幅自己洗衣服的照片被英国小报披露后,我也为一个老人的晚年的凄凉动容。但是,想想他所制造的那些罪恶吧,他杀害了多少人,他又带给了多少家庭以死亡和凄凉。当恶魔走向终点,总是见令受害者大快人心的事情,他们的感受来得干脆真实,而对相对的局外人来说,感情就有些复杂了。描述希特勒最后日子的《帝国陷落》就因此,获得了不同的评价,陷入了巨大的争议。

    影片从一个相对“平民”的视角入手,由希特勒的女秘书特露德尔.容格的视角讲述了这位恶魔最后的日子。影片中的希特勒还是那个恶魔吗?他在最后的日子里显得如此无助与落魄,一只手在后背绝望的颤抖,佝偻的身体摇摇欲坠,心腹们的背叛令他歇斯底里。这就是走入末路的希特勒,和其他带有妄想心理的征服者一样,绝望又不甘心失败,在交织着自尊与自卑的心情下走向死亡。应该说看完这部影片感觉它并不是像先前看到的宣传那样是要为希特勒翻案,或是要不希特勒“还原成人”的影片。影片对战争还是一个明显的批评立场,同时冷酷的揭示着战争给德国人民造成的痛苦,以及战争中人性的丑陋和良知。
    在这部影片中从各个角度揭示了第三帝国行将陷落时,帝国人的状况,有那些政治家,有那些将军,更有那些平民。最让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帝国极端思想对孩子们的毒害,在最后的时刻,德军甚至将深受帝国思想熏陶德孩子们派上战场,片中几个孩子操纵着笨重德高射炮射杀坦克,而当战争开始的时候,绝望的一个女孩竟请求一个男孩将她打死,而男孩打死了那个女孩后竟也在不知所措中向自己的头颅开枪。是的,绝望,这是被包围的柏林中弥漫的情绪,绝望的将军们陆续自杀,绝望的前线士兵对稍有些反抗的平民无情的射杀,绝望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放纵的喝酒狂欢。最令人心悸的绝望是绝望的戈培尔的夫人亲手毒死她的六个孩子,这该是这样的不幸,她走进孩子们的房间,孩子们已被药物麻醉,不知道将要发生的可怕事情,接着她将装有氰化物的胶囊一个一个塞入孩子们的口中,并把它打碎,做完这件事,她也绝望的抽泣,接着绝望的跟丈夫自杀。影片就从这些片断中放映着第三帝国对人们的影响,反映着战争给人带来的苦痛和绝望。

    但是,影片也展现着希望,在展现着罪恶的同时展现着人性的点滴光芒。当一个日尔曼青年团的孩子从战场跑回家时,他母亲对他父亲说,“他发着高烧”,而父亲面带欣慰的说,“可他还活着!”。活着,就意味着希望,就意味着可以弥补过去的遗憾与错误,可以有幸福和快乐的可能。影片末尾,柏林防卫司令要大家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时,人们从战壕和屋中走出,孩子开始在废墟中奔跑。而片末,逃出的女秘书特露德尔骑着自行车,载着小男孩在一片温馨的阳光中前行。

    最后,晚年的特露德尔回忆说,在纽伦堡审判时,她才知道了德国人犯下的那些恐怖的罪行,她当时认为她是不知情的,当时的感觉只是震惊而没有负罪感。可是,当一天她经过一座纪念一个被纳粹处决的女孩的纪念碑时,她被震撼了,在她为希特勒工作的那年,这个女孩被处决,她突然明白了,“年轻不是借口”。当她说出这句话是,我有一丝感动,这毕竟是一个有良知的老人,而日尔曼民族也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他们在以后也诚心的对待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他们做到了,他们重新建立起了家园,他们也重新迎得了世人得尊重。作为中国人,我们总是为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对比而感叹,日本当年的参与者们也有不少人向中国人表示了忏悔,可是日本社会始终没有一种对那段历史真心忏悔的社会氛围,连许多曾经直接参与杀戮的人中都还有人冥顽不化,何况当时许多入德国的特露德尔这样的“间接”参与者了。

    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部反思历史的优秀影片,至于一些犹太人对影片中对希特勒过于人性化的描述的抗议,我完全可以理解,对于一个曾经对他们要斩尽杀绝的魔头,他们的愤怒理所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没有立场的饶恕。如果国内有人不能理解,那么想想吧,日本拍一部描写东条英机最后日子的影片,如果也展现他的可能令人产生同情的落魄一面,想必我们也是会义愤填膺的。事实上,如果在看这部影片开始,我还对希特勒的落魄有些触动的话,那么随着影片一步步揭示人民遭受的痛苦,我只能说这是希特勒应该承受的,为他所造成的罪恶他理应遭受这样绝望的折磨。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我们都在做着我们的思考,做着我们的选择,做着我们的事。我们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错误的事来,那么,当我们知道了我们曾经造成的错误时,我们是以当时的无意作为推脱的借口,还是勇敢的承认和弥补自己的错误?这或许不仅仅是个假想的问题。

 6 ) “恶魔”的本来面目

    2004年德国电影工作者以他们一贯严谨的态度,为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部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以希特勒为主角,讲述了在柏林被苏军攻陷前夕,希特勒和他的将领在柏林地堡下的最后日子。

背景

    1944年夏,整个二战战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线,英、美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发动诺曼底登陆战;而东线苏联军队也开始越过国境线,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进攻。西线的盟军和东线的苏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攻克柏林。而此时,由于西线的盟军受到德军的顽强抵挡,所以美、英军队进展极为缓慢。这给东线的苏军创造了攻克柏林的先决条件。苏军在东线首先发动了巴格拉季昂战役,机械化坦克兵团从白俄罗斯迅速闪击到维斯瓦河,兵临华沙城下。然后,苏军又冒着德军“虎王”式坦克的猛烈炮火,踏过了波德平原,抵达奥得河,距柏林只有60公里。
    在东线作战的有两支苏联军队,一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由朱可夫元帅指挥;一支乌克兰第1方面军,由科涅夫元帅指挥。最高统帅部于1945年4月1日,从两军的驻地分界处划起,一直到柏林东南60公里的吕本,谁率先打到这里,谁的部队就担当攻克柏林的重任。开始,朱可夫的部队被称为“柏林之锁”的塞洛高地所阻,而科涅夫的部队已顺利地渡过了尼斯河,抢占了攻克柏林的先机。4月17日晚,斯大林在电话中希望科涅夫能让朱可夫的部队通过其方面军地段上的突破口攻入柏林,但被科涅夫以那样将占去许多时间并造成部队的混乱为由婉拒,并最终使斯大林同意让他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协助攻击。就在科涅夫以为胜券在握时,朱可夫的部队攻下了塞洛高地,并抢占了通往国会大厦的要冲安加尔特车站。
    最终,朱可夫的部队笑到了最后。1945年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德国首都柏林国会大厦的圆形拱顶上升起了一面苏联国旗。这标志着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首都被已被苏军彻底攻陷。

关于影片

    1945年4月15日凌晨5时,苏军打响了攻克柏林的战役。4月20 日,在盟军猛烈的炮火下,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下度过了他56岁的生日。4月29日,柏林城已成为一片火海,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在他的地堡里完成了他们的婚礼。就在希特勒和爱娃正式结婚后的第二天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和爱娃服氰化钾毒丸自杀。希特勒在吞入第二颗毒丸后,用手枪向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10分钟后,侍卫们将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拖出暗堡,放进总理府花园被炸开的一个弹坑中,倒上汽油焚烧。
    影片《帝国的毁灭》就是围绕希特勒生命中最后的十二天展开的。其主要情节来自于希特勒的贴身秘书劳德·荣格,她从1942年开始直至离开地堡一直在希特勒的身边工作,还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此外,另两位仍然在世的地堡人员,希特勒的电话接线员和军官弗莱达上校的日记和回忆也为影片提供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这些都使《帝国的毁灭》成为一部忠实再现历史场面的优秀电影。
    除了吸引眼球的题材,扎实的历史素材,超强的制作班底和一流的演员也是影片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影片的编剧伯恩·伊钦格本身是德国电影重量级的制片人,这一次他亲自操刀撰写了影片的剧本。而主演希特勒的演员布鲁诺·冈茨是德国非常著名的演技派演员,相信很多人对他主演的《柏林苍穹下》那个穿着呢子大衣的天使仍然记忆犹新。
    《帝国的毁灭》虽然在德国上映时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但媒体和评论界对影片褒贬不一。对于影片真实再现了某些历史场景以及对希特勒的“人性”化刻画都遭到了非议,认为这有可能意味着德国民族主义和新纳粹势力的抬头。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影片的珍贵之处。《帝国的毁灭》和好莱坞的战争片在处理手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没有刻意营造战争的大场面,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人物的刻画上。所以,透过影片我们看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希特勒和戈陪尔。
 
希特勒

    自从二战结束后,希特勒及其党羽在大多数人们心中一直是以战争魔鬼的面目出现的,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形象。虽然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也绝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忽视了他们身上“人”的概念。希特勒无论怎样残忍可怕,他首先还只是一个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人类的情感。而《帝国的毁灭》正是还原了希特勒的本来面目,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面对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国就要灭亡的时候,希特勒作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也同样表现出了一般人的恐惧和绝望。当他听说戈林和希姆莱背着他和盟军媾和的时候,他的那种歇斯底里的表现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惶恐。而戈陪尔最为希特勒的支持者,在最后的关头他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和夫人一起毒杀了自己的儿女后双双自杀,也用实际行动追随了希特勒和他们的共同追求——国家社会主义。影片的最后,当活下来的将领和士兵中有人听到希特勒自尽和德国投降的消息时,立即把手枪对准了自己。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举动正是狂热的军国主义的表现。但我认为,在战争中,任何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自杀和倭国军人的剖腹,黄继光堵枪眼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对一种信念的执着,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信念本身有好坏之分,但战场上的军人都势必把自己一方的信念当作最正确的,最终结的,所以他们才能在战争不利己的情况下,把枪口和刀刃对向自己。
    60年后,再回头看希特勒,是历史选择了他。而德国法西斯的产生也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是20世纪30年代多种因素催生的产物。作为一战后的战败国,德国人需要一个由强权领导人统治的国家。他们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恢复德国昔日的辉煌。因此,希特勒在还没上台前的拉票运动中,就不断向德国人民灌输法西斯党的助主张,希望国家统一,重视国家利益。这一切都让德国人民觉得是那么地有吸引力。后来,当希特勒大权在握,他就着手建立一个极权国家,他消灭了所有反对党,建立了盖世太保,逮捕了成千上万的政治反对派并残杀了大量的犹太人。在他看来,犹太人罪孽深重,德国近代史上的种种不幸,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犹太人造成的。正是希特勒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热情,所以大战一开始,就有大批的德国青年愿意为祖国、为希特勒贡献自己的生命。
    最终,希特勒作为失败的一方永远地告别了历史的舞台,而书写历史的权利自然落到了胜利的者的一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假如当年失败的不是希特勒,而是英、法他们的,历史又将是怎样一幅图景,这谁也不敢想象。事实上,在战争的初期,英、法甚至包括苏联,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并不比希特勒的高尚多少。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当年的“侵略者”。
    通过电影,我们要做是以史为鉴,不让悲剧重演,而不是关心布鲁诺·冈茨是不是把希特勒演得太像了。

 短评

这是一部伟大、勇敢、详尽、不煽情的电影。演赫曼的Thomas Kretschmann是个很帅的德国军官专业户,在《钢琴师》《刺杀希特勒》里都看到他。

4分钟前
  • yuanhan
  • 力荐

除了元首全是渣渣 完全是因为鬼畜的二次元才看这片的

6分钟前
  • moer
  • 还行

落幕的时候你必须站在舞台上,我庆幸我不知道一直信仰的东西突然倒塌了的感觉。全片两个半小时可是没有感觉丝毫拖沓冗长,直击心灵的点接连不断,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过不暂停一口气看完这么长的片子了。真实、痛苦。

7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带给我的震撼比任何一部同类都来要得深刻

9分钟前
  • 达立
  • 力荐

absolutely fair and objective

1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自从有了元首的愤怒系列 我再也不能好好看这个了

15分钟前
  • |
  • 力荐

元首最后的失意时刻,帝国毁灭的萧条前夕。Bruno Ganz演技精湛!从第三帝国的视角出发,竟对元首一丝同情。对元首的赤胆忠心,至死效忠,负隅顽抗,自杀殉葬,与丢兵弃将,谋求保命,违令背叛的对比引发触动和深思。纳粹德国虽注定失败,但其宣扬的思想和形式化符号及精神却成功根植到每个人的骨子里。

19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挺客观,偏冗长

24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该片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而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

2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令人不胜感慨。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

3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他们说我的萌点都是渣渣!!

34分钟前
  • 六壁坂
  • 力荐

素材啊 拿根帮帮捅死他! 尼玛死渣渣斯大林 好棒好棒的我到河北省来!!

3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一部勇敢的片子。

41分钟前
  • TJ
  • 力荐

我到河北省来

46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罪孽者歇斯底里的信仰,没有任何煽情的渲染,可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赤裸裸沉痛与残酷的直感。

47分钟前
  • Ragdoll™
  • 力荐

当年共我阅兵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戈培尔:“我们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

5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即使是从传记电影的角度去讲述,本片也显得过于漫长和沉闷..剪辑上下的功夫不够,但是演员们的演技都十分到位.希特勒的奥地利沙哑口音还原得很好,歇斯底里时候的声音连我这个老德国听起来都有些吃力.战争场面不能算壮观,只能说是逼真地还原了一些场景..疯狂和破败错落有序,为那些小细节给四星

54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渣渣,尼玛死!拿根帮帮捅死他!ps:男主很牛逼,一个瑞士人把元首的上奥地利加巴伐口音说的那么好。

59分钟前
  • Österarm
  • 力荐

【B】绝望下的人性百态,没什么剧情,拍的更像是纪录片,而且我觉得是不是有美化纳粹的嫌疑?总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向来对政治军事题材不感冒。PS.在看完N个恶搞元首愤怒的视频后,已经无法直视那段发飙戏了= =

1小时前
  • 掉线
  • 还行

六百人的资料馆大厅几乎座无虚席,所有人安静的看完这部沉重、冷静、真实、严肃、压抑、沉闷、悲痛、漫长、痛苦的希特勒最后12天。历史重现,战争无情,电影还原的细节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值得深刻铭记

1小时前
  • 蒜 | BOY A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