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已完结

主演:张信哲,那英,杨宗纬,张韶涵,魏如萱,张杰,华晨宇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剧照

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2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3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4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5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6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3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4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5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6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7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8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19声生不息·宝岛季音乐派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到歌单很惊喜,看到歌手很愤怒

《声生不息·宝岛季》,看到歌单很惊喜,看到歌手很愤怒🌚 马嘉祺陈立农是什么鬼啊!我一直觉得我对学历没有歧视的,但看到300分咖一而再再而三被强捧上各种节目,就如同看到高考北京卷一样愤怒(x

作为纯路人,我上一次看到流量污染音综是在我很喜欢的时光音乐会上,周深胡夏田震孙悦一起力夸他们唱的太好了🙄 本来大家互夸环节我还蛮喜欢的,因为是不同风格的歌手碰撞但水平都在一个等级,突然来了一个拉胯的如此明显的还能尬夸得下去,从此再也无法代入这个环节了🌚 我的信念感都没了,你们还不如让刘恋去夸他们学霸呢😂 这多有节目效果啊!

当然了,正经来说节目的话,台湾音乐比起港乐季于我而言是更熟悉的,所以很早以前看到这个消息就很好奇他们会怎么做这个选题,特别是在两岸关系如此微妙的情况下。第一期看下来,总体比我想象的要“软”很多,都在讲同根,都在讲共情,都在讲音乐带来的集体记忆。

但是无法回避的尴尬是,在华语流行乐坛整体萎靡的当下,这些“集体记忆”都是过去式了,而且必将越来越少。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于两岸之间,也是在这个圈层孤岛化、亚文化小圈子越发割裂的世代,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然作为一个综艺它并不想探讨那么严肃的话题。那么我也作为纯综艺观众的角度说,我期待的音综不想看那么多讲故事,那么多《歌手》式的惊讶脸reaction。从声1到声2,它边音综边讲故事的风格也从来不是我喜欢的。

那我为什么还在看呢?因为有胡德夫啊!虽然马嘉祺的部分比胡德夫还长🙄但只一曲就够了,人家就是能在相同时间达到你的两倍分数呢😎

 2 ) 难听

不想好好做就别办了 从上到下 节目组都跟闹着玩一样 歌曲有在好好排吗 那拧巴的男女调转换 难听的编曲 不合适的人唱不合适的歌 能留下音源让人看吗 又糟蹋情怀 又不能留下一个新的可听版本 请来那俩仨孩子 能力能驾驭这类经典歌吗 硬实力不够前辈也带不了 舞美也做得不如上一季 就请点唱将 要么像林志炫版的烟花易冷一样 要么就请原唱 给我们听这代歌长大的人怀念有那么难吗 糟蹋作品

 3 ) 音乐和情感生生不息: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

“我们知道歌声响起的时候,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 节目的定性和立意已经在第一期有了十分完整的呈现, 两个会场的设置其实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和物来到内地没有困难, 但这种隔空连线的方式才能让两地真正联接起来, 让两个物理空间跨越时空界限, 真正达到让音乐和情感生生不息的目的。

关于第一期节目的选曲, 豆瓣已经有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以年代为线索,从80、90、00、10年代一路唱来, 表达着隔海相望的思念和双向奔赴的团聚。 这种将家国情怀和流行元素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 让节目的传播可以引起共鸣,凝聚更多的情感。 港乐大热的时候的时候没想过台曲也会被呈现, 但宝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终于得以完整。 同时作为粉丝要单独为张韶涵打call, 第一期美得像从八音盒里走出来的芭蕾娃娃,💙 第二期又是一条灵动的小金蛇,真的很爱。💛

再从舞台设置来看, 第一个舞台是象征生生不息的无限符号, 360度全景也拉进了和观众的距离, 唯一一点就是乐队位置在符号舞台的中间略显拥挤。 第二期舞台就格外亮“眼”了, 眼睛不只能看,也能传递。 一面可以看着场内舞台,也看向远方的台湾, 另一面可以传递台湾会场的画面,也和日月潭相呼应。 而且眼睛👁这个符号传递的感觉, 也会比其他形式的舞台背景多些震撼, 真的也是很想拥有它的一根“睫毛”了。

相比于第一期对立意和情怀的呈现, 第二期就是一个非常酣畅淋漓的表演现场了。 第一期中很喜欢马嘉祺干干净净的声音, 也喜欢娜姐和哲哥的合唱, 第二期《舞娘》又把三个风格各异的歌手聚在了一起。 一开始有点想不到《舞娘》会被怎样改编, 但实际上坏特有厚度的声音承接住了魏如萱和华晨宇的天马行空, 好像西域的舞者也需要大地的承托, 空灵和故事感的交融, 让这首歌演变出了不一样的丰富度。 在《舞娘》之后, 本来觉得《天天想你》可能会中规中矩有点普通, 但却意外给人带来了感动,也因此更加厚重。 “天天想你,天天问自己,到什么时候才能告诉你。”

最后那些街访连带着互动, 把人一下子拉回了那个充斥着台剧和台曲的日子。 港台元素永远是青春和回忆的必需品, 为我们上了关于感情的最初的一课。

期待立意和表演的继续碰撞。

——于第二期观后 2023.03.25

 4 ) 另一边的世界,是什么样?

朋友们,我又回来写乐评了!

减弱了语言的隔阂,相对于在听不懂广东话和听得懂广东话的听众之间挣扎的港乐季,台湾季在梳理台湾流行音乐史时逻辑的流畅其实令人惊喜(先导片更完整)。当然缺点也很明显,节目漏掉了一段临近千禧年台湾翻唱大陆民歌的小潮流,以及节目组试图涂抹却欲盖弥彰的几个女歌手。不过这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宣传既几乎是精良乃至超规格制作的必要因素,又本身是侵蚀综艺制作的蚁穴,就不多评论。还有人评论说卡司不如上一季,但我觉得这是抓错了重点,与其请来大咖却陷入尴尬的选曲境地(要么由于语言问题只唱大家都会唱的,要么像林叶夫妇一样只唱自己的),不如多花心思在更庞大的台湾曲库中拣选佳作。

其实两岸的流行音乐并不像节目中所呈现的如此对等地互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湾流行音乐相比于大陆应该是碾压式的输入,而大陆音乐对于台湾则至多是一种补充性的市场(即使是摇滚)。但是在这种非对称的流动之中,这种交流仍然体现出两岸音乐消费者对对方生活境遇的试探性刺入与窥视。第一次听《我的未来不是梦》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在一间茶楼做客,大人们在谈事,我一个人在大厅看电视,依稀记得是央视的一个音乐节目播放了这首歌的MV,我深刻地记得大部分画面是台北街头充斥大量视线的行人与自行车,与这一丝记忆相交缠的则是后来看《饮食男女》里面二姐下班的一些街头画面。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与我幼时的成长环境不同,甚至与我所感受过的能与之相匹配的大陆城市也截然不同,都是自行车和人,但长安街和忠孝东路就是不一样,或许台北街头自行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微妙错落能构成一个解释。如果把画面拉回二十一世纪初,在大陆的建筑与生活景观中出现的台湾影像与城市文化实际上同时成为向往的因素与对象。想象中倘若我要构思拍一部关于新世纪初中国的电影,我一定会将类似的生命经验放进情节之中。

台湾流行音乐对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了审美的基线。其实离开了学院与殿堂的音乐发展路径可以是非常多样,以民歌为例,三四十年代的民歌平等地滋养着整片土地,而49年后的大陆民歌与台湾七八十年代的民歌则走向了截然不同的轨道。我后来偶然发现毛阿敏出道初时翻唱过齐豫的一整张《回声》专辑,这种张力让我更直观地体察这种分别,以及这种分别所相应衍生演化的流行音乐形态。其实流行音乐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制作与音乐性,它的核心是语言(与之相应的,流行演唱的核心是咬字),这也是为什么我这篇文字开篇非常审慎地使用了“减弱”而非“消弭”去对待语言隔阂。尽管同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两岸的语言是有差异的,我没有能力去准确概括这种差异,但我认为这种语言的差异反映对“人”的理解。因此,先一步、并且深一度反思了“人”为何物的台湾音乐,在早期(民歌与罗大佑)就显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即使在充分商业化与工业化之后(李宗盛以及之后),也都保留着长久的吸引力。

最后谈谈表演。首先感受到的是那英对台湾乐坛真切的爱,尽管我对那英有惯有的品味上的偏见,但是这次的三首作品都是诚意之作,值得反复听,其中《白天不懂夜的黑》甚至比录音室版本要好很多,CD版咬字中由方言的尖音习惯所产生的噪点被打磨平整,修饰音也是极有分寸,足以见得她对曾经成就她的台湾音乐的用心回馈。第二,其实个人来讲《我是真的爱你》听得有些疲倦(我听张信哲所有的歌都是这样),不过歌词里从前我可能更喜欢“但是天让我遇见了你”或者“我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而现在觉得最入木三分的其实是简单一句“我想我是真的爱你”,思忖比悸动迷人。台湾乐坛讲情爱并不如香港(尤其是千禧年后)成熟,但这种朴素却真挚的措辞有时也别开生面。最后是張韶涵,她一嗓子“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就将台湾音乐工业赐予她的职业生命完整重现,也将我拉回到那个告别了深刻与严肃却生机盎然的黄金时代,然而开头与结尾的改编和主体部分的不融洽又暴露出她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觉,这一点从我零散听取的她在其他综艺的演出片段也可获知。在选择转向大陆市场之后,她脱离了制作人的打磨与塑造,却又不具有制作才能,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饮鸩止渴,但是鉴于唱片业的萧条,或许不饮下这一杯毒酒,就真的渴死了。最后许个愿,希望魏如萱后续把《纤维》唱了。

在被《歌手当打之年》恶心了之后,好几年我都对音综失去了兴趣。即便作为广东歌听众,我也对去年的《声生不息》没有什么感触,总体来看,就是无聊,选的人也很无聊,选的歌也很无聊。这次的台湾季,虽然第一期还是诚意不错,但是高开低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同时这次我没有像写《歌手》那样制式化地去评价每一首歌,正好借此机会我想听听看各位(如果还有我的老读者的话)有没有兴趣继续看我写下去,以及想要看什么样的乐评。

 5 ) 我还在《以后的每天 都会有音乐》

不知道说什么,我看了很感动,第一期像是一部电影,开头的大字,以及片尾的,不同于频道包装的节目片尾字幕;片头让我想起了歌手2019的时候,每一期片头都不一样,都有明确应该围绕着的主题;制作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节目的素材,请的频道声,还是舞美,我都找不到太多的缺点,可能这是我的偏爱,我很喜欢我是歌手这个节目,洪啸一路过来,我很相信他们。

偏爱洪啸工作室,偏爱歌手,大概也是我是歌手这个节目陪伴了我太多太多,然后还去了马栏山当听审,听导演介绍乐队,介绍音响设备… 至于看到有些豆友说敏感季,说歌手代表不了台湾音乐,说不是他的台湾回忆,仿佛这些观点像是成批成群专门用来诋毁这个节目的一样,因为没有其他的原因,至少我看到的,表示一星的,大多是这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些说流量歌手,这大概也可以归类到邀请的嘉宾不如他意上。 那我在想,他们所认为的好节目,是不是像吴彤一样,有能力请来各种各样的大明星就可以了?不可否认,嘉宾是一个节目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唱歌节目,当然歌手非常重要,再精良的制作或许都不能弥补一些人对参与歌手的不良的妥协。 我只是觉得,请什么人,正如大家所说的,敏感季,或者说怎么不请他,怎么不请她,电视台是不是在拉大分裂。台湾歌手那么多,并不是都能请到,也并不是没请来的就说他们不正确啊。

还有,我想说早些年,好声音找张惠妹当导师,再近一点,歌手2019找了蔡依林来帮帮唱...现在说节目组没有请谁谁谁,嘉宾多么多么胡,我想,到时候,这一批指责节目组的人,又是忙着去挖那些请来的嘉宾的“黑料”的吧。

回看这些年的大陆音乐综艺,从好声音,我是歌手,哪个舞台不是台湾歌手和大陆歌手差不多的人数,要选出代表台湾流行音乐的歌手,一季节目是肯定不够的,太难调和众人的口味了。

但以此就给节目一星,我也觉得理解吧。

但这不是节目本身的错。

我认可它的制作。

什么是好的节目,是靠嘉宾去成就的好节目,还是节目为嘉宾带来成就,还是两方相辅相成。

 6 ) 一期一会

第一期(个人喜恶)

1.Forever Young 艾怡良

2.一定要幸福 华晨宇

3.你啊你啊 魏如萱

4.恋曲1980 马嘉祺 杨宗纬

5.爱情你比我想的阁较伟大 坏特

6.橄榄树 那英

6.你的名字 马嘉祺

8.鹿港小镇 杨宗纬

9.遗失的美好 张韶涵

10.悬崖 那英 张信哲

11.白天不懂夜的黑 那英

12.我是真的爱你 张信哲

13.暧昧 陈立农

14.他夏了夏天 陈粒

15.暗号 夏日入侵企画

16.娜鲁湾情歌 动力火车

17.心愿便利贴 陈卓璇 陈立农

18.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张杰

19.遇到 陈卓璇

第二期

1.寂寞的恋人啊 魏如萱

2.心墙 郭静

3.兰亭序 马嘉祺 那英

4.忘了你,忘了我 张信哲 陈立农

5.舞娘 华晨宇 魏如萱 坏特

6.哭砂 张杰 陈粒

7.天天想你 张杰

8.千年之恋 艾怡良 陈卓璇

9.恼人的秋风 张韶涵 杨宗纬 夏日入侵企画

第三期

1.后来 那英 坏特 华晨宇 马嘉祺 陈卓璇 艾怡良 魏如萱

2.张三的歌 陈粒 夏日入侵企画

3.Melody 那英 坏特

4.梦田 张信哲 杨宗纬

5.知足 华晨宇 陈卓璇 马嘉祺

6.达尔文 艾怡良 魏如萱

7.我是一只小小鸟 赵传

8.耶利亚女郎 张杰 张韶涵 陈立农

第四期

1.走在雨中 齐豫

2.高山青 华晨宇 那英 艾薇

3.再见,我的爱人 魏如萱 周菲戈

4.我可以 蔡旻佑

4.往事只能回味 艾怡良

6.雨天 张信哲

7.在水一方 马嘉祺

8.曹操 张杰 于文文

9.第一天 张韶涵 杨宗纬 陈立农

第五期

1.闪亮的日子 马嘉祺 华晨宇 魏如萱

2.身骑白马 张杰

3.给我一个理由忘记 A-Lin

4.雨中即景 那英 艾怡良

5.迟到 周菲戈 艾薇

6.爱 张韶涵 于文文 蔡旻佑

7.外婆的澎湖湾 那英 华晨宇 艾薇 周菲戈 马嘉祺 魏如萱 艾怡良

8.表白 张信哲 杨宗纬

第六期

1.推开世界的门 杨乃文

2.天堂 杨宗纬

3.忽然之间 莫文蔚

4.那么爱你为什么 于文文 韦礼安 檀健次

5.别怕我伤心 张杰 张信哲

6.不为谁而作的歌 艾薇 马嘉祺

7.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 华晨宇

7.氧气 张韶涵

9.Mojito 魏如萱 裘德 周兴哲

10.给我一瓶魔法药水 那英

 短评

梦就梦大点,dream一个全场歌手身披彩虹旗唱张惠妹《彩虹》

6分钟前
  • Kiss kill me
  • 推荐

齐秦,齐豫,罗大佑,陈淑华,李宗盛,周华健,张信哲,张惠妹,我心里的宝岛之声。

9分钟前
  • 游泳鱼
  • 推荐

华晨宇马嘉祺陈立农给我爬爬爬

12分钟前
  • SoyMilk_
  • 较差

不愧是王伟忠啊,在闲适轻松的谈话间,就引导着阿嬷把《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出来了,然后镜头渐渐淡出……泪目了。//给“和平路”门牌一两秒的定格画面。//突然画风一转,街头调查的旁白和花体字让弹幕都笑飞了,仿佛在看康熙来了哈哈哈 //质感满满的节目,芒果,真有你的👀。对于不能提却绕不开的艺人们,弹幕替芒果补上了。//喜欢坏特、魏如萱、艾怡良、蔡旻佑、韦礼安~~~小家子气的流量咖是节目质感的杀手🙄️唉

16分钟前
  • 逛荷
  • 推荐

先导片即巅峰,百万文案,格局打开,期待值↑↑↑,今天正片就↓↓↓实在不想看到几个大陆歌手,看到他们出来就快进(对,我就想说华晨宇还有马嘉祺)

17分钟前
  • 少年夏木
  • 还行

惨成这个样子,还天天这么敏感,妈呀.jpg流行乐不提张惠妹这和影坛不提杨紫琼有什么区别?颁奖席画面打这么多码的样子狼狈又可笑,既然这么多人不能提及不能入镜,还指望观众体谅甚至合理化这种“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但没办法细说”的苦衷,陷入“还可以唱—乱改歌词—刻意无视”的糟糕滑坡,那接下来呢?这节目不如不做。

18分钟前
  • 🌈宇宙拖垃圾🚜
  • 很差

节目的核心是音乐,不是人,评论里某些人不要装外宾哈,什么原因不能提一些名字自己心里门清,不用苛责制作方,这节目能做出来能播已经是你能看到的最大限度诚意了。

22分钟前
  • 安提戈涅
  • 力荐

芒果台依旧是当今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视台,从海报制作、到文案编辑、再到舞美设计,都是精品。此外,想反对某些评论说的没有xxx还叫宝岛?首先我认可你对于这些人高评价的看法,但是这些人中有的人有立场问题你是否考虑到?其次就是节目本身就很复杂,说办不了就办不了,提一嘴那些人你觉得就是一嘴的事,大环境是否合适?最后听得舒服就行了,一个综艺节目你还真打算两岸大咖云集啊。

27分钟前
  • 沙皮狗的忧伤
  • 力荐

芒果做音综真的无敌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切却都欣欣向荣。关键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隔阂与互相讨伐,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包容与携手前行。我们还能回到那个氛围吗?

30分钟前
  • 走过春夏
  • 推荐

相爱的手要拉得紧,芒果树还在结芒果,歌声响起的那刻,海峡会变窄,陆地和岛屿会变宽,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就让我随你去,我愿意陪在你的身边

33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推荐

求求各位别敏感了,现在的大环境做成这样还想怎样啊!真的请来了能播吗?

36分钟前
  • 博文™
  • 力荐

第一期這節目做的我還以為羅大佑去世了

39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还行

马桶台为什么总请马嘉祺、华晨宇这种流量明星,就不能请正儿八经的歌手好好演绎作品吗,流量明星真令人作呕……

42分钟前
  • BigBamboo
  • 很差

相比港乐,台湾流行音乐才是我的青春。

46分钟前
  • 帕里克吃布洛芬
  • 力荐

胡德夫和那英合唱《橄榄树》,看的我热泪盈眶。ZZ诚然丑陋,但音乐无界。能把宝岛季拍出来,实属不易(首篇已致敬李泰祥、胡德夫、罗大佑、李宗盛,夫复何求?那些未能提及的名字在这几位面前,亦不值一提

51分钟前
  • 王绛绿
  • 推荐

宣传片好看,舞美惊艳,文案暖心,歌也很好听,虽然没有请到我特别想看的人,但是能在这个时候听到这样的宝岛季就足够了,不是吗?

52分钟前
  • 十八
  • 力荐

「当我们聊起台湾音乐时 是在聊些什么呢」⋯⋯何炅在引言里的一句旁白就这样成为了节目的注脚。去年将港乐季形容是一次遥远的想象,那么宝岛季就是在本该明朗的记忆里肆意涂改,逐渐模糊,直至失去了鲜艳。

53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较差

被马嘉祺、华晨宇劝退,节目也一般。

56分钟前
  • Hiro
  • 还行

其实舞美啥的都不错,但是你这歌手请的硬是把我不喜欢的歌手聚一块了笑死

57分钟前
  • 我闲了而已
  • 还行

芒果真的挺惨的,其实这个阵容已经是芒果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了,芒果不敢提?张敬轩当初上我是歌手被举报的事都忘了?回头正常上其他台,也没啥事,芒果一直被盯得很紧,大胆也不行,谨慎也不行,我不知道你们要的是什么

60分钟前
  • 菠萝沙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