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

HD中字

主演:苏菲·玛索,文森特·佩雷斯,玛丽娜·德尔泰姆,布鲁诺·托德契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芳芳 剧照 NO.1芳芳 剧照 NO.2芳芳 剧照 NO.3芳芳 剧照 NO.4芳芳 剧照 NO.5芳芳 剧照 NO.6芳芳 剧照 NO.13芳芳 剧照 NO.14芳芳 剧照 NO.15芳芳 剧照 NO.16芳芳 剧照 NO.17芳芳 剧照 NO.18芳芳 剧照 NO.19芳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芳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亚历(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饰)快要结婚了。在他的观念中,一上床就意味着爱的结束。这都是因为小时候他看见妈妈不停更换性伴侣造成的阴影。当他看到舞姿动人的芳芳(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饰),心里燃起了真爱的火焰。亚历决定,他要追求芳芳,但不去涉及情欲。  芳芳也爱上了亚历,然而亚历和她完全是精神恋爱,令芳芳非常苦恼。亚历为了接近芳芳,住在她房间隔壁,装上单面玻璃观察芳芳每天的生活。看着她换上舞服、抬起舞步,做各种鬼怪的表情,却没有勇气打破二人的界限。这面玻璃,成了亚历的一堵心墙。  到底还要等多久,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芳芳终于发现了亚历的秘密,然而亚历能不能消解心结?刺儿头脐带2022橘色2015死在青春金之国水之国多十郎殉爱记狭路英豪迷魂陷阱东方角斗士美食之恋第一季香水2020学校的都市传说:鬼娃娃花子王牌御史猎妖教室走进克拉里奇酒店光荣之路1957莉可丽丝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第十四季红日卡戴珊家族第三季给妹妹的情书毁灭者柯南剑侠情缘之刀剑决我亲爱的小冤家堕落人鱼我的变装男友猴子2019一猎钟情赤沙印记食人岛2016致命替身炮楼我的奇怪朋友幽灵一族野性都市米奇与达利我叫徐云龙之东山再起谋杀疑案残酷夏天第一季死亡派对人性姐妹姐妹天怒

 长篇影评

 1 ) 这片子不是在说柏拉图

今天仔细拜读了一篇关于《芳芳》的评论,于是也想说两句。

关于这部影片,我很难找出它的缺点,或者说,因为我很喜欢它所以情愿忽略它的不足。苏菲玛索将一个热情浪漫、青春灵动、率性自然的女孩演绎的恰到好处,让我觉得芳芳这个人物真的非她莫属。我非常喜欢“富有生命力”的女孩,比如《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所以毫无疑问的会喜欢芳芳。

整部电影除了演员很出彩外,剧情安排、拍摄手法以及配乐方面都让人无可挑剔。比如男女主角在模拟的维也纳景棚中跳舞那段,简直是美轮美奂啊。整个剧情的设置以及一些细节也非常让人叹服。片头和片尾制作的也很可爱。

另外,我看的是中文版,值得称道的是翻译的不错。比如亚历山大和洛丽的父亲关于婚姻有一段对话,洛丽的父亲说:“枷锁枷锁,家就是锁。”(类似这个说法),我看到这里不由对译制人员心生敬意。

当然,除了这些,最重要的是该片的主题让我很有感触。有人说这部片子说的是爱与性的关系问题,继而大谈特谈诸如“柏拉图”“食色性也”之类的玩意,最终得出了一个什么是“健康爱情态度”的结论,也就是我今天看到那篇影评提到的。另外,我尤其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关于本片的影评里面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到“柏拉图”。

我一点都不认为《芳芳》是要谈爱和性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柏拉图精神恋爱”。我认为,《芳芳》讲述的是一个遭受伤害的心灵面对爱时的困境,以及它是如何因爱复苏的。

亚历山大痴狂的爱着芳芳,他可以营造一场浪漫的烛光晚餐,可以在带她去“维也纳”,可以发狂的追公车,可以偷偷为她付房钱,可以装一面单向镜来天天感受她的生活……但是他不敢说我爱你,不敢走上公车,不敢真正的和她生活在一起。而是用一句“纯粹的友谊”企图掩饰自己的内心,亚历山大误以为这样才可以让他的爱持久。

这一切皆源于他童年时心灵遭受的伤害。这种伤害早已渗透到他的灵魂中,他渴望真爱但又极度畏惧,他害怕真爱不能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最后,他为了能保留爱情只好对她若即若离,他实在不想失去对她爱。所以,这片子压根不是在说柏拉图精神恋爱。

最后,芳芳敲碎屋子之间的镜子并露出苏菲招牌式的甜美笑容时,我很庆幸,亚历山大的生命中能够遇到芳芳这样的女孩。

 2 ) “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

对于法国电影,最早的记忆来自吕克.贝松的几部作品。

但是对于苏菲•玛索一直却是念念不忘,或许对于男人来说,对漂亮女星的印像似乎也总是来得难忘。特别是当她还可以创造如些“绝美”的作品时,似乎表达一下心中的欣赏,变成了一种必要的礼貌之举了。

说实话,电影的前半段并相当的文艺,客观上说我一直在看他们的“表演”,无法到剧情中去理解,甚至对于情节上的突兀感觉不适。

屋里的各式动物、亚历用别人的家来请自己心爱的女孩、还有朋友安排的舞台。一切在很法国式中悄悄进行着,真心去爱的人,多半是狼狈的。但是电影却给我们很幽默的化解了这个狼狈。或许这也是法国式的浪漫之一吧。

芳芳无法理解亚历对自己的爱,约他在咖啡屋的那场戏。芳芳说:若能在祖母家的海边一觉而醒,那该有多好。亚历找借口去买了催眠药,在芳芳一觉醒来的时候,面朝大海,阳光灿烂。影片在这一刻彻底感动,也只有真正的爱才会让一个年青人如此的用尽心计,就像后面的那块透明玻璃一样。法国人对爱情的表达比印像中来得细腻,更为完美。

亚历,因为太爱,害怕失去,所以他希望可以有真正的柏拉图之恋。
芳芳,个性鲜明,永远追求自己内心的爱。

这种对爱情的理解,并不复杂。当下的世界,却又有几个人可以走得出这份纯真。

导演给了我们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也许仅仅是因为生活需要童话罢了。
故事结尾的经典台词:“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却事实上道出了爱情的真谛:爱应该是一场永远的追逐,这样就不会有亚历的所谓担心了。

似乎用老罗的话语更为合适些:彪悍的爱情,是一场永远的追逐;让TMD乱七八糟的理由去太平洋歇菜吧。祝愿大家与自己追逐的猎物玩得开心。

 3 ) 让爱情永不厌倦?

    相比父辈们还沉浸在《廊桥遗梦》似的伤感中无法自拔,我们的这一代,看到更多的却是对爱情的厌倦。除了让别人较为长久、忠诚地爱自己这个恼人的问题之外,我们自身怎样对恋人保持一种新鲜的、平稳的、持续的感情同样令我们心烦意乱。就像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里写的那样,年轻人频繁地更换性伴侣,空虚地不知哪个女人才能让自己停下这种令自己亦厌倦的生活。我相信,80年代生人会更深地感受这一点。

    怎样让爱情不令人厌倦?

    这个电影的男主角亚历采用了一种绝大多数男人不会采用的方法。他对芳芳一见钟情,心生渴慕,心知芳芳同样对自己有好感,却暗下决心,为了不让感情厌倦,他要永远追求芳芳,以异性友谊的名义,却永远不与其发生关系,于是,这场简直像爱情游戏一样的好戏开始了……

    不得不承认,爱情的厌倦很多时候是以性的开始为临界点,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性的发生意味着一段感情发展的最高点,短暂的停留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那些比友谊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的“第四类感情”,我倒是相信,如果双方都各有不太差劲的恋人,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如果始终以友谊为名,心存爱意却彼此克制不越常轨,爱真的可能持续一辈子。

    但亚历和芳芳显然不是。彼此都深深地喜欢,芳芳心无旁鹜,亚历却有一个快结婚但早已厌倦的女友。

   尽管电影巧妙地为亚历开脱,其动机源于童年受母亲床上不断更换男人的干扰,一旦发生关系就会厌倦对方,因而宁愿压抑自己不碰触芳芳。但我看到的却是这个男人的自私。一边表示愿与女友结婚,对女友郑重声明绝不与芳芳越轨,一边让芳芳在享受无穷花样的被追求当中越发迷惑不已。为了他的爱情永不厌倦理论,两个女人都陷入巨大的痛苦。

    所以,这是一部专为苏菲玛索个人所拍的电影,我的眼里只有她。一个热情、浪漫、不羁、纯真的法国女孩,一个自然而然、率性而为的可爱女孩,她的每一个微笑、困惑的眼神、生动的表情都让人深深的吸引。

    一个好看的故事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场,仅此而已。关于爱情的厌倦,它可能提出了问题,但原本就不打算解决它。我倒是比较认同普鲁斯特的抵抗爱情厌倦的方法:嫉妒。不过,其出发点更多在于一方让另外一方不厌倦自己。对于女人来说,让对方永远感觉没有套牢自身,永远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潜伏的危机感,永远保持适当的神秘感,这爱真的可能不会厌倦。当然,前提有两个:一是有一个你愿意努力终生去爱的人,二是你有足够的魅力。

 4 ) 台词摘抄。

FanFan:We are not wild animals.



Alexenda:但只要一亲热过,刺激感便消失
亲热过后,关系会起变化
“对,变得温柔”
然而,那挑逗过程,却不复再有
可有变得选择?
“买卖式的爱情?”
“不断的一夜风流?”
“不沾女色?”“多反胃!”
来这里的途中,我做了个抉择
我想出了个办法。

用来防止那刺激感消失,我要在和芳芳之间
不老套乏味
“而你的办法是?”
我打算永远追求芳芳
却又总不让她洞悉我的爱慕
在我有生之年,不与她亲热
“你在开玩笑?”
不!何必与她发生关系?
然后 ,沦为凡夫俗妇,凭吊当初的温馨
我要我俩的爱欲,永不变迁
无偿的爱欲,这才动人
我在神魂颠倒之时才会获得生趣
“洛丽知情么?”
我爱她,衷心地爱她
我会永远在她身边,在肉体上
而我和芳芳的天地,将超尘脱俗
我打算完全率性而为,彻底的率性而为

FanFna:
想知的,只是这些?
问问我本身地事吧?
你对我所知甚少,连姓也不清楚
也不知我有没有幽默感,不知我靠孩子杂耍赚钱交租
你不知,我多渴望被人了解,多渴望被人接纳


FanFan:
他一直在作弄我,我不明白
他以为自己是谁,他引诱我然后又不理会我
大谈这才是爱的真谛
“其实他只是在说服自己”
“其实Alexandar不相信自己说的话,但是他想相信”
我却相信,该死
也许我天真,但我相信永恒的热恋,一生一世


FanFan:
洛丽还是我,在我们之间选一个

Alexenda:
你是说的要简单的关系

 FanFan:
我只是说说,用来回应你给我的感受

第一次见面,我已经嗅到你的欲念
动了情的男人会散发特别的体臭、会分泌荷尔蒙,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

Alexenda:
爱情合价?若到头来,逢周末
男的对自己座驾百般呵护
女的对发黄婚照痴痴轻抚

FanFan:
你这样怕女性,这样信不过我




Alexenda:
我想与她同居,又怕日久生厌,怎么办?




Alexenda:
我很害怕,爱难免会变质

FanFan:
不,我有血有肉,接受我,我需要亲近,需要你的气息

“我不想失去你”

克制你的童年,幻想和虚妄吧。

 5 ) 爱的方式

爱的方式——观电影《芳芳》有感
法国的女演员,就是有种不同于美国的底蕴。伊莎贝拉•阿佳妮的激情,苏菲•玛索的任性,伊莲•雅各布的柔和,朱莉叶•比诺什的知性,凯瑟琳•德纳芙的冷艳┅┅

苏菲•玛索是法国文化熏陶出来的,她热情、浪漫、野性、不羁,而又妩媚娇艳。电影中的女主人公芳芳就好象是苏菲•玛索自己。

亚历与芳芳初次相遇,颇具戏剧性。芳芳一眼相中亚历,她直率得近乎大胆,可在芳芳的映衬下,已有女友的亚历显得唯唯诺——尽管他也被丘比特的箭射中。

亚历作出了“永远追求芳芳,但不涉及肉欲,而且也不让芳芳感觉到”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决定。他带芳芳溜进一银行家的豪宅共进烛光晚餐,之后又带着芳芳共同回到芳芳803年的维也纳,两人身穿礼服相拥而舞,闹得像孩子一样开怀大笑。可当芳芳陶醉在这美妙舞台和浪漫氛围不可自拔时,亚历却嘎然而止。芳芳茫然、愤怒、而且困惑。

其实芳芳是个绝顶聪明和敏感的女子,她早就嗅出亚历对她的占有欲。只是亚历太莫名其妙了,简直煞风景。

亚历在芳芳的薄荷饮料中放了迷幻药,遂了她的心愿,两人一起来到海边。芳芳脱去上衣,又让亚历帮她搽防晒霜,亚历克制着自己的情欲,可巧洛莉(亚历的女友)来了,芳芳带着满怀伤心和愤怒给了亚历一巴掌,黯然离去。

在得知洛莉欺骗自己后,亚历决定重新追求芳芳,他租了一间房间,隔壁住着芳芳,又在屋子里安装了一面单向镜。也就是说:他观察她的生活。

芳芳为了报复亚历,要保罗扮成男友,并串通祖母一起演戏。亚历心知肚明,芳芳是多么爱他,他被感动了。镜头里,亚历的眼眶泪光闪烁。

隔了一道玻璃镜,亚历说出了他的童年,他对一成不变生活的恐惧,他对性爱与激情过后的迷惘。芳芳说:“我是个活生生的人,我需要你。”并命令亚历“过来”,可亚历又犹豫了。芳芳火了:“如果明天10点你不过来,我会从你面前消失。”

亚历依然在进行强烈的内心争斗。等到他意识到他需要芳芳的身体和需要她的灵魂一样,他赶到芳芳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我去与妹妹相会了。”

而亚历终于知道芳芳的妹妹在芳芳5岁时就夭折了。他颤抖地握着芳芳的留条,心痛不已。

正在此时,玻璃墙“哗啦”一声,碎了。芳芳握着锤子,久久地望着亚历,然后笑了。亚历如获至宝般地跑过去,两人紧紧拥抱、接吻。

芳芳说:“每个早晨,我都会离开你,每个黄昏,我都要你把我追回来,一天一天爱下去┅┅”

影片到此为止,可是意义远远不止画面本身。

爱情的基础是性,大概许多人都不会否认。可,“性”能否涵盖爱情的本质,我是存疑的。亚历从小就受到感情上的伤害,一个人的童年与他成人后的生活态度戚戚相关,当然包括爱的态度。所以他在面对美丽而具挑逗性的芳芳时,会显得那么懦弱和胆怯。因为爱,所以害怕失去。“性”能长久吗?亚历一直存在着这个疑问。如果他和他深爱的芳芳在“性”的兴奋期过后,爱情的走向是什么呢?是厌倦?是乏味?纯粹精神的爱恋是得不到。肉体的阙如是维持爱情长久的最好方法?亚历想试试看。他爱的方式是“永远追求,永不生厌”。套用一首歌名《相见不如怀念》,哈哈。这是亚历真实的想法,却是他一厢情愿的。芳芳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她开始时无法忍受,而渐渐地,因为爱,她明白了要是她一味地进攻,只会使更坚定亚历那些古怪的念头,于是,她想到了:何不让他也尝尝“失去”的滋味。因为失去,才会珍惜。她要她明白一个事实:没有“性”也就无所谓“爱”。“爱”是建立在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吸引中的。其实,又何尝不需要?他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性念头,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痛苦不堪,左右为难。禁欲主义是中世纪的事,而一个现代社会里的年轻人竟然也会压迫自己到这种程度。——没意思。我们中国古代的老祖宗已经就这个问题深入地探讨过,讨论下来的决议是:“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很好的态度,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对于“性”的观念是“羞耻”“见不得人”,但是我还是很欣赏我们老祖宗的生活态度。多好啊!人本身就是高级动物,何必掩饰自己的欲望?

爱情是高尚的,但是“纯精神的爱”只存在柏拉图的理想中。影片的主题导演已经告诉得很清楚了。

那么,象《失乐园》里的爱是不是值得注意呢?面临中年危机的来临,男女主人公之间已经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们相见恨晚,只有通过疯狂地做爱来达到发泄。在他们之间,身体的接触是唯一的语言。筋疲力尽的呻吟正是世纪末的情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的象征,“爱”被降低到了“性”,让人看了难忘的原因是:完全没有出路。绝望的爱才是这样的。

芳芳最终体谅了亚历的苦衷,影片的结尾真是好。给人以希望和明天,有了健康的爱情态度,和在爱里的真诚,结合了“性”,——这是每个人都会向往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爱情也是需要点中庸精神的。绝对的“性”是亵渎爱,绝对的“爱”是理想的圣人所为,所以我们的“爱”应该是精神的和形而上的,肉体的和形而下的,是灵魂对身体的感应。

以上是我对《芳芳》的看法

 6 ) 芳芳:A pure heart

一个英俊而有着诗人忧郁眼神的男人,在巴黎的街头拔足狂奔,大风掀起他身上的灰色长袍。他在追一辆汽车,车上坐着他真正爱的女人。他跑得很快,竟比汽车还先达到路边的车站。车停了,他没有上去。这是法国电影《芳芳》里面的镜头。在影片的结尾,他对他心爱的芳芳说:“你出发去意大利时我追赶那巴士,发了神经一样,但车停下来时,我却没搭乘。因为我觉察到,五年后,我再也不会去追赶。”他隔着一堵玻璃墙,和芳芳说这番话,他告诉她其实很爱很爱她,却不敢走进她的生活。他怕爱会在日常庸俗的生活中变质。对爱的理解,我们都不尽相同。但看到这里,大约很少人不会为之感动。影片里喜欢浪漫的男女主人公,把深奥的哲学转化成唯美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浪漫是在地下车库里模仿1813年维也纳的舞会,他们的浪漫是在陌生人的豪华别墅里享受烛光晚餐,他们的浪漫是在早晨的海滩上赤裸着享受柔和的阳光,最后在一堵玻璃墙的两边,浪漫是两个人的心灵倾诉,浪漫是爱的力量帮心灵克服了障碍,敲破玻璃墙,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流在对方的脸上。法国人是真正配得上浪漫这个词的。他们把浪漫渗透进巴黎街头的热吻里,渗透进精致奢华的法国大餐里,渗透进卢浮宫,渗透进摄像机……

     法国人的浪漫,在另一些人眼中便成了傲慢。比如许多法国作家诗人对诺贝尔文学奖那种冷漠的态度。唯一获得此奖的是萨特,据说萨特也不看重这个大奖,口出狂言激怒了瑞典那一帮高高在上的高层。法国人的理解是获奖不获奖,对作品本身是无用的。还不如专心去写作,该干啥就干啥。这种心境我认为也是浪漫的表现,从容,优雅,不为世俗左右,以自我愉悦为根本。法国影片在奥斯卡上获奖的也不多,同样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对美的追求,而不是迎合某种评判的标准。

     幽默和浪漫常一起出现。法国电影里不是没有幽默,只是他们的幽默不流俗而已。这便成了一种另类。看过孙建昌的评论,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法国电影有一点点色情但绝不三级,全部脱光但看上去很美很纯净;一点也不讲游戏规则却没有看得睡着的;有时可以表现为很另类,另类是为了能更主流,有时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一种口味或品位,这也是需要的;法国电影出大师但是跟奥斯卡好像无关,它们出产看上去很舒服的美女,给我们贫乏的生活加一点点刺激。”的确,另类在某些时候反而是主流的,比如可口可乐。

    《芳芳》里的那堵墙也是另类的,那是一堵男主人公亚历为了维护美,克制性而修筑的。对这堵墙毫无察觉的芳芳在墙的那一边展现着她青春美丽的胴体,她的天真,她的性情,芬芳四溢,魅力无限。而墙这边的亚历,不是为了欣赏而欣赏,那时他还耽于童年留下的爱情不牢靠的恐惧。他只想和爱人活在“清新的空气”里,没有性行为,没有柠鸡和苹果派,没有破坏爱的一切。在这里,“偷窥”不再是龌龊的,是因为亚历渴望一尘不染的真爱,害怕“日久生厌”,他只是选择了和爱人生活在一起的另类的方式。伟大的想象力是他的独特的浪漫,单向的玻璃墙是他抗拒庸俗的武器。

     我们不可回避的一种现实是亚历有一个同居五年的女友洛丽。邂逅芳芳后,亚历在爱着芳芳的同时爱着洛丽,或者说在爱着洛丽的同时爱着芳芳。亚历是一个花花公子吗?他的浪漫值得怀疑?歌德通过浮士德之口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可以说芳芳和洛丽就代表着亚历心中两种对立的精神。芳芳带给他的完全是超尘脱俗的感觉,神奇的感觉,不会沦为凡夫俗妇的感觉,所以他要永远追求她,而不想让她知晓,并且明知道芳芳也爱上了他时坦明他俩只能做朋友,伤透了芳芳的心。他也表白他对洛丽也是衷心的爱,希望永生不渝地和她在一起,但那是肉体上的相爱。

     芳芳对爱有着强烈的渴望,她也为亚历神魂颠倒。但她只得被动地被亚历带着一起在爱的边缘如履薄冰。她美丽的笑容和憔悴的泪眼在荧屏上交替出现,诠释着不可捉摸难于把握的爱情。最后,通过她的智慧,帮亚历解开了精神枷锁,为自己和心爱的人赢来了爱情。笑中有泪的结束镜头。

     透过《芳芳》,我惊叹于法国人所表现的浪漫,不是故事,不是语言,不是画面,不是音乐,不知是什么美的,令人惊奇的,在心灵上唤起瞩望的。

 短评

那时的苏菲就是个尤物,那场舞蹈的片段很是精彩。不过法国人的浪漫是否足以冷静得对待未婚对象的出轨和遗弃?这是法国人的道德观吗?

5分钟前
  • kobie
  • 还行

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一天一天爱下去。

1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想法不错。既然开始了便必定要结束,怕失去就干脆不要拥有,两情相悦当然不在朝朝暮暮,暧昧拉锯战时才最幸福;只是乐观得未免过于粗暴,把达护得精心备胎备得深沉,这种情形下明明封水泥才是最合理的归宿。PS,为什么这个级别的俊男靓女也要混我大视奸圈?不给我等留活路

12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苏菲·玛索最美的时期。

15分钟前
  • shu
  • 力荐

看时跟基友说苏菲玛索美死了。电影很一般,要讲的几乎都在片头那段剪影里。男女口中衔着口香糖的两端,一个人主动另一个人就退缩,直到后来男生拿出剪刀把口香糖剪断。几乎天底下爱情里两个人相互追逐、患得患失都在这一分钟给讲了个遍,结尾亚力终于把芳芳拥入怀中,我没觉得俗气,只觉得“真好”。

17分钟前
  • 凉水
  • 还行

芳芳太美太可爱,一颦一笑都想截图。最喜欢剧场里的维也纳圆舞曲,哪个姑娘看了不心花怒放。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一天一天爱下去。劈腿男因为什么鬼童年阴影害怕爱情变质不愿意和小三做爱,就做了面单向镜偷窥,把芳芳当陈列品欣赏,这种变态禽兽的渣男真特么恶心!

22分钟前
  • 还行

你是一头轻捷的小鹿野性率真.海滩上帅气的侧空翻.巴黎狂奔中必然出现的路灯杆旋转一周半.1813年维也纳的气味是野兽的气味府绸上发酵酸腐的汗的气味.清晨要在海边醒来晨光,海浪和鸟鸣.可以游水也可以驾着汽艇出海.嫉妒让人发狂还有可怜相.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

24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推荐

请给我《信号》里的对讲机,我现在就打到1993年去报警把男主那个死变态抓起来

2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我一直在追你去巴黎的那趟班车,发了神经一样,但是车停下来的时候,我却没有上前,因为我察觉到,五年后我再也不会去追。Sophie,好看。

3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我想出个办法用来防止那刺激感消失,我要芳芳和我之间不老套乏味。我打算永远追求芳芳,却又总不让她洞悉我的爱慕,在我有生之年不与她亲热。何必与她发生关系,然后沦为凡夫俗妇,凭吊当初的温馨。我要我两的爱欲永不变迁,无偿的爱欲才最动人——然后芳芳说你脸上有个蚊子,一个巴掌拍过去。

34分钟前
  • 春花
  • 力荐

你无法想象苏菲是怎样一块浑然天成的牛奶巧克力。

37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爱情这场游戏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3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当然有非常罗曼蒂克的段落,苏菲玛索让这电影变得可信,芳芳也是个标志一般的角色,几乎类符号,男性视角下的红白玫瑰成了彻底的红玫瑰与饭粘子。

43分钟前
  • 易思棠
  • 还行

片头Logo→《小王子》;出主创名单时的人头剪影各自噙着一根被拉长口香糖的两端……→《小姐与流浪汉》;豆瓣上61735人评价出的8.1分和IMDb上才2205人评价所得的6.9分,让我有些好奇为何这部电影国内外有如此大的差距?关于单向镜在不同时候不同的隔音效果:其实这真的应该是剧情逻辑上的漏洞。……

4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一对聪明又美丽的贱人,可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52分钟前
  • 晨光荣耀
  • 推荐

不是很喜欢,很讨厌男主角

5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爱却不给,给却不爱。你要哪个

58分钟前
  • Miss Lo
  • 还行

就哭了。一开始以为是关于男人红白玫瑰的乌托邦故事。到了后半部分才明白是一个关于情欲和生命本身的故事。情欲似乎一直被不堪冠名,低俗、不雅、私密。其实在我心里它一直是很美好的,性本身就是干净而令人愉快的。法国的浪漫永远走在前面,艺术的摸索永远走在现实的困顿前面。这部电影让我永远感动。

1小时前
  • 无对象表象悖论
  • 力荐

他妈的。那朵镜子是尤物。

1小时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中文配音版非常怀旧~

1小时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