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生活记

更新至第8期

主演:杨魏玲花,曾毅,黄子韬,马伯骞,R3HAB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2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3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4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5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6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3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4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5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6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7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8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9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远不是求生电影

听说这是青年导演的作品,边看电影边记录,以下几点或许可以建构起我对导演意图的猜想:

1.没有个性的人
除了结婚戒指之外,没有对主角个性和过去的描述,也没有内心台词或旁白(除了电影开始晦涩地那段),即——主角是匿名的,他是代表着人类和‘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有着感情共鸣作用的角色。
如果一定要归纳其个性,角色“个性”是在醒来之后所做的行为被描绘出的:熟练、沉默。这里的个性是一种微观的具体方法论,而和灵魂无关,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个没有个性的人。

2.没有目标的人
主角没有目标,或者说没有来自于外界的希望,没有家人需要怀念,没有获得指引他的求救信号(在船沉后,他好像有了目标,但不强烈),没有希望即没有方向,影片不旨在让观众因外界的救援情节而着急(影片中根本没有外在世界),也不意图让观众通过行为来进入角色内心来产生同情/同感,观众的感情皆建立在引起我们同感的主角的求生本能上,我们看到他作为我们人类的代表(匿名性让他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人)与自然搏斗,同作为人类的共性是影片唤起观众感情
的唯一来源,这样来看,可以说影片是有深度的。

3.变化(或视角的独特)
桅杆因风浪断裂时,主角没有听到而我们听到了,这是对前面塑造的观众——主角统一主观视角的背离,但也确定了观众在这其中奇妙的位置,既非全知的同情者亦非担心的同乘客,观众进入了‘观众——主角——自然’的关系圈中,这使观众进入了独特的观察者位置,也为影片后来的变化埋下伏笔。

4.沉船(或进入求生记录)
船沉时,有明显的长镜头与激起观众感情的音乐,这里对船的眷恋表现主角成为着屈服于自然的求生者,在这之前,他是一个能在暴风雨来临时安然刮胡子的挑战者,自然于主角来说是“可与之搏斗的”,船的下沉就是最明显的人类干不过自然的比喻——在自然面前我们只能求生,一切的征服与平起平坐都是幻觉。
当然,不排除这是作者对于影片最昂贵道具的逝去表达的纪念,在片尾字幕中我看到他写了关于亚利桑那号的感谢辞。

在这之后,淡水、地图、钓鱼尽管已经拍的相当免俗,但主角既然成为了求生者,生存的细节与地图的方向难免占据观众的注意,值得提出的是两场游轮经过的戏,可以说是生存希望的戏剧性体现,但谁又能说不是人类与人类之间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呢,最后主角选择自溺相当让人无奈,但又在戏剧气氛的情理之中,可以看出导演是为了观众更开心而让老头子喝了40秒海水还能游回来的。

 2 ) 自然无常,生命至上

《少年派》《地心引力》让你感觉到生命之火是逐渐燃烧的,简化的说就是求生的希望和欲望是随着时间增加的,而此片中的生命本能是无息湮灭的,绝望在整个漂流之中随身体机能的减弱而增强。片中时间的流逝从日出,正午,到夕阳和黑夜,也匹配着老人笃定到放弃的心态变化,最后燃起的那把火以及伸出的手是幻想中回光返照还是切实存在的的希望却没有给出答案。

也许敬畏自然还是战胜自然已没那么重要,我们不应该奢求这个只有30页的剧本非得给出唯一的解释且这也不是影片存在主义的根本目的,毕竟根据好莱坞的规矩一页本子便是是一分钟,按照很多人的逻辑就是只有30分钟的故事硬是拖到了100分钟。如果有人还用故事性来苛求此片,就相当于让没有手指的多拉A梦非得比出V的手势一样无耻,撒娇指数堪比自己给自己电影五分却要求别人不准给差评的缝少肛同志。

我们都知道电影台词的基本功用便是给观众传递信息,传达过程中还有解释作用。而《一切尽失》有意让角色无言便断了我们了解老人的遐想,这是非常大胆的,因为毫不了解背景我们该如何去揣摩老人的心里状态呢?想想《荒岛求生》里汤姆汉克斯的求生信仰是智代为人足球,《地心引力》桑婆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坚持,《少年派》为了自己死去的家人而活,那这位老人呢?回答:生命本能!片名中的“一切尽失”便是此意,与世界断联,存身与生命起源的海洋中,活下去便是纯粹的生命本能。

其实“一切尽失”的又何止是扮演老人的罗伯特雷福德呢,作为观众的我们少有的对角色一概不知,对角色的陌生和信息的空白也让我们“一切尽失”。对于很多影迷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有如此尴尬的观影经历。不知道角色行为的动机在哪里,连求生的方式也摸不着头脑,在银幕面前只能焦急的等待着老人的下一步作为,要知道《少年派》和《地心引力》至少都会交待角色自救的思路。其实如此的处理方式便是让观众 不再是旁观者,也能切身的感受到那种前路渺茫的无助感。

罗伯特雷福德借助沉默的力量让我们目不转睛的聚焦在他的表演上,演技无须多言,一名70岁的演员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角色起伏的状态表达的淋漓尽致。但影片没有台词就真的很安静吗?显然不是,电影声音部分由音乐,音响和台词组成,而《一切尽失》在摒弃台词之后将其余两个效果做了完美的呈现。根据距离,不同声道的组合混响将漂流之间的灾难感真实还原,如果《少年派》和《地心引力》都在借助科技制造画面视觉奇观上的立体感,那么此片便是在声音制作出了3D效果。全片中声效的起始代表着这段情节的开始,罗伯特雷福德的动作则代表这段情节的发展,而那句Fuck和Shit展示这段绝望情节的结束。用配乐和音响剪辑配合着角色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暴风雨来一段,翻腾倒海的将单一的情境处理的跌宕揪心。

影片的叙事是自然主义的,不仅是故事的主题在于人定生天或是敬畏自然亦或是体现出当代《老人与海》,而是老人在漂流过程中不加人为的粉饰和干涉。从撞击集装箱,到暴风雨来临,还是两次获救而不得的故事走向中,都是顺其自然,不会有故意安排的戏剧性存在,没有浪漫主义的添材加火,片子的真实感陡然而生。结尾处的那只手,看上去有获救的可能,但一切就在白光之中戛然而止,谁都不能准确的说老人是否获救,因为生命同自然一样无常!

 3 ) 如果他会点儿传统的航海导航术他早就可以摆脱困境了

老爷子开始不是补好了漏洞了么?只不过因为进水,所有的电器都失灵了,没了GPS,没了电脑,没了导航软件,没了无线电,没了天气预报,但是船是好开的,这个时候,只要还会传统的使用六分仪利用天文导航,他还是能把船开到最近的港口去修理的,可惜这个老爷子太依赖现代化了,没了电器,就彻底死翘翘了,哪怕他备有一个装干电池的具备防水功能的仅仅显示经纬度的手持GPS设备,他也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确定航向活下来(电影中,他地图相当全,可是他不会定位,结果白搭,他一直在到了救生船里才开始看着说明书学习使用六分仪,如果他能够在还具备行船能力,还具备航行能力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六分仪定位并确定航向驶向最近的贸易航线或是岛屿,他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生还,而到了没有航行能力的救生筏上,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即便能定位也失去主动能力了)

退一万步来说,他有手表,白天可以依靠太阳,根据自己在进水前大致知道自己在地球上哪个时区,然后利用时间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确定北方在哪个方向,然后他大致总知道自己从哪个港口出发的,自己在失去电子仪器前是在地图上的哪个大致哪个区域,然后确定距离自己最近的陆地大致在哪个方向然后驶向陆地,夜晚利用北斗或是南斗星座来确定方向,这种方式虽然误差较大,难以导航到精确的港口,但是导航到最近的陆地是问题不大的(从电影中主角看海图的片断来看,似乎出现了个印度洋的词汇,那么西边是非洲,东边是南亚次大陆,北面是西亚阿拉伯他自己在进水前大致在哪里会没有记忆???)。

至于天气,估计这老爷子平时就是依靠天气预报来航行的,失去天气预报之后,根本不会根据看云彩来判断暴风雨的来袭,也不会判断暴风雨方向避开暴风雨(这也是传统的航海技术)

所以,做人不能太依赖电器,平时多储备一点传统的知识和生活方式,别没了电就只能死路一条。

退一万步来说,你懒得学传统的技术知识(现代社会很多弱智懒人的),那么好歹你准备几个应急的使用干电池的简易指示经纬度的GPS设备,或是使用干电池的收音机和无线电设备,这些东西便宜得很也就几百美金而已,买得起高档帆船,却不舍得这几百美金,结果把老命报销了。

当然,导演非要这么搞玩悲情,也没办法。

PS:他到了救生艇上,才想到用六分仪,而且临时看说明书学习,这种技术需要一定经验,而且一旦计算错误,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航海学校学习六分仪定位,是要在正常行驶的船上多多次定位练习,然后和GPS定位数据作比较,纠正自己的错误,长期磨合才能达到可接受的精度,所以片中这个老爷子看着说明书玩定位,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定位,然后就会对自己的信心造成巨大打击。

实在懒得学六分仪,那么好歹在应急救生装备包里面放一个使用干电池的能防水的户外运动简易GPS机,加一个简易电台,即便功率小一点,只要有个几海里的距离,至少可以在大船经过的时候用于呼叫求救,国际通用的求救频道所有的轮船都是必然进行监听的。

所以只能说,这是导演和编剧故意的,正常的玩航海的人,没有这么弱智的,果然好莱坞电影很多是胡吹的。

PS2:我边看边写的,最后看到此公辛辛苦苦储备的淡水,结果自己装水的时候旁边的开口给开着,结果整桶水给污染了,根本无法饮用,这水桶搬运了好多次,但是没见他检查过这如此重要的救命之水的状况,如此不谨慎的人,去玩航海,这次不出事,今后也迟早得挂掉。航海史需要谨慎细心最怕大大咧咧,苏联海员常出事故,就是因为太冒失。事实上,他一上救生艇就应该清点和检查自己的物资,这是标准检查程序。而且救生艇上附带的水通常都有防腐处理,可以长期储存的,而自己用水桶装的淡水,往往没有防腐处理,在印度洋这种天气,太阳晒下两三天就会发臭,应该优先喝自带水,这也是求生常识。

这老兄似乎就是刚买了一艘船,看着说明书开出去,遇上点儿小麻烦,然后就挂掉了,他似乎根本就没有自己准备过救生物资和应急计划,也就是一个商品帆船里标配的救生筏而已,附带什么就看着说明书摸索着用,一般标配的救生筏里面就是两三天的量的饮水和压缩饼干,然后一点儿鱼线鱼钩而已,根本不会给你备上无线电和GPS,这要自己准备,他再多花几百美金弄上这两件东西,就不会挂掉了。

PS3 :愚蠢呀,愚蠢,等到看见船,才想起看信号棒的说明书,结果终于点燃了信号棒,却点了夜晚使用的那一端(信号棒有两端,一端燃烧之后发出浓烟,用于白天,一端燃烧之后发出高亮,用于夜晚,因为白天光亮不会引起注意,而夜晚发烟也白搭,或者两种信号棒,一种发浓烟,一种发高亮,对应白天和黑夜环境,一般救生船上都有这两种棒子,结果他在白天点燃了黑夜用的那种无烟光发亮的信号棒,这笨蛋在救生艇上发呆的时候,不好好看说明书。这么愚蠢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最后,所谓他燃烧救生艇去引起注意,完全是观众误解,实质是他用光了自己所有的信号棒和信号弹,于是想要弄点儿篝火引起注意(他第一个火柴烫到手掉到救生艇的衣物上,如果他想烧救生艇就不会着急的将火柴从衣物堆里面拿起丢到海里去,而且在他发现救生艇着火之后,第一反应是出乎意外般很慌张的,本能的拿起帆布想要盖上去灭火,可是犹豫了,因为一旦灭火就会错过这艘船,起火过后的救生艇是否能够继续浮着也都是个问题,最后他不得不孤注一掷继续让火烧着,跳进海中 ),问题是,愚蠢的他选用一个塑料桶去烧纸,难道不知道塑料是引火之物么?而且即便用一个铁桶去烧纸,可铁桶放在橡胶制的救生艇上,铁桶会传热结果溶化救生筏底部的橡胶,他正确的选择是应该在发呆的时候好好想好发信号的计划,做一个火炬,上面绑一点可引火会发烟的橡胶布,在看到船之后点燃举在救生筏舷外避免烧到救生筏,可是结果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都没有去做准备。

而且如果计划燃烧救生艇作信号,他得要准备好在海里浮一段时间,因为大船即便看到海上燃烧的救生筏,还得派出水手放下小舟出来搜寻,这个过程至少得要10来分钟,所以他还得在水上游一段时间,长时间缺水少食,光靠踩水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必须得依靠有浮力的救生衣,所以如果是他打算将救生艇变成火炬,那么至少也得利用片中水下往上拍救生筏时所拍到的救生筏的旁边的枝节部分给自己做个临时救生圈,所以这是个根本就没计划没思路的老头,难怪会把自己陷于这么悲惨的境地。

看完了,主角固然求生欲望强烈,可是也就是动物性的本能而已,主角真的很愚蠢,是愚蠢导致了他最后的困境,稍微聪明一点儿细心点儿,他也不至于弄到最后这种境地。

 4 ) 「Quotes」

 「13th of July, 4:50 pm. I'm sorry. I know that means little at this point, but I am. I tried, I think you would all agree that I tried. To be true, to be strong, to be kind, to love, to be right. But I wasn't. And I know you knew this. In each of your ways. And I am sorry. All is lost here. Except for soul and body, that is, what's left of them, and a half day's ration. It's inexcusable really, I know that now. How it could have taken this long to admit that I'm not sure... but it did. I fought 'til the end, I'm not sure what this worth, but know that I did. I have always hoped for more for you all. I will miss you. I'm sorry.」

 5 ) 挺好,但是不推荐

首先得说,这样一部:一个演员(罗伯特雷德福,以下简称德福哥)、几乎无台词(如果两次呼救+一次咒骂算台词的话)、一艘船(后来船沉了变成救生艇了)、整个情景就是一片苍茫大海看似如此无聊的电影居然被我兴致勃勃的看完并且写了一篇影评予以记录,除了对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表示由衷的哀悼之外只能说这电影拍的还是挺吸引人的。影片如果从航海知识以及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错误和荒谬之处的话我猜可能得写个一万来字,但我仅以我共鸣的角度予以阐述。
整个片子的基调就是不停的制造苦难并且让苦难升级,解决完一个发现希望在转角的时候下一个苦难接踵而至,不耽搁不含糊。有点像日本漫画,主人公上来被揍得七荤八素突破了自我干掉了BOSS,本以为从此以后牛逼了挺个10集8集的没啥问题了,没想到下个BOSS之后还是被揍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你突然发现要是不想死就还得突破自我….
困难一、德福哥在船上睡觉,结果船被一个莫名其妙漂浮过来的集装箱撞个窟窿哗哗漏水,船舱里面电器、日记被无情“浇灌”,影片上来就给你一种完全无从下手、只想怒吼一声“艹你妹啊”然后撒丫子走人的烂摊子;希望一、德福哥不慌不忙一步步的从摆脱集装箱到给船舱排水再到最后给船体缝缝补补,终于把这烂摊子收拾好了可以喘口气上甲板晒晒日光浴的时候------
困难二、一场狂风暴雨“如期而至”。开始船桅被吹断、船身水中自由转体360度(整个船翻过去的时候着实捏了把汗,我觉得没航海知识的人看到这里应该和我一样觉得船基本不能翻回去了吧),然后德福哥回船舱拿东西,结果一个大浪打过来船体晃动德福哥被木桩直击面门昏死过去,当时已是齐腰的水深…就当你觉得就算德福哥不昏死过去也得被这狂风吹散在海面上何况是现在的昏死状至少也得被呛死之类的时候导演再次伸出“橄榄枝”------希望二、雨小,德福哥苏醒,发现除了额头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之外别的倒也无什么大碍,船舱进水太多有着几乎被揍沉的节奏但好在哥有救生筏;
困难三、船沉彻底。茫茫大海一望无际、一叶孤舟飘荡在海平面上孤立无援、一点点吃的、一桶淡水、一个应急救生包,各种的恐慌无助无知所错;希望三、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德福哥开始悠闲的吃点食物,活动一下身体,在经历了如此横祸之后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打开救生装备,翻出一个能根据时间、太阳位置定位的装置,然后现学现用,在地图上一点点的做标记,给自己以希望。
困难三点五、迷糊睡着了之后突然发现救生筏漏了!(一直没看明白为什么进的水,也没看明白后来怎么就不进水了);希望三点五、用吃饭的罐头盒以及旧衣服将救生筏的水排出。
困难四、第二场大暴雨来临,救生筏同样上演水中自由转体360度,德福哥差点没淹死;希望四、打开拉锁,游到外面,凭借一己之力将救生筏翻转过来。雨很大,但非常巧的是把救生筏直接掀翻的狂风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就像从没来过一样。紧接着,同样,雨停,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德福哥开始悠闲的吃点食物,活动一下身体,在经历了如此横祸之后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意识到自己好久没喝水了,于是拧开水桶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
困难五、然后发现水是咸的直接就吐海里了,想到这个罐子是刚才船漏了之后用来排水的于是晃了晃倒掉。又倒了一杯,这次很好很直接,一口就吐船上了。看了看桶,终于明白不是杯子的问题而是由于自身原因没保护好自己的水桶,整桶水都被污染了!在吃了这么多苦历经这么多难之后德福哥都默默承受隐忍不发,现在突然被断了生命之源发现负能量已经爆棚于是彻底崩溃,歇斯底里仰天长啸发出了憋闷许久的那句经典台词:F..FU….FUCK!!!!!!(此处翻译成中文我想应该是:你麻痹,有没有你们这么玩人的啊!!!)希望五、在我这个文盲都能想到把海水加热蒸发自制点淡水之后,这个独自在海上漂泊许久的前辈终于也想到了;并且非常诡异的发现了虽然整片海域都没有鱼群但是船下面却聚集了好多,然后从救生装备里面拿出了简易钓鱼工具(注意顺序,不是先看到工具再想到钓鱼!真是不得不吐个槽,德福哥对这个救生袋里面装的是什么以及每件物品都应该怎么使用是完全的不熟,结果就把这袋子当成小叮当的神奇布兜了,每次都是想到需要什么了然后直接翻袋子拿出来!)总之,淡水+食物+离希望越来越近的希望+一艘船,一艘由远及近的船!
困难六、看到这我其实挺崩溃的,以这个电影的尿性来讲这船肯定是不能发现德福哥的,那这里安排船的出现就尼玛太坏了!本来就接近崩溃了,结果你给了一个这么大的希望然后来一句“逗你玩”…..太残忍了!果然,纯纯的这个尿性。希望六、没有对应的希望六。
希望六.五、鱼线狂动,德福哥慢慢的一点点的拽着鱼线,就在马上拽到船上可以大快朵颐的时候:困难六.五、这个看似充满希望的画面被水里突然窜上来的鲨鱼一口吞掉了,镜头一转,船底下都是他妈的鲨鱼,如果救生筏一直漏水的话….
希望七、又一艘船,又一艘由远及近的船!困难七、我退出了全屏,发现电影还有20分钟左右才能结束,好吧,你们实在太没人性了,这种时候这种事情都能拿出来开两次玩笑…德福哥在经历了第一次呼救失败后看见第二艘船的表情虽然激动但也没那么激动了。就好像你拿着一个大骨棒把你家狗招呼过来结果给了狠狠的一个大嘴巴子,过一会你再用同样的办法叫他,他虽然也能来,但来的肯定是嘚嘚瑟瑟了。再次果不其然,第二艘船毫不犹豫的开过去了;
希望八、德福哥拿出地图画X,唯一的希望就是地图上离目的地依然很远但越来越近的希望了…
没有食物+淡水严重不足+两次希望破灭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多日的劳累=身心俱疲万念俱灰。可以说走到这步基本也就看开了,人生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感情也就趋于平稳了。于是德福哥很自然的掏出纸笔和一个玻璃罐子开始写遗书:“我很抱歉,也许现在道歉已经无济于事了,但我还是要道歉,我努力过,大家都应该知道我努力过,努力变得真诚,变得强大,变得善良,学会爱,做对的事情。但我没有成功,我知道这种事大家都有独到的体会,我真的很抱歉,这里一切尽失,只剩饱经摧残的躯壳和灵魂,还有半天的理智。我现在知道没有推脱的借口,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承认,但我终归还是承认了,我一直奋斗到底,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至少问心无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收获比我多,我会想念你们。我很抱歉。”这是电影最开始的一段独白,肯定是遗书的内容,前后呼应。这段台词看了好几遍,各种共鸣各种升华各种爱!“我经历了种种困难,我很坚强很tough,虽然最后还是败了,但我毕竟是努力过了,我无怨无悔,我对得起自己,我爱你们。”
整个影片就像是人生的缩写,前方总有未知的苦难等着你,那些个苦难可能是你未曾遇见过的、可能是让你手足无措的,但你不要退缩不要害怕更不要绝望,你需要做的只是稳住心态直面苦难然后一下下的击碎它!你要坚信,希望就是那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就像电影最后结尾处的那一束光、那一只拽你上船的手!

其实影片可能就是根据一个老头独自在海上漂泊,遭遇了风暴然后顽强的活下来最后被人救上岸而改编的真实的、灾难故事呢……

 6 ) 我更倾向于老人没有获救的负能量观点

       我更倾向于老人最后没有获救,获救的一幕仅仅是老人在弥留之际的幻觉。撇开各种技术控们所说的,老人在八天的航行中已经偏离了主航道,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见大船。我从西方传统思想的角度上来讨论老人未被获救的观点。西方人的片子从西方人的教育背景来说,易于理解。

       《All Is Lost》中的All当然也要包括Life。在看这部片子时,我很快想到的是《老人与海》(海明威当年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最后饮弹自杀,个人认为他是被消灭的硬汉)。《老人与海》中,老人在吊到大鱼后,却又失去,再努力也抵不过周遭的环境,将本是自己的胜利果实,消耗殆尽,最后只剩下鱼骨架,但,他还有个鱼骨架,是老人奋斗的见证,虽然毫无意义,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但《All Is Lost》是一部奋斗努力后连最后的交代都没有的片子,所有100分钟的努力都没有逃离命运。

       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论,所有生命,人、神、半神都在与一个既定的命运做斗争,但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最典型的是悲剧之神俄狄浦斯,从出身便被预言他将弑父、娶母,经过一生的努力与坎坷,终究弑父、娶母的预言全部应验。希腊众神之上,有一命运,诸神无可抗拒。这一观点也一直在影响着西方社会。用尽全力,也逃不过命运之神。《All Is Lost》的无名无姓的老人,最后没有得救,才是这部电影的新意与意义。伟大的艺术,记录的不是幸福,记录的是不安与骚乱与绝望。那么我们这些观众坐在电影院中100分钟,为的难道就是看一个老头如何走向死亡?为什么要看一个奋斗致死的命运绝唱?如同希腊神话中与命运做斗争的诸神一样,因为我们要正视死亡,正视我们的命运,正视之后,我们才会有人道,才能用人道去对抗天道,才能不去屈服命运,用句最庸俗的话来说就是“你丫的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只有在承认命运后才能去对抗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努力的老汉最后依然落得个一无所有的境地,因为这是我们许多人正在面临的窘境。忙碌一生,却依然了然一生。明知道自己要了然一身,却仍然要奋斗要努力,才是人生的正真意义。承认命运,才能对抗命运。

       负能量是正在披荆斩棘的正能量。不自怨自艾,不去顺其自然的等待,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不要为老人叹息,他的经历是我们的人生缩影,共勉。

 短评

节奏缓慢。作为一部无台词无旁白的电影其镜头语言并不出色,有些行为的意义和目的对没有航海经验的人来说会觉得莫名其妙。应该是航海迷、生存迷或者帆船玩家才会喜欢的电影罢。

6分钟前
  • 无趣
  • 较差

雷德福太勇敢了。能在如此的年纪把这样一个艰难的角色演得这么好,我已经无言只剩敬佩。有时候不作一个燃烧殆尽的最后努力(就像电影里展现的一样),是不会知道生命可以同时这么脆弱又这么顽强。把这和地心引力连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都是孤独的人求生,但一个很好莱坞,一个很不好莱坞

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此片的选角导演太容易当了;这是imdb上唯一只有一名卡司的长片吗?看完我只想说:翻译我来做!

13分钟前
  • tintin76
  • 推荐

极简主义的“老人与海”,只是一个老人平静而没有前因后果的对抗命运。个人背景被全部抽空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一直看着他左手那枚戒指,想象他是怎样一个有故事的人... 好片!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个人,一句台词,和大海。完全可以力挑《少年派》和《地心引力》。问世间还有谁能像Robert Redford这样,77岁了拿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还演海难独角戏?这才是真正的用生命在演出,热泪盈眶,永远的Sundance Kid。

21分钟前
  • 潘萌SoPhia
  • 力荐

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人的求生欲望真是不能小看

26分钟前
  • ╯^╰
  • 还行

用火光画一个句点,然后重新开始。

31分钟前
  • ANTIDOTE
  • 推荐

9.25 扣人心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J•C•山多尔没让我失望。第二部长片,全片几乎没有对白,只有罗伯特•雷德福一位演员,挑战《老人与海》一般艰难的拍摄环境,勇气可嘉。比《利益风暴》更多了一份绝望感。

34分钟前
  • 小A
  • 力荐

这种绝望的感觉是一点点渗出来的。不停的努力,却仍渐渐陷入深渊。雷德福太辛苦了,快80的人了还这么拼。仅当做一部遇险与抗争的片子看就很好看了。不过,如果你真的尝试过度阐释,去做些政治或经济的隐喻其实也蛮有趣的。比如因一个中文集装箱遇险,被大货轮无视。有一种小家一点点被蚕食的无力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出精彩出色的独角戏,面对绝望恐惧的求生大战,同时也有金融危机的隐喻。罗伯特·雷德福表演很出色。

4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这分打的一点不违背良心,我看着实在是难受。是什么淡定的力量让老爷子全程不流泪不伤悲不绝望(淡定的绝望?)在一个小时的时候才怒吼出了God和Fu*k?如此阔气又淡定的伪航海家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被编剧扔在了远海,艺术性到位可观赏性太弱,至少我真的就一直吃东西喝水心不在焉无法专注

43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较差

老人与海,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基础上不加任何虚构的戏剧化的事件,却可以拍的这么跌宕起伏有声有色,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把J.C.Chandor加到我的大师导演预备营里。在剧本上,这和【地心引力】是两个对立的做法,相比之下,还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更有种。★★★★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差点就觉得结尾不能太棒了 结果获救了

46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还行吧

48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上帝若喜欢一个人,会亲手把他的心打碎;上帝拯救一个人之前,总是先将他推下悬崖。罗伯列福近80高龄演这片,当真是现代版<老人与海>啊,独角戏,几乎无台词,极简的配乐融入环境声中也几乎无法察觉。可跟《荒岛余生、荒野生存、地心引力、127小时、活埋、月球、失事、少年Pi、我是传奇》凑个豆列了。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请收看BBC荒野求生2013特辑之老人与海。又名「老年Pi漂流记之无虎酱洁版」「月心引力」「活淹」「you-know-how-many小时」。既然不给人物任何背景介绍,那好歹给点求生指南常识吧,给点海上奇观历险吧,给点节奏吧给点细节吧给点神转折吧。不算难看,就是我把裤子脱了之后感到空虚寂寞冷啊。

56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老年Pi的诡异漂流。奇妙的观影体验,看电影时不知道他在干嘛,他出海是到底想干嘛,他在船上折腾来折腾去到底是为啥,他最后到底干嘛去了,统统不知道。前半段重复的片段太多,让人怀疑导演是刻意消磨观众的耐性完全把自己代入情境内感受到切身的孤独感。

60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 出生于1936年8月18日 好片子好演员

1小时前
  • 点不着的烟
  • 力荐

很真实的感觉,独角戏,内心戏,演员不容易!还好最终获救了!

1小时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從電影完整性角度來說,影片缺陷明顯,事件起因並未敘述清楚、人物背景也沒建立完整,但作為一部獨角戲電影,影片又是成功的,Robert Redford用精彩的表演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因為劇本僅止於人與自然的對抗,難以和同類獨角戲《Life of Pi》和《Gravity》相比,給人的震撼少很多。

1小时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