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酒馆

正片

主演:黛比·哈尼伍德,特雷弗·福克斯,戴夫·特纳,Lorenzo McGovern Zaini,Ebla Mari,Laura Lee Daly,尼尔·雷珀,Jordan Louis,Andy Dawson,Chris Gotts,Chris McGlade,Alex White,Reuben Bainbridge,Andrea Johnson,Joe Armstrong,Col Tait,Abigail Lawson,Rob Kirtley,Jen Patterson,Jake Jarratt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 / 法国 / 比利时语言:英语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1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2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3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4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5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6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13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14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15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16老橡树酒馆 剧照 NO.17

 长篇影评

 1 ) 灰蒙蒙的老橡树酒馆

流离失所的难民、灰暗的长辈、空荡的小镇、薄弱的情谊、被时代忘记的房间 落满了没能实现的愿景、教堂的唱诗班像是一场说着大话的梦、摇摇欲坠如同招牌的老橡树酒馆比起小镇地标,更像是早该留存在黑片照片中的记忆。这些元素构成了这部电影。也许真实的故事本该停在相机被摔坏的早晨,酒馆来来往往的还是见过一辈子的熟面孔,房间里挂着的老照片继续长眠不醒。可还好我们能看到尘埃里的故事,和Marra一起去波光粼粼的海滩玩耍,在小房子里观看黑白剪影,然后在荧幕外喝上一杯叮叮当当的苦啤酒,嘴里说着导演该死的天真的愚蠢的温情。

我想我的视角狭隘在于我们不曾经历流亡,很多时刻也难以与苦难者共情。但有人站在高处拍摄温吞的苍老的献礼其实也很好,被世界怜悯的注视总好过恶意的偏见。第一次看导演的作品,以上是我想说的。

 2 ) 观后感,而非对影片本身

肯洛奇始终将目光聚焦于社会底层和工人阶级,这次他加入了前几年很火的难民问题。 刚看完的感想是:剧本工整,情节老套,除了狗狗Marra以外全无惊喜,异常温情的结尾可能只会在梦里发生,让人怀疑是否是老头子的电影了,再怎么努力煽情,女主母亲送饭的片段也远比结尾感人。观看时不自觉地在心里吐槽几个在酒馆喝酒的locals“四五点下班没事做只能去酒吧喝酒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吧”。男女主之间亦友亦亲的关系并不生动,其他角色的塑造也显得有些单薄。 老橡树除了批判工人们狭隘的种族观点,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男主介绍旧时照片,工人们在上个世纪一起游行抗议,但最终他们还是失去了一切。这些工人在影片中被塑造成相对“反派”的角色,因此对于他们的痛苦,我第一时间的想法是,相比起这些失去了国家的难民,这不过是发达国家底层民众的无病呻吟。然而这是一种自大盲目的理解, 痛苦是否可以,是否应该被比较?身处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无法理解对方的苦难,但谁有权力决定什么样的痛苦才是值得被书写的。很多电影,因为他们所表达的议题很敏感,当我们讨论电影时,往往不自觉地把更加关注议题,并给它贴上标签,而忘记讨论电影本身。我认为自己对老橡树就犯了这种错误,我也认为唤起人们对议题的关注和讨论,本来就是肯洛奇赋予这部电影的使命。肯洛奇没有把人物纯粹地标签化,而我应该学着用更多视角去看待问题。

 3 ) 《老橡树酒馆》戛纳评论:肯·洛奇谢幕之作,触动人心、紧跟时代,充满愤怒

本采访原文于2023年5月27日发表于ScreenDaily 原作者:Jonathan Romney 编译:Chan 肯·洛奇(Ken Loach)如今已年届八十六,宣布《老橡树酒馆》(The Old Oak, 2023)将是他电影生涯的谢幕之作。过去七十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为英国的社会政治状况进行编年史,而这部长片不仅仅是他最后的电影,更是一部触动人心、紧跟时代,充满愤怒的警世之作——它抗议国家同情心的逐渐消亡。这位摘下两座金棕榈奖的导演又回到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再度携手编剧保罗·拉弗蒂(Paul Laverty),以一部充满激情的作品,坚定地回应英国现任保守党政府的排外政策。《老橡树酒馆》这部电影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从细微之处表达出宏大的主题,是肯·洛奇最为重要的电影之一,它深刻呈现了国家状况。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用文字标注着:故事发生在2016年的英格兰北部。更具体地,我们位于杜伦附近,在一个衰败的村镇,这里因上世纪八十年代矿井关闭就再也没有复苏。汤米·乔·“TJ”·巴兰坦经营着一家破旧的酒吧,名为老橡树(The Old Oak),当地居民每天都会在那里聚集,喝着黯淡无光的啤酒,为曾经繁荣的社区如今已式微而叹息。

《老橡树酒馆》剧照

电影一开始,一辆装满叙利亚难民的大巴车抵达了这个村镇,他们在此被分配到了住房,却遭到一些居民的敌意对待——经年累月的经济衰退令这些居民积怨在心,他们的不满情绪和种族歧视交织在一起,投射到难民身上。这个情节是透过一名新移民的视角来呈现的:一位名叫雅拉的年轻女子。她拍摄下的黑白照片,成为了影片开场一段有力的蒙太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肯·洛奇对于影像风格的一次创新。 洛奇和拉弗蒂先让我们对TJ的顾客感到同情,然后才揭示出这些和蔼朴实、对生活垂头丧气的顾客是顽固的种族主义者。与他们相反, 在电影开头,TJ就表现出对叙利亚难民的欢迎。当他的常客想用酒吧的里间来开反移民会议时,他拒绝了,招致了他们的怨恨。接着,他和雅拉成为了朋友,又和一位帮助叙利亚难民的本地女人劳拉走到一起,他们三个开始筹办免费的午餐会,来帮助移民和同样挣扎着生活的本地居民,希望能促进这两个团体间的互相理解。

《老橡树酒馆》剧照

和2014年上映的肯·洛奇作品、爱尔兰时代电影《吉米的舞厅》(Jimmy’s Hall, 2014)一样,《老橡树酒馆》是一个关于聚会场所,以及聚会场所之于社群的意义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老橡树酒馆这个场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那间长久以来关闭着的酒吧里屋有着深刻的纪念意义,它致敬着1984-1985年期间发生的矿工罢工运动;同时,这也蕴含着言外之意:煤矿工业的解体分裂了社区,并为英国脱欧后社会上种族主义兴起埋下了一颗种子。电影的标题也具有象征意义:“老橡树”暗示着力量、根深蒂固和“欢乐英格兰”的交际特点,然而,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老橡树,在社会层面上却是被毁坏、被毒害的,亟需修整。 一些由肯·洛奇和保罗·拉弗蒂共同创作的影片,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通常会提供过于简单轻松的情感安慰,然而,他们的东北英格兰三部曲则尖锐地承认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困难。《我是布莱克》(I, Daniel Blake, 2016)和《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Sorry We Missed You,2019)这两部电影中政治性抑郁的情感表达,强烈影响了《老橡树酒馆》——它避免了简单的答案或表面上的圆满。尽管有关TJ的宠物狗的情节十分令人感伤,但影片仍然拒绝对社会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老橡树酒馆》的丰富之处在于,虽然影片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展开——就像《我是布莱克》一样,一个经历坎坷的中年男人成为了故事的道德核心——但这部电影实际上更像是一部集体作品。它不仅描述了两个不同社区的交汇,还展现出个体的不同声音,呈现出他们各自的矛盾和细微差异。比如,TJ的老朋友兼酒吧顾客查理,尽管他长期的困境并不能成为种族主义的借口,但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会倾向于支持酒吧里那些言辞激烈的种族主义者。这些人中的核心领袖——维克,其喋喋不休抱怨的形象被演员克里斯·麦克格莱德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

《老橡树酒馆》剧照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忽视了对叙利亚人的刻画,影片所作出的社会分析将侧重点放在本地居民身上,即他们偏激的观点。玛丽在饰演雅拉这一角色时,尽管表现出了清爽和可亲的气质,她的角色仍让人觉得不够立体。整体来看,电影的素人演员们呈现出了一些富有活力且自然的群戏互动:前消防员兼工会成员特纳的表演传递出了亲善但疲惫的感觉。此外,现实生活中慈善机构的组织者罗杰森也以十足的魅力扮演劳拉一角,当TJ的意志消沉时,她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而言之,《老橡树酒馆》是一个对于艰难时期的强有力的声明,尽管前景未明,影片最后的场景仍然展现出团结和希望的旗帜。这一系列画面,将虚构的故事与当下真实的英国联系在一起。

《老橡树酒馆》海报


©《老橡树酒馆》(The Old Oak, 2023)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4 ) 《老橡树酒馆》影评:肯·洛奇重返戛纳,难民题材再登场

在一个废弃煤矿附近的村庄里,一个破旧的酒吧成为了这部关于仇外心理电影的舞台,展现出一种真诚的探索姿态。

“当我透过这个镜头观望时,我选择看到一些希望。”这句话是叙利亚年轻摄影师亚里在《老橡树》中说的,但你不可能忽略到肯·洛奇的声音。这位86岁的英国老将带着他的第28部故事片重返戛纳电影节,他对不公的愤怒丝毫未减。

57年前,洛奇的新片《凯茜回家》(Cathy Come Home)描绘了不断恶化的贫困问题,令人难以忘怀。这就是影片中一些当地人对从中东来到英格兰东北部一个无名村庄的新政治难民冷淡的欢迎。

电影片名中的橡树是巴兰坦(TJ Ballantyne)经营的一家破旧的当地酒吧,经常有一小群喋喋不休的常客光顾,其中最聒噪的人进来是为了“安静地喝一杯”,同时伴随着大声的尖酸刻薄话,开头是“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是……”疲惫不堪的酒馆老板巴兰坦(戴夫·特纳饰)勉强维持着自己的生意,他“不说‘不’”,而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穷人做一些小小的善举,包括亚丽(埃布拉·玛丽饰)和她的家人。


酒吧间摇摇晃晃的后屋解释了这片腹地的状态,墙壁上承载着一个废旧煤矿社区曾经的辉煌的记忆,以及1984年矿工罢工期间他们团结一致的记忆:

“当你们在一起吃饭时,你们会团结在一起。”

这种精神能否复兴,还是现在分歧太深了?

洛奇的长期合作伙伴保罗·拉弗蒂(Paul Laverty)撰写的剧本名副其实,村民们反对的声音经常像《提问时间》(Question Time)中的一集一样精心编排。这个工人阶级社区的群像增加了细微差别,但对话总是微妙地转向,有时似乎欢迎正面冲突。与此同时,酒吧的背景可以唤起一种英国肥皂剧的感觉,《老橡树》是《流浪者归来》(Rovers Return)或《维克女王》(Queen Vic)的乔迪分支,对非专业演员的依赖有时会让人强烈感受到。


然而,这个主题是令人振奋的当代主题,充满了棘手的复杂性,仇外的言辞掩盖了听任其恶化的不满。

《老橡树》与《我是布莱克》(2016年为洛奇赢得了第二个金棕榈大奖)中对卡夫卡式福利制度的描绘,以及零时工合同的噩梦《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在拉弗蒂和洛奇的眼中,形成了一幅尖锐的三联画,描绘了保守党领导下的英国。

虽然导演的摄影手法一如既往地平淡无奇,但它仍然能够捕捉到激动人心的画面。影片最具说服力的时刻出现在一个近乎无言的场景中,当地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来,表示他们与亚里的家人团结一致,这让人想起了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生活多美好》(It 's a Wonderful Life)中贝德福德瀑布镇的居民紧握银行存款的情景。

洛奇可能会同意这个标题的意思。即使在经历了近60年的贫困和剥削之后,他仍然能够令人钦佩地发现人们最基本的善良。他坚称这将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但就像许多酒吧主顾一样,他以前也这样说过。


就像一棵老橡树一样,洛奇始终坚定,不动摇,忠于自己的根。

 5 ) 《老橡树酒馆》:故事善良得有些失了真

《老橡树酒馆》对几个反面角色的刻画,把我脑海中对网络喷子模样的臆想具象化了,他们是那么地生活不如意,以至于要压在比他们遭遇更悲惨命运的人头上,才能显得更心安。这个世界本就有那么多的矛盾冲突,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有时候和宗教和种族没有多大关系,却和人的成长环境及教养品格有大关联。善良也许是一种跟体能很相像的能力,有的人天生体能不好,不太懂得与人为善,有的人他经历过大起大落后,才懂得了与人相处之道,这些都是可以锻炼和改变的,只要你肯迈出那第一步。

回归电影本身,影片的编剧可能比较缺乏乡镇或老旧社区的生活体验(或者也许英国偏远地方的人民生活状态即是如此),总之,全片剧情给我的观感就是比较失真。这个“真”包括真实可感的情绪、具有真实感的交流对话及真切的足以凝聚人心、让多数人信服的社区核心价值理念。

更多时候,虽然主人公不讲慈善这个词,但仅就故事给到的内容看,他们的所作所为还是像几个人自发的一种慈善行为,帮助有需要的难民、帮助有困难的本地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等。更多时候,酒吧里酒友们的交谈就是在不断输出负面情绪,有一种让人产生“他们演得过火候”的不适。更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原著居民大段时间里的冷漠和事不关己,然而又突然地被一种少数人营造出的和谐氛围取代了,故事基调急转直下,美好结局说来就来,有点理想化。一句话概括就是这故事善良得有些失了真。

说了那么些个差评,最后讲几点这部片子的优点吧。我觉得男主角TJ的“人物弧光”是完整的,他经历了那么多emo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然而他还是在各种外力、内驱力的推动下走了出来,迎着朝阳,他要动起来,去积极地影响周围的人。此外,几场戏也拍得蛮不错的,例如在教堂里,叙利亚女孩对着男主TJ流露出一番肺腑之言,对祖国的忧患、未卜前途的感慨、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一种笃定;再比如,几次男主TJ情绪崩溃的戏,他的台词、他的演绎都还是挺到位的,足够让我们看出这个人物心酸、不易的一面。

以上就是看完《老橡树》这部电影后,我的一些小感触。最后,推荐一部背景也是设定在酒吧里的剧集:《百年酒馆》,它更欢乐一点,更话痨一些,改天找机会详细聊聊它。

 短评

拍摄矛盾的相机会被砸碎,寻找希望的尸体会被掩埋,世界的冲突已经挂不起一块字牌,人们退居到最后的地盘依然冲突不断。轻轻拧一下水管就可以让所有过去回忆报废,轻轻的一声犬吠也可以拯救一个入海濒死之人。我们从不责怪上面,因为脚踩下面太容易。希望是痛苦的,但里屋的厨房还是能团结起一个世界。

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1.5 / 满口说着希望与相信,但这次肯洛奇要我们相信什么?是稀烂的人物对话还是偷懒的剪辑?甚至连一点构建人物关系的热情都看不到。拿到中小学作宣传放映都会觉得很勉强……

1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不是好看的电影 但是是这个社会的需要的题材

16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有点一般了,目的性很强,恍恍惚惚之间以为是部任务片……勉强故事讲得细腻流畅,但就是不动人。

20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还行

现在当我们看到“一部肯·洛奇电影”的时候,就知道会是一部带着悲悯之心的电影,他近来几部电影都给人这种无比温暖的感觉。我觉得,这部新片要比之前拿金棕榈大奖的那部更好,他不止是在讲故事,他是在呈现一个英国小镇的现状,面对当下欧洲难民的问题,从自己的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点到了难民问题的核心,还在情节上也回避了故事落入俗套的可能性。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台词,有不少金句让人想暂停电影把它们抄录下来。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一部善良的电影,仅此而已了。

2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5.4 在这样一个题材下坚持任用非职业演员是它最有道德的地方,除此之外总是显得过分白人凝视下的温情,只有个别片段敢于触及难民纠纷的尖锐所在;结尾很难不让人翻白眼,how come?

27分钟前
  • KID Y
  • 较差

#Cannes 算不算肯洛奇最温情结局?走到海边的时候想到了很多事情,又看哭我。又看哭我。

28分钟前
  • 黑色性感
  • 推荐

#Cannes2023-39 老左派的视角,对工人阶级处境的同情与关怀,对其狭隘性和种族主义的批判,对难民问题的思考,对英国社会阶级问题的永恒关注,这些都是肯洛奇身上的迷人之处。对于他来说,拍片已经不是为了超越曾经的自己,而是让自己对社会保持敏锐与体察的方式。希望年薪6万英镑以上的家庭每年强制观看肯洛奇电影。

32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老肯还是老肯啊,还是一直在用down to the earth的方式讲普通人的故事。以前的他是英国电影“新”浪潮的旗帜,如今的他却像是一个老派的异类,“一座不被世界推翻的山”,还在用60年代的方式在拍电影,一直没变。他不是不批判了,只是在这个话题里,他好像也无力批判了,他自己仿佛就和故事里的所有人一样,困在了让人无处遁形、不知如何是好、可又只能鼓起希望不停向前的现实里。

36分钟前
  • Captain
  • 推荐

這部真的比較勉強。。。

40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非常肯洛奇题材,但也几乎是看过的最差的肯洛奇。人物和事件扁平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所以全片毫无感染力。/给在地居民拍照,倒和《枯草》一样,但图片更没有感染力。/慈善、教堂、社区相关让我想到《贫穷的质感》那本小册子,对英国这方面感兴趣的推荐搭配观赏,很易读。/也希望刚入肯洛奇坑的朋友去看他的其他作品。/大部分的直接对峙使用了本地男vs移民女,更是非常偷懒。/27号第一场,IMAX。昨天首映排到了我前面十几个人,伤心,不然可以看下老导演。

45分钟前
  • 火锅品鉴师
  • 还行

No.10048。#2023金鸡国际影展# 前获2023戛纳主竞赛人道精神奖特别表扬。9分。虽也不乏问题但是真心实意为肯大爷送上五星。实话说这部片今年戛纳给肯大爷三封金棕榈也是可以的。首先是社会议题的升级,加入难民议题的全球视角一下让此前肯大爷关注的英国工人阶级议题升级了不少,把排外问题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写得无比透彻准确,更以“公共空间”为核心概念(酒吧老板这个人物真是堪称“英国王利发”)串联起了工会-工人运动的历史,并为当下问题的解决给出了一个看似无比乌托邦,实则甚至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此前影片中总是被诟病的“美化底层人”“不懂互联网”之类的问题。这就是当下我们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正视问题,并尝试以社会实践解决问题的电影(最好的地方之一也是结尾没有给出一个象征性的解决!)

50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善良但疲软

55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简单又怎样,我觉得已经足够细腻

58分钟前
  • 玲玖
  • 推荐

这一部真没法吹

6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2.2/5 #苏州金鸡影展 先走的那些观众你们一定想象不到后面发生了什么,比《浪漫的断章》还要牛逼的映后奇葩人类大赏,包括但不限于,看完电影要分享自己的三个人生故事的观众,阴阳电影学博士嘉宾的观众,上台拿过嘉宾话筒面对观众滔滔不绝讲述“移民社会学”的观众,以及嘉宾抽奖摇号发现抽到的观众都不在的尴尬场面,现场一度失控,苏州大众影迷素质真的很难恭维,本场观影警察出警两次,为她点赞

1小时前
  • Yangtze
  • 较差

难民题材于我没什么共鸣,男主像个善良的布道者,难民就是各种没钱各种可怜。叙事有些散淡,看着容易走神,不像上一部快递小哥简单直白地感人。老导演很少有能不断迸发出创作新意的,当然人是人,不是神,谁都会有老的一天,能一辈子保持水准已经不易。

1小时前
  • 一只麦麦
  • 还行

B-. 还是提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在一个自身已经挣扎着生存的社群,如何保持对他人的善意?虽然银幕展示的是底层最丑陋的恶意,但通过描绘底层压迫的食物链,肯洛奇还是将矛头引向了始终缺位的更上层。只是相比以往,这次的战斗性完全被淹没在了充满排比句的“演讲稿”里,结尾世界大同的游行更显得像是美好的想象。2023.5.26 Bazin

1小时前
  • 双晚
  • 还行

看哭了,和《核磁共振》相似的主题,但肯老爷子拍出来是炽热的,本地人的抵触和愤怒也是如此热烈,不再坚持把底层集体拍得天使化。男女主角的痛苦令人感同身受。肯·洛奇的电影还是水准之上。

1小时前
  • 秦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