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2005

HD

主演:科林·法瑞尔,考莉安卡·基尔彻,克里斯蒂安·贝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奥古斯特·斯彻伦伯格,韦斯·斯塔迪,大卫·休里斯,约里克·范·韦杰宁根,劳尔·特鲁希洛,麦克尔·格雷耶斯,本·门德尔森,诺亚·泰勒,布莱恩·F·奥博恩,本·卓别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新世界2005 剧照 NO.1新世界2005 剧照 NO.2新世界2005 剧照 NO.3新世界2005 剧照 NO.4新世界2005 剧照 NO.5新世界2005 剧照 NO.6新世界2005 剧照 NO.13新世界2005 剧照 NO.14新世界2005 剧照 NO.15新世界2005 剧照 NO.16新世界2005 剧照 NO.17新世界2005 剧照 NO.18新世界2005 剧照 NO.19新世界200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新世界200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尽管生存环境恶劣,资源稀缺,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仍然享受着延续了百年的宁静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伴随着来自西方文明世界的三艘小船的到来即将划上终点,103名英国水手来到了这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建设了他们的据点,在这里宣扬他们的宗教和文化。  “永恒苏珊”号的甲板上,一位名叫史密斯(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的青年因为违抗军令而即将遭到处死,船长纽波特(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看中史密斯的精明强干,留下了他。一行人上岸驻扎,建立了詹姆斯镇,却在无意之中侵犯了酋长波瓦坦(欧琳卡·乔彻 Q'Orianka Kilcher 饰)的领地。之后,史密斯邂逅了酋长的女儿波卡洪塔斯(Q'orianka Kilcher 饰),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传奇的感情。绿皮火车一一悦音响起战犬八月狂想曲阿尔卡拉斯快乐星球第三部如何改变世界马达加斯加企鹅第三季国语非亲兄弟Cokun的星空之夜水底惊魂皇上二大爷金刚1933六道的恶女们哭悲偶像大师闪耀色彩瓶中信七人乐队粤语后继有人老板的女儿魔法老师国语欢乐课程 第二季勇者约翰我讨厌圣诞节史塔西喜剧心理师我是霸王龙限时营救脱下黑袍的牧师甜心俏佳人第三季他人之子2017漫研社天花板2009爱情治疗师深宫遗梦之美人赦车神传说重案组第二季从海底出击第二季新冠病毒解码高温反贪风暴5:最终章粤语

 长篇影评

 1 ) CC版观感

今天有空看了172分钟那张BD,因时间关系仅看一半,画质非常不错,清晰度、色彩、景深俱佳,CC真是业界良心。电影是第一次看,马力克的片子依旧令人惊异的美丽,迷人,依旧像一篇隽永散文诗,心灵特别沉寂时刻才能细细品味,尽管这几天为俗事颇有些浮躁,选看此片也是为了强迫心灵静止。个人认为这种风格在《通往仙境》中到了登峰造极。
马力克的新作《圣杯骑士》立即纳入购碟手单。
从侯麦到特吕弗,从杨德昌到李安,从马力克到库布里克,从大卫芬奇到大卫林奇,这些风格迥异的导演,都是我挚爱的 。

 2 ) 从《美丽新世界》来谈文明的冲突和融合——我的观影

《美丽新世界》是一部讲述17世纪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大陆,征服印第安部落的电影。电影中的女主角漂亮而恬静,美洲大陆美丽而宁静。尽管影片以印第安部落的一位公主和两个英国男子的爱情和婚姻为主线,战争和屠杀为辅助线索,来完成整个叙事,可是我们从女主角的内心独白都可以感受得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的历程。

我想无论是大到星球、小到蚂蚁,只要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以下几种:
1. 两个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就如同两个外离的圆。不知道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因为没有接触,它们也就不会有比较。举例来说,在人类历史开始之初,在黄河流域的中国原始人类社会与非洲大陆的原始人类社会的之间毫无联系,但是能各自独立存在。地球与其他星球(除月亮之外)一直没有建立联系,即便去过了月球,但是由于没有生物存在,因此也谈不上是文化意义上的关联。

2. 两个事物相互有同质的部分,却也有异质的部分,如同两个相交的圆。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存在两种关系,一是冲突,二是融合。

以《美丽新世界》中的故事来说明:当新大陆并未发现之前的年月中,欧洲文明和印第安文明各自毫无瓜葛,分别独立存在,就如同上述的第一种关系。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殖民地开始陆续来到美洲大陆,寻找财富,从而也开始了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正如电影中的男主角在印第安部落中生活时,他内心独白的部分,他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平等的友好的人类最最珍视的情感,他甚至认为或许印第安人才具有一种真正融于自然的能力,一种真正的人之为人的原初状态。而作为英国的探险家和殖民地开拓者,他自己的身上却是满载着野心、欲望和侵略的气息,这是一种对自然和他者征服的气质。他甚至不愿意回到他原来的世界中。所以说这里的文明不能用优劣来判断,因为各自有各自文明的永恒不灭的精髓。

可是当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这种判断仅仅是基于技术/战斗力量的角度来说的)碰撞的时候,它们起初是相互好奇,相互试探地接触。就如同印第安人当中那位所谓“疯子”兴奋地去摸摸欧洲人的大炮一般。


随后有一段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战争,放火烧掉了他们的家园,不少年轻力壮的印第安人被杀死。这也和历史上一般的结局相似,总是先进文明征服落后文明。人类历史一直也在上演着这么一幕又一幕征服和被征服的历史。人类的一切战争大致也可以阐明。人类发动战争的理由,很多时候都会假以自己的文明更强大的名义,要将自己的文明“普及”给他人的理由来发动战争。我想二战时期,希特勒肯定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肯定坚信法西斯主义是最先进的思想。其实,中国的元代,不也是蒙古人征服汉人的历史吗?那时的蒙古人何尝不认为自己的文明更为先进呢?


文明的融合则是两个文明相互接触之后,发生的另外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发生的一种心悦诚服的“演变”。我想那位女主角在整个影片中完成了她整个被另一个文明“融合”的过程,因为在影片最后她还理解了欧洲文明中的“婚姻”和“丈夫”的含义。这显然就是她主动与另外一个文明接触,并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风俗,并加入到对方的团体中生活的一种主动融入的结果。


文明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处处可见。从鲜卑族主动穿上汉服,契丹、女真族人也逐渐被汉化,以及佛教文化进入中原等种种现象,都证明文明的融合的确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这远远要强于武力的征服。文明的融合的过程中,包含一种自觉和自主,这是一种自觉吸收先进文化的力量和变化的驱动力。这也是一种和谐的进程。


就以两个人的相处为例,我将两人的关系也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没有关系或相互的关系可以忽略,二是冲突。(可能不是全然的冲突,而是大体上存在冲突和矛盾),三是融合(这并非意味着没有矛盾,只是双方利用包容和理解的力量逐渐在化解双方的矛盾。)


而我想两个人最好的关系是融合。可是两个陌生人相见时,首先因为距离而好奇,于是产生吸引力,从没有关系到建立关系。然而由于两人自身的经历、阶级、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两种关系,要么冲突,一方试图征服另一方(或者说一方完全占据话语权),这就等同于单向的交流【这里的单向只是说一方对另一方的传输更多的内容,影响更大。正如现在国际传播中担心的文化霸权一样。】;要么是平等的融合,即双方关系达到平等和包容,相互影响,这就等同于双向的交流。当然,我更倾向于后者的关系。无论长幼,无论老少,我觉得都需要一种平等和包容,而不是一种自以为是,更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

3. 两个事物重合,可以是前者包容了后者,或者是后者包容了前者,就如同内含的圆与圆之间的关系。但两者并非是完全一致的重合,因为这个世界上可以说并没有纯然同质的东西。古代哲人莱布尼茨很早就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种情况往往是一方征服或彻底融合了另外一方的结果。这样的关系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那么,人类的历史是在一点点走向融合的历史吗?人类真的在逐渐走向大同吗?

我觉得即便印第安的公主接受了欧洲的文明,可是她依旧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依旧保持自己与内心中的神相互沟通,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的印第安文化。

以两个内含的圆为例子,即便其中的小圆在大圆之中了,可是它依旧是个完整的小圆,它不会因为大圆的包容,而丢掉自己的独特之处。
所以,即便人类真的某天走向了一个大同的世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大同的文化”并非是一个同质的铁板一块的文化,而是一个具有超级包容性的文化,将人类文化中共性给结合在一起了,通过此语境(我个人认为或许可以说就是一种共通的人性的东西)所有的人类都能够平等而正常无碍地交流,相互联系的共性的部分找到了。而那些异质的内容依旧存在着,但是不再是如同以前那样相互敌视,相互冲突的状态了,而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一种态度了。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便真的找到了我们理想中的“乌托邦”。和谐世界的梦想大概就是这样吧。和谐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美好的理想。那么,为何不去为了美好,而去努力追求呢?

                                           2009-3-10

 3 ) 双重意义的新世界

全片节奏沉稳缓慢,恍若梦境,尤其是前60分钟,颇有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无论情节如何发展,整体的调子出奇一致。对于部落公主来说,这是她个人的新世界。对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也是人类社会的新世界。个人情感与人类发展很好的融合。从爱情角度来说,现实意义在于,对于已经过去又无法挽回的感情,确实需要一次勇敢面对地澄清,这样才能拥抱自己的未来。

 4 ) 新生的勇气,迷茫,生命

混沌初开,影片里的公主的人生经历直接从原始时代进化到殖民时代。殖民者的入侵,土著人由开始的激烈斗争到被迫接受改造。而这一切的思想核心都体现在公主身上。她对斯密斯是一种原始本能的爱,在失去斯密斯之后,她在绝望里重燃新的希望,并学习西方文字,礼仪,信仰,制度.......结识她的丈夫,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土著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依附西方殖民者的一个艺术化表现。公主失去史密斯,也是少女失去对西方世界的浪漫幻想,与第二任丈夫的结合,她变得理性跟政治,也作为土著人的权益的维护者。

她的信仰,是母亲,太阳,水,树,空气。片中无数次呼唤母亲,她的内心矛盾,迷茫,也是土著人面对外来殖民者的心声。在影片最后,公主与儿子在公园捉迷藏的时候,她顿悟了,亦不再迷茫。她接受了现实,没有与史密斯在一起,同时也接受了这个文明世界对她或者说对族人的洗礼。

 5 ) 你不懂的事情却那么多

其实要叫做《风中奇缘》真人版更容易被人接受,初次看时,因为无字幕,被我不耐心的直接快进跳到了荒野之处,完全不知所云,因为很多土著人的手势、语言,在那样的半身高的草丛中,完全不觉得这是一部电影。

后来细细的从头看起,渐渐入画面,才感觉到了一种恬静释然的美,正如人们初次踏上北美大陆,除了风吹动草叶和树梢声,除了偶尔的鸟鸣,只是一片寂静,小船顺河流慢慢到达深处的森林,原始得感觉不到自己是现代人。可以跟着土著人学习什么是描述阳光的,什么是描述水流的,可以跟着波卡洪塔斯在树间草丛间蹦蹦跳跳。他们接纳异族的到来,只是不接纳被偷去玉米种子,那么自然生动的部落,何必追求什么现代的生活。虽然画面中有几处出现古帆船,是我喜欢的样子,可与其他有古帆船的电影截然不同,缺乏那种豪迈之气,因为船仅出现在新大陆岸边,显得渺小了,也无需同风浪搏斗争锋,船的出现也是静静的场面,即便你能弄出再大的举动,在新大陆面前,仍然只是无声的。

会感觉情节拖沓么,漫长么,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节奏单一,却是刻意的拖长了,一点点的加强音,为的是让你跟随着画面,一步步的往丛林深处前行。有人形容那节奏像蜗牛前行,又像自始至终,你身在小船上,顺那河流漫无目的的漂,甚至不用去关心情节了,只在乎还有这么一片原始的世外桃源被保留了,你若感觉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被压抑的浮躁了,可以静心的看看,会被沉淀去了躁动,只是有些长,不要睡着。直到最后跟着波卡洪塔斯来到詹姆国王一世时代的王朝,你才感觉到,像是刚刚结束一次悠长的假期旅行,一次梦的旅行,而你不懂的事情却那么多:

你觉得我是蛮人,懵懂无知。
你到过很多地方,纵览世事。
但我还是疑惑,倘若蛮荒的人是我。
为何你不懂的事情却那么多,那么多。

 6 ) 唯美诗意的上乘之作

这部片子在西方名气不小,但是能够欣赏它的人依然是少数,所以imdb上评分不高,但是很多学院拿它做范例学习。对白的形势,音乐,选景全部都是为了营造诗意的世界。表面看剧情的节奏非常慢,但导演的用意是不突出剧情的发展,而是通过独白来表现每个角色内心面临的冲突。每个画面的设计,如女主角在森林中曼舞,这个画面重复了几次,都是为了表现无论现实的世界如何变化,她的内心始终纯真如一,她的心灵与自然相接,无所畏惧。

阿凡达剥去特效就是这部电影的劣质版本。

这部电影的美学使它最为出色的地方,如土著人的化妆(那几个土著男人都很美),舞蹈,独白的男声女声,

摄影就不用说,趋于完美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诗化的语言,写的很好,紧扣剧情,完全没有多余的成分。

导演是追求完美的人,看这部片可以深切地感觉刀

 短评

旁白轮替。摄影不错。故事有意味。但马力克的剪辑一直不合我的胃口,我认为:用短镜头频切来抒情压根就不通。这也是我不喜欢生命之树的原因所在。3.5

7分钟前
  • 雅尼以西
  • 还行

整部电影就像一首诗,一场梦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172分钟版,章节结构。前半场似乎只是现代启示录版罗密欧朱丽叶,土著战败后格局豁然开朗了,所谓新世界的视角发生了逆转,世界新旧也好,只是个存在方式,不变更的是情感的渴求,其实把它当成一部科幻片看也没问题,无非太空置换成了丛林。摄影虽美但节奏太慢,好在马利克即便摄影不行了调度也会顶上

1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一部独属于马力克的“前西部片”,[电影手册]2000年代十佳。1.新旧世界的交会与倒转,英国殖民者与印第安土著互为彼此的新世界,文明/暴力与自然/纯朴的互动关系,征服开拓的宏大历史藉由跨种族的个人爱情折射出来,并变得苍白可鄙。2.近乎全程自然光,手持拍摄(或用稳定器),除仰拍自然空镜外,大多为视点镜头(契合于三位主角的呢喃旁白/自语),卢贝兹基的摄影与霍纳的配乐足够诗意美妙。3.不同于[与狼共舞],尽管纠结,却至终不曾主动归返蛮荒/自然,反而是接受驯化与融入文明之途,虽不算决绝,却再无回头路。4.公主心中呼唤的"mother",真的存在于修建整齐、精雕细琢的人工灌木与庭园之中吗?5.科林法瑞尔的造型总让我兀自想及[燃情岁月]。6.-找到你的印度了吗?-我可能已经错过了它们 | 我以为那是一场梦...那才是唯一的真实。(9.0/10)

1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Colin Farrell完全不适合拍古装,演员毫无状态简直像游离在电影之外,那么所谓的动人爱情故事就根本无法令人动容...

2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马利克用自己的诗人气质统领了这部爱情史诗,主题上很像是对《天堂之日》的回归,独白就像是诗歌的韵脚,让人沉醉,摄影机如同微风般轻轻掠过草丛,超越文明与野蛮,伦敦修建整齐的花园和弗吉尼亚的原始森林究竟哪里才是灵魂的归宿?自然法则之下的人类社会规则显得如此脆弱又渺小。

26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是谁把它跟《风中奇缘》扯在一起!?

2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这部电影讲求的是个氛围 故事就不用期待了

32分钟前
  • assassing
  • 还行

herb用来讲述bodylanguage和facialexpression的电影。。。 在看过的人里面奇迹般发现了同上herb课的师姐。

36分钟前
  • 眼圈
  • 还行

虽然不知道这电影到底是想表达什么,不过还是被感动了。不过对于白人那种自恋的“如神一般的男性吸引力”有种想吐槽的冲动。印第安公主还是之前好看些,穿上洋装梳起辫子,感觉脸就变长了。马力克的风格还是蛮好辨认的,大段大段叙事之外的抒情性镜头,伴随着不知道在说什么的内心独白、喃喃自语。

37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这是戈达尔所批判的那种美国电影,掠夺别人的历史来作为自己的历史。印第安姑娘穿上新装,说起英语,嫁给英国丈夫,完美将印第安人的历史嫁接到美国历史。强调印第安人对英国人驱逐,而第二次航船到达后的侵略殖民行为则寥寥几镜带过,那句“应该由能让土地变得更好的人来管理”更是将殖民行为合理化。惯用的用爱情故事淡化冲突手段不值一提,印第安女孩在伦敦找到了“mother”,客死他乡还显得是荣归故里般心安理得。一番改造已变成了美国自己的故事。

40分钟前
  • 电车
  • 还行

期间我也就稍稍想了一下一婚colin farrell,二婚christian bale这件事吧【其实今晚做梦都要笑出来好么!

41分钟前
  • 推荐

CCTV第一剧场。看了没五分钟就断定这是《生命之树》熊逼导演拍的,果然没错。只能说马力克的镜头语言太有特色了,大量的仰拍自然景色,跟移摇缓慢,加上诸多的人物自白让人想不睡都难(往好了说这是诗一般的感觉)。导演似乎很喜欢“爱”的主题。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爱也会包容矛盾。

43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这应该算是看的第一部文艺片了吧。。。那时年轻看的睡着+快进了很多很多次。。。。

44分钟前
  • 了不起的克莱德
  • 较差

如何让一个姑娘一辈子忘不了你?告诉她你要去远方,过两个月之后托人告诉她你死了。和《生命之树》一样,画面超美,独白比对白多,略矫情。

49分钟前
  • zitn|迷茫
  • 推荐

景色真美啊,但这个题材拍成这样?好吧,只当是个人喜好的原因,不大接受这个切入点

51分钟前
  • juan2m
  • 还行

太长太缓慢了,不符合这种故事应该拍出来的叙事节奏,你说你一好莱坞导演就不要装塔可夫斯基了吧

56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较差

with靜靜Juan;以為新世界是美洲,看到最後覺得是女主的新世界;主旨是一定要經歷渣男才能找到真愛?墨西哥同學提到這個攝影是墨西哥人才一開始就注意攝影,整個電影像靜靜說的像詩,導演攝影風格好明顯;新生寶寶和那個書好可愛;非主流搖滾歌手的扮相原來是跟印第安人學的

59分钟前
  • Sofie
  • 还行

当时让惧色大叔给我下的完整版,两个月后看了一个小时,其时还在国内,如今在德国看完剩下的两个小时。所以前后花了五个月时间。如果要冲贝叔去看,可以直接从两小时的地方开始。

1小时前
  • 小易甫
  • 较差

完全白人视角的美洲大陆入侵史,用一个爱情故事来包装野蛮的侵略和文明的驯化,浪漫之下透着傲慢,原住民无忧无虑的生活被可鄙的入侵者践踏,而女主为什么需要被原谅?难道这场劫难要算在她的头上吗?她只是一个被选中的可怜人,那一份未被污染的纯洁与好奇就是这片大陆被觊觎的写照。让她穿上裙子却又要她展示如同初始般的自由,这简直是马利克一厢情愿的畸形产物。结尾已经几乎忘却历史的儿子继续活着,母亲则死了,这一刻那份平和和赞颂究竟是哪里来的?叙事对于马利克来讲是一个伪命题,用时间的流淌自然的轮转人物的呓语和心境转换来描绘这一段历史其实是非常诗意和特别的,但我个人很不喜欢这个剧本。Colin Farrell实在是太帅了!2.5.

1小时前
  • 胖丁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