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已完结

主演:大卫·爱登堡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2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3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4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5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6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3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4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5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6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7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8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19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数百万年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将地壳撕扯得支离破碎,由此创造出七个蔚为壮观的大陆。时光荏苒,每个大陆都孕育了别具特色的野生动物。  从郁郁葱葱的南美洲丛林深处到冰雪覆盖的亚洲山峦之巅,从欧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广袤平原,《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将开启一次七大洲之旅,呈现匪夷所思的动物行为,讲述鲜为人知的动物故事。我们将探索在这七个世界,丰富多样的生命如何在地球上生长繁衍,同时揭示在人类主导的世界,动物们所面临的不同挑战。玛雅终结的感觉汉时关里相棒3死亡游行客厅里的松永先生食人族1981镜花水月 第三季明日传奇第五季北京以南暴躁家族天使在美国绝密隐私婚礼2008黄蜂 第二季僵尸国度 第三季工夫不可遗忘 第五季王国:北方的阿信100万个约定之宁安如梦X计划1987夺命金一九八四马拉多纳在锡那罗亚鮟鱇鱼高斯奥特曼VS杰斯提斯奥特曼 最终决战杰克的过去恐惧暗夜情感的宿命天堂血路国语版爱无定式男孩遇见女孩1984海洋深处2015我的白富美女友怪奇物语第三季铁证悬案第六季富兰克林足球少女大哥成意面情迷流光之城蝴蝶的眼泪第一季警网:比哈尔邦篇乡下姑娘屌丝女士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南极洲

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98%冰雪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全球最寒冷的地方,气候酷寒,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1983年),也是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州。洋流带来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鳞虾的数量多达400万亿只,全球产量最大,但是其他的生物资源是最少的州。矿物丰富,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全州无定居居民。

南极洲发现简史

韦德尔氏海豹weddell seal,是唯一能生存在最极寒的哺乳动物。是以英国南极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命名,体长3米左右,体重300多公斤,雌性略大于雄性,在冰上繁殖,水下交配,每胎产一仔,独自栖息,少见成群现象,但雌性在繁殖季节会成群地聚集,数量可多至 100 只。雌性多栖于冰面,雄性多在水中。能潜到水下600米,并且在水底逗留1小时以上,靠嘴凿冰在冰面呼吸。脑袋很小,对氧的消耗量极低,所以才能长时间潜水,是最优秀的潜水者。据估计现存大约有75万头。是一种极古老的生物,因而有“活化石”之称,它们曾被记载于亚里士多德的书中,也是哥伦布在“新大陆”最先看到的海豹。

“我好孤独!孤独的活着,孤独的潜水”

“醒醒,俺不能孤独死,生个崽子来陪我”

”来,咔嚓一下,纪念劫后重生,没冻死必有后福“

豹海豹leopard seal,体长3~4米,重300~500公斤,雌性比雄性体格大。主要栖息于有冰山和较小冰川的南极浮冰区。在陆地行动缓慢,但在水中极其敏捷和迅速。在南极是食物链的顶端,以磷虾、企鹅和海豹等为食。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gauntlet,虎鲸是其唯一的天敌。

”非豺狼虎豹,吾是海豹“

“王者潜伏,尽管来袭”

“囊中之物-探取自如”

象海豹elephant seal, 雄象海豹体长4~6米,体重2~3.6吨,雌性的小于雄性,体重约是雄海豹的一半。象海豹形似海象(Walrus),区别在于无牙。象海豹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栖息在南乔治亚岛。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但切不可在其后方。雄性会为了争夺栖息地colony大打出手。以视觉来猎食,兴奋或发怒也是通过眼睛表现。

“再说我腿短,我呼一鼻子气,一口吞了你”

谁与争锋?

“谁主沉浮?利牙不出,孰知吾器”

“整齐划一,与汝无关”

王企鹅king penguin,是群居性动物,栖息在圣安德鲁海滩st andrew’s beach,现存大约50万只。身高90厘米,体重约15-16千克,大小仅次于帝企鹅,区别于帝企鹅的是,颈侧有一明显的橘黄色斑块。是南极企鹅中姿势最优雅、性情最温顺、外貌最漂亮的一种。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主要敌人是海燕、贼鸥等。雌鸟产卵后返回海中捕食,雄鸟单独孵化,雄鸟有90天完全不进食,幼鸟孵出后,雌鸟返回原地,以鸣声找到雄鸟和幼崽(15米内),幼鸟5个月后,开始到海洋生活。

“看到没?我娘胎就用上了爱马仕丝巾,生而为王,果然不同凡夫俗子”

“这就是我祖辈的基业,以后要继承的”

“听说明天母后要为我选妃,赶紧先来个季节限定海泥浴,给我的贵气增加点帅气”

”俺的媳妇选定了,哦,不对,严肃点,是殿下的太子妃“

帝企鹅emperor penguins,成年帝企鹅高达100-130厘米,重达20-45千克,是体型最大的企鹅。帝企鹅与王企鹅很相似,帝企鹅身材比王企鹅大,耳部是黄色的。帝企鹅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个别寿命可达20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哎,还真是,王姓唱罢,我来登台”

“我爹可算走了,是时候该修理修理这八个虎弟虎兄了”

“顺便说说,这是我家族的长寿秘史,再次感谢我父我母”

巴布亚企鹅gentoo penguins, 身长约60-80厘米,重约6公斤,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嘴细长,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是继帝企鹅和王企鹅之后体型最大的企鹅物种。非常胆小,人靠近时,会很快地逃走。是海洋中游泳最快的企鹅,时速达35km/h,每天外出80公里觅食,豹海豹leopard seal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

红嘴,白斑,羞涩,游泳健将

座头鲸humpback whales。名字源于日语,身体较短而宽,一般长达13~15米,体重25~30吨,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游泳速度很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一双一对活动,性情温顺,有洄游习性,主食为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实行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座头鲸以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的前翅与复杂的叫声而闻名。雄性座头鲸每年约有6个月时间整天都在唱歌。通常夏季来到南极洲,向内旋转成一个圈聚集鳞虾,几乎可以在夏天获取全年所需的脂肪储备。座头鲸的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这种细胞以前只在人类、类人猿以及海豚等的聪明大脑中发现过。

超长前翅,会唱歌

优雅的跃出水面

吃饭还要绕圈圈

虎鲸orca, 虎鲸头大,黑白色相间,视若虎,故名。成体体重6600千克,平均体长6-9米。全球各大洋均有分布。雌性虎鲸每5年产1仔,终生可产5仔。雄性寿命50-60年,雌性寿命80-90年。虎鲸有“海上杀手”“杀人鲸”之称。小到鱼类、乌贼、海龟,大到海狮、海豹、海豚,甚至须鲸和抹香鲸,都难逃虎鲸的捕杀。虎鲸的社会形态是母系,一般是雄性捕食,拥有高度社会化关系。

“海上杀手”

虎鲸头大,黑白色相间,视若虎

蓝鲸blue whales,须鲸科、须鲸属的海洋哺乳动物。包括大翅鲸、塞鲸、布氏鲸、长须鲸fin whales与小须鲸。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象体重的30倍左右。身躯瘦长,尾巴灵活,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背部是淡蓝色或青灰色,四大洋均有分布。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一般是独立活动,有时2-3只一起,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由于蓝鲸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蓝鲸遭到了捕鲸人的大量捕杀。1960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目前只有日本,挪威和冰岛可以少量合法捕鲸。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

南露脊鲸southern right whales, 须鲸科,全长15-18米;重量47-80吨。头上的硬茧、宽广而无背鳍的背部与长且呈拱状的嘴部。南露脊鲸的睾丸是所有动物中最大,每个大约500千克。实行一妻多夫制,每只雌性最多有七个雄性,雄性和同一雌性交配似乎没有敌意。生性温和又好奇,会主动靠近捕猎者,所以很容易成为猎杀对象,尤其是雌性带崽的南露脊鲸,因为雌性与幼崽始终如影随形,目前存有2000多头。

信天翁albatross,体长约70—140厘米,双翅展开可达3~4米,体重8~9千克,为大型海鸟。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信天翁的栖息地是海洋,在海岛交配繁殖,一窝一崽,寿命很长。通过鸟喙间的碰触增加感情。通过鸟巢识别幼崽,雏鸟如果跌出鸟巢,父母不再相认,幼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到鸟巢。水手将信天翁视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灵再现,因此深信杀死一只信天翁必会招来横祸。

推过喙增进感情

海蛞蝓,又称海麒麟,是螺类的一种,海底栖息,体裸露,是雌雄同体动物,各有一套雌雄生殖系统,进行异体受精,可以各自繁育后代。能够自断头部,并从残存的头部再生身体。这是首次发现有复杂身体构造的生物能够进行身体再生。几乎看不到任何生物。

海葵sea anemones,长得像植物的动物,通过触角捕食,很容易被水母jellyfish捕食,用四五天的时间消化。

 2 ) 豆瓣9.9,今年的封神之作来了!

这两天,一部年度期待的新片终于播出了。 在豆瓣上,它的开分达到了惊人的9.9分。 评分如此逆天,这新片到底什么来头? 别着急,这就给大家慢慢道来——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

Seven Worlds, One Planet、 主演:戴维·阿滕伯勒 首播: 2019-10-28(中国大陆) / 2019-10-27(英国) 集数: 7 单集片长: 60分钟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部堪称顶级的自然纪录片。 制作方面,由行业老大BBC Studios牵头拍摄,并联合央视纪录频道、腾讯视频共同制作和播出。 配乐方面,请来了获得过奥斯卡、金球奖、格莱美等多个奖项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亲自操刀。 配音方面,依旧由“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和BBC合作了六十多年的戴维·阿滕伯勒献声。

顶级制作+顶级配乐+顶级配音,《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刚开播口碑就炸了。 先给大家感受一波外媒的花式称赞—— 英国每日邮报评价:“此片在视觉上非常壮观,摄影美得近乎抽象。” 卫报评价道:“称该纪录片华丽又感人,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位独立评论家,更是给出了最大程度的褒奖: “这部电视系列片,是BBC有史以来最棒的野生动物纪录片。”

不仅在外国备受推崇,此片在国内也口碑颇佳。 豆瓣开分9.9,超过9成的观众给出满分。 如此惊人的分数,可以说是难得一见。

为何《世界》会如此大获好评? 一组数据给大家感受一下: 主创团队历时4年,超过1500多人参与拍摄制作,到访了世界上40多个不同的国家。 最终,才拍出了这部7集纪录片。 在每一集里,分别前往这个星球上的一个大洲,去探索那里奇妙动物和生命故事。

相较于BBC星球系列的其它作品,此片采取了不一样的叙事手法。 用执行制片人Scott Alexander的话来说: “以前是按照动物的栖息地来一探世界,此次我们首次以全球七大洲为篇章进行创作,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地球。” 从富饶的南美洲,到野性十足的非洲荒野;从北美洲的广袤土地,到炽热的澳洲大陆…… 可以说,《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七大洲、关于这整个星球系统而生动的生命图景。

在第一集里,主创团队到达的是在七大洲里较为特别的南极洲。 说它特别,是因为南极洲是迄今两百年前才被人类发现的一个大洲。 这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 在南极洲,98%的陆地都被冰雪覆盖,很难看到生命的迹象。 正因如此,这一集的主题也被定下了残酷的基调。

能够在南极洲生存下去的生物,都要依赖海洋维生。 韦德尔氏海豹,就是唯一能在南极生存的哺乳动物。

刚出生的海豹幼崽还不能游泳,只能被困在海冰之上。 但是,南极的风雪极大,气温可低至零下四十度。 海豹妈妈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来遮挡暴风雪,勉强为孩子争取存活的可能性。

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很多海豹刚出生不久就会死亡。 只有能够在风雪中坚挺到最后的,才能继续活下去。 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这是每一只韦德尔氏海豹都必须经历的生死考验。 只有熬过这段时期,等身体能入水游泳的时候,它们才能迎来新的生活。

和韦德尔氏海豹同样艰难生存的,是南极大陆上的灰头信天翁。 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灰头信天翁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南极的暴风雨更频繁,威力也更强劲。 当狂风呼啸时,风速可达每小时110公里,这对刚出生不就得雏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哺育孩子,成年的信天翁只能冒着风雪出去觅食。 此时,留在巢穴的雏鸟很容易被呼啸的风吹出去。 一旦被吹走,在低温的环境下信天翁雏鸟只能存活几小时。

当成年的信天翁捕食归来,它们无法找到自己的孩子,对它们的叫声也无动于衷。 这是因为,灰头信天翁并不是通过视觉、听觉或嗅觉来识别自己的孩子。 它们唯一的判断依据,就是自己的鸟巢。 因此,哪怕过程再艰难,雏鸟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爬回鸟巢。 是死是活,就全靠雏鸟的奋力一搏了。

南极洲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了。 动物们之所以还要蜂拥而来,是因为这里的海水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寒冷的海水孕育了浩浩荡荡的大群磷虾,数量多达400万亿只,这超过了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物种的重量总和。 而对于海洋里的座头鲸来说,这就是它们最好的食物。

座头鲸捕食的方式也相当有趣—— 它们利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接连吐出气泡,编制出一道磷虾无法穿越的气泡网。 随后,座头鲸的身体会快速地向内螺旋上升,从而将磷虾群收拢其中。 通过如此缜密而细心的捕食,大多数座头鲸在夏季就能收获全年所需的脂肪储备。

和座头鲸相比,巴布亚企鹅就没那么幸运了。 它们每天都要长途跋涉,到80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

巴布亚企鹅是海洋中游泳速度最快的企鹅,时速可达35公里。 但是,与之相比,海洋中还有像虎鲸这样速度更快的猎手。 一只觅食过程中的巴布亚企鹅,很有可能变成虎鲸的觅食对象。 无论在个头还是速度上,巴布亚企鹅都完全不占优势。

它只能利用自己的敏捷程度,来与虎鲸展开周旋。 但是,当多只虎鲸对一只企鹅进行围追堵截时,它通常就难逃一死了。

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南极洲这片土地上同样适用。 为了维生,一个物种不得不捕杀另一种物种。 但是,在这个捕杀链顶端,是让每一个物种都惧怕的对象——人类。 近年来,人类发明了新的捕猎技巧,并毫不留情的捕杀海洋生物,险些导致巨型鲸类销声匿迹。 而南极洲的南露脊鲸,就是伤亡最惨重的鲸类之一。

这是一种生性好奇、毫无戒心的鲸类。 当捕鲸船出现时,它们不但不会躲开,还会毫无防备地主动靠近。 在捕鲸者的眼中,这也是一种很“方便猎杀”的鲸类。 正因如此,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有3.5万头南露脊鲸遭到猎杀。 如果把这个统计样本放大,你会发现—— 在南极海域,有超过150万头鲸鱼在近几十年相继遭到猎杀。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而这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在向我们展示南极洲生物奇观的同时,也在呼吁每一个人保护这片土地。 一个简单的数据,便可看见这片冰雪大地的重要性—— 据统计,南极及其孕育的无数生命,每年吸收大气中碳元素的含量,是亚马逊雨林吸收量的两倍以上。 因此,保护南极洲不仅仅是在保护这里多样的生命。 这其实也有助于恢复我们整个星球的自然平衡,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近年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而在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6倍。 它继而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提高海平面、改变海水盐度、扰乱洋流,甚至直接威胁极地动物的生死存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这部纪录片,绝不仅仅旨在呈现各大洲的自然奇观。 它还在以直白的事实告诉观众,我们所目睹的地球奇观,正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起到一部良心纪录片应有的警示作用。

为这部纪录片担任解说的戴维·阿滕伯勒,今年已经93岁了。 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这么大还不退休? 阿滕伯勒是这么回答—— “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这部良心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七大洲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于我们所处这颗星球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作者:张不才

 3 ) 有一些动物正在离开我们

南极洲

韦德尔氏海豹、王企鹅、座头鲸、鳞虾、灰头信天翁、巴布亚企鹅、海蛞蝓雌雄同体、远洋水母、海葵、巨型鲸、南露脊鲸

亚洲:

太平洋海象、北极熊、加棕熊、川金丝猴鹟(weng 鸟)、诸位你连句话蛛尾拟角蝰(毒蛇)、伯劳鸟、扇喉蜥、红毛猩猩、苏门答腊犀牛、鲸鲨

南美洲

美洲狮、原驼、洪堡企鹅、海狮、皮诺曹安乐蜥、眼镜熊、树冠𤟠、燕尾娇鹟、箭毒蛙、绯红金刚鹦鹉、黑帽悬猴、希氏石脂鲤、水蚺(蛇类最大)、大黑雨燕、

澳大利亚

鹤鸵、小红狐狸、鳄鱼、东部灰大袋鼠、袋熊、澳洲野犬、树袋熊、 针鼹、跳蛛、眼斑巨蜥、鬃狮蜥、虎皮鹦鹉、鲨鱼、袋獾、袋狼(已灭绝)

欧洲

棕熊、麝(she)牛、狼、马鹿、无尾猕猴、原仓鼠、蜉蝣:白鹈鹕(ti hu)、鸬鹚:洞螈、伊比利亚猞猁

北美洲

加拿大猞猁、白靴猫、美洲黑熊、萤火虫、圆蛛、草原犬鼠、美洲獾、穴小鸮(xiao )、走鹊、钝尾毒蜥、鲻鱼(zi)、海牛、北极熊、白鲸

非洲

黑猩猩、慈鲷(diao)、密点歧须鮠(wei)、猎豹、转角牛羚、斑马、长劲鹿、牛椋鸟(liang)、河马、棕鬣狗,南非海狗、胡狼,穿山甲、土豚、非洲大象、犀牛

 4 ) 我们只有做更多,才配得上这个星球

本作当然是维持了这几年BBC自然类纪录片的超高品质,无论是内容、拍摄技法还是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比起其他厂家的作品优秀太多几无可比性。但真的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相比前几年BBC的作品算是高开低走,有些地方多少让人有些感觉意犹未尽,但总体上瑕不掩瑜。

从内容上讲,这一部比起往年的作品,在题材上的关注点有明显的不同。以洲为单位,并且把地理环境作为剧情走势的脉络(这点在前几集当中尤其明显),补充了自然类纪录片的一个盲区,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对之前“太空看地球”种采取的新视角的一个延续。在上镜动物品种的选择上,有意避开了自然类纪录片当中的明星旗舰物种,狮子老虎美洲虎大白鲨一律缺席,虽然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但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由美洲狮和猎豹这两个某种意义上不是大猫的大猫来举起猫科的旗帜,每一集都有对小型动物的关注,对于淡水生态系统的关注对于我这个鱼类爱好者来说更是喜闻乐见。第一集南极洲最后长须鲸群的内容是本作最大的亮点,只能用震撼人心来形容。

不过以洲作为单位来进行剧集的划分也有它的局限性。每个大洲的生态多样性差距是很大的,要让每一集都做到同样的高质量其实很难。亚洲幅员辽阔,南美非洲生物多样性极高,一集排出来内容满满当当十分精彩,甚至让人觉得应该增加一些时间;而北美洲欧洲生物多样性匮乏,拍出来的效果就有些其力不逮了。其实欧洲那集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把重心放在了野生动物如何在这个被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大洲与人共存上,摄制技法也非常多样;但北美洲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差,在内容的顺序上并没有很好地把这个大洲的地理环境理清楚,而且真正代表了北美生态多样性重心的中美洲和加勒比也是只字未提,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了美加的常见动物上,让人看下来兴味索然。同样的,大洋洲这集把所有的内容都投放在澳大利亚,而没有兼顾同属大洋洲的新几内亚和新西兰,让人颇感遗憾。

本作在内容上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对人类生态足迹的陈述,无论是宏观的气候变化,还是因为资本膨胀以及口腹之欲带来的栖息地破坏、过量捕捞,再到作为中国人看到不免惭愧的野生动物制品贸易,都在很合适的节点点到了。同时,本作也没有把环境保护这个复杂的问题流于简单的喊口号。正如第二集亚洲结尾所说的那样,在发展和保护当中寻求平衡是困难的,而且人类也可以依靠努力和智慧找到一条能让两者并存的道路,只是我们必须立刻行动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在拍摄技法上,可能是因为过去几年,从猎捕到星球脉动2、蓝色星球2再到王朝,BBC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这一部在这方面反而让人觉得有些不太给力。比如相比the hunt的猎豹捕猎这部里就拍得随便很多了,雄性猎豹联盟捕捉大型猎物如此适合航拍展示猎豹兄弟如何排兵布阵的内容竟然没有用无人机,实在是有些浪费。不过看到最后一集的摄制组笔记,谈到在拍摄过程中听到盗猎者的枪声,我也不好意思再去苛责这些。

这里就要提到本作的教育意义了。这部延续了这几年BBC大型自然类纪录片的基调,在让人赞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让人五味杂陈。本作对人类生态足迹的展示让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我们现在确实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地球自然历史上除了第一批光合作用生物以外,还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像我们一样能给地球的生态系统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而且让人唏嘘的是,和光合细菌一样,很多我们改变地球生态环境的理由其实也没有脱离生物的本能,贪婪、短视、口欲、虚荣,大到博拉尼在The Great Transformation里阐述的资本的无限扩张与人自然福利的根本悖论,小到国人“清不完的热、解不完的毒、壮不完的阳、催不完的乳”。这些可能都是作为一个动物很难逃出的本能,或许也是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无从根治的顽疾,但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并且拥有一万年灿烂文明的物种,我们应该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配得上这个美丽的星球。

作为普通个体,除了少吃牛肉少点外卖衣服别老买新的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这些老生常谈外,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去多了解多讨论这些问题,并努力从一点一滴上去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人。环境保护是复杂的,而我们在讨论环境保护时经常会陷入“只要多种树就能扭转全球变暖”这样偷懒的迷思(我国现有的植树造林多为速生林,不仅固碳效果有限而且林下生态环境单一不具备生态作用,种树不如种灌木,更不如限制过度放牧),社会舆论也很容易被一些节奏带走,因此对这些问题多学习多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纪录片对于环境保护的正面影响也恰恰在这里,而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本作可以说做得很好了。

 5 ) 地球真的需要人类拯救吗?

不需要。

以前觉得婚姻是人类发明的,性是上帝发明的,所以性比婚姻崇高,后来觉得性不是上帝的目的,只是手段,让人类繁衍后代的手段。毕竟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在干这件事儿。于是又在想,上帝为什么要让所有生物拼了命地繁衍?无论是生命周期以小时计算的某些昆虫,还是以世纪计算的一些海洋动物,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或安逸,它们都要拼了命地繁殖,甚至某些动物繁殖下一代之后就马上就去死了,似乎繁殖是它们生命里的唯一意义,从来没想过算球老子不干了,不跟傻逼们头破血流地争夺交配权了,余生吃好喝好爱谁谁……所以上帝为什么这么干?为什么让所有的事物不停地生生死死?还有,是否上帝的发明就一定比人类的高尚?作为目前所能想象到的金字塔顶尖的神秘存在,万一上帝只是个混蛋呢,万一他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就像人类之于猪一样,每天好吃好喝供着的唯一目的就是等着他的肉吃…难道上帝靠吃熵过活?

这就是看这种记录片的好处,它能让我从整个物种活动之中反思人类的社会活动,以及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

人类自始至终其实都不是在呼吁保护动物,也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保护人类自己,拯救人类自己。因为地球根本也不需要人类拯救,地球已经存在几十亿年了,从地球诞生之初就没有生命,全是岩浆和二氧化碳,所以人类减不减排对地球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人类需要保护的只是目前这个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环境而已。

而除了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外,也是在保护我们眼里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我们的精神和视野,更别说人类从诸多动植物里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灵感以及发明创造,也在物质层面上时时刻刻服务着人类。

承认人类的自私,并在自私的前提下找一条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共赢的道路,就是人类真正需要做的事。认清这一点,至关重要。

 6 ) 我为什么最期待《七个世界》第五集《欧洲》

前天看了《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的第五集,欧洲。

看之前,我们对这一集是非常期待的。期待的原因大概有下面这三个:

原因之一,BBC 要讲我们这里了,要讲我们这里的动植物和山水了!

我们最近九年都住在意大利,再加上六年前搬来山里之后,又看鸟又看植物又看昆虫又采蘑菇什么的,所以我们算是既把这里当家,也对这里的自然略知一二。

原因之二,看 BBC 怎么拍「空荡荡」的欧洲!

如果不是年初偶然关注起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还是会跟每一个人说出那些大家都无比熟悉的话吧——欧洲哪哪都好,蓝天白云,山清水秀,你瞧那雪白的阿尔卑斯哟,你瞧那湛蓝的地中海哟。但我们说这些,其实没有比你说这些更不瞎扯,因为我们是前阿尔卑斯(prealps)乡巴佬(villager?),哪都没去过。意大利境内,我们最南就到过罗马。意大利以外,我们去过的国家十有八九比你少(如果你来过欧洲的话)。所以那些好,除了一小部分亲身体验,其他都是道听途说的好——还不是因为喜欢自己待的地方就爱屋及乌咯。

我们在小石头谷住了六年了。前三年,基本就是一次次实现着出门就有山爬和安全溜猫的梦想。第四年,我们买了望远镜和鸟书,开始观鸟。接着,树书、花书、蘑菇书、虫书、蝴蝶书、哺乳动物书就这么一本接一本的住进了我们家,带我们把小石头谷的动植物认了个遍。

来过的人都知道,我们介绍起小石头谷有多激情四射:手抓这个叶子一小时就会死哦,这个花可以做通筋活络油哦,当年达芬奇就站在你站的这里欣赏瀑布呢,快来看木星和它的四个卫星(喂,怎么木星也成你们谷的啦?我们谷够黑,所以才能看到木星,能看到,就算我们谷的),听到土拨鼠叫了没有!,看到土拨鼠没有!,看高鸦飞真是美的享受(自说自话,把客人晾一边)……

注:高鸦=高山黄嘴鸦。

看我们在博物学的道路上走得既坚定又快乐,自然决定带我们进到下一个阶段。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前那种天真快乐,因为根本不是真的,被戳破了。在「一二二不小心意识到环境问题」事件里,以全球鸟类状况报告和珍·古道尔的保护课为导火索,我们推倒了自己苦心建立了31年的三观。

怀疑一切的我们,自然也怀疑起了这种口耳相传的欧洲之美。

就好比太阳下山之后大地被黑夜接管了一样,当盲目的高光退去,我们第一次睁大眼睛看了看周遭,就看到了一种敌视生命的阴影,它在目之所及的一切东西上都留下了印记。

发源于欧洲的它,在欧洲待的时间也最久,它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改造欧洲,使其贫瘠。接着,欧洲人用船把它载出欧洲,经海路送到世界各地。阴影所到之处,文明覆灭,平衡失衡,万物凋敝。

在大殖民时代笼罩全球的阴影,直到今天,也没有消散一丝一毫。虽然距离殖民地独立狂潮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在很多曾经被欧美殖民者殖民的国家,为了摆脱由于长期殖民导致的极度贫困以及社会不稳,没有选择的当地人只能继续沿着殖民者开拓的老路往前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不公平的价格出让自己的自然资源,给谁?给以前的殖民者,现在的出口国。

欧洲人把阴影送出去之后,终于没有了继续折腾自己的必要,或者说,也没剩下什么东西值得继续折腾的了。终于,空气又变好了,天也变蓝了,水也变清了,秃了的山头又给种上了树木,就连区域性灭绝了的动物也花巨资给你整回来。

但其实,对于中国游客而言,只要空气好,一切就美得不真实。在蓝得不像样子的天空之下,古城古镇古街古建筑,花田葡萄园橄榄林,纷纷以你不曾见过的高分辨率向你袭来,于是,你就看到了传说中的欧洲之美。

谁又会在意天上除了鸽子空无一鸟呢?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只有在她读了欧洲的自然史和殖民史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欧洲的自然风貌。前面说的那些鸟书、虫书和花书,它们只会跟你讲事实(facts),不会跟你讲真理(truth)。

比如,灭绝只是一个事实,为什么灭绝才饱含真理。

如果你刚好熟悉前面说欧洲之美,那我想邀请你透过一个看过欧洲自然殖民双史的人的眼睛,看一下欧洲。

这是一个劫后余生色彩浓厚的地方。此刻还活着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没有一个不是幸运儿。它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成功活到了大部分欧洲人觉得不应该把别的生命赶尽杀绝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好多倒霉蛋消失了,有些是局部灭绝,有些是整个灭绝。这些生命也拼尽全力想要活下去,但无奈运气实在不佳,没能撑到欧洲人民的觉醒时分。

你知道什么是「空森林」(empty forest)吗?

空森林里全是成熟的大树,看上去很适合动物生活的样子,你会期待看到大型哺乳动物频繁出没,但事实上,空森林里几乎没有大型哺乳动物。知道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往周围一打量,哎哟,咱这,除了连空森林都够不上的小树林,剩下的,可不都是空森林么!

原来如此,好些动物——你可别让我数,我能数到明天——一旦被牧场主、猎人杀光了,那就是光了。你要是哪天反悔了,你就尽管折腾吧,禁猎?建保护区?种树?不好意思,爷们走了就是走了,绝不轻易回来。

我们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北上广的人来了都夸我们这里美,但我们这的动物还不如他们那多。北上广,没有牧场主和猎人呐!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们那里空荡荡不代表别的地方也空荡荡。

那你看看下面这几个事:

1. 冰岛以前几乎半个岛,都是森林。欧洲人砍光了所有的树,冰岛才变成了什么地球上的月球;

2. 欧洲以前80%的地方,都是森林。欧洲人砍掉了一半,欧洲才变成了发达国家扎堆的大洲,以及 BBC 口中的「被人类改造得最狠的大洲」;

3. 欧洲只有一处原始森林,在波兰和白俄罗斯的交界处。波兰政府现在不顾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反对,铁了心肠的要砍它。

4. 2016年的世界各国物种多样性排名,按总量算的50强,一个欧洲国家都没有;按单位面积算的35强,有两个欧洲国家,它们是排第23名的克罗地亚和排第34名的葡萄牙。

不管你信不信,我还是完成一下我的讲述啊。综上,我们觉得,如果只是想要展现自然之壮美的话,与其花钱拍一集欧洲,还不如用拍欧洲的钱再拍一集南美洲。但很显然,这一次 BBC 是有立场的,他们早就放了话:《七个世界》要坚决把环境保护放在中心位置。这就牵出了最后一个但是是最令人期待的原因。

原因三,看 BBC 怎么反思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西方文明!

既然 BBC 一句话描述这一集说的都是:「被人类改造得最狠的大洲」,既然 BBC 早就说了《七个世界》要把环境问题放在中心位置,既然西方的发展观和发展方式变成了地球上唯一的发展方式之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在我看来,欧洲这一集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反思。

假设啊,人类成功的将环境危机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在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也就是社会不崩,文明健在,法制安好,国家国家不打仗,社会里面不内乱等等(尽管往坏了想就好),那么欧洲的现状,很可能就其他大洲未来的模样——

好的空气,好的水质,看起来很自然的景色但其实完全是人造自然,空森林,空海洋,空天空,猫狗还在,等等。

(这样讲实在太乐观了,我有一种对大家撒谎的罪恶感。)

如果着重刻画欧洲的「空荡荡」和「人造性」,大家会不会被活生生的例子和真实的画面冲击到,从而有所思考呢?

在我的想象里,全集凝成一股子呼喊的话,就应该是:大家看看西方文明都对欧洲做了什么!朋友们,请你们认清人类的缺陷、资源的有限、自然复杂性的无限,请珍惜你们此刻还拥有的,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啊!

对,大致就是以屎为鉴(shitstory)的意思。

我们当然没指望 BBC 会有种到讲述欧洲人是如何搞惨全世界的地步,但欧洲人怎么搞惨欧洲的,总是可以讲一下吧?如果这样都拉不下脸,那 BBC 你就讲欧洲大陆人怎么搞惨欧洲大陆的嘛,反正英国迟早要脱欧不是?

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想到没有?英国不仅出了弗兰西斯·培根、亚当·斯密和查尔斯·达尔文,英国还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鲸吞印度一百年不吐的日不落殖民大帝国,更是第一波高举「绝不走向奴役之路」旗帜走上新自由主义道路的国家。BBC 作为英国的国家电视台,如果可以反思一下,这个情商非同一般。

之前听人说过一个想想还挺在理的观点:发达国家在这个十年(2020-2030)的表现,将决定发展中国家在下个十年(2030-2040)的表现。

发达国家已然掠夺了世界资源长达500年之久并且还在继续掠夺,发展中国家被发达国家掠夺了500年并且还在继续被它们掠夺。

如果发达国家不能在需要它们行动的时候展现出绝对的诚意,那么谁都可以想见,到了需要发展中国家行动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配合的。结果,两个十年都将没有建树,温室气体和温度都将爆表。

在体现诚意这件事上,反思跟行动同样有效,且不花钱。

所以,如果我是《欧洲》这一集的导演,我不仅要反思,还要是那种把面子丢到楼下去的反思。

by yoko

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建筑大王

 短评

这个节目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甚至高铁站,地铁站,飞机场都可以放这样有意义的纪录片,取而代之那些综艺,地球在一点一点遭受着人类的破坏,而野生动物们也有些甚至濒临灭绝,我们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是为了生态平衡,为了子孙后代。

4分钟前
  • 渴望
  • 力荐

第一集从头哭到尾。纪录片都这么催泪了嘛。

9分钟前
  • 山厌
  • 推荐

当潜水员站在海底,南露脊鲸从他身边游过的时候真的太让人感动了。命运以痛吻我,我必报之以歌

13分钟前
  • 橙色的草莓
  • 力荐

第二集亚洲被伊朗的蛇吓到的请举手🙋♂️。还有希望人类可以放自己一条生路。

16分钟前
  • 荒古砚
  • 力荐

你看过动物们的生存你就知道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做了什么,工业污染,乱砍滥伐。最近30年的地球和动物数量成了鲜明对比。还有南极的冰融化进度,地球不仅仅只是人类的。

18分钟前
  • 13号树先生
  • 力荐

BBC纪录片的能力就是单看个开头我就逐渐瑞典女孩化了

19分钟前
  • 筷喜旺
  • 推荐

七个大陆的分法很吸引,不过单集内部的结构稍零散,整体觉得不如今年的《Our Planet》和《王朝》。另外一样的景色在腾讯视频网页版看的画面效果是真不如 Netflix native app Dolby vision 效果好,后者清丽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20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七个世界》这地球真美。还好还有和人类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存在。第一集南极洲带来无数疗愈感动和震撼。它们对人类视若无睹,而我们对它们虎视眈眈。

24分钟前
  • 伊昔
  • 力荐

看了一集就知道,又一伟大的自然纪录片诞生。随着中国资本逐渐渗透至世界,这次BBC和CCTV、腾讯共同深入合作出品这种世界顶级水准的纪录片,与有荣焉。开篇以数百万年前地球地壳运动形成的全球七大洲为蓝图,逐一展开诠释地球多样的生命特别为之动容,但也正是因为过于生动,戏剧性与警示性并存,罪恶感油然而生。即使是老生常谈,但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侵蚀着这些生灵的生存空间,面对全球变暖的棘手问题责无旁贷。制作技术上的极致,加上联手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主题曲Out There由Sia与汉斯季默联手打造。这种年度巨献,纪录片迷绝不能错过!

26分钟前
  • superNan
  • 力荐

感谢有人付出努力能让我看到凭借我自己之力绝无可能看到的那些真实的美好及苦难。

29分钟前
  • 刮刮油
  • 力荐

BBC的镜头语言运用的太棒了:暴风雨后耷拉死在巢里的信天翁雏鸟与幸存下来顽强爬回巢的雏鸟;被几只虎鲸围攻追捕没能逃脱的企鹅与和海豹周旋很久精疲力尽依然死里逃生的企鹅;劣迹斑斑腐朽破败的人类捕鲸站与两只60吨的鲸鱼在潜水员身边肆意游弋…绝望与希望,残酷与温良,破坏与修复…生命无需任何语言,使人为之动容泪流不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32分钟前
  • CUBY
  • 力荐

呜呜呜信天翁幼崽好可怜

33分钟前
  • 幸福之歌
  • 力荐

老爷子长命百岁..

34分钟前
  • 3
  • 力荐

希望人类放大自然一条生路

39分钟前
  • 奔奔不高兴
  • 力荐

团队呕心沥血,耗时耗力捕捉的一个个片段。每次想到这都觉得评分对这样的作品来说是一种亵渎

44分钟前
  • 东西南北路
  • 力荐

当海豹放过猎物时,我动容了,似乎是企鹅没力气了在向海豹乞讨,也可能是海豹只是为了戏弄猎物,但终究是没吃它,在他们用各自的语言交流时,我听不懂,但我愿意相信即使是残忍的猎人看着弱小的猎物时也会心生怜悯

45分钟前
  • kalahari
  • 力荐

希望以後有機會去親眼看看那些奇妙的地方。

50分钟前
  • 𝓹𝓲𝓷𝓴𝓲𝓮
  • 力荐

你们能不能客观一点,拍到鲸鱼的时候为什么不骂一骂日本人,BBC连个记录片都拍得这么选择性眼瞎?骂别人吃油吃掉了原始森林,日本人呢?

53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还行

海洋环境真的很恶劣。

56分钟前
  • 大象姐姐KK
  • 推荐

企鹅叼着毛毛撅哒撅哒的走,信天翁憨憨只认窝里的鸟,海豹放过了精疲力尽的企鹅,水母一挑五翻车现场,这个世界太可爱了,希望人们爱惜他

59分钟前
  • 猪突猛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