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2012

HD

主演: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尤里·库琴科,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叶戈尔·别洛耶夫,亚历山大·奥列什科,阿列克塞·古斯科夫,谢尔盖·加扎罗夫,阿纳托利·比利,莉迪娅·韦列热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2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3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4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5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6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3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4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5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6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7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8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9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穿越火线201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场毫无征兆的现代战争一触即发,无数大兵、先进武器聚集一地,战事愈演愈烈,导弹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子弹像雨点般的肆意飞散,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战争火线,而这道火线恰好阻隔了一对母子。年轻貌美的母亲不顾一切、试图只身穿越火线,救出年幼的儿子,但无奈于敌方火力封锁严密,而且她心中的机器怪物也是万般阻隔,这个冒险之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像一场噩梦,幸有一队勇敢的大兵舍身保护,但她能否克服千难万险,打败心魔,营救出儿子……感知201912夜(粤语版)巴黎圣母院1982狐天狐地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前三耍酷一族毕科酒醒时分郎心似铁奔跑的调查官火车大劫案大胃王来了2022甲午风云资本之战古战场传奇 第五季猎豺狼惊心食人族2好汉两个半 第二季情义我心知莱斯·诺顿第一季猎恶游戏泰语时间管理局第二季阳光灿烂的夏天吉尔莫女孩第五季边走边唱第二季猥琐大不列颠后宫婚共情光影:埃及剧院百年传奇国家宝库:黄金权杖大丈夫2003青春斗七月半3:灵触第七感红衣主教幽长周末完美搭配情侣酒店~秘密~男孩遇见女孩1984冰血暴 第一季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好先生蓝烟火舞台剧第一季爸爸的木房子

 长篇影评

 1 ) 《俄罗斯妈妈》

《俄罗斯妈妈》

先学历史:
南奥塞梯,前苏联时期格鲁吉亚共和国辖内的一个自治州,20世纪90年代从格鲁吉亚分离出来,听命与俄罗斯!
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即Republic of South Ossetia)后,到目前为止,只得到了俄罗斯、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瑙鲁的承认。

1921年,苏联第11红军击败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许多奥塞梯人参与那次战役。
之后分分合合,矛盾不断!

87年后,终于因为资源问题,而彻底再度闹掰!片中描绘的故事背景就是此次事件!
所以,这其实就是二个超级大国的游乐场而已。按照官方数据,武装人员的战斗损失,其实没那么严重,平民倒是遭殃不小!
您会发现,在谷歌的地图上,没有单独划分出的南奥塞梯共和国!


本片为俄罗斯拍摄,因此有色眼镜立马戴上,剧中的妈妈=伟大的俄罗斯;去南奥塞梯渡假的孩子=俄罗斯与当地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而最后一名格鲁吉亚士兵驾车将母子送回俄军控制区域,说明在伟大妈妈感召下,任何军事挑衅都是会屈服的,因为母爱!

好了,就是这么部片子,有人说本片属于近几年描绘现代战争最真实的影片!
我怎么就看见大量俄军士兵高兴地坐在坦克上,莽撞地驶入对方火力控制区呢?搞笑地很!

 2 ) 影片立场和细节无问题(包扩为什么女主前夫要住一晚再走)

推荐理由不说了,豆瓣影片和得分反映了一切,不赘述。
很多人(包括我老婆)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要住一晚再走,简要说一下。
先说背景,这场战事是格鲁吉亚率先挑起的。南奥塞梯一直有独立倾向,民众也亲俄罗斯。战争前,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均在南奥塞梯驻有维和部队,南奥塞梯拥有准军事武装(非专职军人,但拥有武器,国会大厦那个男人就是准军事武装成员)。8月8日前,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有数次冲突。8月8日晚,格鲁吉亚向茨欣瓦利发射火箭弹,非常顺利的占领茨欣瓦利后,才开始攻击俄罗斯维和部队。
现在很好理解了吧?前夫去接孩子的时候茨欣瓦利正被火箭弹袭击,有流弹击中维和部队军营。当晚接到孩子了往城里走么?正被火箭弹袭击呢,白天走是正确的。不过前夫也误判了形势,认为以格鲁吉亚弱小的军力不敢动俄罗斯部队(8日前格和南的冲突均未针对维和部队),忘战必危啊!第二天白天要走时,格鲁吉亚的T72坦克来了,前夫也不慌,下车把帽子正面给坦克看(上面有MC字样),表明维和部队身份。结果被坦克打了。
后面出场的莱希等人,头盔上都没有MC,对吧?那是58集团军,不是维和部队了。
后来莱希给女主吃核桃,也是前面有交代的,他冒险在那个被狙击手瞄准的窗户那里拿的。
综合来看,立场总体客观,细节经得起推敲。

 3 ) 俄罗斯的视角不狭隘

以孩子的视角和成人的视角交替审视格鲁吉亚战争,孩子尚小,不知道死亡为何物,心目中的战争就如同幻想人物的游戏。片中对格鲁吉亚人也不是全然否定,片尾格鲁吉亚士兵驾车相送幸存母子也算是人性的光辉。。。。

 4 ) 一部高明的俄罗斯宣战片

   在开头我想说,这不是一部所谓的妈妈找小蝌蚪的故事,而是一部十分高明的宣扬战争的影片,至于具体原因会在下面举出。
  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母亲在战火中寻找自己儿子的故事,但是每个情节都十分地不真实,想想看一群士兵在战场上因为感动开坦克护送一个平民的几率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导演要设计出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这是每个看完的人所疑惑的,但其实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导演脑残,而是导演刻意而为。
  尽管这个故事情节脱离实际,它还是能表现出一种母爱,这种母爱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对于这部电影,他表现出的又不仅仅是母爱,而是一种隐喻。这么说可能很难让人接受,但是我们看看现在中国大陆是怎么比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七子之歌》里面就将台湾比喻成中国母亲的失散的孩子,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一样。俄罗斯因为南奥塞梯去攻打格鲁吉亚的立场好像不能让人民完全接受,但是如果是一个母亲为了救孩子的人性角度,那么无论是谁都能完全同意了。
  另外一个小细节,母亲去救儿子的每一段情节,都是通过诸如军车载着走、士兵们开坦克掩护等军备方式达到的,其实就是在为观众潜意识里洗脑,军事的力量很大,军事能做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事,或者在辩解我们用军事解决南奥塞梯问题是很有效的很正当的,诸如此类。
  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小男孩的士兵父亲在战争前很傻比地把自己的儿子接到自己所在的南奥塞梯,因为他并不知道这里将要要发生战争。这其实就给我们灌输一种意识,俄罗斯的军队不知道格鲁吉亚的行动,所以一点准备都没有,他们打这场战争完全是没有预谋的,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呵呵,只有鬼才知道。
  然后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小男孩幻想自己是“魔尘侠”和机器人同伴与邪恶强大的魔王战斗,幻想中小男孩一直被魔王追杀,并处于被动的一方。而在后来的情节中,小男孩的父亲被射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直接表现出血淋淋的场景,而表现小男孩将魔王(格鲁吉亚部队),杀掉幻想成自己的机器人同伴(士兵父亲)的场景。
  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就是为了联系开头小男孩的幻想,给观众灌输一种潜意识,俄罗斯部队像小男孩的幻想一样,是被动的、弱势的。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道比起格鲁吉亚,强大的俄罗斯才更像是一个“魔王”,导演为了掩饰这种实事实,就使用这样一个障眼法,给观众错觉。
  由此可见导演是多么的高明,硬生生地将一个宣扬战争精神的片子包装成一个所谓宣扬母爱的商业片,这才是宣传片的楷模。再看看描述同一战争的《五日战争》简直弱爆了,虽然用的是战地实拍的真实资料,但是偏向性太明显,就给人一种虚假做作的感觉,结果被骂成狗。再看看人家俄罗斯,暗地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给你灌些阴风鬼火。

 5 ) 个人觉得比美国的大片要好

电影的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有点想直接X掉电影,但是觉得这样有点对不起我下载,找了好几部,最后选择这部电影,应该客观的看一下,变形金刚式的开头的却让第一眼看电影的人蒙了

整片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过长达3600米的隧道后大巴抛锚,被一辆卡车牵引着走,路边的风景的确很漂亮,确实的漂亮,还记得第一颗导弹炸卡车让后面大巴的人惊慌,而后的一刻导弹直接飞向大巴开始到大巴被悬吊在斜坡的路边,这段画面比美国大片不相上下,觉绝对的真实感和带入感~!

后面的弹片飞出来打在地上的火花,这场面,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是我看美片从来没有的真实感~!

剧情就透露这么多,故我强烈推荐~!期待大家的各种喷!

 6 ) 一部自暴自弃之作

       
         早前在豆瓣上看到这个片子,了解了大概是战争片,看到评分是7分多一点,觉得它应该是用各种视觉冲击推着观众化身为主角一刻不停地在枪林弹雨里穿来插去没时间咂摸它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的一部片子,我觉得我是一定不会去看的,没想到公司包场,这就不去白不去了。

        二十分钟之后,片子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女主人公将要穿越火线去营救自己的儿子。老实讲,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惊喜,这样的故事如果认真做,拿8点几分完全没问题的。[飓风营救]里,吕克贝松让一个身怀绝技者——退了休但依然万夫莫敌的CIA到和平环境中的犯罪组织去救出一个有二十几年生活经验的成年人就获得了8.1的高分,这个故事里,一个家庭主妇深入战区,同开着坦克端着机枪的敌军斗智斗勇,营救一个面对危险傻不啦叽手足无措的孩子,相比[飓风营救],[穿越火线]的主情节冲突要强烈得多,更加具备成为经典的潜力。当然,话说回来,主人公面对的境况困难得多也就意味着这样的故事难写得多,出现败笔的机会也就大得多。

        许多细节体现出了这部片子的优秀之处。例如女主角开着车和儿子谈论自己的对象时,儿子拿着玩具机器人开了通火,而没有挤出一脸的厌恶表情去抱怨那位怪蜀黍嗓门太大或者惜财如命从来不给自己买礼物。电影讲究能够让观众用眼睛看明白的就不要试图让他们用耳朵听明白,而这一节拍中,对于母亲的行动,儿子的反应便是这一原则的生动践行。再一个节拍,母亲在车站和儿子告别时趁拥抱将玩偶系在儿子衣服上,尽管这一段可能是受到了[功夫熊猫]的影响,但在我看来,这可能是对故事主情节的一个象征性暗示:儿子诶,虽然你想离开,但是老娘我还是会在你身边的。不过这个玩偶在车站场景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不得不算是一种遗憾。

        更为遗憾的是,N和B出现终成眷属可能性的时候,他们中间往往会有一个S跳将出来,而这部[穿越火线]也没能摆脱这种从牛逼沦为傻逼的命运。

        在我看来,明显的问题有:

        一、
        
        女主角和一群大兵们坐在装甲车里边走边打然后出了装甲车躲进房子里,跑到街道上……根据我的生物钟,这个序列至少延续了十分钟,大兵们一直在拼命射击,而作为全片主角的这位姑娘除了拽着大兵的腰带跟在人屁股后边走之外没有任何行动,在这一段里,她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不要说作为一个手不能缚鸡的女人,在别人打仗时候呈现被动状态才真实,没人不知道这一点,问题不在于这里不真实,而是在这一序列中,女主角成为了配角,配角成了男主角,如果我是那女的,我肯定宁愿他们几个都赶紧挨枪子儿挂掉:“滚开!老娘才他妈是主角!”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应该让女人从地上捡起一把枪冲对面楼上射出三五发子弹打下一两个敌人呢,这是扯淡!既然这是扯淡,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有!这个序列为什么不能缩短呢?我当然能理解制作团队的心情,各位观众是来看战争片的嘛,当然期待的是紧张的情节和震撼的画面,那么我们就给足你们刺激,强烈的视觉冲击将成为吸引观众的有力武器。但是,作为一个观众,我想说的是,我还要留点肚子等最后那只大火鸡呢,再给我吃这些牛羊肉我就撑着了,先给我倒一小杯水换换口味吧。为什么不把这一段缩成三分钟呢?整部片子里那女的才是主人,大兵们不过是闯进这个故事里的过客,过客在主人的屋子里反而比主人更加适得其所,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狠下心来剪掉那些趴在窗口的射击吧,整部片子里到处都有,[斯大林格勒战役]里边的这些画面我们早就看腻了,从制片人那里要来了大把钱财搞这些排场,最终起到的只是反作用,如果一部战争片里填满了战争,最终招致的只能是片方和观众之间的战争。

        二、

        我不得不高度赞扬这部片子是一部励志大作,或者可以给一个新的片名——[克格勃速成培训教程]。女主人公从在莫斯科市内的环形放射状公路网中开车早晨上班堵着入不了市晚上回家堵着出不了城一辈子开车没上过20迈的家庭主妇,到了敌方阵地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立马华丽大变身,贼心贼胆一见钟情偷了人家装甲车不说,还开出连训练有素的兵哥哥都望尘莫及的速度,更牛逼的是把车开进了树林,一边给副驾上的儿子现场编讲科幻故事,一边不时转脸察看儿子反应,还能在碗口粗的密密麻麻的树干之间穿梭自如,兵哥哥却这样子生生地被两棵树强硬地逼停了,面对比自己开的160号装甲车大出好几个加号的190号坦克车,开足了马力对着炮口直冲过去,把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悬在那短短的几秒钟时间之内,第一次做爱还会痛呢,女主角第一次玩儿这项F1顶级车手都没把握完成的驾车特技竟然毫不紧张,全无失误,不得不说,一切皆有可能,向雷锋同志学习!

        三、

        那孩子真的是个自然人吗?编剧同志,您确定不是[人工智能]里边的机器儿童大卫溜进您的剧本里弄死了女主角她儿子毁尸灭迹取而代之?哦对了,不是,确实不是,[人工智能]里的大卫虽然是个机器人,终归对购买了他的“妈妈”是有感情的,而这位在战地中历经生死的小爷对生养了他的妈妈始终没有任何感情,非但对亲妈没有感情,老豆被坦克轰了他没反应,他妈一个个短信发过来说要来救他他没反应,他妈在秸秆垛里找到他他总算是得救了他没反应,他妈开着车在树林里转来转去颠上颠下就算屁股不给颠开花肠胃也该颠拧巴了他没反应,他妈开着车一边直冲着坦克要往上撞一边还跟个三岁孩子似的神经质地挨个数着个位数他也没反应,闯入敌军大营他没反应,铺天盖地的爆炸中冲出来丫的还他妈没反应,这他妈真的是个人吗?是条狗还会叫两声呢!别跟我说他受伤之后脑袋已经晕乎了各种神智都是薄弱的,接近昏迷的人眼睛没有睁那么大的,即使真的快要昏迷也不等于面部神经坏死。再说了,他爹和坦克炮弹深情相拥那会儿他不是还没受伤呢嘛。还有,干嘛非得让这孩子得一种动不动就陷入幻想不能自拔的怪病呢?他就不能正常一点吗?我看来看去没看明白让这孩子动不动幻想出来一个机器人有什么意义,或许是,经历了战火的威胁和老娘的营救之后,孩子最终明白了,守护自己的机器人正是身边那个不被自己喜爱的老娘。可是,没有机器人的话,这个主旨会讲得更接近正常人的频率,更何况从始至终我也看不出来这位小爷是真的认识到了他的守护神是他老妈这一点。从电影的主要人物身上完全找不到人性,观众们干嘛花几十块钱大老远跑来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而不回家窝在沙发里看免费的动物世界呢?让孩子正常一点,别老幻想些乱七八糟的,爸死了会哭,妈来了会笑,炮弹爆炸会害怕,经过诸此种种之后对战争会厌恶,对亲情会珍惜……然而现实情况是,跟观众相比,电影里这孩子反而更像是一个看电影的。

        四、

        就冲突来讲,从开始到结尾,一个冲突接一个冲突一直在升级,主人公采取了一个接一个行动然后碰上一个接一个的障碍,再采取一个接一个的进一步行动。不得不承认这些冲突的升级是成功的,但是,当片子只是一个系数为正的一次函数,这些逐步升级的冲突所造成的观众情绪升级便会减弱,让观众歇歇脚吧,刚吃完一把足够辣的辣椒就先给他们口水喝,然后再给他们更辣的辣椒吧,否则他们的嘴巴因为第一把辣椒麻木了,是感觉不到第二把辣椒比第一把更辣的。为什么不通过对孩子进行人性矫正手术从而在结构上加入一些缓和的场景,让观众的情绪在紧张的高峰和感动的低谷间大幅度波动几番?如果心电图每时每刻都走在最高的顶点,那么它终归还是一条直线。过犹不及,有时候,一加一等于二,而一加二反而小于一。干嘛非让这个好的想法最终成为了不过是加了炮火和硝烟做调料的薄面包片儿呢?

        五、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在出场到隐退必须经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说换个发型或者长了胡子,而是人物深层的,诸如性格、心理、情感等的变化。女主人公从一个一般的妇女变为一个克格勃一般的人物,收获了勇敢、坚毅、果断等各种优秀品质,这种变化是巨大的,抛开电影中的实际成长过程太牵强这一点不说,这种变化程度的设定是成功的。而作为电影二号人物的儿子在上场时就爱幻想机器人,不爱他妈,到了影片结束还是经常幻想机器人,至于爱没爱上他妈,影片一点儿暗示也没给出,这个人物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从这方面来说,影片二号人物的塑造是非常失败的。第二号人物塑造都已经非常失败了的影片,准备去电影院的可以考虑改去动物园看看猴儿,它们比他活泼可爱多了,而且也不用花上几十块钱。

        除了上述这些,小的问题一大堆一大堆。

        新闻上说敌对国家大批部队在边境集结,也就是一开始战争没有爆发而有爆发的先兆,而大批集结部队这种先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孩儿他爸在电话里也说诸如我成天枪林弹雨里来刀山火海里去也没什么事儿之类的话,可见他并非觉得当地绝对不会有战争。作为一个职业军人的孩儿他爹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前妻把儿子送到即将变成战场的地方去呢?要知道这个事件是整个故事的激发事件,之后的所有故事之所以发生全是因为这个事件,这样关键的情节不是单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能顺理成章的,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他奶奶命若游丝,人生最后一个愿望便是再见一面儿子离婚后便一直跟着前儿媳妇生活的小孙子呢?在孩儿他爸的肩头加上这些压力,然后再赋予他这一种大无畏精神是不是稍微好一点点呢?

        坦克发现了祖孙四口的那辆车为什么没有直接开炮呢,为什么在敌军下车之后还要再迟疑一会儿呢?当作者为了给孩子下车逃跑创造机会而牺牲掉合理性的时候,我只想说还是让这孩子死了吧。

        一个合格的兵哥哥走过两栋没有对自己射击的建筑就觉得街面上都是安全的然后为了一个破苹果擅自离开战友肆无忌惮地大摇大摆起来……别闹了行吗,您是有多爱乔布斯啊?

        士兵在打仗的时候可以打手机吗?我当年军训的时候是不能打手机的,更有牛逼的学校,军训期间手机是要上交的,军训结束了再发给本人。或者是我看的战争片不够多,我从来没见过另外一部片子里头,那边在打枪,这边打手机,或者是俄国军队实行俄国特色军队纪律吧,谁知道呢。但是一个大楼里的办公人员还时不时地防着敌军搜寻手机坐标呢,按照这种逻辑,大兵作战时根本不可能被允许带手机的啊。

        大兵在战场上和家里通电话说些个粉刷天花板什么的狗屁东西是怎么意思?通过和家人的电话沟通大兵突然对女主角冒险寻子多了一分理解?为什么不让大兵他爸在电话里传出一通呕心沥血的咳嗽然后谈论伴随了自己半辈子的老毛病呢?

        女主角跟那位对象的感情这一次情节好像在她踏上寻子之路便悄然结束了。而慢慢地女主角和那位数次护送自己的指战员同志慢慢地发展出一条爱情的次情节,本指望着女主角在开着敌军装甲车回到俄军大营之后接着把这个次情节以圆满或者遗憾的方式画上一个句号,期待他们的装甲车被自己国家的人民子弟兵开着坦克一炮掀掉了车顶……没想到,突然之间,“观众朋友们,这次新闻联播节目播送完了,感谢您收看,再见”,它就这么在一个类似于[2012]的画面中开始出字幕了。

        俺的搜昂……

        其实这部片子有一个非常好的整体想法,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中文译名,如果好好做是完全可以成为一部叫好叫座的大片的。也许是编剧没好好写,也许是导演把剧本改烂了,也许是制片人嫌编导小家子气不敢要钱搞大场面,也许是监制觉得不够刺激,也许是投资人认为花更多钱买烟火放就必然会吸引更多人驻足观看……
        
        总之,这部片子本来也可以……

        但是,它自暴自弃了。

 短评

昨晚上b站刚看完。俄罗斯拍的一部有美国战争片影子的电影,很精彩!不知道为什么这片评分这么低,最起码7分+啊,是因为政治原因么?

7分钟前
  • Alec
  • 推荐

以南奥塞梯战争为背景,几场遭遇战和巷战戏拍得不错,有点《世界大战》和《巴尔干边界》的意思。故事以妈妈“穿越火线”寻子记和儿童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性,但儿童的幻想与现实的嵌合实际上并不怎么搭,还不如干脆利落专注走写实路线。影片和《潘神的迷宫》并非一个类型,也并非一味地隔夜鸡汤主旋律。

9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好多中国观众的第一反应:神马!这不是腾讯拍的电影?!】必须承认,老毛子拍战争电影还是有一套的。不过,我只喜欢看其中的那段巷战场面,其他的都无感——对俄罗斯人的情感模式各种不懂。另外,本片原名《八月八日》,引进后就改为山寨土炮款的《穿越火线》,实在是买椟还珠啊。

10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啥玩意烂糟的……看不下去

11分钟前
  • happyfeetrun
  • 较差

母亲救子的情节过于商业化…

16分钟前
  • 一如往昔
  • 还行

《黑鹰计划》与《变形金刚》的结合体,靓母三千里寻子记,以成人与儿童的视角审视俄格战争有新意,俄罗斯拍战争片相当猛,巷战那段场面非常给力。而幻想主线与整体之间倒是有点突兀,效果还可以。对于女主角,“我还是喜欢俄罗斯的”

1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神马玩意。。

22分钟前
  • sugarland
  • 较差

CF还不错嘛

23分钟前
  • 我的鸡鸡会拐弯
  • 推荐

俄罗斯老大哥用1600万美元的预算狠狠地抽了好莱坞N个耳光,特效制作、场面还有镜头调度都非常具有水准的现代战争片,可惜的是影片的故事实在是太无聊了,想要用儿童视角带出战争的残酷,却使得幻想与战争两个部分完全脱节,近40分钟的铺垫冗长而没有意义,不过光看战争场面还是值回票价的。

2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其实导演是有一颗文艺的心稍微,有些画面很细腻,但是我一遍看一遍在玩手机,完全没有代入感。

28分钟前
  • 左小煮粥
  • 较差

前半部节奏很慢,后半部音画俱佳,总体来说不过瘾不爽快。

31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我觉得俄罗斯人都能拍出这种片了!!!中国电影人你们弱爆了啊!!!不能再等了好么!!!

33分钟前
  • /name-?P=0/
  • 力荐

哪个二货写的剧情简介,根本就弄拧了

35分钟前
  • Dasha
  • 力荐

结尾有点狗血。但标签写“科幻”有没有脑子?明明是一个男孩的幻想,渴望一个超人般的父亲形象来拯救。而一个开始略虚荣的金发母亲在历经炮火后,也变成了强有力的拯救者。总统去度假而非参加北奥,规避了俄格实战。在表现和平生活的美好和战争的残酷上,没有谁比我大毛更厉害。

39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推荐

战争戏很出彩(特别是巷战那段,跟黑鹰都有的一拼),文戏很粗糙。一个国家时不时打打仗有好处,哪怕像格俄战争这样,也是绝好的战争片题材。国产片就只能拍点《冲出亚马逊》之类的意淫一下,差太远了。

41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战争场面不输老美么,而且作为半脉相承的军备大国,很多武器看着还蛮亲切的,尤其坦克(T50还是T80)和疑似米格的战斗机群。相比腻腻歪歪的欧美姑娘,还是喜欢长脖子利索的俄国姑娘啊啊哈哈~

42分钟前
  • 左影²
  • 推荐

2012-170.战争场面尚可

44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还行

战争场面很强。

45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海报疑似俄罗斯山寨《变形金刚》,其实是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关于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对美国视角的宣传片《五日战争》,一次有力回击!战争、动作场面,亮点多多,但整体上,节奏略显拖沓。

47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效果牛逼,剧情拖沓,线索古怪。导演是拍文艺片出身的吧。妈的一堆低端诺基亚现身连个植入都谈不拢。。

48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