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会谈

更新至第8期

主演:李雪琴,李松蔚,席瑞,李浩源,章若楠,刘博洋,蒋先贵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荒野会谈 剧照 NO.1荒野会谈 剧照 NO.2荒野会谈 剧照 NO.3荒野会谈 剧照 NO.4荒野会谈 剧照 NO.5荒野会谈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荒野会谈ep3」关于爱情在价值排序中

一个很有趣的引子 问 如果在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里选择一个人 那你想成为里面的哪个主角 给我一下子问住了 由于对be文学独特的爱 我鲜少看一些完满的爱情故事 be很好但是放在我身上就显得最好别这么好

我想我是有点恐惧的对于走入亲密关系这样的状态 去处理人和人的边界感 探索发现彼此的底线保持尊重的同时不消失新鲜感 听起来相悖又矛盾 在“智性恋”这个词语广为人知之前 我就感知到过度理智这个事情对我的重大影响

我对于我的朋友们很容易 falling in love这个事情表示羡慕也困惑 我每每真诚请教 大家都告诉我顺其自然就在一起了 所以对于可以释放恋爱信号这个事情曾经是我认真思考是不是要加入我的必修课

有一种说法是 人在相互见面的0.01秒就已经在潜意识里预判了社交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 你喜欢谁都是刻在DNA里的 气味磁场等等 所以其实crush也没有这么多选择

关于身边的人越来越难以走入亲密关系的原因有太多了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之后人们对理想伴侣期待值的提高以及这个社会里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人们觉得应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焦虑感 也包括了绝大部分理性主体在决策自己人生中的重大事项里先考虑性价比 当然感情就是性价比最不稳定的东西 可能会考虑如果维持亲密关系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很可能获得更高的可回报

我们走的每一步 因为受教育的原因 我们都希望是无悔的是有结果的 是有正确答案的 但是本身这种观点就有背于亲密关系的初衷 亲密关系的本质本身就是沉沦的疯狂的不计回报的

在亲密关系里的让渡和保持自我是很难拿捏分寸的事情 “要是想有关系 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碰碰碰碰碰 不想碰就没关系 想有关系就得碰 你想功利的去选择一些一览无余的话 就要承受一部分孤独和寂寞 想要一些事后看来疯狂美好的回忆 就要受伤”所以说 不失控哪来的亲密关系

爱情中存在的期待与救赎 于友情做区分的排他性 所有情绪价值的承接

同时又不希望因为别的原因去缔结一些关系 不希望在建制化的过程中变得庸常

当然当代不需要爱情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太需要这个方面去寄托当做情绪发泄和情感出口了 我们有太多渠道去丰富生活 但是不可否认的在亲密沟通这个事情上 我们还是缺环的

对于爱情保持着的态度大概就是:

看多了幻灭和推导不必要之后成为了理由

但是依然祈祷对不确定性有冒险精神

 2 ) 时间会解锁人生意义的答案

Z世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高速发展,各各领域也都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Z世代的年轻人们也接触到了不少的新鲜事物、新的想法、新的环境。而正是因为这样的高信息的时代也造就了Z世代的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意义产生了迷茫。在本期《荒野会谈》中席瑞说的现在的Z世代的年轻人们在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是纠结的、警惕的、提防的。Z世代的年轻人在追寻人生意义时多数是在保护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愿,即便是实现了上一代人的意义但那不是自己想要找到的人生意义。在追寻人生意义的旅途中总是充满挫折、彷徨、困惑、焦虑,但那又怎样,正如李浩源说的「别人不帮你建构,别人否定你,那就自己去建构起来」。追寻人生意义其实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过程吧,俗话说四十而不惑,在二十岁自己所迷茫的问题到了三十或者四十可能就会慢慢浮出,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会明白自己想要追寻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了。

 3 ) 怎样缓解探索人生意义的焦虑感

当寻找人生意义过于困难,寻找快乐是我们的另一种解法。但当我们一味地从事追求快乐的行为,就会让自己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到最后就没有什么事值得你快乐。在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焦虑感,焦虑是别人引起来的,会让你错离真实世界,会让你觉得只有你是如此普通且平庸,摆脱焦虑的第一要义是减少虚构的声音,你和自己做比较就可以了。同龄人焦虑的解决办法,就是去关注具体的、爱你的人,因为这是你一生中交集最多的人,把自己从虚构的想象世界里拉出来,那么你就会获得去快乐。现实生活比所有的文艺作品都精彩,我们要体会越来越精彩的世界,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意义,把我们的焦虑放在时间和空间的大尺度上,那你就会发现焦虑只有一点点的问题,在人类的尺度上根本就不是问题。某乎这期《荒野会谈》将人生意义升华到各个领域,将我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不得不说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期节目,来某乎一起讨论不一样的人生意义吧。

 4 ) 新型访谈节目,李雪琴李松蔚席瑞李浩源多视角碰撞赢面很大

最开始是因为看到李雪琴参加才关注了这个综艺,毕竟她的知名度最高,详细了解后发现嘉宾阵容很是强大,作为知乎的深度用户,看到我喜欢的高智商人类都在节目中,速速追了起来。

Z世代的年轻人好像比起我们父母那辈更难懂一些,独生子女政策,和国际上交流增多,和平年代万事万物长足的发展,都影响了每一个在这个时代中生长起来的年轻人。

李雪琴作为知名的“在演我”艺人,时常平淡的说出让我十分感同身受的话语,比如她对朋友的标准是善良,让我这种害怕社交,害怕与别人有链接的Z世代灵光一现,或许也可以作为我交友的判断依据。

席瑞也有一直关注他,一方面感慨他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发声,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人。

最后的最后,再夸一下李雪琴的串场能力吧,确实出乎我意料了,不过印象中她好像也是做什么都可以做很好的样子。

期待有第二季啦!

 5 ) 思考

喜欢席瑞,总能把一切现象抽丝剥茧、讲的很清楚,也许该看看哲学类的书 社交 虚拟空间的消亡 理想的虚拟空间是打破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身份限制和阶级限制,甚至一部分财富限制,但现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高度重合,几乎是现实生活的复刻。 虚拟空间的未来趋势:完全自我的小空间 像《动物森友会》,不需要人与人的交互,一个人就能完成,更强调主体性地位 人是需要在他者的认可中走向自我,没办法直接跟自我对话。 能直接地拒绝别人,才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因为我可以接受你的拒绝,所以不觉得拒绝别人是有负罪感的事,你没有说服我,那是发出请求者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而不需要我来承担 人并不是天生都有社交需求的,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就是很低,理想状态就是不用社交,像荷兰、北欧那边,一年都很难跟人好好说几句话。 不要追求快乐,要去避免痛苦,补短板比加长板幸福感更高。

 6 ) 【是个好节目,但缺一个能挑大梁的人】

追平了《荒野会谈》,又是那种我挺喜欢的比较随性的谈话节目,八集看下来观感挺舒服的,很让人平静,内容也比较有意思,选的都是一些当下热议的话题。

但有个大概的感觉,这个节目没有太把每个话题深入下去,在场的几个固定嘉宾都是各领域很优秀的精英,但是每个话题都聊得很浅,能感觉出来他们没有花太多精力提前去深入解析每个话题,他们只是用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对每个话题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故事,虽然这种谈话方式确实能营造出平时朋友很随意地聊天的感觉,也能拉进观众距离引起共鸣,但是每集看完后,只感受到观点都很旧很散,缺了一个关键人的深入剖析和总结拔高,就类似于《非正式会谈》里陈铭的作用,在《非正》没有陈铭前,就是一个不同国家观点碰撞的热闹又搞笑的节目,但是陈铭的观点输出和总结将这个节目对每个话题的讨论都变得很有意义。

而《荒野会谈》,其实也就是80、90、00的观点碰撞,令我惊讶的是居然能为00后发言的只有00后本人,在00后说完“快乐至上”的生活观后,几个90后说“很羡慕,但我们就很难这样生活”,我满脸问号?我就这样啊?这是故意在凸显几代人之间的区别吗?这几个人甚至无法为几代人之间的差别找到本质原因,都只局限于目之所及。陈铭当年的“单身比例越来越高是因为伦理进化速度没有跟上”犹在耳侧,可惜我在这个节目里还没有看到能深入挖掘每代人思想观念变化的本质的人。

所以,我暂时还没看到能挑起这个大梁的人,那个心理专家有点这种感觉,但好像还做得不够,不确定,再看看。

 短评

有的点讨论的还挺深刻的,但是,席瑞有时候的论述让人感觉又把距离强行拉远的感觉,有点怪怪的。李松蔚在他们中间也不突兀,那个有态度的零零后小镇青年让我刮目相看,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就是如此通透了吧。。。那个打雷背景的雨夜山间对谈,有点危险刺激,又有点侥幸窃喜。弹幕里说席瑞骗子的太影响观看体验了。。。还是得注意一下,谨慎代言吧。。。

6分钟前
  • fish
  • 推荐

很有意思,也许因为嘉宾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唯一的较年长者也是85后,所以在有些观点上格外有共鸣,同时警惕自己在看一些会漫谈类的节目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钻出来的愤世嫉俗和怀疑主义,太危险了,怕自己丧失那种恒久谛听的能力。

10分钟前
  • 蒋之恒
  • 推荐

假期在家,偶然在B站刷到这个节目,一下子就很喜欢,一口气刷完五节,让我触动很深:这个节目不仅是作为Z世代一员自我的向内探索,也是一场对当今时代文化质地的讨论。“你必须成为一个逻辑自洽的个体,去自由的赋予任何事情以意义,这是唯一值得追寻的道路。”确实,人应该是建构式的,即个体关注如何在生活中创建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其的独特“意义建构“过程,我们构建世界又生活在自己构建中的。因此,只有感觉到“舒服且自洽”,才是强大且持久的。

12分钟前
  • 力荐

太喜欢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耐心倾听的谈话节目了,所有人都很温柔。尊重和善良永远是最好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类品格

16分钟前
  • Summerpie
  • 力荐

真的太棒了这个节目!今天的我在备考,到了晚上接近十一点,头脑完全混混沌沌,晕晕的,很炫。知识不进脑子🧠。偶然间看到了知乎推出的这部访谈,或者说,聊天,瞬间把我拉回一种轻松舒适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一种与亲切的人儿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非常自由地聊天,享受着知识的碰撞所带来的快乐与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经历,都给予了自己身上一种独一无二的魅力!ps:才看完第一集,我知道我原来是个牛杂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到第七集,第八集没有更新就忍不住过来标记了!非常好的一个下饭综艺,二十多分钟,刚刚好,不多不少,很多观点的输出。看完虽然不能记住里面的很多观点,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偶尔的对号入座,偶尔的深思熟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多人说这是青年版的圆桌派,说实话,我喜欢!

19分钟前
  • 好好努力
  • 力荐

如果有人在我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来不是很感兴趣,对于我来说,就会有些沮丧想逃离这个现场。

22分钟前
  • 柯南不侦探
  • 推荐

挑选的主题和嘉宾都很好,年轻版圆桌派哈哈哈

23分钟前
  • 土豆丝
  • 力荐

EP1:社交边界感是在沟通中构造的以己度人,学会拒绝别人,你就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如今的虚拟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复刻

27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推荐

总体很像我当时做毕设时候的思路,就是很想知道同龄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受,想把这些可能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

29分钟前
  • 金色比利🎈
  • 还行

李雪琴真是说的好有道理呀,交朋友确实得交善良的,绝交之后这样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34分钟前
  • 蓝精灵
  • 力荐

高峰低谷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哲学不在哲学院里,而是在芸芸众生的日常里,在虚无与抑郁、苟且与荒诞里,在尘垢秕糠与一地鸡毛里。喜欢第四集。

39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这个荒野场景我真得有点爱,三五好友坐一起聊聊现在这个病态的社会和变态的人生,不需要结论,是一种释放。我不相信什么00后整顿职场,但我相信985整顿娱乐圈!李雪琴和席瑞真得好适合当朋友啊!

42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推荐

我真喜欢李雪琴。

46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李松蔚老师的社恐真是好有意思呀,社恐就是恐人,说的好真实呀,也确实是害怕人,是一种病。

50分钟前
  • 耶耶
  • 力荐

李雪琴是什么人间真实哈哈哈,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呀,做梦都想有一个富婆朋友能够包养我!

52分钟前
  • G
  • 推荐

在b站刷到的,很有代表性,应该是如今年轻人很多真实的想法。希望还有下一季。

53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喜欢这种静静聊天讨论的感觉~

57分钟前
  • mpor2
  • 力荐

说的还不够深入,不过我确实觉得孤独和虚无是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59分钟前
  • 白日梦想家
  • 推荐

八五后大哥张口闭口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感觉我都要跟着作古了……我觉得我还是很年轻的,虽然我看不懂各种缩写……

1小时前
  • 叫我百香果
  • 推荐

感觉谈的不够深,没有听到太多内容,但节目形式还是可以的,这类节目可以多一点。

1小时前
  • 十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