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贝人生

HD

主演:张艾嘉,陈泽耀,陈彦雯,叶朝明,刘界辉,颜薇恩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马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分贝人生 剧照 NO.1分贝人生 剧照 NO.2分贝人生 剧照 NO.3分贝人生 剧照 NO.4分贝人生 剧照 NO.5分贝人生 剧照 NO.6分贝人生 剧照 NO.13分贝人生 剧照 NO.14分贝人生 剧照 NO.15分贝人生 剧照 NO.16分贝人生 剧照 NO.17分贝人生 剧照 NO.18分贝人生 剧照 NO.19分贝人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是导演想说的话吗?

今天才看这部电影,原来已经上映很久的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还想不起来,演疯子的是谁?后来一查,才想起来原来是张艾嘉,太有名了!简直就是功力深厚啊。其实我很想知道,她是为了什么而疯?又疯成什么样子?可以在行为上有什么不一样?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定义她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病?还是让她自己自由的发挥。

主角阿强演得非常到位,从化妆到穿的每一件衣服,非常的认真,这应该算是导演的功劳吧,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他的妹妹死了以后他没有嚎啕大哭,是因为不够悲伤吗?是因为他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吗?是因为他已经非常的坚强吗?没人知道答案,但他又非常固执的要把妹妹从医院里面拿出来。而到最后又开车带他母亲远走,代表什么呢? 是他最最终绝望了吗?也许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正因如此才好看,每一个人看的东西都会不一样,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就像每一个人看一幅艺术品,各有各的感觉;各有各的领悟,从根本上应该是说从是个人体会和人生阅历上理解这份作品。所以,差异是非常巨大的。阿强一直都是循规道矩的生活着,努力坚强做到最好,是整个社会怎么对待他呢?也许可以反过来说,他是怎样看待他身边的这个世界?最后他是否领悟到了?哪怕是贫穷也好,这事也有因果报应:因为他偷车,他的妹妹给偷车的人撞死了,他们再去偷车,结果又把别人撞死了,这就是因果吗?是否领悟到这一点呢?还是,导演想跟我们说这个道理,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一起讨论一下,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什么?就是阿强开车带着她的母亲要去哪里?

有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马来西亚国家怎么会这样?如此的贫穷,还缺水严重。缺乏人情味,缺乏社工,缺乏有效的关注,但是细细一想,以前我们不是一样吗?更多的地方不是一样吗?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怎么去看待身边的世界?去看待自己的世界。如果阿强没有去修摩托车的地方偷零件,如果她没有认识他的这些损友,如果他只是安稳的找一份工作,照顾着他的母亲和她的妹妹,如果他平静和安心地工作,是不是一切又不一样了?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分贝人生?而不是贫穷人生,是不是,想说贫分开来看,这样也许就不一样了吗?

 2 ) 电影的结尾一定是驶向死亡,不需要渲染的真实没有第二个出口

分贝人生。

看之前有没有以为这是个讲聋哑人的电影?

张艾嘉。

是不是要不是张艾嘉的名字,压根儿就不会看这么个电影?

电影在典型的台湾腔里拉开了帷幕,烈日、少年、小女孩、甜腻腻的小女孩的声音。

怎么也没想到是缺水。南国的艳阳和人字拖里,从来都是湿漉漉的空气,还有同样湿漉漉的、不论怎么挤压、揉捻,都能柔韧如初的青春。

这次不一样,直到小女孩唱起一首马来语的童谣,我才隐约感到,噢,这不是那个盛产青春的台湾啊。

少年在高处没有找到水,他带着妹妹躲在一个公共建筑的厕所隔间里。厕所里一样缺水,没水冲厕所、没水洗手,不过好在有清洁工,公事公办地定时拉来几小桶水,补充到洗手池旁边的大桶里。

不能及时冲厕所的厕所里,味道可想而知。

没人的时候少年和小女孩一边捏着鼻子一边说笑,有人的时候摒着呼吸忍着笑,听到清洁工倒完水走出去,他们兴冲冲的拎着一串大大小小的矿泉水瓶、饮料桶,到洗手池旁边的大桶里,去装看起来已经没那么清澈的水。

电影到这,我都觉得,台湾导演真是到哪都能拍出来明亮的电影啊。

只可惜,后来的情节一步一步击碎了我的浪漫想象。

如果张艾嘉饰演的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被扭曲后的化身,那开头出场的少年就是善良和无意识的结合体。

而可爱的小女孩,就是没有受到任何异化时的、最纯粹的善良。所以她活不过电影的四分之一,在6岁生日那天,毫无前兆的戛然而止。

少年有两个朋友,外形追求痞及怪,白天洗车,晚上偷车,18岁的年纪里,认为这便是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和一技之长,隐隐得意。

不过他们似乎还没有偷车成功过。找少年放风时,随便一个经过的路人都能让他们迅速结束还没起色的作案现场,而丝丝缕缕的优越感,只不过是偷车这份技能,让他们的仇富心理有了一个释放的出口。

是的,他们的底线太低了。

他们快乐的阈值停留在0,只要不是负的,哪怕是0.1,只要是一丁点的给予而不是付出,哪怕是用来冲厕所的水,哪怕是洗车的工作,哪怕是掌握了偷车的技能。

什么?你说偷车这样的事你怎么还能当个技能说出来?这已经不是没有道德,而是已经触犯法律了!

道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要求的底线,法律是社会对一个人要求的底线。他们不是没有自我要求,他们会关心少年最近生活好不好,会很开心的给小妹庆祝生日,后来听说小妹死后,因为没有出生证明而不能被从停尸间带出来入殓,会帮少年想办法,心急如焚的央求办假证的老板。

他们只是不承认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而已。他们可能是孤儿,可能很早就辍学,可能总是吃不饱一日三餐,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个社会给过他们什么,凭什么来要求他们来遵照社会给他们的底线?

如果偷车是有罪的,那开车撞死人呢?

整个马来西亚的法律和社会制度,都像城市里到处没有水一样处在一个缺位的状态——吃穿用度、医院警局,到处都像电影台词一样杂交含混,普通话混合着广东话、闽南话、马来语、英语,这样复杂的语言交流,必然伴随着信息的流失和误解,这加重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焦灼,也练就了麻木和无所谓。

无常中的日常——今天有水了,冲个凉;今天过生日了,吃个红鸡蛋;今天看到一辆顺眼的车,偷偷看手气如何。

日常中的无常——今天妈妈又发病了,没药吃;今天摩托被撞了,小妹死了;今天被带去一个晚宴,是自助餐,可以打包鸡腿。

电影里没有坏人,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无心理论善恶。

少年以超出自己年龄的耐心,照顾神经病的母亲和幼年的小妹,却从自己打工的店里偷零件来卖;

母亲终日躲在停水停电的房间里,却仗着自己有精神病,让孩子出面,跟来做衣服的人要两份工钱,或趁邻居不在的时候偷隔壁的水;

两个朋友帮少年打抱不平,除了说见到撞人的人一定把他弄死,就是去求另一个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去办一张假证;

玩游戏的社会大哥在听说小妹被人撞死,在医院不能入殓,给出的最大善意除了一个办假证的地址,就是一张最能起到作用的钞票;

办假证的店里黑暗逼仄,老板喊出的1800元一点也不能便宜,深夜临关门闭店,走出来的除了他还有一个像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儿子。

这是一群在社会最下层的淤泥里长出来的人。

没有人会出落成一尘不染的白莲花。

有一些,长成了一节一节的藕,虽然千疮百孔,也还有血有肉。

有一些,像那个6岁的小妹妹,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就一声不响的折断了,化成新的淤泥沉到水底。

电影没给出意识形态的引导,没有批判、夸赞、推崇等一概想要教育人的情绪,如果不是最精湛的演技都掩盖不住张艾嘉的名气,我几乎以为整部电影就是马来西亚某个华人圈层的日常。

可不是日常么?

没有保障、无处伸冤、被像个陀螺一样拎的团团转、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也已经不想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如果活着就还这样活着、如果死了能好好埋起来就是最高要求、一边的人没水喝一边的人在用整罐水车开party、一边的人在自助区往粉色的塑料袋里打包难得一吃的鸡腿一边的人在谈吃素才是慈悲,可不是就是自古以来的日常么?

太阳底下无新事,何时善待睁眼人?

 3 ) 并没有出口

2017-6-23 上影节 @大光明电影院

这部戏情节略微有种“主题先行”的感觉,议会那一段像是为了突出贫富差距而去努力表现贫富差距……故事的时间跨度为三天,三天里面呈现了命运接连的打击和贫穷带来的种种副作用,像一个困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也暗示着家庭以前可能经历过的创伤,但仅仅止步于暗示,譬如并没有解释母亲为何会发病,父亲去哪里了呢,妹妹到底是不是亲生的,等等。有些故事里是可以不解释原因和动机,直接开门见山展现这种横截面,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里似乎需要简单交待一下原因。这样感觉整个故事会更有说服力一些……(个人看法

from 豆瓣剧照

然后张艾嘉的演技部分,印象最最深刻的是母亲和阿强从医院回来坐公交车的那一幕,一开始还是好端端地望着车窗外面,然后突然她脸部五官整体极剧烈地抽动了一下,像拧在一块儿那种,最后还是紧抿着嘴没有哭。那个瞬间差不多也就是一秒钟左右,特别震撼,特别心疼。

预告片截图

另外就是最开始,妹妹回来喂她吃药,她那时还清醒地坐在床尾,把不到她腰高的妹妹一把搂在怀里,反复拍了好几下妹妹的背,嘴里反复念叨说“妹妹回来了”,特别暖,也特别心酸。

预告片截图

母亲立君精神疾病发作的部分爆发力很强,声嘶力竭的,特别有冲击力,比她的早期作品《八番坑口的新娘》里那个神智不清的母亲表演更为激烈,我一直有点青睐性格激烈的略带偏执的命运悲惨的边缘人物这种人设,由她来演于是就更喜欢了(迷妹式掩面)。但是因为这个片段去年在53金马酒会花絮里看到过,当时已经被震撼了好几轮,所以这次看到时对我而言就没有前面两个镜头那么惊艳。

预告片截图

还有就是特别特别喜欢她这部里的原声,不光是大马口音特别local,更重要的是音色。她每次开口叫“强”的时候酥得我都要昏古起了……叫“妹妹”的时候我就继续躺地不起三秒钟。她音色真的超级超级戳我……(好吧就此打住再下去变花式夸爱豆了。

《分贝人生》海报

最后结局并没有给出一个解决困境的答案,也没有金句台词。这一点我很喜欢。只不过是夜里母亲坐在阿强偷来的车上吃着阿强从议会晚宴带来的鸭腿,车窗外忽然下起了雨,噼里啪啦雨声越来越大,伴随着妹妹的儿歌声,母亲拿出了她给妹妹缝的新衣裳,问强“好不好看”,似乎再一次忘记了妹妹的离世。

当命运的暴雨降临时,活着其实是没有出口的,就只能是别无选择地一直在路上,可能浑身都已经湿透了。

 4 ) 社会的底层是不幸的,但造成的不幸却又是事实。

社会的底层是不幸的,但造成的不幸却又是事实。没有人能例外。

面对生活,命运却这样的无情。

社会的底层是不幸的,但造成的不幸却又是事实。没有人能例外。

面对生活,命运却这样的无情。

社会的底层是不幸的,但造成的不幸却又是事实。没有人能例外。

面对生活,命运却这样的无情。

社会的底层是不幸的,但造成的不幸却又是事实。没有人能例外。

面对生活,命运却这样的无情。

 5 ) 没有拍出真正底层的人生

开头那个是水塔吗?畏高的我,看着挺想爬上去看看的。

从妹妹意外身故后,这个片子就变得没意思了,主要是为了一个出生证,1千多块的事情,要做出那么多事情来?男主的那些小混混兄弟又不是乞丐。你要是小妹妹身患重病急需要手术费或者移植器官,才把男主逼上绝路我还相信。

这个故事,总不免让人拿《一念无明》来对比。很显然《一念》更残酷真实,当然跟演员演技精湛有很大关系。张艾嘉基本就不需要出力,出工就好,因为角色和戏份给她发挥的机会不大。

 6 ) 《分贝人生》当被贴上贫穷标签之后,人生还剩什么?

人,生而平等!

但我们的所见、所得反馈给我们的讯息,往往却背道而驰!

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处处存在着不平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一口水、一碗饭都没有公平!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电影是《分贝人生》,这是一部东南亚小众电影,也许你没看过,但一说张艾嘉作为特别嘉宾出演重要人物(非走穴式出演),你应该能猜到电影的分量了吧!

贝,作为人类早期的货币资源,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导演给电影标题取名“分贝”,大概就是暗示电影讲述人类分配社会资源的故事吧。“分”和“贝”组成“贫”,也许暗示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贫穷与富有的区别吧。

电影开始讲述阿强和妹妹慧珊去城市供水塔上取水,阿强费尽力气爬进供水塔里面,期望能取到一点儿水,却只能望着干燥的水塔和一只井底之蛙对视。底层人生的无奈,社会的不公,就如这只青蛙一般在连水都喝不上的井底呱呱叫,任凭怎么样的叫也无人应答。塔底,幼小、善良的妹妹也在望着高出的哥哥呼唤。

“哥哥,有水吗?”

阿强却无法回答她。

水,是人生存的必需品。在电影中,水多次出现。

阿强和妹妹躲在商城厕所内,为的就是等保洁将不算干净的水运来冲厕所时,赶紧装进大大小小的矿泉水瓶里,拿回家冲凉、饮用。

有精神病的妈妈(张艾嘉饰)在看到邻居放在门口的水,偷回家洗衣服。

百姓连基本的饮用水都紧张。政府议员家里,却有专门的水车供水,游泳池碧波荡漾。

电影最后,阿强用偷来的车带妈妈出来兜风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妈妈将手紧张的伸出车窗外接水,告诉阿强“阿强,下雨了哦!”

阿强嘴角那一丝不易擦觉的冷笑,赋予水太多的情感。

面对关心好意,穷人是否只能忽视?

阿强面对邻居的好意,让阿强带有病的妈妈去找中医,表现出极度不耐烦,使劲推脱转移话题。

楼梯遇到邻居热情地和妹妹打招呼夸她很漂亮,妹妹却让他们不要碰她。

阿强面对小川的寒暄关心,也只是简单敷衍,迅速离开。

面对不公,社会有太多的冷漠。穷人对此作出的反应,只有暴力!

阿强,因妹妹没有出生证明而不能从停尸房里拿出来,他想到的不是找当局解决,而是靠医院玻璃来泄愤!原本在摩托店上班,他不是想着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却屡次偷店里的零件!

朋友几个在一起,没钱花,不是想着通过正当途径谋财,而是偷车!

当看到议员家用水车供水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而是做出将水车水管切断的幼稚恶作剧!

妹妹因车祸离开了,肇事司机却逃之夭夭!当阿强发现肇事车辆时,不是报警而是疯狂的砸车。可气的是,当他们偷来的车撞倒人时,却同样选择逃逸。

穷人穷志,对于不思上进的人,一辈子也就只能那样了吧!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也许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同龄人奋斗的终点,但他所享受那也是人家父辈奋斗而来的。

认为社会不公,是因为你没努力奋斗!穷人,千万别穷志!

当然,电影解释出来不仅仅是穷人的社会问题,还对上流社会人群出尔反尔、贪婪、腐败、麻木的弊端也有表现,更多内容,大家去看电影解锁吧!

 短评

#SIFF20#只有把视角放在底层,才能真实看到不公的社会和不平等的人生。阿强和母亲扮演两种角色表现两种态度。如果现实的痛苦超越了精神能够接受的程度,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能好过一些;可是如果必须接受必须活着,就会像阿强那样忍耐着眼前的无解。生活施予人的悬崖我们从来无从选择,「要么跳下去要么就坐着」。

8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出於種種原因,我保證,沒有任何電影的瘋子,可以比這部片的張艾嘉演得更好。她身上沒有一絲一毫被粉飾的可憐、更沒有編劇妄想的可愛病理,只有讓眼前人想狠狠賞她巴掌、外人們卻無可遏抑湧出想默許暴力這種違常希冀的無奈可憎。張艾嘉演的就是這麼好,即便我很清楚,這表演在這部片是何等脫節。

9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全世界用尽方法要把马航从海洋里寻回,他耗尽全力要把妹妹从医院接回。富人从水罐车里源源不断获得资源,穷人在偷了邻居水的叫骂声中耗尽尊严,一桶水映照出阶级;撞了人的赛车不加迟疑逃之夭夭,他撞了人也不假思索扬长而去,一场事故反衬出人性。命似草芥,人不如畜。我们活在这样的人生里丧却分贝。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3.5 虽在具体情节上有过多巧合的设计,但人物塑造很出色——除却演员表演外,同情或关怀没有被剧本作为“视角”被滥用,困境绝对成立。男主角随意且混乱的行为动机和疲惫恍惚的状态都写的很妙,所谓生活的曙光、成长的弧线也从头到尾都没闪现过。整个电影陷在停滞的困局之中打转、作无用功,恰好贴近人物兜兜转转的生活。

1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爆发力好强的一部新人新作!简简单单的格局慢慢呈现出马来西亚社会现实,节奏、情绪和画面感都把控的好好。不过作为新人导演难免还是有点过激和浮躁,以后再沉稳一点就很可能成为马来西亚的Mike Leigh或者Asghar Farhadi了。开玩笑。

1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8.5/10 張大導演難得最潦倒一次, 睇到心到實了, 情感上這片是恐怖片!! 太可怕了!! 很討厭, 但確是拍的很好, 昨晚趕快在導演來戲院映後談前走了, 擔心我會揍他去坐花廳, 把我偶像催殘到這樣....

1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苟且求存在大城市底下的贫穷家庭的悲惨故事 并引发穷人所面对的困境与悲歌 导演却采用了一种平视的视角 呈现出对社会真实写照 表现对底层人群的人文关怀 真正主角是张艾嘉的儿子阿哲 青春叛逆 脾气暴躁 岂料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夺走了其年幼妹妹的生命 阿哲才真正陷入到一种无望的实际当中

22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去马来两次,了解到马来西亚的华语电影正在兴起。这部年轻导演的处女作值得鼓励。张艾嘉的出演,加分不少。

2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剧本无力拍成流水账 结尾扳回一局 大雨洗刷所有不快 惠姗唱道 回家吧 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吧 好像车子一直走着就有水用有冷气吹有鸡腿吃有议员帮忙有妹妹回家 可走到头还是继续无望的人生

32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男主角很帅,没了。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2.5 如[德布希森林]前传,崩坏的亲子关系只有在高楼大厦的游离独处中才能得到救治,不过省去音乐之后的情感应该如何堆积,导演仿如陷入困顿迷失的漩涡恶性循环。而当最后施害人与被害者的身份互换之后,所谓的因果关系却并未得到深挖阐释,空留"暴雨已至,人生无从归"的惘然。

41分钟前
  • ChrisKirk
  • 较差

似乎有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墨菲效应带出制度荒谬和贫富差异,令人唏嘘。从找议员和砸车开始,批判意识变本加厉,反而显得刻意。结尾偷来的车与食物换来片刻心安也是讽刺。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既然活成这样 为什么不干脆死掉 抱怨社会的同时 自己还不是一样干了一样的事 怨不得别人

51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导演有一个不错的概念,可惜剧本上人为的痕迹有点重,不过首尾的两场意外也正是导演想要的概念。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类时间紧凑的故事,全程跟着男主角的视角,看这样一群穷人如何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活着,最后男主角从受害者变成肇事者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悲剧了,导演的情绪掌控能力也还不错,收尾很漂亮。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好好地写一个法哈蒂式(?)的故事不好吗,非要在最后15分钟搞出个因果循环的大蛇足,大败笔。张艾嘉这次演精神病竟然反而还可以,找不到黑点。最难得还是男主了,又帅又会演。

56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携着金马百万首奖和张艾嘉加持的光环,成品却乏善可陈。显示了从一个讨好的概念发展到一个完善的剧本中间的距离有多远。导演在戏中堆砌社会议题,效果却极其浅陋而刻意,处理戏剧和人物逻辑时也不难看出稚嫩和混乱,尤以男主角塑造最差。@平遥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较差

只有张艾嘉的表演是对的,她的表演中带着启发与线索,引导着故事的走向,同时给观众以答案。而在哥哥跟护士说“妹妹昨天出车祸去世”的那一幕,哥哥的表现像是在谈论一个完全不想干的人,没有悔恨,只会一味发泄他的“怒”。P.S.导演是妥妥的“车祸控”!P.P.S.《论监控的重要性》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较差

金马创投百万首奖??我从张主席的表演里感受到了她隐藏的绝望。一部几乎不存在导演控制感的车祸片。(里面车祸真的多,像韩剧)

1小时前
  • 黑狗成
  • 很差

跟看之前以为的完全不一样。剧中每个人好像都心不在焉,他们能不能专注一点?

1小时前
  • vivi
  • 还行

片名竖出,于是所谓的分贝人生便成了“贫人生”。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