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陈晓楠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剧照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3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4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5

 长篇影评

 1 ) 做个有脑的普通人

如果人们会盲目崇拜强者,并把成功归结于天才,相对地,人们也一定会盲目谩骂鄙视罪犯和一切他们认为低人一等的人。在人们不愿意互相理解的环境下,大家只在乎你做了什么,没人在乎你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和想法。因此在看见有伟大成就的人时,就会安慰自己伟人都是天才,而不去想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伟人:在看见有人犯错时,就会高高在上取笑犯错者 而不是去想自己是否也会犯相同的错。如此让自己的大脑罢工下去,什么都改变不了,既不能让世界更好,也不能让自己更好,永远只能当个一叶障目易于操控的愚民。看见成功者则应仔细分析可取之处再向其学习,看见失败者则应仔细分析错误并反思自己避免落入相同的境遇。这样才有助于了解真相,提高自己,防患于未然。在盲目推崇强者的主流下,《和陌生人说话》不带偏颇地,缓缓道来地,甚至有点反主流地,让我们接近这些普通的陌生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放下狭隘和偏激,好好体会人应有的感觉,人应有的样子。力荐这个节目,因为它让观众做回一个有脑的普通人。

 2 ) 文艺男领导给我推荐《和陌生人说话》

最近临近年关,很多事情都杂七杂八,上午突然闲下来,于是翻出了这部领导为了督促我写脚本安利给我的访谈节目。

第一眼,打开居然是竖屏,只有手机屏幕大小尺寸,每一集都有一个猎奇的标题。我看着点击量一个个打开,为死囚写遗言的男人、杀人犯到花臂小天使、将妻子送到零下196°的体校老师……,一上午看了六七集,对我影响最深的有两部:为癌症妻子冷冻遗体和为盲人放电影十年。

冷冻一个人,看似充满玄幻,而且是一个已经身患绝症、无法医治的人。一开始,我都怀疑这个长相粗犷、身材魁梧的男人是不是在作秀,直到16分钟的节目临近结尾,他说了一句:“我不怕她遗忘我们,我怕她忘了自己。”恍然,我脑海里闪现出许许多多的电影画面。那时候,脑洞大开的作家和编剧们,还只是在考虑,被冷冻后唤醒的人,突然不记得身边的人和事,就像韩剧里最经典的失忆情节,最大的悲伤和所有的痛苦,仿佛都来源于对一段关系的遗忘。可是,银幕前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居然能说出这样一句话,他说怕自己的爱人在多年后,被唤醒时,忘了自己。一下子就泪目了,忘了自己,多么可怕的一幕,与此同时,可以想见男人是多么的无私和爱自己的妻子。我看有人在弹幕里评论,说活着的人总要给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相比之下,前者无私,后者自私,同样都是爱,你选择哪一个?

另一个最令我动容的陌生人,那个为盲人放了10年电影的电影解说员。他让我看到了,语言的魅力,一直以为,电影是声画的艺术,没有了画面,可能至少失去百分之五十的乐趣。但是,这样的缺憾在他这里,都被他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弥补了。一部接一部、一句接一句,将那些拍摄起来繁复无比的画面,转化成一个个生动的词汇、语句,真正融化进盲人观影者的心中,脑中,“以前我的世界全是黑暗,做梦都没有画面……现在,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大开”,一张张自信而整洁的面孔背后,是电影带给他们的动力,也是语言、故事带给他们无光世界里的五彩斑斓。世间光华,令人艳羡,有人求而不得,有人失而复得,有人发出微光,照亮黑暗。

 3 ) 被倾听

《和陌生人说话》是女主持人陈晓楠以及她的团队在腾讯视频平台上推出的访谈类节目,主打的是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的主题,一经上架就在各大评分网站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在这个这个多数访谈节目都在用明星阵容,八卦作秀博眼球的时代,《和陌生人说话》可谓是一股清流,被采访者多是来自社会的中低层的普通人,但是每一个人却都带来了并不普通的故事,每集时长虽然只有十五分钟,但是从他们淳朴的话语之中,观众完全能够抹去社会大环境给他们贴下的固有标签。感受温情、人性、宽容,整个节目由浅入深,加之主持人很好的把握交谈的身份,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受访人,不但给受访人一些变化,更是让观者在看后不断的反思。


虽非英雄但却无法被取代

在多数家庭里孩子经常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久而久之这样的规则刻入我们的心中,对于陌生人的态度多是以提防为主更谈不上什么信任可言了。久而久之在这个社会上难免会产生隔阂,不愿意与人交谈,但是却又感到让人恐惧的孤单。陌生人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匆匆而过的关系,剩下的只有冷漠,以及丧失聆听能力的人们。《和陌生人说话》这一节目可谓是正中时代的下怀,它反其道而行之,它将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个个的生活展现给了大众,但这恰恰是引起共鸣的地方。 因为这些故事展示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一个人的全貌,是去掉固有标签之后最真实的他们,他们的经历是无法被取代的。这个节目让人看到不只是我们习惯了的英雄人物、商业精英、政治能人、学术大家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因为这个节目再一次让人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欣赏的。


做一个聆听者,把叙述交给受访者

在每一集采访中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现象,那就是主持人陈晓楠本人拥有的镜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多数的镜头都是定位在受访者身上,基本上受访者穿插旁白把大部分故事讲完,主持人才会问上几个相关的问题,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内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叙述者本身,留给故事。这在谈话综艺节目中是很不常见的,从著名的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给主持人留出大量的时间来陈述关于受访者的信息,以及多数镜头更愿意把主持人和嘉宾放在同一画面下;到同样评分很高的《圆桌派》尝试把话语权平分给主持人和嘉宾私人。大部分谈话节目多倾向于采用对话的方式来采访嘉宾,但是《和陌生人说话》却把更多的话语权给了受访者,主持人在整个节目里充当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对于陌生人有着许多好奇的聆听者。观众不但能看到更完整的故事,在讲述自己的全过程中也随着主持人充当了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采访非单向,而是超越屏幕连着另一端(观众)

在这个以新媒体为主流的时代,网络受众群一般是制作方最关注的一个方面,抓住观众不但意味着抓住了流量,也意味着抓住了舆论的方向。以《圆桌派》为例,在其评论区中经常就会产生下几期将会谈到的话题,观众不仅是简简单单的观者,而更多的是一个参与者。《和陌生人说话》在片尾都会显示这是节目采访的第几个人,一集基本上是以采访十个人以上的水平在进行着,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社会经历,这样一些各形各色的人被凑到一起去讨论一个问题。在被问到要说一个"一句话的遗书"的时候,有的人说自己从没想过、有些人说还想继续活、有人很务实的要告诉家人自己的存款在哪、有人甚至选择什么都不说。当继续被问起有没有经历过生死的时候,每一位受访者又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一个答案对于观众又都那么似曾相识、感同身受。在《和陌生人说话》这个节目中,都有一个主题然而就像片头所说的那样,这些主题都与"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关系,这十二个字表达出了人们最基本经历与感受。也正是因为这十二个字,这些最基本命题,把银幕两端的人连在了一起。受访者被问及的问题,都是最朴素的问题,《和陌生人说话》并没有选择只是把故事纯粹的给予观众,相反的它运用了一种交互的模式,让观众对于讲述者这个素不相识陌生人,有了超越身份、忘记职业的感同身受。


穿越不同的社会身份与年龄,却有着同样的情感身份

网络媒体的受众多是以青年为主的,而且有年龄不断降低的趋势。《和陌生人说话》截止到2018年在腾讯平台上有超过九百万的播放量,在这个靠着年轻艺人、选秀节目、挑战比赛、真人秀增加流量的时代,其主打的以与陌生人分享故事的主题取得这样的播放量已经是值得嘉奖的事情了。另外各大评分平台对其打出将近满分的分数也再一次证明了节目的价值。笔者在本文无意分析当今社会年轻人爱好的转变,或年轻人与其父辈之间的兴趣差异,更想要强调的是每一代人的共通之处。情感身份就是其中一个,不论观众还是受访者都有着相同的情感身份,或作为儿女、亦或是有一双儿女做着为人父母。《和陌生人说话》的受众正是所谓老少皆宜的,因为每一个人虽然都有着不一样的职业地位,却都在情感身份中分享着几个有限的角色,由于有着相同的角色多数观众才会透过屏幕而被打动。观众也会更多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哪些从没注意过的人,因为有可能那个建筑工人可能与自己一般,也是一位父亲,或者是尝试与和自己不同身份的人沟通。从某种程度上《和陌生人说话》完成了它的使命,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工具,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大众的沟通方式,虽然交流是更加频密的,但是并没有减少人们的孤单感。内心与内心的沟通,多数还是需要面对面的倾听与被倾听。

 4 )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记得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粉红女郎》的某一集,风情万种却洞察世事的万人迷被经纪公司发掘,请她做一档情感类节目。

她回到家和朋友们炫耀:我想好我的艺名了,一个对女人来说,最美好的称呼。
小萍愣了一会儿,吃了一惊:妈妈呀?
万人迷眼珠子一转,自信傲然说到:错,是姐姐!妈妈这个称呼是神圣的,而姐姐这个称呼,既带有一种源自于长辈的信赖感,又含有对女性的美好想象……

(粉红姐姐的职业生涯由此开始了。)

不知道为何,在这个节目中见到陈晓楠的时候,我想到了上面的剧情。
陈晓楠的亲切知性,让人想到了邻家的姐姐。她说话的声音轻柔缓慢,她总是面含微笑地静静倾听,她从不去批判和质疑受访者,而是用理解和好奇的心态去发问,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尽情地倾诉和表达。
她的眼神中带有一种赤子般纯净的好奇心,既不含有高傲的悲悯,也不是滥觞的同情,她用一种完全平等而自然的姿态在向受访者发问,温柔却有力量。
她展示了一种女性才拥有的独特魅力,一种源自于母性的稳定的包容力,一种源自于本能的温暖的人文关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姐姐这个称呼真的好美好。
相由心生,从内到外溢出来的魅力胜过一切的玻尿酸。

中国发展得太快了,经济、社会、文化都在飞速的奔跑。
我们崇敬英雄,我们仰望精英,我们感谢他们建立了巨大的文明,卯足劲期盼自己也能脱胎换骨开创一番霸业;再不济也希望得道者飞升之时,自己能混在鸡犬中沾得一丝福泽。
所以打鸡血、正能量、各种滋味的鸡汤是当下最热门的精神补品,简单的去思考化的各类“鉴婊/渣手册”为人乐道。
四处都洋溢着“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的论断,狂热的民众醉心于四处表决投票,既不思考自己的对错,更没有功夫事后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而这档节目就像一阵清风,一晚饭后的清茶,让人静下片刻,暂时放下表决器,从平凡人的平凡视角再去看一下那些陌生人。
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放下偏见和焦虑,换一个角度,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婊/人渣”,我们都是一样过着平凡生活的平凡人罢了。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5 ) 一股清流的访谈节目

在这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代,让我们跟随镜头去“和陌生人说话”,用普遍人性、共同的感同身受来连接一切孤独的现代人。

《中国没有杀马特》

杀马特火的时候是2006年,那时的我还很小,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了解的他们,一群顶着奇异发型走在街上的人,一群非主流的代表……当时的他们都做着难以被大众、社会接纳和理解的行为,但看了节目后,我对他们这一群体有了很大的改观。

镜头面前面腼腆的男孩子,你能想象到他是曾掀起中国一股潮流的人吗?

至少,在还没开始正片前,我完全没有往那方面想。其实,图中的人就是杀马特教主——罗福兴。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活跃在网络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个“杀马特”圈子。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解释说,小时候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几年都不回一次家,他从小缺少家庭关爱,内心极度渴望关注。所以后来他鼓起勇气,顶着夸张怪异的头发,走到大街上。他说,“我不怕你们的嘲笑,只要不被你们忽视就行了。” 他不是不知道旁人在嘲笑他们,但他宁愿被嘲笑也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当他成为了所谓“杀马特教主”以后,有了无数的头衔,他却很少带着这些人闹出更大的声势。陈晓楠问他,为什么不想引起更大层面的关注呢?他说,我被人嘲笑无所谓,但不想我的朋友被人嘲笑。

在我看来,他的内心里藏着一份温柔,虽然自己从小缺爱,但在自己长大时,却把自己的爱与温暖主动地分享给他人,当中饱含着不希望别人再经历到自己曾受过的伤的温柔,用自己的温柔安抚这些少年敏感的内心。或许,在这个群体中,他就像是一个大哥哥般的存在,保护着这些孩子。

还有一段对话让我完全对他刮目相看,主持人陈晓楠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当网红,罗福兴说,

面对可以解决温饱的面包,他没有迷失自己,相反,他似乎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到了真正的“非主流”,不为迎合他人而存在,而作为自己而存在,只为自己而展示自己。

生活中,当一个人、一群人做着与时代潮流相反的事时,我们往往会预先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殊不知,当中的他们比我们要懂事、成熟得多。他们只是在自己年少的时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这个忽视他们的世界宣告他们的存在。

《我把爱人送到零下196度》

“我最怕的不是说她忘记我们,我最怕的是她忘了自己。” 主人公桂军民和展文莲是一对校园情侣,从校服走婚纱。大学时,两人异地恋,他毕业后为了她来到陌生的城市,一起生活。两人本以为能携手到老,但妻子因为癌症得先走一步了,然而等待她的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人体低温保存手术。

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桂军民知道妻子展文莲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每周,桂军民都会带着她爱听的歌,守在冷冻窗外,给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眼睛始终看着液氮瓶里的她。 一开始,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桂军民的做法,但他说,“等你失去这份挚爱时,自然会理解这份不舍”。其实桂军民也知道,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实现冷冻人体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但睡美人的童话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幸福,是因为人们打从心里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之前在某乎上看到过“死亡三次论”,它说, 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理上的死亡,葬礼的结束意味着社会意义上的死亡,而最后一次死亡是被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记。 这时,你才算真正地死去。 故事中的妻子在医学上被宣告死亡,但在桂军民的心里,她从未离他而去。可能在遥远的日子里,科技可以让她的肉体获得重生的机会,而不忘记,却能让她的灵魂永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也正应了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给盲人放电影》

“盲人只是失去了视觉,但社会却剥夺了他们感受生活与画面的能力。”

故事介绍了北京一家专给盲人“看”电影的心目影院,通过讲述者描述电影情节,让盲人通过声音看到这个世界。听起来可能会很荒唐,但这一场面每周末都在上演着。 主人公王伟力义务为盲人讲了12年的电影。他说,那些盲人们在听完电影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他们之前看不见也就没有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也因看到了这种变化,让他有了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直以来,电影是声音和画面结合的艺术,只有声音没有画面,至少会失去50%的乐趣,但在王伟力这,他让我看到了语言的魅力。他用盲人们知道的东西描绘电影,弥补这一缺憾。将复杂的情节化作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词汇语句,盲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有的人还听得直冒汗珠。其中一个盲人说,“以前我的世界全是黑暗,做梦都没有画面……现在,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大开”。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坚持的魅力,短暂的帮助是出于爱心,但长期坚持就是一种善良,他们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丰富残障人士的精神世界,在尊重这个群体的同时做慈善。 所以,我也由衷希望这种方式能在社会中传播开,还给残障人士感受生活与画面的能力。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的影评)

 6 ) 给心灵留一个柔软的触角,保留对温暖的感知

《和陌生人说话》是前凤凰卫视女主持人陈晓楠跳槽腾讯视频后的精心之作。这个豆瓣评分高达9.4佳作,用人性的温情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大网,网住了一个个在这个普遍缺乏沟通的时代中孤独沉默的身影,在抹去了社会与时代烙印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标签后,我们在他们的身影中看到了一丝可能就是节目组想要展现的画面——温情,人性,救赎,宽容,讨论生与死的界限,深思人心间的距离。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我们从小到大就接受过的教导,这种想法我们深刻的镌刻在脑海中并不断地将它作为人生的经验一般传教给后辈们,似是金规铁律。 在这个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展现在镁光灯下的时代,我们浮躁、冷漠,一次次地从一个个的陌生人身边匆匆而过,没有了来自周围声音的乐趣,这让我们几乎丧失了倾听的能力。而这个节目则一反常态,关心起来那些生活中和我们关系平淡如水的陌生人来,他们也许特别,却又是一个个生活在被遗忘的陌生角落,这些来自平凡大众中的小人物在镜头前的紧张、尴尬、矛盾抑或是看透世事后的淡然被真实地展现在镜头前,这些不同于那些已经习惯了被镜头关注的鲜亮形象的小动作,处处展示着这些人的普通与平凡。 他们都是小人物,没有伟光正高大全的形象,那个为父亲出卖自己未来的“孝子”赵勇在节目中说:“我讨厌被打标签,我是个很有瑕疵的人,怎么成了榜样了呢?”他们平凡,正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这个大世界中的小角色,都是每天为生活中的琐事而奔忙的普通人,关心着茶米油盐,谈论着家长里短。 但他们又是一群不普通的人,生活与命运让他们身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一面,他们中有曾经犯错的杀人犯,有为死刑犯写遗书的囚徒,有将爱人冷冻的丈夫,有身上带着别人的器官生活下去的人,曾经风靡一时的杀马特教父,还有那些距离悬崖永远只有一步的酒鬼们......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背后,是我们不曾了解过的真实又无奈的生活。 说实话,这种视角与它的主题很讨巧,在现今社会中,我们确然厌烦了大人物生平经历的狂轰滥炸,而却愿意给小人物留一份细腻与耐心。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缺少了太多的人文关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拥有着虚假繁荣的孤独者,我们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嬉笑怒骂,却不能讲出源自心底的故事,这样的一种孤独,是我们身上的通病。但即便我们生而孤独,却也渴望着与这个世界的拥抱,和倾听。 在现今的平台上,我们见到的视频多是一些夸张博眼球的播主吸引眼球的作品,而访谈类的节目则多是关注那些镁光灯下的角色,他们把采访的角色打上一个又一个鲜活靓丽的标签,用我问你答的方式表演出一个又一个他们塑造的形象,而我们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被精心炮制过的模型罢了。而在这里,你看不到诱导性的问句,没有刻意塑造的人像,却能深入你的心灵,让你在看到这个世界最阴暗的一面的同时,也为你塑造一个供心灵停靠的温馨港湾。 这个纪录片一般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朋友一般的对话,丝毫不生硬,仅仅作为一个倾听者,或者说陪伴者,用平静的目光和平等的姿态和每位讲述者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倨傲,没有努力营造的可怜,只是用几乎不带个人主观情绪地平等交流,我想这大概才应该是属于一个访谈者的合适形象。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那些被采访的人们真正放下内心的包袱,卸下脸上的面具,是平静地讲述着自己身上的故事,那个属于他们内心的独一无二的真诚独白。 正如片头所描述的那样: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生百态的背后,是生活的洗礼,在欢镜听感慨地说出那句:“规则就是敬畏”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类所需要的那种对生命的尊重,在罗福兴承起生活的重担后,被问及为什么不用名气去挣钱的时候,似乎看透太多却又包含无奈叹出的那句:“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他们都不是什么哲人,但他们的语句中却总能透露出一丝哲理,也许就像奴隶伊索也能讲出充满道理的寓言,这些属于平凡人生活中得出的小智慧,却是人生中的大道理。 我们每个人都完全不同,为何却又如此相似。嬉笑怒骂后背影中留下的泪,又有几人为此留驻? 这里尊重法律,那些触犯法律的人物终是收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表现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对法律的不满,这些人都接受了法律的裁判,他们生活在世人的白眼之下,活在内心的无尽谴责中。 这里敬畏规则,每个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欲望的敬畏,都是人对规则的敬畏,这些人的敬畏不是惧怕,也不是无畏的挑战,是对生命个体意义的尊重,对人性温暖的关怀。 这里能看到当生命以分秒倒数时人们对世间残存的美好的留恋,不管他们的曾经多么华丽与众不同,终是以相同的姿态退场。 这里展示着碌碌无为半辈子的人看透曾经的可笑与对生活的无奈,无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错事,但愿生活对他们报之以歌。 这里透露着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人生中复杂情感中的平淡生活。 这里关心每个需要被发出的声音,敬重每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生命。 这是一种感触,只有用心中最柔软的触角,才能感知到的温暖。 这是一个讲述温暖的栏目,这是一个品读人性的窗口。 你好,陌生人。

 短评

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每一个生命都难能可贵。冰冻妻子的他说,爱情里没有牺牲她的陪伴就是最完美的回报最怕的不是她忘了他而是忘了自己;杀人犯的他说,付出了代价并不能被原谅背负一生的悔恨也换不回他的重生;给死囚写遗书的他说,因此对规则对生死有了敬畏他们在最后一道晨光亮起时也是想活的

6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五星。很喜欢,各种各样的人。看的王诺诺那一期,结果被吴晓辰圈粉,她价值观真好。节目形式很好。

8分钟前
  • 白驹过隙
  • 力荐

看的丁克和生孩子的女性对话这一期,很喜欢42岁的姐姐对她自己人生观的解读。有点共鸣的感觉哈哈哈。我也是丁克坚定主义者

11分钟前
  • 啊哈哈哈哈哈
  • 推荐

都浸泡在生活的苦累里太久了,吸收了那么多雨水,轻轻一碰就碰出泪。

15分钟前
  • playellow
  • 推荐

挑了感兴趣的看,特好,而且竖屏放映,很妙

17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特别好,特别棒。

22分钟前
  • 星辉斑斓里放歌
  • 力荐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特别,整个下来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你不是他人,所以不要随便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另外:主持人陈晓楠,是我目前看过的谈话类、对话类节目中,最容易让人共情,也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主持人。没有压迫感。

25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补标。仅仅是陌生人之间的交谈,镜头前有克制,却仍可以揭开那层隔阂。我们现在缺少这种对话与交流。

27分钟前
  • 终结者
  • 力荐

偶然看到一期,就是杀马特那期,看哭了

28分钟前
  • 褐色鸟群
  • 力荐

我不太喜欢她找的对话对象,都是坏事做尽的人,不太真诚的

29分钟前
  • 丫丫布^念兒
  • 还行

竖屏画幅把受访人聚焦于镜头之中,一点微小的表情和动作都能清楚发现,陈晓楠不带情绪的平等式交谈,内容又恰到好处的结束,给“陌生人”保留必要隐私和空间,也让观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和感悟。

33分钟前
  • 24city
  • 力荐

杀马特教主,把妻子送进零下200度的男人。

3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力荐

追看了四期了,越来越好看。每一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感动。就像那些娓娓道来的好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动作,但看完后好几天总有一条细细的线缠绕在你心里,让你不停回想某个片刻。

38分钟前
  • 非非
  • 力荐

今天我的肺还努力工作着,今天还可以吃到酸菜鱼,这些习以为常忘记感恩的事情都被那个陌生人以生命为戒尺衡量过。

41分钟前
  • 春妮
  • 力荐

生而为人,常怀敬畏。

45分钟前
  • 筱筱凝深
  • 力荐

这样一个时代,以这样一种平等而不是审视的角度去交流,去沟通,实在难得。这才是一档节目的意义所在吧。

48分钟前
  • alabiao
  • 力荐

3.5 聚焦边缘化的社会热点人物那些背后的故事,杀马特和杀人犯两集很棒

49分钟前
  • 没有办法的事
  • 推荐

原来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是这样的,只要来看看这个世界就满足了。这是个多么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53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对于我们看到的各种新闻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太喜欢用上帝视角看待了,这个节目让我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印象最深的就是洗剪吹教主那期最后的几句话打脸多少所谓的“艺术家”。

58分钟前
  • 广州舒淇
  • 力荐

直视每一个平凡的灵魂

60分钟前
  • 小斌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