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生活

10集全

主演:黄磊,赖声川,乔杉,刘晓晔,修睿,吴彼

类型:综艺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7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8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9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出色且成功的真人秀,却触碰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

作为一档真人秀,我觉得十分ok。 同时,看到长评论有些负面评价,我想这些人无外乎以下几种人: 1. 自私,深深的自私。不希望小众的戏剧变得大众,好似自己的宝藏不希望被别人发现。 2. 坏,单纯的坏。不希望别的戏剧人过得比自己好。 3. 妒忌,狠狠的妒忌。 他们为何如此出色? 4. 无脑喷。你越火我越想喷你,出名是原罪。

我奉劝有些人,你们想把戏剧圈在小资、文青的院子里,那你们就给足够的资金支持,否则滚蛋。

 2 ) 戏剧不是生活的解药(3.15更新)

搞戏剧的人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见生活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朋友——创作层面的朋友、精神层面的朋友、现实意义的朋友。

但是为什么,却有越来越多的戏剧人觉得生活背叛了他们,而越来越多的观众觉得他们背叛了生活?

以黄磊、赖声川、何炅这三位老大哥一手包办的综艺《戏剧新生活》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让他们熟悉的8位戏剧人走进生活,让观众走进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花式真人秀玩法、顶级创新表演,聚焦年轻用户群,引领最新时尚消费观”。

实际上,《戏剧新生活》也确实给出了回答,黄磊开门见山地告诉观众,戏剧是生活的解药——虽然它不赚钱,但它是“高墙上的裂缝,让人可以看到光”。虽然它可以让人们的缺失得到某种补偿,但它不赚钱。也就是说,不赚钱造成了中国戏剧人的困境。

在黄磊口中,这档综艺节目是“一段被扮演的现实,被扮演却又无限接近真实,是戏剧人所处的现实”,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又能在这档节目里看到什么呢?

“你做出了你的决定,这是你的代价。”——被扮演的真实

7个代表戏剧圈的人被关在一起讨论“戏剧能不能挣钱”,最年长和最年轻的说“能”,不老不小的说“怎么样才算是挣钱呢?我觉得只是能活着不算挣”,浑水摸鱼是中年人的被动技能。

戏剧到底能不能挣钱,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就能知道:

以黄磊主演的《暗恋桃花源》为例,在2017年的时候已经在大陆演出10年总计差不多500场。《暗恋桃花源》是在大剧场演出,通常大剧场的观众席可容纳1200-1500人,有些大剧场可容纳2000人,但我们就按最低1200来算;票价在180-1280之间,由于是明星阵容,每场演出基本上都是爆满,180、280价位的票很少,黄牛可能炒到更高价,但我们就算平均票价500,上座率8成,算下来一场演出的票房为500*1200*0.8=48万,500场的票房在2.4亿左右,平均下来每年2400万,这是计算纯票房不计算广告赞助及周边售卖等等的收入,但有明星在广告赞助恐怕少不了。

不挣钱吗?我觉得不存在。可能有些人会说,他们的成本也很高,好的,那我们再算一笔账:

以刘晓晔主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为例,2007年首演到2018年演出已经超过2000场。这部戏通常是在小剧场演出,也有在中大型剧场演过,一般的小剧场观众席可容纳200-400人,我们也按最低的200人来算;票价为80-480不等,我们按照平均票价250计算,上座率8成,算下来一场演出的票房为250*200*0.8=4万,2000场的票房为8000万,11年平均每年727万,这也是纯票房收入,而且这部的主演只有2个人,舞美布景也非常简单,成本恐怕很有限。

那么既然戏剧能挣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戏剧人贫穷到用爱发电呢?对演出行业稍微有点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演出作为一种特殊的预付费商品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的,在前期创作孵化的时候需要投入人力精力物力,然后在发展期积累口碑人气,之后才会进入成熟期稳定输出、躺着挣钱。《暗恋桃花源》与《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正是这样的进入了成熟期的戏剧作品,而大多数不能挣钱的作品,要么就是死在了孵化期,演出少量几场甚至还没有机会演出就夭折,至于原因,跟国内戏剧行业的低门槛、制作团队鱼龙混杂以及演出市场的不成熟等因素有关;要么就是演出后收获了一定的口碑和人气,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继续走下去。戏剧演出不像电影一样有易于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并且很多演出都有版权限制也不会发售录像,因此在市场迭代的背景之下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所以如果连刘晓晔都只有2万存款的话,我真的建议搞戏剧的人都去学一下理财,微信上面有很多那种12元入门的理财课程,教大家如何从月光族到3年存下30万,假设刘晓晔在演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11年中,每年存入2万元用于投资理财,年化收益10%,那么11年后他将获得40万的存款。不要老想着让戏剧生钱,而是要让钱生钱,这样至少在疫情来临、演出市场停滞的时候,大家还能靠利息生活。

当然如果非要说戏剧人能不能靠戏剧赚钱的话,借用美国概念艺术教父John Baldessari写给年轻艺术节的信里面的一句话——“不要为了名利踏入艺术的行业。做是因为你不能不做。成为艺术家是才华与痴迷结合的结果。住在纽约、洛杉矶、科隆或者伦敦。至于钱:如果你既有才华又为之着迷,你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戏剧是一种病”——人传人现象

在养鸡场老板黄磊的操作之下,这群戏油子开始排戏。他们也各尽所能地展示了自己的演出经验,把各自搬来的片段经过加工填进搬来的故事框架里,如果这样可以算创作的话,郭敬明应该后悔当年自己不应该只照着一本书抄。在这群代表了中国戏剧朋友圈的人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戏剧缺乏活力的部分原因——对于成功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创新的追求,一个字概括就是“懒”。因为懒,所以不会放弃走捷径,有现成的用就不需要自己创造;因为懒,所以梦想可以只是梦想,不需要实现,只需要做出追求的姿态就好。

作为养鸡场老板的朋友赖声川当然深谙此道,狐狸的朋友不可能是猪,所以在看完排练后对这个小戏做出了专业性的指导。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演员们先自己谈谈感受,这一手法跟我们熟悉的PUA话术非常类似——“你自己想想你有什么问题?”然后借他们自己的话,完成了对他们的洗脑。

由于排练只有部分放出,所以无法做深入的比较分析。但从现有的片段可以看出,最终的演出版本跟最初的排练版本有两个核心差异:一是故事结构上的,二是演员扮演角色的调整。

最初的故事结构更接近原著,从不愿意下蛋的小鸡离开养鸡场开始,到找到大海开始冒险,最后到遇见哥伦布船队而完成了下蛋结束。原著是一部儿童绘本故事,原本的故事中下蛋其实是象征着日常生活,而经历冒险最终完成下蛋是教育孩子接纳日常生活的意义。

而修改后的故事从离开养鸡场开始,到遇见迷路的哥伦布船队,最后大家一起找到大海结束,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冒险”故事。下蛋是“千篇一路的生活”,大海是“诗和远方”,这是成年人用来逃避现实的安慰剂。

演员角色的调整当然也是为了剧的核心思想服务。从修睿扮演小兰,到大家轮流扮演小兰。也就是从“不一样的卡梅拉”,到“人人都是卡梅拉”。洗脑,就是应该这样从内到外的和谐统一。

前面提到了中国戏剧缺乏创新其实也跟这几个大佬对戏剧市场的垄断分不开关系,因为他们的作品占据了足够的市场份额,所以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二三十年过去了,他们的美学依旧如一,年轻的观众看着他们的戏长大,知道这是范文也就拿来抄写。在他们举办的声势浩大的戏剧节里,每年都上演着风格统一的青年戏剧作品。年轻人们渴望复制他们的成功,他们也孜孜不倦地传教着自己的创意和美学。在这场洗脑与自我洗脑的瘟疫中,鸡们下着复制的蛋,但也终究逃不过被宰割的命运。

“戏剧是一场买卖”——每一只鸡都有属于它的大海

在本周更新的第二期节目中,资本的收割机已经悄悄开始启动。

与其他的综艺让嘉宾卖惨一样,节目继续向观众展示着“被扮演的真实”——几位戏剧人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完成剧目排练和售票演出。钱的问题是仍然贯穿这一期的主题。

先是黄磊让他们自愿捐献创作基金,几位老油条们立马表示全捐,当然他们也很坦诚,这样是为了方便蹭吃蹭喝。这就是一个戏剧人的习惯操作,先做出无私的姿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做自私的事情创造便利。黄磊也给他们埋下一个坑,要求他们自负盈亏,亏损不得超过50%。

然后剧场经理给了他们设置了第一道关卡:1万元一天、2天起租。这个价格其实并不算市场价,或者说不算戏剧的市场价。片中吴彼也说了,小剧场在北京的场租大概也就7千一天。通常来说剧场的价格浮动空间很大,商业活动和演出不是同一个价,工作日和周末不是同一个价,长期和短期不是同一个价,合作方式也有着租场和票房分成的差别。以乌镇蚌湾剧场的场地设备条件来说,这个价格真的很贵了。但是剧场经理有着天衣无缝的话术——“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乌镇才有蚌湾剧场。”要说独一无二,每一个剧场都是独一无二的。说白了意思其实是,在乌镇剧场是被他们垄断的,你要租剧场就没有议价的资格。当然从经理身边的女助理一直憋笑来看,我更相信他们实际上也不会坐地起价,只是为了节目效果配合做出严格的限制条件。

在接受了高昂的场租之后,他们迎来了第二个挑战:如何售票。从这里开始,就对观众有着非常大的误导作用了。节目中他们的售票方式是极其原始粗暴的地推,而且是从演出当天的上午才开始。现实中的正规剧场演出没有哪一个是通过这种方式售票的,更不要说是他们这几位爷了。在通常的戏剧演出运作模式中,由于演出的预付费商品属性,通常都会有至少1个月左右的宣传期。而且,剧场也会配合做宣传和售票的工作。但是没想到节目会让嘉宾用纯手(嘴)工的方式去推销卖票,真的是很会卖惨。

但其实去过乌镇戏剧节的观众都知道,每年乌镇戏剧节的票都是要拼手速才能抢到的,2019年的乌镇戏剧节的28部共计141场演出的票在2小时内售罄,票价也是贵得可怕,但哪怕是这样也有许多人买高价黄牛票来看。试问有什么理财产品能够稳赚不赔,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你的收益高达20%呢?乌镇戏剧节的票子呀。

不管戏剧的买卖如何,但乌镇戏剧节是一场绝好的买卖,只要你来看戏就必须要进景区,食、宿、行总有让你消费的空间,那么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节需要多少成本呢?别忘了,乌镇戏剧节除了28部特邀剧目,还有18部青年竞演参赛剧目和86部嘉年华剧目,青年竞演的演出费是3000,嘉年华的演出费是0,再去招募一大批免费的志愿者当工作人员,空手套白狼也不过如此。而且这些参加戏剧节的戏剧人们由于是戏剧爱好者所以也不可避免地会去买票看别的剧,真正做到自产自销。他们所谓的“聚焦年轻用户群,引领最新时尚消费观”恐怕指的就是这件事吧。

那么为什么,戏剧人们却会心甘情愿地被大佬们收割呢?这就回到了节目开头,黄磊讨债般的洗脑话术。因为告诉大家不赚钱,所以大家对待乌镇的商业才会不那么在乎钱,才能更容易从他们身上赚到钱。养鸡场老板的身份再合适他不过,能下蛋的鸡圈养起来下蛋,不能下蛋的鸡告诉他们你要去远方,远方有大海,买了这张船票你就能远航。


1.26更新: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制。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31更新:

有些人坚决认为戏剧不赚钱,说我算账是在误导大家。我觉得很奇怪,我只是保守地计算了一下这两个戏的票房,为什么就触动到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并表示强烈的不满呢?

票房只是票房,我相信大家不会想当然地认为一部电影的票房是这个剧组的纯利润,没有计算纯利润当然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不会随便喷几个数字上去。如果有圈内人士了解一些相关的具体数据,我欢迎大家写下来,我们可以来一起算。

从目前评论中有人提到的演员演出费是2000一场,再结合某圈内营销号作者提到的“市场价在500-5000之间,中位数一般在1500-2000/场”,姑且认为这个数据可信,我们来算一算刘晓晔老师演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纯收入:从2007年到2018年,11年演出的2000场我们就算刘晓晔只演了其中的1000场,平均一年演出181场,演出费为一年36万元,而这其中还不包含他们提到的排练费。

我们再看看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北京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为24721元,2018年为82413元;2007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为46507元,2018年为149843元。刘晓晔老师单是靠演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收入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他在这11年期间还出演了《蛋》《希特勒的肚子》《混小子狂欢节》等作品,且这几部戏都是多年全国巡演的作品。连刘晓晔老师自己都觉得能靠戏剧挣钱,为什么还有人硬要说不能挣钱呢?

再回到之前算的票房,《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年727万,就算另一位演员和两位乐队成员都是刘晓晔同样身价,减去145万之后还剩582万,我希望还有圈内人士出来帮我们算算剩下的钱去了哪儿。


“别忘了乌镇的我”——乌镇制造的想象与自我想象

第三期继续造梦,在这场乌镇制造的幻梦里,文艺是梦的装饰品,而怀旧是梦的背景。做梦的人从不孤独,在乌镇有大师为他们加持。

包包店老板的赞助是一个偶然,而他们忘记却是必然。因为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和他们认为的艺术。在黄磊开的酒吧里,他们继续玩着不具威胁性的扮家家游戏。这一期的卖点是“沉浸式”,但对于现场的观众来说,除了变成“站着看戏”和“背影表演”,其它的跟非沉浸式演出并无不同。作为电视前的观众,我代表契诃夫对这场演出提出抗议,因为它标注了灵感来源于《三姊妹》,台词却引用自《万尼亚舅舅》。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描述了一座名叫“佐贝伊德”的城市,或许可以为他们的这场表演和乌镇的关系作一个注脚——

不同民族的男人们做了同一个梦,梦中见到一座夜色中的陌生的城市,一个女子,身后披着长发,赤身裸体地奔跑着。大家都在梦中追赶着她。转啊转啊,所有人都失去了她的踪影。醒来后,所有人都去寻找那座城市。没有找到城市,那些人却会聚到了一起,于是,大家决定建造一座梦境中的城市。每个人按照自己梦中追寻所经过的路,铺设一段街道,在梦境里失去女子踪影的地方,建造了区别于梦境的空间和墙壁,好让那个女子再也不得脱身。

这就是佐贝伊德城,那些人在这里定居下来,期待着终有一夜梦境再现。但是,无论在梦境还是在清醒时,谁也没有再见到那个女子。城里的街巷就是他们每天上班工作要走的路,与梦中的追逐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久而久之,连梦也被遗忘了。

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做过同样的梦,他们便来到这里,并且从佐贝伊德的街巷中看出某些自己梦中的道路,于是就改变一些拱廊和楼梯的位置,使它们更加接近梦里追赶那个女子的景况,让女子失踪的地方再也没有任何可逃遁的出路。

最早来的人们想不通,是什么吸引那些人来佐贝伊德,走进这个陷阱,这座丑陋的城市。


2.7更新:

“只有灵魂才能解救感官”——为感官服务

播到第四期,节目本身存在的问题暴露得也越发严重,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说戏剧小众?在戏剧与观众之间制造鸿沟的正是他们。

修睿以全票当选社长,但他的剧本杀构思也遭到了几乎全部反对,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很难真正接受来自“非专业人士”的不同想法;之前嚷嚷着缺女演员的他们,除了让女演员打酱油以外其实也很难真正认可女演员的价值。所以三位女演员在客串了倒酒服务生、平面模特和语音助手之后蹭了几顿饭,然后就挨个消失在他们的新生活中。这个圈子如同这个节目所呈现出来的一样,是个男上加男的世界;他们在节目中除了排戏和表演之外,还有更普遍也更真实的状态,那就是无所事事。他们的新生活甚至比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还要枯燥乏味,因为他们只追求表面的戏剧性而缺乏生活体验,他们远不如戏剧丰富。

当然,也正是因为灵魂的空乏,所以也只能以感官的刺激作为作品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要不怎么有人说身心健康的人没办法搞创作呢?他们在“自残式的表演”中,获得了一种“变态式的满足”,所以卖惨并不是综艺节目的专长,搞戏剧的人个比个的惨。在这种“戏剧性”的效果加上环境对人的生理刺激下,观众的内心受到了摧残,有些观众会把这误解为震撼。所以我建议这一期的标题还是不要叫环境戏剧了,叫残酷戏剧更有卖点。但是退一步,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观众才是真惨。花钱买票看戏,还要忍受无尽的等待和寒冷,再接受视听和心灵的折磨,一场戏下来,演员好歹发泄了释放了,而观众却身心俱疲。心疼现场观众3秒钟。

在王尔德的原著小说中,道林·格雷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声色犬马过后的悔不当初,是喧嚣之后的冷静,最后选择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独自结束这一切。而节目中《倒影》的呈现,是连续作恶后的自我补偿,人物的动机和这档节目有着无可分割的联系,一场盛大的表演。


2.13更新:

节目组这周划水,我也划水一期。祝大家新年快乐!


2.23更新:

“凛冬将至”——乌镇冷柜里的热饮

冬天来了,乌镇虽然迎来了旅游行业的淡季但同时也迎来了旅游事业的第二春,因为有了这档靠着小众抱团持续供暖的综艺,乌镇俨然已经成为贫穷戏剧人/戏剧爱好者/不是很懂但也很想加入的路人们的朝圣天堂。

上一期死皮赖脸讨要烤羊腿的吴彼在这一期摇身一变成为了吃播博主,前一秒还为了一口吃食差点动手强抢的他,这一秒已经成为了向众人分发馄饨的圣人。圣经里有耶稣用二鱼五饼养活众人,《戏剧新生活》里有吴彼用八碗馄饨投喂吃不下的众人。当然还有下一秒他继续向游客发出灵魂拷问:你吃啥喝啥上趟厕所都没了,话剧你不看吗?精神食粮永记在心呢!这戏剧性唤起小众观众的共鸣显然不在话下。

这期的两部小戏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群戏剧达人们的本质,一个是通过悲惨营销来巧取豪夺,另一个是自给自足的爱与安慰。“学院派”的安全牌在于观众哪怕欣赏不来也不能说他们是错的,而“小天才”的人见人爱源自他从来不说观众是错的。他们靠贩卖观众想象的寒冷为生,再贩卖给想象寒冷的观众一点想象的温暖,乌镇的杠杆远比这篇评论底下的杠精能杠得多。

去看戏还是去乌镇看戏,这是节目始终回避的问题。去乌镇看什么戏,才是节目积极讨论的问题。那些诡辩着节目的作用是普及戏剧的人去看看之前讨论区的投票就知道,看这个节目的人戏剧从业者和爱好者占绝大多数,从没看过戏剧的人只占到10%左右。或许这也是戏剧无法走向大众的原因,因为戏剧人的取暖不靠回屋加衣服,而是靠雪地里的集体高潮。这样的温暖过后能留下的除了寂寞也没有更多。


3.1 更新:

“和音乐家的下午茶”——做你的知音

其实从播出开始,节目就呈现出一种不可挽回的疲态,如同一件破了洞的毛衣被抽走了线头,破洞越来越大,并且愈演愈烈。他们本想不停地引入新的噱头、新的大师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但没想到他们能够使用的新鲜玩意儿也非常有限,所以节目播出来的来来回回就那么点内容。到了这一期,没有排戏是在情理之中的,戏剧穷人既下不了蛋又吃不了苦,他们需要休息,最好永远休息。不过这并不妨碍热心观众继续热爱他们普通的才华。

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有一部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戏剧著作《空的空间》,他在里面写到:“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按照他的说法,戏剧必不可少的要素有三个——舞台、演员、观众。可以看出观众对于戏剧表演的重要性,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演出对于戏剧来说不应该是创作的终点。在英国,很多舞台剧在排练好以后、正式演出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预演,他们会在预演期间不断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并做出调整。好的戏剧其实是由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观众并不是创作者的对立面。

但在《戏剧新生活》里,观众所扮演的角色是戏剧人发光时的背景、是烘托戏剧人不被理解的道具、是戏剧人的提款机。在之前几期节目里,观众除了在买票时表示不情愿、演出后表示感动没有别的戏份。到了这一期,或许是因为戏剧人的产出实在不足以撑起节目时长,观众获得了更多戏份,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观众对他们的支持,有不愿露脸默默支付3000的神秘大哥,有配合真人乔杉心甘情愿被呼来唤去的小情侣,而作为代表性人物出现的,是爱帅哥也爱吕思清的江浙大姐,大姐很给力,一吆喝就来了在场的几乎所有观众。可以说大姐对他们这场下午演出的晚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反过来看节目里面他们对于大姐的态度,模仿口音加上哄小孩般的调侃,实在难以看出他们对大姐的尊敬。当然了,这档节目的受众大多数都是小众的年轻人,这样丑角化一个路人大姐也无伤大雅。但让观众等待是事实,号称时长40分钟、节目时长20分钟的晚会从下午演到了晚上,不禁让人产生疑惑“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整期节目中,除了他们大费周章、生怕别人认不出来的变装、实际上连人都没几个的自作多情以外,最讽刺的是他们在这一期恰巧自证了靠博取廉价的同情无法给戏剧续命,因为观众一时的善意也只能提供一时的温暖,真正要让戏剧发光发热首先得从他们学会尊重观众开始。而拥有善意的观众也需要警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他们真正依靠戏剧活下去先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开始。


“献上自己的心脏”——大型的招商广告

节目播出到第八期,其核心意图已昭然若揭,之前虚晃一枪让观众误以为是要推广戏剧,到了这一期已经大大方方地“出柜”,表明自己只是一个大型的招商广告。从戏剧人的口中点明负责场地租赁的吴小姐是跟节目组一伙的,场租价格必然没有商量的余地,到制片组的阿文老师以良心价卖零食给戏剧人并请求他们不要再来,节目中台前幕后的人也并非真的与现实世界的价值体系脱节,一切都是为了节目效果服务。而节目效果带来的效应也很显著,从前面的无人问津、一张门票卖不出一顿饭钱,到后来的门庭若市、多少观众不远万里哪怕加场的票没抢到也要来支持,节目组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

当然,节目的效应不止于此,从一开始就说“能挣到钱”的小丁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的工作坊价格悄悄翻了几番,恐怕欧丁剧团创始人巴尔巴本人来教学也没这么贵。而节目制片人也在访谈中坦言“未来想跟我们合作的就很多了,乌镇那地儿也贵(笑)。”

从理财的角度来讲,以股票的形式投资利润率高的公司所带来的收益率往往比不上投资那些利润率低的公司,因为股票的收益率更多是关系到人们对这家公司的期望值。而这档节目自始至终都在向外界表明,大众对我们的期望并不高,所以两三天随便搞搞产出的作品都能收获广泛好评;因为不是流量明星,所以其中出镜的戏剧人偷奸耍滑也会被解读为可爱、接地气;就算卖惨卖情怀,观众还是吃这一套,套路不在新,管用就行。投资这档节目是一笔绝好的生意。

从这一角度来看,节目无疑是成功的。但至于推广戏剧这种事情,节目组本身从来就没以这样的使命自居,无非是对戏剧有着各种各样情意结的观众的一厢情愿罢了。有些人举例《中国新说唱》之于说唱、《声入人心》之于音乐剧,那我也来举例好了,当年电影跟电视剧《交响情人梦》的流行被很多人认为帮助了推广古典音乐。在《交响情人梦》当红的时候,只要音乐会里演奏与之有关的作品就会爆满。但十几年过去之后,现在再演这些曲目,还会有那么多观众吗?没有,情况还是回到了原点。

在这一期的节目中刘晓晔改编了一部叫做《狗心》的作品,在里面一位医学教授给一只狗植入了人类的脑垂体,以为让这只狗变成了人,但它终究不能成为人。这个作品微妙地映射了这档综艺所引发的现象。而排演这部作品,正如剧中的教授想要给作恶的狗换上一颗人类的心脏让它变成真正的人一样,是刘晓晔作为戏剧人天真而又徒劳的良知。

 3 ) 戏剧新生活 | 《邂逅·似水》中的台下人,那艘船上的戏中人

第一幕:序幕

《一封陌生人的信》

“我第三次来到这里,我走过了我来时的路,我走过我们未能到达过的地方,还记得我们一路狂奔向机场那轰轰烈烈的场景。

你离开后我的生活不在热烈,也不再有太多的颜色,生活变成平淡无奇,沉浮的杂质,沉浮的感情。

我去过了,住过了,一次次,两次次,三次次,累了就停下来,大雨的夜,我的思念漫过太古。

我一无所有,却又一次次的倾尽我所有;我太执着,我用十年种荒野,用十年去学长大,长大后我还是我,以后的路我还是有酒。

乌镇,这是我最后一次与你的故事,也就埋在这里吧。我的最爱,万万千千就停在这里。秋水带走落叶,冬阳照进春泥,你我一别,终不会再见。

——2018年于乌镇似水年华红酒坊”

在赖声川导演评价完《邂逅·似水》彩排之后,黄磊读了这封信,瞬间将我带回了那年乌镇。

2017年于乌镇戏剧节
2017年于乌镇戏剧节

不像信的主人那样伤感,我的旅行应该成为“乌镇惊魂”。

第二幕:开端和发展

《酒醉的船票》

剧目名称:《邂逅·似水》
开场群像

演员栩栩入场,推杯换盏之间我们知道这是“他”的一场婚前单身派对,明天“他”要乘船赶去自己的婚礼,而此时此刻的他,却在买醉。

“因为世俗的生活,她嫁给了我。”

“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个黑色的漩涡,它把我卷进去了,他裹挟了我的生活,我无力改变。我渺小,我无助,它就把我锁到了一个船上,这个船就漂在了这个蜿蜒的小河道中,它让我喘不过气来了。”

吴彼的表演非常有层次,从开始的放纵喝酒自我麻痹,到被问及未婚妻慢慢安静,再到“喘不过气来”的无奈,最后沉默的背影,将一个“窝囊废”内心的复杂步步推开。

此时,邂逅的另一条线索“那艘船”已然浮现。

没错,胖子拿着“他”的船票离开,“他”被落在了乌镇。

第三幕:高潮

《邂逅:他与她的灵魂》

被困在乌镇“他”又回到了似水酒吧,邂逅了正在等着男朋友的有故事的女人“她”。高潮部分有几个亮点:

【反差】

“她”和“她的灵魂”一黑一白,一静一动的反差。“她”一直处在很平静的状态,而灵魂在不停的来回移动,表现出这个女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时而思考,时而指责,时而怯懦,时而又弱弱的试图反驳。而“她”只说了为数不多的几句关键台词:“你不爱她”。

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所有和“他”的接触,酒杯、盘子的传递,都是通过灵魂递给“她”来完成。

【危险】

“她”的男朋友出场,气势汹汹的指责“她”的不忠,灵魂惊恐怯懦的姿态反应瞬间表明了这两个人的关系,主被动一眼分明。

这部分纠缠是由身体“她”来表达,完成了与灵魂的不同分工。身体体现暴力的压迫的现实,灵魂体现情感的裹挟和恐惧的桎梏,这个女人怕男友却离不开他。

闪烁的绿色灯光表现了两个人不伦的关系,原来“她”已经过了细数十年、每周只能见男友一次的小三生活。

【那艘船】

“她”有困住她十年的那艘船,“他”有和不爱的人结婚的那艘船,两个困在船上的人暂时找到了依靠。

“他”:

“我忽然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了一个黑色的大船,她把我拽到了船的上面,我什么也看不见;我的一切都被吞噬了,我什么都找不着。

那里还有很多人,他们叫嚷着奇奇怪怪的声音,我什么也听不见。他们都被捆着他们很不开心,他们都过不了他们自己想过的生活”

“她”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不彼此帮助,然后跳下船呢?我们要勇敢。听啊,多么悦耳的音乐呀,多么叫人渴望跳下那只船啊。”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她”的灵魂在说要勇敢的时候,身躯却显示出害怕,丁一滕的这个反差处理很有张力。

主题在这里升华,每个人都因自己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困在自己的那艘船上,慢慢被自己讨厌的东西无奈的吞噬。我们还有没有机会跳下船像小兰(《戏剧新生活》第一期《养鸡场的故事》一样去看大海呢?

困住我们的那艘船是什么?

我们心中大海又是什么?

才发现戏剧新生活也是部连续剧啊。

短暂的邂逅之后,“他”和“她”要继续回归生活,“请别忘了我”来标刻这段暂时得以喘息的缘分。

第四幕:尾声

《酒吧对面树上的信》

似水年华的一群人讨论着他们的故事,听说,“他”后来回到了似水年华,“浮沉的杂质,浮沉的感情”回应黄磊故事中的那封信,足以。

故事中的人归于人海,不知道命运和时间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台下你我皆是戏中人。

第五幕 感想

《我的那艘船》

这部作品很完整,层次有很分明,通过剪辑的处理具有电影的质感,高级!

不像前几部作品边看边哭,《邂逅·似水》似乎一直在吊着我的情绪,最后看着那个故事归于人海,情绪涌起。这样的结尾更深刻的呼应了“台下皆是戏中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困住自己的那艘船,

而每个人也将融于人海,

你独特的故事融于平凡。

现在很少有个节目是我每周掐着点等更新的,就像是小时候周末眼巴巴等着的那块奶油蛋糕,带来放松的惬意和满足感。

 4 ) 艺术并不高贵,艺术家也并不高贵

我很喜欢这个综艺,前几周每天吃饭都看,没倍速没跳帧。

但是有几期,大几十的人了,还卖惨矫情,观感着实拧巴,这一切,在吴彼的一座剧院里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它讽刺商人,讽刺给10块钱的路人,丑化路人丑化街头表演,夸张化自己的付出(就是说几句福如东海生日快乐),仿佛所有人都应该支持艺术,所有人都应该给艺术掏钱,你不掏钱或者掏少了,你就会被搬上节目组,塑造你穿得好却吝啬不懂艺术的丑角形象,弹幕一片骂语。

让人舒服的态度,是刘晓邑告诉大家偶戏的态度。会担心别人不懂偶戏,从而让自己想要做成这件事情变得很难。于是,他自己花了很多功夫去做可爱的偶。做完了之后,挨个宣讲,给每一个人送礼物,让他们去体验木偶,感受到木偶的生命。从而给大家带来奇特的体验,让大家都喜欢上偶戏。

如果戏剧人没有这种谦卑,只是一味地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是艺术,别人不懂就是拙劣,对戏剧之外的人没有丝毫的同理心,那他注定是赚不到钱的。

 5 ) 把同好炸出来

终于找到时间,看了《戏剧新生活》收官一集。

其实我一直对节目开篇,关于“戏剧赚不赚钱这个命题”不喜欢,包括节目中在这上面挥洒情怀的部分,也颇为不适。特别是最后节目演出结束时,有观众激动的大喊“戏剧一定会有流量、有观众,一定要坚持”,也是全身不得劲。

怎么说呢,曲高必然和寡,有智慧挑战度、有思考深度的东西(此节目呈现的大部分均为此类剧目),受众必然少,除非你变成所谓的“白领戏剧”,但那已经不是戏剧,而是“实体通俗故事会“。但这个节目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一个是把此类戏剧,让没接触的人接触,从而培育出潜在观众,一个是借助网络,把同好炸出,让这个小比例人群,抱团取暖,他们凑在一起,是可以养活一批优秀戏剧人的。

最喜欢做偶的那个戏剧人说的话“戏剧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原来觉得出国演出牛逼,现在觉得把自己的戏巡回演出到不曾去过的国内小地方,才是对的。”深以为然。

 6 ) 女戏剧人的不适感

作为一个女戏剧人,在很喜欢这个节目和看他们创作过程的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是当我看到:

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男性演

所有的妈妈角色都和刻板印象中的妈妈一样

赖老师对这一桌的男性说:“你们是中国戏剧的未来”

这几位男戏剧人外表身高身形都不一,而来的几位女演员都是又白又瘦又美的。

他们随意开的玩笑“心里没有女人,只有食物”,“买票的都是一个大哥,身边跟着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美女,大哥多少钱都掏”,“你跑的怎么跟个老妈子一样”“娘娘腔”…

好不容易存在的几个女性角色和女演员,却没有被分到任何可以有张力的角色。要不就是女儿,要不就是情人。

还有好多好多啊…

我真真切切的在这群人中看到了潜意识里女性就是一个客体,而他们才是主体。他们是创作者,而女性只是创作者有时需要的那个角色,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的人。这些不适让我不由得质疑自己,我做不到白瘦美,我还会有演戏的机会吗?我还会有适合我的角色吗?我喜欢创作导演,我还有空间吗?我是不是因为性别,就不能成为戏剧的未来了?

我看严敏导演说是因为他们住的地方生活条件不好,女戏剧人不愿意来。那我们看到的那么多幕后工作的道具,服装,化妆等等也都是女性,她们怎么就可以一直跟组辛劳呢?导演还说要找导演创作表演都很牛逼的人,说这无关性别,提到性别就是自我矮化。那如果整个行业氛围就是男性主导,如果有张力的角色都是自动给了男性,如果在教育过程中都是把男性往创作者,女性往陪衬者方向教育,又怎么好意思用同等的标准来要求女性呢?

如果有第二季,如果这个节目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戏剧,了解戏剧人,我们已经够了解第一季这些人了,我真挚的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女戏剧人,而且可以把她们当成和男性同等的人来看。

 短评

演员列表下拉看到了欧阳娜娜整个人都不好了......

8分钟前
  • -
  • 推荐

看完了第二期,很残忍。它揭开了戏剧人其实不太愿意提及却又真切不可避免的困境,并且逼迫他们直面之。卖票的工作不再是间接通过平台和观众交接,而是由戏剧人们自己去街上一个个地拉客。几个演员奔走在街上打着荒诞的折扣也拉不来几个愿意掏钱看戏的人,吴彼对着剧场里零星的几位观众一轮又一轮地喝了一肚子凉水,昊宸一开始说“我不能让他们对着空凳子演戏”,后来遇到连10块钱都出得不情不愿的观众,他又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我不能让我兄弟演10块钱的戏”。空凳子,还是10块钱,分不清哪一个更加令人沮丧。

9分钟前
  • 易安
  • 力荐

艹真他妈的艺术真他妈的浪漫 在混乱的生活里还能浪漫这是什么艺术家!

14分钟前
  • CruiLin
  • 力荐

也该轮到话剧出圈了,就想黄磊在节目开始时说的,话剧就像高墙上的一道裂缝,能照进阳光。一直很喜欢看话剧,沉浸在舞台表演的两个或三个小时里,仿佛世俗都不存在,除了欣赏演员们的表演,感受台上的悲欢离合,想任何其他事情都是亵渎。《戏剧新生活》第一期就如此高光,小兰这个故事真的太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兰,都有心里的那片海,在日复一日忙着苟且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找寻属于自己的大海。虽安于苟且,也不要忘记诗和远方。

17分钟前
  • 自然卷
  • 力荐

《极限挑战》改变了国产综艺真人秀基本范式,将商业、人文和对社会的思考融入得恰到好处;《德云斗笑社》对通俗文化流动性的观察极其敏锐,探索出日韩以外,中国独有的选秀模式;《说唱新世代》在一片红海中突出重围,在如此高频率的新世界里依然保有一丝丝对真实价值的渴望,事情本应该就是最初的样子;而今天,当我看到《戏剧新生活》,又一次被无上的理想主义感动得稀里哗啦,那片大海真的存在吗?严敏在我心中已然封神。

20分钟前
  • 夏日微醺
  • 力荐

除了给五星,我还能为戏剧推广做什么别的贡献呢?

22分钟前
  • 飞羊羊
  • 力荐

暖暖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机器人吗

23分钟前
  • Liz
  • 力荐

我一直觉得这类小众的艺术综艺的最终目的,是让一般民众可以更直接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以节目前半段黄老师说展示戏剧人的生活状况和一些理想和面包的问题有些疑惑的,觉得没找对“点”,直到第一期后半段随着赖老师出现,第一次彩排,正式舞台。你会发现这个“点”根本不需要刻意找,戏剧舞台有一种很直面的力量,看一次就能体会到。这节目虽然碍于题材模式经费不太可能大火,但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吧。

27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戏剧爱好者五分预定,2020年戏剧太难了,太难了,加油内容产出者们

31分钟前
  • TENET
  • 力荐

那位十块买票还要合照的大姐!真想抽你!

33分钟前
  • Wendy.L
  • 力荐

严敏get到了真人秀最伟大的力量,不是逗乐子,不是选偶像,而是将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大众看到,说唱新世代、戏剧新生活,无外如是。如果大众真的能听到,那是所有人的幸运。

34分钟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一秒也舍不得倍速的宝藏综艺,完全印证了“最好的剧情片是纪录片,最好的纪录片也是剧情片”。朴素真切又才华横溢的戏剧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带着理想主义的敏感内心与现实摩擦,在坚持与妥协、封闭与开放之间来回踱步,看懂了每个人的戏剧观,也就同时看懂了他们的人生观。

3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热度不会特别高,挑观众。我还挺喜欢这几个大老爷们儿的。

42分钟前
  • 方卡丘
  • 推荐

你看这些男人长的没一个帅的,可是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魅力

44分钟前
  • so0kho
  • 力荐

从第一期来看,严敏做对了一件事:相比直接丢几个明星出演的戏给观众看,确实是能把戏剧创作者们一起群策群力、把戏玩出来这个有快乐有痛苦的过程展现出来真的更为重要。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去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找的几个老师之间的化学反应好过预期,也顺利进入各自领域担当的位置。可以带着期待的继续观望了!P.S.第一期这个戏荡漾着晓邑老师的形和晓晔老师的魂儿,我觉得该让中国观众们看看这样的戏了! | 全季刷完,《巴西》最佳,其次养鸡场/鸡兔同笼/一座剧院/23号星球。相信每个人的初心,愿乌镇越来越好。

49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对导演组巨失望,“缺钱/没经费”这些梗,不是在哪都能用出花来的。大篇幅拿去拍谈场地卖票,反而戏剧排练本身的时间被压缩了。每场戏都仓促得不得了,《鸡兔同笼》演员气口都对不上,修睿跟刘添祺明明可以合作得更好。似水临了加女演员进来,冷跟丁根本就两套表演体系,合不上,吴彼一个活人对着俩符号演,有必要吗,想好好排戏早把女演员请过来不行吗。当街拉观众更可笑,不是每种艺术都没有门槛的,十块钱一张票还得带合影,这么埋汰人家的意义在哪呢,你追求的戏剧理想难道是当街拉个根本看不懂的人十块钱演给她看吗。只顾着玩穷酸烂梗都已经影响到最后出戏的质量了,排戏时长不够,剧本打磨不够,录这个综艺的意义难道不是『因为戏剧很有魅力所以请你了解它』而不是『因为戏剧人赚不到钱所以请来为我的梦想买单』吗。

51分钟前
  • 还行

【10】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热爱话剧的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感触真的太深了。初中到大学,从演员干到导演,从编剧做到灯光,我曾经想扑在戏剧上为之疯狂,却无奈自己资质平庸且现实残酷。赖声川说的真好,如果你做戏的目的是赚钱,就可能永远也赚不了钱,可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只有静静在屏幕前看这群才华横溢、可爱勇敢的戏剧人用尽自己全力为中国戏剧释放力量而自己默默流泪的份。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能像那只小鸡小兰一样,跨出鸡圈,走向大海,哪怕我余生都在沙漠,也要有奔赴大海和鲨鱼一起看电视的勇气。

54分钟前
  • 孟德梭丘
  • 力荐

“你们不要怕深度,小孩是有深度的。”

58分钟前
  • 27号巧克力刺猬
  • 力荐

3.28看完了,哭惨了,摄像机扫过道具、海报和喜剧人的脸,感动,感激涕零---------------------------------------------------------------------看完了第一集,真的太好看了,讨论戏剧人的生存困境、讲戏剧的讨论筹备过程、讨论这个综艺节目的定位。准备道具的部分好有意思,这是我们戏剧观众看不到的角落。太棒了,就凭它能放出完整版的舞台演出,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为了综艺而牺牲戏剧的节目。不是一个炒概念提升逼格的节目。是真的言之有物。看见剧场里的孩子们眼里放光,这大概就是戏剧的一种意义吧。

1小时前
  • 嘎嘎嘎
  • 力荐

丁一滕说做话剧能挣钱但还没挣到钱,我想说挣不到钱只因为你的戏太差了!

1小时前
  • HAL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