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三城记

已完结

主演:Simon Sebag Montefiore

类型:综艺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拜占庭:三城记 剧照 NO.1拜占庭:三城记 剧照 NO.2拜占庭:三城记 剧照 NO.3拜占庭:三城记 剧照 NO.4拜占庭:三城记 剧照 NO.5拜占庭:三城记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笔记

公元1世纪 罗马统治;

公元196年 罗马内战中拜占庭支持的一方落败 罗马皇帝 赛普蒂米乌斯将拜占庭改建为一座罗马城市;

公元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公元537年 查士丁尼大帝和提奥多拉皇后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717年 阿拉伯人包围君士坦丁堡;

1054年 教皇宣布革除东正教的教籍—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分为说希腊语的东正教和说拉丁语的基督教;

威尼斯执政官恩里克•丹多罗,1203年7月兵临君士坦丁堡,取得胜利后大肆破坏城市;

14世纪 拜占庭文艺复兴;

默罕默德二世 1453年穆斯林大围攻,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

奥斯曼帝国:

塞利姆一世;

18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衰落;

1821年,打破对希腊人和基督教的包容;1877年4月23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1909年,土耳其青年党推翻帝制,建立起议会制政府,1913年恩维尔•帕夏独揽大权,之后其向英国,俄国和法国宣战;

战争失败后,1918~1922年伊斯坦布尔被欧洲列强割据;

1922年,阿塔图尔克(凯末尔)的军队包围了伊斯坦布尔,英军放弃抵抗;

1923年10月6日新土耳其军第一步兵师开进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1924年3月3日,哈里发制度废除;

阿塔图尔克定都安卡拉。

 2 ) What a City

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想外派土耳其了 最近对罗马帝国历史十分感兴趣,于是一得知这个纪录片就迫不及待看完了,事实上伊斯坦布尔的复杂历史也是宗教历史的一个缩影 说起来,宗教在伊斯坦布尔的遭遇,甚至跟中国古代佛教的遭遇有点像 与这个城市有关的任何一个故事都能写成一部小说或者拍成一个电影,而站在加拉塔俯瞰海湾,应该会像是盯着罗马斗兽场一样,有一种沧桑的历史感,毕竟曾被称为新罗马的伊斯坦布尔,也是充满了废墟般的遗迹 依然觉得这就像是人类世界无法摆脱的宿命:于斯而始则于斯而终,于期而长则于斯而亡 正如片子里说的那样,君士坦丁花费大量心力把君士坦丁堡建成知名的基督教圣城,最后却毁于基督教的内部斗争,巧的是,最后一任守护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也叫君士坦丁 而即使后来伊斯兰教占据主导,陷入一战泥潭然后陷入世俗化(或者听起来好听一点,"现代化")以后的伊斯坦布尔,赶走了最后一任哈里发 也许把首都定在安卡拉对于伊斯坦布尔来说并不是坏事儿,一千多年来,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收容了众多英雄和枭雄们的博弈和野心后,这个古城成了一个挡箭牌,大家忙于斗争而疏于维护这个挡箭牌,现在淡出野心家的视野后,倒正是时候休养生息 只不过现在伊斯兰严谨教义在这个城市的萌芽,不知道会把它带往何方,总之一定要去那儿生活一段时间就是了 PS. 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倒是个有趣的人,只不过有时候确实魄力得有点残忍 PSS. 据说伊斯坦布尔有很多猫,介于野生和驯养之间,真的是大大勾起了cat person的旅行欲望,在市区散步时应该随身带着猫粮 (据说对流浪狗也很友好)

 3 ) 记录

EP01: From Byzantium to Constantinople
Byzantines are notorious for their hard drinking and easy going morals
4th Century AD: the earliest ruins dated back from when it was a roman city
330 AD: Constantine I celebrated at Hippodrome, started Byzantium for its geographic position straggling the east and west, and he wanted to build a city of pure Christian unlike Rome (Fatih Mosque, Hagia Eirene oldest church built by Constantine
Theodosius I claim Jesus is both human and devine,
573 AD: Justinian I built the underground drainage system, Hagia Sophia, "Here God dwell on men". 626 AD: Constantinople was under 3 besieging armies from land and sea, the mother of God, Virgin Maria come to save Constantinople.
638 AD: Muslim toke Jerusalem
695 AD: Justinian II was overthrown
717 AD: Muslim sieged Constantinople
Leo III iconoclasm, no longer Muslim threat,
840 AD: iconoclasm ended, define the east orthodox, which caused the controver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hurches

EP02:From Constantinople to Istanbul
1054 AD: Christianity break into two counts, the Greek speaking Byzantium Orthodox, the Latin speaking warrior culture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belief of God and culture
From 1071 AD: Turks invasion --> ask the Pope in Rome for help --> western crusade, country boys in big city, from amazement to envy, from ally to enemy --> xenophobic feelings rise in Byzantium --> bloods --> 4th crusade
1203: Crusade invaded Constantinople with venetian fleets and started to destroy the city
14th century: the Byzantium renaissance, which is about the inner truth of their sanctity
15th century: Osman started the Ottoman,
1453: Mehmed II conquered the city, the beginning of Istanbul

EP03: Capital of a New Empire
Start in 16th century, Ottoman was mainly a European Empire
Selim I ->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built Süleymaniye Mosque (by Sinan) to somehow represent the Dome of the Rock in Jerusalem --> Selim II, advised by Joseph Nasi, a Jewish
1597 AD: Mehmed III killed 19 brothers to reign as Mehmed II set the rule, he then changed it.
1616 AD: Blue Mosque was built by Ahmed I, concubine Kösem Sultan whose was the real ruler after Ahmed I
1821 AD: Greeks were killed, so did the centuries old tradition of tolerance
1826 AD: The Janissaries by the people in the order of Sultan
1877 AD: Russian declared war and invaded the empire's Balkan province, the British sent battle ships to stop Russian out of Istanbul.
1909 AD: Abdülhamid II overthrown by the young turks.
1918 AD: Russia, Britain, France occupy Istanbul after WWI, Britain persuade Greek to fight to convert Istanbul back to Christian, but Ataturk said no.
1923 AD: Establishment of Republic of Turkey

 4 ) Istanbul "进城去”

在土耳其出差前三天开始搜索关于土耳其的历史。BBC 的纪录片拜占庭:三城记 正出差要去的城市伊斯坦布尔。Istanbul 源于希腊语,意思为 进城去 ,在当时就是所有人都想去的地方。

伊斯坦布尔有着天然的重要的地理位置,连接两座大陆,从一个座没落的渔村到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十个世纪以来,靠着坚固的城墙作为防御体系。然而十四世纪的中东的阿拉伯领袖终于还是攻破了金角湾的铁链防线。 拜占庭帝国变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君士坦丁堡变成伊斯坦布尔。

BBC 的 ISTANBUL 的纪律片之中都有讲这些历史,看了,听了,有索菲亚大教堂从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变成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还是地下管道博物馆,还有山顶的皇宫 ,岸边的城墙,山坡上的堡垒。他们无不见证着 从4世纪到现在的历史变迁和政权交替。 在5月出差加旅游后,又回来看了一遍此记录片,这种实地了解印象更加深刻。在无意中去了几个纪录片的几个景点,在加上蓝色清真寺,和 皇宫附近的公园,也还有三四个景点在例如近代皇宫,城墙,海事博物馆 都错过了。

在伊斯坦布尔,大大小小的清真市在山上山下,错落有致的静静的竖立着,配着蓝色的海湾,高挂的亚欧大陆桥梁,和驶过的渡轮,一副蓝色土耳其的画面甚是美丽。 纪录片中已经很大程度展现了他的美,他的历史,从古到今,画面很宏大,大的历史都有涉及到,是了解伊斯坦布尔非常好的纪律片。

土耳其有美丽的风景,有美味大份的烤肉,有热情好客的土耳其人民,即使是拜访初次见面的商人也会特意去买礼物赠送我们,带我们到好远吃正宗特色的土耳其食物。 伊斯坦布尔,一切很美好,只是太短暂。

 5 ) 中英对照字幕供学习之用

//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I2ODExNjAzNQ==&action=getalbum&album_id=1989480356219027456#wechat_redirect

Every holy city has a founding myth. Istanbul's story begins with the legend of a seavoyage by a GreekKingnamed Byzas, sonof the Sea God Poseidon, whowas said to have arriv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over two and half thousand years ago. KingByzas went to see the Delphic Oracle,and the Oracle toldhim,"You will build a great city opposite the blind."

每一座圣城的建立都有一个神话。伊斯坦布尔的故事起源于希腊国王拜占斯海上航行的传说,他是海神波塞冬之子,传说波塞冬第一次来此是2500多年前,国王拜占斯前去请教德尔斐神谕,神谕指示道,“你将在盲者之国的对岸建立伟大的城市”。

He wasbewildered andmystified by thisDelphicutterance. But anyway,he set sailand he onlyunderstood its meaning whenhe sailedright downhere into theGoldenHorn,for on one sidehe sawa Greeksettlement, and onthe other side he saw the perfect strategic positionfor a great citybut withno city built there.

拜占斯对这一神谕深感迷惑。但无论如何他依旧扬帆起航,一直到他驶入金角湾时,他才明白了神谕的意思。希腊人的定居地位于海湾的一侧,而他发现在另一边却是建造城市的绝佳战略地点,那里尚未有人踏足。

He understood immediately that they must have been blind to build itin the wrong place. He went to the rightplace and he started to build. Byzas gavehis name to the city he founded, and the empire it ultimately became - Byzantium.

他立即意会,如若希腊人并非有眼无珠,他们就不会把城市建立在错误的地方。于是他前往合适的地方,修建他的城市。拜占斯将这座城市冠之以自己的名字,帝国之名则最终演化为拜占庭。

Here a metropolis was built, which would itselfbecome a legend - the bridge of continents, the battleground of faiths, and along with Jerusalum and Rome, oneof the greatestholy cities in the world. For twenty-six centuries this is the view that you saw when you arrived at this famous city.

一座大都会拔地而起,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传奇。它是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也是不同信仰的战场。它与耶路撒冷和罗马并肩,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圣城之一。26个世纪以来,当你来到这座著名的城市,你都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This is how you caught your firstglimpseof its palaces,its churches, its temples. Conquerors and pilgrims,tradersand travellerscame here forits power, its holiness and its pleasure. Nowonderthey called itthe city ofthe world'sdesire. 你第一眼就能看到它的宫殿,它的教堂和神庙。征服者与朝圣者,商人以及游客,为了它的力量、它的神圣和欢愉而来。无怪乎人们称之为世界的欲望之城。

Today,Istanbul's skyline is defined by theminaretsof the Muslims, who'vemade this city their own.The air is filled with the callsto prayer, for a mainlyIslamic population. But this is only the latest manifestation of this multi-dimensional, ever-changingcity.

今天,穆斯林的宣礼塔构成了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这座城已经属于他们。祷告声在空中回荡,祈祷者大多是伊斯兰教徒。但这只是这座多维且不断变化的城市最近的面貌。

Before then, the templesand churchesof Greek,Romanand Christian godsdominatedthese streets. It wasin Constantinople that the Virgin Marywas said to defendedthe cityon the ramparts. It was here thatthe Muslimarmies burstintothe Christian city. Theseare the streetsthathave beenthe battlegroundfor some of thefiercestpolitical and religiousconflicts ofthe last two millennia.

在这之前,希腊、罗马以及基督教神明们的神殿与教堂占据了街道。据说圣母玛利亚就曾在这里的城墙上显灵,守护了这座当时名叫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城市。正是在这里,穆斯林军队冲进基督教徒的城市。这些街道都曾是战场。在过去的两千年间,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政治宗教冲突。

Istanbulhas been the focus of passion for the believers of two worldreligions. And I've come here with the questions of both historian and traveller, to examine thefabric of a place,which hasbeen the sacred imperialcapitalof two empires -one Islamic, one Christian, and yet started out as little more than a humblefishing village.

对于世界两大宗教的信众来说,伊斯坦布尔是信仰中心。我来到这里,带着历史学者和旅行者的疑问,观察这座城市的构造,它曾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帝国的神圣首府。但最初之时,它不过是个破烂的小渔村。 In this series,I want tofind out just how Byzantiumbecame the very definition of heaven-blessed legitimacy, whenit began with no claims at allto divine favour.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想探寻在建立之初全无神迹之下,拜占庭是如何成为神佑正统的代名词的。

 6 ) 宗教于东西方文明的竞技场

这是一篇笔记+观后感。笔记结合基础百科和纪录片讲解。观后感为第九条的之后内容。

Episode 1.拜占庭 0.660BC古希腊建立此城,希腊国王拜占斯海上航行的传说,”世界的欲望之城” 1.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Gaius 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 (306-337) -纪录片始于罗马分治后君士坦丁大帝登基(324AD),针对于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其采取两项措施,其一,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其二,在帝国东部建造新都城,选择拜占庭(战略位置,交通要道). -争议点:认为其统治时期并不能完全称之为东罗马帝国,但却毫无疑问基督教信仰与信仰多神教的古代罗马帝国成为分界线. 然后,因为在君士坦丁大帝去世之后,皇权朝代更迭混乱,于是纪录片没有多余再赘述这方面内容,而继续开始通过讲述城中建筑,力图还原当年此地的历史.狄奥多西王朝开始改叫君士坦丁堡 a. 地下宫殿(Yerebatan Sarnici), 地面蓄水池,建于查士丁尼大帝时期(527-565) -其廊柱多为从不同希腊神庙搬来的建筑,因此上面雕刻风格多样. -倒放的美杜莎石像也是争议点,或称是为了”避免直视”,或是为了”适合石柱尺寸”,多当做辟邪镇殿之物. b. 君士坦丁堡赛马场(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如今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 Meydani) -最早于203年修建,君士坦丁后来重建赛马场,是重要皇帝平民政治讨论的中心,也是党派竞技场(蓝绿红白,后面主要被蓝党绿党吸收) -现在仅剩余的东西:蛇柱(三角祭坛,藏于博物馆),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狄奥多西大帝390年埃及购买),墙柱(10世纪建立覆盖镀金铜牌的方尖碑,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被溶解,剩墙柱),波菲力雕像(七座只剩两座底座,在博物馆展出,是赛马场曾效力绿党蓝党的车夫Porphrios). 2.查士丁尼大帝统治时期(527-565) -尼卡暴动 532年: 党派斗争,后蓝绿两党联盟反抗皇帝,君士坦丁陷入火海,查士丁尼本打算逃跑,被皇后狄奥多拉摁住,后分化治之,最后派将军带部队进竞技场对抗议人群进行血腥镇压,改变罗马公民参与政治传统,后取消赛马赛车竞技. a. 法提赫清真寺(Fathih mosque) -重点不在清真寺,在其前身圣使徒教堂 (Agioi Apostioloi),建于550年,拜占庭帝国第二大教堂. -君士坦丁大帝兴建330年,供奉耶稣十二门徒灵柩,但并未收集全面,纪录片中提到,君士坦丁大帝最初对于棺材的摆放,十二使徒棺材围绕其棺椁,颇有自称自己为神的感觉,但是这还是一个至今的争议点,因为最后由其继承者重新摆放,并未摆放如大帝所愿.1204,第四次十字军洗劫教堂棺椁被撬开.目前石棺收于博物馆. b.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 -537年建立,作为Patriarchal Cathedral,也是拜占庭帝国最大基督教堂和东正教教堂,知名于其三角穹圆顶(pendentive dome) c.小圣索菲亚清真寺(Ayasofya Camii) -重点依然是其前身东正教Church of St.Sergius & St.Bacchus,尽管以用作清真寺使用,但是殿内仍有教堂留存的证明,比如希腊文和拜占庭帝国装饰.532-537年 3.626年,君士坦丁堡之围,三军登陆:波斯,阿瓦尔人,斯拉夫同盟军,为旷日持久的拜占庭-萨珊战争收尾奠定基础,这里提到整个战争之中,圣母玛利亚是拜占庭人的巨大精神支柱.638年,伊斯兰教开始繁荣 4.混乱时期,查士丁尼二世(685-695,705-711),土地政策与税收政策等招致叛乱,被废除并剜鼻,后被保加利亚支持重新回归皇位,后来再次被叛乱杀害 5.717-843圣像破坏运动 Iconoclasm -对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端,打击东西交汇分裂前的罗马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 -圣像崇拜在7世纪以前包括将图像剥落掺杂入食品或者酒,于是发动圣像破坏,很多拜占庭早起艺术品毁于一旦,包括其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同时此时,教会财产开始回归民间,一些世俗的艺术也开始兴起,逃到意大利的人通过传播这些文化,也对后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很大影响. Episode 2.基督教之争与奥斯曼帝国 纪录片认为,1000年时,君士坦丁堡便已经成为圣城,政教合一,代表,坐拥此地,便是用神统治世界 (觊觎者:伊斯兰哈里发,罗马教皇) 1.基督教大分裂, 1054年Hagia Sophia,教皇使节驱逐, “Great Schism” -说希腊语/拜占庭人/东正教(也挺纸醉金迷且奔放的,比如Hagia Sophia中皇后zoe的画像,三轮婚姻三人行啥的),和拉丁人/基督教(被拜占庭人认为是一群缺乏教养的野蛮人,比如教堂涂鸦) -1071年土耳其人进攻(400年来伊斯兰教一直在持续进攻,三派之争400年拉锯战),为求帮助,当时皇帝米海尔七世求助罗马教皇,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但是其混乱的人员构成最终引发骚乱与洗劫,并进一步引发了两派人的斗争. -12世纪,君士坦丁堡的加拉太地区成为各种旅居人的住所,拜占庭人为反拉丁,推上一个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暴君独裁,煽动”反拉丁”,进一步引发暴乱,后被起义制裁.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冲突早起源于1172年的热那亚,威尼斯丹德洛组织,攻占君士坦丁堡,将城内几乎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 (举例比如St John 修道院,拜占庭最珍贵与圣洁场所,全部抢光并焚烧,以及圣索菲亚的杀戮狂欢) -13世纪流亡政权回归,重新建立所剩无几的拜占庭帝国,此时全城50万人剩余不到5万人,努力恢复昔日帝国文明,比如法纳尔教堂,仅剩的mosaics遗迹,还有柯拉教堂遗迹(后都成为清真寺),他们的圣像创作也被认知为一种圣洁文艺复兴,他们见不惯西方的文艺复兴那种强调人体的赤裸裸并只觉得恶心和色情,相反,他们的文艺复兴更强调于圣洁和精神上的复兴. 2.伊斯兰教统治 -艾育普苏丹清真寺(Eyup Sultan Canii)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埋葬了先知的朋友.死于7世纪第一次进攻时.先知圣训:君士坦丁堡注定属于穆斯林. (Meddahin说书人留存,讲述土耳其帝国历史) -13世纪,Osman Bey部落崛起 -15世纪中叶,Osman崛起,逼近拜占庭,法提赫崛起,建立如梅利城堡”割喉者”,最后攻占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炮轰狄奥西多城墙,打破海上防御工事 *1453Osaman攻破海上防御,金角湾,利用滚轴挪战舰 -在安纳托利亚,”Es tin poli”到城里去,最后成为伊斯坦布尔. -带来伊斯兰教宣礼塔,圆顶受索菲亚教堂启发:成为开明+国际化城市 Episode 3. 伊斯坦布尔 -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更名伊斯坦布尔,Hagia Sophia成为清真寺,允许多宗教存在(伊斯兰教为主) 1.赛利姆一世(1512-1520),奥斯曼帝国第九任皇帝,军统皇帝,因吞并多地圣城,自称”圣地守护者” -16世纪巴尔干地区大部分征服,军队骑兵中多基督教徒 -收藏先知的剑,建立托普卡帕宫,建造的很像行军时的君主营帐. 2.苏莱曼一世(1520-1566) -宫内Divan帝国议事厅,国外在格栅后听大臣议事 -Suleimaniye苏莱曼耶清真寺,由著名土耳其建筑师希南和苏莱曼共同设计完成 -苏莱曼主张讲国家律法与古兰经统一,其墓暗示自己将自己视作所罗门的神(参考耶路撒冷),Harem为后宫,与之一门相隔,后妃只有生育工具的意义,没有任何权力,诞生的子嗣太多,因此根据王庭规矩,新皇帝继位,剩下的子嗣要全部绞杀(因为不能见血) -宠妃Roxelana (许蕾姆苏丹)为了推自己儿子上位,利用君王多疑,铲除其多年信任的伙伴易卜拉欣Ibrahim,并嫁女于首相,鼓动皇帝绞杀大儿子穆斯塔法,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 -此时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成为贸易中心 -且是多民族生存地,其犹太区至今有犹太教堂(Synagogue),护佑1942年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教徒,因此现在的犹太人仍旧会使用Ladino,是一门结合希伯来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的语言 3.塞利姆二世Selim(1566-1574) -宠妃之子,其宠爱的大臣纳西被称为”The Great Jew”,资助艺术家,在国内也进一步保护犹太人 -喜爱酗酒,沉迷享乐 4.穆拉德三世(1574-1595),沉迷酒色,留下103个孩子,导致穆罕默德三世(1574-1595)继位时,首先先杀了19个子嗣,剩下全部囚禁 5.艾哈迈德一世(1603-1617) -建立蓝色清真寺,巴洛克式,内里繁复花哨,主要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 -爱妃Kosem,左右多次政变,中间经历穆斯塔法一世(1617-18618),奥斯曼二世(1618-1622),穆斯塔法一世(1622-1623),后将自己的儿子穆拉德四世(1623-1640)推上王位,成为最后一位外拓的君主,但是其强大且过于嗜血,建立Topkapi Palace炫耀其功绩,为政教合一杀害两万多人,去世后,皇太后将小儿子推上王位,易卜拉欣一世(1640-1648)其过于沉迷酒色,最后被绞死,实际一直是Kosem摄政,最后宫廷政变中被杀,奥斯曼帝国经历两百年沉寂 6.18世纪沉寂期间,有遗迹Nuruos Maniye Mosque见证奥斯曼帝国昔日荣光,其建筑地基中有池子用来疏通沉积的水并排向博斯普鲁斯海峡,使得拱形地基保持干燥从而抗震 7.马哈默德二世(1808-1839),第30任 -1821,打破了四百年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谐,希腊反叛,东正教教皇卷入叛乱,其与三名主教一起被绞杀 -“Auspicious Event”, 同时,国王禁卫军(Janissaries),本来为斯拉夫人世袭,后多年变革后成为势力阻碍苏丹继任,以及在城中肆意洗劫,也是城内”消防员”,救火并洗劫,于是苏丹设计,1826借鉴欧洲改良军队,被禁卫军反对,于是在索菲亚教堂中插入先知圣旗,鼓动伊斯兰信众参与消灭禁卫军,将其全部杀光. 8.王权衰落与列强入侵时期 到19世纪中叶,像欧洲靠齐,被称为”维多利亚帝国时代现代化欧洲君主”,新建新皇宫”Dolmebache Palace”,主要被英国沙俄觊觎,也被沙皇称为欧洲病夫. -1780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宣布希腊计划,意图分割奥斯曼帝国,将伊斯坦布尔称为”Tsargrad”凯撒之城 -1877年沙俄对奥斯曼宣战,入侵吞并巴尔干地区,1878年英国协助奥斯曼帝国用六艘战舰与大炮抗击沙俄并击退. -哈米德二世(1876-1909),修建Yildiz Palace,与德皇威廉二世相交,大力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来过伊斯坦布尔两次,有德国式建筑留存. -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废黜皇权,建立议会政府 -1913年,恩维尔帕夏(Enver Parsha)将军独揽政权,奉行极端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压迫,并在1914年向英沙俄法国宣战,与之前奥斯曼帝国奉行的世界主义相悖 -1914-1918一战,取道黑海,伊斯坦布尔被一分为三,1918-1922年由英法占领,代表和外交官都住在”Pera Palace Hotel”,英国首相希望希腊人复国,重新建立拜占庭帝国 -1918凯末尔(Afatark国父) Kemal Pasha住进Pera Palace Hotel,向英法宣誓主权,1915年,军队击败英法联军,凯末尔在安卡拉击退希腊军队,1922年带兵包围伊斯坦布尔 -1923,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保留哈里发地位,但在1924年正式废黜 -凯末尔不喜伊斯坦布尔的命运浮沉,于是迁都安卡拉. 9.而今土耳其,在温和伊斯兰与激进中摇摆不定,未来仍是未知. 总评:伊斯坦布尔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所以其反复的历史和无数代迭代又重合的王朝使得这个城市的建筑和历史很难去条分缕析的拆解清楚,所以在第一集的记笔记过程之中有点痛苦,因为一阵一阵的,年代混乱,每个朝代都动过这些建筑,使得记述有些困难,甚至怀疑其实是不是拜占庭前期因为也涉及东西罗马分治和宗教问题,很难定型与区分,学界因此定义模糊,更加深了第一集的讲述难度.第二集和第三集在逻辑上就显得清晰的多. 比较感触的两个点,一个是拜占庭文化对于西方的”野蛮人定义”和对于他们的文艺复兴男女赤裸的那种不屑一顾;一个是奥斯曼帝国的世界主义.历史是个螺旋上升,当年清朝也定义西方为蛮夷,但是后期被侵略的历史不用对于赘述,拜占庭帝国是基本直接灭亡于基督教派内部的宗教战争,而且时至今日,拉丁派的西方人仍然是世界上的 “最高级的人”,这其实颇有种讽刺和轮回的感觉.他们对于文艺复兴的定义也让我有点感触,他们认为这种复兴应该是纯洁高雅的,而不是那种单独着眼于性和人体的描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颇有点”低俗且色情”的,这也是让我觉得值得深思的一点,”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对,但是像很多时候彻底 “解放人性解放人欲”是否其实也是一种错误,因为这使得人从某种角度跟动物没有了区别,克己复礼由此对我而言有了一定的说服力,因为我觉得既然人类自诩为”高等智慧生物”,那自然要与动物的本能不同,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理解.其次,在世界主义上,不得不说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智慧精华我觉得应该就在于此了,有一种大国的兼容并包的感觉,但是同样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的确两派共和相处数百年,但是这种不同最后也会很容易在帝国虚弱的时候成为攻击的一个巨大突破口.所以,是不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而言,同化才是一条最稳固的路.(虽然确实非常残酷且有违现在西方人类学中反复强调的一些民族特殊性,所以自古政治家和学者互掐倒是诚不欺我). 自然,因为之前也做了波斯纪录片的大概记录,还是觉得用宗教去统治国家确实不够稳妥,于是不由得再次吹一波中国的中央集权和文官系统.确实在学习完宗教统治的国家之后,有必要再好好了解和研究一下,不靠宗教,中国是如何通过文官系统来达到千年来王朝更迭都还是用的那一套系统治理国家的.而且,为什么宗教治国始终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感觉会很有意思.

 短评

秦海璐在太平轮、三城记、红高粱里饰演的角色都是略雷同的风骚劲,这部戏她的戏份虽不多,但却是人物形象刻画最深刻的一个。汤唯的演技也真的没什么惊艳的突破。月荣与道龙的结晶叫港生,太平轮里的雷长官和夫人的结晶叫台生…

6分钟前
  • 锦鲤色的喵
  • 还行

叙事还是挺提纲挈领,又挖掘到两个景点,就是部分搭配的画面非常莫名。例如,讲述拉丁人到来时反反复复出现的烤肉😂 禁卫军结束时搭配的是现代消防队。换成一些动画或者资料图片什么的也好啊。

11分钟前
  • Helicopter
  • 推荐

圣索菲亚大教堂,演变史:900年的教堂,500年的清真寺,100年的博物馆,见证了这座伟大城市的三次更迭。

15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是一座拥有三个名字,跨越欧亚大陆,有着绝佳地缘优势的城市。它曾经是1000年基督教世界的中心,500年伊斯兰教的圣地。希腊人、罗马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先后在这座城市建立丰功伟业。它于黑海一侧傲然挺立,守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世界风云际会。传奇的圣索菲亚大教堂,900年教堂,500年清真寺,80年博物馆。身处伊斯坦布尔中心,就像这个城市的心脏,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持续有力地跳动着。它是世界建筑史和宗教史的奇迹,它美丽动人而又威严肃穆。近代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兼具民族与世界的胸怀,坚持世俗主义,打破宗教壁垒,带领土耳其建立共和面向世界。“也许黑海会淹没博斯普鲁斯,共和国也可能成为下一个拜占庭,当它沉溺于污秽、谎言和不义时就早已失去了它的无限价值。”——凯末尔

18分钟前
  • 默念猎角
  • 推荐

比耶路撒冷那部要好看太多,可能是这座城市本身就更有趣吧!

21分钟前
  • closer
  • 力荐

「20181120」一邊看一邊對照著谷歌地區標記。蒙蒂菲奧里先生冷得不行的時候在藍襯衫外面加了一件藍色毛衣😢

25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力荐

刚发现这个出境的主持人是写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OTZ!!BBC简直是奢侈到逆天。。以及第三集简直就是Suleiman*Ibrahim相爱相杀的狗血故事 真的

28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去伊斯坦布尔前做的功课

31分钟前
  • 时雨
  • 推荐

从城市的视角出发来考察历史是非常好的角度,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西方中心主义。主持人Simon也是BBC类似城市史纪录片的常客了。导演也是非常有意思,每一集都喜欢暗戳戳放几个隐喻,不愧是英国人,就是喜欢嘲讽人。大致梳理了这个城市的脉络,适合科普。

36分钟前
  • Aloysius
  • 推荐

蒙特菲奥利是一个扮演历史学家的演员,以一个千年古城作为剧场,朗诵他的独白。

40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我的妈呀!!!这个大哥居然是《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这书我买了五六年都有的,还没看,这个纪录片太好看了!没有堆砌史料,非常的引人入胜,牧师们消失于教堂的墙壁中...太有画面感了...

41分钟前
  • AshtrayGem
  • 力荐

有些镜头是在搞笑吗?

45分钟前
  • 魁建国☘
  • 推荐

不可名状的美

47分钟前
  • Фрэйя
  • 力荐

拜占庭三城记,罗马的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兰的拜占庭,两种风格共存的HagiaSofia.伊斯兰奇特的继承制度,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带来的灾难,伊斯兰教几百年前的预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重要地位。多谋善断的君主,昏庸无能的君主,野心勃勃的皇后,残暴弑杀的继承人。

48分钟前
  • Hildy at beach
  • 力荐

大城市的历史实际上也能很好的反映历史的变迁!

50分钟前
  • Cappadocia
  • 力荐

不喜欢这名“耶路撒冷”主持人的风格,戏太多,把历史记录片变成了个人游记,轻浮蒙盖了历史的厚重。说到后宫是苏丹的生育机器就把画面剪辑给街上的路人女孩,说到堕落的禁卫军就放土耳其警察的画面,这样的处理没有让我感到代入感,反而是不尊重:既不尊重镜头里的人,也不尊重观众。

51分钟前
  • 豆瓣逗你妹
  • 还行

每集开头都是“我以历史学家和游客的双重身份来到这里”(所以我讲的不太专业且很八卦);还是用了些已被最新的帝国研究驳倒的观点;每次拍圣索菲亚都是刺客信条的鸟瞰视角。

54分钟前
  • 北河沿井斯塔
  • 还行

古希腊人的殖民地拜占庭,罗马基督教麾下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兰的伊斯坦布尔,三个小时,浮光掠影,一览千年古城的历史与风貌。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佐伊公主、苏莱曼一世等等,无数帝王将相为这座城市的辉煌添砖加瓦,也让自己的名字与功绩与这座城市永远的联系在了一起。基督教内部的矛盾对立,十字军东征对于该城的摧毁;奥斯曼残暴的继承制度;凯末尔对于伊斯坦布尔世俗化的营建;曾经多民族多宗教在一座城市中共生的现实,这些不仅通过历史文字被记录下来,也通过一个个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很羡慕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人,他们就生活在历史之中,历史就在他们身边,他们能够呼吸到历史。话说拜占庭的女人都挺爷们儿的,比男人还有魄力,和男人一样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有魅力!看弹幕才了解到主持人家里先河的历史,真得是让人跪了。

57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无限唏嘘,特别是结尾那短短的几句话,又想去伊斯坦布尔了,这座历经劫难又被不同宗教和种族不断缔造的城市,谁知道将来它会变成什么样呢?

1小时前
  • 盲忙
  • 力荐

以前总听人提起仰慕拜占庭,听了总觉得不向往也没共鸣。看了这三集纪录片,懂了这座城市的风霜,真是太悲惨了,一次次繁荣盛放,又一次次被野蛮虐劫,很多曾经的辉煌只能凭想象,令人惋惜。但今日的模样依然不让我向往,斑驳颓丧,好像不管什么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城市本身早已经死气沉沉。

1小时前
  • 春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