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1960

HD国语

主演:乐蒂,赵雷,杨志卿,唐若青,郝履仁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6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2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3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4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5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6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3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4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5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6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7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8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19倩女幽魂196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倩女幽魂196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末清初,山河离乱。落魄书生宁采臣(赵雷 饰)遍寻旅店不得,不顾他人劝阻落脚闹鬼的金华古寺。宁与古寺中的方外侠客燕赤霞(杨志卿 饰)相谈甚欢,后夜逢女鬼聂小倩(乐蒂 饰)。小倩以美色诱人,中计者无不被她的主人千年树精姥姥(唐若菁 饰)吸血而死。小倩本欲加害采臣,但为其忠厚耿直感动,不忍下手,两人渐生感情。姥姥得知此事,势要除此二人。不得已,宁采臣求助燕赤霞,一场人鬼大战就此展开……  本片获第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为爱冒险布偶金银岛历险记独眼巨人博士唐尼的成年派对欢乐合唱团第五季同妻俱乐部第三季遍地书香不死法医我的长颈鹿好朋友沙漠往事鬼灭之刃 那田蜘蛛山篇秉爱绝境岛他是一只狗爱到病除灰色花园中的比尔母女阿波罗2016青恋保姆与保安伤不起的青春大中华寻宝记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我的时髦公主之白雪公主篇战墙米兰达 第一季生活大爆炸第十季这就是我 纪录片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改头换面三个夏夜双生赤狐哈利路亚:莱昂纳德·科恩,一段旅程,一首歌求爱操作团时空骑手我的璀璨生涯广东十虎苏灿之亢龙有悔会长是女仆聊斋残卷之六道天书特种突袭之觉醒

 长篇影评

 1 ) 张彻影评19600826

这张影片表现了李翰祥的多方面才华,证明他不止能拍古装宫闱片与朴素的像《后门》一类作品,也可以导演恐怖神怪片,以言在康城夺标(本片曾参加康城影展),则感不足,原因是缺乏内在的感情深度(这在我当初仅看到剧本的时候,就如此说了,在我别处写的杂文里,便判断其难于获奖);但以恐怖神怪片论,则置诸同类的一流外国片(无论西片与日片)中,也无逊色,我想本片是应有不坏的卖座纪录的。

西片中的恐怖神怪片,可以近年崛起的汉默公司(Hammer)诸作为代表,但他们除了恐怖,还是恐怖,其中没有美的境界。过量的恐怖,有时使人嫌恶;日本的恐怖神怪片,则胜此一筹,其中往往有美的境界,即使是妖异的美,也可免于过量恐怖的积累,而缺乏调剂的嫌恶感。本片是可与日本同类的一流作品媲美,特多美的境界;尤其是赵雷为乐蒂的画题诗时,一句“十里平湖绿满天”,乐蒂刚用柔声读出,立即抛开写实的拘泥,诗境以画面形象表现出来,配以合唱,顿兴“天上人间”之感!其中美的境界,自不止这一处,这当然与《聊斋志异》原著之美有关,但我读剧本时,颇憾已减去原著之美;如今看到影片,在李翰祥的处理下,至少已使原著之美,部分重现了!

至于恐怖感的本身,李翰祥不用一些丑陋使人嫌恶的事物来制造,只从气氛上渲染,这是恐怖片的上乘手法;而只要气氛渲染得够,这手法也是最有效的。正如庸手之写恐怖小说,写些“青面獠牙”之类,其恐怖感绝不如“面无五官”;因为前者是实体,再恐怖也有限,后者是想像,而想像之恐怖却是无限的——气氛则是帮助观众作无限之想像,故永远比恐怖的实体为好。

在本片中,李翰祥从头到尾,大体都能以气氛控制着观众的情绪。但因上述理由,一见实体,便成败笔!虽然他这实体用得极少,两次是老妖的原形,一次是让老妖和剑客对打了一场,但这三次都是败笔,使观众自无限退到有限,觉得不过如此了!

这类影片,情绪操纵在导演手里,演员只要型对,反应恰当便可,故难作也不必作深刻的批评。乐蒂饰聂小倩型和反应都好,赵雷饰宁采臣型不错,但反应稍嫌迟钝,不足符合剧情要求的节奏。杨志卿(饰剑客燕赤霞)与唐若青(饰老妖)都称职,剧作者王月汀客串了一番,倒也不差,余者便无甚可说。姚敏的音乐与何鹿影的摄影,都大有助于全片的气氛。卢世侯的服装设计,用色甚好,我个人尤其欣赏他在乐蒂身上用的金色和黑色。录音则有一个大毛病,乐蒂奏琴一场,远近不分,使引人入胜的感觉,全不存在。


B站视频:

cut1:小倩奏琴,远近不分

cut2:小倩奏琴,分远近(按张大导演意见调音)

cut3:十里平湖绿满天

cut4:十里平湖霜满天(徐克版)

 2 ) 电影笔记 - 人鬼莫辩

Montage 金華古寺,陰森。入侵者:淫聲然後公子腳底死,書僮也是。影子描述。

打清兵的歷史。
房間滿是軍隊和難民。金華寺不能住,鬧鬼,書生不信。眾車伕都不去。有一車伕帶他去要錢不要命。破寺一間,孤獨一個。陰森破廟。壯士也借住此地,對鬼:「信之則有,不信則無」。認同壯士認同「邪不侵正」。壯士不太搭理。

壯士唱歌「看破紅塵、歸隱山中,想起舊情豪氣平,佐只見月掛松梢,氣朗天清勾惹起。物外之懷又添豪性,添豪性,持劍在手中。地動山搖,狐鬼皆驚」已經沒壯志驅胡虜以靖中原。壯士還是冷漠。壯士叫燕赤霞陝西。寧采臣,無意功名,不求聞達於諸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奈家母年事已高,需人奉養,於心有愧。寧采臣有可能中興大業。燕赤霞歸隱山中,對飲。叫寧采臣早點安息。

有琴音吸引寧采臣。見一大後院有小倩彈琴,唱歌。斷線知道有人偷聽。形象溫文爾雅,不恐怖,姥姥與其他人打牌。四姥姥們以「鬼」來開玩笑。寧采臣興之所至,幫忙改詞。小倩覺得改得好。文藝青年。到畫畫,讚畫中有詩。小倩叫寧采臣請大筆一揮。有歌聲伴詞。姥姥突然出現:無恥之徒,登徒子滾出去。寧采臣打雷回去。小倩追來,睡不著望見諒。小倩說姥姥壞話不問青紅皂白。寧:半夜男女共處一室會被人議論。小倩哭啦,並求他繼續題詩。反駁寧采臣。繼續有歌伴題詩。小倩挑逗。小倩突然玩火,又脫衣,極挑逗。

寧采臣堅決在床上拒絕,都是知書達理,人言可畏。把燕赤霞吵醒,不好看。只是怕人說怕人知道。小倩哭帶畫而走。

寧采臣早上到城裡去收租。收租順利。遇喪隊大型的。小倩日光帶畫出走,有恐怖音效伴隨。寧采臣跟蹤,跟掉了到文翰閣。見到他題詩的畫。這畫已經十幾年。畫畫人已經死了。可憐的故事:十幾年前,上任的縣官路過這裡,女兒死,上任後也死了。畫畫像無主孤魂。

寧采臣現在有所懷疑。
另一租客笑說:見女鬼都「那我寧願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讀書應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揚名聲顯父母,也要有嬌妻。寧采臣無言以對。赤: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小倩又哭,受害者的角色。又到寧采臣屋子。被姥姥責備和打。小倩:想離開這裡,就算做牛做馬都情願。但不能做違背良心。寧采臣認為會小倩跟他走會陷我於不義,而且是她家的事,無能為力。小倩送金子給寧(女子帶金子不方便)(題詩),也不收。小倩認為他是忠義之士。像不停的試探。

有人遇害,燕赤霞點評:「十載寒窗,付諸流水」。

白天寧采臣再去後院發現是破爛,又有恐怖音樂。發現小倩的墓。燕赤霞:心地光明,坐得正,立得正,邪不敢侵正。

小倩又來求救,坦白承認自己是鬼,沒有害先生之意「陽間有可憎之人,陰間也有可親之鬼」是來救寧采臣。寧采臣認為人鬼有別,認為鬼會害人,又有什麼災難。姥姥在三更會害寧采臣,害所有住這裡的人。燕是個劍客不敢惹。美色黃金都誘不了寧采臣。引誘只不過是更易下手。認為他是正人君子,不忍見先生橫死老妖之手。小倩客死此地,被老妖威脅,誘人害命讓她吸血,認為是寡廉鮮恥,自己不想做的。小倩孤魂弱女,勢不能敵。(對付清兵?)小倩想寧采臣救,否則永莛超生。白揚樹下,葬身之地,屍骨回故鄉。回家論述。

跟燕赤霞同屋看看書。燕赤霞:忠厚真誠會有神明保佑。對他留下有所遲疑,叮囑不可動東西。

影子的鬼,極醜的鬼,開門被劍所傷。燕:「佛家說世間有人鬼神。人善死後升天,謂之神。人惡死後仕地,謂之鬼。可是往往人之可憎有甚於鬼者。我道中人本不想理塵間事。如今老妖跟我將勢不兩立。」作惡多端,理應除之。把小倩出了一口氣。又有詩聲出,成畫外音。

寧采臣起墳送去故里,與小倩在車中唸詩。馬吃驚不肯走,要借宿一宵。假的屋子,有貓頭鷹。迷走陰森叢林。姥姥可以幻化那麼多的人物。要收拾寧,小倩想姥姥饒了他,寧疾走。姥姥:傷我金身,拐我家奴。燕赤霞決戰姥姥,武打場面。白天出來,會變臉。姥姥疾走,燕飛劍殺姥姥,成一白骷髏。白天到,蠟燭,兩人牽手疊影。

 3 ) 古典之美

李翰祥的《倩女幽魂》拍的非常古典,演员,台词,道具无不透出整个剧组的国学功底。李翰祥的《倩女幽魂》是唯一有明确历史背景的一部,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南明,当中有南明将士在街上行走的镜头,燕赤霞与宁采臣夜谈国事的时候,宁采臣发表过一番感慨之言,论述当时的局势。愚以为这正反映了导演的心声,内战之后,导演流落香港,虽故土沦陷,但海外不乏抵抗之士,电影中提到的台湾郑成功预表何人自不赘言。电影中讲述了鬼怪何以产生,乃是道德沦丧,积怨成鬼。想当时神州道德沦丧,邪教横行,污鬼遍布。导演希望所有的力量能联合起来,驱赶外敌,重建道德次序,因此他呼唤有燕赤霞一样的人物出现。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抛开这一切,该片实属古典佳片。

 4 ) 只羡鸳鸯不羡仙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倩女幽魂》,1987年,导演程小东,编剧阮继志,监制徐克)

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倩女幽魂》,1960年,导演李翰祥,编剧王月汀,监制邵逸夫)

出处: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别思》,白衣卿相)

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长安古意》,卢照邻)

 5 ) 是部好电影,但不是我爱的那个小倩

两天前又把张国荣和王祖贤拍的倩女幽魂翻出来看了遍,结局还是让我牵肠挂肚,难以忘怀。在豆瓣翻剧照的时候发现还有1960年的版本,今天便找出来看了看。

李翰祥导演的功力确实高,整部电影剧情有条不紊的给观众讲述了聊斋里的这个故事,甚至在看电影的同时我还回忆起小时候看聊斋里这一段贪财会怎么死,纵欲会怎么死的片段。但是跟徐克监制的这一部比起来,在观影过程让我少了很多代入感,李翰祥的这一部就像讲的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落魄书生路见不平帮助一位客死他乡的女鬼重新投胎的故事,但是徐克的这一部,带给我的冲击则是在世俗压力下的两个人为了爱情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法相守的遗憾,这种遗憾在最后逃出阴间为了不让小倩被阳光照射,两人甚至不能相见那一刻达到最大。

我想了想,其实我挺容易被这种剧情所打动,无论是这部倩女幽魂,还是大话西游,或者两部我最爱小说诛仙和昆仑,里面的男女主角感情都是这样,所以最美好的爱情通常是悲剧。有时我在想人生是不是也是这样两个人想要相处,最好只爱对方七分,留三分给自己。是不是生活的鸡毛蒜皮最后会磨灭掉爱情的美好,所以所有最美好的爱情,都是在双方感情的最高点戛然而止,留给对方,留给世人的,才是值得被歌颂的爱情。

 6 ) 浅论李翰祥笔下宁采臣的文人气节

李翰祥是香港电影人中为数不多的“文化”型导演,他的电影中充满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意蕴,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之美。李翰祥电影表现出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样式和文化功能。

《倩女幽魂》的故事脱胎于清代蒲松龄的文言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原文千余字,本是一篇不起眼的小故事,以当今之眼光看来,颇有些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但在李翰祥的大刀阔斧之下,将其改编成为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并成为了87版《倩女幽魂》直接借鉴的故事蓝本。

李翰祥作为香港电影人中为数不多的“文化”型导演,其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及古朴典雅的美学风貌,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李翰祥身上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和对中国历史审美尺度的把握造就了香港电影史的一段传奇,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掩映着儒家传统的泛伦理主义倾向。

自1960年《倩女幽魂》上映以来,演绎过宁采臣这一角色的演员不下数十位,但在广大影迷心中想必只对张国荣这一版较为熟悉,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张国荣本人的人格魅力所致。

1987版《倩女幽魂》

在1987版中,张国荣所饰演的宁采臣,虽属于文人范畴,但更多的设定接近于现代的“傻白甜”一类角色,讨好观众,但并非是中国传统的胸怀天下的文人形象。反观1960年赵雷这版宁采臣,尽管同样贫穷且堂堂正正,但其不仅醉心于诗书字画,他在看到国破山河之时,同样有兼济天下的雄心抱负,这种入世的士子情怀,正是儒家学派所主张的志存天下、积极用世的精神思想。同样,在小倩投怀送抱的环节中,60版里的处理在今天看来,宁采臣的煎熬更让人感觉有些扭捏作态,但此种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形象。相比而言,张国荣版的宁采臣更加敢爱敢恨,甚至可以将其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一个具备现代思维和当代价值取向的一个“古代人”。

1960版《倩女幽魂》

作为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的李翰祥而言,我们基本可以从其创造的角色中管窥到他的性格和价值观念,在他笔下的宁采臣更加具有风骨,且傲然于世,被礼教束缚,又遵从自己的内心。李翰祥出生于乱世之中的奉天省,彼时正是各系军阀混战的时代,在他出生的第三年,张作霖惨遭日本人暗杀,随后他随父亲移居热河承德,在日军进军热河之后,又随亲属转战北平,他的童年经历势必也影响到了他艺术生涯的创作方向,因此才有了借宁采臣之口说出的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可能也正是李翰祥对于乱世之中的文人墨客的人格向往。

李翰祥作为黄梅调电影的集大成者,同时开创了香港风月片、宫廷片,他的创作生涯之长近似大陆导演谢晋,可以说他引领着那时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每一个十年的潮流。李翰祥在生活中同样极具书卷气息,在他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文人气概,这也便是其电影中书生形象更加贴近古典史实的缘由所在吧。

 短评

為聊齋的《聶小倩》添上「南明」背景,又刪去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末段,耐人尋味。趙雷書生扮相不錯,「明知廟有鬼,偏向鬼廟住」的大膽王設定卻有些讓人失笑;樂蒂頗具古典氣息,但不適合紅脣濃妝,以致於看起來比三年後梁祝裡還老。以鬼片說來,六〇年代李翰祥的中規中矩的棚內景,與仿效自好萊塢的西式配樂、嗚嗚音效自是過時,自原作延伸出的書畫情緣為鬼怪作品增添不少東方雅韻,卻不啻為啟發《山中傳奇》、《倩女幽魂》之作。

7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这个版本又古朴又精致啊!音乐很棒,用了很多theremin吧... 道具,灯光和布景非常细腻,很有舞台剧的感觉啊。

12分钟前
  • 七 仔
  • 力荐

宛如读罢笔记小说之绝妙好文,纵是人物粗线条刻画,结尾突兀,亦天然一段婉转风流古意盎然。杨志卿有侠气,赵雷有书卷气,乐蒂有鬼气,唐若菁有戾气,皆恰到好处。小倩月夜急速独行小镇,表现鬼气绝佳手段,比吊威亚不知高明多少

16分钟前
  • 痴人十二少
  • 力荐

摄影、灯光、美工如同工笔画,一丝不苟,布景简陋。助导胡金铨大概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的飘逸空灵会被徐程二人拿来彻底翻新这部名作吧?那种魔幻的打光估计那时比较少见,小倩在宁房里,背后的窗户纸破得如同骷髅。听到惨叫,燕赤霞先来看宁采臣,亲疏立分。人妖之战呼应着人间的正邪。

1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好喜欢这个版本!小倩端庄、淑女又对爱坦荡,念完诗直接一把抱住宁采臣给我笑死,然而更搞笑的是小倩半夜来找他:老实跟你讲,我是鬼ˊ_>ˋ。还有后面宁采臣去燕赤霞房间躲姥姥,大半夜找别人聊天,燕赤霞跟他说我不聊我困了,他说那您请睡,燕说我打呼声音太大你住在这不方便吧(鄙夷)宁采臣说我不睡我就坐在你这待着,死黏ing!那种尴尬的场面真的笑到我打滚.....宁采臣总是一副要被非礼的表情太传神了!噢对,我发现66版画皮女鬼的配音跟小倩一样耶,这个顿顿的声音真的好有辨识度,一听就感觉对方是个好人(

21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邵氏早期的logo: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1/11/connie_326,20060411205049.jpg

22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竟然用到了表现主义手法,李翰祥你真的太强了。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倩女幽魂》,看过李翰祥原版后才知道翻拍不值一提...

24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3.5;修复版的色彩太美了,古典味台词蕴藉婉约,亭台错落,花草疏落,布景相当精致,颇有戏曲舞台风味;人物皆一派端庄;搭配以西式惊悚(窗上的移动影子、窗格的破烂、夜幕蓝色烟霭的氛围营造),在小体量的空间内腾挪移转,叙事效率高,几无废言。以明清易鼎之际为虚焦背景,言之以“国亡则必有妖孽”,可谓对现实的虚妄指涉——人间的正气流失,倒映至幽冥彼岸亦妖气蒸腾,终须一柄利剑刺破虚假肉身。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7/10。李翰祥这版坐实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南明政权抵抗清军侵略的战乱时期,剑客代表对时局迷茫的隐居者,一段呤诗舞剑的表演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展露无遗,书生因心系国家大事夜难眠,带有强烈的文人风骨不为小倩的美色和财宝所诱惑,姥姥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书生在剑客的帮助下战胜老妖、和小倩结为夫妻,暗示对中原人击败敌寇的期待。可以看出徐克的翻拍充满了敬意,连宁采臣和小倩定情信物的鸳鸯戏荷画及画中提到的诗,都是相同的。李翰祥十分注重东方美学的含蓄庄重,台词文白夹杂、文雅工整,用音乐音效传达古寺的阴风阵阵,小倩对宁采臣的吸引在于大家闺秀的风范,棋琴书画样样精通,人鬼相遇的情感发展欲拒还迎,削弱了之后各改编版中刻骨铭心的绝恋成分,同时剑客战胜老妖的动作戏被有意简化了,没有构建出更丰富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有些沉闷。

3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f083ed2c 赵雷真俊美。初觉得虽无程小东的传奇色彩,却更具聊斋其味。但委实不成节奏,赘余也多。乐蒂本是美人,虽扮鬼也不用把嘴画那么大吧,王祖贤比她更对得起“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31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以其时来看,剧本、灯光、特效、音效、表演,舞台置景,还有这种古典文学意境,本片可谓相当新颖。当彩色电影成为主流之后,彼时的邵氏鬼片使用了往后华语鬼片广泛使用的这种大冷色调美术风格,异常鬼魅阴森。李翰祥的国学修养可见一斑。7.8

3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胡金铨是明式家具,宋单色釉,删繁就简,古意盎然。李翰祥是元青花罐,清硬五彩,宫闱市井,以俗为雅

3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我OUT了,现在才知道倩女幽魂改编自蒲松龄的书;乐蒂的古装扮相可真没书上她的时装照片来的漂亮,脸型和嘴巴都显得偏大,不过李翰祥的服装造型依旧是赏心悦目,里面乐蒂大概有四套衣服造型,搭配的都是古色古香,现在几乎销声匿迹的“步摇钗”,所以即使我对传说中的“古典美人”乐蒂的姿彩有所失望,却也沉浸在那精致的发钗中;杨志卿的燕赤霞很有爱,赵雷的宁采臣怎么也比他的正德皇帝要好得多,虽然演技上没多大成色,但也可算得上是俊朗,再加上角色本身还是很让人认可的;查了一下原来江山美人也是李翰祥导的,不过倩女幽魂还是比前作要好,戏里的乐蒂还是比那戏里林黛要好些,赵雷的角色也是好些,这样写下去我才发现,两部戏里的主要角色除了女主,基本就没差

39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还行

乐蒂的长相约束了一代代的女鬼啊(笑)这才真的才子是才子,佳人是佳人,剑客是剑客,各自都是有规矩的。半段爱情故事,半段隐侠传说。时代背景宏大但虚写,发案(?)地点精确且细置,一个鬼故事的“现实感”就产生了。宁采臣带着小倩骨灰赶路-->遭遇姥姥那一段好看死了。

42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45分钟前
  • 无心
  • 推荐

古色古香,充满古典韵味,相比于87新版,这部老版更让人喜欢。李翰祥和蒲松龄一样,在聊斋故事中还有一些别的表达,“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往往人之可憎有甚于鬼者”。老妪骷髅猛回头,和希区柯克《惊魂记》如出一辙,巧合的是两部作品都诞生在1960年,中西大师的一次暗合,别样两生花。

47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还真是没有一句废话的佳片。

49分钟前
  • 花二刀
  • 力荐

三星半,幽暗华丽,古色古香,布景真的是李翰祥特色,比起徐克那版的旖旎缠绵,这一版本更多是抒发文人情怀,正如燕赤霞的剑舞与宁采臣的对话,无处不是那种怀才不遇时乖命蹇的气氛。再次表白乐蒂!!!!乐蒂演古装,真的是无处不美,无处不古典!演美色惑人的女鬼也还是端庄中带点儿微嗔。

50分钟前
  • 易思棠
  • 还行

李翰祥懂得收,徐克能放不能收,诗不如旧,电影也一样。

53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赵雷像纪委书记,是现实读书生的写照,有报效之心,有贪图闪念,心眼多,话藏半句。张国荣版则更多是赤子的善与真,与小倩兼有友情。小倩不及她自己的苏三风流婉转。整体风格简直像从童年的小人书(有一本改自《聊斋》的《鸦头》)上走下来的

56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