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鲜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海鲜 剧照 NO.1小海鲜 剧照 NO.2小海鲜 剧照 NO.3小海鲜 剧照 NO.4小海鲜 剧照 NO.5小海鲜 剧照 NO.6小海鲜 剧照 NO.13小海鲜 剧照 NO.14小海鲜 剧照 NO.15小海鲜 剧照 NO.16小海鲜 剧照 NO.17小海鲜 剧照 NO.18小海鲜 剧照 NO.19小海鲜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来记录一下片中美食!

《小海鲜》这部纪录片分上下两集,上集讨小海主要展示的是捕鱼,采贝,捕蟹,挖蛏几个部分,涵盖了目前小海鲜获得的两个主要途径,采集野生的和收获养殖的。


第一部分展示的是拗罾捕鱼,利用长竹竿和大网,运用杠杆原理从海里捕鱼,是生活智慧的集成,两位渔民成功捕捞的应该是海鲈鱼。

镜头展现的渔民美食是只加一点姜的清炖海鲈鱼,肥美鲜嫩原汁原味。第一部分出现的其他鱼类美食还包括红烧鲻鱼、上汤河鲀、清炖梅童鱼、葱香豆腐鱼。


第二部分展示的礁石取小海鲜,在大风大浪中到达崎岖不平的礁石上,父女二人主要采集的是藤壶和青蛤。而后面出现的两位男子更加惊险的,一个控制安全绳,另一个则下到礁石深处采集佛手。

镜头展现了两道渔民美食,第一道是父女二人在礁石上直接生活,熏烤岩壁上的藤壶,烤熟后直接取下食用,新鲜甜美度爆表。第二道则是清炖佛手,用蒜和辣椒爆锅后加入佛手翻炒清炖,吃的是小海鲜的鲜美和弹牙口感。

第二部分还出现了其他贝壳类美食:炭烤生蚝、白煮辣螺、高汤香螺、水煮青蛤、葱油海瓜子、花雕炖血蛤。


第三部分展示的是在舟山渔场出海捕捞的场景,捕捞船主要的收获是白蟹,即梭子蟹。这里也描述了目前近海捕捞没有渔汛的情况。

镜头展现的渔民美食是清炒梭子蟹,葱姜爆香放入梭子蟹后,加料酒(也可能是黄酒)翻炒,新鲜的白蟹蟹肉紧实,滋味十足。


第四部分展示的是海水养殖,这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的小海鲜供应来源,镜头展示的是在蛇蟠岛码头一带的蛏田里挖蛏子的场景,翻开厚厚的淤泥,手工挖蛏,还要保证完整性,挑战耐心耐力。

镜头展现的渔民美食是盐水蛏子,只用少量姜和盐调味,最大程度突出蛏子的鲜嫩肥美。也展示了蛏子的其他做法比如盐焗铁板蛏,在厚厚的盐上平铺蛏子,铁板焗熟,咸鲜风味十足。


下集烹小鲜展示的主要是台州人民融汇在生活中的吃小海鲜的各色方式,不仅有直接烹煮海鲜的料理,还有一些以海鲜为辅料加入在日常菜肴中的方法。


第一部分展示的这个养殖青蟹的一家人的故事,安居小乡村围绕青蟹的诗意生活中也有网店卖蟹的生活智慧。

镜头里展示的家庭美食,第一道是姜片黄酒蒸青蟹,蟹上灶,生姜去寒,黄酒去腥,蒸熟而食。第二道是花雕醉青蟹,黄酒浸泡青蟹一个小时,上锅蒸煮。9月的青蟹,蟹膏十分的肥美,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状态,太诱人了!短暂镜头带过的做法还有红烧青蟹。


第二部分展示的主要是一个挑食男孩和勤劳外婆的故事,外婆用清蒸鲳鱼等鱼类美味诱惑挑食男孩失败后,展示了腌制醉泥螺的手艺,在滩涂抓泥螺回家后,洗净,食盐加水浸泡泥螺在罐子里,一天后,将浸泡泥螺的盐水倒入锅中,加姜片,桂皮和黄酒煮成卤汁,冷却后倒进罐子里再次密封一个月就制成了。

不仅醉泥螺讨得了挑食男孩的喜爱,外婆还做了麦焦,面皮加入蔬菜肉类小海鲜后卷食。此时镜头转向了台州人民的日常,除了麦焦,台州人民日常的三鲜面皮、麦饼也融入了小海鲜的存在。咸口的麦饼,在面团中加入海苔虾皮赶制而成,有海滨别样的口味。


第三部分展示的是为百岁老奶奶贺寿的一个大家庭,从祖国四面八方回家的一家人,忙活起了寿宴大餐。首先重头大戏是海鲜长寿面,手擀的面条,清亮的汤,用雪菜笋丝炒小白虾花蛤等制成的浇头,这一碗真的太棒了!

第二道展示的美食是蛋煎扁食,扁食类似北方的饺子,综合了肉笋虾仁香菇等炒制的馅料,放入面皮对折后首尾相连包成扁食,放入锅中煎至八分熟,加入蛋液就ok了。

接下来镜头流水般地展示了更多的海鲜盛宴:牡蛎炖豆腐、红烧对虾、蛤蜊芙蓉蛋、酱爆短蛸、水煮藤壶、豆豉金枪鱼(此处我觉得字幕有误应该是鲳鱼)、油爆虾蛄、脆皮豆腐鱼、家常小黄鱼。这家妈妈的手艺真的绝了!


第四部分展示的是台州人民在正月十四过节的场景,他们吃一种叫糟羹的食物,糟羹有甜咸两种,甜口的有香蕉、红枣、葡萄等甜果加高糖分食材混合熬制。

咸口的是很浓墨重彩的镜头,一群主妇们围坐,将青菜、山药、冬笋、香菇、豆腐、虾仁、牡蛎、风干望潮(小章鱼)、鱼鲞的各色食材切成小块后,加入大锅中熬煮,红薯粉或其他淀粉粉质让糟羹融合,大荤大素,小鲜小腥,熬制浓稠,热气腾腾的一晚,抚慰了冬季寒冷的胃。


整个纪录片都是在台州的各个地区采集的素材,这个浙南沿海的宝藏城市,大概会吸引很多像我这样的海鲜爱好者吧。海鲜本身是极致鲜美的美食,所以全片中的大多数做法都以清炖水煮清炒为主,是原产地人民对海鲜的最大敬意了。最后以一句纪录片里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总结:当我们坐在大都市享用美食,除了那些付出辛劳的人们,还应该感激大自然的馈赠。

 2 ) 笔记。

青蟹。「我还是第一次看见青蟹,淘宝店有卖」姜片黄酒蒸青蟹。黄酒醉青蟹。 清蒸鲳鱼。 泥螺。「我都没有吃过」【醉泥螺】一天后,腌制泥螺的盐水倒入锅中,加桂皮姜片黄酒煮成卤汁,冷却后倒入罐子再次密封。一个月后,即可。 三鲜面皮。麦饼。海鲜面。蛋煎扁食。牡蛎炖豆腐。红烧对虾。蛤蜊芙蓉蛋。酱爆短蛸。水煮藤壶。豆豉金枪鱼。油爆虾蛄。家常小黄鱼。甜糟羹。咸糟羹。 —— 清炖海鲈鱼。红烧鲻鱼。上汤河魨。清炖梅童鱼。葱香豆腐鱼。碳烤生蚝。白煮辣螺。水煮清蛤。花雕炖雪蛤。 佛手是稀有的一种藤壶。采佛手是危险最高的一种行为。意外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运气不错的时候,三个小时能采400块钱的佛手,两个人。 清炒佛手。 白蟹,就是梭子蟹。 以前好的时候100多斤,平时五六十斤的鱼,一天。实际上现在的四大渔场以名存实亡,因为海汛没有了。

中国海水养殖占世界的80%。中国是唯一一个海水养殖超过海洋捕捞的国家。

蛏子在淤泥里。有职业挖蛏人。春节前后是蛏子上市的高峰。

盐水蛏子。盐焗铁板蛏。

 3 ) 也太诱人了吧!

看到这么多、琳琅满目的海鲜可把我馋死了!

可惜我生活在内陆,能吃到的海鲜,真是屈指可数。

老还记得几年前,我在汕头的时候,和我朋友一起吃小海鲜,那味道真的棒极了!印象太过于深刻了,基本都是清蒸水煮、有的是蒜蓉

味道就是那种清清甜甜的感觉、没有一丝的腥味,就能够发自内心的那种很开心

不知不觉,都有几年没联系了,人生就是这样,走走停停。

那份情、那份回忆、那份美食都留存于心中

以下就是我做的一些笔记总结啦。

浙江三门湾

清炖海鲈鱼、红烧缁鱼、上汤河豚、

葱香豆腐鱼、清炖梅童鱼

礁石上面附着很多的贝和螺、藤壶

碳烤生蚝、白煮辣螺、高汤香螺

水煮青蛤、花雕炖血蛤

清炖佛手、醉泥螺

舟山渔场

全国四大渔场之首、初秋蟹子最肥、白蟹又名梭子蟹

蛇蟠岛码头

蛏子、春节前后最火

烹饪方式:盐焗、白灼、煲羹

浙江台州

青蟹、九月最肥美

姜片黄酒蒸青蟹、红烧青蟹

中秋前后,最宜吃蟹膏、花雕醉青蟹

清蒸鲳鱼、甜糟羹、咸糟羹

面食

三鲜面皮、麦饼

欢迎公众号:橘子爱看纪录片

资源非常丰富~

 4 ) 看过舌尖很多遍?这部美食纪录片值得你看看

说到美食,我就忍不住口水暗吞。它的存在,跨越了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语言和不同年代的限制。

有关美食的电影或电视剧,总不时被人提及,并且让人津津乐道。说到这方面,我也词穷,只能推荐更多好的影视作品与你共享。

优秀的美食电影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它们都融通了人类独有的两个点,美食与感情。说到代表作,那可以罗列一大串,《饮食男女》、《南极料理人》、《深夜食堂》、《满汉全席》……

如果你看到这,我相信另外一部国产优秀作品《舌尖上的中国》,你一定看过。

是啊,我不仅看过,而且看过很多次。今天为你介绍另一部美食纪录片,如果你喜欢舌尖,也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小海鲜》。

“大海鲜饱眼福,多吃腻口,小海鲜饱口福,久食不厌。海鲜不宜大焖大炖,调味料过多,更是画蛇添足。运用智慧和技巧让鲜味出脱得淋漓尽致。烹小鲜如持家,需要从小着眼,用心经营,倾力守护。”

“我们身处的时代,物质丰裕和资源短缺并存。讨小海,烹小鲜,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当我们远在都市享用美味,除了那些付出勇气和劳动的人们,最应该感激的是大自然的慷慨和犒赏。从大海到餐桌,小小海鲜,万千味道,值得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看看上面两段文案,简直是舌尖上的风味,美食作文的满分素材。另外,解说来自舌尖同款——李立宏老师。

除了《舌尖上的中国》,李立宏老师还为许多经典影视配过音。比如《琅琊榜》中的梁王,《阿凡达》中的杰克等。

有同学表示,在得知《琅琊榜》中梁王是由李立宏配音后,不管剧情如何怎么听总感觉这那位皇帝竟然有了几分大厨的怪异气质。

说回纪录片本身,《小海鲜》聚焦于浙江三门县这个靠海谋生的小县城。画面从渔人劳作开始,分为两集《讨小海》和《烹小鲜》。

《讨小海》说的是劳作,着重于气力,摘藤壶、挖蛏子、捞佛手、捕青蟹。主角依然是普通大众,有徘徊是否接替父亲工作的年青人,也有甘愿放弃繁华喧嚣回到小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夫妻。

《烹小鲜》说的是情意,着着于人生百态度和聚散悲欢。同样的人生百态,有奔赴千里回家祝寿的女儿,有花一个月时间为外孙泡制醉螺的老人。

当然,因为只着力于小海鲜,片中的菜式远不及舌尖丰富。画面和配乐也不及舌尖成熟。但不必感到遗憾,即使比起舌尖来,这也是一部值得更多人看到的优秀作品。诚如文案中所言“烹小鲜如持家,需要从小着眼,用心经营,倾力守护。”

这,也就够了!

本文首发公众号:周周看电影,微信ID:cdggodlife,更多推荐,敬请关注!

 5 ) “小”海鲜的真实“小”味道

舌尖I 团队倾力呈现,给打满分不怕骄傲

        “小”海鲜里渗透着平头“小”老百姓的生活“小”滋味,比什么城市霓虹豪奢宴席都更加动人。从选材到呈现都诚意满满,没有硬生生去套那些假大空的“传统美德”,而是真正在挖掘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礼义孝悌虽不明言自在其中。

        拍菜的镜头简直太诱人了,那个蟹黄在镜头前面真的晶莹剔透,海鲜羹里面的牡蛎肉和蛏子肉看上去也超级嫩!坐在屏幕前面真的是一边咽口水一边舍不得移开眼睛。以及文案简直完美,给100分满分不怕主创团队骄傲。摘抄一段:
       【我们生活的时代,物质丰裕和资源短缺并存。讨小海,烹小鲜,所有的气力、情义、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当我们远在都市享用美味,除了那些付出勇气和劳动的人们,最应该感激的,是大自然的慷慨和犒赏。】

        因为对舌尖III失望而来看了这个片子,相比之下真的至少高出一百个珠穆朗玛峰吧。

 6 ) 海鲜的风味

短时间就可以接纳成功的纪录片了

很喜欢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

小海鲜不同于大海鲜的各种方式

从第一集 小小的木船 需要两根长长的木杆 配合上网 原来就可以补捞了

那些大寒过后还要去远方的捞蛏人

原来得在这么深的地方捕捉

第二次配合上更多的人文情怀

女儿相聚一齐 吃更多的家常海鲜

就是我们日常沿海的日常了吧

 短评

我等舟山人的日常

4分钟前
  • Sylph
  • 力荐

看得饿死了……

8分钟前
  • 风雨暗花
  • 推荐

我们这种可以天天吃到小海鲜的人已经看得口水哒哒滴,不消说远嫁他方的亲朋和海外游子了,不适合逢年过节看,很大程度上会特别想家。

11分钟前
  • 数人的绵羊
  • 推荐

舌尖番外篇,配乐和选题一样轻巧可爱

13分钟前
  • 某S
  • 推荐

大海鲜在内地也能吃到,但小海鲜只属于滨海城市喽

16分钟前
  • 鼠帝大陵三百里
  • 推荐

讨小海,烹小鲜

21分钟前
  • 五粒盐
  • 推荐

每一样都想吃,只拍了浙江沿海地区的小海鲜,希望全国的沿海城市都能拍一遍。去杭州旅游的时候吃过一次甜糟羹,不太喜欢,但是看到最后好想尝尝咸口的。

25分钟前
  • 迷失东京
  • 力荐

因陋就简,足见国人的生活生存哲学。

28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任何事物一加上个“小”字就多了一层韵味,“小海鲜”就比“海鲜”听起来更讨巧、可爱了。而对于国人而言,万事不抵一个“食”。

33分钟前
  • 素闲
  • 还行

采藤壶那里跟《人类星球》E01两分半开始的西班牙采藤壶二人组何其相似啊,有些美食真是四海皆宜。ps大晚上看为什么要看这种片子呢唉....

35分钟前
  • 水岛
  • 推荐

想起我和我妈俩成都人到了大连的海鲜店里,目瞪口呆看着那些不认识的东西瞬间懵逼....这东西撒尿一样在喷水诶!活的活的诶..hhhhhh...

40分钟前
  • 费纸姬
  • 推荐

就喜欢吃小海鲜

42分钟前
  • zen
  • 推荐

一个人孤独地流口水,第二集更出彩,“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

45分钟前
  • 你大师兄
  • 力荐

1讨小海:佛手原来是种藤壶啊,美味诶!不过螃蟹都算小海鲜的话,大海鲜是啥啊?另外,中国海洋养殖做得不错啊,赞!挖蛏子得用好辛苦啊。2烹小鲜:醉泥螺!那家太奶奶百岁寿宴真厉害!甜咸糟羹看着真美味!5717

47分钟前
  • hungry
  • 力荐

沿海地带就是有这样的福利。 赚点小钱,不要太拼,养家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远离庸俗成功学的纷扰,守住内心的平静,第二集的那对小夫妻过的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啊!所有的坚守、情义,以及聚散悲伤,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最该感谢的,就是大自然的慷慨和馈赠!8.6

4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大肥黄蚬子!

49分钟前
  • 你还有没有梦想
  • 推荐

第二集的结束语写得真是好!

52分钟前
  • 当当当当
  • 力荐

三星半。第二集很美味🤤

54分钟前
  • Niqa
  • 还行

这部片如果叫《浙江小海鲜》可能更为准确,因为全部的素材都是浙江台州的。其实小海鲜这种东西,中国沿海都有的,而且各具特色。不过,还是拍的很诱人,流口水啊……

58分钟前
  • wenwen
  • 推荐

这才是舌尖3 第一集吧。

1小时前
  • 三和后浪える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