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退变

HD

主演:Vladimir Azhippo,Dmitry Kaledin,Olga Shkabarnya,Alexei Blinov,Viktoria Skitskaya,Maksim Martsinkevich,Zoya Popova,Alina Alekseeva,Alexey Trifonov,Kristina Voloschina,Nikita Nekrasov,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Romeo Castellucci,Adin Steinsaltz,瓦莱里·切斯普拉诺娃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英国,俄罗斯语言:俄语,英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2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3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4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5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6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3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4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5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6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7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8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19列夫·朗道:退变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超字数了,写这里吧

再多说一些吧,相对Natasha,这部其实相对是对电影的回归,有旁白有空镜有配乐,每一幕的结束都让人惊叹悠长。尤其是最后的结局,你知道演员在现实中不会真的死掉,(我还真的去看了最后演员表有多少框。。。)放映结束你就知道这样是电影艺术化的呈现。

很多电影都会说based on a true story,完了之后放一下真实的footage,我们会更加感动,哎呀这个原来是真的,现实比电影更精彩。

到了DAU这里,一切是反过来的。DAU的诡谲之处是它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模糊了界限,用“虚假”的真实来呈现虚假。它是一个个相对虚构的故事,但它的影像里,表演是存在的,真实也是存在的,一种环境下的应激反应记录。所以当那些个场面出现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它只是一部电影。现实不是更精彩,而是更可怕。

 2 ) 一个放弃的影迷吐血推荐!

6小时的退变,真的看得我吐血#太长了。。。头一次没看完放弃,还决定说下这个系列目前我的一些看法。 1.导演意志还是挺清晰,我一直是顺着导演意志去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创作和假想还原,在内容之余,融入了这种假想社会生活化的一面,有些社交型的元素,在电影里头并不多余,反而增添生活真实感。 2.这部电影的影像运用,基本是与我的审美是两种理念,他的影像集中于群像捕捉,没有特别艺术化或者风格化的东西,但是其实又自成一套风格,比较现代化的一种,娜塔莎这部其实还欠缺一些影像力度,说不准这是问题还是不足,也或许也恰好。退变我真不一定能坚持看完,这个时长很考验我的观影耐心,但是开场关于宗教与共产主义的探讨,非常有意思,它通过宗教与共产主义的争论,进一步论证所有带有目的性的某种集合都可以归类为“宗教”,进而将宗教范化,去神秘化。再就是“超意识心理学”实验,这个是我知识的盲区,电影借此时探索人性对兽性的回归,这个也做得挺不错。此外,穿插各种实验。 3.这个系列无论如何,对我而言,它是很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东西,我发现它与以往电影的政治性目的与思想有更多的差异,它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放眼影史(我已知部分),我觉得当代在这样的影像条件,这样的电影创作环境,以及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一部创作,非常不易。 4.没有十全十美的电影,即便我打100分的电影,我还是能鸡蛋里头挑出骨头,但对这部电影,我确实更多去看到它的亮点,挺惊人。

最后,期待全系列,我会选择性去看一部分,全部看完,对我这种没耐心的影迷真的不现实,但我吐血推荐有耐心的影迷务必看完。。。

 3 ) 【科普】演员maxim的俄罗斯新纳粹主义本色出演

想必看完电影的同学都对海报左边这位杀猪操妹的人敢怒敢言,我在和俄罗斯男朋友一起交流的时候才知道他本人在俄罗斯已经臭名昭著,而在电影中的言论和行为都是和maxim现实生活重的信仰生活完全一致,这种强烈的带有种族偏见,斯拉夫人至上,极端主义思想的的纳粹主义其实依旧在俄罗斯盛行。废话不多说直接上资料。

新纳粹主义

新纳粹主义是二战后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潮,旨在延续纳粹精神,保持种族纯粹,强调白人优越。新纳粹主义在俄罗斯的具体体现就是“光头党”。“光头党”在俄语里是个外来词,是直接从英语中音译过来的;“光头党”现象也是个从德国、英国传入俄罗斯的舶来品。

二战后欧洲一些民间团体为了使当时的纳粹和法西斯复辟展开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及社会运动,但现在的活跃各地的新纳粹主义组织所信奉的意义会有所不同,但在民族血统纯正性这一点上都是统一的。

俄罗斯光头党

俄罗斯的“光头党”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其成员都是清一色的俄罗斯族年轻人,年龄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不等,他们把头发剃光,身穿黑衣黑裤黑皮靴,有的甚至把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视为偶像,把纳粹的标志戴在胳膊上、印在衣服上,因此也被称为新纳粹分子。据俄罗斯的人权委员会统计,俄罗斯现有5万名“光头党”成员,但没有统一的组织,以小犯罪团体的形式散布于全国各地。“光头党”成员大多是青少年,信奉极端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主张白人至上、仇视外族人、崇尚暴力,其口号是“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国家”。俄罗斯联邦一级的民族主义政党和组织有7个,地方性民族主义组织也很活跃,主要攻击对象是非洲人、亚洲人、高加索人等非斯拉夫民族的人。

光头党”先后在圣彼得堡、莫斯科、沃罗涅日等地制造多起血案,造成多名来自中国、非洲、中亚、韩国的公民伤亡。

“成为一名光头党很难,但很光荣。光头党是自己民族和种族的士兵。正是他们站在种族斗争的最前列……在任何合适的情况下,真正的光头党人都应当进攻外族人,不断地寻找各种方式攻击他们。”“外族人侵占了俄罗斯美丽的城市,抢走了本应属于我们的住房,喝着我们的水,呼吸着我们的空气,就像贪婪的硕鼠……”在“人民民族统一党”编写的《俄罗斯光头党入门》中,“光头党”的暴行被美化为“净化社会”的自我牺牲。

Maxim Martsinkevich

真人扮演者Maxim Martsinkevich,而他有一个更被人熟知的绰号“Tesak”(算是一个德语翻过来的词语,意思为背刀,或者砍刀,文章之后就用该绰号称呼,Maxim在取这个绰号的时候也是因为喜爱德国的刀具)

社交平台的自拍,充满纳粹意味

Tesak于1984年5月8日在莫斯科出生,18岁时应征入伍。当兵时期被一名阿塞拜疆裔军友殴打致重伤,而这一事件让他身心遭受极大创伤。在接受心理评估后,离开了军队。离开军队的Tesak加入莫斯科当地的一个光头党组织,同期加入极右党派“自由民主党”。05年后,他自立门户,创立了臭名昭著的极端新纳粹主义组织“格式18”(Format 18)

18的的含义取自希特勒的名字缩写,A和H分别在拉丁字母的1和8的位置。

“格式18”和传统的光头党不同,Tesak从一开始就从互联网招揽追随者。他和同伙们上街殴打外来移民者(此时受害者基本为亚洲裔移民者),并拍下视频传至网上,这样的做法很快让他们声名大噪。

Tesak随后也建立了FB或者LG一样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发自拍写写感想,但一切主题都是为新纳粹主义服务,当然这些社交平台也很快封停了他的账号。

格式18野外训练

网络宣传让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之后他在这条路上也渐行渐远。他创建了“格式18”官方网站,在网站上他会经常分享一些自己导演的小短片,比如一些纳粹仪式啊,或者一些锻炼身体的视频什么的。

格式18现在的官网

纳粹仪式

Tesak在06年至07年初开始和几名组织骨干成员多次出入一些线下政治交流辩论场所,公开宣导新纳粹主义理念。 在2007年1月28日,Tesak冲进了莫斯科的Bilingua俱乐部,并当众质问正在组织政治交流活动的一些记者关于俄罗斯现状该如何改善之类的一些问题,之后和同伴们大喊:

“支持民主党派的人都应该被杀死!”

接着他们集体做了纳粹式的行礼,并喊了纳粹口号,当时在场记者以及功社会公众并没有报警。在活动散场后组织方向俄罗斯检察院递交了一封信,状告Tesak这一疯狂的行为。 2007年7月俄罗斯警方终于出手在一家健身房逮捕了正带队训练的Tesak。

不过在逮捕前Tesak早就和成员酝酿了一个新的造势计划,就是“塔吉克人执刑事件”,组织成员在Tesak被逮捕后将这段视频放上“格式18”官网,并投稿多个用户庞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不过很快官网就被人投诉,随即关闭,同时事件被媒体第一时间大肆报道,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视频内容标题为“塔吉克人的执行现场”(The Execution of a Tajik),内容为两名塔吉克毒贩被俄国极端纳粹主义者割首枪决,视频背景是一面巨大的纳粹旗帜。

底下图片有高能,之后就没高能了,已经打码,不看的可以跳过:








执行现场,两名毒贩贵在纳粹旗下

一名毒贩被斩首

一名毒贩被斩首 2

另一名毒贩被枪决

2008年2月18日,Tesak因早前纳粹行礼被判煽动种族仇恨罪入狱3年。而在之后审理“塔吉克人”视频案件,法官却相信了Tesak声称视频造假的这一说法,又因为早些时候他入狱一直表现梁后,所以只在原来3年徒刑基础上加判了半年。

这一判决遭到多数媒体质疑,一些参与“塔吉克”案件的办案人员事后表示视频了发生的那些可能是真的。(这就很矛盾了)

狱中Tesak也没闲着,抓紧出书,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纳粹理念以及每天的监狱趣闻,写作期间顺便遥控指挥组织成员继续抓紧训练和拉人进队以方便出狱后展开一轮震惊世界的活动。

该书卖的还挺好,之后Teask还出了录音带语录拿出来单独卖.......

攻占恋童癖和毒品

2010年12月31日Tesak走出监狱,起初他想从政,不过这个理想很快破灭了,之后他发现了俄罗斯网络上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新兴社交平台VK(VKontakte,用户量庞大,类似FB和微博)

他在VK上设立了账号,并开启了一个新的活动“攻占恋童癖”(Occupy Pedophilia)

在这里展开稍微讲一下,俄罗斯是极端反对同性恋的国家,在苏联期间同性恋性行为是一种犯罪并且和侵童放在同一条法律条令里,前者要判5年后者判8年。尽管现在俄罗斯同性恋性行为并不犯罪,但各种规定仍旧非常歧视这些人群。(女同社会容忍度相对好很多)

因此大部分俄罗斯人会有刻板印象,将同性恋与侵童联系到一块,Tesak这项“攻占恋童癖”的行为基本上也都在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

那究竟什么是“攻占恋童癖”呢,容我讲来......

Tesak和格式18的成员在社交网站上钓鱼那些男同性恋者,约出来见面后将其绑架回到大本营,接着利用直播平台或者是拍摄视频的方式对男同者百般羞辱,比如让其脱光了跳舞、直接当众强行剃头、用尿浇头、被众人虐打等等。

当众侮辱

当众侮辱

这一行动获得了许多网民的支持,当时在VK这项活动最顶峰在2014年关注人群有20多万,并且在之后演变成网民付钱雇佣格式18成员去绑架他们所认识或者看见过的男同者。

在“攻占恋童癖”(目标其实是同性恋)的基础上,Tesak还指挥“格式18”的成员去猎捕那些年迈的同性恋者,并且拍摄了大量羞辱性的视频,各地的活动负责人公开表示:

“所有的同性恋都是恋童癖!”

其实Kuma看了一些俄方的新闻报道,攻占事件中一部部分视频上或者照片上出现过的受害者在经历羞辱后选择了自杀......这真的是太反人类了。

当然除了这两个罪恶的行动,Tesak还在此期间发动了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攻占毒品”(Occupy Narcotics)的行动,该行动主要打击对象是吸毒或者涉毒的外籍移民。

他还捣毁了不少贩毒窝点,其中一些政府性质的报刊亭和药店也难逃厄运,也正因为这一系列无视政府的行动总算惹恼了俄当局。

当众侮辱

魔幻现实主义?

2013年中旬警方大范围抓捕行动开始前夕,Tesak逃离了俄罗斯去到古巴,这件事也极为讽刺,一个极端纳粹主义者竟然选择逃亡到了一个GC主义国家......

古巴政府没多久就把他逮捕了,2014年1月24日将其驱逐回国。

在驱逐前,Tesak看起来很好的容入了当地的那种GC主义种氛围,并留下了不少自拍......是要成为GC主义战士了?

回国后他接受了审判,此时意外又发生了,法院并没有因为一系列的“攻占”行为对他进行判决,而只是因为他在古巴期间通过YouTube上传3个有种族主义观点的视频判了他一个煽动民族仇恨罪关上5年。

Tesak一看自己做了这么多“好事”不奖励反而遭判刑,这让他极为不满,入狱后经常带头进行绝食抗议!

这一段也特别魔幻,各位知道贝尔拍《机械师》那会儿有多敬业吗......人家Tesak在体型改造方面也真是又极端又敬业。

进监狱前他的画风如同兄贵:

然后半年不到:

之后他在律师的帮助下他获得减刑,减刑到了2年半。Tesak一听只要被关2年半就来了劲,疯狂在监狱里锻炼然后继续出书,锻炼,出书,锻炼,出书......

等到出狱的时候,他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出狱后,他继续一有机会就抓一些外籍移民或者是同性恋回来震撼教育,至今仍然在VK上保持着更新,且更新速度还挺快......

昨天Kuma也是第一次去到VK,在Tecak主页上至今还有几十个涉及到攻占事件的视频没有下架......

另外提一下,“格式18”组织也是俄国足球流氓中一支战斗极强的球迷队伍......基本队员体格都和Tesak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平时他们不干坏事的时候就真的只在健身房锻炼,或者集训出去打打群架什么的......

当然这些新纳粹主义者对本国一般公民基本都是爱的关怀,经常下基层带礼物去慰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继续虐待

在2018年的5月21日 莫斯科法庭再次举行听证会,maxim被判决10年监禁。在电影放映期间他仍在服刑。

参考网站:

//en.wikipedia.org/wiki/Maxim_Martsinkevich

//zhuanlan.zhihu.com/p/37045267

//zhuanlan.zhihu.com/p/48989203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M495I5J051597ER.html

 4 ) 片子好无聊啊 他是一部电影吗?

6个小时啊 好无聊枯燥啊 这是一部电影吗?他想表达什么呢?

太宽泛了。 是主义?是人性?还是现实呢?或者说让观众脑补去。

还是说隐含着把苏联 码猎理论 GC主义 黑一把。里面的旁白 有点价值但是有限啊。

这部片子可以说根本就不是讲一个故事 如果非要当一个故事看 这个故事相当无聊 甚至无趣。

是行为艺术吗? 还是说可以的讲 主义的 崩坏 残酷 对比一下 美国当年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说结局如何如何 并不新鲜 很多影视剧中也有的桥段吧。

好无聊的片子 我是快进看的。 正常看6个小时 浪费时间

我并不觉的他探讨了主义 并没有讲清 码猎 是宗教 这回事。

也并没有围绕的这个话题展开。 相当的无趣

相比起来 圣山 圣血 鼹鼠 反而有点意思了。至少思想价值体系 想讲的事还是明确的。虽然我也是快进看完的

 5 ) 失控的艺术?实验?

我选择不评分。

六个小时的观影,一个感受:失控。

从光头青年组(不是之前被惩戒的学生)被阿波奇授意挑衅并毁灭研究所人员开始,对失控的担忧越来越强烈。

即使事先知道这是一部电影,演员们也都安好,可是当活猪被割下脑袋,演员恐惧不安的表现,已经模糊了电影和真实的边界。而这种强烈的不安,突破了镜头画面的束缚,将观众也一并卷了进去。

最后研究所的人全部被杀扔上货车的时候,反而回到“这是一部电影”的可控认知,是因为知道是假的?还是因为恶终于告一段落?

怀着对天才物理学家朗道和那段历史的兴趣,本来想看一部不一样的电影,也自认为对盛传的“实验电影”饶有兴致,没成想自己也成了实验的对象:在研究所外从事被研究的工作。

对于权力和民粹的警惕,这里就不再提了。

不要相信恶之花能结出善之果。

 6 ) 退变的是人类的本能,不变的是残暴的体制

序幕.如宗教般的统治方式,超度“死者”的仪式,燃烧的篝火,强烈的电流,封建思想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实验,也是退变。

1.不同领域专家关于善恶、上帝、思维和宗教的讨论;研究所里,做法事的僧人,燃烧的火堆,矗立的守卫;

饭桌上学生们谈论着死亡,当他们来到的餐厅,这里好似‘娜塔莎’曾经工作的地方,白天的餐厅,轻松的工作,吵闹的欢笑,夜晚的餐厅变成了‘娜塔莎’的挥之不去噩梦;

夜晚的聚会上,端着酒杯的共青团员谈论着革命,浮于表面的革命就像没有深入人心的爱意,终会破裂和消散;

酒后的舞蹈,轻松欢乐的人群中,一双诡异的眼睛盯视着独舞的女子,戴着眼镜的男人们讨论着人们的所作所为;屋外的人成双而舞,屋里的人纠结生活,男人摔碎酒杯,女人尖叫欢笑;

玻璃容器中,一边是猴,一边是人,人模仿着猴,猴观察着人,生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别性,一目了然,本能反应的再现,是科学的探究,是怪异的实验。

2.被关在牢笼里的老鼠,持续多年的实验,却无法探究其的意义,为了实验而实验,只是无所谓的重复无意义的工作行为;

简陋的休息室里,一盘食物,几杯白酒,短暂的空闲,闲暇的交流,日常的琐事与争吵,无法命令下属的管理者,愤然离去,被审问的女人,不能为自己辩解;

在厨房里打闹说着戏谑话语的员工,餐桌上啃食着肉骨头的学生,酒后胡言乱语的男人,抓着女人的屁股,说着爱的谎言,被逼得发狂的主管,摔碎酒瓶,走走停停,不信任别人,不信任自己;

独处房间的两人,吃着巧克力冰淇淋,男人调情,女人陪笑,被脱下衣服,压在身下,半推半就,沦为男人的胯下之物;

“有多少科学进步,是由错误产生的,而这些错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呼吸实验,有人紧张,有人放松,有人焦虑,有人无感,有人痛苦,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摧残,像梦游一般的手舞足蹈,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没人关心发生了什么。

3.盘问细节,深究背景,不是规定,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也是体制内部人员的过度敏感和紧张;

躺在摊子上的学生,被控制的呼吸,集体式的催眠,精神放空,肉体渴求,相互抚摸,彼此亲吻,在实验中所展示的是人类原始冲动里对性渴望的真实写照;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小白鼠。”

小白鼠展示了人类饥荒时期的面貌,为了观察本能而做的实验,结果只能说明:人比老鼠要冷酷得多,比任何动物都冷酷得多;

自认为是最强大的国家,无视社会的发展现状,只看见其它国家的缺陷,却不能审视自己的不足,分裂和失败是迟早的结局;

年迈的老人,在牧师的祈祷词中,吃下圣药,喝下圣水,在赞美上帝的话语中,渴望延续所剩无几的生命,一切都只是空想。

4.火红的房间,若有若无的歌声中,调情的两人,亲吻,抚摸,脱衣,还未开始,被突如其来的同志打断了性欲;被迫辞职,言听计从,是体制内最简单的一个环节,心有所怨,只能忍气吞声;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两种诱惑:自由和权力。”

晚餐时的聚会被打断,逐渐严厉的管制,使人既无权利也无自由,收走花哨鲜艳的家具,换上单一呆板的办公桌,是为了让所有人明白,这里只有工作和实验,其它的事都是违禁;

不明所以的学生,被强制剪下头发,被强迫写下宣言,被要求说出秘密,被威胁,被辱骂,被扇耳光,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类似的经历,再次让人想到了‘娜塔莎’;逆来顺受并不道德,却无人反抗,因为有心无力,因为软弱无力,只得剪下头发,留着和管理者一样的光头,慢慢被这个体制所吞噬。

5.被当做试验品的婴儿,注射药物,安置仪器,实验者冷眼旁观,只求创造,不计后果;

无人管辖的聚会上,砸碎餐盘,听吵闹的音乐,跳放纵的舞蹈,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与分歧;

充满了暴力的生活,需要刺激才会有趣的生活,是体制中领导者固有的本性,人谁都能看透,任谁都会明白,只有深陷其中目光短浅的人才不明所以;

用金属器具磨掉人的牙齿,不是为了获取情报,只是一种惩罚;关于救世主降临的信仰,思想与教义的密切关联性,人类体能极限测试。

6.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定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频率,只是片面的数据分析;

成年人下班后玩脱衣多米诺骨牌,却被认为是违禁行为,写承诺书,在人群前做忏悔;

抛洒树叶,营造秋天的景象,自娱自乐,自我安慰,是在严肃体制中为数不多的幻想;

“物质世界与我们所见、所感、所触,完全不同。”

在听不懂的吟唱声中,欢笑,思考,睡眠,烦躁,困惑,做平常之事。

7.“一旦开始自慰你就输了。”

所以人们选择做爱,相互满足,相互温暖,体验肉体之间所带来的快感,这一刻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一的感受只有高潮;

男人之间的格斗,身体上的适应,只是为精神上的控制做铺垫;

男女之间的玩笑,躺在一起欢笑亲吻;监狱是反映现实的镜子,研究所是社会的缩影,出卖灵魂的收据,和被迫写下的承诺书一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控制方式;

蒙上双眼,反复进行的体能实验,人类仿佛一台无休止的机器,不停运作,没有思想;

转盘上的抗眩晕式训练,广场上的撕纸实验,无不考验人的心智,想要解脱,唯有自救。

8.“如果这个世界对你一无所知,那你也将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

重点不至于撕纸,而在于完成和观察;反复无常的实验,让人们混淆了实验和生活的区别;

每天的会议,讨论内容广泛,包括:政治、战争、思维、共产主义、国际关系、批判错误,工作安排,是新一天的思想控制和意志传播;

没有音乐和舞蹈的聚会,突然闯入的女人,泼洒的伏特加,无法忍受的矛盾,餐桌上的同性恋,人们习以为常;

画室里的现代艺术创作,屁股上涂上黄色颜料,怪异的作品,没有含义的作品;

聚会后餐桌上做爱的两人,宣泄过后,依然渴求,人类的欲望永远无法被满足,只能暂时遏制。

9.参观研究所的合唱团,带领众人齐唱优美的歌曲,是严肃体制中少有的和谐之境;

“这个地方不适合有孩子。”

被选中的猪,套上头套,绑住四脚,写上死亡标语,锋利的长刀,捅入其中,沉重的斧头,砍下头颅,鲜血淋漓的地板,不敢直视的女人,热血歌唱的男人,以科学之名歌唱,以实验之名屠杀;

脱光上衣的人,站在餐桌上欢乐,飞舞的长刀,插入画作之中,病态的放纵,过度的欢乐;

防止腐烂的唯一方式,就是消灭一切存在的证据,只会执行任务,不惧后果的敢死队,摔碎所有东西,杀光所有的人,只剩几只无用的猪,和一堆堆残破的物品,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一个仿佛没有存在过的地方。

短评: 让人绝望无言的严肃体制下的各种实验,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意义,不过是体制下个人的空想;领导者说,下层人做,结果不重要,关键在于执行与完成,没人在意所谓的得或失,每个人都是体制下的一个零件,用完了也就废了;口口声声说着国际事态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却依然只顾着研究所实验的进展,从老鼠到猴子,从幼儿到成人,无不成为实验的对象;下班后的聚会和狂欢,被逐渐禁止,却从未消亡,每晚的音乐聚会,餐桌上的美酒咖啡,嬉戏欢笑的人群,一直都在;偷偷摸摸的性爱,情侣间的安慰,也抵不过那思想上的强制控制;心理上的个人需求,逐渐演变为不可控的屠杀,所有人写下的承诺书,不过是提前签下了自己的死亡证明,当一切发生之时,只能任人宰割,因为这个研究所无人知晓,破坏所有的东西,让其化为灰烬,在寒冷北风的吹浮之下,消逝在了历史之中。

 短评

是应该把自主权交给观众,但是如果是凑热闹的话,拜托不要煽风点火了。很害怕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5分钟前
  • 我坐
  • 还行

純粹的惡!是怎樣的力量讓導演和背後的資本將其邪惡的慾望付諸現實?制度對人性的碾壓並不需要額外的傷害來呈現,這是常識!

7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很差

【补標】下载大屏再看已经忘了看过系列几部了

10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要PTSD了。最后一段多少能 justify 六个小时的长度,但也仅限于此了。塞满了太多琐碎的信息,想覆盖种种主题,结果只能靠旁白和exposition灌输;标榜是真人纪实,却又情不自禁玩预测未来假装本片很智慧;既然有明显的剧本和操控痕迹,何必玩“刻意不干预”那套?和看娜塔莎的感觉一样——大可不必。同样的素材交给大师处理会更上很多台阶,本片看似工程浩大,实际上是去艺术加工还偷工减料的产品,为国际观众创造猎奇话题和窥镜的噱头性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对于时刻能感受到现实与影像关联性的某些地区观众而言,这实在是一场受难。

14分钟前
  • Rebel Scum
  • 还行

可能一部分国人喜欢以无为贵 😀

19分钟前
  • Eyo
  • 还行

这个年代可能只有这个剧组敢拍得如此直接,血淋淋。6小时分成两部分,你会看到文明如何一步步被毁灭。第一部分结束时想了不少要写的点,然而极权和野蛮不断升级,一切都在影片结束的那刻崩塌,简单的文字描述已经没有意义,我也实在无法概括结尾部分带来的震撼与恐惧。

22分钟前
  • 蜘蛛我一脚踩爆
  • 力荐

柏林电影节上看过两部DAU系列,听完两次主创talk,我已入DAU教。///早上起来收到很多留言,根据在talk上观众的反馈,大部分人震惊大于该片或准确说该项目应该给人带来的反思。昨天坐在剧组的前面,导演就在我的正后方,经常会听到女演员们在笑。就像主创们说的,他们生活在一起三年,彼此非常熟悉,这个电影的创作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必须注意,电影中一切都是虚构的,有剧本,但不同于传统剧本,很多都是演员的现场发挥,类似于即兴表演。大家所关心的心理状态,包括Natasha本人都一再否认现场有心理医生,也没有人接受心理治疗,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在一起生活得非常和谐,所有人都很开心,那里充满了爱。这个对于外人,甚至对于去过现场但是只短暂停留的人恐怕都难以相信。另外一方面,这部电影又是真实的。

27分钟前
  • Q影誌
  • 力荐

5/10。观影过程是痛苦的,可能是缺少一个主线的原因。分两次看完,每次看完就倒头大睡。给我留下印象的有真实杀猪、审问戏、餐馆糜乱生活、撕纸。

28分钟前
  • 乍暖
  • 较差

不就是一个“新官上任抓生活作风”的故事嘛,硬生生地被导演拔高到了人性和政治的高度,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

29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仍然是一个超五星,一部共产主义启示录,六个小时不间断的目不转睛几乎打破生理极限。如果说Natasha钻探到了人性的最深处,Degeneratsia则完成了坏制度的影像教学。我真的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影像,可以如此有力而完整展现人是如何一点一点从社达主义进化成种族主义恐怖分子的,更可怕的是环顾周围发现这种事情并非虚构,完全是真实存在的。全片最有力也最荒诞的一个段落,大概就是扛着斧头唱起我们爱科学。两段式结构,两种堕落,一种比一种恐怖。结尾其实很有铺垫的:其一,科学家被Azhippo引蛇出洞,一个KGB头子怎么可能让科学家干掉KGB,肯定是被先下手为强;其二,Azhippo被外国科学家光靠看面相就识得体无完肤,最后这一击显然是故意不动声色蓄谋已久;其三,众人的恐惧和沉默,恐怕也只能带来这样的结果。

3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不同于《娜塔莎》窥一斑见全豹的手法,《degeneration》有意将格局拉大,更加直白地加入历史脚注和充满哲学意味的画外音以丰富文本的厚度。影片第一部分略显混乱,但第二部分渐入佳境,将一个逐渐走向疯狂的微型社会浇筑在六小时的宏篇巨制中。至此,柏林电影节上先后放的这两部《DAU》虽创作思路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既有宏大历史,也有小人物,犹如早已陨殁的苏联帝国的一次借尸还魂。

32分钟前
  • 日王仔
  • 推荐

这部六小时的群戏强化了《娜塔莎》的“极简”感。原本还想抱怨一句片尾的大血洗决定铺垫太少,但整部作品的逐层推进还是再次震撼到我(虽然更喜欢上一部的局部放大处理)。另外,片中关于现代艺术的那一刻钟精彩段落真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学术案例了。近期决定整理一下该片诞生背景以及被最终撤销的柏林展览等丰富细节的德语报导。

37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楼下没看过也能评分?

42分钟前
  • 便民老板
  • 还行

#Berlinale20-40 前五个半小时的铺垫使得最后半小时的屠戮如此心惊又如此合理。导演是个大暴君,关于本项目的一切都将经受电影史的伦理争辩。

43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

47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不知如何评价了 结束和导演及主创的谈话 听得我很难受

49分钟前
  • 小马小马马
  • 还行

导演到底有没有底线?或者导演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底线?

50分钟前
  • 向好
  • 很差

主题还是可以的 把某主义和萨满、佛教、基督、科学等放在一起比较 才知道这种主义是多么恐怖 空间也有多重有效性 但叙述和分段都有问题(绝对是狠狠减分) 能感觉到素材多得装不下 然后就只能按长篇小说那么个格式来写 还是能力赶不上野心的问题 除了横摇和手持就不会别的方法了 换句话说如果DAU宇宙是这样的 那么14部合起来不过就是套装电视剧的水平 说不定还不如

51分钟前
  • 灰狼
  • 较差

#70th Berlinale#官方展映。影片全长9小时,这是为柏林制作的特别版。看完才觉得选[娜塔莎]进主竞赛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而把[退变]放在[娜塔莎]之后再行展映也是非常有逻辑的。其第一部(分为5段)基本可以概括为“政治强人阿日波的崛起”,第二部(分为4段)可以概括为“直到大厦崩塌”,占据重要篇幅的无视一切文化教养、信奉人种论和拳头的“土狼”们,我猜参考的一部分是戈尔丁的《蝇王》(猪头的典故都用出来了),还有一部分应该是WG。影片鸿篇巨制,但叙事并不完整,结尾清场戏虽然非常惨烈但是怎么看都像是导演意志强加的团灭结局,并且颇有十几个人物按照电影叙事要求必须交代的人物结局根本没交代。作为一部电影而言,四星是我能打出的最高分了。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开头两个小时,灯光团队还没到达?

54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