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对决法罗

已完结

主演:伍迪·艾伦,米娅·法罗,罗南·法罗,迪伦·奥沙利文·法罗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艾伦对决法罗 剧照 NO.1艾伦对决法罗 剧照 NO.2

 长篇影评

 1 ) Reddit 网友Gumdropland评价搬运

I grew up in a similar situation as Dylan. My mom most likely ha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I was sexually abused by my dad at the same age of seven. She had sole custody, but I saw him on the weekends. It was a similar scenario.This is what I can offer to help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1)Memories of sexual abuse are tricky, especially at seven or below. They are fuzzier than older children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trauma. Research shows at around seven kids can recall them better; it explains why they are so upsetting but maybe a bit disconjointed for dylan

2) You can have a mom with bpd and a father who sexually abused you

3) Just because courts or the investigators didn’t convict him doesn’t mean he is innocent. In all of my family’s domestic and court issues my mom always looked like the crazy one, when my dad always seemed calm and together. In fact although my mom was more like Mia and a bit untethered at times she truly tried to protect me, when my dad in fact was the truth sociopath. Make a woman helpless to help her children and you will see what you get.

4) As a teacher, it’s really gross to see woody being defended for marrying his stepdaughter. First of all, she could be a wonderful woman, but what many might not know here is that is a very common reaction to trauma- fight flight flee or fawn. If she had trouble with Mia at all it makes total sense she would fawn the man grooming her at that age. There really is no defense. It’s gross even if it cannot be considered true sexual abuse, it shows a certain pattern(不管怎么样这一点真的也是take advantage的感觉太强烈了,不犯法是一回事,这个pattern在他电影里,油嘴滑舌劝那些年轻女孩经历老男人再找年轻的把责任都往年轻女孩身上扔调调真的不是太ok,让人想到马男bojack和那个小鹿,还有教师情事里年轻人当时都觉得是自己想要的情愿的,但是等回过头都......)

5) Lastly, has no one learned from Nassar? Woody shares many of the same traits. The fact he wanted nothing to do with Mia’s children but MARRIES one shows a disconcerting attempt to throw her off her guard.

6) I have experienced emotional,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They are all bad but nothing compares to the sexual abuse of a child. It’s kind of gross comparing Mia’s alleged bpd with possible sexual abuse of a minor.

7) Btw, it’s really hard to come forward with this kind of abuse as an adult...I have’t. I don’t think with all the coaching in the world that Dylan would come forward if she wasn’t 100% sure... would you want to be known for being sexually abused as a child? I sure dont

 2 ) 我再也不会看Woody Allen的电影

18年知道woody的一部片子被取消上映,当时只知道是有性侵的嫌疑,也没有特别关注其他的部分,但是看完这个纪录片,作为HBO拍摄的相对公平的内容,我现在听到woody的声音就恶心。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我无法想象,而且还能在事件发生后坦然地继续生活、拍片、得奖近20年。

正如片中Ronan所说,14年和18年,Dylan两次发声,社会的声音已经大不同,确实时代是在进步,从韦恩斯坦倒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反抗好莱坞的男人们、权贵们。曾经只要有钱有权,精英人士们的生活就可以顺风顺水,现在也许情况没有完全好转但是也在不断的改善。当看到是Ronan发表了关于韦恩斯坦的调查文章,真的好感动,他不仅是为了受伤的女性们发声,也是为了自己的姐姐发声,而且现在也靠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一个有声望有影响力的记者和行动家。

Mia Farrow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母亲,她为自己的孩子斗争,以一个理性的方式去支持自己的孩子,并且凭一己之力领养了很多因为战乱或是其他失去家庭的小孩,以一个女演员的身份,在上个世纪敢于站出来对抗一个这么大的导演,我觉得非常佩服。敬佩这位母亲。

 3 ) 此片,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迈克尔杰克逊事件和《狩猎》

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迈克尔杰克逊猥亵儿童事件

记得当年那个卑鄙无耻的男童诬陷迈克尔杰克逊猥亵他,导致迈克尔杰克逊的事业走入低谷。

麦克杰克逊含冤死后多年,真相才大白,那个男童当年只是为了从麦克手里骗取天价和解金。

还有那个电影《狩猎》,男主角因为拒绝的女童的爱意,就被女童诬陷猥亵她,导致男主角社死。

男人在外面一定要小心,有些事情你是解释不清楚的。

尤其是不要和儿童在非监控区域独处,千万要小心

人性本恶...............

 4 ) 一代PUA大师,伍迪·艾伦

男艺术家需要女性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贤惠的妻子、风骚的情人和灵感缪斯,分别承担维系稳定的家庭、满足肉体的欲望和提供创作灵感的作用。这在费里尼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比如《八部半》)里有清晰的表现。如果幸运,这三重角色将降临在同一位女性身上,如果不是,男艺术家就会出轨,不断寻找情人和缪斯。

归根结底,男艺术家都是自私的人,他唯一信奉的是艺术,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为艺术而牺牲,自然包括女人。从常理上看,道德伦常只会阻碍他的艺术创作。于是,他需要越过道德规范,从而将一切越矩的经验转化为创作的素材,最终进入作品之中。我们不清楚男人是不是都是坏东西,但我们很清楚男艺术家里没有好东西。

只有少数天才能够被允许逾越道德,因为天才的责任在于提供观察世界的崭新方式,这将受益于全人类。天才的才能是属于全体人类的宝藏,而非他私有。因此,人品和作品应该分开看待。强奸犯波兰斯基和恋童癖伍迪艾伦,是坐实的事实;我们在人品上可以鄙夷他们;但对于作品,我们需要一视同仁。因为,艺术是无辜的。

 5 ) 从《艾伦对决法罗》看好莱坞的转变

希望大家都看过了《艾伦对决法罗》(Allenv. Farrow)这部纪录片剧集,今天要讨论的主要是剧集的最后一集。第四集所展示的是早年审判和丑闻结束后,为何好莱坞没有就此宣布伍迪艾伦的“死刑”,反而是米娅在美国再也找不到工作,这其中好莱坞是如何包庇有权势的人,使用了怎样的公关策略,而后来自米兔运动之后,这一切又怎样发生了180度逆转,伍迪艾伦终于在这件事上最终输掉了他的名誉和事业。为何同一件事,在2000年初时和在现在,有着如此不同的结局?

这一集其实对了解好莱坞的历史和变更有很大帮助,并不仅仅局限于伍迪艾伦的事件。里面还提到了很多相似的人同样是遭到控诉、身带污点多年,却多年一直没有翻车,直到近几年。从哈维韦恩斯坦,到波兰斯基,到最近的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HFPA),都是存在于好莱坞很久的具有强大势力的个人和组织,而且在过去多年,时不时都会在新闻上看到有关他们的负面内容,可是却一直被纵容和忽略。观众也一直本着娱乐至上、艺术至上的原则,始终不愿意承认带给他们娱乐性的内容背后的人是不完美的,甚至可能不一定称的上一个好人。

米兔运动真正的影响力

《艾伦对决法罗》播出后,我在豆瓣上看到依然有很多人占伍迪艾伦的一方,说没有他的说法,只有法罗一家,这个纪录片不够客观。但其实我想问的是:你真的有看这部剧集吗?如果你真的有看,你就会知道伍迪艾伦的声音在里面出现了多少次。他的每一次证词和反驳都有被加入到这个采访里,甚至法罗对他的对话有录音也都加入。所以并不是他没有发声,他的声音有被充分的展示。虽然他没有接受这个导演的采访,但最终他还是在媒体上否定这一切。所以只因为他一直否定,他就是无罪的吗?

也许,反正目前没有人跑到他家里把他拷起来关进监狱。但是这不代表这个纪录片是无用的,更不代表他的事业和信誉没有因此被毁掉。如果你们有机会看看推特上和媒体评论上对他的评价,加上他目前电影已经无法发行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伍迪就算没有认罪,没有被判刑,他已经输了,而且输得非常彻底。在现在的好莱坞,他没有容身之地。

包括去年同样在Netflix发了纪录片的这位曾在美国呼风唤雨的Jeffrey Epstein也是如此,纪录片详细说了他过去与后来的两种待遇。很多人现在出来指控他,他也没认过罪,但似乎没人觉得他是无辜的。所以Epstein与伍迪艾伦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因为伍迪艾伦拍了很好的电影,所以就无罪吗?

其实米兔运动之后被扳倒的所有权势之人,所谓输赢和惩罚,并不真的在于是否他们被判罪,是否他们自己承认有罪,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从被“很多人惧怕”,到“被很多人唾弃”,也就是曾经利用权力去欺负别人,或滥用职权的人,一下失去了原本的“权势和影响力”,没有人再继续吹捧和给他们影响力。这才是这场运动产生的最终的结果。

所以不要再说什么法院没有判决,你们心里都清楚,事情永远回不到从前了,而且双方的生活和事业都已经被搅乱,只看谁心里问心无愧罢了。

好莱坞的转变

《艾伦对决法罗》剧集中,特别是第四集,我们会看到即使已经被指控性侵,2000年初,伍迪艾伦还有在奥斯卡上出现,好莱坞各界人士在他上台时还是给予他热烈掌声,甚至起身致敬。在这之后的10多年里,他依然每年一部电影,出席很多电影节,得到不少明星赞许,甚至在2014年在金球奖上被授予了终身成就奖(很多好莱坞明星在这段亮相,相信他们对自己的言论都很内疚,就不列出来了)。而另一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米娅在这场官司后,因为不断被伍迪艾伦的公关团队打压,在好莱坞已经找不到工作,被害者迪伦也一直在成长中背负阴影。

《艾伦对决法罗》里也提到,伍迪艾伦的公关在好莱坞也很有权势,给所有媒体发邮件让他们报导关于伍迪艾伦的正面新闻,如果没有报的就列黑名单。HollywoodReporter就曾经被列了黑名单不让他们再出席伍迪艾伦的新片宣传。

但伍迪艾伦的事在米兔运动后也发生了转变,终于Time’sUp了。迪伦在弟弟罗南法罗(RonanFarrow)的帮助下,再次于媒体上发声。这次得到了很多好莱坞明星的支持。甚至这次很多与伍迪艾伦合作过的演员也不再帮他说话,《纽约的最后一个雨天》那部电影的卡司将自己的片酬都捐了出来表决心。自此,好莱坞与伍迪艾伦划清了界限。现在,他那个可以拉黑名单的公关也没有用了。

最初指控性侵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业内支持,反而被“抛弃、拉黑”这样的事很多,导致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发声。但如今,并不是出现了新的证据或新的证人,而是周围环境不同了,时代变了,风气变了,多年之后,终于他们有人为他们说话了。其实这些事都在说明,很多事最初也许在法庭上,在舆论上没有得到公正的裁决,但不代表这事就完了。时代的变革,往往会让一些事再次露出水面。

Time’s Up

米兔运动对好莱坞的影响力是相当深远的,绝对不仅仅扳倒了韦恩斯坦。VOX的一个统计显示,自米兔运动发生之后,有至少104位好莱坞相关人士被指控性侵。米兔运动最大的特点是Time’sUp这个口号,针对的是那些早就有问题的人或组织,终于被揭发。而不是针对那些一次性事件。其最大的影响力是改变了行业的风气,以前可以被容忍被忽视的,现在不行了。对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容忍度越来越低。

所以很多粉丝总是在纠结于一个人是否有罪是很不现实的,真正发生改变的远远超过一个名人的人生,而是一个行业的风气在转变。而且我觉得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

与此同时,威胁记者列黑、名、单这种行为也已经不管用了。随着美国舆论导向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媒体不再吃这一套。美国最有正义感的就是Times旗下的报纸,那真的是完全不怕公关的。从这次他们扳倒HFPA的冲劲就能看出来。历史上好莱坞很多深入报道和揭发都是由Times旗下的报纸领头。如果有商业投资的一些媒体,比如Variety, Hollywood Reporter会相对小心,但依然不乏正义感,往往两边平衡报导,但对新闻绝对不会避讳。然后再到小一点靠广告收入和公关照顾成活的小媒体,虽然平时不愿意得罪公关和电影公司,或任何电影人,但如果明星出来说话了,他们就不再怕报道。

很多人总觉得被指控有问题的人,如果自己不承认,又没有实质证据,就不应该认为他们真的有问题。但是这也要分情况。如果只是偶尔一次被指控,也许还有洗白的希望,但如果一个人多年来不断地被指控,不断有负面新闻出来,而且是来自不同人的指控,而且几乎媒体都统一口径,业内人士也开始划清界限,这恐怕并非空穴来风,绝对不是一个“清白”的预兆。很多时候,反而是因为问题太多,最终让人无法忽视、众人皆知了,纸就保不住火了。所有米兔运动后被扳倒的人都符合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当你真的去搜索他们这些predator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劣迹斑斑的,只是一直没有人敢动他们而已。

但一切依然需要不断的坚持才能最终推到一座大山。无论是来自当事人的不断诉求,还是外界的支持,媒体的不断给压力,每一座大山被推倒都不是一夜之间,甚至几个月,有的,像伍迪艾伦的事件,持续了很多年。

有的时候经历和旁观这一次次的变革,即使没有参与,作为一个记者也觉得十分激动人心。因为在这个行业做得久了,你会慢慢对一些事麻木,慢慢失去信心,慢慢觉得还是不要参与任何事,管好自己就好。可是往往就是这一座座大山被推倒时,你看到了媒体的力量,舆论的力量,正义感和勇气。

伍迪艾伦的事,目前媒体依然是两边都给予报道,每次伍迪艾伦发声,也不会说就不让他说话。但是他的电影,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再谈论,甚至大学里都不再作为例子去研究。很多媒体人称短时间内都无法再正视他的电影或评论他的电影。或至少,没办法再评论他的电影和他的为人而不去提及法罗一家的事。

这就回到前面说的,这个纪录片最后,虽然依然是“她说,他说”两个不同的说法,公众、媒体和法院都没有给予真的裁决,伍迪艾伦也没有被判刑,但是这真的重要吗?米兔运动中被揭发的人,被Time’sUp的人和组织,没人可以再带着敬仰的眼光和心态去正视他们,也没有人可以再忽视过去的一切,也没有人再惧怕他们。

在我看来,Time’sUp指的不是说就要给谁判刑了,而是曾经包庇和保护这些人的那个泡泡已经破了,所有的不光辉内容将会被一一曝光,没有人再继续推崇着这些人,而是决定不再给他们power。这才是对这些power abuser最大的惩罚。

 6 ) Woody v. Farrow: who tells the truth? Who should tell the story?

I've watched the last episode of the HBO doc "Woody V. Farrow" yesterday. I cried a couple of times, especially when Dylan encountered a panic during the shooting. This woman, as an adult, decided to stand up to tell her story because she is 100% sure it's the truth.

For so many years, her father tried to tell the whole world that her evil mother couched her. She had some mental problems that made her couldn't tell what was real, what was a fairy.

Honestly, I chose to believe that this whole father molested adopted daughter thing was a trick played by a jealous mother. It's revenge for Woody's betrayal. But this doc told a different story. As seven years old, Dylan never changed her story. There were details like the electric train, the attic, and Woody. She wanted to tell her story. And her mother just chose to believe her from the beginning.

The most touching scene is at the end of the doc. Dylan came to visit Farrow. It looks cold outside; the sky is grey. Mia and Dylan sit on the balcony having a conversation. Mia asks Dylan, have you ever mad at me for bringing this guy into their family. After a short silence, Dylan said, many people told her that their mother didn't trust them, fought for them, but her mother was always there for her. Maybe that's the real story.

 短评

没人care woody allen的视角

8分钟前
  • juice
  • 力荐

缺乏伍迪视角?他给自己辩白地还少吗?那些照片不是他自己拍的吗?近几年来电影里面一直反复表达的萝莉情结是别人塞进他脑子里的吗?觉得他被动的可以看看他自己是怎么主动表达的,真相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

12分钟前
  • Mir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