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往事

完结

主演:左小青,刘以豪,简嫚书,张书豪,程予希,侯彦西,黄薇渟,施名帅,武子璇,尹昭德,钱磊,柴尧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剧照

台湾往事 剧照 NO.1台湾往事 剧照 NO.2台湾往事 剧照 NO.3台湾往事 剧照 NO.4台湾往事 剧照 NO.5台湾往事 剧照 NO.6台湾往事 剧照 NO.13台湾往事 剧照 NO.14台湾往事 剧照 NO.15台湾往事 剧照 NO.16台湾往事 剧照 NO.17台湾往事 剧照 NO.18台湾往事 剧照 NO.19台湾往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台湾往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据时期台湾新竹中学三位少年周绍祯、庄是耕、林清文相继在 “皇民化运动”中遭受殖民当局的打击迫害被迫离开校园。他们在为生计奔波摔打历练中思想逐渐成长,在饱尝战时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底层人民强征暴敛野蛮管制后民族主义意识逐步觉醒,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分头迈向不同的道路。周绍祯辗转深入内地抗战,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后经中共协助加入台湾义勇队为民族抗战倾尽全力。庄是耕考取帝国大学,却被日军强行征召派往战场,后逃离日军。林清文在岛内地下办学传授国学,在家乡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种。1945年日军投降,三人重聚家乡携手建设崭新台湾的过程中林清文选择去往厦门寻找新思想新出路,周绍祯和庄是耕则投身岛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可战争又随之而来,三兄弟被迫隔海分离。经历数十年的相望相念后,终在祖国大陆得以重逢。女士的品格刺杀风云摇滚英雄天地无限(国语版)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原声命运/冠位指定 神圣圆桌领域卡美洛 前篇危思禁入古巴自由故事澳门风云2粤语单身夫妻伪婚男女最后刺客回到恋爱终结时老友鬼上身国语老鹰想飞老滩乐坛毒舌嗡嗡鸡 第十六季精灵宝可梦 进化分水岭新职员诞生记:好人绑架冰激凌养鬼吃人46级暴逃 下(原声版)少年巴比伦猛龙特警之天罗地网黑旋风灭狼行动光棍终结者欢爱小屋第一季激战江南再见美人鱼壮志雄心戏说台湾之双生鲤魚王胯下运球第一季国王之夜绝对隐私讲话没有在听午夜红裙无界之地两个人的芭蕾狙击精英:绝路反击南海潮天使特警剧场版第一部觉醒篇东京怪奇酒

 长篇影评

 1 ) 由《台湾往事》讨论台湾文学的无根性

康拉德、纳博科夫、奈保尔——这些作家都是因为成功地游弋在语言、文化、国家、大洲甚至文明之间而广为人知。他们的想象力受到这种背井离乡的滋养,而养分的汲取却并非通过根部,而是因为无根性。——奥尔罕·帕慕克《伊斯坦布尔》(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电影《台湾往事》可以了解到日据时期的台湾在语言、文化和生活的变化,在近乎于强制的“皇民化”教育政策下,生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台湾人接受日本带来的现代文化的知识和现代化的生活形态,只会说台语和日语而不会国语,日本文化甚至西方文化大大地冲击了台湾本土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大了本地人与大陆人之间的思想和文化隔阂。然而,即使台湾如弃子般被剥离了中国文化的母体,台湾人民的血液中流淌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延续,所以在面对西化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对民族本土文化的坚守。所以台湾文化融通了日本、欧美和传统中国文化特色,由此形成了一种无根性的文化环境,也让台湾人民对自己归属的文化身份产生了困扰。所以,台湾文学也具备了奥尔罕所说的“成功地游弋在语言文化、过节、大洲、甚至文明之间”,从无根性汲取养分。

 2 ) 怎么重温旧梦?

最近看了这几部电影。台湾往事-----这部DVD是在谍报杂志里附送的正版,我很早以前看过的,记得当时很感动、只不过故事情节想不起来,因此就买了杂志要了这张碟。看过了、总算想起来了-------而且想起来的时候居然还是在碟片快放完了的时候。不由地感叹,唉,多么铭心刻骨的感受终究难免被忘记,既然如此, 感动的记忆显得多么的‘浪费’?反正要被忘记的,各么痛苦也好愉快也罢,总归记不住喽?

说到这里,我想起每次看到那些糊里糊涂的老头老太太的时候我不免替他们难过。人家说,“老小孩儿”就是指年纪大了,什么都记不住,而且容易发小孩子脾气的老年人。我难过得是, 也许命在延续,其实真正有意义的那些人和事请其实已经过眼云烟已经被遗忘的好像没发生一样,GOD!这该多么可怕?! 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就这样生活着。

往事啊! 多么可贵的记忆,怎么能够留存它们呢? 只好尽最大努力记录&刷新。 可惜就算记得再多,也是枉然!不是‘物是人非’你记得住人家没记住、空留你一人感慨昔日的甜蜜or辉煌,不是更加郁闷;要么就是即便你们都记得、除了眼睁睁看着一切不可重来,今日的你们连再走出门的力气都没了,怎么重温旧梦?还不是抱头痛哭,感慨人生、到头来也还是郁闷啊。

 3 ) 家和国,母与子

想看这个片子是因为想从了解台湾在二战后和战前的那段动荡时期,同样是中国文化的台湾人的生活变迁。按照故事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以战争胜利来把电影的处理分为战争胜利前后两部分,战争前的场景都集中在村落中,其中故事的转折也伴随着林家的兴衰和台湾的殖民史。这部分的感觉比后一部分跟细腻,毕竟侧重于往事。但是战争胜利后的叙述,同样是主人公的视角,相比于一开始旁白式的语言,让我们感受主人公的声音很微弱,经历了三十年,这种沧桑的情结可能不能这样轻描淡写式的结束。
电影的第一部分,一直到战争胜利之前,我觉得这期间林家的,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村口一群纳凉的老人,看病的赤脚郎中,这些都是每个在农村长大人的记忆,只不过,这一幕是在宝岛的一个小村子,老人们的神情也不是那么安详,老人们眼中流露出的有对殖民统治的饮恨。相比于大人,小孩是的童年世界总是相似的清澈,林家孩子的小时候也是在村口戏台下,溪涧边划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唯一的不快就是趾高气昂的日本小孩子的挑衅。
林母的塑造也是很难忘的,林家孩子从学堂学了日语回家说日语,林妈生气的家法伺候,半夜时分,烛台边母亲有悉心给孩子敷药,林妈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跟电影开始阿公对日本村长厌恶的申请,林汉敏对他的从医同事的毅然决然,都是这个时代台湾对日本殖民的态度,这也是作者很明显想表达的态度。林妈身上也有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林汉敏去世后,照顾家的重任都在她身上,尽管丈人做媒希望她重新嫁人,镜头以为深长的转向丈夫的遗照,可能除了恪守妇道,还有对这家中老人,膝下子女的责任,这都是她不能分心的理由。
也是通过这个片子,我回头了解了台湾被殖民的那一段历史,历史的伤疤和人的伤疤惊人的相似,现在钓鱼岛舒群纷争强烈,很难想象,在台湾竟然有政客想把它拱手让人。当然,排开狭隘的国家主义言论,50年的殖民史,不能否认,日本文化在台湾影响了宝岛文化的发展轨迹,也留下了几代人的精神记忆,对当今的民主政府来说,任何声音都是可以听取。

 4 ) 母子亲情

   影片讲述的是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在失去父亲之后,母亲独自艰难地抚养“我”和弟弟妹妹。在日本侵占台湾后,“我”和几个同学成了日本军队的学员。战争让“我”的好朋友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在母亲的抚慰下“我”克服了伤痛,长大成熟了。“我”去大陆求学,没想到与母亲的分离竟是几十年。数十年后“我”与母亲在日本相见,“我”已经是人到中年,母亲更是白发苍苍。可是浓浓的母子亲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距离的遥远而被割断,“我”仍然是母亲的儿子,母亲也仍然是“我”亲爱的母亲。

   这部影片的感人之处在于在历史变化的大背景下,向我们传达了简单而浓厚的母子亲情。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余光中老先生那首著名的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5 ) 台湾往事,童年往事

阿姆的一生真的很不容易,作为一个闽南人看这部电影,里面的很多东西历历在目,阿文小时玩的啊!还有过两天就端午了,看到阿姆包粽子好怀念啊。最后那段阿姆在拜保生大帝的那个庙看起来像是在龙海白礁的慈济宫。好亲切啊。因为刚去哪里住了一个月。

 6 ) 28/8/2004碎碎

28/8/2004
因为跟蒋文丽一起排练的缘故,因为华表的缘故,我终于把买了许久的《台湾往事》看了一遍。
一向不喜欢郑洞天的镜头语言。

事件连接比较紧密。蒋获得了华表的最佳女演员,就是因为这部戏。这次的最佳故事片也颁发给了《台湾往事》,确实,这片子比较煽,音乐拿奖确实也有道理。

蒋的表演与以往突破不大。或许是因为看见她平日里也是这样温柔隱忍的缘故吧。但是她很生活。并不能说她塑造人物很出色。
故事造就演员。戏捧人。我想是这样的。

 短评

改编剧本,略感生硬。压抑的感伤和苦痛。自然光。蒋雯丽的表演

5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不喜歡她

7分钟前
  • 雕刻時光
  • 还行

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的,但是我非常喜欢,片子拍的很美,故事叙述的委婉动人。

8分钟前
  • 猫儿
  • 力荐

http://www.m1905.com/vod/85396.shtml乡土气息浓;怀旧味道足;都不像是大陆拍的了;父子二人去钓鱼,路上遇到火车,第一次父亲抢在火车前过马路,第二次呆呆的等火车先过去,对比可知,在监狱的那段经历给父亲造成了怎样的改变......

11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抗日胜利了?胜利了为什么要承受更多的苦难?

15分钟前
  • 北极光
  • 推荐

从这个片子开始,喜欢上了蒋雯丽。

19分钟前
  • 法号庙平
  • 力荐

这真是讽刺啊,大陆人见台湾人(一家人)竟然要在东京团聚,而不是从直接通达,更讽刺的是日本是罪魁祸首。给予团员帮助的是敌人而不是我们自己。蒋雯丽不继续作导演真是影坛一大损失

20分钟前
  • 啸杨
  • 推荐

导演,你不懂台湾。

25分钟前
  • 小卖部张大爷
  • 还行

快进版的侯孝贤,有型无神。

26分钟前
  • xjc_jovi
  • 还行

成年后的故事略显粗糙,遗憾了。

29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推荐

课上看的 质朴的故事片最能打动我 不过到底是中国人拍的 视角还是不够客观 但还是值得推荐

30分钟前
  • K小姐在魔都
  • 还行

小时候很认真很投入的看过。非常客观充满情愫的影片,政治上无论如何,台湾都是中华文化之堡垒。

35分钟前
  • 小鬼Bono
  • 推荐

从台湾光复到国府迁台这四年的时间里,台湾经历了最动荡最不堪回首的社会变迁,可惜在这部大陆视角的电影中这一切都被抹去了,只剩下一个家庭的分离来替代那一段大历史。

39分钟前
  • 安短
  • 还行

一个滞留大陆的台湾人的家史,长河电影,九段结构颇有韵味,撷取从日据时代开始到1994年台湾每个关键历史时期中河衍林家的家事,平淡的叙事之中将国事家事天下事扭股前行,令人回味无穷。① 我出生了(林清文);②苹果(林清仁); ③鸦片烟、万岁和禽兽(林清黛); ④天宝( 慰安妇、圣战援助金和爱的无言结局); ⑤江口中学(与江村武夫下战约); ⑥阿忠死了(那一天,我长出了胡子); ⑦台湾光复(八只粽子、歌仔戏、阿公去了); ⑧从此长别离,各自分两端(厦大是无情的长堤); ⑨东京三日重聚(你是长子,阻隔仍在继续)。最大的缺陷是影像气质平庸,最大的优点是平实中催人泪下的感伤与温情,所有的殇与痛都凝结为一首小诗——“山那边离天尚远,人却说有幸福在啊,我一个人去寻找,含着眼泪又回来”。

40分钟前
  • 卷耳电影笔记
  • 还行

缩影

44分钟前
  • heispatrick
  • 力荐

太他妈好了,太他妈中国化的一部电影了,无限的情绪以一种稳重而内敛的方式表达,极其稀有的让我哭得稀里糊涂。小情节叙事的典范之作。

49分钟前
  • 十四號門徒
  • 力荐

日本给台湾留下了太深的伤痕。。。。。

54分钟前
  • uwtw
  • 力荐

好似一場尷尬的單戀。

58分钟前
  • 挂拉
  • 还行

故事情节太密集,意识形态的影子太刻意。

1小时前
  • 碧梧
  • 还行

主要是,我好愛蔣雯麗。她穿白斜襟衫的樣子真美。

1小时前
  • 松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