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安达鲁狗

HD中字

主演:西蒙妮·玛勒伊,Pierre Batcheff,路易斯·布努埃尔,萨尔瓦多·达利,罗贝尔·奥梅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2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2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3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4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5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6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3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4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5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6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7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8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19一条安达鲁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条安达鲁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跨界合作。表现的是人的梦境和潜意识。故事分两段,第一段开头,一个忧郁的男青年(路易斯·布努埃尔 Luis Bunuel 饰)坐在月光下,磨着剃刀,他抽着烟,等着年轻女孩出现。男青年拿着剃刀抚弄年 轻女孩的脸,用剃刀割开了她的眼球,同时乌云划过了月亮。第二段的时间设定在8年之后,马路上出现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穿着类似女装斗篷的男青年,他晕倒在一个女人的楼下,女人下楼来拿走了他手中的盒子,男人再也没有醒来。回到屋内后女人坐着沉思,另一个男人来敲门,手心布满了蚂蚁,当男人和女人在研究蚂蚁的时候,楼下一个穿着男装的女人正在拨弄一支断手,引起了路人的围观。随后女人的乳房、南瓜、修道士、钢琴、衣衫褴褛的男女纷纷出现在画面中,富有象征意义的梦境被一一展现。六指琴魔2004海扁王2大凶湘江1934·向死而生野草莓1957游龙戏凤老夫子Garena传说对决推上断头台游戏人生:零爱情飞逝青春正步走11分钟跃马英雄猎心者黄金路白山黑水男子游泳部 第一季优步危机海盗旗升起 第二季黑神驹1979当一天爸爸国语腐尸2015死亡之棚结婚案内之谜妙房东与俏房客卢俊义生擒史文恭点心之路特技狂人阿尼库拉波:不死传说传说的魔女红色康拜因排球少年 第四季六欲天祝您好运不回家的大叔超性追击2017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弥生、三月:爱你30年大寒桃花开德川女刑罚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

 长篇影评

 1 ) 一条超现实主义的狗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

有两种让人看不懂的片子。一种是,导演自己也不知所云,他或许的确有话要说,但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电影语言;另一种则是,导演要说的太多,多到他自己也无法确定,他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狂奔到连自己也勒不下来,而正是因为这种深刻性与丰富性,他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即便晦涩如梦境,隐喻似寓言,表面上像是荒诞不经的逻辑,但实际上,这恰恰可能是另一种意义,另一种真实。只看你能不能看得懂,能接受多少,怎样去理解。

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就是这后面一种,更确切的说,这部片子是他和当年同样不知命数的达利合作出来的产物。在1928年,这两位后来的大师根据各自做过的一个梦,捏合到一块,用一种极度超前的镜头语言展现在银幕上,震惊了世界。在差不多90年之后的今天,它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并把电脑前的我震了一跟头,一时失语,只剩下大赞:这部片子太牛逼!

在大师面前,粗浅如我者没有点评这部片子的资格。我只想说,这部片子中的很多东西在后来的其它作品隐约见过。它的象征性、隐喻性与诗意,乃至配乐的怪异(或者贴切),都让我想起了费里尼的《八部半》;它非线性的叙事语言以及时间轴的多次重复,让我想起了昆汀的《低俗小说》;其中男人强暴女人的片段,抚摸乳房的同时,联想着肥臀,陷入不可自拔的意淫与沉沦,让我想起了托纳雷多的《玛莲娜》,那是关于性的萌动与春梦;而从手心中爬出蚂蚁的镜头,所表现出的烦躁与恐惧,让我想起了朴赞郁的《老男孩》,他也同样使用了蚂蚁表现主人公吴大修困兽般的精神状态。而除此之外,这部片子还解放了两类永恒的题材,一种是恐惧与暴力,一种是性与爱情。

其实,这部片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开头:布努艾尔用剃刀割开一个女人的眼睛,这个女人同时正在看月亮,于是,她看见一片狭窄的乌云斜插进月亮,特写,她的眼球破掉,流出透亮的晶状体。这个镜头拍得如此残忍!其所带来的痛苦感简直穿透银幕,直刺心脏!同时,他又是拍得何其天才,那个特写镜头用的不过是一只死牛的眼球!从20世纪初,埃森斯坦发明了蒙太奇直至今天,有多少电影人曾经用过类似的剪辑技巧制造逼真的假象,但又有哪个能绝妙过这个呢?他直接印象主义地切掉了你的眼睛!

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只有15分钟,但却影响深远。我不敢说,在此之后诞生的每一部杰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一条安达鲁狗》以及布努艾尔的影响,但至少没有哪部作品,哪个导演敢彻底否定这一点。但可以确定的是,寻着这条狗的足迹,超现实主义电影呱呱坠地了。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

 2 ) 条纹、秩序和被剥削的性欲

Johannes Vermeer,The Lacemaker

引子: 她坐在柔和明亮的光线中,专注地绣着蕾丝花边。和谐、温馨的画面左侧前景是一个绣着三道条纹的坐垫——象征了她编织着美丽的秩序。这是约翰尼斯·维米尔(1632-1675)的一幅小画,被印在一本画册上,供一位20世纪20年代末的妇女观赏。画中女子质地良好的绸裙和整饬的盘发显示出她来自富足的家庭,观画的妇女妆容精致、佩戴珍珠项链、宝石戒指和金手链,身着时尚的细格花纹连衣裙,坐在贴着条纹墙纸的闺房里,等候着男人。

消失中的女性裸体幻想

十七世纪的荷兰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景观借由艺术家的画笔和印刷技术漂移到了20世纪的西班牙,而推崇体面、和谐的家庭生活,是西班牙土壤里自发生长的社会观念。1900年和1904年,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萨尔瓦多·达利各自出生在西班牙的两个令人歆羡的体面家庭中。他们从小接受严格的天主教教育,却都成长为离经叛道的青年艺术家。布努埃尔反抗压抑人性的天主教,以及把个人整合到社会秩序中去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1924年,布勒东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提出艺术作品要表现思想的真实过程,不受理性、美感和道德的矫正。信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布努埃尔成为了一名超现实主义者。 1928年(时间存疑),达利与他一起创作了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的电影剧本,由布努埃尔制片和导演。他们企图用这部影片攻击观众的价值观念,挑战观众的审美习惯和艺术趣味。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嘲讽时下“先锋派电影艺术家”故弄玄虚地玩弄光影效果、钻到有节奏的蒙太奇技巧当中,却“有时专门展示完全通俗与合理的气氛”。导演布努埃尔想做的,是用影像技术实现思想的自由表达,而不是沉溺在小说式的合理性而俗套的叙事当中。他在《一条安达鲁狗》中所做的实验,就是用影像模拟潜意识的心理自动机制,制造类似于梦境的运动影像——表达他对性和死亡的观点,以及性是如何在文明社会中被结构化地剥削和利用的。 《一条安达鲁狗》那个惊世骇俗的“割破眼球”的场景的蒙太奇序幕之后不久,就是本文文首描述的场景。它看起来是整部影片中最普通、最不“超现实主义”的,看画似乎只是导演随便给女演员找的事。但女人观赏《做蕾丝的少女》的场景是揭示《一条安达鲁狗》的导演意图的重要细节。它透露出女人对中产阶级理想家庭生活的期盼。 序幕结束后,正片的第一个场景展示了一个青年在街道上骑车去往某地,白色的婴儿套装惹眼地套在他的深色西服外面。一个特写镜头照在他胸前——他脖子上挂着一个装饰着条纹的盒子,盒子上有一个锁孔(盒子里面装着一条条纹领带,我们在后面的场景会看到)。下一个场景是条纹房间里观看中产家庭生活画册的女人。“条纹盒子/盒子内的条纹领带/锁孔”与“条纹房间/画中的条纹坐垫/女人”,形成了一对完整的具有精神分析意义的组合。婴孩般的男人的目的地是女性的房间(子宫)。女人的房间、服装和她欣赏的画作中都带有条纹,她还将从条纹盒子里拿出条纹领带,并期待婴孩男人戴上成年男人的束带。条纹象征着秩序,它装饰片中女人的服装,收束男人的衣领,是男人欲望的边界。秩序束缚人类狂乱的本能,塑造了文明有序的和谐社会。

Johannes Vermeer,The Lacemaker
条纹和锁孔,秩序与女性

(截图自《一条安达鲁狗》) 女人听到自行车(或许是车铃,影片中没有展示)的声音,神经质地扔掉画册,跑去窗口观望。她看到婴孩男人,流露出惊讶而嫌弃的表情。男人在女人家楼下摔倒,女人从窗口看到,急忙下楼亲吻他。她得到了这个男人,带他进入房间,把他的衣服和领带整理好,放在床上。这时,女人成为了男人的帮助者和管理者,像男人的母亲。她凝视着夹着条纹领带的衣领,幻想着领带已经打好,像一个期待着儿子长大的母亲。

一个废柴摔

(女人注视敞开的衣服领子,幻想领带已经打好) (截图自《一条安达鲁狗》正片“八年后”第三个场景) 《一条安达鲁狗》的人物身份是流动的,男人有时是个婴孩,有时是性欲旺盛的青年,有时是自己的父亲,他同时是弑杀自己(父亲)的凶手。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也是流动的:儿子/母亲,性侵者/被性侵者,夫妻,互相角力的男女朋友。人物身份的转化像梦境般不合理性,但却符合解读潜意识的逻辑。 脱掉了婴儿服的男人此时发现自己的手掌上有一个洞,黑色的蚂蚁从洞里爬出来。这是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被无数的批评家们解读为“男性欲望的黑洞”。我同意“手”象征性欲和本能的观点,它是对本片多次出现的“手”的概括性喻指。片中三次出现不寻常的手,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三次欲望之手的具体内涵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发育之手。手象征着欲望和男性生殖器,爬出的黑蚂蚁即是青春期男性萌动的欲望的象征,也隐喻着毛发这个第二性征的生长。此时男人刚刚脱掉婴儿服,对自己手上的蚂蚁洞困惑不已。但是,蚁洞手掌画面之后,依次叠印了女人的深色腋毛和扎人的黑色海胆,暗示着对女性的性冲动和危险。

第二次,是欲望之手。男女主角从窗子看到街上有一只断手,一个上身穿男装下身穿裙子的中性人在玩儿这只断手,围观者众。警察驱散了围观者,命令中性人把断手收进条纹盒子里——禁止暴露欲望,本能应该被秩序所约束。然后中性人怀抱盒子独自站在马路上,男人兴奋地期待着中性人在马路上被车撞死。中性人果真被撞死,象征着孩童时代的终结。男人对自己的欲望有了意识。

影片接下来展示了男人强行抚摸女人的乳房的情节。此处,被条纹衣服遮挡的女性身体影像叠印到女性裸体的影像。这表示男人的性幻想,在幻想的过程中,男人变成了一具嘴角淌血的死尸。这显露出布努埃尔对性欲即将带来的后果的看法。女人仍衣冠完整,她从反抗到忍受男性的性侵,但最终从男人手中逃出。她从床上跨过,他也从床上跨过(这或许暗喻了他们有了性关系),男人使出了杀手锏——求婚。 于是我们看到了批评家们热衷于分析的装置艺术——男人吃力地拖着两根粗麻绳,麻绳上绑着两个天主教教士、两架优雅的立式三角钢琴,琴上各放着一头被剜去眼珠的驴尸。满足性欲需要通过婚姻使性关系合法化,要想结婚就要努力获得宗教认可,和保持体面的中产家庭生活水准的能力。但布努埃尔通过影像告诉我们:认为宗教许可是可笑的,而那一套文明世界的价值观是顽固腐朽的(死驴的隐喻)。 男人为了满足性欲,就只好接受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规训,成为一个勤恳工作的丈夫。

天主教教士

第三次,是禁欲之手。这发生在男人试图以婚姻得到女人的身体时,女人逃到门后,用门夹住了男人的手。密密麻麻的黑色蚂蚁从手中的黑洞爬出,这是性成熟和蓬勃的性欲的标志。男人挣扎着,最终合上了手掌。女人看到一个穿着婴儿装的男人躺在床上,讨好而狡猾地笑着。

天主教教士

《一条安达鲁狗》是公认的反理性和反叙事电影,一方面是因为人物身份的流动性,人物行动和镜头组接带有高度的隐喻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平滑的影像时间,让人无法按因果逻辑和时间顺序来建构一个完整自足的故事。影片里出现的时间提示是:“从前”、“八年后”、“早上三点”、“十七年前”、“在春天”,它们对叙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时间性的推动力——在梦境中,时间概念也并不清晰,而且经常跳转或混杂时间。尽管不是叙事电影,但《一条安达鲁狗》依然有推进“剧情”发展的动力。这就是“条纹(文明和秩序)”与“手(性欲和本能)”的对抗关系。条纹规训着手,而手不断地试图反抗。它强暴地抓住条纹包裹的女性胸脯,它开枪打死了身穿格子西装的“秩序我/父亲”,它抚摸幻想中的裸女玉背。 男人退回婴孩之后,“早上三点”的字幕出现。一个头戴礼帽身穿格子西装的男人粗暴地摁响了门铃——女人房间的空间位置也发生了游移,从二楼变成了一楼。这个男人来到婴孩男人的床边,开始抽打和责骂他。像一个专制的父亲教训懦弱的儿子。他脱去了婴孩男人的婴儿装,还罚他站在墙角。起初,画面上看不到男人的脸,直到出现字幕“十七年前”,男人转过身来,我们才看到这个人的脸和婴孩男人一模一样。这个成年男性看到了落满灰尘的课桌,陷入怀旧遐思中。他拿起课本(学校机构的延伸),交到年轻男人的手中。他转身走到门口的时候,年轻男人趁机掏出手枪打死了他。

男人拖着婚姻的重负,艰难地逼近女人

片中闪现的镜子揭示了这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生选择。格子西装与女人的格子连衣裙表示他们是遵守秩序的一对夫妻,这个穿着格子西装、服从了女人和社会期盼的理想有序的家庭生活的男人,在临死前暴露了自己真实的欲望和信仰。他幻视到林中裸女的白润后背,扑上去抚摸。可是,这个裸女的幻想消失了,他一个人倒在了本能树林中,而不是女人的房子里。空间又一次发生顺着他的幻想发生了真实的转换。他死后,还有几个男人发现了他并为他收尸(几个人好像抬着十字架或受难的基督一样)。

男人杀死了那个被规训的自己,在女人房里重新与她较量。至此,布努埃尔再次利用影像技术变魔术。女人进入房间,看见墙壁上有一个背部长着骷髅头图案的蛾子。她愤怒地盯着它,对切镜头回到墙壁方向时,蛾子被替换成了男人。男人用手挡住自己的嘴,再拿下来时,他的嘴就消失了,然后这个位置长了女人的腋毛。女人视之为挑战。她用口红加强了自己的嘴唇的色彩,但是,她发现自己没有腋毛。我们不知道她的腋毛是被男人偷走的,还是她自己剔除了自己的毛发。但无毛是现代社会对于女性身体的规定,而引发男人的性冲动画面里存在女人的腋毛。至此,男人已彻底与秩序之中不再性感的女人决裂。 性和秩序给女人赋权,凭借这种权力,她可以组建一个符合社会理想的家庭。这个家庭用秩序和规则压制欲望,把女人的丈夫变成儿子。《一条安达鲁狗》流露出的厌女症和恐婚症可见一斑(影片序幕就是一男子幻想自己割破了女人的眼球)。片中的女人和男人互相较量之后离开了小屋,她披上条纹丝巾,与海边的一个穿着条纹毛坎肩的男人接吻。这个男人薄凉而乖巧地接受了她,两人漫步海滩。这时影片出现字幕提示:“在春天”,随后化入下一个画面:沙滩里两个露出上半身的尸体,女的穿着条纹泳衣,男的背后有一只巨大的蚂蚁。

性欲和秩序的结合把人引向死亡! 这段17分钟的实验影像,传达出了性欲的破坏力和它与秩序的不可调和性。它仿佛一段密码,凝缩着一个男人从婴孩到成年的与女性可能经历的各种关系情景。男女主角歇斯底里的欲望斗争被安排在平滑的时间里,向世人昭示着人类的性欲遭到文明的秩序异化和剥削的历史共时性(尽管他没有讨论女性的性欲)。 蒙太奇学派的先驱者爱森斯坦没能拍出《资本论》,但我想,布努埃尔拍出了《文明及其缺憾》。

(本文主要内容发表于《电影世界》2018年1月刊)

 3 ) 课堂笔记


   给还行是因为老师讲解之前完全不懂,老师讲解以后,懂了,但还是觉得猜谜似的没意思,好像故作高深了(个人看法)。
   下面是老师对这部电影的解读,看不懂的童鞋可以参照下。另外,要谢谢借我笔记的姐姐(我太懒了)~


    首先,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注重意象的叠加。
   1. 女人的眼睛和月亮相关联,都是明亮的,男人的剃刀和乌云相关联,眼睛被剃刀割瞎和月亮挡住一样,都是失去了光明(话说这里老师让我们看了两遍,真是看不下去啊)。
   2.男子骑车时的婴儿穿戴,暗示女性心目中对温柔的男性的渴望。
   3.男子摔倒,说明此时的他像婴儿般无助,女性亲吻爱抚他,说明了此种男性形象符合女性的欲望形象。
   4.盒子代表的是女性的无意识欲望(注意,此盒子后来出现多次)。
   5.女性把衣服铺在床上,像仪式一样(这一点我不太明白,看懂了的童鞋可以仔细的说说)。
   6.手是男性欲望的象征,男性凝视自己的手,即是凝视自己的真实欲望。手上的黑洞指示内心深处的本能无意识。
    7.蚂蚁……这个真是没记住。
    8.女性躺在沙滩上露出的腋毛转变为了充满硬刺的海胆,意指抗拒性的性指向。
    9.女子在广场上戳着一只手。手意指欲望,广场表面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人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在社会之中造成了影响,人群表示社会,警察代表现实世界的原则,次序。男子从窗口往外看,意指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欲望所在。警察要求女子将手放入盒子中,意指现实社会认为私人事情不该在社会现实中袒露。
   10.女子被汽车撞,表示人的本能意识被压抑。
   11.房间内男子的动作,强调了男性的攻击形象。男子的本能意识释放,理性消失。
   12.女子无法接受男子形象的转变,反抗。
   13.男子拖钢琴(中产阶级的生活),上面有死驴(传统文化),有道士(传统宗教)。
   14.男子的手被门夹,意指欲望被阻碍。
   15.男子穿回婴儿服躺回床上,表示对女子的一种屈服。
   16.另一个男子的自我出现,对其屈服作出批判,像是内心对话。
   17.笔记本的出现,字幕显示16年前,暗示性意识刚苏醒的年代,性欲望呈现了本来状态。
   18.本子变成手枪,手枪代表男性性器官。
   19.另一个男子的自我被杀死,女子背部裸体出现,再次出现性指向。
   20.两个一高一矮的男人出现,对男子悼念,认为本我不需要存在,所以并不在意其毁灭(这里不太明白too)。
   21.女子看到飞蛾(飞蛾的图案像骷髅,是对死亡的暗示),死亡与生殖是有关联的。
   22.女子对性的观念有了变化,抛弃后天的一切,原始欲望展现。
   23.女子对男子展示腋毛,是一种性暗示。
   24.男子长出了胡子,也是性暗示。
   25.女子逃离,但态度已不如之前坚决,挑逗着离开。
   26.女子和男子在河边看到了盒子及男子刚开始穿的婴儿服,都变成了垃圾,暗指传统文化被遗弃。
   27.埋在沙滩,以死结束。

 4 ) 《一条安达鲁狗》:象征主义的大裤衩

      
        20世纪初期的电影并不受主流艺术领域的待见,电影艺术长期被被当作是杂耍式、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旁门左道看待,不登主流艺术的大雅之堂,但电影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先锋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其对艺术的多元融汇和运用不容许主流艺术长期的忽视它,20世纪初期出现的电影超现实主义便是为电影作为一门革命性艺术正名的绝好例证。
        
        超现实主义本来是存在于文学领域中的,20世纪20年代,先锋电影人把超现实主义开创性的引入电影之中,对后世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20世纪初期电影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被划时代的载入电影史册,并被诸多电影理论流派尊为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至今,几乎所有的电影学院仍把此片当作电影教学的教材使用,而其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实属少见。同一时期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大大的推进了电影的蒙太奇理论,而《一条安达鲁狗》则开创了电影的象征主义先河,一呼一应,推动了整个电影艺术的巨大发展。
        
        对《一条安达鲁狗》的解析似乎无穷无尽,短短的16分钟影像,让后世的电影理论家解析了将近一个世纪,而纵观诸多解析,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来解析,另一派是以镜头的象征主义组合来解析。其中以潜意识理论的解析较为的主流,强调潜意识的存在,通过梦境的荒诞表现来反逻辑,产生一些发散式的非固定意义,故事本身没有任何逻辑,但是其信息量是巨大的.丰富的,这些非理性反逻辑的组合使得电影内涵产生了巨大的延伸,其中一些隐喻的元素至今还经常性的在电影中运用,这类似于梦呓的镜头组合荒诞不经的"寓味"存在着,没有人敢说他完全看懂了这部电影,但是每次发掘,总是可以挖掘出不同的东西,而超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更使得此片惊世骇俗,即使过了将近100年,此片还是极其先锋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此片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后世电影的无作为.
        
        《一条安达鲁狗》的内容是典型的本我宣泄,它是达利和布努埃尔的狂欢,是两个疯子亦或是天才的梦境组合,而后人对于其梦境的揣摸似乎永远触及不到梦境的全部,只能是似有似无的捕捉,短短的16分钟的梦境荒诞组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隐喻延伸,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此片的实验性真正对得起“实验”二字。至今为止,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受到此片或大或小的影响,可以说《一条安达鲁狗》历史性的贯穿了之后的整个电影史!
        
        本文不作隐喻的解析,但是还是要略提其中的几个隐喻元素,第一个是手、断手,手是人身体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类进化出手,并开始会用手,是人与兽割裂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靠手劳动,而手独立、割裂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存在不得不说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的,它可以引申出男性主义、引申出割裂于兽的人性,也可以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等等。第二是枪,枪在《一条安达鲁狗》有很强烈的生殖器象征寓味,第三个是切割眼球的超现实镜头,balabalabala,这些元素在后世艺术电影的运用之广之深让人叹为观止。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达利对此片的影响,达利作为一位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其创造的风格和趋向都在《一条安达鲁狗》得到极致的体现,达利画作对于梦境的偏爱也完全的作用到了《一条安达鲁狗》,那些他画笔下难以捕捉的事物被搬进了荧幕,达利的画作本身也偏向反逻辑的并列事物,对比一下容易发现,《一条安达鲁狗》是多么深刻的打上了达利的烙印!而布努埃尔对此片的影响个人觉得远没有达利的强。
        
        一方面,可以说《一条安达鲁狗》这部片子什么都没有说,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一条安达鲁狗》要讲的东西太多,过多的信息使得此片的解读变得困难生涩,这就是两种极端,作为创作者,达利和布努埃尔觉得没有解释的必要,但是后世不断的解读越逼近此片的内核就越是无法企及其实质。西方理论家喜欢以潜在的性冲动和无理性行为归结为超现实主义,而其中象征主义也成为了长久以来影评人们争抢的狗粮,安达鲁这条狗在超现实主义电影中游荡了将近一个世纪供后人瞻仰膜拜,并不断的为后世电影人、影评人施舍自己的食物。《一条安达鲁狗》作为象征主义的裤裆,拉拉扯扯的被人穿了一个世纪,后世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不断的在裤裆下爬来爬去,企及的不是生殖器,而是一股尿臊味。

 5 ) 布努埃尔和达利相爱相杀的“同志”情谊

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今年7月29日,西班牙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离开这个世界已经37年了。然而对于他的电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热爱的影迷和迷影的探索者。

文/东SIR

排版:优雅刺猬

编辑:抛开书本编辑部

路易斯·布努埃尔最为标签的电影大概是《一条安达鲁狗》了,这部电影后面实际上站着的是超现实主义的二位大神——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萨尔瓦多·达利。

他们离开这个世界都超过30年了。但是“至今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着他们的传说”。

先说《一条安达鲁狗》的诞生。

那段时间布努埃尔住在达利家里。一天晚上布努埃尔做了个梦,梦中一片云朵划过月亮,让布努埃尔产生了刀片划开眼睛的联想。醒来后,他把梦说给了达利听。结果达利告诉他,昨晚他也做了个梦,梦到了一只爬满蚂蚁的手。

于是二人决定把这二个梦合成一部电影。不到一星期,二人就完成了剧本。布努埃尔回家找来了钱。回到巴黎花了二个星期的时间纸醉金迷和拍摄电影。

出演影片的演员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参与影片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在拍啥。

后来布努埃尔回忆,直到影片结束前三天,达利才来到拍摄现场,工作就是对付那头驴和客串出演了一下。然而我们后来从影片中看到的蚂蚁、驴子、裸女、液态的钟表……都是达利绘画中出现过的元素,所以我以为达利对影片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影片最著名的刀片割眼球的意象来自于布努埃尔。

布努埃尔和达利结识于大学时代,他们和洛尔迦一起,形影不离,藐视一切规则,放浪形骸、醇酒美人。

洛尔迦后来成了西班牙著名诗人。诗人北岛就写过《洛尔伽,橄榄树林的一阵悲风》。

洛尔迦对达利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后世学者也大都认定达利和洛尔迦有段同志情谊,但达利始终否认有这份特别的感情存在。同性恋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接受的,布努埃尔也是反对同性恋的。

三人分手的原因是布努埃尔和达利更追求个人的艺术表达被社会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双双去了艺术圣地——巴黎,继续他们的艺术梦想。

而洛尔迦在诗歌创作的同时,还关心人民生活的疾苦,积极投身政治,面对佛朗哥政权的法西斯统治,号召人民反抗。最终死于佛朗哥的屠刀,年仅38岁,布努埃尔发了悼念文章。

洛尔迦也出现在《一条安达鲁狗》的故事里了,影片上映后,洛尔迦愤怒了,他认为影片在说他是一条安达鲁狗,他当时被世人称为“安达鲁西亚之子”,相传有一则西班牙谚语: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布努埃尔和达利对此没做任何回应。后来,布努埃尔和达利也分道扬镳了,原因传说有二:女人、名利。

女人指的是达利的妻子——加拉

加拉是当时巴黎先锋文艺圈众多人眼中的女神,关于她的故事需要更大的篇幅才说的完,在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她、布努埃尔和达利的部分。

认识加拉时,她还是诗人艾吕雅的妻子,达利见了她视为天人,布努埃尔见了她却成为冤家。传说有一次布努埃尔和加拉扭打起来,布努埃尔扼住了加拉的咽喉,达利跪地,布努埃尔才放了加拉。据艾吕雅后来和布努埃尔说,那段时间他身上常带着枪,因为加拉相信,布努埃尔要杀了她。后来加拉成了达利的妻子,有了这样的太太,再要维持和布努埃尔的兄弟情,达利实在太难了。

关于名利。布努埃尔曾经在好莱坞谋得一份西班牙内战电影指导的工作。然而刚开始工作,突然美国政府宣布禁止拍摄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电影。

布努埃尔就此失业,开始了一段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面称为的“一生中最暗淡的时期”。为谋生,布努埃尔甚至求助黑帮老大获得了一份在饭店厨房打杂的营生。后来熟人介绍得到了纽约现代美术馆电影部主任的职位。

然而就在这时候,达利出版了一本书——《达利的神秘生涯》。在书中达利把布努埃尔描述成了一名无神论者。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完全不容许于社会的存在。一般认为布努埃尔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纽约现代美术馆开除了布努埃尔,官方甚至希望把他逐出纽约。 后来在一次和达利的见面中,布努埃尔向达利抱怨了此事。结果达利却满不在乎的说:“这本书的主角是我,你只是配角,美国人太蠢了。”布努埃尔怒不可遏,从此二人就形同路人。 后来,据说在一次采访中,布努埃尔表示很高兴在死前和达利喝上一杯香槟。 达利在看了采访后说:“我也很高兴,只是我不喝酒。”

这就是布努埃尔和达利相爱相杀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二位艺术大神走下神坛,有着血肉常人的感情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正是他们的丰富感情和对自我表达的执念,在艺术上走出了属于他们的天空。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6 ) 安达鲁狗与弗洛伊德"潜意识"

超现实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法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 直觉主义 和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

由于《一条安达鲁狗》主要表现的是梦的潜意识和对性、死的渴求,而这正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学说,我们不妨先片面地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看此片。(不同观众理解不同,电影如文学,没有标准答案)

首先,男人磨刀,后用刀割开了女人的眼球,女人此时代表的是性的保守派,男人的行为是潜意识里要反抗。

男人穿着婴儿服骑自行车,代表的是婴儿阶段无意识期,男人死去表示度过婴儿期。用男人表现婴儿是因为这个阶段依然有对性的追求,弗洛伊德认为对性的追求是任何人、任何人生阶段都有的潜意识(其实就是对个人快感的追求)。

女人床上放着婴儿服,表示女人对男人幼儿阶段的天然母性,但是男人对女人有着欲望。弗洛伊德说:每个男性潜意识都有过“杀父娶母”情结。

手中的蚂蚁是欲望、是性暗示,男人进入性启蒙阶段,而女人的腋毛变成海胆,是对男人性行为的拒绝。

街上的断手代表人的性欲,性欲当然不能公之于众,警察让女人用盒子装了起来,是对性欲的掩饰。警察此时是法则、公众道德的代表,女人也被迫成为了压抑性的人。

拿着盒子的女人被撞死,欲望挣脱囚笼,性欲得到释放。女人角色变化,男人对女人赤裸裸表现出了自己的欲望,女人的逃避拒绝性行为。

男人追逐女人,从地上拉起绳子,绳子后面拖出了钢琴,钢琴上摆放着牛羊头,绳子下面坠着两个修道士。钢琴表示性的艺术性,牛羊头用于祭祀——表示性的神圣性(如《红高粱》中爷爷清理出一片圆形土地——象征祭坛,九儿躺下去,两人性行为的背景音乐普通祭祀的号音),两个修道士代表着道德与礼教的束缚。

后面还有很多……啊……打字太累,反正也没人想看,原谅我截止于此。

单纯地以视觉去理解电影很难,解读一部电影最好的方式是先了解电影的时代背景,然后分阶段了解 导演/制片人/编剧 的人生经历、电影思想,还要看类似的电影或者同一导演/制片人/编剧所拍的其他电影。这样也只能能初步解读一部电影。

当然,人们对电影的评论本身就是对电影的二次创作。

 短评

布努埃尔说,“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则是弗里茨朗的电影,当我看了《三生计》这部片子之后,我心里才真正意识到,我也要当导演拍电影。”……朗对此回应说,“我也是看了你这部一条叫安德鲁的狗之后,才突然觉得戴眼罩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后面这句是我编的)

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太贱了。。。

10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是给社会带来一场革命,让人们为之震惊。评论家阿杜·基鲁曾写道:“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导演不但不试图取悦每一位潜在的观众,反而竭力激起他们的敌意。”他说的是当时的情况。在今天,这部电影的技巧已被充分吸收,甚至进入了主流,其震撼力反而淡化了。

14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一条安达鲁狗》中,逻辑是从来不存在的,或者说整个短片就是梦境,真正的叙述在于多重隐喻诸如蚂蚁、手、月亮无疑指向性与死亡。响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它使用恐怖而不安的象征探讨性本论以及男女在生活中的性压抑与基督教传统对人的异化

1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布努埃尔和达利合作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观众最好的武器。片名和电影无关。没有故事脉络,没有人物塑造,场景和意象之间的连接也没有逻辑可循。从梦境、潜意识或是泛性论的角度来解读都无所谓,只要沉浸在影像之中,它就能变成你的记忆,最终在某个生命时刻复苏并自我揭示其含义。

20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西班牙谚语说:“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22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本片来源自布努埃尔和达利的两个梦境。整个电影也像是一个纯粹的梦幻

2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可以用精神分析那套去解读死亡和性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形式,月球/眼球蒙太奇完全媲美骨头/飞船,画面驱动着意识,剪辑却不让意识停留。所以问题是这片能翻拍吗?不能,彩色很可能会毁了“灵光”,黑白本身就是特效。PS音乐是瓦格纳的特里斯坦。

28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神经病流、撒癔症流、犯恶心流三大门派的开山鼻祖。

29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被瓦格纳的配乐分神了。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发现自己对这种“影史性作品”有越来越准确的样貌预设,而最终决定喜恶的也越来越纯粹,就是观感:好不好我管不了了,反正我觉得你这十六分钟太好看了。实验欲从来就没值钱过,有魅力的实验才会绽放先锋性与革命意义。常常被问和自问到底什么是大师,此刻的我想,是理性的大胆,与意识的不妄为。

32分钟前
  • Ocap
  • 力荐

俨然已经是不看此片不算电影人的地步

33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实在看不进去不好评分。不评了。靠。

34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第一段用剃须刀割眼球结合云遮月的蒙太奇剪辑确实挺棒的,相信给后世很多电影人以启发。不过全片拍摄的都是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达利的梦境,显然是不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的,所以尝试去用各种象征、比喻去强行解释意义不大,而原作者肯定也不会去告诉别人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也许他俩自己都说不清楚呢。当然不同的人看完以后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同电影本身一样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并不能成为某种可以通用的阐述。毕竟超现实主义本来就是要突破逻辑和理性的,是需要结合本能、潜意识来打破现实世界的约束的,追求的就是原始冲动和自由释放。

35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剧本由达利和布努埃尔的两个梦境改编而成。看不懂是正常的,无论用弗洛伊德理论还是电影语言分析,都不可能完全达到所谓的真相,因为此片展示的正是非理性的、潜意识与梦境的世界。切割眼球与云遮月的蒙太奇、蚂蚁从掌心破洞中爬出是两大经典段落,对后世影响极大。(8.5/10)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真逼不是装得出来的 电影史意义大于大于电影本身

38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无数蚂蚁带来的恶心感,对身体的部分,手的侵入。在法语中是“手中有蚂蚁”意指手麻痹失去知觉。将文字转化成影像的转意手法。ルイス・ブニュエル。

41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谁跟我说了句一条什么什么狗看过吗?另外一个人说哦我知道,一条尼罗河狗,拍的特无聊

44分钟前
  • 逆转折
  • 推荐

这才是真正超脱于电影语言、令传统评价体系汗颜的作品,戏里戏外的人都无法解释发生了什么,让我想起了自己诸多奇怪的梦境,很多想必都和这部短片类似,这和一般的难以解读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不允许解读,所以我还在这写什么,我也不知道,拖钢琴那段超神,节奏再慢点会更佳。

45分钟前
  • TWY
  • 推荐

不知所云的梦魇式默片,象征手法,镜头切换,这些技术用的太他妈好了,一开头的割眼睛,还真把我震了一下,29年的技术啊。布努埃尔真是无敌了。

50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