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HD中字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迈克尔·基臣,马利克·鲍恩斯,迈克尔·高夫,苏珊娜·汉密尔顿,瑞切尔·凯姆普森,格拉汉姆·克罗登,莱斯利·菲利普斯,谢恩·里默,多纳尔·麦卡恩,Kenneth Mason,Tristram Jellinek,史蒂芬·B·格里姆斯,Annabel Maule,Benny Young,Niven Boyd,伊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走出非洲 剧照 NO.1走出非洲 剧照 NO.2走出非洲 剧照 NO.3走出非洲 剧照 NO.4走出非洲 剧照 NO.5走出非洲 剧照 NO.6走出非洲 剧照 NO.13走出非洲 剧照 NO.14走出非洲 剧照 NO.15走出非洲 剧照 NO.16走出非洲 剧照 NO.17走出非洲 剧照 NO.18走出非洲 剧照 NO.19走出非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走出非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该片在1986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在内7项大奖。动物管制官第二季不由自主爱上你最后的约定那个傻瓜爱过你魂断钓鱼城孤叶三娇TV版龙岭迷窟2022某日某月恶棍父亲的遗愿租房惊魂碧海追踪海贼王剧场版3:珍兽岛的乔巴王国说唱王戴夫第一季善德之源我的爱情PH值天真派:西游记美好的一天大千世界砂之器1974国语良医第七季太阳之力神探阿蒙 第二季她的母亲迷糊餐厅第二季小狗之爱第二次二十岁乐高大电影2原声版寅次郎的故事24:寅次郎春之梦假扮未婚夫意大利式通奸老伯实习生致命一击巫蛊人偶青幻记1973城南旧事灵偶契约2(粤语版)生死竞赛3我的一家人 第五季小小校长霹雳行动

 长篇影评

 1 ) 再看《走出非洲》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是在1989年的澳大利亚,看完后的奇妙感觉历历在目,仿如自己在夜晚的海边,天空中有无数的流星,烟火一般向你撒来,浪漫混合着典雅,无奈参杂着深情,伤感交汇着壮丽。我看到了Woman at her toughest, man in his best and colonial society at its worst. 昨晚又看了一遍《走出非洲》,已经是距第一次看本片的近二十年后在上海的家,优美的电影配乐,壮丽的非洲景色,Meryl Streep (Karen) 的坚毅,Robert Redford(Denys) 的不羁,Sydney Pollack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让《走出非洲》的神奇魅力再次令我感慨不已。我明白了为什么片名叫Out of Africa, 我更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停地在In or Out 之间苦苦挣扎。 电影的开场有这么一段女主人公Karen的自述:…he gave me an incredible gift. A glimpse of the world through God’s eye… and I thought: “Yes, I see. This is the way it was intended.” (…他给了我另外一样不可思议的礼物。从上帝的眼中窥探这个世界…然后我想:“对啊,我明白了。这才是上帝希望的啊。”)这些话不仅仅从Karen的口中带出了电影男主人公的非比寻常的影子,同时,无疑是电影深入的主题,也是导演让观众去发现Karen明白的到底是什么?上帝希望的又是什么? 女主人公Karen 所处的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二十五,六岁还是单身女性是不为欧洲上流社会所接受的。在忍受不了她的贵族情人的怠慢之下,毅然以一种反叛的方式,提议和她情人的哥哥结婚,到非洲去另创一片天地。 Karen 是怎样的一个女人?Sydney Pollack 在Karen 刚到非洲结婚当晚和她伯爵丈夫发生争执的一场戏中有细腻的有关Karen 个性的描述。Karen 除了美丽富有之外,更重要的,她是一个个性坚强,极具反抗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占有欲非常强烈的“现代西方女性”。Karen 不仅要得到婚姻,还要得到梦寐以求的贵族头衔和她所理想的家庭生活。Possession和obligation 这对矛盾,在Karen 的人生轨迹中充满了斗争的脚印。明白这一点对于电影的深入进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来到非洲,她带去了水晶和瓷器,她给她的非洲佣人戴上了欧洲侍从的白手套,她希望庄园的河水可以改道,她要用英语去教育非洲部落的小孩,她不停地想让原始非洲通过她的努力变成一个她所想见到的欧式非洲。于是,男主人公以一种完全相反的理念出现的时候,电影的魅力和趣味油然而生,也为她在电影结束时所有她拥有的(Possessed)东西的一一失去埋下了令人深思的伏笔。 男主人公Denys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羁骜不训,风度翩翩的浪漫主义人物,我觉得他不光如此,他之所以吸引Karen, 并且影响她一生的是他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观,他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他不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任何人,也不迎合任何人的意志而丧失自己的自由,即使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孤独和贫困。 在圣诞晚宴的舞会上有关Karen给非洲小孩英语教育的话题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Denys: 你很会搞事。他们说要读书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呢?他们知道说他们要读迪更斯吗? Karen: 你不认为他们应该学会读书吗? Denys: 我认为最好你先问问他们的意愿。 Karen: 你小时候被问过吗?难道读故事有害于他们吗? Denys: 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从不写下来。 Karen: 你为什么宁愿他们是无知的呢? Denys: 他们绝不无知。我不愿见到的是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英国人! 西方人总以为自己的文明优越过别人。即使是Karen 那样心地善良的女性,依然以为把自己的文化和道德强加于完全不同的种族是出于一种善举。因为在她的心目中,非洲人是无知的。当英国的战舰强占了满清的国土,当八国联军的烽火烧尽了圆明园, 当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中华的江山,当美国的战火蔓延了雅鲁藏布江…直到当几个月前,奥运的圣火依然遭到欧美的污辱,所有的这些的背后,只有一个逻辑,那就是非西方的价值和观念都是无知的表现,即使使用武力去改变这些价值和观念在很多西方人的心里,也是一种善举。Denys 的非比寻常就是近一百年前,他就看到了依然是今天世界矛盾的根源。他对非洲深深的热爱使他明白到几百年来狂妄的西方文明到今天都不明白的道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闪光点远远超出了他的风度,优雅和浪漫。 Karen 第一次受到了和她的价值体系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相对立的冲击, 而那种对立的价值在她眼里是模糊的, 于是她疑惑地问Denys: Is life really so damn simple for you? (难道生活对你真的那样简单吗?) We are not owners her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在非洲我们不是主人, 我们只是过客。 Denis 语). Denis 就像他说的是非洲的一个过客,他何尝不是一个人生的过客。他不需要Out of Africa, 他本来就没有In to Africa, 其实,当你心里根本就没有In or Out的困扰的时候,何处来In or Out的问题?人生应该是简单的:本无明镜台, 何处惹尘埃? 回首自己,从离开家乡到重回故地,从心高气傲到意气阑珊,所有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得得失失,哪一样不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In and Out而引起的反反复复,沉沉落落? 在他们一起去Safari 的一幕中,夜晚在空旷的非洲草原上,在篝火的燃烧声和野兽的叫唤声中,在一种有声胜无声的寂静中,在Karen 心里产生了不可回避的震荡,而这种震荡在Denys 的心中得到了回响.Denys 用那台留声机播放出一曲叫做“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让其余的世界都离开”,多么恰如其分的可以形容男主人公的歌名啊!Denys 一生的追求是远离一个人为构建的社会,远离按别人的意志循规蹈矩。他们浪漫地在烛光下跳舞,在香槟的芬芳下谈笑,在黑夜的寂静中相爱… 两个人的结合暂时自然完美,然而,就像电影中原始的非洲平原已经显现现代西方文明的各种痕迹,一种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和谐正以各种形式在非洲的原野展开。 Denys 和Karen 是两个互相吸引却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虽然Karen 在她人生的未来认识到Denys 所坚持的正是她经过所有的困难之后想要寻求的,然而他们的冲突远在她认识到这点之前。终于,她想要拥有的,或者她拥有的,一样一样地从她身边离开,她的丈夫, 她的爱人,她想要留住的河水,她努力经营的农场,她的所有一切… 电影最为感人的场景是Denys带Karen 在飞机上看非洲原野的壮阔和美丽,Karen 真正领略到非洲原野自然风光的震慑和感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自然图景, 一声声动人心魄的野性呼唤,人其实是那么渺小,一切的名利欲望在非洲神奇的天空中,比不上过眼云烟。这些是女主人公在非洲才明白和醒悟的,也是她在开场所说的是上帝希望的:非洲之所以是非洲,是因为它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就像她的俑人不会带伺从的白手套,流淌的溪水不愿更改它们的河道,故事代代相传却不用文字,辽阔和壮丽的土壤不喜欢工业革命带来的味道。因为只有非洲,才是非洲。如果一切都按Karen原来希望的改变,何必有非洲?John Berry 的原创音乐更是带有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我这时明白电影为什么叫Out of Africa, 这不是仅仅讲述一个女人在非洲有个农场最后一无所有而离开非洲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心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抛弃沉重的精神枷锁,踏上一条寻求自身解放的颂歌。旧约中有犹太人出埃及纪,Out of the Egypt, 难道不也是讲述古代以色列人,离开奴役自己的埃及,解救自己再次获得自由和家园的故事吗? 《走出非洲》在我眼里有不可思议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要让中国变成什么样的中国?西方文明在大行其事的今天,我们想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明我们需要走出?

 2 ) 书评/影评:我喜欢非洲,因为它干净。

去年末,终于在Netflix上看了《走出非洲》。然后读完了在伦敦时入手的原著。

要好的一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她是美籍华人,沃顿毕业,问这问题的时候带着美国精英特有的诚恳和直率。她是真的想知道。我还没有回答,她男朋友说,这也是我妈妈最喜欢的电影。我猜他妈妈大概五十五岁,在巴黎西郊的富人区St Germain en Laye有一栋房子,离婚多年,人生美梦就是中年遭遇爱情,遇到如风的恋人:《走出非洲》里的德尼斯或者《廊桥遗梦》里的伊斯特伍德。在场的一个四十多岁的法国男人也表示极喜欢这部电影,他事业尚可,未婚,无拘无束,人生偶像大概也是德尼斯。

我一时语塞,为什么喜欢《走出非洲》?

因为它发生在非洲,那里尘土飞扬,血腥原始,却又纯净无比,就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说:我喜欢沙漠,因为它干净。作者凯伦布里克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而她的故事也像《一千零一夜》一样引人入胜,农场上的杀人案、小鹿Lulu、我的跛子厨师、来自丹麦的老水手、山丘上的坟墓,我像凯伦的爱人德尼斯一样,假想自己坐在内罗毕郊外凯伦家的火炉前,用很多靠枕给自己做了个沙发,在漫漫长夜听着这美丽的丹麦女人讲着她的故事。

在书的开头,凯伦说,所有的冷血诺曼人,在他们第一次去希腊、罗马和法国时,会深深被南方文化所折服。她自己也如此,她像一个南方女人一样柔软敏感,却从来没有失去北欧女人的强硬。她既像《飘》里的斯嘉丽一样漂亮、强悍、勇敢,独立经营自己的咖啡农场,扬鞭骑马猎杀狮子,处理尸体和将死之人。又像三毛,敏感、脆弱、文艺,全心热爱着一片陌生的土地。她也如所有典型的欧洲贵族小姐,男爵夫人,饱读诗书,说希腊语、法语、拉丁文,信手拈来就可以吟诵柯勒律治或莎士比亚。

凯伦和德尼斯在肯尼亚

凯伦有时残酷冷漠到让人震惊。她在书里写,有一天,我出门过河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蜥蜴!我觉得,这漂亮的皮送到巴黎可以做成一个好包,我就开枪了。真可惜,在它死掉的那一刹那,所有颜色都退却了,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女士们,不要射杀蜥蜴。她和德尼斯一次看到两只狮子在吃一只长颈鹿,就枪杀了它们。她说,母狮朝天上跳了起来,跳得很高,掉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在最后卖掉农场离开非洲的时候,凯伦甚至决定枪杀所有农场里的马和狗,而天知道她是多么爱这些高贵的苏格兰猎鹿犬和她红色的爱马Rouge!

可她写起她收养的小鹿Lulu时,却有着妈妈对漂亮小女儿的爱意和嘲讽。第一次把小鹿抱在怀里时,它只有一只猫那么大,有着紫色的大眼睛,像黑松露一样的鼻子,总在说话的小耳朵摸起来好像丝绸,还有像中国老太太一样的小脚。小鹿在房子里走路时踢踢踏踏的声音就像一小串微怒的响指。Lulu在成年之后,离开了农场去森林里生活,再也不愿让人亲近,只在晨光熹微时出现在森林的边缘,徘徊几时远远相望,便匆匆消失。然而小鹿还戴着那只凯伦挂在她脖子上的银色铃铛。离开非洲多年,Lulu应该已经早已离开人世,凯伦仍然在午夜梦回时听到铃铛清脆的声音,Lulu又回来了,她的心里充满了甜蜜的忧伤。凯伦写到她的几只苏格兰猎鹿犬,来自欧洲的高贵灰色大狗,曾英勇地打死过一只黑猩猩,得到了当地人极高的尊重。还有一次,在蒙巴萨的海岸上,她看到了两只被装在集装箱里的长颈鹿,和许多惊慌失措的火烈鸟,它们被运往汉堡的马戏团。她说,希望你们在路上就通通死去,永远不要到达汉堡,那里没有人认识非洲,人们只会逼你们低下美丽高贵的头颅。

凯伦生命中的男人是布里克森男爵(Bror Blixen),伯克利科尔(Berkeley Cole)和德尼斯芬奇哈顿(Denys Finch-Hatton)。此三人全是二十世纪初生活在肯尼亚地区的欧洲贵族。

布里克森是她的瑞典丈夫,然而这场婚姻是建立在名誉和金钱上的交易,富家小姐希望得到一个贵族头衔,她用钱给自己买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名号。通过男爵,她在非洲感染梅毒,终生不能生育。

伯克利和德尼斯都是英国贵族,出生长大在肯辛顿,读伊顿继而牛津,他们是好朋友。然而凯伦说,他们俩都不属于这个世纪,在这个时代他们无家可归,到处漂泊,他们躲在非洲,四处打猎,逃避他们的朋友们在英国所要承担的某种责任。只有英国能孕育出这种人。他们来到她的农场,听一夜故事,喝几天酒就离开。他们不是那种在一个地方待很长时间的人,不是那种会变老的人,他们离开,然后在年轻时就会死去。

伯克利走起路来像猫一样安静,他所到之处都光明温暖,在他舒服的时候,你可以从他嗓子里听到猫的呼噜声,而他生起病来,也像生病的猫咪一样让人心疼无比。他每天早晨十一点都要喝一瓶香槟,用最好的水晶杯子。电影里的伯克利风度翩翩,有一个美丽的索马里情人。1925年,43岁的伯克利在肯尼亚心脏病去世。

德尼斯是彻彻底底的放荡公子,风一样的男人,早期殖民者里著名的猎人和向导,后人尤其赞扬他的体育天赋,一天就学会了开飞机。但是凯伦笔下的德尼斯更加柔软,他喜欢诗歌,喜欢听故事,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他随身带着圣经,最喜欢的诗是柯勒律治的《一个老水手》,这首诗也在他死后被刻在其墓上方的方尖碑上。

牛津时代的德尼斯

德尼斯和凯伦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凯伦是个积极乐观的开拓者,她有很强的占有欲,喜欢说,我的农场,我的森林,我的村落,我的小鹿,她给当地人办小学教孩子说英语,给当地人治病,她给自己的黑人仆人戴上白色的手套,她截住一条河自己建了个池塘,哪怕索马里管家跟她说“您不能这样,这些水住在蒙巴萨”,她一定要在海拔三千米的Ngong山上种出咖啡豆,她一定要在禁止女人进入的白人俱乐部里喝一杯威士忌,她在一战结束的新年party上,众英国人高唱《天佑女王》时,转身离开。德尼斯是一个消极的无为者,他活在当下,从来不违背自己意愿,他尊重非洲已有的文化和习俗。他问凯伦为什么要办学校,凯伦说因为不想让当地人无知地活着,而德尼斯说,他们并不无知,只不过你我不懂。我不想让他们都变成小英国人。凯伦说,在你心里一切都那么简单。德尼斯说,是啊,因为我要得比较少。在德尼斯心里,非洲不属于他们,他们都只是过客,何必妄想改变这片土地?凯伦像火,而德尼斯如风。

1931年,凯伦的农场破产,她变卖一切准备离开肯尼亚。德尼斯在同一年驾驶滑翔机时发生事故,离开人世。电影里,德尼斯的葬礼上,凯伦念了一首诗,Housman的《致一位英年早逝的运动员》(To an Athlete Dying Young):

当年你为小镇赢得了胜利,

我们举起你穿过市场,

男女老幼为你欢呼鹊跃,

把你抬在肩头上凯旋。

今天, 人们又聚集在一起,

我们把你抬在肩上为你送行,

轻轻放你归于尘土,

小镇为你肃穆宁静。

英俊青年早早夭折, 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的还快。

接着她说,主啊,请收回德尼斯芬奇哈顿的灵魂。他不属于我们,他不属于我。她抓起一把土,久久颤抖着,终于也没有把土洒在德尼斯的棺椁上。

我喜欢电影的开头,莫扎特的长笛声响起,凯伦在梦里又看到了背着来复枪的德尼斯站在红色的非洲清晨里,身旁是一棵高大的尤加利树。德尼斯死后葬在凯伦家西南边的Ngong山上,许多人说,常常看到两只狮子,一公一母,在他的墓边徘徊嬉戏。凯伦说,这样很好,德尼斯会很高兴,连特拉法加广场上的尼尔森元帅的狮子,也不过只是铁铸的。

从1914到1931,29岁到46岁,凯伦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她在书里问,非洲会记得我吗?Lulu,那些长颈鹿,那一轮明亮的非洲月亮,那些留着汗的采摘咖啡的黑人,他们可曾会想起我?孩子们会发明一个以我命名的游戏吗?月亮会照耀过我曾经独坐的河畔巨石吗?Ngong山上的猎鹰会在我走后搜寻我的踪影吗?今天,内罗毕以西十公里,凯伦的农场变成了布里克森博物馆,附近还有一大片区域以Karen命名,在GoogleMap上就可以看到。原著改编的电影《走出非洲》,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在1985年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作曲。

1954年,凯伦和海明威同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说海明威曾经读了《走出非洲》,表示自己在这种才华面前再也不应该写作。虽然他们互相敬慕,并且爱非洲都如同爱自己的生命,两人却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见过面。然而,虽然海明威觉得凯伦写得更好,最后诺奖却归他的《老人与海》所有。今天,海明威和凯伦都已去世多年,非洲还在,但也变了太多。凯伦和德尼斯挚爱的莫扎特呢?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而莫扎特是永恒的。

这就是凯伦布里克森的故事,我爱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的原因。

 3 ) 远离非洲,远离爱情



最近反复在听《远离非洲》的原声。
还记得这是上大学看的第一部电影,高潮时全班人都散去吃饭,
只有我独自坐在教室里,主题音乐响起时,男女主角飞过浩瀚非洲雄壮河流苍茫群鸟,看到流泪。
多年来,那一句“I HAVE A FARM IN AFRICA”的温柔呓语,
一直在我梦里。

那时只有十八岁,不知道为什么女主角那么好,他们俩那么合适,
男主角还是不断的离开,不肯一直呆在她身边?
现在慢慢知道,相与出尘和柴米油盐,难以两全,
最好的东西往往最难引入日常。
最吸引彼此的,不过就是那份自我和个性,
而在一起的生活,太琐碎了,是要不断的妥协,
以付出自我为代价,最难坚持独立的意志。
保佑最真的自我,同时保持最近的亲密,
在我看来,是自古以来无数男女妄图挑战的最高任务,几乎是一个死题。

深夜里听那段音乐,当它瑰丽轰然响起,
即便早有铺垫我还是感动万分:
致我们永远向往但是必须远离的非洲,
致那些消散蒸发但是波澜壮阔的爱情。

 

 4 ) 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非洲的贡嘎(Ngong Hills)山脚下,我曾经有一个农场”。舒缓苍老的女声,深情流畅的音乐,非洲广阔壮美的大地,一幅幅画卷史诗展示在面前。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深深地被打动了,许久无语,也许因为年轻没有真的理解。再看的时候,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心随着男女主人公在空中飞翔,俯瞰壮美的非洲大地,荡气回肠。

感动我的是一个女人在跋扈的命运中表现出的爱与尊严,优雅与豁达。
风华正茂的卡伦远嫁肯尼亚。丈夫并不爱她。她赶着马车,经过炮火纷飞的战场,看望在前线的丈夫。见到风尘扑扑的妻子,他第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短暂的欢聚,丈夫带给她的是疾病,她不得不回到欧洲,独自去治病,病好了,她却永远不能有孩子。她平静的接受了丈夫离婚要求。

她想尽办法让当地土著人的孩子读书,可是,当地人连一片立足的土地都要没有了,读书又有什么用?她跪下企求新来的长官,给土著人留下一块土地生活。

她用所有的积蓄投入咖啡园,三年的艰辛终于丰收了,但大火夺去了一切。

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的爱人,英俊潇洒的丹尼斯,他带她在蓝天上翱翔,他们在飞机上俯瞰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辽阔的草原上一群群奔跑着的羚羊,泛着阳光的湖面上一片片掠起的水鸟,陶醉在这美景中的她向坐在后舱的他伸出了手臂,他们的手在高空中紧紧握在一起。

他喜欢不羁独来独往,质朴原始的生活,他说,我不会因为那张纸而更爱你。你总是在说,你的农场,你的土著人,它们不属于任何人,象狮子,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人。爱,需要任何的承诺吗?

当她失去了一切,农场,婚姻,她要回国了,他说,我开始理解了你的世界,等我回来,我飞行回来…. 他永远地留在蓝天白云间。

在丹的葬礼上,她读了一首诗“明智的你早早离去, 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地还快” 她说, 他不属于我们,不属于我。 她孑然一身返回了欧洲,只带走了关于非洲的回忆……

命运是绝对的跋扈,我们不能改变它,可贵的是优雅地接受一切。风华正茂梅丽尔•斯特里 普(Meryl Streep) 饰演的卡伦,不甘平淡,优雅,深情,不怨天尤人,保持自己的尊严。唯一的一次,她为丹讲故事,悲伤地讲不下去了。

诗一样的风景,典雅流畅的音乐,淡淡的怀旧,哀而不伤,让我荡气回肠。

因为命运是绝对的跋扈,因为死亡是必然,与其俯首,不如优雅地抬起头接受。

下面是卡伦在丹的葬礼上念的诗,这首诗反映了她当时的心境,英年早逝未必是坏事,爱是难忘的,因为它的短暂。

没有找到中文翻译,试着译了。

  To an Athlete Dying Young
  給一位英年早逝的運動員
  
  by A. E. Housman (1859-1936)
  
  The time you won your town the race
  We chaired you through the market-place;
  Man and boy stood cheering by,
  And home we brought you shoulder-high.
  
  当年,你为小镇赢得了比赛
  我们举起你穿过市场
  男女老幼夹道欢迎
  你在人们肩头凯旋
  
  To-day, the road all runners come,
  Shoulder-high we bring you home,
  And set you at your threshold down,
  Townsman of a stiller town.
  
  今天, 人们又聚集在一起
  把你抬在肩上为你送行
  轻轻放你归于尘土
  小镇为你肃穆宁静
  
  Smart lad, to slip betimes away
  From fields were glory does not stay
  And early though the laurel grows
  It withers quicker than the rose.
  
  明智的你早早离去
  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的还快
  
  Eyes the shady night has shut
  Cannot see the record cut,
  And silence sounds no worse than cheers
  After earth has stopped the ears:
  
  黑夜的幕布拉下
    再也看不到记录被打破
  沉寂不会比欢呼更糟
  你在大地的深处长眠
  
  Now you will not swell the rout
  Of lads that wore their honours out,
  Runners whom renown outran
  And the name died before the man.
  
  现在,你将永不会被击败
  他们的荣耀转瞬间即逝
  尽管后来的冠军辈出
  活着时名字已被人遗忘
  
  So set, before its echoes fade,
  The fleet foot on the sill of shade,
  And hold to the low lintel up
  The still-defended challenge-cup.
  
  趁着荣耀消逝之前
  敏捷双脚踏上归途
  在门梁上悬挂着的是
  永恒的冠军奖杯
  
  And round that early-laurelled head
  Will flock to gaze the strengthless dead,
  And find unwithered on its curls
  The garland briefer than a girl's.
  那些早先的冠军们
    将会嫉妒地注视着你
  你卷发上的月桂花环
    将永不会枯萎

 5 ) 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He hasn't said when he's coming again.
If he 's coming again.
最后这句实在是卑微又悲哀到一定的境界了。恐怕很多女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明明他是爱她的,但是他却不愿意生活在她的世界里,就那么不定时地偶尔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明明是经济独立的女人,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物质的负担,他却并不愿意结婚,回避那个方向以及有关那个方向的所有问题。
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的,他总归是制造了某种神秘的氛围。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到她的世界,她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离开。于是在日复一日地等待中,她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打理好一切,好让那个神秘的他能够安心地到来。
那种随时都有可能离开的不安全感有种令人绝望的力量,让她,像张爱玲说的那般,一直低到尘埃。她的心底里慢慢生出一种侥幸,也许话题随着他的思路,他会愿意更多地陪伴自己。于是他们的话题不会出现她的农场,不会有她需要解决或者已经克服的若干问题,永远围绕着他的工作,以及他在非洲大陆的见闻。

他带着他的猎枪、仆人和莫扎特,穿行于非洲大陆,偶尔驾驶着那架飞机,像古代的骑士般英勇无惧。
I'd be with you, if I wanted to be with anyone.
他来去自如,像一阵风一般,迅速而潇洒。他说他不会为了一纸婚书而更加爱她,他说他也会感到孤独,甚至会孤独地死去,但是他说他认为这是公平的。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对对对,他是自由的,他有选择自由的权利。
想起旅行的意义里面,最后面那句怨怼无比的词,“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他说,为了离开你而旅行,并不是想要伤害你。她说,但是这确实伤害了我。
结婚并不能使他变成她的人,一纸婚书也不能让他多爱她一点。所以他不需要结婚。但是女人仅存的自尊心与极度缺乏的安全感斗争良久,或许由于她爱他比他爱她多,自尊心终于败下阵来。他们终于是分开了。

不管后来她的事业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回来了,带着的是愧疚还是爱情,也不管这是不是因为他的绅士礼节或者骑士风范在作祟,他们即便是重新在一起,他依旧在自由和爱情之间会偏向于自由,而她依旧因为爱得更多而缺乏安全感,他们仍然不能长久。
所以,死亡,是他最好的结局。如果他不死,她永远不会得到真正地安全感。

女人啊女人。
亦舒说,求婚是男人对女人最大的赞美。婚姻是女人的保护神么?在如今,经济不依靠男人,社会地位并不比男人低多少的时候,为什么女人还是如此渴望走进那围城呢?
为什么只有男人才会意识到他们在爱情与自由中是可以选择的,而女人直接忽略自由的需要,或者说女人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有拥有自由的需要呢?
如果女人可以爱得少一点点就好了。
选个美丽的暖冬,在某个海边的岛屿,与一个舒适的男人邂逅,过几日喝咖啡读书逛街钓鱼讲故事的日子,然后挥一挥手,道个别,从此不再联系。
选个炎热的夏天,独自来到拉萨,或许会遇到一个强势的男人,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做爱到黎明,穿好衣服又拿出酒,喝酒看日出,如果可以下次来聚,如果不能,再去下一个旅站。
借用张爱玲的那句话,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走出的不是非洲,而是那个女人怨念的情绪世界。

 6 ) 走出非洲

非洲的自然风光和梅姨出色的表演支撑起整部片子。 看过所有梅姨的角色中这部片中的她是最美丽的,坚强勇敢,一生经历非凡。 片中的爱情也给人不同的感受,也许是有传记的部分,自由的草原和自由的人。
梅姨还是有点年纪后更漂亮些,年轻时面部线条有点硬。不用说,这片子拿到现在也还是精品。现实要残忍的多。梅婶从这部片子里就凸显非凡语言能力,模仿出口音。两位情人统统所托非人,但这大女人有情有义,离开前仍安顿好身边人,赢得当时哪怕排斥她的人的尊重,大爱无疆。

 短评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优美的音乐、壮丽的风景、特别是梅丽尔斯普利特的出色演出,可以说是真的把人物塑造的很传神。

7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那片大地让她那颗爱慕虚荣的心洗净铅华

8分钟前
  • 雷貝卡
  • 推荐

可以说是很好的非洲风光片,以飞机巡游那一段尤甚;也可以说是爱情片,两个人一起在草原打猎,升起篝火的晚餐。但其实,更应该是凯伦从对世界的不知到拥有坚毅性格博大胸襟的蜕变历程,是非洲改变了她。可惜了帅到掉渣的罗伯特雷德福。。。(真的好像皮特。。恍惚了)原声美!

1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独立女性也是被逼出来的~~

1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女主INFP,丹尼斯ISTP

18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女性觉醒经典之作。所谓经典的力量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成长跨度里,你一次又一次重温、向它索求,而它次次总能给你掏出新的东西。罗伯特.麦基的解读:一个被“我即我所拥有”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的女人,渐渐意识到你并非等同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或男人,你自身的才智、能力、作为,才是你的价值。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件事都像是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的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会说: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觉,所以我们就躺下来开始做吧。

2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第三世界总是被拍成动物世界。

27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以前看三毛的书,记得她提过这部让她无数次落泪的电影。现在我才终于明白。梅姨演得女主我大爱。不提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单这段爱情,导演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他们那次hunting,在飞机上紧握的手,他们的谈话与交流,足矣。让我想起《碧海蓝天》,只是一个女人爱上了狮子,一个女人爱上了海豚。

31分钟前
  • Fanny❤
  • 力荐

非洲大地的绝美风景画——与原小说却相距太远。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非洲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梦,我读它,我看它,仍旧不够。于是那些斑马、狮子、长颈鹿就说着斯瓦西里语,像马赛人一样,在炙热的空气中向我走来。我想知道这篇母地能给女人带来什么,它怎么样支配着每一个生命的生死。摄影好美,尤其是飞机掠过火烈鸟那里。自由的男人不爱富裕的女人,他们爱女人一无所有。

38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盛名之下却极其平庸的《走出非洲》显然是一部描写幻灭的作品。个人命运的落寞收场是对早期殖民主义道路的否定,你最终得不到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爱情呀,真像《黄金时代》里那袭华丽的外衣,而它内里却是一种血腥的野蛮和残酷。可惜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人性的多种可能,我们却看到了最渺小的那一个。

40分钟前
  • Muto
  • 还行

非洲……一定要去,就因为这部片子。

43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热爱动物胜于人,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哪里有已逝的热土,哪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44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原来这部电影教给人的是关于告别,不求一物属于自己,而爱它。电影里看不到撕心裂肺,那些绝佳的几乎像躲藏起来而露出一点点的尾巴一样的细节与台词。

47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非洲美景;别具一格的思想化作精彩的对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过生活。不要勉强我。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帮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终老,我都能接受,这是公平的。”“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爱你更深”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与心爱的人从瞪羚奔跑的广漠草原上掠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啊?

55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一个女人的坚韧热情,两个男人的避世,早期殖民者的拓荒史,肯尼亚的人民,这片土地不属于我们,绝佳的非洲草原景色,女主角的诗意性格,我不会因为一张纸爱你更多

60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 并不拥有这里

1小时前
  • 寂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