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情未了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艾曼纽·贝阿,安德烈·杜索里埃,伊丽莎白·布尔吉娜,布丽吉特·卡蒂永,米丽娅姆·博耶,斯坦尼斯拉斯·卡雷·德·马尔博格,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2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3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4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5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6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3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4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5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6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7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8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19今生情未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今生情未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史蒂芬(丹尼尔·奥图 Daniel Auteuil 饰)与马克西姆(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是相处多年的好友,性格迥异的两人之间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让他们成为了工作上的完美搭档。两人共同创建了一个小提琴工作室,提供出售和修理小提琴的服务,日 子过得平静而快乐。  作为工作室的客户,卡米尔(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 饰)的第一次光顾就吸引了两位好友的目光,马克西姆更是立刻就对卡米尔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是卡米尔的目光却落在了表面冷漠的史蒂芬身上。在拒绝和吸引中,三个人的恋情无法得以善终,多年后,当他们重新聚在一起,是否会因为曾经的退缩和恐惧感到淡淡的伤感?荒野狂兽国土资源局长毒品世界逃生记消失的子弹粤语版一步登天魅力四射火炬木小组第三季如我之狼第一季秀水街乡下人回头见七品芝麻官建国大业 独家纪录片机关枪少女白眉大侠异形魔怪5:血统埃德蒙蓝色梦想:进军温布利邻近城市战争圣诞奇妙公司灰色花园巴图的故事女王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小侦探狗纹龙爸爸社内恋爱基和皮尔第四季烈焰国度第二季鬼城凶梦4x4倾听:张靓颖-现场专辑查理的天使第二季罗密相伴永远中毒练歌房布莱恩·班克斯天书奇缘与君重逢时看狗在说话之旧金山历险记我眼中的阴影蓝汁

 长篇影评

 1 ) 灵魂的姿态

冬天已经来临,比想像中还要寒冷。
他们说南方的冬天总是挺短,既不凛冽也不漫长,跑在春天最前头的花儿,不声不响,一如以往,淡淡的香味。
有时候会在温暖的阳光下,看见童年的花园,彩绘花窗上的镂空花纹,阳光的温度会让它们像车轮一样散开,美丽的花瓣几近疲惫……
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味道,可以让我,联想到真真切切的春天吧。
很久以前,看一部电影,片名叫做《今生情未了》,后来又叫做《冬天的心》。那是一个优雅的片子,三个优雅的人,以一种优雅的方式爱着自己以及对方,微妙的情绪慢慢伸延,却可以适可而止。尼采说:恐惧比爱更有助于让人看清世界。因为恐惧,你会让自己弄清楚,人们是什么,你是什么,他人是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欺骗,是否可以让你得到或者失去什么……这些都不是爱,爱就是,以一种隐秘的冲动,要在别人的身上看到更多的更多的美丽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都是一种假象,假象欺骗你的同时,亦安慰了你的心……所以,如果通过与人交往,却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就是最好的自省了吧。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得更清晰。
也许,最完美的形式,就是让你感觉不到形式吧。
挺简单的情节,三个主要的演员,结构凝练,布局完美,松弛有致,演员的表演含蓄而内敛。最棒的还有音乐,巧妙并且节制,整部电影只在高潮和结尾部分有完整的独奏,其余音乐,大部分是小提琴独奏,完全化入剧情之中,音乐既承担了叙事又准确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里的感觉很微妙,有时你看别的电影,会完全沉浸在好听的音乐世界里去,但这个片子不会,反而会让你更加专注的关注情节的发展,和人的内心戏的交流。
“我的内心,有一种无生命的东西。”史蒂文说。
每次看到这一句话,都有一种怔怔地感觉。
我想,每个人对待爱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吧。那些代表着生命存在的情感并不是被史蒂文内心深海似的沉寂与内敛消解了,事实上,沉默,有时是一种更为用力的倾述。长久的内心的无声和他自己对于生命极致的思考太深,以致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封锁在那里。
我一直好奇于:史蒂文,他的内心,在他隐秘的灵魂深处,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来不谈及自己的过去,从来不倾述自己的内心,从来漠视任何的外界的情感。他不是不喜欢,只是不习惯于用那样的方式。相比马克汉姆的热情,乐观,善良而言,他内省,沉默,固执的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从他的内心戏,他看着卡米尔的深情,他沉默的间断——那略带忧伤的脸,他明明喜欢卡米尔,但最后他还是放手了。不,他说,我只是喜欢挑战的感觉。
卡米尔没有出现之前,他和马克汉姆是好朋友,平常安静的工作环境里面,彼此虽然话语不多,却有着悠然自得的乐趣。他一直喜欢这种生活,并且不希望被打破——直到卡米尔的出现。
是她的出现,才让他知道原来他也渴求那样的一种带有暖意的情感吗。即使只是淡淡的,两人雨中偶遇,他把自己的衣服轻轻披在卡米尔的身上,那样细微无致的动作,其实就是他内心在那一刻真实的表现吧。他们沉默的走着,随便的说着话,空气中凝聚着那样一种默契的相知的快乐……
人的情感,总是由自己微妙的内心而决定。或许是他深知一切不过是生命路途里面短暂的一段路,不过是一个偶遇。真在一起,会一直这样的快乐幸福吗。恋爱,会让人心存美好,随着日子的流淌,所有的曾经的真实的不真实的踏实的虚幻的都要放下……那多遗憾。所以史蒂文一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个很唯美的人,一个对待感情特别固执特别珍惜的人。在他的内心里面,他深知他和卡米尔可能是一对很好的情人知己,却应该不适合彼此一起。除了马克汉姆的宽容善良,除了他的乐观可以包容卡米尔的热烈又带着偏执的天真任性的一面拉回来,还有谁可以呢。他比谁都看得透:适当的距离,可以保持自己内心的自省,更加优雅从容的面对生活。
一部电影,若是所有情节都交代清楚,怕是毫无趣味。
而一部如果让人去思考,带给自己一些感触,启示的电影,就该是一部好影片。
看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想: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在一个人的一辈子里面,究竟占据了多大的比重,或者温熙,或者阴影。或者微笑的面对生活,或者惶恐的过着日子,或者无所谓,或者挑剔完美得惊人。
史蒂文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不说修理小提琴的记忆,凡是经过他的妙手补修的提琴,音色都特别清润,漂亮。电影里面有多个这样的镜头:他埋头专注的拨拉着琴弦,他用专用的手帕小心的上色,擦拭,他给他的徒弟认真的指点讲解着……就像他说的,马克西姆对待所有的演唱会,只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的工作室,对马克西姆而言,就是可以赚钱的工作室,别无他意。但对音乐而言,是需要用灵魂用心的倾听,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才可以深深的感受其中的韵味。卡米尔问史蒂文,那时他们在外面的餐厅喝茶。
卡米尔:你会觉得我烦么。
史蒂文:不,我喜欢听你说话。
卡米尔:你好像是从音乐学院毕业。
史蒂文:是。
卡米尔:为什么断了?
史蒂文:是因为我自己无法忍受由我的手弹出来的声音。
卡米尔轻笑,就这样?
史蒂文顿了一下,用了一个词语表达:因为我太挑剔了。
卡米尔看着他,是因为你太完美了。
他从来不和任何人说自己的情况。
因为我觉得,说出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史蒂文说。
他其实有家人,有一次,他说:但是我的兄弟姐妹,从小就觉得我城府特别深,阴险。
卡米尔说,哪有这样贬低自己的人。她看着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史蒂文总是这样的沉默,只要你愿意,其实你可以。
他从来不回自己的家,很少朋友,我一直觉得,他是我唯一爱的人。
史蒂文说。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到了影片的尾声。他嘴里的他是音乐学院时候的导师。他和导师的关系非常奇特。每次他过去,很自然的吃饭,在他那里留宿,或者两人沉默的散步,偶尔谈一点生活里的琐事。
导师和师母时常争执,一点很小的事情两人都会吵个不停。每次史蒂文看着他们的表情的时候特别奇怪:隐忍,恻然,困惑。
这样的一个人,必定是内心时常觉得不安全的人,所以才会隐瞒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过于完美,对任何东西考虑过多。就像他会因为自己的弹奏而放弃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使音乐终于变成了他的梦想;会因为对婚姻家庭的担忧无法把握的恐惧,而拒绝卡米尔。
所以,真为卡米尔心痛。
他明明懂她的音乐。就像她主动表白的时候说的:我就是为你弹奏的。
她是著名的小提琴家,美丽自负优雅动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依赖性特别强。就像她和海琴的关系。海琴是她妈妈的好朋友,同时亦是经纪人。多年以来,她习惯海琴的安排,所有事情不用操心,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音乐里面即可。有过反抗,却是小小的反抗,因为她知道她并不能离开海琴。就算她知道她们始终会有一天会分开。
我为她心痛。可怜有时女人的自尊和骄傲在爱情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可怜这样的爱情不过是徒有虚名。她实在想不通,当初的感觉明明如此真挚,当初明明一切好好的,彼此心里知道对方的感觉,明明存在的,为什么到头来变成了一个测试自己魅力的实验?她悲愤不可抑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觉。
从来都是优雅动人的她第一次涂鲜艳的口红,第一次对着对面她曾经深爱的男人拍桌子:那就把这个游戏玩到底,和我上床呀!生平第一次给人这样的决绝和侮辱,她只觉天地不在,心里的一腔悲愤无处宣泄,就算那一刻天崩地裂也随它去了吧!就算这样的下场是把双方逼到了一个死角,也随它去吧!满腔的真挚,最后竟换来游戏两个字!所以,也是唯一的一次,她在公众的场合失控悲伤无法抑制,我怎么会如此羞耻自己!她喃喃道说完,跌跌撞撞地,就此冲出了他的世界里去。
有几个片段。
每次史蒂文过去导师的家里,总是傍晚华灯初上以后。
他开着破旧的车子,经过丛林,经过幽静的小道,然后一直开到门前的草地才停下。车窗外是一个安静的世界,似乎可以听到虫鸣,除此以为,整个世界一片静寂。那时的史蒂文特别沉默,脸上肌肉表情却比平常舒缓放送很多。对他而言,那似乎是他可以自由来去的地方。
导师和师母的最后一次争吵,是因为他的身体每况日下,师母唠叨不能进食过多的零食而起。而导师则指责书房里的东西总是太乱,总是不能找到自己的书……最后导师跌撞的走出来,却摔倒在地,师母立即冲出来担心焦急又心痛的责怪,两人的整日吵闹摔打,于细节处,竟然也见温情,吵闹一辈子,似乎成了习惯,但感情却终于可以磨合了……
那一刻史蒂文一定非常感触吧。原来婚姻没有这样的可怕。
导师的最后一刻,大家都知道是整天的受苦当中。导师终日祈求可以安乐死。师母不敢,也不忍,多年的夫妻,怎么可以亲自送他到另外的一个世界,让日后想起来伤痛无比?但这样的活着,竟也是如此的累和痛苦,每日病痛的折磨,要把人耗到最后一刻才可以放手?太残忍了。离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和幸福?只有史蒂文深深明白这一点。在幽暗的房间里,史蒂文沉默的给导师注射进去了药液。他轻轻的把导师的袖子褪上去,一直看着他的眼睛,他的脸,两人沉默无言。只有他孤独的背影对着镜头,从此以后,他这辈子里,唯一爱的人——导师也走了,原来生命也是那样的一回事,最后像灯油一样,耗到尽头的一刻,然后灰飞烟灭……是否流泪,可有关系?但愿离去是幸,但愿永不归来。
最后的离别,那是多久以后?八个月?一年?一年半?他的徒弟要结婚了,他要做证婚人,那样年轻的一个人,早早的找了一个心爱的女孩过日子,这是一种勇气,抑或是人生里必须走的一条道路?
他们在茶餐厅里相遇,三人相对无言,马克西姆去拿车,剩下他和卡米尔。
在没有相遇之前,他们都各自坚忍沉默的走着人生这条路。尤其是他。在时光的阴影里,两人淡淡的微笑,问好,当时间飞驰而过,再见,竟也是这样。
特别要提到是片子里面的小提琴曲。
那都是来自拉威尔的作品。
拉威尔的曲子和别的作曲者相比,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弹拨,某种时刻,就象他们按捺不住的心跳和人生。我喜欢拉威尔,应该是从他的“死公主之孔雀舞”就开始吧。每次听他的曲子,或者类似的古典音乐。就仿佛有一根小小的刺,一直戳着我的心。挺让人震撼。
曾经,他们来自不同的彼此世界,曾经,他们相遇后,她以为他懂她,她以为他也会爱她,她以为她已看透他,她以为人生自此有暖可取,她曾经身不由已的趋向他……一切如梦幻如泡影。
他们终于要真的告别了。朋友式的告别,在餐厅的门口。
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回头,不要回头!
但她看了。她扭头看他,眼神清澈,寂寞。在拉威尔充满哀伤的钢琴三重奏里,当时间飞逝而过,她曾经渴望过的,如今已经沉了下去,她已不再想。而曾经为之撕心裂肺的东西已经半途而废,灰飞烟灭。
又或者,在很早之前,他就明白了,对于爱情,人生还是个印象派比较好一些。他坐在餐厅里面,看着他们离去,一动不动。
与别的片子不一样的是:导演通过他过人的洞察力,向我们严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令我们审视爱情,审视自己,审视人生。
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但悲剧的来源却没有外在的压力因素,而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所以,我觉得它是一部描述三个高贵灵魂的悲剧,这个悲剧来源于人深深的自省和追问。这是一部用爱情来讲人的自我、爱欲、生死等更深刻命题的电影,它超越了世俗的道德评判,也超越了爱情的浪漫主义,直面人性。
最后想补充说说史蒂芬。
史蒂芬复杂、深邃、所有的所有一切都令人难以琢磨,就像每个人生命里的黑洞,隐秘,神秘,却天然的对人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他的魅力甚至是你无法描述的,他抛弃了世俗的虚荣心,因此他少嫉妒;这些东西,从来不会影响他的心态;他不被生活表面所迷惑,因此他不盲从;他不虚言爱,因此他显得冷漠;他对爱又有着深深的渴望,因此他在狂热面前退缩;他克制欲望,因此他不在乎孤独;他清晰地看到生,因此他能够冷静地面对死。
所以,一直到了影片的最后,他静静地坐着,行人车影如水一般流动在玻璃窗上,我们被这玻璃窗阻隔着,仿佛被隔在他的世界之外。他那昂着头的孤独,并不落寞,他不邀请同情。我们看到他,然而又触不到他。这种令人揪心的孤独感,直接通向了每个人内心的最深处。

注:四年前写的影评,当时感触太深,一直写下来,结尾处引用了我很喜欢的一篇影评里最后的一段: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26021/ ,作者是逆龙。
未有私信与他,就引用过来,很抱歉,特此在今日注明一下,并说声谢谢。(舊雨,2012年2月11日傍晚)

 2 ) un coeur en hiver

我喜欢这部电影。我喜欢里面的女主角。这个女主角特别好看,是法国电影里女性那种独特的美,你单独看她不觉得多好看,但是看了别的女性再转过去看她,就会突然陷入了爱情当中。斯蒂芬说马克西姆输给了她的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斯蒂芬是个特别的男主角。他肯定比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着女主角的美。但是他是剧中唯一一个能躲开她的美的人,这也没有为什么,有些人就是独具这样的天赋。

可这颗心也是有裂缝的,虽然只在他独处时,只有他一人可以琢磨的时刻。这颗心是活着又是死的,它没有办法从胸腔中爬出来给别人看,它只能静静的让你听着它的喘气声。因为是颗孤独的心,所以才能保存它的完整。

这部电影的音乐内容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不过它关于提琴的部分,比起solo这部电影真是好太多了。

 3 ) 爱情到底存在与否,或许这只是个驳论

一个如此有才华,又凌厉,有着无限风韵的女子;
一个其貌不扬,自我封闭,性格乖僻,手艺精湛的小提琴师。

这原本可以是一个庸俗的三角恋;
也可以是一片皆大欢喜的爱情剧;
又或者是一个围绕着音乐之爱的文艺片,
还是?

可是,等等,我觉得不对,统统都不对路。

他到底是假装没有感情,还是真的没有心?
她到底是爱他的,还是只是想说服自己,爱的那个自己的幻想?
又或者,根本没有幻想,他们其实是相爱的。
还是,其实,所有都其实与爱情无关?

这真的是个驳论,
我们爱的到底是真正的那么一个人,还是他所倒影在我们心中的皮相??
你感觉到的爱,到底是他传递给你的荷尔蒙,还是你自己荷尔蒙的幻象?
我感觉,我又要开始涉及哲学问题了,罢了。
别人都说“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还是省省我的脑细胞好了。。。。。

不过,这部电影做得很好,
无论是音乐,画面,还是感情的刻画,都很到位。

一个如此犀利,却又真性情的女子,
无论她是否得到爱情,她是否真的快乐
都完全不会妨碍你去欣赏这朵犹如在寒冬中的玫瑰,独自开放。

 4 ) 我看着你最后坐在窗前,想象你复苏的痛感

在南方生活了5年后头回过北方的初春:冷,没有什么颜色有明亮阳光的大风或者静止的阴霾,裹在大衣里想的全是能不能晚两天停止供暖。
在一个几乎没有日照的周末午后看「冬天的心」,觉得自己不合时宜但又与这天气并无违和感。

卡蜜儿爱上斯蒂芬几乎是注定的:具有气质上的相似性。卡蜜儿曾经陷入绝望,如她所诉说,陪伴她的经理人拯救她照顾她,但是她又开始厌倦了这种依赖,或者说安全,艺术家通常有对危险的激情,所以同样愿意照顾她的马克西姆比不上忧郁的斯蒂芬吸引她。

危险和伤害是这个姑娘自找的,这也是她的迷人之处,因为她是以一种独立的、自觉的姿态对待甚至迎接危险的:她爱斯蒂芬,并且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感情。她躲开众人的聚餐对斯蒂芬说"我通常不这样,但我想要你"时的表情真真切切让人觉得为爱奉献是伟大的,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也是敢于面对自我的表现。没错,她通常不这样,关于她的从前我们并不了解,然而我固执的以为:她的为爱勇敢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来修炼的,所以更可贵,更摄人心魄。

因此当斯蒂芬拒绝了她时我瞬间开始恨这个男人:我跟卡蜜儿一样相信他爱她,只是长久的封闭让他羞于或不敢于承认。从前我最同情这般对爱和被爱充满恐惧感的人,因为我的性格也存在这种负面的成分,然而就像越来越觉得卡蜜儿的可贵一样,我对那些"迷信了孤独就软弱的抛弃了我的等待"的人开始厌倦,厌倦到想跟他或她说萨冈写在书里的话:你畏畏缩缩,回避爱情,我判决你终身孤独"。

并且我欣赏卡蜜儿在经过被拒绝的狂乱后所表现出的冷漠和矜持:与斯蒂芬不同,她的冷漠和矜持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她不拒绝走进她生命的人事,不拒绝外部的力量,以至于在她被拒绝的那一刻,我就确信,没关系,她当然会痛苦,但她一定会继续成长。她这种关于成长的天分也让她在经理人面前、在马克西姆面前不再只是一个天才的但无力照顾自己的女提琴家。
然而这些思绪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忽然被修正:三人重逢后,马克西姆善解人意的留给卡蜜儿和斯蒂芬相处的时间。好吧,说说马克西姆吧:他的存在让人相信有些人真的天生是高贵的,继承的富足的闲适的生活没让他变成一个纨绔子弟,而成了一个尊重人和事物价值的鉴赏家,他爱且相信爱,他灵与肉合一,他懂得适时的离开和回来。所以我才好奇自己怎么能忽略他的可爱呢?这是卡蜜儿看着他的背影问斯蒂芬:你爱他吗?斯蒂芬答道:是的,唯一的。

之前瞬间对斯蒂芬构筑的仇恨又在瞬间瓦解:原来他是爱的,并且终于承认自己是爱的。一个人,一旦承认了爱,就等于承认了软弱,从前的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立刻显得不堪一击,他脸上的冷漠忽然全都变成了孤独。于是我又开始意识到在爱里勇敢的那一方事实上的残忍:无论如何,卡蜜儿都是一个启蒙者,她没能让斯蒂芬爱上自己,但却宿命般唤醒了他的爱,而唤醒了爱,就是唤醒了疼痛,就是唤醒了孤独。

卡蜜儿最后透过车窗远远望了坐在那里的斯蒂芬一眼,于我的理解,那是应该是遗憾,是释然、是悲悯,而置于这个眼神之中被独自留下的斯蒂芬,我暗自揣测的是:他会恨她吗?会宁愿做从前那个"缺了点什么"的人吗,会像是枝裕和的「空气人偶」里那样害怕感情麻烦而请求产生了人类感情的充气娃娃变回无感情状态吗?我并不确定,因为承认爱不过是爱这件大事里最初的一步,谁知道这不是受罪的开始呢?

然而即使我不确定,不确定他被唤醒了痛感的心该如何在冬天真正结束前准备好度过将要来的让人眼花的春天,我还是不能不生出了那想象的带有冷感的希望,仿佛就算被唤醒的是痛感,若捱得过冬天,也称得上是复苏。

 5 ) 郎心似铁

法国片《Un coeur en hiver》,按本意大约译作《冬之心》,中文又译《郎心似铁》或者《今生情未了》。觉得译得不准,照我说,不如译成《今生情了了》。女主角是个小提琴家,美丽自负。男主角是修补小提琴的行家。他帮她修琴。他去看她排练拉威尔的作品,被她迷住,也许是被她的音乐迷住。

她知道他们彼此喜欢。她向他表白,他却说,他不能给她所想要的。换句话说,他不爱她,这只是一个测试自己魅力的游戏。她想不通,明明可以开始的,怎么突然停止了?她摘下自尊心,她在餐厅摇乱了头发,优雅全无,她禁不住叫出声来——那就把这个游戏玩到底,和我上床呀!——生平没有这样被拒绝过,她只觉得耻辱。她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他们逼到死角。

我为她心痛。可怜有时女人的自尊和骄傲在爱情面前多么不堪一击。可惜有时爱情徒有虚名。

之后当他略有悔意,也许不算悔意,只是一丝歉意吧。他是不爱她,他只爱他自己。他去看她。还好,她已经记起了自己是谁——她的骄傲。她说,祝你好运——她已经劫后余生了,就算那丝耻辱抹不掉,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电影末了,他们在餐厅告别,朋友式的告别。他一直望着门口。看她坐上车,在阳光的阴影里。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别,别转头看他。但她看了,她凝视他——她的眼神清澈,寂寞。在拉威尔充满哀伤的钢琴三重奏里,当时间飞驰而过,她从前渴望过的,她已不再想。为之撕心裂肺的东西已经半途而废,灰飞烟灭。

他们的脸上表情几乎都很平静,尤其是他。相遇之前,他们都各自坚忍沉默地走着人生这条泥路。他似乎无父无母,一直独居着,也没有性生活,唯一有个无话不说的开书店的女友。她跟着严厉的女经纪人在古典的路上打拼。拉威尔的曲子很多处用到弹拨,象他们按捺不住的心跳。我喜欢拉威尔,很早从他的“死公主之孔雀舞”就开始喜欢。他的曲子有小小的刺,一直戳着我。他们相遇后,她以为他懂她,她以为他也会爱她,她以为她已看透他,她以为人生自此有暖可取,她身不由已趋向他......一切如梦幻泡影。

也许他早就明白了,人生还是个印象派比较好些。他坐在餐厅里,从头至尾一动不动。

 6 ) 对片中拉威尔室内乐的深入分析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关于音乐的电影,片中选用了非常多的拉威尔的室内乐作品,而且与剧情相得益彰。拉威尔是杰出的法国作曲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主讲对本片中的音乐的分析:
影片的开篇和尾声都用了拉威尔的A小调三重奏第一乐章第一个主题,开始于斯蒂文在人群中的孤独,结束于卡米尔依依不舍的眼神。这一主题是民间舞曲的主题,是安静轻盈的,由钢琴沉穆的引出,然后是提琴上的合奏,其后发展为慷慨激昂的音响。此乐章第二主题在影片中也有用到,在斯蒂文找卡米尔调完琴后乐队演奏的一段,这一主题与第一主题相似的气质,由小提琴轻盈的奏出,大提琴伴奏跟随。这个时候两人的感情刚刚开始,乐曲温暖安详,在此处用的特别恰当。
这首三重奏的第二乐章(谐谑曲)被用在了第二场录音棚内的戏,卡米尔刚刚遭到斯蒂文的冷落,感情前途未卜,所以演奏的极不顺畅,艾曼纽贝阿把这种不安定的情绪演绎的非常细致。
拉威尔在39岁时(1914)写下这首三重奏,当时的法国正处于一战前的总动员时期,作者正在家乡避暑,完成此曲后,即被征召入伍。整体来说这首曲子西班牙风格明显,前两个乐章轻松,第三个乐章“帕萨卡利亚”沉重,我们在电影《鸟人》里可以听到。
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在影片中用的最多。首先听到的是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Allegro),那是在琴修好后,斯蒂文与马克西姆等人一起在听卡米尔与大提琴的演奏,卡米尔在斯蒂文的注视下无法完成演奏,斯蒂文有所觉察后悄悄离开,演员表演细腻,非常有味道。这个曲子速度标识虽然是急速,但旋律精致,正好体现了卡米尔心思的细腻。这首奏鸣曲作于1922年,是拉威尔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德彪西所作,是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中的精品。
另一首小提琴奏鸣曲是他著名的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BLUES)和三乐章,分别出现在卡米尔的另外两次录音棚内的场景。第二乐章以小提琴的拨奏开始,出现布鲁斯的旋律,钢琴在低音区模仿低音提琴的的拨奏。这一乐章本应是小步舞曲或是谐谑曲的形式,但这里在小提琴的拨奏下,钢琴奏出富于蓝调色彩的调子,无论在音阶还是装饰音都十足地道,在这里被拉威尔设计得更为艺术化。虽然它不是真正的BLUES(乐器配置不同,而且真正的爵士乐要求即兴),但它有超越了真正的BLUES。卡米尔正是通过这段曲子表达了对斯蒂文炽热的感情。斯蒂文只是在一旁悄悄的听她演奏,随后两人一起冒雨喝了咖啡,应该说是整部片子最浪漫的一段。
第二次录音的场景是用的第三乐章,两种乐器都在炫技性的表演,不同寻常的律动和节奏设计增加了演奏和配合的难度,但也为这一乐章带来更多的趣味,尾声以活跃的运弓和热烈的音调结束。电影里这个时候两人已经深陷纠结,卡米尔也已经公开了对斯蒂文的爱慕,一直躲闪的斯蒂文在马克西姆的撮合下去观看卡米尔的录音,隔着玻璃,在斯蒂文的注视下,卡米尔对斯蒂文的感情产生了错觉,她饱含激情的演奏了这个乐章,她的感情到达了顶点,对接下来沉重的打击准备不足。
拉威尔这首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与他早期的作品完全不同,完成于他52岁时(1927年),美国的爵士乐开始影响全世界,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爵士乐形式和音调对拉威尔的影响,他试图在严肃的艺术创作中混合爵士元素及调性音乐语汇,我们还可以在他的左手钢琴协奏曲里找到这种爵士元素。在1928年,他开始在美国的四个月的演出及旅行,与格什温一起听爵士乐,与卓别林共进晚餐,25个城市的指挥演出为他挣得两万七千美金可以安度晚年。拉威尔这位谦逊的音乐教师独身一生,是不是很像斯蒂文呢,只不过他还有他的猫伴。
最后要提一下的曲子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第一首奏鸣曲的第四乐章急速板(PRESTO),是由找斯蒂文修琴的一位老者演奏的。这套曲子是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圣经,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片中看到的其他奏鸣曲都是有伴奏的。
就像影片中说的“音乐也许就是一个梦”。

 短评

你长久以来营造的自我世界封闭,我无所谓。你不能这样下去,你要接受内心松缓的感觉——冬之心。

6分钟前
  • Aubrey
  • 推荐

如果一个艺术家说要爱你,跟你走,请你千万不要伤了她的心。剧情寡淡,但是我很愿意沉醉在艾曼妞贝阿天蓝色的纯净眼眸里。

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更喜欢《冬之心》这个名字,和《沉静如海》有着相似的基调,是美国电影几乎不会花心思去阐述的类型。讲人的品格,高贵,讲一种气质。看多了剧情激荡、复杂的片子,这类如清泉一般,细腻,抚过心底。拉威尔三重奏很好听~女主很美。

11分钟前
  • qwfwq
  • 推荐

剧本总是那样,命运之外,角色使然而已。她是个小提琴演奏者,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热情和音乐交错在一起,完全的释放出来。而他只是个调琴师,和音乐之间的是沉默的交道,他对她对音乐的爱都是无言的,爱的隐忍和不善表达。 “在我心里有种无生命的东西

14分钟前
  • 安妮忘记了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看懂,我以为史戴芬爱的是马克西姆。虽然他一直说自己和他不是朋友,只是工作关系。结合种种线索我觉得是这样。首先当马克西姆要与卡米尔开始新生活时,马克西姆特意慎重地跟史戴芬做了交待,史戴芬听到消息后的反应不是恭喜而是有些惊讶;之后卡米尔却莫名地被冷漠的史戴芬吸引,史戴芬一度表现出了仿佛也爱她的样子,但卡米尔向自己表白后,他却说自己不爱她,他甚至说只是为了报复马克西姆。电影最后一幕三人又重新相聚,卡米尔问史戴芬:你喜欢他(指的是马克西姆)?史戴芬回答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他是我唯一喜欢的人。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理解他之前对卡米尔的行为了。虽然卡米尔非常有魅力,但他喜欢的是他,而不是她。但也有点点疑问,是因为史戴芬情感状态呈现出来的异常冷静甚至冷漠。

17分钟前
  • 萱草
  • 推荐

他们俩自始至终都用vous称呼彼此。

21分钟前
  • 一又
  • 还行

这个故事相当于,一个读者,相较爱上另一个读者,他爱上作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就像你要世人博爱,但世人却爱上帝,因为那是一个世界体系的创造者,拥有某种神秘强大的创造力在吸引着你。

2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艾曼纽化好妆来见奥图。“我想要你,我没有投怀送抱的习惯,但我要告诉你。”“我的确想引诱你,但我不爱你。”“是游戏你就跟我玩到底,和我上床。”在餐厅众目睽睽之下被拒,颜面自尊无存。

27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你没有感情吗?可你却喜欢音乐。”“当然,音乐,是梦的材料。”另,果然是有深度的音乐电影……

31分钟前
  • xun
  • 还行

凡是打动他的东西,都将是他用沉默深埋的东西。用乐匠的身份爱音乐,用拒绝的方式爱卡蜜儿。他想要的太多了,只有他自己的世界才能给。而现实世界只属于像马克西姆那样享受生活的人。

35分钟前
  • 麥爾斯
  • 力荐

郎心似铁,因为郎爱的是个男人~

37分钟前
  • NA
  • 推荐

技法工整干净,叙事未点到,即止,如隔岸再隔人群观火。层次丰富的凝视。人群的头顶所见火光是卡米尔,其他则是二手新闻。相比于故事主线,更想念身边海琳那样的朋友,好事程度刚好,是更不多得的友谊。贝阿的美不言而喻,布光这么柔全因有她。卡米尔的征服欲,斯蒂芬的眼神(咖啡馆第一幕,录音棚第一幕,新工坊第一幕)已经出卖他们各自,也都并非爱情。马克西姆优雅处事滴水不漏。可是,恋情?另一个病人罢了。和卡米尔打开心扉那场对话很好。爱是太主观的感受,说有就一定有吧,我真的信,但像这样专家级的暧昧,我无法在意其中是非、深浅。不如看看表演,都是过来人,每句话说完的嘴角弧度都控制得那么细腻。

42分钟前
  • Superhat
  • 还行

修琴的,卖琴的,和弹琴的之间的故事。修琴的冷感,卖琴的冷静,弹琴的敏感,于是三人行,必有遗憾。贝阿真是美得让人战栗。

46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1.艾曼纽·贝阿太美了,想起波德莱尔的话:有些女人你想占有,有些女人你却只想在她目光的注视下死去。2.有时你得承认,爱情,作为一种精细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赋去拥有的。via X

50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斯蒂芬爱卡米尔,为什么却不与她在一起?许多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斯蒂芬在影片中所说的"我身上有一种毫无生气的东西".他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完美主义者,他热爱音乐,并且上了音乐学院,但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发出的声音就休学了,转而当了一名制造和修理小提琴的手工艺人.他宁愿让别人用他制造或修理的小提琴演奏出更美丽的音乐.其实他内心里有一种怯懦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卑的东西:虽然卡米尔现在爱着他,但是他没有把握能永久拥有卡米尔的心,因为卡米尔太优秀了.他只能选择放弃.

54分钟前
  • 蓑笠翁
  • 推荐

她这样孤傲的女人,在同一个晚上两次向同一个男人明示爱意,他却只用刻意的侮辱来回避,那么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保全尊严。既然爱你不能言语。

56分钟前
  • 名残り
  • 推荐

或者,在很早之前,他就明白了,对于爱情,人生还是个印象派比较好一些。

5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有那么点Kierkegaard的味道

59分钟前
  • 点点
  • 推荐

贝阿仿佛有个遥不可及的天上的恋人,她的心早就为此燃成灰烬了;所以面对人间的一切爱恨,她既幽怨又心不在焉。我想这是由她惊人的美貌和谦卑的脖子弧度混合而成的效果。此片人设非常适合她所展现的这种特质。

60分钟前
  • 雾港
  • 推荐

斯蒂芬的爱深邃无形如水,一触碰就从指缝漏下;卡米尔的爱真挚热烈似火,一经确定不惜燃尽一切。两人碰在一起,难免不是悲剧。或者也跟时机有关,更年轻一点,他还能相信;更老一点,他压根不会去招惹。不管怎样用头脑恋爱的人都很苦逼,爱情本来就是一种错觉,闭上双眼坠入情网就好。有什么关系。

1小时前
  • 沉默の玩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