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时代

HD中字

主演:米娅·法罗,黛安·韦斯特,迈克·斯塔尔,赛斯·格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2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3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4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5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6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3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4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5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6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7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8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19无线电时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线电时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画外音中,一个中年男子带领观众回到他童年时生活的洛格威小镇,那里有太多围绕着收音机广播的有趣故事……两名小偷潜入一户人家作案,恰巧广播中的电话竞答节目选中了这里,小偷答中了所有问题,第二天男主人返家,发现钱物丢失但竞答节目的奖品却堆满了门口。碧姨妈与别人相亲时广播中传来火星人进攻地球的消息,对方抛下姨妈落荒而逃。广播明星罗杰与一名夜总会女郎莎莉(Mia Farrow 饰)纠缠不清,莎莉没有如愿得到广播的工作机会却在战时节目中大展拳脚。蒙面游侠的连续广播吸引了无数少年,但主人公始终无法得到一枚游侠戒指……1944年的新年广播中,所有这些经典时代的记忆落下了帷幕。  本片获1988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最佳美工奖。心理追凶 第一季科佩尼克上尉72天搞定你安魂曲2021识骨寻踪第三季既然青春留不住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人类的悲剧贝隆夫人月球叛军2:烙印之人我们恋爱吧第五季老笠粤语夸特马斯实验宝藏圣诞节热血长安魔医联盟革命心随雷动第二季911事件动物的末日他们非圣人枪神剧场版失踪的国王爱战也梭吞 2铁杉树丛第二季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第一季风的另一边元气少女缘结神OVA再起风云妮莉和讷亭反叛的鲁路修剧场版2:叛道婴灵恶泣钢魂上海之夜明星大侦探 第六季闪亮幸福★开启吧!心灵准教授?高槻彰良的推测以爱之名:同志矫正治疗赌王大骗局酒仙十八跌杰里·宋飞:23 小时找乐子明星助理滑出彩虹跨越8年的新娘国语海湾之遇

 长篇影评

 1 ) 生活小刺

大家好,我是洞主。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无线电时代》个人觉得有点类似于中国版的《饮食男女》,都是展现的一群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一些琐碎故事。没有太完整的故事线,更多地展现生活片段,只不过《无线电时代》里的一些片段更具有夸张讽刺意味,围绕着电台节目展开所以加入了更多调侃时事的幽默元素,而《饮食男女》是围绕食物展开,涉及的只是一个家庭中的人物,人物线也因此更完整一点。

因为深入地浅,所以散开地也快,把生活中的悲剧都以喜剧的形式展现,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看起来不会觉得压抑,而且因为故事线比较碎,适合用来打发时间,因为就算一次性只能看一小截也不会太影响观感。

我把这种电影称为“口香糖电影”,即时可食用,分片包装,可以隔一段时间再吃下一片而不影响口感。

我觉得我需要这种基调偏轻快且没有太多观点传达的电影,想思考就思考,不费力求共鸣。电影播完一个小女孩因抢救无效而去世的消息之后马上切换到一个欢声笑语的舞会上,我觉得这个反转转得很好,看到会觉得心里一沉,但马上又认同这世界就是这样。

我没办法确切描述我的感受,反而觉得说太多容易显得自己不再善良。

生活中确实是有很多令人悲哀的时刻是我们无法拔除的,这些时刻除了来自爱情,也来自家庭,也来自职场,也来自交通。

比方说前几天的远行,我们被堵在高速公路上,夜幕慢慢降临,我看着高速公路旁古怪的树,前方无数闪着红色尾灯的车,路边反着白光的路标,车上充不进电的手机,脑子里一片空白。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很急躁,也没有能够想起谁。

再比方说昨天奶奶在冰箱的冷藏柜里放进了一条刚刚被杀死的鱼,保鲜袋上还有血迹,就那样放进去,让同被冷藏的汤圆也染了鱼腥。表妹发现之后烦躁地不得了,而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把汤圆的包装袋拆了就好。”

我这样说,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我开始觉得自己能应对很多生活小刺了,像是被醋泡软了的骨头。但还是没软到能接受所有事情,比如当长辈对我说:“你怎么连这都没想到?”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裹挟我并要求我去考虑到一些事情真的是很让人苦恼,说实在的,我也是第一次做人,有些事你不说我还真的就想不到。

这和长大与否没太大关系,明明是对方提供的信息缺失造成的。

你只让我煮饭,我当然没想到你会把牌友带回来所以我应当多煮一点;你只告诉我钥匙的位置,我当然没想到锁就被放在钥匙柜下面的那个箱子里;因为你没说,所以我真的理直气壮。

就算理不直,我也气壮。

当然这些时刻也很快就会被抹平。

没有意义,也当继续。

✈|微博:耳洞Piercing

💌|微信:erdongers

-微信后台回复“无线电时代”即可获得电影资源 -

 2 ) 岁月流声

最近看的另一部老男人满怀情感的回忆自己童年的电影是《美国往事》,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得到创作者的温情,陶醉于他那古旧的香槟色画面中,但是电影过于长,在美国公映时不得不削足适履,后人在法国翻出时长3小时的原版,即便是让人着迷的大师之作,结构上的缺陷还是看的出,有时候作者太喜欢自己的作品,就象姜文说自己的太阳:都给写肿了。 《岁月流声》没有写肿了,但是伍迪艾伦还是写成了自己最擅长的电视小品,一个sketch接着另一个,主题都与radio有关。同类的影片比如还有他的《性爱宝典》,如果我们很享受《性爱宝典》这种电影结构,那么我们给《岁月流声》更高的评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我给这部片的评价也比其他的高,因为这部片子在伍迪艾伦的作品中是一部出奇的简单流畅的电影,而且非常适合时下的复古风潮,印花布的沙发,传统的家庭大餐,可爱好玩的亲朋,80年代也好,60年代也好,40年代也好,无论怎样的时代,人们都在努力的生活,留下温馨印记,有时候我们苛求创作者讲一个精心编织的精彩故事,有时候我们陶醉在创作者自己饱含深情的呓语中,有时候人类是技术结构的,有时候人类是情感的,不对,大部分时候是情感的。

 3 ) 给Miss G的新年论文

摘要:

Case: Radio Days
1.Write down those brand names that you have seen in the film.
2.How many radio shows are there in the film?Make a list.
3.There are several news events mentioned in the film. What are they?
4. From your point of view,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film and those Hollywood films?
5. Write down whatever impressed you most of the film?
6. What’s the role of radio in 1940’s?
7. What’s the role of radio in 21st century?

    本文将根据《无线电时代》(Radio Days)回答课堂中所提的关于广播媒介文化的问题,【电影介绍】部分对应【新闻事件news events】; 【节目的细分】部分对应【广播节目radio shows】;【广播媒体的未来】用以概述【广播在1940年代与21世纪的不同媒介角色】;【结语】将集中阐述电影中感人至深的片段以及与好莱坞电影的区别;其中插入【广告的角色】部分简述广播广告。

关键字:

无线电黄金时代 广播媒体 受众细分 广播广告 媒介特质 媒介文化 媒体未来

正文:

    一、电影介绍

   《无线电时代》(Radio Days)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以一个犹太男子的画外音回忆为开场白,怀念了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无线电“黄金时代”。

        影片开始时,小乔8岁,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隔壁邻居家里发生了一桩盗窃案,这些盗贼临走时还接了个电话,准确地答出了电台提出的问题。第二天,一大卡车的家具送上门来,让邻居们又惊又喜。无线电时代的回忆,就在这个滑稽的惊喜中开场了。
          
        小乔的生活,总是与无线电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小乔被广播中的冒险节目吸引,梦寐以求一枚蒙面游侠戒指,进而挪用了筹集的善款,却最终也未能如愿;姨妈和一个男人约会,突然听到奥逊·威尔斯那段著名的“火星人登陆地球”的广播,男人惊恐万状,丢下姨妈落荒而逃;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小乔和朋友终日守在屋顶,拿着望远镜希望看到潜水艇,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裸体女人;夜总会女郎莎莉遇上了杀手罗科,罗科枪杀了她的老板,却帮她当上了电台播音员,虽没有如愿得到广播的工作机会却在战时节目中大展拳脚......
        
        二、节目的细分
        
        小乔一家各有各的爱好,也有各自钟情的广播节目。这种情况与现代相似,几乎没有一家广播电视台会去尝试提供一档让每个人都喜欢的节目,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广播节目中找到自己的所爱,人人都能各得其所。
        
    其实早期的广播电台致力于有广泛吸引力的节目内容以寻找大规模的受众,广播内容成为了促成这个国家文化统一的一部分,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收听当时广播的经历。而正如片中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广播在发展的历程中在日常的广播新闻报道以外,逐渐细分出了综艺节目、热线谈话节目、系列的故事剧、智力竞赛、体育轶事、情感纠纷,腹语表演等等的节目,在无线电的黄金时代着实吸引了大批听众。广播节目的细分弱化了其担任文化统一的职能,听强节奏摇滚乐台的人与听公共事务信息台、宗教台或轻音乐广播台的人几乎没有相同之处。今天,收听广播的共同感受只局限在一个个狭窄的小众群体中。
    
        三、广告的角色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是夜总会女郎莎莉在录音棚中录制广告歌曲,被反复要求念到品牌名称时要格外吐字清晰。可见当时广告的触角已经伸及广播媒体。将商业促销附加上流行音乐再融合进广播节目,在一档与另一档节目的间隔中循环播出,这种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为之着迷的形式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 《大众传播媒介》(美)约翰·维维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世纪20年代的头几年,美国广播业呈现出了以下与众不同的特性:
        1.广播系统归私人而非国家所有。
        2.娱乐的冲击事节目更重视流行文化。
        3.需要大量听众作为消费者,以此向广告商售卖时间,成为广播的经济基础。
        
        正是这些特性,使商业化电台有了赖以生存的盈利方式,另一方面,非商业化电台并不依靠广告,而是在广播中对那些资助电台的基金会与公司予以致谢,虽类似于广告,但并不劝说购买。广播节目中穿插的广告是友好型的,它使听众在广播推销中获得乐趣。和其他广告支持的大众媒体一样,广播肩负双重使命:一则是制作好的节目产品,这个节目可以发出真正有能量的声音,同时也为广告商生产出一种产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投资很值得。那些受欢迎的电台,如果能将收听率转化为广告收入,也会获得经济上的最大成功。

    四、广播媒体的未来
        
        从传播的方式上看,报纸的交流感是机械的,电视的意境是局限的,而广播的交流感却是跃动的,广播的意境性是深邃的。广播却可以从播报的语言、气息、情感等声音的多种表现手段中,充分开启人的心扉,掀动人的感情,产生一种最为和谐与完美的想象。
        
        介于广播广播媒体的流动感与兼作性,广播能够充分占领传播的流动空间。广播媒介的特质使人们可以在各种状态下接收广播信息,广播覆盖的无限性与广播广告受众的全面性也使其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带来人们生活节奏感的加快,在动态中获取信息的媒体唯有广播。

    如今,广播规制的放松,使得市场驱动广播节目的发展。剔除了过去政府强加在节目里的社会责任,电台有更大的自由做有效针对目标听众的节目。然而,像大多数大众媒体一样,广播节目的创新也颇为鲜见,全国广播形式的同质化在做着复制的工作,从而规避冒险的尝试。技术层次的创新被当作广播媒体的救命稻草,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使新的广播形式成为可能,数字广播与网络广播等媒体融合的模式有望成为掷地有声的新突破。

    五、结语

        不同于好莱坞影片的星光璀璨的明星制与商业味浓重的大成本制作,《无线电时代》中即没有黑白分明的正反阵营,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美结局,伍迪·艾伦在这部影片中运用短小的故事、轶事勾勒出童年生活中的岁月流声。童年的回忆可以美化一切,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即使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是浸润在浓厚的怀旧氛围中,洋溢着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无比热爱,片中柔和的色调极尽渲染了温馨美好的电台时光,无线电波间流动的是妙不可言的情愫与美轮美奂的感染力,此情此景,人与人之间相隔却不再疏离:电台中即时报道了小女孩被困深井的救援行动,小乔一家在内的万千听众彻夜守候在收音机旁静候音讯。这一片段宛如历历在目,在这个坏消息层出不穷的时代里,公众的同情达到了疼痛的阈值(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活生生又冷冰冰的现实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基本的情感配置,对于罹难者能给予只是一时的关注,过后一切如常,于是当那个能全身心投入去聆听去共情(empathy)的时代落下帷幕,我不由自主地坠入对于它的想念漩涡里。

参考文献:

《大众传播媒介》(美)约翰·维维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广播广告的特点与优势》http://www.a.com.cn/cn/mtyj/mtdcyj/2001/000620gbgg.htm
《好莱坞电影业的特色》
http://wenku.baidu.com/view/128dd0daa58da0116c1749a7.html

 4 ) 过去的时代

影片全程用第一人称旁白叙述,有点像黑白片,但画面表现离黑白片又差很远。人物个性不丰满,故事零碎不连贯,没有高潮,也没有转折,问题可真不少,比活地亚伦后来的片差远了。

如果说这是一部音乐片,那横向比较,跟其他音乐片比,差别也不可谓不大。好的音乐片总有一两首歌流传出去,成为人们喜闻乐听的曲子,比如《曾经》。但这部电影没有,电影中出现的音乐大多不怎么样。其实活地亚伦这么多部片也没有一部配乐是做得很好的,想来这并不是他的强项。毕竟,他擅长的还是讲笑话和表达他机智的观点。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在过去的时代拍的普通电影,只是由后来越发出名的活地亚伦执导而已。

 5 ) 流雲易散,歲月留聲

個人打分:8分(滿分10分)

在伍迪艾伦的作品轴系上,人们常为他树立的标签包括存在主义哲学、城市讽刺喜剧、 半自传体、间离效果、怀旧年代感、爱情悲观主义以及知识分子情结,说明他已经形成了极 其强烈的个人风格且作品中具有清晰辨识度的标签化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到了80年代后期, 伍迪·艾伦的都市喜剧,已经成为了美国当代电影即新好莱坞时代的一个标识。

不同于好莱坞谱系的创作,伍迪·艾伦的电影充斥着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于世界、人生、情爱各种无解问题的无穷追问,一反好莱坞式剧情、人物设置、故事讲述方式的常态。作为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伍迪的电影自成体系,上下勾连,一些典型手法的应用使其 所有的作品都可以在他的创作序列中找到合理的位置并自洽。在横跨半个世纪的长线经营中 构建出的“伍迪时空”和伍迪式思维,使喜爱他作品的人,可以在其不同又相似的电影中获得 相近的情感体验,因而伍迪获得了一大批拥簇。他的犹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又为广 大欧洲影迷所津津乐道,他也感怀于这么多年养活他,使制片方不至于亏本的欧洲观众的厚爱。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伍迪系统而稳定的创作心理定势,创作心理定势决定导演作品风格,而作品呈现又像创作者的心理镜像一样,反映出他所经历和他所认为。在秦俊香教授的 《影视创作心理》一书中提到,“艺术创作主体在过去长期的社会生活、学习和艺术实践中 形成的较为确定而又稳固的艺术心理态势”即是创作心理定势,而它又是“由习惯意识和习惯 无意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创作主体已经习惯了的知识、经验、思想、观点和信仰的总 和,是时代思潮的凝聚、历史意识的积淀和习以为常的个性心理等集中的有机统一”。

在伍迪的创作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其强烈的创作心理定势,所以,本文以《无线电时代》为例,来探讨伍迪·艾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某些创作心理定势。

“流云易散,我这里的天一定与你的天空相连”,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上空,电波在穿梭交汇,最后把各种各样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当我们抬头的时候什么也看不见,但却是有一 种力量,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在40年代的美国,这种力量,被称之为广 播电台。

有个犹太男孩在长大后,对于那段属于广播的黄金岁月念念不忘,于是就诞生了这部叫做《无线电时代》(《Radio Days》)的电影,以此记录一家人如何被广播深深吸引、影响 改变,以及那个时代由于这个大众媒介的出现、普及、繁荣所造就的明星们的奇闻轶事。

一部典型的伍迪·艾伦式回忆录,《无线电时代》所营造的年代感和怀旧气息丝毫不会 因为主人公“我”在画外喋喋不休的独白讲述而被削减,反而,“我”的回忆指引着摄影机穿梭在房屋街道和人群之间,串联起一个个散落在时间缝隙中的生活碎片,使原本零散的结构紧 密起来,相互之间有了结对呼应的可能。

从结构角度来讲,伍迪的一部分早期电影是没有很严密的剧情结构,去交代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的,更像是不经意间选取了几个生活中或者虚构的片段组接在一起,如《安妮· 霍尔》《性爱宝典》《曼哈顿》《结构爱情狂》等,所以如何组接这些零散片段便是一门学问,我认为这个逻辑答案出现在伍迪早年的单又相声演员经历里。伍迪天生敏感的幽默细胞, 以及在单又相声舞台上积累的经验,让他在勾连片段的时候运用了很多类比、联想、设置悬念、同类置换的手法,于是画外音的解说和电影画面时常形成一种互文关系,有时是说明,有时是拆解,有时则是直接推翻,这个时候幽默感产生了,而片段之间的联系也随之产生了。《无线电时代》中以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开场,小偷潜入“我”的邻居家,正好接到了电台 里参与听歌识曲的电话并赢得了大奖,主人回家后发现家中一片狼藉却在第二天得到了一大批家具。用一个略显荒诞的巧合带观众进入无线电时代,提起了观众兴趣后,利用收音机两 端的阶层差异,从录制节目的上流社会过渡到收听节目的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长大后的 “我”开始深情回忆起童年居住的小镇,勾连出主人公一家的生活,并提醒观众自己由于年代 的久远而可能存在的浪漫化描述。之后,“我”利用一种电台节目代表一位家庭成员的方式, 建立起电台节目和普罗大众生活的关系,也为充斥全片的背景音乐找到了声源。家庭中的每 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节目,由此反映出的不仅是家庭成员个人的性格及喜好,更是说明在无 线电时代,广播的繁荣发展使男女老少都能从中找到乐趣,适得其所。母亲在家务劳动时渴 望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望子成龙的父亲喜欢小神童的节目,但他们都听情感调节节目,男孩 子喜欢冒险故事,渴望爱情的女孩和女人喜欢音乐和收音机那头传来的性感的男声,叔叔喜 欢听体育传奇,这个情况和电视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并无二致,这种经过提炼的生活具 有着普适性和概括性,因而能得到我们的情感认同。而片中除了平凡家庭生活的线索外,还有一条关于电台明星生活绯闻的线索,通过主人公俏皮的讲述,在两条线索之间自由切换,

他可以将米亚·法罗饰演的贩烟女郎的故事暂时按下不表,跳回现实生活,也可以用不同的 音乐节目穿起碧姨妈屡次不得的曲折爱情。这样的画外音调控方式,很像一个在调音台上的DJ,自由潇洒地控制着故事发展和影片进程。

伍迪·艾伦曾说过,作为一个幽默专栏作家和喜剧演员,他是成功的,也丝毫不避讳地在这方面才能的自诩,正是早年的写作和演出经验,让他在进入电影创作之后,可以如此敏锐地在生活中提炼出笑料,并从容地将他们放置进自己的故事里。

伍迪一直被看做是一个存在主义信徒,在他的电影里,知识分子们经常在絮叨关于生命的意义,世界的起源,宗教的权威,两性的矛盾,这些议题其实可能永远无解,但伍迪就是 无法停止思考。这一切可能都源于5岁时保姆企图用毯子捂死他让他感受到了死亡,从此, 他便开始了不停的追寻终极问题答案的脚步。在伍迪的电影中,生活总带有着一丝后现代的荒诞意味,片中的人物们由于各自的性格缺陷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歧义,让这些巧合发生, 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伍迪难得如此温馨的回忆小品中,《无线电时代》依然透着他回望生活 之后的戏谑和调侃,只不过,这次很善意。碧姨妈风度翩翩的男伴在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关 于外星人来袭地球的消息后弃车而逃,将碧姨妈一个人留在夜晚大雾弥漫的马路上;犹太人斋戒日,艾比叔叔到隔壁家要求邻居关掉收音机以使家人可以静心祷告,却在邻居家里吃起 了蛤蜊和巧克力布丁,回家后发表质疑上帝的言论时突然感觉心脏疼痛;贩烟女郎雪莉目睹黑手党暗杀本来要被杀手灭口,却因为杀手的母亲是雪莉幼时的邻居而逃过一劫;“我”一直 不知道父亲的职业,却在一次搬运修理好的收音机回家的过程中搭上了父亲开的出租车,父亲得到了一生中最高的小费......这些在后来的岁月流逝中可以当做笑谈来平静讲述的事情, 其实在当下,都浸着一种适宜的苦涩。为什么说是适宜的呢,因为它不浓也不淡,不会破坏 当前松快的叙事节奏,但在笑过之后回忆之时,平添了那么一丝关于生活无常也无奈的感伤 主义。虽然伍迪常被拿来和卓别林做对比,但相较于卓别林电影里那种深重沉切的笑中带泪, 伍迪嘲讽和愚弄的人们是可爱的,也是平凡的,这些人与人之间不可协调的差异,才使生活 变得这么叮当作响,见风起浪。生活的真正面目到底是什么,我们始终不得而知,但伍迪在 《无线电时代》试图告诉我们的是,命运无常导致的生活的混乱,最终都会被时代的洪流抹 平。太平洋战争爆发,人们通过收音机关注着实时战况,茶余饭后的谈论从家长里短换成了纳粹和共产党,那可能是美国人最齐心协力的一段时光。当收音机里传来一个小女孩掉到井 里的消息,原本喧闹的家里顿时寂静无声,父亲放下抽打儿子的皮带轻抚他的头,女人停下跳跃的舞步驻足,那一夜,全国人民的心都放到了那个落井的黑人小女孩身上。人们会感激 这段岁月,并向之投去深情地一瞥。无论“我”在海滩边是不是真的用望远镜看到了德军的潜 艇,那种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奇幻一刻,都应该被其一生铭记。这或许印证了生活的无理性, 但伍迪更愿意说的,可能是关于一个少年的英雄梦。

流云易散,《岁月流声》,这是《无线电时代》一个更美好的译名,当时光匆匆辗过,广播已不再是人们最依赖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曾经的闪光岁月,都成了伍迪今后创作的养料。童年的经历,无不成为伍迪创作道路上值得反复挖掘的宝库。

2017.08.13

 6 ) Radio Days

Good old days(往往在精神)

2022-01-19 20:43

没有说什么也不改变什么,只是营造了某人(片中假设是1943年的纽约8岁小男孩)眼中的Good old days。一个广播业辉煌造星的年代,即使恰逢战时有失业有窘困教育缺失娱乐缺乏埋怨充斥的时势,广播业仍保持了优雅丰盛,大气电波中汇集了各式各样名流怪咖的声音,慰藉着/捕获着社会大众各色人等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觉)充当了凝聚人心的纽带。

以姑姑的约会代言了作者的内心词:承诺始终没有兑现,然而度过了无限美好的一晚,一生难忘。不管年关,新生命自要诞生(个体人生映射时代/人心精神走向);结尾在一个某人曾经窘困一时的同一地点,一样简陋无华的天台,汇聚了所有业界名流,进行了愉快的party、富有神采的谈话,这破天台简直就是形象化的时代精神headquarter,仿佛所有美好期盼都从这里倒数、发射。(发人深省的是,广播业的初衷是商业,目的是获取/保持最大量的听众——Good old days出现的前设)

标志性第一人称自嘲脱口秀风(但没感觉太话痨)。引用(或挪用,未详考)了一些著名的广播事件、地标、节目,还有年代装束、装饰、科技、风俗、邻里关系、宗教、学校、商业……均有涉及,信息详尽。另一个发现,声音/发音确实有区分阶级背景的观感,本能体会如此,无法抗拒。

 短评

没有话唠和抖书袋。是伍迪·费里尼的“Amarcord-1973” X “I vitelloni-1953”,对了,还有点《过于喧嚣的孤独》。

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伍迪·艾伦这次带领着观众进入一个光鲜有趣的昔日岁月,片中所呈现的时间正是收音机的黄金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摇滚乐、圣诞节一切的历史痕迹。都足以令人倍感温馨。充满温暖怀旧色彩的《无线电时代》,虽然没有伍迪的亲自出演,也非伍迪的最佳作品,但仍然以对那个时代的真挚热爱之情博得影迷的喜爱

1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I never forgot that New Year's Eve,when Aunt Bea awakened me to watch 1944 come in. And I've never forgotten any of those people,or any of the voices we used to hear on the radio. Although the truth is, with the passing of each New Year's Eve,those voices do seem to grow dimmer and dimmer.【AMIABLE,8.7GB,英语原声】(属于伍迪艾伦的私家记忆,电波那头流淌着奇闻轶事,电波这边却是百味人生。)

1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希望终将到来,只是有可能落不到你头上了,你要保持乐观,要活下去,但无论多悲多喜所有时光都将如电波般随风消逝。人,与自己的时代总是并肩,挣扎的,侥幸的,幸与不幸的,都会是“40年代”这个名词里生了锈的微小部分。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看到最后,我仿佛听到woody深情的哭了

20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

老头的电影很神奇,我们看的人会笑,电影里的人其实在哭,很多人向前看了,还有很多人放不下回忆……所以diane keaton一个过场,mia farrow就被打败了

22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推荐

老头的童年回忆,倒是完全可以跟特伦斯·戴维斯的《远方的声音》对比着来看,TD片子晚了1年或则有参考。散文电影或者段子电影,难得见老头这么浪漫和不戏剧化一回。冷喜剧的风格仍在。

2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伍迪老爷子使出怀旧必杀技真是让人毫无抵抗之力,连我等没在美国电台最黄金的时期活过的都在最后曼哈顿一片新年瑞雪之中对时代感的顿然逝去生出惋惜与感伤之情,虽说对一家子犹太亲戚都有诸多嘲笑,不过在吵闹的喧嚣里捡起一粒粒童年黄金时刻的珍珠拍出一部电影来,大概是最好的怀念。

3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我永远不会忘记1944年的新年,不会忘记这些人,不会忘记收音机里的声音,只是随着每个新年的来临,这些声音似乎越来越微弱了...” 伍迪艾伦的布鲁克林版"当年事",充满了爱意与怀念,太美了,旁白里他自己也说,这是他对记忆的美好润色啊。看完真感觉没什么比40年代更好了...

3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伍迪艾伦掌控全局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每个角色都鲜明有活力,完美的群戏,1944 年的新年远比2014的要热闹温暖,只是,这不是我的菜

35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韦斯·安德森看过次数最多的伍迪·艾伦电影吗哈哈哈

4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籍无线电载体,串起旧日好时光;那些歌曲,那些事件,那些场景,因为附着了我们的回忆,变得如此温暖有情韵;不管未来如何多蹇,至少今晚是快乐的;伍迪写给童年的秘密日记,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小的孩子。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这吵吵闹闹的一家人啊,嬉笑怒骂中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而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们究竟是该欢喜还是悲伤呢?欢喜的是庆幸又平安度过了一年,悲伤的是依旧是年复一年。

46分钟前
  • 盲忙
  • 力荐

看这片的时候我在吃皇子过桥米线,我上一次吃皇子过桥米线,爸妈还是打工仔打工妹,我们一家窝在遍地老鼠蟑螂一下雨电视就看不了的员工宿舍里,过年的时候我穿着劣质连衣裙和白丝袜,坐在架子床的下铺给姥姥打电话,隔壁房的电视放着中国娃娃的拜年歌,楼下有小孩在摔响炮,金桔枝上的每个红包都是空的

51分钟前
  • 抖啊抖
  • 力荐

我终于明白了,伍迪·艾伦永远是用着诙谐的语气以及妙趣的手法去讲述着幻灭的故事。他的电影永远都有着一种幻灭感,不是忧郁,也不是悲伤,只是幻灭,就像生活一样,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许多事,恍惚间又觉得似乎什么都没有做过。伍迪·艾伦的电影看到结尾的时候,我总是会模糊了现实与电影之间的界限,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我珍视且享受这种感受。

55分钟前
  • 王喝冰
  • 力荐

Woody Allen的Amarcord,依然充满对资产阶级和犹太人身份的自嘲,也私心至极地不断放他心爱的爵士乐,而爵士乐总能将他的尖锐刻薄化解成幽默诙谐,深得我心!这张OST绝对的一万颗星。一直在笑点上,但结尾处Woody Allen让人莫名感伤了一把。1944,那可是无线电的黄金时代,然而黄金时代总是会一去不复返。好适合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看呀,希望明年一切都好!(今年的最后一部标记)

58分钟前
  • ibelieve
  • 力荐

无法理解WA为什么离开黛安基顿,也无法理解后来他和米亚法罗在一起。对前者我只能表示,可能新鲜感过去了吧。对于后者的感受就像我看前男友们的新女友时候一样,感觉他们标准波动得很奇怪。

1小时前
  • 咯咯精
  • 推荐

这不是一个“接下去会发生什么?”这样的悬念故事,而是由一段段趣闻轶事组成的、类似费里尼的《阿珂玛德》的无情节电影,伍迪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念念不忘的二十五首歌曲融入电影,描绘出“如天堂一般”的四十年代的布鲁克林。P.S.萨莉这个角色很容易想到赫本的《窈窕淑女》。

1小时前
  • 康报虹
  • 推荐

《咖啡公社》的前身。如同黄金一般的40s,经过无数双手的雕琢,落下的金屑飘洒至今。光阴荏苒,年华老去,对人生之事,却一无所知。如今一切已逝,唯有记忆依旧。面对流光溢彩的radio days,向来戏谑自嘲如老头子,都在最后忍不住伤感,也算是真情流露了

1小时前
  • 张熊熊
  • 推荐

惯于冷嘲的观众不大理解热讽

1小时前
  • 于小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