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戈萨手稿

HD中字

主演:兹比格涅夫·齐布尔斯基,伊加·琴布日斯卡,埃尔兹别塔·奇日弗斯卡,格斯塔·霍洛贝克,斯坦尼斯瓦夫·伊加尔,乔安娜·延德里卡,博古米尔·科别拉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2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3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4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5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6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3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4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5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6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7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8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19萨拉戈萨手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波兰导演哈斯电影第二场:《萨拉戈萨手稿》观影后记

(以为啥豆瓣日记可以直接同步过来的,发现还得手抄)

时间:3月14日,白色情人节 White Day

地点:成都捌楼八号设计师社区8+ Space Cafe

刚从北京出差回到成都,连续熬夜非常疲惫,不过还是赶去放映点。确实很喜欢这种一群人一起看、一起交谈的观影方式,作嘉宾也不需要去说教,更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只需要真实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思考与领悟,跟大家平等对话,就能找到同好,结交朋友。
这部电影非常难懂,在困乏疲倦的情况下绝对不推荐观看,即使处于神清气爽的状态,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且如果没有对欧洲诸国中世纪以来的历史的认知或经验,对影片的理解就基本只能停在其表面繁复的巴洛克形式,即循环嵌套的结构与所谓后现代解构的层面上,虽然这也足够进入并欣赏该片的艺术魅力,却无法把握其大量的符号、象征、隐喻、甚至直白的讽刺和癫狂的荒诞所构成的丰富的文本空间。
由于旅途疲惫原因,现场完全无法进入故事,所以映后分享环节,我基本从嘉宾变成了主持人或者说一个有特权的观众,只能不停地提出我的问题、思考的方向,而无法给出任何确定的分析或见解,不过反倒给了现场观影的朋友们更多表达和交流的空间,也是学习和成长,还交了新朋友,挺好。
回家后听了一个非常棒的播客,录制于2018年,叫“放映室”(Projectionbooth Podcast),两个对话者,一个是欧洲艺术电影专家Samm Deighan女士,另一个是编剧兼制片人Rob St. Mary,二人聊得兴味盎然,甚至不时地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居然认为电影很快,感觉像80分钟而不是3小时,可见电影不是那种沉闷无聊的装逼艺术片。

播客地址: //www.projectionboothpodcast.com/2018/12/episode-395-saragossa-manuscript-1965.html

详细故事结构可以参看这里: //martinschell.com/saragossamanuscript/saragossa2.html

播客内容,以点状无逻辑顺序排列如下。

1. 如果你特别了解波兰被占领、分割的各种历史,以及电影拍摄的1960年代波兰、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跟苏联的关系;

2. 需要了解天主教会历史;犹太人;局外人与流放罪犯;故事中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大清洗对人们的迫害,跟现实中苏联极权在东欧的高压统治关系;

3. 各种道具服装与纹饰、徽章;火星与水星标志:历史上的宗教战争跟波兰民族的关系;

4. 《堂吉柯德》骑士故事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从东方主义到超现实主义;

5. 极其类似飞蟒马戏团(Monty Python)式的癫狂、幽默,帮助伪装逃脱了当时的审查制度;

6. 迷宫般多层嵌套故事的重复与变奏,有类似《罗拉快跑》《明日边缘》的无限重启的游戏感,引入不同的人物视角;

7. 放松、不费吹灰之力的玩笑态度,制造出的嵌套结构高于现在很多玩类似结构的电影那种非常努力费劲玩结构的样子;

8. 偷情的荒诞:“每扇窗户前都该有一架梯子”。

9. 对哥特式美学、爱伦坡的致敬;

10.多个叙事主体,斯科塞斯和科波拉对该片的推崇;

11.CC 需要卖更多韦斯安德森的下一部电影,才能让他们有钱去修复发行《萨拉戈萨》这种,只有四个人想看、只有三个人看了想聊一聊的电影;

12.欲望诱惑、大胸、同性乱伦、与如何逃脱审查;

13.欧洲人视点的东方主义,摩尔人,穆斯林与魔鬼,服装风格的时代感错位,带来的荒诞不经感;

14.在不同场景或故事层级中反复出现的两姐妹,作为欲望诱惑的象征,莫名其妙的性与色情玩笑、荒诞感,布纽艾尔三次观看此片,可能是他的《That Obscure Objet Called Desire》与此有关: 帕索里尼Trilogy of Life 与此有关;

15.音乐:作曲家也给库布里克《闪灵》作曲。不和谐音,与广岛核轰炸幸存者的关系;电影Devil的作曲;

16.其实电影结构还是传统的,莎士比亚喜剧。只是层次更多。比布纽埃尔电影更容易懂,只要有知识背景。哥特式的《1001夜》。

17. 关于语言:故事中的为敌人翻译情节,与电影本身的波兰人用法语写西班牙故事。

 2 ) 无休无止

一个不断发展出新的故事,不断产生新的讲述者,层层嵌套的几乎可以没完没了的故事。若是拍成电视剧,这片子可以和《名侦探柯南》拼拼谁更长寿........新的讲述者所讲述的故事也有与其他人的故事产生交集与重复的地方,即不同支线与不同视角下讲述的同一时空里的事件,这样的结构倒是有不少其他影片尝试过,比如《撒旦探戈》等等。而在层层递进的叙事的同时,影片也会在每一个故事的结束或过程中抽离出最新的故事,退回到上一个讲述者的时空,并且以此类推往回倒,这样递进又递退的时空游戏与《盗梦空间》类似,但本片的众多人物和视角让故事更加繁琐,梳理起来更加费劲,经常看着看着一个倒退回到上一层讲述者又一个倒退回到上上个讲述者再一个倒退........容易间歇性失忆........ 沃伊切赫·哈斯的电影总是带有他超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元素,不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影像风格上。比如《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里无序的、碎片化的超现实生命回溯旅程,以及叹为观止的疗养院布景,断壁残垣颇有塔可夫斯基的影子,这也是用环境表现内心世界的典范。而本片虽然在影像上没有前者那样剑走偏锋,但不断繁殖故事、轮流更换讲述者的叙事结构与前者的无序、碎片化叙事一样有着想象力和创造性。

 3 ) 广告胜过影片

一般,影评广告做得太大了,同样是改变自魔幻题材,Murnau已经开了恐怖魔幻的先河了。那还是1921年。
可能原著更吸引人?

 4 ) 不是禁止套娃么魂淡

很难不犯困,真的,当后半段再有人物出现并且开始讲故事的时候真的忍不住翻白眼🙄拜托,塞太多东西了好嘛。

具体考虑到是那个时代的话只能夸赞了就,故事嵌套那时候还是够有趣吧。三分之二处的圆圈故事还是蛮有趣的,完全够单个一个电影,后来好多结构喜剧很多这样的案例。

挖眼睛那有点克鲁苏,但是挖的和他盖的不是同一只眼睛好像

 5 ) 故事里的事

打仗,一军官躲入一屋,看到一绘本,敌军一军官也坐下一起看……

奇幻的故事嵌套着荒谬的故事里有可笑的故事衍生出怪诞的故事展开了混乱的故事,混乱的故事解释了荒谬的故事催化了可笑的故事,怪诞的故事前身是奇幻的故事,然后所有的故事归结到一起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圆,这就是一本萨拉戈萨手稿~

幸亏是几个人一起看的,一路插科打诨有同感且快乐,如果我一人看,估计第一部分结束我就放弃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直到第二部分,跳跃的石子在水面上打起了水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圆在水面涟漪圆圈依次散开,彼此干涉彼此交融,守到最后才能感叹一句:原来如此!!

惊叹于结构的繁复和重复套路的诙谐,看别家影评才发现还有反映社会现实和讽刺民族关系、人性的黑色幽默的一面,但实在没勇气再看一遍,除非再有几个人一起重新来一次!

用段老歌精简概括一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扩展阅读:一千零一夜、十日谈、西游记之女儿国盘丝洞、爱丽丝梦游奇境、堂吉柯德、格林童话o(^▽^)o

 6 ) [Film Review] The Saragossa Manuscript (1965) 7.4/10

Anticipating Pasolini’s TRILOGY OF LIFE, Polish tastemakerWojciech Has’s THE SARAGOSSA MANUSCRIPT is an enterprising matryoshka-structured miscellany of tales, affirmatively tackling Jan Potocki’s 1815 novel THE MANUSCRIPT FOUND IN SARAGOSSA, after a succinct frame story set in the town of Saragossa during, the rest of the narrative jumps 100-years back to the18th Century Spain, where our token protagonist Alfonso van Worden (Cybulski), the captain in the Walloon Guard, fetches up in a haunted inn where he meets two beautiful girls Emina (Czyzewska) and Zibelda (Jedryka), who claim that they are his cousins and both will marry him with alacrity if he converts to Islam.

But the next day, Alfonso wakes up in the gallows and the girls have vanished, heencounters sundry characters hereafter, a hermit priest (Opalinski) trying to cure a possessed one-eyed man Pacheco (Pieczka), who has had his own mishap with two beauties, a team of inquisitors, a posse of gangsters (whose leaders appear to be resurrected from the gallows), and recounts stories of his duel-avid father (Lindner). Only when he meets a cabalist Don Pedro Uzeda (Pawlikwoski), the locale changes to the latter’s castle, where additional characters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a great raconteur Don Avadoro (Niemczyk), from his tale, the film segues into a labyrinthine tale-within-a-tale-within-a-tale-and-so-on pattern, which requires keen attention to keep tabs on who is who, during a catenation of (mis)-adventures among noblemen.

Whereas each snippet is garnished with ample ridicule and a beguiling naivety, for want of a tie-in with a contemporary viewer's more level-headed receptacle due to its removed time-line and sketchy caricature,acquired taste is prerequisite to savor its foolery and follies, not to mention the cast's theatrical acting style doesn’t quite help to spli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frivolous fodder and an indiscriminate process of assimilation required to its spectatorship.

Laden with numinous symbols and memento mori, skulls (a skull goblet is a salient prop), gallows, cadavers, etc., Wojciech Has’ expressively dreamed up saga blithelyoozes with a mythic allure that would well keeps a more high-brow audience hooked, it proffers an array of religious, ethnic, occult inclusion (cabalism, Muslim, Islam, Romany), and its awe-inspring monochromatic cinematography, elaborate period costumes and settings, plus a rhapsodic symphonic score, either of them alone is worth allotting 3-hour of our lives to revel in its grandeur, if, either mysticism or romp is your cuppa.

referential points:Jerzy Kawalerowicz’s PHARAOH (1966, 7.6/10); Pier Paolo Pasolini’s ARABIAN NIGHTS (1974, 6.9/10), THE CANTERBURY TALES (1972, 7.0/10), THE DECAMERON (1971, 7.6/10);Max Ophüls’ LA RONDE (1950, 6.5/10).

 短评

老马丁基金会修复的波兰60年代拍的奇幻历史片,黑白影像非常清晰,古欧洲式的冷幽默和前卫的意识就像是看新片。故事的结构非常特别,一环一环讲啊讲的,大早上看有些痛苦,以前收过DVD。北影节资料馆。

2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故事层层嵌套,像回旋飞镖一样走到头再勾回来。古典手法+现代结构,三个小时并不觉得漫长。/ 波兰大师展@大光明

6分钟前
  • sTill-Life
  • 力荐

文学味道浓厚,前边还有意思,后来仍然是这样缓慢的讲故事就没劲了,看得人都混了。。。一个故事会制造下一个再下一个

10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三小时并不冗长,一环套一环的故事诉尽人生悲喜

1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如果不是在影院,大概很难集中注意力看完的片子~嵌套的故事,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最终成为这本书的俘虏~开窗的瞬间太牛逼了,神来之笔~

16分钟前
  • Niki_白酱
  • 推荐

同名小说还在办公室桌上放着,连塑封的塑料薄膜都还没撕开。但电影带领着你领略奇景,足够震撼的了。

18分钟前
  • 神啊请保佑Hope
  • 力荐

2021-4-24重看;4.5;古典讲故事模式结合相当先锋实验的技法,调和出一部脑力激荡、神秘奇谲的奇幻巨作;多重嵌套结构精彩,每个叙事层衍生新的叙事枝节,包括平行层的分叉,并在同一小层面或大结构层面达成回环结构,如置身迷宫或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如奥雷良诺目睹命运正在被书写,无穷无尽的沙之书。比起原著,叙事线已精简许多,叙事逻辑也顺畅许多,视角前后区分明显——盛赞一句编剧的强大(电影>书>剧集)。哈斯的作者性也很明显,开盲盒式的片段组接、时间停滞的断层感,在本片中都有大量呈现,只能再感叹一句太强了!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真好看啊,又没有《砂制时镜》信息量那么大,响尾蛇感的东欧视觉系电影。比起意大利那种大开大合大鸣大放的装修队还是更喜欢这种粗糙诡谲仔细一看又很精致的。

25分钟前
  • ·冷酷小狗熊
  • 力荐

波兰大师展。层层层层层层嵌套的叙事在后期形成的虚实相间的观感,观众一同迷失在奇幻迷宫之中,很是有趣。

26分钟前
  • Feixiang
  • 推荐

上下部主题太割裂了 把后半段那几个套层删掉可能会好很多

27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震撼!波兰影史奇幻佳作,三小时长篇巨制。独一无二的地方在于,它的无限嵌套结构,故事环层层相接,现实和传说暧昧难缠,甜蜜的物欲和丑陋的梦魇混淆难辨。眼迷离,梦涣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波兰电影大师展】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的故事循环嵌套,最妙的是六层的逻辑还打通了。配乐加分,吊诡神秘,迷失流离。

34分钟前
  • Mintnotsmall
  • 力荐

确实神作,也确实啰嗦……期待看原著。故事套故事直奔《一千零一夜》去了,具体情节处理得很诙谐 ,构图与调度则各种奔达内风的超现实主义神经刀而去。永远到不了终点的旅途,总会被旁逸斜出的神经刀所扯向别的方向却又总能找回来。(修复版画面真鲜亮,不知怎么就想起[喝彩!]的摄影风格……)

3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手持油灯的裸女把你带入歧途,为了一滴水可以出卖灵魂。

38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如同套娃一般的多层结构叙事。一般电影也就1-2层,这部最深处足有6层。让人啧啧称奇(可惜最后没绕回开头)。剧情峰回路转,笑点频出,十分吸引人。就像看《一千零一夜》故事一样生动有趣。布景与摄影也很出色。斯科塞斯基金会修复版的宽银幕效果太赞了。半个世纪前的神作!四星半

4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故事套故事套到第六个我已经惊呆了,开头觉得骑士闹鬼挺聊斋的感觉,越往后看越觉得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主旨都是对安达鲁西亚童话的高度还原,很厉害。ps居然完全是发生在西班牙,感觉好亲切。

48分钟前
  • 阿暖
  • 力荐

隐藏一片树叶最好的方法是放入森林,故事中的故事,水消失于水中

5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神样的作品。文学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因为文学改编所以叙事力量强大,因为哈斯导演所以镜头语言美丽无比。布努埃尔说:“哈斯改编自波多奇的小说《萨拉戈萨手稿》一片,我看了三遍,打破了我看电影的记录”

54分钟前
  • 雅尼以西
  • 力荐

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给导演足够的胶片,他能够拍出自己的一千零一夜,反正也不用呼应开头,尽管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波兰影史十五佳NO.07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大约在十年前 我在海口DC城见到过这张DVD 当时没有收 后来慌张回去找时 已经没有了 时过境迁 DC城也早就不卖碟 而在这十年里 我再也没见到过这张碟 这大概是我此生藏碟生涯最大的遗憾...

1小时前
  • 夢侠沈星丹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