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就到家

HD中字

主演:刘昊然,彭昱畅,尹昉,谭卓,张琪,李佳琦,西文,陈瑞生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2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3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4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5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6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3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4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5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6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7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8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19一点就到家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种田小爽文 一点就到家

本以为这部电影可能是那种任务片类型的 但没想到真的意外之喜 看完我对它最大的感受就是 【热血真实】 所有的梗是年轻人都懂的 不老套不刻意 全都是自然而然的抛出来 全程笑点很丰富 最后还有泪点 内容也很触动我 三个年轻人为了各自的梦想合伙创业 中间经历了各种波折 最后取得了成功 来说说演员吧 先说刘昊然吧我个人认为魏晋北这个角色是最复杂难演的 二十出头要演一个三十岁一事无成事事失败的loser 那种心境上的沧桑被刘昊然演得特别好 我觉得跟以往的角色完全不同 从最开始的抑郁到合伙之后慢慢敞开心扉的那种被治愈的幸福感都诠释得极其出色 而且刘昊然的台词真的好赞 最后他在心理医生那段戏我都忍不住流泪 太好了 然后彭昱畅演起这种小人物来真的是浑然天成 彭秀兵这个有点憨憨但特别真诚的年轻人被他演活了与角色融为一体 然后是尹昉饰演的李绍群 坚持种咖啡的梦想坚持原则 热血又可贵 我之前没有看过尹昉演的戏 这次真的给我惊喜了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 看好它成为国庆档黑马!!会二刷

 2 ) 都市人的一场浪漫美梦

接受观影邀请时,以为是一部令人放松一笑的喜剧片,却不曾想看到尾声时,哭掉了一整包面巾纸。

电影固然是好笑的,哭的原因却与影片本身关系不大。过去几个月,因为一些变故,对家人始终有一种逃避的心理,纵使心理挂念,却抗拒与他们的一切交流。我不给家人打电话,担心又会和他们发生争执;我不敢接家里打来的电话,害怕又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中秋节前我生硬拒绝掉了丈夫想回家看看的想法,两千公里的距离通行起来倒也容易,心理的那道坎却怎么也跨不过去。

观影过程中,我数次在魏晋北和李绍群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三十出头,一事无成,与父母的关系一塌糊涂,尝试了很多工作,待过很多个城市,而真正可以称之为“家”的那个小地方已经没了朋友同学,没了户籍档案,只留下了日渐老去的父母——我与家乡唯一的记忆纽带。

不同的人或许可以在《一点就到家》里找到不同的共鸣点。对于我来说,这不是鸡汤励志片,也不是鼓吹年轻人创业的成功学电影,尽管片中没有讲述爱情故事,甚至除了谭卓也没什么有记忆点的女性角色,却依然不失为一部都市人的浪漫轻喜剧。

是的,它太浪漫了,哪怕是魏晋北站在写字楼的天台上想要跳楼自杀,背景依然是湛蓝如海的晴空。现实世界中,成年人的世界是灰色的,是布满了窟窿的,是需要一直吊着一口气才走得下去的。于是我们转头求助文艺作品,希望有人可以为我们编织一点美好的想象。

《一点就到家》几乎是现代都市人美满梦境的浓缩,其浪漫元素贯穿始终。这首先体现在选景上。影片大部分情节都在云南黄路村拍摄完成,这里深入大西南腹地,交通闭塞,生态原始,民风淳朴,宛如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镜头滑过,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等到夜幕降临,三位主角爬上藤蔓交错的古树,相互倾吐心事,看着漫天星空进入梦乡。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生活久了的城市居民,看到此情此景,很难不心生向往。

故事主线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三个人生经历和目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机缘巧合凑到一起,开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创业故事。魏晋北创业屡战屡败,赔光了最后一点钱后,绝望之中顺水推舟地去了云南。彭秀兵在北京当了十年快递员,攒下了第一桶金,打算回老家黄路村创业。李绍群不愿意继承父辈的衣钵,从普洱茶园中叛逃,孤独地投身于咖啡的世界。三条故事线,清楚明朗,齐头并进,殊途同归。每个人都在付出了努力、承受了挫折之后,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抛开结果,创业的过程也浪漫如童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咖啡果从青涩变成赤红,作物的生长变化就是时间的刻度。

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是浪漫至极的,它几乎将现代人最理想的友情关系呈现在大银幕上:彼此之间既是事业上的得力助手,也是生活中相互扶持的伙伴,纵使中间出现过龃龉和分歧,最后也能解除误会,求同存异,共生共赢。

如果说友情是影片的明线,那么亲情就是一条暗线,所占篇幅不多,却似乎更能表达影片的精神内核——“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回家”。

彭秀兵的故事线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家”。北漂十年,送出去的快递可以堆成一座山,却依然无法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留下足迹。他身上承载了那些漂泊在外的基层务工者的矛盾,留下还是回去?哪里可以给他一个未来?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大都市的繁华泡沫,回到那个生养他的闭塞村寨,让自己的人生归零。

李绍群的故事讲的则是人际关系上的“回家”。他生长在世世代代以种茶为生的村落里,对于父辈来说,普洱茶不仅是村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文化上的“根”。李父对普洱茶的执着,象征着家长的权威。李绍群虽然身体没有离开黄路村,却因为改种咖啡与父亲决裂,成为了精神上的游子。咖啡生意的成功,让村民摆脱了经济困境,也令他取得了父亲的谅解。当父亲喝下他亲手冲泡的咖啡时,李绍群才得以真正回家。

刘昊然饰演的魏晋北,在影片中实现的则是精神意义上的“回家”。作为电影的第一主角,除了他多次创业失败,编剧和导演并没有明确给出他的故事背景。他的祖籍是哪里?与父母关系如何?如果不在北京了,是否还有一个可以收容他的场所?这些信息被模糊掉之后,魏晋北的形象反而更能反映出那些只身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领的现状: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他在绝望之中随波逐流,去了云南,种起了咖啡,却没想到一次无心插柳的尝试,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有过动摇,最终还是笃定地留在了云南,肤色晒成了当地人那般黑,口音也越来越接近当地方言。当他不再为未来感到迷茫时,他找到了精神上的立足点,完成了精神上的“回家”。

1893年,中国云南从缅甸引种咖啡到瑞丽,成为了中国最早咖啡产区发展的源头。目前,中国95%的咖啡种植在云南,特别是近30年发展最快。与此同时,茶在中国饮料消费市场的主体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咖啡与茶,似乎在任何一个语境之下,都能碰撞出多重的文化意义。《一点就到家》在情节编排上的高明之处是,让咖啡和茶出现在了同一个时空之中,不需要更多铺排,就激发出了丰富的解读。

咖啡与普洱茶,是现代与传统,是理想与现实,是创新与保守,是晚辈与父辈,是西方与东方……而电影最终让咖啡与普洱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普洱咖啡”,于各种意义上达成了和解,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浪漫的句号。

 3 ) 这杯云南咖啡里真的有「远山树林」吗?

11月27日,电影《一点就到家》的观后感。
电影里的集市

我拍的集市(2016年,摄于云南普洱景迈山)

看到《一点就到家》预告片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去过这个地方。

云南,普洱澜沧,景迈山。取景的地方,应该是老达保拉祜族村寨。2016年初我去过那个地方,是个幽静、安宁,却又充满热情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少数民族是拉祜族,是一个以葫芦为图腾的民族,能歌善舞,开朗乐观。

作为一个受保育的古村,老达保拉祜族村寨有固定的对外旅游项目,传统民族歌舞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小孩子们是真的从小就会弹吉他、吹葫芦笙,唱跳俱佳。电影里没有体现太多少数民族的元素,而是聚焦在了三个主要矛盾冲突:传统(茶/集会)与现代(咖啡/电商)、大城市与小村落、坚守与投机。

父辈的茶,儿辈的咖啡。对传统的固守,还是拥抱新潮流?这是关于村长和咖啡痴李绍群的故事。

在大城市打工,还是回小村落「创业」。背井离乡,还是建设家乡?这是有「快递梦」的彭秀兵的故事。

至于魏晋北,这个被创业失败打击的失去生机的人,意外被彭秀兵带回家乡,「被迫」再次参与了创业。而这一次,他经历了被国际品牌收购快速投机变现,与培育民族品牌坚守创业初心的选择。

三个合伙人,彼此成全,最后让三个矛盾统统和解。

儿子理解了父亲的坚守,父亲理解了儿子的求变;

建设家乡不单单是人回来,货要出去;

成功,从来不可能单靠投机取巧,风口上的猪还是猪。

道理很简单,故事也不复杂,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戳心的瞬间。

比如一开始热热闹闹的集市,最后只有一个老妇,在冷清的集市,讲述过去集市热闹的故事。电商改变了这里的传统,比如集市这种有些「过时」的东西,最终注定只能被留在历史之中。当然最后老妇举起支付宝收款码这个举动,解构了这份缅怀往日的悲伤,给片子添了几分「会心一笑」——告别不合时的,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但真实的情况是永远比艺术创作来得残酷。电影里主角们拒绝了国际品牌「星巢」的收购,培育了自己的中国品牌「普洱咖啡」,改善了村里人的生活。现实呢?2016年我去的时候,那里仍然大部分人以茶为生,但茶叶的价格,被中间商压的非常低,就像电影里那群大爷们聊天里提到的那样,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村落中不时可以见到手工炒茶的大姐(2016年,摄于云南普洱老达保拉祜族村寨)

而咖啡,我们来看几个数字:

云南的咖啡种植史已有近百年,从临近国家成欧洲国家殖民地开始; 云南咖啡产业化从1988年雀巢进入开始; 云南占据中国近99%的咖啡产量,但国际份额仅为1.7%; 云南的咖啡90%以上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至2015年,中国咖啡消费量从2.6万吨增长到13.3万吨,增长了4.1倍; 从2015年开始,云南的咖啡产量已经连续3年减产,在这三四年期间,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减少了20万亩左右; 至2019年,普洱市咖啡综合产值24亿元,种植面积79.5万亩,产量6万吨,普洱咖啡豆生产量占到了整个云南省的一半。

以上数字均来自各媒体的公开报道,看到几个问题了吗?咖啡消费量需求是上涨的,而云南咖啡的生产量却没有井喷式上涨,反而有所下降。更关键的是,云南的咖啡九成以上出口,这意味着国人的咖啡喝不到国产咖啡吗?不是,据了解,云南咖啡出口后,不少经过经销品牌的「包装」,便会以「国际品牌」之名进口入国内市场。换句话说,国人喝到的「进口」咖啡,可能有不少都是从云南出口转外销。

星巴克在云南的咖啡基地(2016年,摄于云南普洱)

这么看销情不错?no,不幸的,有报道指出,在2019年云南普洱咖农一公斤咖啡豆的收入换不来一杯咖啡。利润都被外国品牌方、经销商、收购中间商等赚走了,再加上收购豆子时遇上压价的话,咖农实际到手的钱真的是一公斤豆子只有十几元,这便是云南咖啡产量不增反减的原因之一。

「今年星巴克提高了收购标准,想用普通豆的价格收优质豆。」有咖农曾这样对媒体说。

现实里,「星」「巢」真的「收购」了普洱咖啡。而真正的国产云南咖啡品牌爱伲、后谷,又有多少人知道。

下面这组数据直接道出真相:

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咖啡产业链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 “目前咖啡行业利润率充足,只是和咖农无关。如果现有链条不打破,云南咖农不可能靠种植致富。”拼多多一名高管如此表述。
星巴克云南咖啡基地里的新鲜豆(2016年,摄于云南普洱)

但是幸好,从公开报道中也可以看到,云南当地政府,以及一些知名电商如拼多多,甚至网红KOL郭杰瑞等,都在用一些新的方式,帮助云南的咖农提高收入,改进云南咖啡生产。作为一个喜欢喝咖啡的人,我也已经下单了几款云南的单品咖啡,希望认真品品那远山树林的味道。

回归到电影本身。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惊喜的,的确是对镜头的创新运用。通过运镜完成转场,角色几次「位移」,恰到好处的「无厘头」笑点,有get到。至于几位年轻演员的演技,也还算好没让人特别出戏——当然,那并不标准的云南话除外。

我给电影打了3+1星,3星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大部分给了让我印象深刻的几处运镜,至于故事框架、台词、叙事方式,并没有太多惊喜。1星专门感谢它聚焦云南的咖啡产业,让更多人认识了云南的咖啡。

普洱原来叫思茅,就像香格里拉原来叫中甸,都是因为当地的名产、名景,令一个地方扬名海外,最终让这个地方的名字随了这个名物。就目前来说,普洱茶的名气,是远大于普洱咖啡的。希望有一天,云南的咖啡能和普洱茶一样,在全世界都响当当。

茶马古道,万亩古茶林。(2016年,摄于云南普洱)

一个愿望

疫情过后,希望有机会能再去这个小村子看看。

老达保拉祜族村寨(2016年,摄于云南普洱)

公号:天下游侠(hitxyx)

 4 ) 如果我现在回老家,除了失业,还能干啥?

十一不想出门和大家挤,于是就回了农村老家。一回家妈妈就问邻居买了一只鸡、一只鹅以及几十只鸡蛋……促进老家消费,我想这大概是我惟一能为它做的贡献了。

之所以想到“为老家做贡献”,是因为看了《一点就到家》。家乡的影院也是神奇,哪怕硬件条件提升了,节假日也是闹哄哄的,大家喝着奶茶磕着瓜子假装黑暗里别人就听不见地大声聊着天,氛围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就像《一点就到家》中彭彭演的彭秀兵,回到老家,赶上集,发现家乡父老热热闹闹啥都没变。这也是他回来的原因,城里的快递行业竞争厉害,家乡市场却还是一片空白,他要抢占先机。

然而他的回家最先遭到了父亲的毒打。我们的父母大约都曾对我们说出过电影中这两句台词:“(去城市)混不好就别回来了”,然后,“混好了就不要回来了”。

我相信绝大多数从农村去城市的年轻人,都像我一样,与家乡早已疏远,它像一个度假村,一年回来休息两三次已是极限。每次我回来都能看到村里又多了几户大门紧闭的房子,母亲说:“他家孩子考出去留在城里工作,然后结了婚他们就去帮忙带孙子了”,最不济也是“他家在县城买房子了”。所以看到《一点就到家》中宴席上年轻人一个个离去的数字,我心有戚戚焉。然后,彭彭又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城市不是我的家,这里也不是我的家。”我们离家太久,我们注定漂泊。

每个如我一般漂泊在外的农村青年看《一点就到家》应该都深有感触。哪怕以前没感触的也突然之间就生出感触来:我们能不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看得出电影就是由这个问题生发出来的一道“命题作文”。不过好在张冀的剧本扎实。我在此前刚看过一篇关于云南咖啡豆如今崛起的科普文,说:“咖啡界大神、《世界咖啡地图》作者James Hoffmann的咖啡馆Square Mile在门店豆单上,加入了‘中国味道’的云南豆”“在澳洲举办的金豆杯咖啡烘焙大赛上,云南豆拿下了7座银奖。”有了这样的现实背书,《一点就到家》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另外,电影中一些细节也叫我这样生在农村的人感觉亲切。比如彭秀兵起先招募的快递员都是曾经的邮递员、剃头匠……在我们农村,确实是这样的人走乡串户,熟悉人家,能够找到高德也找不到的地方。

他的网购事业,最先起步是因为帮大妈和孩子买货,在我们农村确实是大妈才是一切资讯八卦的传播者,只有得到了大妈的心,才能得天下。

后来遭遇集体退货,刘昊然演的城市青年魏晋北说这不合理。村民们说:“我们村的事容不得你这个外人插嘴。”这也是一句农人的口头禅,农村人忙得很,没工夫跟你玩辩论(当然也因为玩不过),于是往往一句绝杀。虽然当初对你热情好客的时候、一起看星星看月亮的时候明明说过:“我们都是一家人”。

当然,关键时刻,我们农村人也能对彭秀兵、李绍群这样的后生仔说出:“我们不相信咖啡,但我们相信你。”农村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大家做了几十年甚至更久的乡亲,那种信任感是几辈子建立起来的。

说句实在话,我在看《一点就到家》之前,哪怕有三个我都很喜欢的演员刘昊然、彭昱畅、尹昉坐镇,但我依然对它充满了担心。因为之前看过了太多并不真正了解农村的影人拍的农村电影,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想象和自命清高的煽情,张冀的剧本终于让我看到了一个相对真实和熟悉的农村生活。

因为故事扎实,年轻导演许宏宇的发挥就更是锦上添花。

如果说张冀的剧本像个农村老人那样踏实厚重,那许宏宇的导演风格就是离开农村又回来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后生无畏,充满了对故乡的爱恨分明。我喜欢他把一个“命题作文”拍得如此轻松。

喜剧就应该让观众欢笑,至于反映出背后众生的苦痛,那是散了场离开影院之后回味和思考的事情。很多导演喜欢替观众把这一部分也做了,不给观众留余地,还自以为多深刻,反而暴露了爱说教的“爹味”。

而许宏宇在每一个观众以为他会煽情的时刻,都是点到即止,然后立刻用笑点来收场。比如李绍群起先不同意将种咖啡豆商业化,说:“我种它不是为了挣钱,是因为喜欢。”结果彭秀兵无情拆穿他:“喜欢你种一棵好了,你种七百多棵!”李绍群因为种咖啡豆和种茶叶的父亲关系破裂,有次喝了酒他动情地说:“跟他种茶的时候不懂他,种咖啡了反而懂他了……”,随即又讪讪道,“可能酒喝多了想喝茶了。”还是彭秀兵接了一句:“等一下爸爸(我)帮你泡茶。”凝重的气氛立刻烟消云散。

很多喜剧前面顺畅的时候都能很搞笑,但到了剧情转折就忍不住煽情起来,《一点就到家》却没有这样。当三个“一起搞事业的好朋友”出现了矛盾,魏晋北气得回了城市,但又放不下心结,去找心理医生,那个老医生跟他说了一句非常鸡汤的名人名言:“人在容易的事和想做的事之间,往往选择容易的事。”眼看电影就要往一个尴尬的方向走去,结果魏晋北感动地问:“这是哪个名人说的?”老医生答:“《哈利·波特》里邓布利多老哥们儿啊!”

你看,欢乐又回来了!

特别是电影结尾我觉得非常高级。因为网购的诞生,曾经热闹的农村市集冷冷清清,只剩下一个老奶奶。奶奶深情回忆了过去的时光,在你以为这电影要抨击什么或者说教什么的时候,接下来三个年轻人问老奶奶买东西却都没有带现金,然后,奶奶笑着拿出了收款码……

文艺作品反映现实百态,而把思考留给看的人,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就像看完《一点就到家》,我也陷入了和彭秀兵类似的困境,仿佛在外面学了一身的本领,但依旧不知道除了失业还能干啥?依旧会萌生出“城市不是我的家,这里也不是我的家”这样的苦恼。

倒是我有个城市的朋友一心向往农村,甚至想要去种地。作为小时候还是帮忙种过地的人忍不住提醒他:“你确定?”“种地很辛苦的。”“你知道拔草一直弯着腰有多难受吗?”……

但看了《一点就到家》后我愿意祝福他。祝福他的热情和彭秀兵一样,能遇上魏晋北的智慧和李绍群的坚毅,也许真能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5 ) 创业神话的渠道下沉

本片上映前,就有许多媒体人,给了它“国庆档最大黑马”的预定。 毕竟,对艺术而言,年轻、远行、梦想、兄弟情的主题,从来屡用不爽。这个时代,又如此热衷于讨论互联网、直播带货、物流以及电商。何况那里面,还藏着许多中国人最热衷讲述与聆听的母题,它们在从古至今的地方戏曲、话本小说、民间传奇里,被反复演绎过:公子落难——白手起家——共图富贵——勤劳致富——屌丝逆袭——兄弟失和——推心置腹——重归于好——另辟蹊径——再展宏图。

“赢在当下”与“生活在别处”

这个十一的院线作品,大多附着一个相当成功的“姐妹篇”和“前文本”,就像《我和我的祖国》之于《我和我的家乡》,《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于《姜子牙》。

至于《一点就到家》,因为监制是陈可辛,外加整个设定与结构的相似性,于是大家纷纷说,这是“农村版的《中国合伙人》”。

当然,它自己也很认同这点,甚至不介意顺坡下驴、将计就计,抖个机灵玩个梗,明白无误地暗示两部电影间的互文:“我客户说过,千万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是哪个客户呢?“是三个教英语的!”

当那些筚路蓝缕、夙兴夜寐、坚忍不拔、能屈能伸的价值观,当那些品牌打造、整合营销、IP运营、时间管理的术语,当那些进阶可以复制、人生本有直线、三十岁前必须记住多少件事、世界终将因你而不同的信条,不厌其烦地填充于成长规划、思维导图、企业培训、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纸质出版物和在线课程时。谁都应该明白,一个关于财富和创业的神话,有多么充足的理由,出现在电影里。

但是,这类神话自带价值观上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沦入拜金主义的蝇营狗苟。

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渴望成功,于是大家在大银幕上也渴望看到成功。但大家又在现实生活中被成功煽惑得疲惫不堪、焦虑无匹,于是大家在大银幕上渴望看到点不太一样的成功。

成功还是得成功,但能不能成功得别那么庸俗、成功得多一些情怀、成功得更有少年感一点也更治愈一点。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它告诉我们:教育和民族自强,才是成功的另一种写法。《一点就到家》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它告诉我们:改变落后面貌、造福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西部去到边陲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才是成功最崭新的机会。

以前开玩笑说,这年头走青年励志路线的影视剧,两个模式最屡用不爽:第一,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我要赢,我要征服你;第二,既然不开心也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结果,《一点就到家》把二者神奇地整编到了一起,“我要征服你”和“一路向西去大理”,“赢在当下”和“生活在别处”,同步并轨了

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个男孩,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冲动,一个代表坚持,一个守着电商梦,一个守着快递梦,一个守着电商梦,一个重新认识了乡村,一个重新认识了互联网,一个重新认识了父亲。

他们共同拥有着善良、执着、勤劳、诚实、对世界和周遭的善意、百折不挠的勇敢,共同拥有着美丽的云南,和美丽的信念。他们这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公司的品牌变现,他们要解决更意义深远也更功在千秋的问题:村庄和故乡的空心化困局,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化路径,不公平的世界产业链分工……

这,就是“成功还是得成功,但成功得别那么庸俗”

“拼贴”与“反差萌”

讲编剧理论时,我总爱说这么一个道理:如果想表达A(某种情绪,或者感觉),最好的办法,永远不是使尽浑身解数吭哧吭哧地正面渲染和强化A,而是找出一个和A相反的B,然后,用写B来写A。

比如,写一个绝症病人的弥留时光,最悲伤的不是让大家围着他哭,而是让他陪着家人再开开心心地去一次游乐场;写一个大饥荒里的灾民,最有力的不是写他饿死,而是写他好容易得到食物之后,把自己活活撑死。

《一点就到家》在这一点上,是教科书式的操作:要表达提升与改造,我就先表达最大的断裂;要表达融合、反哺与滋养,我就先表达最大的隔膜、最大的无法理解。要呈现最时髦的产业形态和创业赛道,我就先呈现最土得掉渣的地方、和最土得掉渣的人群。

互联网经济的勇敢下乡,而且是很深入、很突兀、落差很大、看起来很不可能地下乡,因为这个“乡”,干脆被安放在了云南千年古寨。

时间的凝定、空间的边缘、外加原住民生活习惯的根深蒂固,三重不可能,围追堵截,破局艰难,任重道远。这给了“用写B来写A”最天然的便利。

帮扶农民兄弟,树立国货自有品牌,每件事都是功在千秋,一不留神就能升格成主旋律乃至五个一工程奖,可它用的却偏偏是喜剧,担纲的偏偏是几位小鲜肉,风格很热闹轻松,情绪与节奏一直被撩得很high。

这是最符合经典戏剧学的“反差”,也是最符合当代互联网思维的“拼贴”。

要拍新的希望,就先拍自杀未遂;要拍乡村经济振兴,就先拍古老的祭祀仪式;要拍你的倾心、认同、发自肺腑地融入,就先拍你被虫咬、被牛舔、从山上摔下来遍体鳞伤。

拆快递用的是柴刀和镰刀,快递车队是一群身手矫健的老农民,打越洋电话时身边围着一群留守儿童、咖啡实验室建在塑料蔬菜大棚里、最高三人组开着董事会时地上爬满鸭子、老中医引述的金句不来自《黄帝内经》而来自《哈利波特》。

带来最洋派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合伙人,竟然鬼一样穴居在后山,还偏偏是最守旧的村长的儿子。包括“在茶叶之乡卖咖啡”这个核心设定。

一切都是“反差”和“拼贴”,都是“用写B来写A”。

所有的张力,所有的好故事,所有中国观众的死穴,其实,都可以在这样的二元并立里,顺理成章地完成和释放。

“去帮助”与“被治愈”

那个反复出现的画面,已经成为了影片的核心意象:三个大男孩坐在古树上,一起望向蕴藏着无限希冀的远方。古树和远方,新和旧,此在和彼在,历史和未来,变和不变,都在这个画面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旧、历史,在这个画面里,不是到达远方、新、未来时必须跨越的路障,也不是等待远方、新、未来输送营养的对象,而是一个凭依、一个根系,一个坐在上面,才能更加稳固地看向远方、新、未来的支点。

这就消解了农村小镇“不是扶贫前沿、就是世外桃源”、“不是盛产累死讲台的最美支教青年、就是盛产锐意改革的致富带头人村官”之刻板银幕印象,让其成为一个更加具有戏剧能动性的存在。

因为,三个男孩不仅仅是来帮助农村的,他们也在被农村所治愈,甚至是,所滋养,所反哺育、所提升、所塑造。“来自农村的反向感化,让一个失去方向后的被动选择,为你指明了新的方向”,这样的处理,让人想起许多日本和法国电影,无论是《哪啊哪啊神去村》,还是《普罗旺斯的夏天》。——对中国电影而言,它非常稀缺,也非常宝贵。

内心越来越澄澈,脚步越来越踏实,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成功、财富、创业这些总让人心猿意马的概念里,去掉虚火之后,本身的意义。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观众的情感注资,有热血能燃,有CP能磕,接地气,而又讨喜。

在对他们不乏宠溺的围观和目送里,新时代优秀的创业者应当具有的理想道德和理想人格,不知不觉渗入每个人的认知里。

在星雀公司傲慢的收编面前,他们仨甚至代表乡村发起了一次直接的价值观对抗,在这对抗里,连“做生意就是为了卖出去”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公约数都被否决了,对土地和乡亲的信仰,让他们和村庄、和一些更古老甚至过时的东西牢牢站在了一起。

“一辈子想着打败我爹,种上了咖啡反倒有点懂他了”,父子和解,本来就是一场隐喻,强调了谁才是谁的孕育。

但是,因为有了一致的敌人和目标,三兄弟和乡村之间,本来也很严重的内部紧张关系,被稀释了

除去前半段里的退货大狂欢和集市上一场追打骗子的闹剧,创业项目遭遇的来自乡村的反弹力量,表现得相当不足。 村民们好像总是能在一串印度歌舞片式的、漫山遍野的集体律动后,完成从怀疑到拥护的统一转型。

给人的感觉,没费什么力,快递就铺满了村庄,没费什么力,咖啡就销往了世界。 于是,许多可以走向更深刻人文思考的地方,也被避重就轻地掠过了:影片落幅处,老奶奶无限怅惘地说:当初和丈夫就是在集市上认识、最后走到一起的,可是现在集市这玩意儿没有了,都不知道怎样跟人们聚会了。这里本来藏着极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和乡村的共同胜利里,是不是也伴生了某种共同的失去。结果,话音刚落,老奶奶掏出了一个支付宝的二维码开始接收捐款,然后是皆大欢喜的笑,好像“反正能赚钱、其它不在乎”,好像“只要科技进步、一切都能解决”。

作为一部商业片与献礼片,这样处理也没问题,但陈可辛与许宏宇的组合,总让人会忍不住去期待多一点的作者性。

所以,这是一部完成度和类型快感都非常充足的电影:流畅明快的故事底板,喜感温暖的情绪脉动,色彩鲜明的视觉包装,笑点泪点燃点一路铺排有序、计算精确。虽然带着某种“机巧性”(或者说某种“刻意取悦”),虽然留下“也许可以更好更深刻”的瑕疵遗憾,但必须承认,它看得人挺舒服。

至少它向大家证实了:一不留神就会陷入说教的脱贫攻坚,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市侩的创业励志,也拥有了清新喜悦的可能。在“可敬”、“可佩”、“可流泪”、“可写观后感”之外,它也能够“可爱”、能够让人自问“有没有远山树林的味道”?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6 ) 被喜剧梗掩埋的一些本来十分有话可说的东西

原本准备放在最后面讲,想了想还是提到最前面。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喜剧片,而我提出的观点就像是在鸡蛋里挑骨头,要求太多了。但我还是保持自己的想法吧,喜剧片也可以有很深刻的话题,喜剧片可以不止要笑点,还可以有泪点,喜剧片不代表着就要三分钟不离一个段子。第一次写影评,有不足还请指出。

一开始看到这一部《一点就到家》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带着看《哪啊哪啊神去村》乡村向的观影期待的,但我没想到最后的体验远远不及我的期待。乡村文化被几个符号草草带过,矛盾被浮皮潦草地解决……

影片堆砌得最多的是喜剧梗,其次是每隔一段就必然出现的鸡汤。令我感到有点恼火的还不是喜剧元素以及过多的鸡汤文字的滥用,而是最需要的戏剧冲突被前两者无限淡化以至于影片的推进孱弱无力,变得更像是为了讨好观众而不择手段。

下面是就我以为的几个本来十分有话可说的地方。

以李爸为首的老一派种茶群体和彭昱畅刘昊然创业群体之间的矛盾

在要推广咖啡树的时候,我们的创业群体需要说服至少一半种茶人去改种咖啡树,然而这个问题的源头又指向了村长也就是李绍群的父亲。在影片的塑造之下,李德隆应该是一个坚守传统、内性固执且为人十分刚烈的人,同样在这样一位领袖的带领之下,村子里留下的大部分居民几乎都是以种茶为生的,村子甚至还有一个祭茶的节日。传统旧习俗与现代新事物必然会产生碰撞,但这种碰撞并不是靠彭昱畅的“演讲”和村人的几滴眼泪就可以解决的。

然而这一段矛盾缺了什么呢?

第一,反对派的声音

种茶对于当地人民是一个代代相传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级别的劳作。突然要让这样一个群体去砍掉茶树改种咖啡树,民众的态度转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非常精彩值得一写的地方,砍去茶树就好比要去砍掉这一辈人的根,砍掉他们与祖先的联系。

农村人相对而言是一个更加对传统有着依赖眷恋的群体,在这之中势必会有守旧派,我始终认为这并不是一滴眼泪就可以转变得过去的。

我们需要反对派的声音。

这种声音不仅是一种真实,它更是代表着村人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势利派的证据,而这种声音甚至可以是在砍去茶树时的一阵叹息……

第二,茶叶销售夕阳化带来的影响

片子其实一直有说茶叶销售变差了,什么人都在说,然而到底了这样一句话还是一个符号,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虚无缥缈。

为什么村人的眼泪带来的冲击力不够?因为影片没有把村人因为茶叶销售夕阳化带来的影响具体化,我不知道收入降低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艰难了多少,不知道他们付出的勤劳和收获是多么得不对称,然而这其实才是村人愿意接受彭昱畅的改革的最大动力。

他们有对更好生活的向往,然而所谓的传统已经无法支撑他们的向往了,所以他们就算要断去过去也要相信彭昱畅——这个曾经给他们带来网购便利的人——能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而不只是一句“我们不相信什么咖啡树,我们相信你”这么简单的事情。

【短小的更新】关于信仰与否

看到评论区越来越多的人对笔者所写的“信仰”持有蛮大疑问的。也有人认为这种看法也是一种农村刻板印象。

其实真的要说笔者有没有亲眼看到什么地方真的把种一种农作物种出信仰,笔者坦然承认,现实里真没有亲眼见过。

但笔者仍然坚持影片中的种茶群体是保有一种“信仰”,因为影片中有描写到一个“祭茶神”的节日。

笔者不知道各位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有没有在自己的村子里见到过这种类似的祭一种农作物的神的节日。如果没有,笔者认为觉得这不存在什么信仰不信仰的问题也很正常。

但如果有,我想说,祭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信仰意味,一开始如果没有信仰又为什么要创生出这样一个节日呢?

此外呢,还想再提一点。云南种茶也确实有蛮久远的历史了,也确实存在一些地方有这样的节日。

还是很主观地臆断一下,茶树这种作物和一般的农田里种的那类一年里种了长好就要割的作物还是很不一样的。个人认为能够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和茶树本身性质也有一定关系。

以上。

快递产业造成的集市文化消失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放了一个老奶奶的镜头。

奶奶说她从小就很喜欢赶集市,集市对她而言是儿时的快乐源泉;但是从快递产业进入村子之后,赶集市的人渐渐少了,而最后消失了,这种快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老奶奶说话的时候其实很有感觉,影片唯一一处让我鼻头一酸的地方,然鹅差点要不争气地流眼泪的时候,老奶奶便举起了支付宝二维码……)

集市是一种文化,其实现在很多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镇都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类似于这种集会的活动,所以我其实不太相信集市文化可以在这里消失得那么彻底。不过这里就不说合理性的问题了。

我想说的是,这个镜头是没有头的。

这条线完全可以在彭昱畅刘昊然第一次进集市的时候加以描写,然而它却像是一个说来就来的工具,在最后记者这么一问,回想起来。全篇的对于集市这一文化的描写本身就是缺失的,于是让它这样出现就变得十分突兀。

在我的印象中,集市与聚会是大概是农村最为热闹的娱乐方式了。我想假如集市就这么消失了,村子一定会变得冷清许多了,但影片没有提到村人的精神快乐缺失后的状态,而是用老奶奶掏出支付宝二维码来表示她也跟进了时代啊……就这样草率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但我真的很想问……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如此,引出第三个问题

群像态度与性格的缺失

在群像态度的处理上影片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群像态度是单一化的,几乎就是主角说什么,群体就做什么。

其次,是群像的性格。在影片叙事来看,似乎让群体跟进时代是一个十分容易,一举就成的事情,可以没有人掉队。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太理想主义了,整个村人的群体成了三个人创业最为单一的背景色以及最为好用的工具。

至少放几个村人因为不了解新事物所以造成了种种小意外的镜头吧……


由于本人是第一次写影评,也是冲着头脑一热写下的东西,里面自然会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尽情指正。

祝各位国庆快乐。

 短评

低配版“中国合伙人”,角色有趣演得也好,看上去很励志但细品后发现成功还是靠“外挂”。没办法,命题作文底子只能这样了,说不好听的就是口号嘹亮、纸上谈兵。但许宏宇是真的厉害,就这么一个故事给拍得有滋有味,用最擅长的剪辑把气氛哄起来、把节奏调的飞快。掩饰故事先天不足,会飞的猪与《喜欢你》里的会说话的河豚简直异曲同工。PS,靠改变种植扭转生活?墨西哥玉米农告诉各位,这条路他们30年前就走过了,您猜最后怎么着?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阿里巴巴宣传片 一星给演员 一星给前半部分

10分钟前
  • Roseandcrown
  • 较差

前半段真棒,笑料大多都是镜头和剪辑带出来的,这才是喜剧电影的正常水平呀,单是那段恐怖段落就值得称赞。而且这片没有为了歌颂政策而设计一堆工具人,是真的在讲人和家乡。(我爱彭昱畅!

1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看完只想说导演许宏宇未来太可期了,对类型的糅合、叙事的节奏感、喜剧的创新意识,秒杀多数国产导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一个回家为主题的命题作文下,能达到这个完成度,真的是超出预期。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我们常常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 ”。PS: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过分放大结尾的正能量或主旋律,懂的人都懂,反而更应该鼓励导演在有限条件下的创新意识。真的太爱导演的节奏感了。

15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土气扶贫题材本身不够吸引人是一,节奏零碎是二,演员演技一般是三,图个搞笑看一看就算了。演技:彭昱畅>>>刘昊然、尹昉,刘昊然演技这么久都没进步我也是没想到

19分钟前
  •  
  • 还行

D / 剪辑思路依然超群,包括局部的灵巧碎片编织,也包括有些重要情节点的时序转换。但是,按照高配版《我和我的家乡》(除了宁浩)的模式确实注定拍不好这个题材。《喜欢你》还是在相对裁剪了较多社会语境的前提下专注于二人情感的刻画,由此不疾不徐地引出阶级与品味区隔的暧昧关系。但《一点》则不得不过快过急地涉足更多复杂得多的经济发展甚至地缘政治论题,一个个抛出却又只能全数塞回那个欣欣然的框架中。或者换个角度看,在明快清新的气氛之下,它展现出了比《夺冠》高超得多的意识形态和稀泥技能(狗头)。然而到头来,依然只有那句“在北京你留不下一个脚印”显得格外真实。

2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刘昊然,你到底囤了多少电影”看到预告时,在这片子条目下留下了这么句话。当时是欣喜的,谁不想能在银幕上多看到自己墙头的面孔,但在我和我的家乡就意识到没必要。拜托多接点扎实的片子吧,有点挑剧本的眼光吧,扔到老戏骨堆中磨炼去吧,别接男主戏了,多少年了演技想不想提升了。回归正题。很普通的故事,但作为喜剧,笑点却大多拙劣,还有本该用来映射现实的梦境部分,然因5毛特效褪去了升华效果不说,反而显得片子很没有诚意。胜在立意吧,鼓励年轻人回村创业,脱困扶贫,顺带宣传了一波中国云南的咖啡,若是能让观众对咖啡产地和咖啡质量有所改观,不再执着于进口,也算功德一件。

23分钟前
  • 张猫大
  • 还行

家乡和姜子牙满座,阴差阳错看了这部的点映,彭彭算是整部的亮点,继夺冠之后持续get到彭彭身上的黄渤气质。昊然弟弟油腻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希望是昊然弟弟演出来的!

28分钟前
  • 许琰稚
  • 还行

太成功 太纯洁 太正了 一个香港导演乐此不疲地带着团队在内地拍满分高考作文 我觉得金像金马金鸡都不足以评价陈可辛的成就 必须100000个高中校长联名送锦旗才行

3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很偷懒敷衍的剧作,哪怕是富N代在创业之路上多少都会遇到些阻碍得去克服吧,结果主角三个农民几乎是想做什么就轻松实现,一切难题迎刃而解。既然没有矛盾那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任何故事可言了。虽然第三幕又让三人来了次类似于《合伙人》的大撕逼,但脆弱的情绪调动(主要也是人物都没立起来)让人感觉这种情节设置也只是在走过场。其实片中提出的某些拷问非常犀利能够戳中每个辛苦打拼奋斗过的人,但是越细想越是心痛,因为成片的质量真的配不上它的壮志。

34分钟前
  • 还行

陈可辛监制,彭昱畅主演,所以应该叫《中国合伙人之向往的生活》。本质上是一部成人童话,一部鸡血式的励志片。优点在于节奏好,轻快,招人喜欢。但对照现实看,太假了。有人说,假不怕,电影不就是造梦的吗?电影造梦不假,但它造梦的方式又是很现实的。说白了,是用可能的方式完成了不可能的梦。听起来有点不可能哈,但你细看那些好的造梦电影,都是这样的。回到这部电影来,最大问题就是全片没有危机。这个梦从头到尾没有遭遇真正破灭的危险。是选择600万卖掉,还是选择继续自己干,这也算危机吗?这是在两个都不错的选择里,撒娇式地挣扎。而刘昊然回到北京,自己幡然醒悟又回云南的过程,也十分草率。总之就是成功太容易,困难太少,逃避了很多现实问题。这样当然看着爽,但爽只是爽,不是好。

36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看完点映,一个感觉:指不定这就是国庆档黑马。青春,热血。导演这次放的很开,杂糅了青春、喜剧、惊悚等多种类型,配方独特,既轻松愉快,又回味无穷!尤其那句“我们常常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更让人印象深刻!大城市固然有很多便利,可家乡广阔天地同样大有作为,在这一主线之下,三位年轻人的励志故事也颇有时代气息,以及各有特色的三位主演:彭昱畅的积极乐观与初心不变;刘昊然的梦想破灭与重燃;尹昉的执拗与坚持。于此同时,英文名coffee or tea还展现了变革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父辈与当代青年两代人之间的碰撞与和解。

4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许宏宇+陈光荣的组合就这样浪费了,浮夸抛弃了剧本的本质,有想法没能力,不过许的镜头还是可以的。

45分钟前
  • J
  • 较差

虽然最后一帮返乡快递员自报家门让我有一丢丢感动,但瞬间魂穿《八佰》的撞梗还是让我立刻清醒过来!#彭昱畅真的很适合演外表嘻嘻哈哈,但内心还要藏事的角色,是不错的#

4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无功无过,但是被吹的有点过了,节奏很快但是快得有点尴尬😓六元怎么感觉演什么都是秦风,就那样吧。

53分钟前
  • Francesca
  • 较差

是那种玩出来的电影,因为整个拍摄过程确实比较仓促,会有不少小遗憾,故事也会太顺了。好在一群年轻人的状态很好,大家玩的都非常尽兴,能在影片中感受到他们更自由的状态。属于比较轻松的一个片子。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彭昱畅与尹昉抢刘昊然最后发现三个人在一起更好的擦边腐故事。摄影与剪辑养眼俏皮,烘得前面新鲜有趣,但从中段成功开始故事就跟特效一样浮,起鸡皮的口号甚至都觉得要为难乡民了。电影非常“讨好”,塑料一样的成功学结合所谓大势,越理想化越功利浮躁。全片能被感动到的地方,还是老婆婆在“回忆”以前的集市,还有失去的丈夫,但情绪马上会被支付宝冲散。

5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挺喜欢许宏宇上一部《喜欢你》,但这次的漫画感没打到我,给的节奏太快,台词太满,表演太用力,该慢的地方没慢下来,唯有咖啡和茶的两代人和解、交心算是有亮点且得以停歇之处。尽管不是凭空虚构空中楼阁,但回乡创业和改变农民网购意识还是流于表面了。三位主演的表演都是表面功夫,难以产生共情,最扎实的还是张琪演的爹。

6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就像高考的高分作文,很会解析命题,并找到一个免俗的突破口。把送快递从送到快递变成送出快递,格局一下就以小博大了。

1小时前
  • 男娼起义
  • 推荐

很规整,没惊喜也不算差,笑点和高光基本都被彭昱畅承包,漫画和特效的呈现方式我实在get不到。

1小时前
  • Martin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