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

HD国语版

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欧豪,邱天,周思羽,刘显达,石昊正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金刚川 剧照 NO.1金刚川 剧照 NO.2金刚川 剧照 NO.3金刚川 剧照 NO.4金刚川 剧照 NO.5金刚川 剧照 NO.6金刚川 剧照 NO.13金刚川 剧照 NO.14金刚川 剧照 NO.15金刚川 剧照 NO.16金刚川 剧照 NO.17金刚川 剧照 NO.18金刚川 剧照 NO.19金刚川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趁此机会本历史盲恶补了知识,惊叹于抗美援朝的牛逼,记录一下

看完了。电影还是很不错的,在国产战争片属于中上。最大特点是用了双线叙事,像敦刻尔克那种。喊口号比较克制。也许是三个月拍摄时间仓促,人物有些疏离感,整个电影因此有意往史诗寓言的感觉营造,氛围很好。

(更新:随手写的,没想到这么多人评论,补充说明,本影评是刚看完电影立刻写的,众所周知刚看完电影时评分都会偏高,实属正常。本来是标记一下看过,顺手写短评,字数超了提示转长评,干脆就转长评发散一下。本文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最近连看n个纪录片后,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感想。基本上是抓住最印象深刻的部分和“第一印象”写。错漏之处,欢迎提建议,禁止秀优越。)

抗美援朝战役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最牛逼的战役之一,但是电影不太有拍出最牛之处,没有表达出为什么共产主义战士比世界上其他军队都更牛逼,其实所有战争片几乎都没有拍出,这个话题太深了所以也没期待这个电影讲这方面。总体来说还可以,更期待《长津湖》,他们这会已经在朝鲜拍着了。

当时朝鲜半岛正在打统一战争,金带领军队推过三八线,把南朝鲜军围困在釜山,就要统一朝鲜半岛了。这个时候美帝为了打击共产主义,出兵干涉他国内政,把北朝鲜打了回去,一路过三八线直达鸭绿江,轰炸中国丹东。所以美国是侵略战争,中国是保家卫国。中国当时刚结束解放战争,是真·身经百战,战力惊人。向苏联请求空军支援,苏联不给,说怕变成三战(后期中国大优势了才给,参见米格走廊。)所以战略上,中国步兵很强,但没有空中掩护,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夜间行动的战略。美国的纪录片中老兵说“晚上我突然醒来,发现营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好多中国人,我身旁的战友立刻挨了一枪”,这就是不搞远程战,夜间突袭直接近战的战略,发挥了优势。轻步兵硬钢重火力部队,还打赢了,所以中国轻步兵是世界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在这场战役后,中国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美国患上了夜袭恐惧症,今天,中国的火箭炮世界第一,美国夜视仪世界第一了。笑。)美军的失败,麦克阿瑟的傲慢也有责任的,美军因为他吃了不少亏,(弱小和无知不是………)最后美国被打到看不见曙光,被迫扭捏谈判,南北朝鲜分界线回到了三八线,中国把朝鲜半岛的状况又恢复了原状。

共产主义战士为什么比世界上其他军队都厉害呢?一方面是保家卫国。另一方面,其他军队最多武装到牙齿,我军则是武装到头脑。美国的战争研究认为一个部队战损率达到30%,战力会大大减弱,战损50%,战力基本归零。但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一个部队战损达到500%仍然能保持战斗力。解放战争中,一个三人小队跟大部队彻底失联,走着走着发现一波敌人,自己观察判断是个首领,就悄悄偷袭了。这就是共产主义解放了思想,解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自内心认为这是我的战争,我在进行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上至将军,下至每一个小兵,都能思考怎么把自己的工作发挥到最佳。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当然可以逼近人类极限。所以,在新中国刚建成的年代,人们认为,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建设成共同繁荣的共产社会。我们现在觉得不可能啊、没有私有制怎么能努力啊、人只会为自己努力啊…但这在当时完全不是痴人说梦,是有真实依据的,因为他们真的亲眼看见了啊!如果你亲眼看过,你也会相信。

中美建交之后,我们弱化了对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直到最近……又开始了。本历史盲的以上总结可能有些疏漏。这方面,最推荐b站up主的系列视频,搜索第一的就是,其次推荐央视正连载的抗美援朝系列纪录片,和各战役纪录片。美国pbs的长津湖纪录片,可以对照看一下侵略方士兵认为自己在干什么(他们认为“朝鲜在侵略韩国,我们帮忙保卫了韩国”,那你们还差点推平北朝鲜呢怎么讲?这他们就没提。)最近又看了博物馆特展,展设计的得蛮好,也推荐,我自知学习的历史还很不足,就不继续补充啦。

 2 ) 最佳的抗美援朝电影题材,是战俘碧潼奥运会!!!

不论金刚川,还是正在拍摄的长津湖,都不是最佳的抗美援朝电影题材。 他们的受众只能面向国内和华人,无法打动全球所有的人类, 能够走向世界的抗美援朝题材只有一个:碧潼战俘奥运会。 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品质,绝对会震撼世界。 这是一场比北京奥运会更加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体现了人类最高尚的情操、最博大的胸怀和最文明的人格。其中的人道主义普世价值,不但会让中国人自豪,更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崇敬。

中国一直缺少世界级影响力的电影,而这个题材就是最佳突破口,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为何却没有人注意到它呢?

先回忆一下那段精彩的故事。 1952年11月15日,中国在朝鲜碧潼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分别是美国,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哥伦比亚,菲律宾,荷兰,比利时,墨西哥,希腊和波多黎各。 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27个项目的比赛。 各国参与人员13107名,其中包含参赛选手500名,在历史12天。

而此时,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11月14日至11月25日)正打得激烈异常。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俘虏了大量美国以及联合国军战俘。 到1952年,单在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的战俘营里,就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等14国军队的战俘,共计13107名。

中国军队有着优待俘虏的传统,战俘营里没有血腥和镇压,反而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是一个“没有铁丝网的战俘营”。 志愿军对所有战俘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美国人而虐待他们,更不会因为是小国弱国而予以轻视,对任何种族歧视偏见坚决制止。 一位美国黑人俘虏说:“我有生以来,在战俘营中才第一次感到被人平等的看待。” 志愿军自己省吃俭用,好的留给他们带,待他们如兄弟一样。 为了照顾俘虏们的饮食习惯,还特地从国内运来了面包烤箱;对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俘虏,还从国内运来了活牛羊。

为了改善俘虏的精神生活,志愿军做了很多工作。 志愿军成立了战俘营文艺工作队,经常在战俘营巡回演出,歌舞,戏曲,音乐,魔术等文艺活动。还建立了战俘俱乐部、电影队、图书阅览室、墙报、板报、有线广播等。 志愿军还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械,战俘们也自制了一些。 他们共修建了82个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滑冰场等运动场地,战俘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组织各种友谊比赛,志愿军也和他们一起运动打球。 夏天,战俘们可以到鸭绿江游泳钓鱼,冬天可以在江面滑冰打冰球。在进行这些室外活动时,没有武装哨兵跟踪和监视,也没有战俘会逃跑。

1952年11月15日至27日,在战俘们的热烈请求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五团驻地碧潼盛大举行。

会场上挂着“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平是人们共同的目标”等巨幅标语。 在音乐声中,运动员裁判员列队入场。运动员们手里举着和平鸽符号的旗帜,迈着整齐的步伐,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进入运动场。 美军战俘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步进入会场,绕场一周后把火把交给大会主席王央公。 王央公点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奥林匹克五环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

在战俘营,中美联社的资深记者,获得过普利策奖,绰号为“老爸”的弗兰克·诺尔有拍照的自由,而且照片还被传回了美联社。在他的后半生中,靠这些照片获得了巨额财富。 这些照片在世界上传播后,对新中国和志愿军的形象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打破了美国宣传部门一直捏造的中国军队虐待俘虏的谎言。 在比赛中很多战俘非常高兴和感动。有战俘写道:“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碧潼会有如此快乐的时光,我天天微笑着入梦,微笑着醒来。我感到我又回到幸福的世界了,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无限感激,我将永远记住他们是如何善待我们的。” 后来有84名战俘联名写了36封信,给美、英等国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呼吁和平,制止战争。

美国著名将军李奇微在朝鲜战争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 “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正所谓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固民不以兵革之力。这支军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最骁勇善战的军队也是最善良的军队。 直到今天,美军的训练中教官还会经常提醒:“认真训练,不要心存侥幸,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气成为中国人的俘虏。” 战争结束后,21名美军战俘及一名英军战俘宣布拒绝遣返回国,而是选择到中国生活,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我自认为读书不算少,但直到今年年初,才发现在朝鲜战场上竟然有这么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 这么完美的电影题材,怎么就没有人想到把它拍成电影呢?

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以美国为首的“新联合军”已经形成,处处针对中国,战争未必不会打响。我们需要一部电影对美国发出警告,同时向世界人民表达中国的态度和心声,而这个故事就是最佳的载体。

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特点:

(1)他展现了中国的态度和心声。 碧潼战俘奥运会在人类战争史上就是一个奇迹,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中国这样善待俘虏。中国的所作所为,完全超出了世界所有人民的想象。而美国及其西方跟班,直到现在还经常发生虐杀俘虏的事情。 两相对比之下,世界人民将会感受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愿,体会到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质,也会真正理解为什么志愿军会有如此可怕的意志力。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师、无敌之军! 试问有谁能够战胜?

(2)他是中国政府对美国发出的强烈警告。 中国虽然热爱和平,但不是一只兔子;他是一头沉默的雄狮,文明而又凶狠。 如果来的是朋友,他会为你端上美酒;如果来的是敌人,他就会亮出獠牙。 这部电影就是在警告美国: 60多年前,一穷二白的中国能打败你俘虏你,今天强大起来的中国更能打败你第2次; 若是执意挑事,中国战俘营的大门将再次为你打开!

(3)他将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中国形象。 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世界上一直被西方妖魔化太久,这个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将会破除谣言,为世界人民揭开真相。 破处真相最有力的宣传武器就是电影,因为电影的传播力最强。西方人民绝大多数对中国的印象都不好,他们被媒体洗脑,根本不了解中国。 但是这部电影将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冲击,既展现了中国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文明素质,这是他们根本难以置信的,也是从未见过的。 而其中中国军人所展现出的善良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无论是谁都会被深深的感动,从而扭转西方人们的偏见,对中国产生好奇,喜欢和钦佩。 他们将会真切的感受到,天安门上毛主席题写的那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4)这部电影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 当今的中美对抗国际背景,决定了这部电影一经推出必定受到关注,此为天时; 同时2022年冬奥会又将在中国北京举办,此为地利; 后疫情时代中国形象的大幅度提升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为人和。 完美的将战争、和平、运动、奥运等要素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道主义普世价值,与世界每一个追求善良的人类心灵共鸣,这样的电影要是不拍,天理何在?

所以这部电影的定位,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更是面向全球。 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拍给世界人民看的。 我相信只要这部电影拍的合格,票房将会超越战狼2。 那些国内的导演们,还在等什么呢? 别让这个题材等待太久,还在世的抗美援朝老兵已经不多了。 快点行动起来吧!

 3 ) 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昨天下班后去看了金刚川后,感觉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和大家交流下,求同存异。 说实话,我都有点不知道该从哪个点开始吐槽,从其中一个角度说说吧: 我认为改编自历史真实题材的战争片,首先要尽可能的忠于历史,起码不要做时空嫁接主义的历史缝合怪,别提啥艺术创作和纪录片的区别,这又不是奇幻剧。说实话,起码我上学时,抗美援朝这段近现代史,并没有写进教科书,青年人当中,大概只有少部分像我这种生在辽宁又喜欢近现代史的人,会相对了解这段历史,也不会有太多人在观影前去考证史料。那么无形之中,这部电影会为成百上千万人上一堂生动而错误的历史课,误导了很多人。这其中最大的弊病在于,电影当中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7月的夏季反击战最后阶段,也就是金城战役,时间点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奇袭白虎团相连,白虎团指的就是李承晚集团的首都师,当前阶段的主要作战对象是韩方第三、六、八和首都师,作战原因是李承晚集团违反战俘协议,变相的表示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所以我们要把小棒子打服。在这一作战过程当中,跟金刚川河流基本没关系,离着金城十几公里呢,金城附近的河流叫金城川,在北汉江流域。金刚川战役发生在两个月前锋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那好了,编剧和导演团队为啥要去强行嫁接两段战斗呢,我认为最终目的是强行意识形态输出。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在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当中的主要打击对象,此时距离上甘岭战役过去不久,主要目的是巩固上一阶段战果的同时,促使美军速离朝并签署停战协议。而到了第三阶段作战时期,联合国军已经基本认可停战协议内容并几乎不参与战斗了,我军的战略方针上也明确写出打击的是南朝伪军,不主动出击联合国军除非对方先动手,所以如果这部电影拍的是第一阶段作战,然后延伸到883.7高地争夺战,我觉得拍的还凑合。但是为了可以所谓符合历史的去讲打老美,强行升华并输出意识形态,而强行拼凑两段历史,反倒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同时忽而丑化忽而美化美军飞行员,黑人问号脸般的内心独白戏,效果就是两面不讨好。战争片就不能这么拍,要不无关立场团结人类共同体,宣扬反战歌颂和平,那就淡化意识形态,显然金刚川不能这么拍。要么突出敌我矛盾,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政宣类意识形态输出,这样没问题我和很多老百姓都烦老美,但是那就别强行夹杂着敌军的人性思索的内心独白戏,这种事儿没法间于齐楚。拍摄手法、逻辑和细节上的问题就不展开说了,总之确实有些失望,管虎能力到底如何,目前看还真是镜花水月。鉴于主创团队时间紧任务重,又是命题作文,吴京张译等演员出色的演技和辛苦付出,战争场面观赏性尚可,勉强60分吧。

 4 ) 时间紧任务重,完成度算不错了

8月中才开机,10月底就上映了,真的是中国效率了。

考虑到这个时间因素,能拍成这样真的算很厉害了。这制片难度实在太大了。

个人认为,导演还是在八佰的基础上,规避了一些坑,比如明显这部的服化造型比八佰更加细致,比如战士们的指甲里的泥,比如衣服的脏破,尤其是群演们的服化造型细致程度都上来了。

另外某些镜头也看得出来借鉴了一下1917,比如喀秋莎轰炸、张译穿过玉米地,光线忽明忽暗那段,和1917那段经典的非常类似。

张译的表演真的是太棒了。

然后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遗憾吧,就是大家普遍吐槽的一个故事拍三遍这个问题。不是说多视角叙事不行,但是个人认为,多视角的魅力就在于,每个视角都会给观众新的信息,从而产生各种反转,产生观影的愉悦感。但是金刚川吧,是分了三个视角,倒是并没有重要的新的信息给出,更无反转可言,所以就会让观众觉得,这可真是一个事儿讲三遍啊。

多视角叙事毫无疑问在剧作上就是高难度的。这么短的时间,主创们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估计也是周期和所能支配的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吧。

总之,这么短的时间,能完成度如此,也是很佩服了。

 5 ) 被牛仔帽恶心到了

逻辑硬伤加结构硬伤,真实的历史事件被改编成了一段谎言。

优点:演员的表演很到位。

缺点1:编剧痕迹过于明显。主角明叫张飞,是一个软巴巴慢吞吞的人,师傅嘲笑他都对不起莽撞人这个外号(那个时候《八扇屏》相声也许已经随着慰问团推广到了志愿军那里,这个就不深究了),经过敌方的几次挑衅,师傅的牺牲,张飞完成了爆烈的性格转变,在丢掉一腿一脚的情况下,唱着戏,打落了敌机,完成了向莽撞人这个称呼的蜕变。莽撞人这个不是评弹不是太平歌词而是一个相声段子,唱这个相声段子,好奇怪,好刻意。

缺点2:取景的马虎,导致了故事逻辑出现问题。根据史料和资料来看,当时金刚川的桥和这个地形有很大的区别。第1盒面没有这么宽,第2个是连接两岸比这陡得多,不容易从水面向两岸攀爬。第3个是正值山洪爆发,第4个是当时的高架炮有6架还不是两架,有基础的防空能力。当时用人来架桥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如果能使用人来架人桥的话,那么解放军就完全可以泅渡过河。所以故事的底层逻辑就出了问题。

缺点3、叙事结构出了问题: 这种站在不同角度反反复复讲同一个段落的故事,适合悬疑剧和喜剧,因为它可以精准地揭示不同人物的动机和事件的不同层次真相引爆悬疑和笑点,这些东西只有悬疑和喜剧才需要。战争片本身需要表现的是大历史事实下每个人物的不同表现,《金刚川》这种反复多角度的叙事破坏了故事本身的史诗感和完整性,这是高手犯的低级错误。反复讲一个故事,实在是没有必要。

缺点4、主旨含糊,立场矛盾。说实话,飞行员拿起牛仔帽载在头上这个细节,我真的恶心到了。主创要表达的是什么中心思想,是牛仔精神吗?飞行时还要特意多戴一顶帽子上飞机这真的合适吗?这是一个容易产生歧义的动作,我知道主创不想魔鬼化美军又需要有一个战争狂人来挑起剧情矛盾,但一个飞行员这样的行为要么是英雄行为要么是魔鬼行为,绝不适合用牛仔精神来诠释。

缺点5、主次不分。最开始看剧情简介的时候,我的心硌磴一下,觉得管虎真牛逼,找到了新的视角来写战争,肯定是讲工兵连的故事。因为在抗美援朝中,后勤真的是功劳重大。当第一段故事推进到大家都不愿意当后勤的时候,我还以为故事会围绕后勤展开。结果,回到炮兵身上,真是浪费题材。角度创新是对的,但你的材料本身不能给忽略掉了。

 6 ) 它本可以更好(无剧透)

欢迎来公众号:叫我魏小黑,找我玩

当听到讲述抗美援朝的《金刚川》要上映时,其实我是很期待的。我小学时就读了一本讲抗美援朝的书,大部头,五六百页,挺厚的,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感动。尽管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但很多情节我还记得很清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一路凯歌,攻到釜山,但战线拉得太长被美军从仁川登陆,拦腰截断,人民军又一路快被打到鸭绿江边,金日成请求中国援助。 选帅时,原定的元帅林彪装病不出,毛主席改用“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把彭德怀元帅从大西北调到东北,带着第一批38,39,40,42,50,66军进朝鲜。 抗美援朝一共打了五次大战役,第二次战役收复平壤,第三次战役打下汉城,第五次战役还是因为供给线跟不上,被李奇微反扑。 第五次战役失败以后,就注定了不可能收复全朝韩半岛,此后双方围绕三八线展开争夺,小型战役不断,但大的战役没再有过,《金刚川》的故事背景和原型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其实之前我并不知道《金刚川》的原型故事,因为当时我看的书还是以宏观讲述为主,所以我特意去看了历史事件,但发现历史故事发生在1953年5月,而电影所采用的背景金城战役发生在1953年7月,金城战役开打时,金刚川所在的地方已经属于后方了。但电影在拍摄和宣发时还一再强调这座桥是金城战役的“生死线”,把这座桥打造成金城战役的“胜负手”,我理解作为电影要进行改编和架构,但我还是觉得,这种电影要尊重真实的历史。而且,全片其实跟金城战役没扯上太大关系,换用真实的历史背景,大家也应该能懂这种紧迫感。 说回电影,这是一部作品,因此我们抛去场外的因素,导演管虎整的那些活儿,什么背着手向纪念碑鞠躬,戴着美国海军的帽子接受采访等等,我们都不去考量,只谈论电影本身。可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让我失望的电影。 在知道电影讲的是金刚川架桥这样一个小故事时,我还有些奇怪,为什么抗美援朝的电影不拍上甘岭,不拍长津湖,这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比金刚川架桥更有张力的故事(每一位志愿军英雄都值得同样的尊敬,这里的意思是说就戏剧来说,上甘岭等事件有更好的冲突性和对抗性)。后来了解到这部片子8月才开始筹备,10月就上映,应该是为了赶抗美援朝70周年,所以找了一个相对而言简单的故事。两个月的时间,能制作出这样一部架构、情节都很完备的片子,值得称赞。 但也许是因为故事简单,也许是因为时间匆忙,导演玩了一个三一手法,就是用三个视角去讲述同一件事。这样的手法在悬疑片或者剧情片上用的比较多,宁浩就是多线叙事的高手。但问题是,这是一个战争片,又没有什么需要解密和反转的地方,多线叙事的优点发挥不出来,但缺点却全占了。你把同样的故事讲了三遍给别人听,搁谁谁不得审美疲劳。所以虽然第三个部分讲张译吴京那个视角是最好的一部分,但看到第三个部分时,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问影院能不能开个倍速。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一部好的电影,精彩的群像刻画是必不可少的。《金刚川》本来可以拥有很好的群像,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欧豪都有可以说的地方。但,全片被分割成几个小章节,把群像之间完全割裂。而且,几个主演的形象都没有立得住。邓超和欧豪是特别出演不说了,魏晨作为主演镜头和台词少得可怜,甚至还比不上友情出演的超哥,在原型故事里这位才是主人公啊喂。李九霄倒是给了很大的篇幅,但这个角色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是电影里转移视角的工具人。张译和吴京的形象倒是立住了,但问题是,那时观众们已经审美疲劳了。 全片被分为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讲同一件事,第四个小节收束加升华。 第一个小节主要讲李九霄,虽然角色本身故事并不突出,但作为第一个出场,推动全片的情节,倒也马马虎虎说得过去。 第二个小节就非常拉胯,主角是美军飞行员,如果是以美军的凶狠残忍衬托我军的英勇无畏倒也罢了,但整个第二小节给我的观感是塑造了一个尽职尽责,有仇必报的美军飞行员,最后他还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我军两个高射炮阵地全部摧毁,说实话,我根本没看明白导演到底要表达些什么。 第三个部分非常不错,张译演技爆表,吴京也很好,两个角色本身也有很高的立意,但,唉算了我不说了,再说我就“三一”了。 所以说,如果把以上三个视角全部拉到一条叙事线上,再给魏晨饰演的修桥工兵连一些笔墨,这个时长仍然是够的,整条故事线也很完整,又有出色的群像。最后结尾再升华一下,这个故事应该能得到很好的评价。 缺点也说的差不多了,还是要讲讲优点。 整部片子的调色我很喜欢,白天的色彩淡雅且暖,虽然也有爆炸的场面,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很舒适。晚上基本全暗色,偶尔出现信号弹、火光、爆炸等一些亮光,明暗之间给人感官的刺激度还是够的。 还有最后的结尾还是很能打动人的,画面用静音,志愿军渡桥的场面加上炸弹落在周围,带给人很大的冲击感,画外音播放“一条大河波浪宽”,确实很能打动人,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打动人的故事,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最后,打个分。影片本身的话及格分,因为志愿军的缘故加一些分,因为导演的缘故扣一些分,最后还是及格分。如果换成单线叙事的话,应该能给7分或者8分。

 短评

中国速度横行,终究还是踢到了艺术创作的铁板。不怪管虎和演员。

7分钟前
  • K
  • 较差

张译是很不错,可是有必要一个故事讲三遍吗?

10分钟前
  • _风靡万千少女
  • 还行

众所周知 张译 谁用谁爽 一直用一直爽👌

13分钟前
  • 大力绵绵冰
  • 推荐

中途睡了个午觉醒来,发现啥也没错过。

18分钟前
  • 应似飞鸿踏雪泥
  • 很差

看之前有人说形式像敦刻尔克,看之后表示这玩意和敦刻尔克比简直就是登月碰瓷。

23分钟前
  • 水色深瞳
  • 很差

3.5。比想象的好点儿,不过也不能说题材好,电影就自动是好电影了。美军视角对于我这种毫无军事常识的人来说还算管用,但就是英语配音太假了,好像是在GTA之类的游戏里听英语听力。看完很想爷爷,人类什么都可以克服,为什么还不能战胜癌症呢。

28分钟前
  • 甄子
  • 推荐

张译生动诠释“如何拯救电影”

31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1、没有紧张、没有惨烈,剧情拖沓,可以砍掉一半时间;2、太多的镜头重复,为了让张译上位,至少10分钟垃圾时间给了他;3、感觉这是场没有组织的战斗,中美都那么几个人在玩;4、农村戏班子的水平。5、主旋律,给6分,无聊时凑合着看吧。

32分钟前
  • 哈哈哈
  • 还行

即便從開拍到完成只有短短幾個月,已經算是奇蹟,但是終究還是先天不足的殘次品,哪怕對“中國人牛逼,美國人傻逼”這類情緒宣泄式主題容忍,《西游記後傳》般對素材的反復使用,全程用力過猛到只有悲憤的情緒表現,混亂的多重視角和一元的價值表達,都讓人失望。同樣是戰爭題材,同樣是多重視角,明明不是諾吹,也想發自內心地對拍出了《Dunkirk》的諾蘭說一句牛逼,他一個頂四個,不對,他一個比四個加起來強太多太多了!

36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较差

晚上带爸爸去看首映,老头儿说挺好,我其实看到了他中途偷偷抹眼泪 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大伯。

38分钟前
  • 大金牙呀!
  • 推荐

这个电影可能只拍了一天,从早拍到晚,因为机位多,硬是剪出了两个小时

43分钟前
  • Silentstorm
  • 还行

《八佰》是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金刚川》是赵云后面的故事,连角色名字都明示了,张译叫张飞,吴京是关班长,「长坂坡前救赵云,吾辈张飞,莽撞人」,张译死前的这句唱词直接是把管虎的心里话都唱出来了。可不就是为了救《八佰》吗。单说质量,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离《八佰》差很远,重复镜头实在太多,看得人特别累,但是三种视角的形式,真的很聪明。张译那个视角是重点,演得太好了,美军的视角是亮点,这种时局里,把美军也处理的有血肉像个人,很好,很难得。#7分

45分钟前
  • 3号厅检票小哥
  • 还行

《八佰》讲赵子龙救存亡精忠护国,《金刚川》讲刘关张扬国威血战到底。主旋律电影和商业战争大片的优质结合品,借鉴《敦刻尔克》《复联》大概是电影人的无奈之举,但这最终结果满意,买账,致敬!

48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低配版《敦刻尔克》,有点超出预期,三个导演的风格合成一个,还真看不出那部分是谁拍的。最后说一句,张译是真的牛!!!

51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还行

就一个主线反反复复的拍几遍,使整部电影离散得没了看下去的欲望,已经赤裸裸的在写诗歌了,其他的点是不是合理已经抛诸脑后,只不停的问,这些我都知道了,后面还有吗?结果后面啥也没有,与其看这个,不如看一部实事求是带解读的纪录片,要精彩得多,年度期待,失望扫兴!5分

56分钟前
  • 九段
  • 还行

#🍋观影# 管虎拍了一个讲不好的故事。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哪有输赢,哪有正义与邪恶,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有生死,时刻准备牺牲。管虎把这点说清楚了,好评~至于前后抱大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60分钟前
  • Shirleysays
  • 推荐

不信神的工兵在金刚川上演魔法,信神的牛仔在苍穹目睹神迹。这桥是通往安宁的路,纵然断了手臂,也要把当阳桥喝断。纵然败走麦城,也要把荆州守好。因可敬的对手前往地狱是幸福的,却有人从此闻着焦味在人间犹如地狱。想不通木桥为何会复原,断桥为何能撤军,不知这个国家,用血肉筑起过多少前行的桥。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想学诺兰的《敦刻尔克》,但是很明显没有那个能力。

1小时前
  • 傲天
  • 还行

看完挺失望,像是小学生在做仿句练习,原文是谁应该不难看出吧。不过这个造句可是太失败了,看到第二视角之后都能猜出第三遍演啥,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进!!可怕!!白瞎了几个好导演好演员……

1小时前
  • 永恒
  • 较差

张译值得一个影帝,我直说了,金鸡。

1小时前
  • 糕若萸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