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2019

HD

主演:李扬,周野芒,马洋,张琦,刘北辰,张欣,钟巍,王肖兵,刘飞,苏鑫,张安琪,江曙斐,李敏妍,邹亮,刘以嘉,拜跃,许棕哲,徐亚楠

类型:动漫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江南2019 剧照 NO.1江南2019 剧照 NO.2江南2019 剧照 NO.3江南2019 剧照 NO.4江南2019 剧照 NO.5江南2019 剧照 NO.6江南2019 剧照 NO.13江南2019 剧照 NO.14江南2019 剧照 NO.15江南2019 剧照 NO.16江南2019 剧照 NO.17江南2019 剧照 NO.18江南2019 剧照 NO.19江南2019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最后,鹿晗并没有在《上海堡垒》中玩那局《帝国时代2》

他们还是把这段剪掉了。

作者丨刺猬先生

电影《上海堡垒》的初次争议来源于同《流浪地球》的“捆绑宣发”,被认为是蹭了大热电影的热度,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这很可能是被外界误解了。在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上,2006年开始连载,并于2009年推出单行本的《上海堡垒》在影视化方面是和前者平级的热门话题之一。两部影片出品方的合作也的确在《流浪地球》上映前便已经开始。

造成这种误解的部分原因,是同为3.6亿级投资体量下悬殊的质量对比。与席卷46亿元人民币票房的《流浪地球》相比,《上海堡垒》目前票房才刚刚破亿,豆瓣评分更是惨不忍睹,被称作“超过了0%的爱情片”……这部接棒“小破球”的科幻爱情故事,终于在一系列的操作中烂成了一个都市传说。

目前豆瓣评分3.2,几大热门电影平台预计票房不会超过两亿

丨 成为烂片之前,它曾被翘首期盼

2009年《上海堡垒》单行本出版后,以奇幻和青春文学见长的江南因此进入了中国科幻名人堂。《上海堡垒》的影视化道路始终被人期待着。

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小说《上海堡垒》中军事常识储备羸弱,过多的太空歌剧元素让其科幻属性显得轻且浅,但10年前或更早的国产科幻普遍追究立意高度和宏大叙事,这部作品在当时大幅度更新了国内读者对于“本土科幻”的固有印象——一方面,人物并非被某种哲学思潮或集体叙事捆绑的戏偶,而是真正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情节设计精细,却没给人太多的雕饰感,设置在近未来的时间点和大量熟悉的生活细节让读者有了相当良好的代入体验。

作者巧妙地将人物个性和成长安插在了小说的细节里,使故事的升华有了现实根据——原作小说中,在紧张的战争间隙,肩负着拯救和保卫上海重任的年轻人们会在旧机房里打上一局《帝国时代2》,那些在游戏中畏首畏尾或得意忘形的表现,都是为后文埋下的伏笔。恒星际战争的残酷和青年生活的温度,在这样一种别样的架构下联系了起来。

我的房间是1103,床单又没有换,打开暖瓶,里面空空的。我把花扔在桌上,刚坐下,外面就传来敲门声。我打开门,一个高个子立刻把脑袋探进来。“江洋,帝国?”高个子一张瘦脸,两颊像是被刀刮了似的线条犀利,两只眼睛精光四溢的,他正挑着眼角看我,倒像是挑衅。“还有谁?” ——《上海堡垒》第五章

原本来说,这本小说有充足的理由拥有一部成功的影视改编,可莫名其妙的努力方向和对科幻尺度的错误衡量,在不同程度上扼杀了这种成功的可能性。

《帝国时代2》是微软在1999年发行的即时战略游戏

丨 南辕北撤的影视化道路

有人把电影版《上海堡垒》的超低分归咎于“对流量明星不满的集中宣泄”和“对科幻加言情组合的排异感”,这些问题或许都存在,但相较于剧本本身的支离破碎和逻辑不通而言,上述问题可能都仅仅只能被称作瑕疵。

当观众抱着“看本片如何还原原作”的心态进入影院时,最让他们难受的应该还是“幼稚、低劣,且和原作关系稀薄”的剧情本身:那些散落在故事中,分布于每一个科幻情节间的感情线索、生活化的细节,在大量的删减改编后变得稀少且缺乏联系,严重影响了角色行为的合理性。

同时,原作中“有缺陷但还算自洽”的科幻设定在魔改后糟点满满——原属于地外科技的堡垒和武器成了“中国创造的科学奇迹”,角色间的人情味和松弛感被紧张的军事题材风格替换……整个故事被笼罩在了一股奇特而荒诞的狭隘情绪当中。

演员的采访很难让人相信她读过原作

更多线索表明,电影中令人绝望的表现,可能是一种“故作姿态”的产物:人们在影片上映前的预告片和剪辑花絮中,发现了“大量理应出现但并未被放入正片的内容”。《上海堡垒》现在呈现出的粗糙单薄的故事面貌可能不完全是因为创作者的认知不足——事实上,导演和演员对青春剧怎么拍都更为擅长。

所以,这也许是一个刻意选择的结果:或许是看到了《流浪地球》的“以硬制胜”,又或许是过度敏感于舆论上对科幻作品的看法和态度,出品方在上映前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就是不惜减弱作品的特异性,不惜牺牲作品的完整性去剪辑影片,以为这样可以向已经通过市场考验的成功作品靠拢。

这段在原作中无比重要的情节,仅存在于预告中

丨 科幻电影元年的Side B

正如我们在《流浪地球》上映前并未想到中国科幻可以呈现出如此波澜壮阔的幻想一样,大量被影视作品带起的新生代科幻迷们也没有完全体会到中国科幻的广阔和缤纷。早在10年前,当不少人的科幻观点还梭巡于宏大叙事的深刻和宇宙战争的爽快间时,中国科幻本身已经进行了一次艰难但可贵的跳跃。

在那些上升到人类高度的讨论之外,刘慈欣也有着《诗云》《乡村教师》《带上她的眼睛》这样立足于中国大地的绵长想象。当时的年轻科幻作家已经在尝试探讨着更多的东西,比如勾勒“未来年轻人怎样生活”的细节。

但在科幻电影领域里,创作者们对科幻文本这一面的呈现依然让人沮丧:《疯狂的外星人》里的笑点毕竟和《乡村教师》的温度迥异,而《上海堡垒》这样原本以星空战争为幕布的青春题材,再度陷入了“未来年轻人生活在真空里”的失真感——在大银幕上,那时年轻的人们在做什么依然只是一个空洞的剪影,缺乏细腻的表现,甚至没有。

鹿晗在片场拍戏时,手机游戏长期在线,甚至打过通宵。在影迷探班时,曾经有电影《上海堡垒》的关注者对此大感不满,并对演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一些悲观的看法。但老实说,在我听到这个“负面新闻”时其实还怀着几分期待,因为那场充溢着亲情与友情氛围的《帝国时代2》对局,需要这么一个本色出演的快乐玩家。

然而最后,他们还是把这段剪掉了。

原文链接:最后,鹿晗并没有在《上海堡垒》中玩那局《帝国时代2》


欢迎在豆瓣或微信(chuappgame)关注触乐,阅读更多有意思,高质量的游戏内容

 2 ) 果然是科幻大片!剧情bug我是不懂的(剧透慎入)

今天朋友给票去看了点映,和舒淇,高以翔,孙嘉林,王宫良几位创的映后见面会。本人没看过小说,也没看预告,基本看电影前不知道是一个什么题材的电影。

看了之后,特效做的真心不错,我觉得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了。但是问题也就在于这了,感觉和西方做的科幻片没有太大区别,有些地方的英文台词让我感觉做作,俩中国人你说在那拽什么英文!?还有就是中国制作的科幻片怎么大领导还是外国人,中国人还要给外国人汇报!?

世界观描述得不清不楚,不够完整,作为一个没读过原著的人,看得也有点不清不楚,大概只知道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为了保卫家园做出的反抗,但是为什么只有上海堡垒能拯救世界?有其它地方被攻陷了该怎么办?为什么有那个外国佬那个会议室不受外界的影响?还有一个最大的bug就是上海堡垒只是罩着上海的一个罩罩说明它只是保护上海的,为什么外星人不攻打别的地方呢??外星人一定要攻打上海的理由是?最后撤退百姓的时候,说把百姓撤离到上海周边的城市,want?既然其它城市还能撤离,但是又说上海堡垒是世界和人类上最后的希望?我不懂了

全片第二大我不懂就是,江洋带领的灰鹰小队既然那么厉害,为什么只培训4个人?有难度吗?没人吗?没有解释。。。。。他们驾驶的飞机那么厉害为什么只有3辆?鹿晗的飞机坏了,没有备用的吗?还要路依依把飞机让给他,然后路依依牺牲自己,有强行渲染氛围的嫌疑。。。

第三大看不懂,潘队(王森饰演的角色)牺牲之后的广播站播音员用那个让人感到极度不适的声音读牺牲者的名字(此处一万点不适),我想说大战后难过的氛围这样渲染反而适得其反。。。

全片唯一让我觉得还不错的地方可能能就是鹿晗和舒淇最后结局的感情线了,最妙的是鹿晗的告白五年前没发出去,五年后发送成功,却接到了舒淇的“收到”。鹿晗回“好好睡,晚安”。这个“收到”可以解释为她一直都能接受到鹿晗对她的爱慕之意,而她因为是军人又处于战争时期无法做出回应;也可以解释为她对鹿晗的另一种爱的回应吧。

朋友是工作人员,她拍的

 3 ) 世界危在旦夕,你却坟头蹦迪

看完《上海堡垒》,十几天的重感冒好转了,打了两场篮球赛劳损的腰也不那么疼了,贴上膏药躺在床上我在想,如果所有影迷都拥有电影里如鹿晗般面对世界末日,还临危不乱,积极争取交配权的精神,中国电影大环境的整体悲伤情绪或许会好很多。

《上海堡垒》没有想的那么差。怎么说呢?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微博上流传的,新裤子乐队的《我们的时代》的社会乱象小视频合集,看着挺有意思,实则都是滚犊子货。

《上海堡垒》的剧情很好总结,就是《环太平洋》+《安德鲁游戏》+《世界之战》+《独立日》……+《流浪地球》+“都市白领家姐弟三角恋”的戏码,合起来看有路子,分开看那个都不行。

最大的问题在于,在末日情节下,军队的环境里,所有人都表现的像互联网科技公司里的白领员工,一丁点危机感和军人的气质都没有。舒淇和鹿晗更是没有一点CP感,或许换成葛优电影会大卖。文戏和战争戏严重脱节,逻辑毫无关系。

由于时间关系就提几个问题,请大家解答。

第一, 鹿晗最后是怎么活下来的?

第二, 上海五年后是怎么重建成原样的?

第三, 死了的舒淇指纹箱子是怎么打开的?

第四, 步兵的武器对敌人毫无用处,为什么还在那打?

第五, 鹿晗为什么用一个功能手机发短信?

第六, 未来上海的景象怎么跟现在一个样?

第七,腰疼不写了,上海大炮打的毁母舰,打不死一颗姐弟恋的心。

 4 ) “科幻版”霸道女总裁爱上我

这两天真的是大起大落,刚刚才看了年度最佳《寄生虫》,没过两天年度最烂又来了。

号称是“国产电影将科幻与战争类型相结合的首次尝试”“《流浪地球》接力棒”“六年筹备”……

说谁不会啊,那效果呢?

今天早晨9点过开分,4.2分,下午1点已经降到了3.6分,看样子还要继续下降。

还有脑残粉来喷豆瓣,事实证明还是豆瓣最客观。

3.6分是什么概念?

《前任3》5.5分,《小时代》4.7分,《致青春2》4.1分,《恶棍天使》4.1分,《摆渡人》4.1分,《爵迹》3.8分……

烂片虽然多,但要想达到3.6分还是很有难度的。

但是我们的《上海堡垒》剧组不惧困难,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为他们的努力点赞。

做什么事都是有方法的,拍烂片也是有方法的。

有些电影你看了之后觉得不好看,觉得很无聊,你可能还是会打3星。

要想让观众打2星,甚至1星,无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槽点,如果能从头到尾都是槽点就更好了,而《上海堡垒》显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上海堡垒》从头到尾满满都是槽点,假如电影院有弹幕,弹幕都能把屏幕撑爆。

你知道导演为了让这部电影每分钟都有槽点,有多努力吗?

《上海堡垒》是不是中国首部战争科幻片我不知道,但一定是中国首部三角恋科幻片,是披着科幻外壳的言情剧,也是科幻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林澜(舒淇 饰)和江洋(鹿晗 饰)根本没有CP感,检查发生器的时候那场戏也很尴尬。

两个人的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导演还强行给他们加戏,安排了一个“要等20分钟”的剧情,让他们有机会可以聊天。

江洋说我们聊聊天吧,林澜就开始做自我介绍了。

她所理解的聊天就是把个人简历背一遍,以前经历过什么,后来经历过什么,结果又怎么样了,搞得像在面试一样。

这不是舒淇的问题,主要还是编剧写的台词太生硬了,根本不是平时聊天会说的话。

看到前面还不知道林澜喜不喜欢江洋,片尾彩蛋才知道,林澜用钛合金箱子保存的私人物品就是江洋当初送给她的那束花。

毫无铺垫,毫无逻辑,强行相爱。

打外星人只是表象,本质仍然是霸道女总裁爱上我。

都世界末日了,他们还可以休假,还可以去庆祝,还可以去夜店,完全没有灾难片的气氛。

别人都忙着打外星人,江洋还忙着谈情说爱,一天到晚都在思春。

诺兰说得好啊,他之所以不在战争片里拍爱情戏,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很假。

《上海堡垒》恰恰相反,战争只是噱头,爱情才是主题。

一会儿又是“她怎样才能注意到我”,一会儿又是“终于坐在指挥官的位置和她并肩作战”,一会儿又是“我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对她说那句话”,甚至上战场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给林澜表白。

这都什么年代了,他还发短信,而且短信还发送失败了。

作为一部科幻片,它科幻就科幻在手机发送短信失败后还可以自动重新发送,这就是导演能想到的最科幻的点子了。

除此之外还有面馆、宿舍、教室、汽车、电脑……通通是现代的科技水平。

不知道是资金不到位,还是剧组太水了。

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宿舍里还有很多纸质书。

包括打仗也是,还在用现代的枪械。

中途有个外星人闯进了他们的基地,一群人竟然用手枪反击。

你看看美国科幻片是怎么拍的,《阿凡达》里人类有飞船,有机甲,打个外星人虽然不至于说很容易但至少还是有优势的,《上海堡垒》里竟然还在用手枪。

所以前面外星人轻轻松松就闯进了基地,一群人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后面外星人又轻轻松松地闯进了上海大炮的操作室。

你都能造上海大炮了,就造不出比手枪更先进的武器吗?

美国电影里恐怖分子要想发射核弹还需要三把钥匙呢,《上海堡垒》里外星人闯进基地后连密码都不输就关闭了泡防御。

那么重要的泡防御,那么容易就可以关掉,这是有多蠢。

别人拍电影都是把敌人拍得强大,从而凸显主角更强大;

本片是把主角拍得愚蠢,从而凸显敌人强大,果然不走寻常路。

外星人入侵地球,上海成了唯一的希望,完全不交代其它国家在干嘛。

而灰鹰小队,则是上海的唯一希望。

明明有那么多军人,什么事情都交给灰鹰小队来做,搞得好像全世界只剩他们三个军人了一样。

复仇者联盟打个灭霸还要几十个超级英雄呢,本片拯救全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三个年轻人,你们比钢铁侠还厉害啊。

江洋被吹得那么厉害,结果撞了一个外星人就坠毁了。

江洋明明都安全着陆了,陆依依不去打外星人,反而跑那么远来救江洋,真是闲得慌。

然后她叫江洋去前线,你叫他去前线就好好说嘛,还“我替潘队长命令你”,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小学生都写不出这么蠢的台词。

关键时刻上海大炮一定要出故障,一定要无法瞄准目标,但又一定要可以锁定江洋的位置,无数个巧合,就是为了强行让江洋当英雄。

结果上海大炮一炮就把所有外星人消灭了,江洋却毫发无损,还成功升职为司令。因为他是男主角,因为他比外星人还厉害。

《烈火英雄》中途有人和江立伟(黄晓明 饰)合影,后面江立伟就是真的牺牲了。

《上海堡垒》也是类似的,出征前领导叫灰鹰小队把私人物品放进钛合金箱子,可以保存100年,搞得很高大上。

结果拍得这么庄重,最后江洋还是活下来了,所以什么钛合金箱子、什么保存100年,通通都是废戏。

其它国家是不是沦陷了,不告诉你。

如果沦陷了,为什么上海能扛到现在其它国家却不可以?为什么上海能造出上海大炮其它国家却不可以?

如果没有沦陷,那其它国家现在是什么情况?

还有仙藤到底是什么,外星人到底是什么,通通都不告诉你。

其实不是不告诉你,确切地说,是编剧也不知道该怎么编了。

只是说仙藤可以自我复制,可以提供能源,但没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就成了玄幻片。

只是说打外星人,却不说外星人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对外星人的描写少之又少。

和那些打怪兽、打丧尸的电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将“怪兽”“丧尸”换成了“外星人”而已,“科幻”题材根本不成立。

后半段,仙藤已经撑不住了,如果再使用一次上海大炮,上海就会陆沉。

是以上海陆沉换取全世界和平,还是让全世界灭绝?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电车难题,可能也是本片唯一一处有机会拍出深度的地方。

结果这个问题讨都不讨论一下就直接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上海陆沉的确很壮观,但这要牺牲多少人?

牺牲少部分人,拯救全世界人,表面上很“划算”,其实并不道德,也并不合法。

但是电影里没有任何人反对,也没有任何人赞同,根本没人提这件事。

电车难题不再是难题,成了一个不用讨论就能得到答案的送分题。

导演只是为了拍上海陆沉而拍上海陆沉,他只知道原著里有这一段,所以就要把它拍出来,却没有思考过(电影中)再使用一次上海大炮会带来什么后果,以及(电影中)人们对用上海陆沉换取世界和平的看法。

拍个大场面爽一下就完了,就结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有人指责他们,也没有人赞美他们,皆大欢喜。

你看看《三体》,同样是探讨选择“牺牲少部分人拯救大部分人”还是“所有人一起死”,就有深度多了。

还有江洋作为军人把头发留那么长,严重有辱中国军人的形象。你确定你是来打仗的?你是来选秀的吧。

中国军人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真的不能让小朋友看《上海堡垒》,我怕他们看了之后会对中国军人产生误解。

一般的烂片,是烂得很平庸,烂得很无聊。

《上海堡垒》是烂片中的王者,它不只是无聊那么简单,它还从头到尾都是槽点。

有人说这是国产片的希望,这明明是国产片的绝望、国产片的耻辱,凭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国产片的平均水平。

如果说《流浪地球》改变了中国科幻,那么《上海堡垒》就是把中国科幻又改回去了。

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为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扇门,那《上海堡垒》就是关上了这扇门,还用门狠狠地夹你的脑袋。

 5 ) 别总怪鹿晗,5大致命伤导致《上海堡垒》彻底扑街

《上海堡垒》碉堡了,哦我指的是评分低到爆了(视频节目前往“大聪看电影”B站)。

我始终相信,好的电影观众是用情绪去看的,而不是用逻辑。

一部好的作品如果能给到观众满足感,逻辑是被隐藏的。

这也是“艺术(电影)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句话的通俗理解,生活遵循一定的逻辑,但艺术是高于逻辑的。

但,如果观众开始考虑一部电影的剧情逻辑,甚至主角的发型,影片服道化等细节让观众出戏时,这部电影就已经显露败相了,因为观众会开始用逻辑去考虑,影片为何让自己出戏。

截稿前,如今《上海堡垒》观影人次在豆瓣已经过了10万,3.3的评分,应该是很客观的分数了。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上海堡垒》下沉的局面,接下来列举几点和大家讨论下。


1,失败的改编

影片改编自江南的小说《上海堡垒》,看过的人都说好,但小说毕竟是一个孤独的文体行为方式,由一人独自完成。

而影视作品则是一个集大成的团队作业,由编剧,导演,制片,演员等创作者共同完成。

所以影视作品中,毁经典的例子数不胜数,《上海堡垒》就是一例。

科幻爱情动作特效大片,这样归纳《上海堡垒》的类型没错吧。影片的剧本想遵循小说的爱情浪漫精髓,但又不想放弃科幻动作场面的呈现,同时还要营造宏大的末日背景。

野心不小,能力不足。

影片不管是爱情还是科幻,连蜻蜓点水的点不到,爱情上姐弟恋的无力感,科幻上假大空的不真实感,让人没能在任何一处找到共情点。

小说为什么可以,因为小说的形式,是拼图式和自由式的,但电影是顺时情感积累式,每个艺术的形式,都有自己的魅力。

但如果用小说拼图式的方式搬到影视作品上,就会产生今天《上海堡垒》呈现的样子,更何况,《上海堡垒》小说的篇幅体量,远远高于电影的时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做取舍,就成了“四不像”。

官方说影片筹备了6年,剧本从2013年就开始创作。坦白讲,所谓的“剧本N年磨一剑”的说法,个人觉得这是把双刃剑,并不是剧本周期时间拉得越长就越厉害。

如果这剧本真的做了三年,或许这三年剧本已被注入太多大数据的参考,比如爱情戏份主打什么人群,特效动作为哪些观众服务,哪位演员对应哪个流量圈等等。

这些都能看出《上海堡垒》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商业集成品,而不是一个有特色的作品。

所以电影的魅力也在于此,虽然电影是团队作业,但越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越讨人喜欢。

小说《上海堡垒》是非常个人的科幻叙事类型,但电影却感觉被改编成了一群不专业的人折腾出来的商品。


2,失败的选角

很多点评都在聊这是鹿晗的锅。

没错,鹿晗是《上海堡垒》绕不开的话题,大聪对鹿晗不熟,没有任何偏见,印象中只知道鹿晗形象很好,文质彬彬,没有绯闻,流量巨大。

但我觉得不能全怪鹿晗,虽然鹿晗的演技,emmmmmm…

这也是我为何要把失败的改编放第一,因为有时候我会相信,好的剧本,可以戏保人。

首先影片的人设就出现很大的问题,江洋行为动机不连贯,对白尴尬,这些都让鹿晗的演技缺陷更加放大。

别说选鹿晗了,你就是让华人圈一线的实力男明星来演江洋,也扶不起来。

比如舒淇够实力派了吧,但表现也极为一般,更别说救戏了。

而且近年来流量鲜肉在大荧幕上的表现,绝大部分都不争气,观众已经被无形培养出天然排斥感,这更让流量鲜肉在大荧幕上的表现,要比实力派更努力才能被看到,然而流量鲜肉又怎会有更多时间,去训练自己的表演能力呢,这样的恶性循环,至今无解。

越是这样,观众就越不买账,越不买账,则越让一部作品最初的印象分下滑。

术业有专攻,做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才是明智之举,并不是观众不给鲜肉机会,而是鲜肉要给自己机会。易烊千玺是鲜肉,但也是演员,他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说来说去,挺爱豆依然还是圈内事,想让爱豆在主流影视作品得到大众认可,必须拥有真枪实弹的能力。

上述说的这些都是演员本身的讨论,但真正做出选角决定的,是片方。

很多人至今都没有想明白,到底为什么片方会选鹿晗,但如果选角这个事情放在2016年,片方还是非常自豪《上海堡垒》受到鹿晗的青睐,因为鹿晗代表着10亿票房。

但我相信在《上海堡垒》懂电影的主创人员中,一定知道选鹿晗是失败的,不管从电影角色的设定出发,还是从演员表演实力,哪怕是他们心心念的商业回报风险来看,选鹿晗都是一个错误决定。

可到底谁又是能最终拍板决定选角的人呢?是不懂行的人,还是主创向资本大数据妥协?还是演员经纪公关了得?

无论如何,这次失败的选角,都给所有电影人又双叒叕上了一课,但我相信不是最后一课。

所以说,《上海堡垒》并不是对电影没有贡献,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国内电影人看到,鲜肉流量+热门IP,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3,失败的导演执行力

导演滕华涛的代表作的是《失恋33天》,《蜗居》。主打家庭伦理和言情。

在导演采访时,滕华涛说当初几个本子摆在面前,他觉得没拍过科幻片,所以决定尝试下。

相比较于《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他在导演访谈中就说过,他进入导演这一行,就是冲着科幻题材来的,在拍《流浪地球》之前的作品,都是为了科幻题材的电影做准备。

《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两个项目当时几乎同时启动,但两位导演的经验,以及对科幻题材电影的热爱,大家应该能在这两段访谈看出一些区别了。

我始终认为对于导演来说,他们的作品一定会反应出导演自己所热爱的人和事。

比如昆汀不管拍什么题材,都有自己对时代话痨的理解和邪典趣味的玩弄。

还有斯坦利库布里克,他的每一部作品的类型都不一样,但却透露出导演对人性失望深深的思考。

回到《上海堡垒》,我们不聊深的(因为也没法聊),光看完电影,我就感受不到滕华涛对科幻类型题材的热爱,更别说片中很多科幻设定的不合理。


4,失败的科幻题材

科幻类型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让观众去相信,相信你所表达的世界是真实的。

不管是宏大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系列,还是小格局的《科洛弗》系列,甚至是更小视角的软科幻《她》。

这些科幻作品都会有一个基石,那就是要把科幻背景的完整性传达给观众。

就按最软的科幻片《她》来说,影片主线虽然放在人和AI的恋情上,但我们也能从一些场景细节中,捕捉到影片对未来世界的描述。

而在《上海堡垒》中,末日世界的背景被撑得很大,但完整性却支离破碎。比如除了上海以外,其他地方都被灭了,那么这样末日的气氛,我却在影片中完成感受不到,上海人依然该干嘛干嘛,经济规则和市场一切稳定。

我们来比较《流浪地球》,虽然影片在地下城过着春节吃着饺子,但正因为这一场一笔带过的冷清春节舞狮,反而衬托出了人类流浪的末日孤独感。

此外《上海堡垒》科幻服道化的不和谐,鹿晗的发型我就懒得多吐槽了,鹿晗饰演的江洋作为一名军人,在整部影片和在战场上,几乎一直都是干干净净的,就算有脏的妆容,都能明显感觉到刻意不要挡住偶像颜值。

要知道,除了演员的表演,在特定环境下,演员的妆容,包括演员本身要不要出汗,流鼻涕口水,毁容等,都是表演的一种,只有相应环境表现出合适的表演气质,才能让观众信服。

而影片连鹿晗的头发都不舍得剪,更别说其他的细节了。

还有就是《上海堡垒》的服装妆容,可能参考了日式动漫的一些造型。

比如《高达》系列,甚至是《太空堡垒》,这些架空的军队的角色造型,其实和鹿晗舒淇造型很接近。

相信我,如果《上海堡垒》拍成动画版,鹿晗的长发造型,还有和舒淇的姐弟恋,会感觉舒服很多。

哦对了,《太空堡垒》确实有姐弟恋剧情。


5,失败的宣发

如果看过《上海堡垒》小说的话,就知道小说主打的确实是爱情,以及江洋的个人成长,不管怎么看,都不觉得是一部硬科幻。

但从电影《上海堡垒》立项的那一刻起,就想要把小说打造成硬科幻动作大片。

再加上年初《流浪地球》的大火,这也让《上海堡垒》加强了继承《流浪地球》衣钵的勇气,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自信。

从故事主线来说,两者虽然都是科幻,但却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刘慈欣的小说走的严谨的硬科幻路线,他的故事从大事件本身出发,星辰浩瀚中人类是来来往往的客人。

而江南的故事核心出发是人和情感,科幻只是一个设定。

小说《上海堡垒》如果要改成硬科幻作品,那得必须大改,这就又回到失败的改编这一环。

所以在主线故事没有大改,反而小说中科幻设定没有呈现清楚的情况下,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进电影院,以《流浪地球》的姿态,甚至是以好莱坞硬科幻大片的情绪去看《上海堡垒》,观众的反弹情绪可想而知。

这让我想起了《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发,小众题材的文艺片动用了大片类型的宣发框架,预告片做成浪漫悬疑片的感觉,并特别在跨年夜上映,结果影片上映后大众骂声一片(我个人很喜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青睐小众文艺片。

不过呢,《地球最后的夜晚》拿到国内文艺片最高票房,从赚钱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宣发无疑是成功的,只是吃相有点难看。

或许《上海堡垒》也想从最大众最想看的选题出发,大IP,大流量,硬科幻,大特效等等,这些包装总比卖言情桥段要好。

而且《上海堡垒》算是抓住一个好机会了,今年暑期档撤下不少国内大片,国外大片似乎也处于疲软,除了上映半个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暑期档《上海堡垒》几乎没有对手。

但万万没想到呀,积怨已久的大众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宣发“欺骗”,再加上前面说的几大失败,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上海堡垒》最好的堡垒档期,彻底崩溃。

3.3的评分,应该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分数,如今票房预测2亿都困难,《上海堡垒》算是彻底玩完了。

我相信会有人是羊群效应,看热闹不嫌事大,跟着打一星凑热闹,想看看影片最后能有多低。

对于我而言,《上海堡垒》只是不合格,其实并不能算是意义上的烂片,影片中有些片段,还是能体现国内电影工业水准的。

但《上海堡垒》失败的原因,完美的触碰了一个又一个的雷区引爆点,从而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多少也让人有些唏嘘。

巧合的是,隔壁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完美的填满了国内一个又一个的空缺,比如国漫之光,爆燃的打斗,有趣幽默的桥段,空虚的暑期档,低调诚恳的宣发等等,让《哪吒》目前已经拿了35亿的票房,已经排名国内影史票房第五,并还在持续上涨中。

总之,对于我们观众而言,甚至对于电影人而言,《上海堡垒》失败的案例,我们应该乐观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也希望这是国内电影工业能从中得到更成熟的进化,拆掉国内电影市场中业余的堡垒,把真正做电影的指挥棒,还给专业的懂电影的人。

 6 ) 《上海堡垒》失败无关鹿晗,我们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烂片

首先开门见山,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堡垒》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说得通俗点,又是一部烂片。

问题在于,“烂”的根源并不在于现在很多评论所批评的鹿晗演技、尴尬的台词或者是无逻辑的剧情。烂片的根源真的不能甩锅给鹿晗或者这些理由。

《上海堡垒》失败的根源在于它拥有一个失控的剧本(注意这里的用词,并非说剧本写得不好或是说太差,而是失控,这一点后文会详细解释)。并且我们可以预见,在现存的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下,后边还会有更多的国产“科幻片”重蹈这个覆辙。

演技欠缺的鹿晗并非烂片的真正成因


当时上视听语言专业课的时候,教授在上课、拉片的时候最爱说的一句话便是“电影就是用影像让观众上当受骗的艺术。”但对不起,这次的《上海堡垒》由于剧本的失控真的无法让我上当受骗了。

说得不严谨一点,当我们决定观影的时候,我们就和创作电影的导演达成了一种“交易”。导演创作了一段两个小时的影像并收我们一张电影票,我们在这两个小时里选择相信导演为我们创作的影像的内在逻辑(可以是太阳爆炸地球必须流浪、拯救世界需要靠裹在紧身衣里的超级英雄之类的离现实生活较远的逻辑,也可以是凭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小锤子就能越狱、富豪的地下室藏着底层人民这种更为真实的逻辑)。在选择相信这种内在逻辑的前提下,我们花一张电影票和两个小时的时间,获取电影独特的艺术享受,也就是我们说的良好的观影体验

但以这次的《上海堡垒》为代表的部分电影作品,无论我们怎么哄骗自己,真的无法使自己进入“被导演欺骗”的状态。自然我们的观影体验极差,并且走出影厅还在电影院卫生间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又看了一部烂片。


一个长相出众、但或许演技还有所欠缺的花美男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角有问题吗?并没有问题。

以电影工业化最成熟的好莱坞为例,“阿汤哥”汤姆·克鲁斯在尚且年轻的时候,绝对担得起“花美男”这个称号。在和无数年长的优秀演员对戏的时候(《雨人》里的达斯汀·霍夫曼、《好人寥寥》中的尼科尔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年轻花美男阿汤哥也确实是公认的演技有所欠缺。一个男主角并不会毁了一整部电影。

(况且鹿晗小朋友的表现虽然说不上出色但绝对没有特别不堪,把烂片甩锅给鹿晗确实有些不公平了)。

同尼科尔森的法庭戏,花美男阿汤哥演技被碾压现场

一部太空歌剧(是的我认为相比科幻电影,把《上海堡垒》归类为太空歌剧更为恰当)剧情有所漏洞不够真实之处有问题吗?依旧是没有问题的。

最经典的例子,我们只有选择忘掉初中都学过的“真空不能传声”这一基本物理规则,在观看《星球大战》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尴尬,就更别提我们还得相信有莫名其妙的“原力”存在,当人类科技已经实现星际旅行、人工智能的时候几个手握光剑的绝地武士竟然能左右一场星际战争(当然按照导演的逻辑,星战的背景并非我们现存的银河系,物理规则或许有所出入,这也正是我之前提到的观众和导演的交易的一个很好佐证)。

此外还有被批评得很多的大段煽情、让人觉得尴尬的台词有问题吗?还是没有问题。

相反,在演员演技过关(这条没能达成)、剧情设定合理(这条就差得更远了)的前提下,大段煽情台词也会成为影史经典。典型的例子是《独立日》里总统的战前演讲。

甚至可以说是影史上最为经典的演讲之一

当然,说这么多并非说一部电影就可以肆意演员不过关、剧情不严谨、台词尴尬。这些确实是让电影不够好的因素,但成为不了一部电影失败的关键。毁掉《上海堡垒》的,是剧情上的失控。

那么就详细说说,《上海堡垒》剧本失控在何处。


“每一部戏必须有一个精心构思的前提,前提即中心思想;
前提,指引剧本达到你所希望的目标;
前提必须是你自己的一个信念;
前提与剧中的其他部分都不能具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剧中的一切必须和谐的融为一体”
——[美]拉约什·埃格里《编剧的艺术》

只要不是纪录片,电影都有虚构的成分。而商业类型片为了迎合基数更大的观众,“好看”的剧情几乎是必不可少。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什么叫好看的剧情?那只能是戏剧化的、巨大的冲突。商业类型片剧本也基本上按照“冲突产生、解决冲突、冲突结束”这一剧情编排。

科幻片或者说太空歌剧,由于虚构成分异常的多,就为编剧创造了更大的塑造冲突的可能性。相应地,为了使观众不会感觉太过于虚假,编剧也必须为冲突创造足够多的前提。

回到《上海堡垒》剧本本身,电影真正的主题是什么?作为披着科幻外衣、爱情内核的太空歌剧,真正的戏剧高潮正是片尾那没能及时收到的五年前的短信。而这一冲突的前提是上海必须陆沉、林澜不得不牺牲、二人确实有微妙的关系。

那《上海堡垒》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前提吗?并没有。

上海陆沉是作战计划中提前规划好的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部分。它的诞生应该有足够多的准备、决定启用这一计划也应该是在最为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很遗憾的是电影并没有像观众交代清楚,似乎是到了需要电影最后高潮的时间,上海陆沉计划就突然登场。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司令决定牺牲、灰鹰小队的诸多行为动机上。

同样,女主角林澜的牺牲、男女主角的感情线由于前提准备不足,依旧会带给观众莫名其妙的感觉。

前提的准备需要贯穿于剧本始终,它是所有角色行为动机的内在逻辑、是冲突产生的根源、是戏剧的内核,可以说是一个剧本的核心。前提的缺失,注定了一个剧本的失控。

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应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科幻作品。


电影剧本创作是一个兼具工业和艺术创作的环节。它既是电影工业重要的一环,也是具有主观性的艺术创作。很遗憾的是,我国的电影产业并没能培养足够多的优秀的科幻剧本写作人才。长期缺少科幻电影的制作使优秀的科幻编剧近乎为零。

《上海堡垒》原作江南或许是出色的畅销书作者,但并非优秀的编剧。团队的编剧主力之一韩景龙也并非出色的科幻编剧,此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改编作品《十二公民》。

《流浪地球》确实成功,但它并非依靠一个出色的剧本成功。档期、题材和演员人气都是它成功的前置条件。在拥有刘慈欣原著的基础上,电影剧本改编也仅仅是合格而已。

所以,在短期内我们还是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更多的、及格线下的“科幻作品”。

 短评

2.5 当个战争爱情片看就b事没有了。如果想看灾难科幻,我为啥不直接看独立日?要看你在这喊向我开炮?

6分钟前
  • 灌水机
  • 较差

头发这么长,有没有一点军人的样子!

8分钟前
  • 郊外的耶稣
  • 较差

韩国班底的特效缺陷很明显 本就是个情窦初开的故事 硬要配一个扁平毫无说服力的末世世界观 小分队还不如中国特供环太平洋

9分钟前
  • GA
  • 较差

建议改名叫 上海甜蜜之暴击外星人 这样比较符合这部烂片

11分钟前
  • 你才是吹风机
  • 很差

这不就是真人版微信小游戏“打飞机”么???

14分钟前
  • 書崎
  • 较差

科幻片来说,它基本上是把中国科幻能犯的错误都集齐了;要说爱情片,它倒是有连七夕档都不敢上的自知之明

16分钟前
  • 很差

《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希望,《上海堡垒》让我们看到了对圈钱的渴望

18分钟前
  • 阿珂
  • 较差

56/100 口碑扑街一直是意料中的事,看了预告片更确信了,但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首映,就这水平宣发还一直拿来跟《流浪地球》比,我看五分之一都不及……

20分钟前
  • 月色归来时
  • 较差

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陆家嘴而是在象牙山,江洋暗恋林澜就像王长贵喜欢谢大脚,这背景除了土一点并不违和。与其搞什么德尔塔母舰,还不如拍个未来版乡村爱情。能守护上海堡垒的,不是韩国做的泡防御,不是美国产的无人机,不是黄浦江里冒出来的上海大炮,而是中国电影人把真诚的心,放进钛合金的盒子里。

24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这个电影很糟糕,也引发了群嘲。但对于严肃的科幻电影爱好者来说,我们应该从中去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嘲笑。巨大的失败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经验,而且这些经验更加重要,因为巨大的成功可能会掩盖错误。巨大的失败之后,我们更需要冷静客观理性地总结经验。中国科幻电影不是一部电影能开启的,也不是一部电影能毁灭的。

25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

除了特效,一无所有。也可以说除了特效,其它还有啥?咣咣咣了两个小时,科幻片的精神内核可不是这样的。别跟我那条毫无感觉的感情线,无法令人信服。

2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很差

影院出来的过来人劝大家都别过来,看盗版都觉得浪费时间的片。看到这么多人骂我就放心了

31分钟前
  • 一只猫
  • 很差

科幻片:请不要装熟谢谢。披着科幻片的皮拍爱情,纯属蹭热度。今年不是说科幻元年吗?怕不是要被《上海堡垒》搞成绝唱。

36分钟前
  • 后自愈
  • 很差

看完电影第一感觉,鹿晗唱歌真不错!真的!多唱歌吧!

39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还行

中国首部三角恋科幻片,披着科幻外壳的言情剧,这是科幻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打外星人只是表象,本质仍然是霸道女总裁爱上我。都世界末日了,男主角还可以休假,还忙着谈情说爱,上战场前最后一件事竟然是给司令官表白。这都什么年代了,他还发短信,而且短信还发送失败了。还有面馆、宿舍、汽车、电脑……通通是现代的科技水平。外星人入侵地球,上海竟然成了唯一的希望,完全不交代其它国家在干嘛。而灰鹰小队,则是上海的唯一希望。复仇者联盟打个灭霸还要几十个超级英雄,本片拯救全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三个年轻人,你们比钢铁侠还厉害啊。江洋作为军人把头发留那么长,严重有辱中国军人的形象。你确定你是来打仗的?你是来选秀的吧。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为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扇门,那《上海堡垒》就是关上了这扇门,还用门狠狠地夹你的脑袋。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很差

披着言情皮的科幻片,剧情毫无章法,鹿晗演技好差。

46分钟前
  • 艮艮
  • 很差

《上海堡垒》06版作为我最喜欢的小说,影响了我十多年。我无数次想过如果这部小说拍成电影是什么样子,然而当看了本片之后,我宁愿这电影从立项时就胎死腹中。看了这样的垃圾,只想给流浪地球道歉。

50分钟前
  • Reaper
  • 很差

打仗那么久了,鹿晗的脸上还是那么白白的干净。化妆师扣三星。

52分钟前
  • 王大虾
  • 较差

流浪地球:翻开了中国科幻的新篇章上海堡垒:翻nm,把书给老子合上

56分钟前
  • 咬一口好不好
  • 很差

毫无逻辑的剧情,生硬尴尬的表演,这是一部很标准的烂片

59分钟前
  • 九宸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