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蓝线

HD

主演:Randall Adams,戴维·雷·哈里斯,Gus Ros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2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3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4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5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6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3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4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5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6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7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8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19细细的蓝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细细的蓝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残暴王公你猜我是不是英雄对不起重庆爱情感觉望乡闯江湖芦苇地阮三个 第二季明日之战龙的新娘厨霸江湖大侦探波洛 第十二季黑暗空间高家台惊天魔盗团幻游猎人2023SBS演艺大赏胜利之歌第三季因为初恋是第一次2逗逗迪迪之美梦年年超凡追击者时空密码城市猎人全集花落梦深处吸烟致咳爱如落雨老岳宾馆绝望主妇 第三季厨神小当家 第一季越狱二人组金牌律师之爱无价六尺之下第一季午餐女王善恶无赦寻找传家宝胭脂扣粤语五月天陪你守岁2020黑狱断肠歌2无期徒刑斗牛士1986你好赛先生匹诺曹丑女贝蒂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细细的蓝线》简单看法

王竞老师的《纪录片创作六讲》中提过,本片的导演埃罗尔·莫里斯是赫尔佐格的朋友,两人曾打赌,如果莫里斯能当导演完成一部电影赫尔佐格就把自己的鞋吃下去,后来他真的把自己的鞋吃了。真是有意思。今天找来这部影片看了,确实很震惊。纪录片还可以这样拍!

片名《细细的蓝线》实则讽刺警察这一条社会中细细的蓝线的不公正行为。警察本是暴力、罪犯与安定、人民之间的分界线,他们有能力在中间保持平衡,也能使无辜的人民远离混乱。片中再现了1976年美国达拉斯的一件枪杀警察的案件,通过采访嫌疑人、警察、法官、律师,二号嫌疑人、证人等来重现当年案件。虽然导演没有在结尾说明凶手是谁,但观看后都有自己的一个判断。就如导演采访所说“历史总是有缺陷的,因而真实永远需要被继续追寻。”

片中留下了许多问题引人深思,如【底层人的自由只能被践踏?亚当斯只能当替罪羊?有话语权的人才能决定“正义”的审判?未成年不能被定罪?】

片尾大卫·哈瑞斯的采访最后一句“他没有地方收留在那天晚上能够帮助他的人,这是唯一也是所有让他身陷囹圄的原因。” 这才是一个冰冷的杀手会说出来的话吧。

 2 ) 补充一下两个人的结局

嫌疑人在2004年被执行注射死刑

报道来自NBC-美联社

本案被释放的亚当斯在释放后因为讲了自己的故事而起诉了导演,后庭外和解。

他于2010年脑瘤过世,终年61岁。

Randall Dale Adams, a former death row inmate who gained freedom after flaws in his conviction for the murder of a Dallas policeman were exposed in a critically acclaimed documentary, has died. He was 61.

He had never received any restitution for his many years behind bars, said Schaffer, and he later sued Morris to regain the right to tell his own story.

他没有获得任何赔偿

他的律师在他死后一年才广泛报告给媒体,美国的一些重量级媒体都做过报道。

本片《正义难伸》获得1989年金马奖非正式竞赛单元-最佳外语片

 3 ) 人性的丑恶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纪录片源自197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为这个案件做了一个全新形式的纪录片。导演采访了包括当事人、刑侦人员、警探,以及律师、法官、证人在内共18位相关人员,以碎片式的方式分散于影片中。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再现了枪击案现场。还有当年的物证、报刊资料等。 片名《细细的蓝线》让人琢磨不透,不会把比较诗意的片名和一宗枪击案联系起来。片头出现了一条细细的蓝线,但是片名中的Blue却是红色的。有人说警察去世后,为了祭奠他,他的同事会在警徽中间加一条细细的蓝线。blue也有代指警察的意思意思。片中借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片子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面对截然相反的证词,和证物都指向大卫的情况,一个是有犯罪前科,一个是没有污点的亚当斯。达拉斯警方却轻易采用大卫证词,只因为他们不能毁了一个年轻人一生,亚当斯却是外来漂泊的人,在德州未成年人不能被判死刑,亚当斯28岁,他的年龄符合要求,为了平息民愤,亚当斯最后被判处死刑。警方拿作伪证的罪名威胁哥哥,哥哥不愿出庭作为弟弟作证,因为他早早睡下,不清楚弟弟什么时候回来;一对满口谎言的夫妇为了奖金不惜出庭做伪证;女警为了逃避自己偷懒喝饮料导致同伴被枪杀的责任,前后不一,改变证词;因为一己之私,大卫将自己犯下的罪行强加给亚当斯,导致他坐了十二年冤狱。 影片最后放了大卫接受纪录片导演最后一次采访的录音,屏幕上只有转动的录音带,缓缓播放出两个人的对话以及中央的字幕。。大卫最后的话某种程度上是变相的“认罪”,他说如果要为亚当斯的牢狱之灾找一个原因的话,是因为那天晚上他没有收留那个帮助过他的人。因为那晚亚当斯没有收留大卫,如果他收留了他,或许就没有之后警察被枪杀的事了。 片子整体基调偏黑,黑夜镜头很多,给人一种阴沉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黑暗,以及个体在面对不公的无助。片子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事件的真相,令人震撼。在这起案件中,整个德州被愤怒和舆情驱使着,将整个司法审判变成政治正确的民意审判,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如何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 这部纪录片也体现了纪录片的社会认知功能。该片于1988年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斯的判决,亚当斯于1989年无罪释放,后来他投身于反死刑活动中。大卫因为另一起杀人案在2004年被执行死刑。 导演巧妙运用故事片的框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设问,冲突等创作手法,使得观众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推理破案故事片 11年的错判最后翻案还是来自真凶的自首,法律到底能不能作为细细的蓝线去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让观众对司法体系的现实问题,向司法和普通群众对涉嫌伤害案件的偏颇态度提出了批评。

 4 ) 真相会迟到但不会消失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采用一种重现事实的半纪录片手法来追踪一件杀警冤案,结果成功地发掘出事件真相。让被冤枉的疑凶在坐牢十一年之后讨回清白。这宗案件发生在1976年美国德州达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在拦截一辆深蓝色的轿车后,汽车司机开枪打死,警方苦无破案线索。十六岁少年惯犯大卫指证并无犯罪前科的路人蓝道为嫌疑犯,以至蓝道被判有罪而执行终身监禁。然而在十一年后大卫因别的罪行被判死刑,他向本片摄影组坦承蓝道其实是无辜的。本片通过对十年前的那场凶杀案进行的重新判定,又将此案推到了台面上。也由此衍生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当时此案为何会草草了结,甚至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误判等问题。影片也都一一向观众做出了说明。

事件发生在过去这是拍摄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将过去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保证纪录片本身的特性,实为一大难题。这部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如何去记录“真实”,如何去“记录”。

“直接电影”理念采用完全不介入原则,拍摄过程、手法、剪辑上都不介入,选用高浓度的戏剧性强的题材,排斥一切主观的介入,让摄影机充当观察者的身份,去跟踪去捕捉。《细细的蓝线》解开了直接电影存在的短板,光靠单一现实去表现过去的现实是不够的,而其鄙夷的人为介入则是良好的解药。

新纪录电影采用的“虚幻”策略与往常纪录片简单的“重演”事件不同,也区别于传统纪录片采用的“虚构”手法。《细细的蓝线》采用少量的过去历史资料,通过各个参与者的口中,慢慢的拖出整个故事,再添加相应重构的事实,重现当时枪手射杀警察的片段,逐渐还原了故事的原貌。这种虚构,显然违反了“真实”,可创作真实不也是追求真实的现实体现?

影片结尾,小男孩说:“他是有罪的,因为他在深夜让一个无家可归的我留宿街头而不让我借宿。”间接的传达出来被告是被冤枉的,形成反转。

《细细的蓝线》所采用的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以及影片中的构思、内容、艺术展现方式都令我敬仰。

 5 ) 《细蓝》

新纪录电影代表作,在美国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出现,主张虚构 搬演 剧本 采访,沿袭了真实电影直接电影的特点,格里尔逊时代的回归,在纪录片中加入故事片叙事结构,加入导演主观思想,叫板“客观的真实”,展示自己眼中的真实,使用多种隐喻象征手段,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批判了美国容易被操控的司法体制,揭露社会伤疤,对传统纪录片的大胆创新。

 6 ) 《细细的蓝线》

压抑,看完胸口像压住一块大石头一样沉闷。 看完我想起以前思考的一个话题, 迟到的正义算正义吗? 我脑海中直都是他坐在那里说, 怎么就偏偏那个时候没有油了, 怎么就偏偏在那里遇到了他 他还在说自己刚去那座城市就找到了工作 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大卫的最后几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说Adams所遭受的一切,可能归根于他没有为一个帮助过他的人提供住处。 压抑,窒息。 一个无辜者被草草定罪,轻易地改变了一生。 那些为了钱做伪证的人,冠冕堂皇的样子。 其实这部纪录片的镜头很冷静,却让我感到愤怒,出奇的愤怒。 而且是后劲儿很大,越想越压抑的愤怒。 所谓公正。

 短评

一部近似论文的纪录电影。导演莫里斯创造性地发明了事件重演的方式并重构对真相的还原。汇编入采访内容的其他影像片段(如在罗勒夫人说自己喜爱侦探故事后插入引用了一段黑色侦探电影)、文件档案上的词汇特写、时钟及闪烁的警灯图像,如此的拼贴形式并非单一所指的不断重复,而是以碎片化的影像为被访者的叙述作视觉化的批注,而时钟,警灯等母题的重复也反映着案件的危机紧急,充满未知。犯罪现场的重复搬演,将自相矛盾的证词并置,通过黑色电影式的高反差布光遮挡真正罪犯的面容,极端的大特写(麦芽汁、手枪)一次次刺激观众的神经,却也逐渐拼凑出案件的真貌来。论证的过程从未使用带有制作者主观特点的旁白来推导,这种仅仅靠交叉剪接各方视角的证词话语来维系影片的实在逻辑的互相运作的方式实则是对直接电影的叛逃将对后世的新纪录片影响深远。

5分钟前
  • 吹牛伯爵
  • 推荐

字幕原因还是今天下午闹低血糖?我愣没跟上这片子的逻辑......

7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艺术不是寻求答案,只是提出问题。但选择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取决于心里的答案。……莫里斯后来在访谈中谈及真相的固有价值。“我们对于历史的观点总是难免缺陷,但求索真相的脚步永远不应停歇。”

1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一部片子让现实翻案让电影终究发挥了点实用性。喜欢它讲故事的方式。首创的情景再现确实影响深远。

15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Errol Morris真能光凭纯粹的对话剪辑就讲清楚一件事,还能发掘得深入,真神奇..绝对是导演编剧的讲故事模范..字幕还是特别烂,忙完了方案的事争取重做一下吧.

16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Randall Adams因脑瘤于2010年去世 生前未获得政府赔偿

18分钟前
  • NickyROி
  • 推荐

电视现场还原类犯罪节目的鼻祖,多人视角共同展开,犯罪片拍法的还原事故,前者在剧情上制造了一个“罗生门”的悬疑争论,后者将纪录片与电影之间的界限打通。在大段落的组合方式中,悬疑是首位放置的,在亚当姆斯叙述沉稳之后,我们自然的有了他是被冤枉的印象,但随之而来的多个警察证词,推翻了我们的想法,确立他是嚣张跋扈罪犯的事实,这一开局,即将真实结果给予我们,又用不同视角的证词矛盾性与职业身份带来的歧视制造了我们的心理认知偏差,而后的剪辑都是依照这个组合规则,从这个剪接方式来看,已经不是纪录片的手法了,而是悬疑电影的模式,而目的则在于增加可看性,进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事件。电影元素在本片中是频繁出现的,汽车影院、默片的穿插、还有用特写、低调打光拍摄的多次出现的还原现场都是纪录片引用电影的创作模式。

22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9.0/10。①关于1976年德克萨斯州枪杀警察案中被冤枉的嫌疑人的纪录片。细细的蓝线在美国代指警察。②叙事形式上是零旁白+口述采访+说明性的空镜头/报纸/档案/照片/绘画/虚构的场景重现。各种场景重现为电影增加了不少戏剧性,尽管电影依然有点闷。③尽管场景重现的那些片段本身设计极用心地还原现场,而且这些片段通过对当事人的局部摄影制造了留白与不完整从而营造了一定的客观观察感,但与其他纪实的形式的并置却让这种本质虚构却假装客观纪实的形式显得别扭甚至有些虚伪。④以大量的低调打光+剪影+大特写+影子+精准配乐渲染了黑色电影氛围。

24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true detective 和the jinx 的祖爷爷。

26分钟前
  • cassetteman
  • 力荐

如同侦探片般的事件重现+多位当事人访谈+报纸证词剪贴,开创了新颖独到的纪录片模式。低调布光、大特写、剪影和Pilip Glass的配乐营造出了黑色电影的氛围。本片公映后亚当姆斯得以无罪释放,社会影响也已足够,但观影过程现在看来还是略显沉闷乏味。(7.5/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不知道这一部这样的搬演算不算开山鼻祖?感觉后来看的好多罪案纪录片都是这样的调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或说影响了影像的表达//社会影响大于纪录片本身 可能这也是纪录片特有的功效(是比剧情片更强势的影响

35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虽然所有试图进行场景还原的电影、电视节目都在有意无意地模仿细细的蓝线,但迄今为止没有一部片子成功了,因为没有一部作品、一个导演有埃罗尔·莫里斯还原千百次场景、叠加千百个细节、否定千百个可能的耐心和勇气。最高法没做到的,莫里斯做到了,这就是逻辑性、说服力的明证。

3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影片令人震惊地反映了所谓证人对自己谎言的坚信,揭露了极易被操纵从而引发冤案的美国司法系统,留给这一系统参考的永远只会是排除了谎言与流言后所剩的一半真相,即便合理的怀疑也能遭到歪曲。影片对犯罪现场的多次搬演否定了绝对真实的存在,而这一创新的虚构成分也成了该片当时被奥斯卡拒绝的原因。

43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原来细细的蓝线是这么个意思。导演的聪明渗透在电影的方方面面,他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态度表达得微妙又清晰、有力且极有耐心,作为观众看起来极为享受。Glass奉献了我看过听过的他的最好的一次配乐。

48分钟前
  • 力荐

略有点凌乱,虽然访谈了多方,但也不至于像罗生门般扑朔迷离,电影的立场十分清楚。

49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导演放弃纪录片惯用的旁白叙述,取而代之的是用大量镜头语言配乐剪辑等电影叙事技巧表述其观点。电影中重现案件的方式很有趣,总是不完整的局部摄影让观众亲临现场却带来更多想象。大量的访谈和证据呈现让这部记录片的实际意义及其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本身。另外,配乐真棒。

52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从纪录片拍摄与制作的角度来看,也许不算伟大的作品,但从纪录片的社会功能来看,本片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为一部纪录片,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对美国的法律体制提出了至今回响的质疑。纪录片的创作的社会意义,与纪录片创作的艺术价值相比,孰轻孰重,因人而异,也因影片而异。

54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被格拉斯洗脑了,他是那种音乐反过来会影响电影的创作的人。莫里斯说他当时只是想拍一部关于德州死刑法案的“高大全”纪录片,也采访了很多死囚,直至他发现Adams的案子。真相就在那里,只有一个,而影片故意地回溯了几十上百种,难怪一个毫无干系的人最后落得被判死刑下场,真是让人唏嘘。

5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在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只是在关心这个片子是怎么讲的,而不太在意它讲了什么,不过最后它终于成功把握引入了事件本身。风格化的导演手法,那个好像是聆听者,实际上也是引导者的不露声色的导演,确能够保证这片子有一种比直接电影更加丰厚和立体的真实感。虽然有搬演和虚构,但是它的前提依然是历史文本无法等同于历史本身。相比之下,那个动画纪录片呢?

56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陪审团应该以貌取人了,David Harris确实富有魅力。那些电影式的重演场景,嘲弄了人们对虚构的热爱。跟70年代汽车影院的电影并无二致。

60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