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已完结

主演:梶裕贵 / 石川由依 / 井上麻里奈 / 神谷浩史 / 细谷佳正 / 朴璐美 / 谷山纪章 / 下野纮 / 藤田咲 / 三上枝织 / 子安武人 / 花江夏树 / 佐仓绫音 / 沼仓爱美 / 增田俊树 / 松风雅也 / 小野贤章 / 花轮英司 / 斋贺光希 / 齐藤次郎

类型:动漫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剧照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2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3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4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5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6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3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4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5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6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7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8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19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Part.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进击的巨人》里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三)

三、“实践理性”的自由

“实践理性”的自由内涵是:人的道德反思与道德行为能力彰显着人的自由。这种自由观的理论来源是康德的自由观。

在《进击的巨人》中,“仇恨”的问题贯穿始终。不论是故事开始墙内各方势力的相互猜疑、仇恨,还是后来的墙内与墙外世界的相互敌视,都凸显着“仇恨”的问题。这种“仇恨”是不自由的,因为它基于一种“如果我不去战斗或者侵害他人,我就会死亡或者受到侵害”的考虑。马莱帝国的人是出于这种考量,他们惧怕着能够变身成巨人的艾尔迪亚人,惧怕艾尔迪亚人再一次对世界发动侵略,这种惧怕变成了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而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也恐惧着和仇恨着马莱人的恐惧和仇恨。仇恨的逻辑不断延伸,形成了因果循环。

这点可以看成是康德某些思想的象征。康德认为在现实中我们很多情况下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由我们自己的意志决定,而是由外界感性因素决定。外界感性因素的因果链一环紧扣一环,我们不能成为最开始的那个原因,我们只不过是被迫跟着外在的原因行动。这种观点可以看成是对马莱人和艾尔迪亚人之间仇恨的一种描述:或许很多艾尔迪亚人和马莱人一开始并不想仇恨对方,但当仇恨开始时,因果链也开始,他们只能不得不去仇恨,成了不自由的人。但是在康德看来,人还是可能有自由的,这个自由就是人的道德。

首先,我们必须对“道德”与“伦理”两个概念进行区分。“道德”是更强调内在的,它并非外在强制的产物,“道德的意志是他人所不能过问的,人的价值应按它的内部行为予以评估。”、道德是“自己跟自己相处的一种孤独。”而“伦理”则带有强制性,更强调外在规范。伦理行为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社会的习俗等因素,伦理行为原因通常不取决于我们自身。

康德认为纯粹的道德行为、即纯粹实践理性,是不受外界影响的,是为义务而义务的。这也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要践行自己的道德意志,并非是为了达到外在的某种目的或者利益,这也就意味着意志不会被外在的东西所决定。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因为人自己的自由意志践行着纯粹实践理性法则。这样,人行为的原因就不是外界的无限因果循环,人的自由意志成了人行为的初始因,因而人是自由的。

在康德看来,道德正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展现。道德意味着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之事是不被现实原因决定的,现实的因果性中不讨论“应该”,甚至“应该”常常是对现实的否定。因此,作为“自己为自己立法”的道德行为便展现了人类不被外在原因所决定的自由。

康德的纯粹实践理性有三种表达式,其中纯粹实践理性的第二种表达式是:“你要这样行动,把不论是你人格中的人性,还是任何其他的人的人格中的人性,任何时候都同时用作目的,而决不只是用作手段。”在《进击的巨人》中,这一纯粹实践理性表达式的象征人物是阿尔敏。

面对现实中无法解决的民族仇恨,阿尔敏的想法是理想化的。他总是希望以和谈的方式、非暴力的手段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尽可能减少双方的死伤,以致于他的现实立场常常看起来不坚定。作为艾尔迪亚人,阿尔敏希望艾尔迪亚人能够获得自由与独立,能够得到外界的承认与尊重,平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外界的敌意,面对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冲突,阿尔敏始终是最冷静的那个人,并没有陷入仇恨的逻辑闭环之中。他渴望艾尔迪亚的复兴,但他并不希望通过对马莱帝国发动战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虽然后来出于友情和民族利益的考量,阿尔敏不得不加入对马莱帝国的战争,但他始终审视着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的“恶”。

在《进击的巨人》中,有一个情节似乎令人费解:在艾伦发动“地鸣”屠杀墙外世界的民族时,作为艾尔迪亚人和艾伦好友、屠杀最大受益者之一的阿尔敏选择了站在艾伦的对立面,成了艾尔迪亚人的“叛徒”,最后试图杀死艾尔迪亚“大英雄”、昔日的好友艾伦。这看似令人感到困惑的行为背后,恰好藏着“纯粹实践理性”的逻辑。

面对艾伦对其他民族的屠杀,多数人持支持或者沉默的态度,特别是以弗洛克为首的极端派更是为屠杀行为鼓吹。但弗洛克等人的行为无疑是不理性的、从“实践理性”的自由来看也是不自由的。他们支持屠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是艾尔迪亚人、是屠杀的受益者,他们的想法没有对人的普遍尊重、无法成为普遍法则。一旦种族立场改变,他们自身的虚伪与弱小就会被揭示得一览无余。这就是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被“出身”、“种族”之类的偶然的感性因素决定的,思想和行为并非自身自由意志的产物。

与此相比,阿尔敏的行为具有更多的“自由”。它能够针对被偶然感性因素的人生进行反思,意识到了被这些因素影响下人的不自由性。在这些偶然感性因素影响下,人不过是外界的奴隶或者工具;只有反思自身行为,把人提升为目的,才能从这些不由人决定的“不自由”中挣脱出来。把人当作目的的结果必然是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一种反对屠杀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超越了偶然感性的阿尔敏追求的是把人当作目的的“纯粹实践理性”法则,那么他放弃自身艾尔迪亚人立场、拯救被屠杀的马莱人的行为也就是合乎情理的。

阿尔敏的想法放在现实之中无疑是脆弱的,仇恨和拒绝理解的闭环难以打破。即使是康德也承认,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是难以到达的,我们只能不断去接近。阿尔敏在整个故事中对“和谈”尝试的一次一次的失败证明了“纯粹实践理性”实现出来的困难性,它一直在追逐着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不论如何,此时的“自由”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全新的理解。

在相互的仇恨和厮杀之中,身处其中的人都是不自由的。他们行动的原因都来自外界感性因素,持续仇恨和厮杀的原因是恐惧和否定外界的仇恨与厮杀;而“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是与外在感性因素无关的,向着“纯粹实践理性”靠近的人凭借着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立法而把其他人的人性当作目的,从而拒绝非道德的行为、维持着自身理性的一致性,即他的行动的原因并非来源于外界,而是自己的自由意志。

参考文献

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6

邓晓芒著.邓晓芒讲黑格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2 ) 《进击的巨人》里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二)

二、 “自由选择”的自由

“自由选择”的内涵是:自由就是选择,选择就是人的宿命,因此人生来自由,人的本质在选择中生成。最能说明这种自由观的是萨特提出的存在主义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本节所论述的自由观理论来源也主要是萨特。萨特认为,人降生于世界时,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人什么都不是,人的存在就是虚无。但是,从降生那一刻起,“选择”的自由也成了人的宿命。人总是要不停地选择,不选择也是选择,这种选择是无条件的,绝对自由的,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我的本质,塑造自己,成就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自由选择”的自由观看似容易理解,实则需要分成几个层次进行理解,在《进击的巨人》中也可以找到象征这些不同层次的人物或者情节。

“自由选择”的第一个层次是对本质的否定,即要否定“人必须是什么”的规定性,创造“人可以选择是什么”的规定性。在玛利亚之墙夺还战中,调查兵团与以野兽巨人为首的马莱军进行了恶战。在野兽巨人的飞石攻击下,调查兵团死伤惨重,一度陷入绝境,全军上下充满了悲观的气氛。调查兵团团长埃尔文在绝境中想到了最后一个办法:全军迎着野兽巨人投掷的飞石发动冲锋,并用信号弹干扰野兽巨人,从而吸引野兽巨人的注意力,让兵长利威尔有机会绕到野兽巨人后方发动偷袭。但在这个计划中,发动冲锋的战士大概率会全军覆没,战士们很有可能拒绝作战。为了让计划实现出来,埃尔文决定身先士卒,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

在演讲中,士兵弗洛克问了最为关键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死,战斗也是死,等死也是死,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前者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自由选择”的前提——人的虚无。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意识到了自己虚无的本性,人死后无论怎样都是无意义的,一切本质性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束缚力。在面对死亡的虚无时,士兵先定的“义务”已经无法说服战士们拼命一搏,因为无论如何挣扎都难逃一死,挣扎是无意义的。

毫无疑问,如果只是到这一层,那么“自由选择”的结果只能是消极悲观的,“选择”的意义与价值也无法彰显。埃尔文给弗洛克的回答则将“自由选择”带到了第二层次。

埃尔文承认弗洛克的说法是对的,他认同不论是过着幸福生活的人,还是过着可悲生活的人,死后都是一样归于虚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生毫无意义,因为人生的意义是在选择中生成的,即意义不是此刻的,而是未来的,人只能在未来给过去的人赋予本质和意义。所以,现在调查兵团战士的死亡看似都毫无意义,但意义是由未来的生者赋予的,此刻做出的不同选择将在未来的人们那里获得意义。由此,人在选择中获得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而不仅是沉溺于本性的虚无。

最后,埃尔文和调查兵团大多数成员死在了野兽巨人的飞石之下,但他的战术获得了成功,利威尔击退了野兽巨人,玛丽亚之墙被成功夺回,艾伦一行人也在地下室了解到了世界的真相,士兵们的牺牲被后来者证明为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陆子怡.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为例[J].公关世界,2020(14):178-180.

[2]李夏. 萨特自由观研究[D].长安大学,2017.

 3 ) 长达十一年的伏笔

巨人中,未来都是已经确定好了的~

尤弥尔子民继承之力后能看到前代继承者们的记忆。只有艾伦继承的(进击的巨人)能看到未来继承者的记忆。

艾伦继承了进击的巨人(又名自由的巨人- 能力:能够窥视历任所有继承者的记忆(包括未来的继承者,即能够间接的预知未来) ,实质上单独进击的巨人并没有很厉害,虽然能看到未来但没有很厉害,做不了什么。但是当进击的巨人和初始巨人力量结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初始巨人可以控制所以的巨人。而进击的巨人能看到所以的记忆,当两个力量结合的时候:相当于能控制历史上所有的巨人,和未来所有的巨人!因为他可以控制过去和未来所有巨人的记忆,控制了你的记忆,你就认为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就会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嘛,实质上你就被控制住了!~艾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当艾伦触碰到他哥哥发动这个力量的时候,他一切都明白了。从始至终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他妈妈被吃掉,他爸爸给他注射巨人脊髓他吃掉他爸。都是他安排的。他让他爸去这么做。他让巨人去吃掉他妈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制造现在的场景。因为他能看到未来嘛。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终结会是什么样子,为了实现那个终结。他必须让这一切都发生。让他妈被吃掉,才会让当时的他想要成为调查兵团的人铲除所有巨人。不成为这样的人,他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用意识去干涉过去,让过去变成这个样子,从而产生一个现在,实质上没有改变过去,相当于什么,把整个历史进行几千几万次,最终得出一个最好的答案。他就安排了这个世界。因即是果,果即时因,艾伦不仅要铲除所有巨人,他还要铲除所有人类,他认为巨人能成为一种怪物的根源是因为人的存在,没人了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也不用说把所有人都干掉,只要大部分人不存在,就一下打到原始社会,人就不会战争了,而这个漫画特别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就是说你是谁,其实是你的记忆所决定的!你记得你是谁,你就是谁!也就是说如果你获得了别人的记忆,你就会变成别人~

理论来说,艾伦并不是无敌的,有一个人能控制他,就是他未来的继承者。但是艾伦他没有继承者,他是最后一个巨人)所以他就无敌了!

进击的巨人能力是能看到未来继承者的记忆,理论来说艾伦是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记忆的!但是艾伦看到了前几代继承者中关于他的记忆(枭、他的父亲。其实都是被艾伦所控制)艾伦是倒了一手在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记忆(就是他爸脑海中关于他的记忆),原来JSC写第一集漫画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最后一局是什么样的结局。整个结局就是往回扣第一集,长达十一年的钳形战术。

这部剧厉害的地方,在他很多细节的描述,伏笔的回收。

比如为什么写了139集,关于这个很多猜测,因为提到了九大巨人只有13年的寿命。而:139是个非常奇特的数字 ,正好 1+3+9=13 也环扣了13年的寿命,尤弥尔的诅咒。

还有艾伦母亲被吃掉这个事情。其实是艾伦控制了女巨人去吃掉了自己的母亲。这个事情也是在最后几集回收的。这个伏笔是在2009埋下的。

2017年给出了一个提示,巨人没有吃掉前面贝特霍尔德,直接绕过去吃艾伦的妈妈!

2020年又提示了一下,直到2021年回收

而这部剧描写到了很多次海鸥

有一些什么重要场景就会出现一只鸟,关于这个鸟一开始都不知道有明显意义,像是那个调查兵团衣服背后有一只翅膀,叫做自由之翼,所以就想这个鸟可能就是代表这个自由的翅膀。

自由之翼

直到最后一集的时候,艾伦死了。而 三笠坐在艾伦坟前,这时候一只海鸥叼起了围巾,她忽然意识到,这只海鸥是艾伦!

为什么海鸥是艾伦,最后调查才发现,这个海鸥品种叫做【贼鸥】,英文叫【Jaegers】,是艾伦的姓:Jaeger。Eren Jaeger。

贼鸥

整个漫画一开始设计的时候,这个海鸥就已经设计进去了,他就代表了艾伦~

Mikasa对着海鸥说了句: ありがとう(谢谢!)就结束了~最后这句谢谢,相当于作者对所有11年支持他的观众的一个表达的感谢。

以上来自Youtube【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有兴趣可以去观看他们的解说视频。

 4 ) 刷那么高分干啥

巨人地鸣后人设完全崩了,先是爱尔敏自愿跳巨人口中,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后是莫名其妙马来孩子加入救世小队,康尼见到亚妮大笑这一幕极其恶心,亚妮一个死叛徒,合着亚妮背叛杀了那么多队友啥事没有,大家还是好朋友呗。康尼阿尔敏这不是纯纯nc吗。去nm的9.3分,去nm的神作。

这豆瓣打那么高分纯属误导别人,这动漫和漫画后期烂的一批

 5 ) 永远爱追逐自由的少年

去他妈的烂尾 去他妈的结局。

进击的巨人是立体装置划破蓝天的哀鸣、是墙内人追求世界的执着、是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抗。

命运总是在和人开玩笑,米卡莎想跟艾伦在一起却只能手刃艾伦,艾伦想得到自由却论为自由的奴隶,人类最强的利威尔也会受伤、韩吉的调查最终没有做完,阿尼想回到父亲身边却亲眼看着父亲变成了巨人,团长永远停止在地下室门口无法得知世界真相,萨沙再也吃不到美食,康尼成为人类精英战士却再也看不到父母骄傲的眼神,莱纳永远不放弃战斗却总是打不赢,调查兵团想要拯救人类却只能无力地看着人类灭亡。

从调查兵团、再到三人看海,最后一个人在道路里,只有真的毁灭才能够消除偏见与歧视。

意义即虚无,自由即束缚,战争即和平,因是果、果是因,谁能破除这个循环呢,没有人能逃得掉。

"这世界无比残酷,但我却依然爱着你。

无论牺牲一切,我依然想要守护你。

即便踏上错误的道理,我依然坚信不疑。

所谓正确,便为坚信自我。"

我永远为艾伦耶格流泪。

 6 ) 墙与质疑精神

剧透警告!!!!文中有漫画结尾剧透!!!

进击的巨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开场白,“那一天,人类终于回忆起被巨人支配的恐怖,以及被囚禁在笼中的屈辱。”说他有意思,不只是因为很有百年孤独的神韵。看到后面才能发现,谏山创为了制造反转效果,在故意误导读者,让读者以为墙外没有人类。实际上,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墙”中的人类。

墙是进击的巨人很重要的一个设定,可以引伸出很多意义。

首先是物理的墙,在巨人世界里,城墙即保护了墙内的人类,又限制了墙内人类的自由,就如同古代的闭关锁国政策。而打破这堵墙既带来了战争和灾难,又让墙内人有机会了解这个世界。

其次是思想的墙,在巨人的世界里,对立双方被不同的政权消除记忆、篡改历史、灌输仇恨,导致双方的矛盾冲突无法调解,最终走向悲剧。这堵思想的墙也是现实存在的,不仅存在于历史,还依然存在于现在的某些国家和地区。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大家也都知道有一堵“墙”的存在。

最后是心理的墙,谏山创在访谈中提到“(人们)经常会无意识地认为自己的主观基本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也让我感到无力的一堵墙。人的观点、信念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因为否认外部世界比否认自己更容易让内心接受,所以人们更愿意看自己相信的东西,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也只取符合自己观点的那一部分,然后不断地自我强化,自我造墙。这堵墙谏山创没有在漫画中正面描绘,却正是他想通过漫画作品攻击的,也通过读者的反馈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这几堵墙正是巨人世界冲突的根源,大概也是现实世界中不同族群、宗教之间充满偏见、对立乃至战争冲突的原因。

质疑精神

如何打破思想之墙和心理之墙?我想答案大概是质疑精神。所谓质疑精神,不仅仅是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更要求我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自己,对于我们自己秉持的每一个观点,永远要尝试站在它的对立面进行反驳。就如同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经过质疑和反思,任何信念都只是一种迷信。

进击的巨人整部作品都具有浓厚的质疑精神。谏山创在叙事和人物塑造方面一直在有意进行造墙和破墙,他总是先描绘人物和事实不完整的一面,故意让读者形成既定认知,再揭露出被隐藏的另一面,不仅形成剧情反转,也造成读者观点上的颠覆。于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世界的复杂性表现出来了。例如莱纳的形象就有多次颠覆,经历了英勇的战友、凶残的间谍兼刽子手、饱受战争身心折磨的士兵这几次转换,我们很难评价他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艾尔迪亚王室家族的形象也存在颠覆,从表面上是维护腐朽统治和特权利益的家族颠覆为牺牲自身和种族利益换取和平的家族,当然,你同样难以判断他们的做法是对是错。

到了剧情后半段,谏山创突然调转叙事视点,让读者代入对立阵营的视角,这几乎是在强迫读者反向思考,让读者质疑以前的观点是否正确。于此同时,反讽的意味也更加浓厚了。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献出心脏”这句台词了。在故事前半段,这是调查兵团愿意为了“人类”的自由和真相献出生命的宣言,而到了故事后半段,这句话成了法西斯煽动民众、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口号。

在玛丽亚之墙夺还战中,埃尔文团长极具感染力的战前动员让我热血沸腾,又让我心生疑虑:当年神风特攻队发动袭击前,大概也可以来这么一段吧。后面谏山创果然把我的疑虑画出来了,出现了多次“献出心脏”的讽刺版本。我的理解是:任何以自我牺牲为要求的宏大叙事都值得警惕。

巨人故事中的人物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精神:

调查兵团历任团长是最具有质疑和反思精神的一类人,艾尔文自小就对洗脑教育提出疑问,“墙外没有人类这个结论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呢”,在发起最终的死亡冲锋前,会想起无数战死的调查团员,质疑自己为了追寻真相牺牲这么多部下的正当性。韩吉被耶派小将打压时,会回想起自己打压旧王爪牙时的对话,感慨大家都一样,都是大环境下身不由己的一颗棋子。阿尔敏时刻都在反省,以至于显得犹豫、懦弱,让大家喜欢不起来。

莱纳和贾碧的质疑精神稍弱,开始时被洗脑,对被灌输的理念深信不疑,但是接触到墙另一边的世界后,也逐步打破了自己思想上的那堵墙。

最不具有质疑精神的是艾伦,他有最强的信念感,最强的意志力,但是对超出他理解的现实总是习惯性排斥,他也从来也没有怀疑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即使在接触到墙另一边的世界后,他也没有改变想法,他只是觉得很失望。

有意思的是,读者在充分浸入敌对方视角后,也产生了和剧中人物类似的不同反应。有的人能够理解和同情马莱艾尔迪亚人;有的人觉得价值混乱,难以接受;还有人觉得阿尼、莱纳等马莱战犯该死,对他们存活到故事结局感到失望。(我还是想在这里强调一下,战犯主要是指战争的发起者,并不能把所有参与战争的士兵都称为战犯)。

我一直喜欢有质疑精神的作品,这可能是我偏爱进击的巨人的原因。米兰昆德拉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具有质疑精神的作家,他在《小说的艺术》中引用了这样两句话,“事情要比你想像的复杂。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 ”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惟一的、绝对的真理,而是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相对真理“。我想,进击的巨人应该符合他定义中的小说的艺术追求。

政治光谱

进击的巨人漫画完结之后,大量国内读者指责谏山创是右翼、极右翼,这种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进击的巨人后期确实有很强的政治意味。那谏山创真的是右翼吗?

先从左和右的概念说起,作为政治立场的一种划分方法,实际上左和右的概念非常复杂,在不同的领域和议题,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一种经典的看法是:平等为左;自由为右。简单来说,左派支持对对弱势群体进行更多的援助,以减小不平等;而右派相对与减小不平等,更偏好保障自由竞争。如果将国与国、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比,国际关系同样存在左和右,左意味着合作与互助,右意味着竞争与对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种族灭绝就是极右的典型。

以我粗浅的理解,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自国家出现以来社会形态整体是一路向左的,从奴隶社会到现代国家,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已大大减轻,人与人之间更平等。这也难怪革命导师会认为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是共产主义,但这还涉及到一个人性到底能走多远的问题。左派对人性乐观,认为人天生具有同理心,凭借理性与共识,人类可以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减少不平等;而右派对人性悲观,认为人性自私的本能无法克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倾轧不可避免。

虽然我认为左派代表进步,但也不能说左派一定是好的,右派一定是坏的。历史上左派犯下的错误也不少,要么高估人性导致制度完全无效率,要么以极端手段实践左派理论而造成了实际上的更不平等。总之走极端是要不得的,毕竟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

回到进击的巨人,我认为巨人后期出现各派政治光谱可以这样划分:

耶派:目的是确保帕岛的安全和自由发展,同时让104班小伙伴不受巨人之力所累(艾伦目的),手段是发动地鸣消灭岛外所有人。这显然是右派,而且是极右派,即使在整体偏右的残酷的巨人世界,以彻底毁灭墙外世界来保障自身的自由的做法也显得太过极端。而艾伦一直高喊“自由”口号,也与其右派的政治光谱向契合。

韩派:目的是谋求帕岛和墙外世界和平发展,手段是地鸣威慑和谈判。艾伦发动地鸣灭世后,韩派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艾伦灭世。在整体偏右的巨人世界,韩派显然属于偏左派。

吉派:目的是彻底消灭巨人之力,为世界带来和平。手段是全体艾尔迪亚人绝育。吉派的利他主义还是比较像左派的,但是这种极端的损己利人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姑且把它划分为极左吧。

那进击的巨人整体表达是偏左还是偏右呢?在这里我忍不住要那它和三体进行对比。

进击的巨人和三体十分巧合地都提到了一个关于森林的理论,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认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如果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对方是天使还是魔鬼,猎人要确保自己的存活,只能开枪杀了他。巨人的世界确实像黑暗森林一般残酷,但谏山创借萨沙父亲之口,道出了走出森林的期望:这个世界是个持续互相杀戮的巨大森林,萨沙会死是因为在这个森林中徘徊不前,上一代的罪恶与丑恨不要留给下一代,要让孩子们走出森林。

而结局方面,巨人和三体刚好也是对称的。巨人的结局是极右派艾伦造成了80%人类被灭绝,而战争未彻底停止;三体的结局是左派导致了地球文明的毁灭。

从结局来看,我倾向认为进击的巨人表达了偏左的观点,如果说三体结局讲述了左派主角造成的悲剧,是对左的批判;那么巨人结局讲述的是极右派主角造成的悲剧,是对右的批判。当然,巨人和三体的背景不同,一个是国家尺度的冲突,一个是星球尺度冲突,不太好类比,但仍然可以说明的是,参照系虽然不同,表达的方向仍然是可以确定的,就像不管在哪条车道开车,都存在向左和向右。

社会实验与行为艺术

临近结尾,艾伦地鸣灭世行为的正当性在读者圈引起了大量的讨论、争吵,堪称社会实验。如果要做个类比的话,我认为这个实验相当于:如果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或者德国,你会不会支持希特勒和日本天皇?

谏山创确实有意在这么做,他在访谈中说过:“本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却变成了加害者,有时候还是不要过于信任自己比较好。无意中认为主角的行为是正义的,我觉得这其实是夹杂了自己的主观认识,经常会无意识的认为自己的主观基本都是正确的。我只是想画出谁都可能成为加害者,谁的内心中都有成为恶人的一面。”所以谏山创在马来篇把艾伦的形象画得更讨喜,来缓冲他行为上的更恶劣,以免读者过早排斥与艾伦共情。

从结果来看,谏山创显然成功证明了谁的内心中都有成为恶人的一面。不管在国内哪个网络平台,支持耶派人数都呈现压倒性的优势。毕竟大多数人很难做到像三笠那样,情感上爱着艾伦,理智上否定艾伦的行为。

关于耶韩之争,各大平台的讨论贴中也留下了大量人间观察样本。很多耶派认为,谏山创笔下的这个世界没有其他解法,发动地鸣不可避免,谏山创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战争问题。

真的没有解法吗?巨人世界里的战争确实难以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问题没有答案。我觉得谏山创已经把答案画出来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在强调:1)记录下人类这段愚蠢荒谬的历史,传达给后人,让他们不要再范同样的错误;2)在诉诸极端手段之前,永远先谈谈。

我们能够享受这几十年的和平年代,不正是人类在犯下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逐步认清错误,并把它写进历史、揉进文艺作品中,逐步在全人类达成共识吗;不正是国家与族群间的交流、交易越来越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战争才难以开启吗?有时候答案其实很简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写在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在我们国家,政治、哲学、伦理这些学科只有答案,没有推理过程。这些答案不论是对是错,轻飘飘地灌进我们大脑,又轻飘飘地被吹走。

关于结局,谏山创在访谈中提到“想要伤害读者”,我想他最想做的大概是打破读者的心理之墙,让读者对自己的理念有所反思。所以我以为结局一定是对艾伦的否定,对某些人来说刺痛是必然的。但实际上结局的刺痛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老实说我的心理之墙也被打破了。谏山创给出的结局对比常见结局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价值表达,没有任何美感,有意排斥共情,堪称行为艺术。

艾伦、阿尔敏、莱纳、让在最后一话的表现可能谈不上OOC,但显露出来的确实是丑的一面,让人无法与之共情。弑母桥段不仅难以下咽,还直接宣告高喊“自由”的艾伦完全不自由,是剧本的奴隶;阿尔敏那句“谢谢你为我们成为侩子手”简直可以类比参拜招魂社。始祖尤米尔的心结从自由与奴役的宏大主题降格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最后一话中观感最好的反而是表现帕岛军国主义的那几幅,因为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反讽,看到价值表达。与之相比,138话可能是个更能让人接受的结局,138话是有美感的悲剧,而139话是丑陋的团圆。

最后一话为什么呈现出这样一个结果,真是一个谜题。究竟是谏山创能力不足导致最后一话大失水准,还是读者累积了太多不切实际的预期难免失望,还是谏山创为了达成伤害读者的恶意玩笑,还是故意把最后一话做成靶子蓄意对日漫文化发动自杀式袭击?我也答不出来。不过我能看到的是,谏山创把质疑、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贯彻到了最后。

巨人最终话出来之前,弹幕网站上有关巨人的视频总是能看到满屏的“献出心脏”,而最终话出来后,又变成满屏的“rnm退心脏“,不知道这算不算达成了谏山创伤害读者的目的。如果在现实世界中,巨人读者能够对那些看似崇高实则荒诞的极端理念也以“rnm退心脏”回应,那可能真是达成谏山创所愿了。

 短评

对漫画结尾的失望可以去漫画条目下评论,动画是一个综合作品,它的优秀不能无视。

6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命运总是在和人开玩笑,三笠想跟艾伦在一起却只能手刃艾伦,艾伦想得到自由却沦为自由的奴隶,阿尼想回到父亲身边却亲眼看着父亲变成了巨人,团长永远无法得知世界真相,萨沙再也吃不到美食,康尼成为人类精英战士却再也看不到父母骄傲的眼神,莱纳永远不放弃战斗却总是打不赢,调查兵团想要拯救人类却只能无力地看着人类灭亡……我依旧清楚记得初看巨人狰狞面孔时的恐惧,初识立体机动时的震撼,说出为“人类献出心脏”这句话时沸腾的热血!还有佩托拉、欧鲁、君达、艾尔德、托马斯、米娜、汉娜、法兰兹、伊恩、米塔比、涅特、希斯、伊尔泽、三毛、汉尼斯、纳拿巴、吉尔伽、妮法、马尔洛、莫布里特、团长、萨沙、夏迪斯教官……还有数不清的无名战士牺牲时的悲壮,无论最终结局如何,我都会追下去,感谢这些年的陪伴!

7分钟前
  • 女武神的骑行
  • 力荐

这哪里烂尾了!简直神作到不能再神作了!尤其大家说的艾伦躺水里撒娇的名场面才更凸显了谏山创不仅会讲故事,更会塑造人物。当过去与未来失去界限,当爱与恨融合,当自由与奴役同源,当守护与杀戮变成同义词……那是意义化为虚无之后唯一真实的存在。进击吧!巨人!

8分钟前
  • 桃花剑仙
  • 力荐

我以前还在朋友圈里安利过进击的巨人,也曾经把它视为神作。直到看到烂尾的漫画结局和作者无法自圆其说的政治隐喻,以及夹带私货的男主人设,无论动画制作有多精良,我也只能打一星了。

13分钟前
  • 雅咪
  • 很差

漫画结局不是好结局,但就因为一个结局就硬要把这部剧往现实历史中代入,硬要扯反战败的多多少少沾点那个。。。而且part2也没有讲到结局,刚开播就打一星的人,说真的,有点像🐒

16分钟前
  • X
  • 推荐

洗白,都可以洗白!撞破城门的莱纳可以洗白,屠杀调查兵团的阿尼可以洗白,杀死军港无数平民的阿明可以洗白,军国主义分子贾币可以洗白,最后全都摇身一变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拿到马莱绿卡,成为荣誉马莱人😅

17分钟前
  • 回答
  • 很差

五星观望,虽然结局不太和我心意,但巨人还是巨人。

19分钟前
  • 力荐

塔塔开塔塔开塔塔开!tv烂尾什么的不要啊,要烂也留给剧场版!剧场版烂尾关我TV继续封神什么事!

23分钟前
  • son沐风
  • 力荐

一堆人可以想出更好的结局,但没人可以想出前面的剧情

27分钟前
  • 夜王宝宝
  • 推荐

850年,面对兽之巨人的弗洛克。854年,弗洛克大战两位阿克曼、铠之巨人、女巨人、颚之巨人、车力巨人、超大型巨人、调查兵团团长、马莱元帅!老角色全员圣母崩坏,跟正在执行侵略任务的马莱军人合作,老角色也就利威尔没崩,因为他大部分时间躺着。五星全给弗洛克与吉克,他们俩是最终季角色塑造最好的人。弗洛克的变化合情合理,他身上承载着当初死亡冲锋200人的意义,他比那个杀母且死前大喊三笠再爱自己十年的艾伦,比那个基本没有人物塑造的木头人三笠,比那个被阿尼迷住心智的谈谈巨人阿尔敏,比那些动机撑不起行动的苟罕见韩派救世小队,更有资格继承艾尔文团长!谏人一直在尽可能不顾逻辑地强行丑化削弱弗洛克耶格尔派那批人,洗白强化救世小队那批人,但弗洛克依旧是黑色之翼,救世小队依旧让人难以代入。

31分钟前
  • 爱笑男孩杰乌索
  • 力荐

再不会有第五季了

36分钟前
  • Lanita
  • 力荐

记得当初从动画追到动漫,从震撼的剧情到遗憾的结局,不可否认巨人始终是在营造宏大世界观下的悲惨戏剧和相互对立的战争发展史。下半季依旧保持了跟上半季精良的制作,也不知道马趴会不会改结局,但从目前来看,依然能看出大方向是艾伦一个人的孤独战争,更是结局的ed打动了我,少有的一个人的片尾曲,注定了这场战争中他的“背叛众离”,他的独自战斗,与三笠阿尔敏的牵扯,和岛上的命运共处。毁灭不是必要,但没有毁灭,仇恨和歧视永远存在,那个少年,也只是燃烧了自己为了最后的机会,血肉里的传承永远不会被打破,也只有战争,才是唯一的解法这一季绝对封神!全程高能和震惊,最后的地鸣压迫感十足,评分这么“低”只能说是太多被漫画结局所误导,可这才只是地鸣篇最精彩的开始啊!!

38分钟前
  • Fly Away
  • 力荐

知道结局又何妨。最后一集我就当他永远不存在,就算日日揶揄你创最后一话完全是对读者浇大粪,但是批评容易创作难,还是感谢创作者。

41分钟前
  • 么么酱
  • 力荐

利威尔受伤是如此安静。没有配乐,只有雨声。镜头从韩吉怀里上移到他的脸时,雨声也密集地加强。下一个画面是动画加的分镜,从天空中砸下的雨点,也许是落在心灰意冷地望天的韩吉的镜片上,或是落在利威尔快要失去焦距的瞳孔上。后面和弗爷对峙,韩吉全程背影,紧迫感也很足。mappa这一段音效,分镜,节奏处理得确实好,获得了我这具尸体的肯定。

46分钟前
  • 月下的伊鲁席尔
  • 力荐

地鸣将至,闪避!先五星锁定,看能不能对谏人有所突破。

51分钟前
  • 淇梁狐
  • 力荐

“疯子”选择了朋友,朋友选择了世界。

52分钟前
  • 大劈叉
  • 力荐

立场才是无法逾越的高墙,戏内戏外都一个样。

57分钟前
  • 苏勒
  • 力荐

在明明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还在追这个番的人,只能用飞蛾扑火这个行为艺术来评价了。

59分钟前
  • 夏日终年
  • 力荐

关于是否原创结局已经不重要了。于我而言,关于进击的巨人重要的是立体机动装置划破长空时的哀鸣,是勇敢的人们一次次追逐自由时的呐喊,是尤弥尔苏醒之后在星空下的一眼,更是我们与知晓自由的少年的永别!这个冬季,进击的巨人,最后的陪伴!

1小时前
  • 拉撒路
  • 力荐

谈反战的前提是有平等的谈判资本,抛开物质力量谈精神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恶魔之子,所有坚硬的铠甲都会被破除,所有的路都会被踏平。就算有翅膀也只能在禁锢中飞翔,若想守护归处(自由)便只能不断前进!ED出来脑海突然浮现那句话,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

1小时前
  • 南極貓頭鷹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