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

HD国语

主演:张艾嘉,范冰冰,陈柏霖,肥龙,方励,金晶,刘洁,鲍振江,沈文,李迪,袁泽,陈宇,史敏芳,王国裕,丁娟,黄公望,段博文,李斯丹妮,谢添,李惠娟,向雪,黄鹰,吴小蓉,朱平康,衡文萱,王婷,胡攀科,关越,印一唯,刘文广,曾剑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观音山 剧照 NO.1观音山 剧照 NO.2观音山 剧照 NO.3观音山 剧照 NO.4观音山 剧照 NO.5观音山 剧照 NO.6观音山 剧照 NO.13观音山 剧照 NO.14观音山 剧照 NO.15观音山 剧照 NO.16观音山 剧照 NO.17观音山 剧照 NO.18观音山 剧照 NO.19观音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观音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四川的小县城里,彷徨着3个充满迷茫的年轻人:远离家庭纷扰的女孩南风(范冰冰 饰)、对父亲(方励 饰)心怀芥蒂的丁波(陈柏霖 饰)以及家庭富裕却得不到半点温暖的肥皂(肥龙 饰)。他们天 天聚在一起玩乐喧闹,品味着青春的快意与失落。因所租的房屋改建,他们辗转租住了京剧演员常月琴(张艾嘉 饰)的房子。这是一个有着坎坷命运的女人,上苍的不公令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更不要说这几个与之同住一个屋檐下、无论从年龄还是阅历都有着莫大鸿沟的孩子。南风各自的生活中本就烦恼不断,与常月琴更是摩擦重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几个孤独的人儿都从彼此的身上感受到了些微的温暖……  2010年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范冰冰。韩寒和范晓萱两个重量级人物携手助阵为影人创作主题词曲。浪漫天堂梅林与龙之战延河战火仙逆好汉不死烽火前线起势摇滚(粤语)水男孩奔跑吧·黄河篇感情生活死金属之鹰:我的朋友们威士忌劫匪粉骚大联盟609房间的睡前故事蒙骗私家侦探第五季玉米地的孩子3薄雾微光门巴将军一九四二2012伟大的遗产夏目友人帐 第二季秘室逃脱百年乡情第一季葬送的芙莉莲歌舞青春中国版航拍中国第二季人类资金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九纹龙史进之血战东平热情似火101真狗橘郡男孩51区事件黄桥决战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广阔荒野自由行亲亲我的宝贝烈火英雄遗忘者之绝命狙击青春烈火戛纳机密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露骨容易露心难

我很欣赏《观音山》的姿态,不折不扣的一部文艺片,却用上了商业片的包装手法,抢票房、有骨气。然而欣赏归欣赏,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电影的一些处理手法,比如让张艾嘉跟师父对话,大谈无生无死之类;叫范冰冰总结陈词,说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一朋友直截了当下了个结论,他认为就这些总结陈词而言,《观音山》并没有比《非诚勿扰2》的人生追悼会高明出多少。

不是么,一部电影允许说教,但说教不能让人出戏,不能代替观众说话,更不能自护其短独立成章。杨德昌的说教之所以不让人反感,那是因为电影人物全都一个调调,你来我往、答疑解惑,从而保证了情感真挚、自然通透。可在《观音山》这边,人物是失语者多,不大可能表达自如,喧嚣吵闹无非就是发生在酒吧而已。突然把他们拔到一定高度,丢出总结概括的结论,终归还是跳了一点,或者说,太露骨。既然你要在结尾留白放空山,索性不如让人物再沉默点,含蓄到底。这心,不一定要自己露出来。

总体说来,《观音山》软件上可以优化改进,但在硬件上,它问题不大。精心挑选的扒火车和修寺庙,融入了独特的人生体验,确实可以选为年度打动人心的影像片段。尽管手持摄影晃得一干人头晕恶心,然而这也成为了它的风格特征。抖动也好、慌乱也罢,总之贴近现实,紧跟人物,加上配乐营造出来的迷失虚无,一部电影的感觉和味道就出来了。

这是一部讲述残缺与破碎的电影,正如国人总是历经苦难,不断失去却又不断忘记。物质可以填补,但精神难题不好解决。《观音山》有中年一代又有年轻一代,与其说是边缘,不如说是普通人。你说它太悲观,好像也不尽然。试问当内部矛盾频发,四处可见飞涨,有几个人会说国人生活幸福,不说别的,学乖了的主旋律电影都不敢这样拍。面对当下社会,中国电影出现了缺失。银幕上缺乏相应题材,一边是政策电影的假大空,一边是都会题材的矫揉造作,反正都不对味。《观音山》则是在拍人,拍个体,由具体的生命个体入手,去体察国人的心灵创伤和精神问题。它可能无法成为一部经典,然而它出现了,并且是重要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一部电影的力量总是有限,但这个绝不应成为批评它的理由。如果你能感受到从绝望到超脱的那颗心,那么《观音山》就已经走到你的生命当中。

由于体制限定和审查束缚,现在的国产电影很难出现“尖锐物”的电影,好似一支箭或者一把尖刀,锋利无比,直中要害。因而,在《观音山》中,不断有铁轨出现,加上索道和公路,人物就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这无异于宣告了一个群体的无奈处境。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偶然,算上贾樟柯、娄烨和王小帅,他们的众多作品也在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没有激烈抗争,只有沿途寻找、沿江而上,独自走下去。如果考虑到第六代的不再遁地,当禁片不再成为一个招牌或者噱头,中国导演们也看清了形势,要生存也要票房,那他们就必须按照已经定好的规则路线来走,否则插翅也难飞。至于走到哪,走到上海还是走到南京,走到成都还是走到观音山,那就要看个人脚力了。

只是现在的导演,好些还要自己跑出来说。电影里,借人物之口;电影外,学了吆喝一套,这个我是真的不喜欢。因为露骨的东西,中国最不缺。至于露心,那才真叫一个难。【羊城晚报】

 2 ) 谁的故乡不在观音山上——观《观音山》

小时候放鞭炮,我总是躲在大人后面,胆战心惊地看他们点燃,等到烟花放完,我还在胆战心惊:因为有一次鞭炮差一响没放完,我对妈妈说,妈妈,还差一响呢。妈妈上去看了,最后一响终于响了,妈妈的眉毛也炸没了。虽然后来妈妈的眉毛又长出来了,但这是我童年时自己默默内疚的一个阴影。

而最让我害怕的是,把鞭炮的火信点燃,将其闷在易拉罐里,然后,等啊,等着,一声闷响。易拉罐有时候会飞天,有时候会一无所终,有时候会裂开。鞭炮响了,而且在心里一直回响着,甚至郁结成心痛。满口满鼻子都是烟火味儿,缭绕不去。

观音山,就是这种闷响。就是这种坚韧的烟火味儿。并不锐利,但是,猝不及防,声息无边无际。凡是有感触的人,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常常记起。因为它如此地贴近生活,生存,生命本身。

看毕观音山,我对它的票房并不乐观,比起让子弹飞的飞扬跋扈,非诚勿扰的华丽表演,观音山平淡得像办公室的袋装茶,无非是生活,无非是生活铸就的命运。但我相信,喜欢观音山的人会很喜欢。人分两种,有痛感的,和无痛感的。痛感,无非是一种存在感的存在形式。

观音山,写出了人生的痛感。也写出来人之存在。

说道存在感,许多人把这部片视为青春片,在我看来并不是,这部有着纪录片一样朴实剧情的影片,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青春”,“迷惘”以及“在路上”。春节回家后返校的时候,我很想写一篇文章:小城姑娘。写我自己以及和我一起长大的但一直没有离开家乡的姐妹们。这部片里,南风就是小城姑娘的极致标本,是可以和贾樟柯的小武对照的人物。范冰冰的光鲜亮丽并未损伤南风这个形象,这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基础。李玉在人物的塑造上,从《红颜》,到《苹果》,再到《观音山》,都将小城姑娘作为一种典型艺术形象精雕细刻,凶狠地把她们扔进粗糙的命运里,冷静地看她们头破血流,而又拼死挣扎。南风,实际上已经是比较温和的一个形象。受不了南风把酒瓶往头上砸,强吻街头太妹,为爱情卧轨,当着酒鬼爹的面狂饮三大瓶老白干之狠劲的,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在小城呆过,没有被那种毫无希望的人生窒息过。你以为每年从全国各地,忍受着铁道部的恶狠狠盘剥的人们,奔赴一线大城市的年轻人,真的只是图一个温饱,错了,年轻人,他们图的是一个活法。这个活法,不是那么浅薄的消费场所,时髦衣物,繁华街景能囊括的,而是一种“可能”,就像几个年轻人接触到常姐这样的京剧团演员作为房东,也是一种充满新鲜空气的可能一样,因为他们看到了另一种活法,这种活法,和他们必须和街头混混短兵相接不一样,和为了生存与当地警匪恶霸博弈不一样,和为了赚钱必须忍受猥琐的揩油不一样。哪怕常姐每天6点起来吊嗓子,孤僻难懂,无法通融,他们仨依然不愿离去,因为常姐代表着他们向往的生活本身——安定,不用和生活短兵相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不为外界打扰。


这是南风们没有的,所以他们挑衅着常姐的世界,他们偷窥,他们保护着常姐。他们不自知地以激烈的方式进入常姐的生活,而不仅仅只是住客。还记得,南风们第一次进入常姐的楼房时,南风欣喜地说:咱们这算是住进京剧院了哈。进入常姐的房间,南风竟然连厕所和厨房都分不清楚。开出常姐的破车,三个年轻人欣喜地兜风时的快意淋漓。

在没见到常姐之前,南风的生活中狗血不断,以至于她都没有办法好好哭泣,好好去吹吹风,好好和自己爱的人拼死爱一场。南风,是一个生命力很强大的女孩子,那些极端的行为,放在小城的背景里,是非常自然的。在小城里,年轻人擂肥是很正常的。如果你不甘受辱,你怎么办?打群架互K?缺人!即使人齐了,没人家专业;报警?有用吗?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为了朋友,你便有了足够强悍的勇气——我没有人,但是我有命;我打不过你,但我敢流血;我是女人,我不能等你们欺负我,那我只能欺负你的女人。为了帮肥皂夺回被擂肥的几百元钱,在一帮混混面前,南风把啤酒瓶砸向自己的头,疯狂地强吻其中的女混混,站在南风的处境中,你必须承认,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她做到了极致,还能有更加酣畅的行为吗?不能。

同样的,看到愿意和自己患难与共的男人与别的女人亲热,南风卧在铁轨上,一字一顿地问丁波:为什么,你和别人可以,和我就不可以。我喜欢这种表达。也很喜欢她看到丁波搂着别的女人时淡定的忧伤,丁波一定是爱她的。她很确信。她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他还可以对别人那样。丁波的父亲揭开了这个谜底:当年丁波的母亲病重时,丁波的父亲不是不管,而是偷偷地给人下跪求情借钱去了。“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女人都救不了,有什么用。”丁波的爸爸如是说。丁波是一样的逻辑,他是送啤酒外卖的,因为人长得帅,被女顾客屡屡揩油,在工作场所——酒吧里,他和女郎热吻。本来这和大城市里,白领们衣冠楚楚地应酬卖笑并无本质区别。为了帮南风还上无意伤到客人下部而遭索赔的两万元钱,丁波卖了赖以为生的摩托车,而卖啤酒的同时,逢场作戏兜售虚假情感,又怎能和南风说得清清楚楚。南风也不一定不懂得,她反抗的正是这种爱情中的“政治正确”;我一定要让你过得好,才能爱你。悲剧因此诞生。两个人的事,坚持“政治正确”的那个人总是无比正义,无比强势,无比不容辩驳。女性的情感,哪怕再伟大,在男性那里,从来都必须在现实里烫一烫。这一烫,情感就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情怀与情绪。而后者都是易逝的。“一个男人,只有拥有了很多时,才能爱自己爱的女人”只是拥有很多是多少,到了那时又是什么时候?无奈的是感情,它是一个脆弱的TIMING的过程,过了,就回不去了。因为那时那景,没有什么,比一个实际的拥抱,一个真实的吻,更来得实际,比物质更加坚硬。

南风,还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还会打老婆。南风回了家,对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泄愤;你不是要喝吗、我今天喝给你看。还是一样的逻辑,南风,在社会中,在男友,在父亲面前,她都是劣势,因为她善良。只是她不服输。除了伤自己,她拿什么反抗围绕着她的所有让人窒息的不自由?她是没有家的人。尽管她父母双全。那天,她无声无息地跑到常姐床上,躺在房东常姐的怀里时,两个孤独的女人相依为命的感觉,引起的情感共振,让人静默感动。

主要人物之间的和解,发生在观音山上的那次出游。南风和丁波终于释然地在一起,水漫过他们的脸庞,也许,许多人看到的是情欲。但是,我想,山中温泉的水,代表的应该是温暖。就像确信爱人睡在自己身旁的那种温暖。最好的情爱,是和温暖有关。欲望,只不过开关罢了。

常姐在这次出游中,消失在南风三个年轻人的视野里,这个儿子在地震中死去的中年母亲,一直脆弱得如一抷上好的青花瓷,从一开始,她就和南风们格格不入。为了训诫这帮吵闹的小青年,她会假装给肥皂看手相,然后恐吓他,她会把丁波的牛仔裤剪了做了报纸收纳袋。和解的第一步,是南风们揭开了她的破车的秘密。正如南风们把常姐当作窒息平淡生活中的一扇新窗口,常姐又何尝不是呢?常姐因无法排遣中年丧子丧夫的悲痛以及没有希望的孤独生活,而割腕时,血浸没了洗手间的水池。邻座的师姐说:这是最痛的一种自杀方式吧,对吧?我在黑暗中笑了,用力地向她点点头。其实,活着的人中谁又能知道答案呢?但是,我想,割腕是最平静的一种死法,常姐甚至把割腕的那只手,放到洗手池里,她不愿打扰到那三个小朋友,血流吧,让水冲走就好。但,这未尝不是一种冒险的尝试,她赌赢了,孩子们救了她。她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逼迫自己打开心门,接纳闯进来的年轻人,她和他们一起兜风,一起去迪厅跳舞,一起去爬山。

人不会永远孤独的,最终,她是跳崖,还是皈依,都不重要,她总能找到某种让她的精神安歇的方式。无生无死,一种和极致的孤独和解的姿态。

许多人对常姐儿子的死所带出的512地震片段,兴奋不已。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观音山所在的都江堰,也是失子母亲最为集中的地方。甚至,本片的观音山,也包含有某种特殊的意涵,观音,民间常用来做送子祈祷的世俗化的神仙。其实,这种联想大可不必。对于丁波来说,妈妈的死,爸爸的再婚;对于南风来说,父亲的宿醉,母亲遭遇的家庭暴力,被勒索的2万元;对于肥皂来说,缺爱的家庭,被人盯梢擂肥的恐惧,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地震,它之所以是大事,是因为它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悲伤联系在一起。那些失子母亲的哭泣,那些难以愈合的恐惧与孤独。李玉的电影里没有大事,有的是将生活中的每件事做到极致的小城人物。这种家常的、贴近地面的视角,反而拥有了无所不至、扫荡一切的直面生活的勇气。

观音,不代表宏大的情怀,也不代表抽象的信仰。它代表的是母亲这个终极的概念,是故乡这个无法放下的重担。丁波母亲的死,南风母亲的痛,肥皂母亲的缺失,都是他们和失去孩子的常姐相依为命的潜在脉络。母亲,是一种象征。是我们抵御粗糙人生的最后一个堡垒。在所有和母亲有关的痛当中,最令人伤痛的痛,是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心痛。常姐无论是自杀还是皈依都是一种放下。这部影片的历史对接,是理解常姐的关键所在。常姐不只一个。

整部片子,快乐很少。所以,我理解李玉在常姐割腕自杀后安排的温暖的片段。但我个人其实不喜欢这种强颜欢笑。这会令人尴尬。该流泪就流泪吧。假如有南风们的哭,和常姐安慰他们的笑,或可更符合他们之间的对位关系。毕竟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也就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只要母亲活着,哪怕她流了再多的血,依然会是这样。这是情感逻辑。

篇末的瀑布,仿佛是一剂安慰剂,大有大浇块垒之感。

只是站在观音山上,俯瞰故乡的年轻人,是否真的释怀了生活?

观音,只有在中国,才是女相,是普渡众生的神仙母亲。在中国,观音等同于慈悲二字。尽管,这部片中的小城生活处处令人窒息,但也处处充满慈悲。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有慈悲的一面。就连欺负肥皂的女混混擂肥后扬长而去之时,还不忘鼓励肥皂说:只要你减肥成功,我就做你女朋友。

观音,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假如,母亲就是故乡本身;假如,我心安处是故乡,那么,谁的故乡不在观音山上?

也许常姐的无生无死,就是我等到的那声闷响。这样也好,以无所谓的决绝,与孤独和解,从此无所谓心痛。

注:四川省都江堰灵岩观音山风景区位于都江堰市区西北4公里处(二王庙旁),是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古刹名山。

 
图为电影中出现的铁路上的廊式山洞,本人拍于2009年从北京赴川路上。而那次出行的目的是去都江堰板房区为失子母亲做心理支援服务。

原文发表于本人博客,含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0e190100ran5.html

 3 ) 观音山里的范冰冰和张艾嘉

面对《观音山》,看惯爆米花电影的观众终于坐不住了。对他们而言,这种电影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台词欲言又止,受持摄影晃得头晕恶心。出场后自然要骂骂咧咧,可骂起来毫无快感,火力不够,全然不同于喷那些华语大导演和古装大片。也是亲眼看到微博上的观后言论,我终于明白主创为什么要加入浅显的汶川大地震了。如此简单的对比参照,普通观众也无动于衷。毕竟国人就是如此擅长遗忘的一个群体,跟他们说残缺与不足、生死和信仰,还不如摆放上一台电视机。

电影本不该有商业文艺之分,《观音山》也却难逃文艺片的标签烙印。好在三月影市低迷,滥竽充数的破片不少,电影逆流而上,居然有了一个不错开头。当然了,无论是主动进场还是冲动选择,许多观众肯定是冲着范冰冰和张艾嘉入场,这宣传策略,《观音山》是作对了。

月初,台湾影视大佬杨登魁重返电影圈,想起他对玉女红星留下的如是评价:都是装出来的。一说到这个,又会想到了《观音山》里的范冰冰和张艾嘉。范冰冰头顶“蛇蝎女”的称号多年,坊间更是流传有各种八卦,她也不做回应。观众越是恨她,她就变得愈发强大,一直到《观音山》,她终于有了颇具分量的作品。

如果不计作品质量,范冰冰在2010年居然上了五部作品,再算上2009年的四部,2011年与韩国大导演姜帝圭合作的《登陆之日》等作品,范冰冰的勤奋程度在国内女星中当属第一,可与急于掏空自己、挥霍身体的甄子丹并提。东京电影节前,《观音山》剧组去东京,因为金马奖女主角中了张艾嘉,范冰冰提名落选,心灰意冷,结果没去。不想电影节更愿意发掘年青演员,评委会给予最佳女主角肯定,范冰冰当下是喜出望外,回国庆功时与李玉乐作一团。

一直到国内上映前的大规模宣传,范冰冰依然是亲力亲为,毫不推辞。话说,这有着风尘气的人果然就是不一样。走秀在行,混剧组更行,做起事情也是豁出去。认准一条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张艾嘉那边,由于她是编导演一体,拍摄过程中难免蹦出个人意见。比方说人物结局,她就难以接受,做了好多工作。至于不过问内地宣传,那得另说。

与我所看到的粗剪版本相比,现在的《观音山》换掉了开头,原先是张艾嘉在剧团里失去位置,现在换成了范冰冰准备去上班工作,此举改动了女主的归属。但看到有人说张艾嘉在《观音山》演得太过或者是不好,我可不那么认为。第一遍看时,觉得镇得住电影的就他们两位。陈柏霖是难当大任,而肥龙和金晶这样的,我只能视他们为特型演员。

顶着玉女头衔头年,岁月流逝,张艾嘉渐又散发出成熟女性的无限魅力。看到她被几个年轻人带去酒吧乱舞的一幕,不禁又想起胡金铨说的一个段子。其实张艾嘉才不是什么乖乖女,她十二岁就跟妈妈吵架,离家出走,后来也有去混酒吧当歌手的经历。所以,面对《观音山》的年轻人,她应该是压力全无,演得洒脱。

看这部电影固然可以专注于摄影、配乐乃至于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然而对我来说,要让《观音山》做到“不厌”,那没有演员这一环是绝对不行的。好在得益于范冰冰和张艾嘉的存在,一个有年轻的冲劲,一个有成熟的底蕴,电影做到了。【玩家惠 专栏】

 4 ) 人人都有个青春期,我的不带入26岁

做为一个经常被辱骂是"文艺女青年"的观众朋友,我深深明白《观音山》被追捧的原因。它二的热情,一如每个人的在青春期都有的情绪化;它放纵的猛烈,像每个文艺青年幻想中的自己;它矫情却善良,忧伤又温暖,漫不经心却又恰好言中一些正在变淡的往事,触动心灵又仍能让人会心微笑,捎带想起一些正在远去的青春期故事,另我等爱伤感的妇女在观影之余不忘对自己也有过的2b呵呵的青春期点评一句“傻逼”。

可惜,纵然电影是成功营造出了伤感的小调调,却仍不敌现实中人心不轨,心态如大便的事实。这人一上了年纪,不但容易缺钙,还容易缺心眼,缺情怀,缺淡定,缺包容心。所以,已经26岁了的姐,在伴随着佩曼的小曲儿和减肥第二天的苦闷回忆了一番往事之后,还是非常坏心眼儿的觉得这片好扯淡,好扯淡,扯淡,淡……

不可否认,电影的前半部分还是满高级的,范冰冰接连上演砸酒瓶子舌吻小妞儿等各种猛戏,陈柏霖也不负众望的没有带着很严重的台湾腔出现,年轻人在一起热情洋溢的干着年轻人特喜欢干的咸淡事儿,生龙活虎,天真善良,还不失青春期男女的幽默感,让人对影片期望值不禁陡升。无奈,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仿佛再次陷入了死磕文青的情怀中,电影也逐渐丧失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小风味,大段的配乐风光段落让人不禁以为是在收看电视台每周二下午的“请您欣赏”节目。为啥大家都喜欢对剧情始乱终弃呢,想看到一部情节饱满的国产电影为啥要比想在世界杯上看国足,祖国内地看greenday,北京地区看房价崩盘还难?

然而这片的牛逼之处在于,无论它怎么得瑟,你都没法指责它,因为所有情节上的漏洞都可以用象征、意象等电影表现手法来解释。无论您被那些镜头晃的有多晕,您都不能鄙视他们的摄影,因为,这是人家的风格,那可是得过奖的。在这部电影面前,我们要面对的是“意法系”和“好莱坞系”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事儿他们都争了小一百年了,我实在没法妄加评论,万一一不小心站错队,很容易被指“什么都没见过”。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我只能别有用心的说一句:要是陈凯歌也能沿着这条形而上的影路走下去,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啊!

今天,我以文艺青年恶习未散的家庭妇女姿态看完了此片,我心中没有漠落,也没啥感动,只是对范冰冰的水嫩美白感到羡慕,对陈柏霖永远汗津津的肉体感到向往,对张艾嘉讽刺“肥皂”时脸上挂出的那一抹刻薄又高傲的笑表示无比钦佩,她说:“你要是多跳跳可能会瘦一点哇”,我简直觉得她下一句应该会像豆瓣网友们一样说出“矮油~~~”这个词,这才是影后嘛……同时,我还对片中3人那尚未还完的2万块钱耿耿于怀,对张艾嘉跳崖后3人不下去找她尸体表示不可理喻,对导演那充满象征意味的陈柏霖范冰冰水下交合表示失望。

总之,我无法阻止我那破坏电影氛围的想法一次次涌上心头,我承认自己没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对这种有激情没剧情的电影报以赞赏的态度,但我并不为自己一副上了年纪的表现而感到遗憾,因为我知道,如果现在的我还像李玉导演一样情绪化,那我妈和我婆婆一定都不能答应。

 5 ) 穿过幽暗的岁月

      首先说真的,不是因为范冰冰,我不会看这部电影。这是我为电影加上第五个星的理由。
      其实这不是个影评,只是个剧透。绝对不是评论。

     电影的开始,南风正在利落的为自己“打扮”,不过与其说是打扮,倒不如说是装扮更为合适。一切妥当之后,她拿着扩音器纵情放歌。随意,张狂。二位男主出场。

    很快,或许因为南风的失误,或许是那男人有心找茬。

   “你...那儿没事儿吧?”我很不厚道的笑出声来。男人叫嚣之时陈柏霖挺身而出,很快就被大家拉开。
    
    原谅我真的看完了电影也记不起来陈柏霖在电影里叫什么。OTZ

   第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好的镜头出现了,肥皂的电动车没电,在后面一直艰难的骑着,陈柏霖则载着南风骑着摩托吹着晚风。很生活,又很艺术的一幕。
   
  这是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青春的故事。

  南风是个性格很强烈的人,耍狠真是比不过她。带着肥皂去帮他出头,啤酒瓶一下就给砸头上,血流了下来,抓住那个女生就狠狠的吻下去。好不容易将她俩拉开,南风满脸的血,“你还挺享受啊。”当时欺负肥皂的人都“受到惊吓”。
  另一次就是在病床前,“你不是爱喝吗?我喝!”两瓶白酒灌了又砸了。吓的老人家哭着让她停下来。我相信这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劝解都有用。
  因为这股子狠劲儿,我脑中那一刻居然出现了李米...

  南风在电影里两次哭也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得知被伤的人求偿两万。她没办法继续在店里呆。第二次是看见陈柏霖在酒吧里和别的女人亲热,南风开始是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肥皂不让她看。她出了酒吧,晚上却在常老师的床上像个小孩子一样哭了。

  我想或许,我再也看不到范冰冰在大荧幕上那如此销魂的酒红色长发了。

  常老师是电影里的另一条主线。房东,总是找南风他们的岔,让人觉得这个中年老女人性格古怪,简直没办法好好在一起生活,年轻人和常老师几个回合的互相整蛊。其实也让我看到她其实也是个可爱的人。比如拿了陈柏霖的牛仔裤做成了置物架,比如看手相一直唱衰肥皂今后的人生。这一段笑点颇多,很轻松。
   对了,陈柏霖拿报纸递给在洗手间的南风让她揉揉再用的那一刻我真的笑了。

  南风他们发现了常老师的秘密,开着那辆事故车出去。

  “穿过那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原,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中间唱片跳针了,南风关掉了它。他们都无法知道,就是在这跳针的一瞬,常老师失去的她的儿子。

  张艾嘉这个角色有很多场哭戏。第一次的爆发就是南风他们开着车回来的时候。她连说了好多个滚字,生气的把南风推倒在地。
  晚上一个人总是坐在事故车里哭泣,抽着烟听着蓝莲花,默默的思念着故去的儿子,她的生活,是没有颜色的。
  这三个孩子,就是这样硬闯进了她的生活。而她自己用力的抗拒,却也是徒然。

  带着蛋糕的独腿女人出现的时候,验证了之前我们一切的猜测。三个孩子识趣的避嫌了。可是接下来就是陈柏霖背着常老师,南风握着她受伤的手臂,三个人慌慌张张的把她送进了医院。

  第二次,血占据了镜头。在陈柏霖打赤膊的身上,南风的手上。

  三个傻孩子穿着肥皂买的“一直掉毛”的羽毛衣cos天使,安慰刚醒的常老师,这一刻,她的世界不同了。
  “你们得赔我床单..."

  "赔!我赔您床被子!”
  “上帝说了,只要你没事。”孩子们这样安慰着她。

  终于看到了这个中年女人,发自内心的笑。

  这之后,电影则有一长段三人乘着火车,穿越各种隧道的镜头。私以为,这一大段是李玉导演专门为范冰冰准备的。这一段所呈现的,就是范冰冰的各种姿态的美。属于青春,属于范冰冰的美。

  观音山,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

  其实我并不懂为什么陈柏霖就这样在酒吧里和别的女人亲热了。他是爱南风的,却这样伤了南风的心。

  只有半夜的一条短信,我走了,不回来了。

  南风回到老家,和爸爸耍狠,和同学聚会。最终却也无法填补内心的遗憾。
  ”城市这么大,我们算什么。“KTV里,南风的同学如此感叹着。
  陈柏霖整天闷闷不乐,肥皂也生他的气,两个人气氛古怪也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想这两个人真像小孩子啊。
  直到陈柏霖在换灯泡,低头的一瞬,看见了南风的笑脸。他默默的帮南风把行李放进房里。一切,终于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他对南风说“我总觉得,一个男人,要拥有很多东西,才能拥有他爱的女人。可是我不知道,很多东西到底是什么。”他说南风不是男人,不懂得他的心情,可是南风反驳说他也不是女人,无法体会女人的心情。两人在铁轨上聊着这个话题,直到火车要碾来的前一刻才跳出铁轨。两个人的都笑了。这或许就是青春吧。“不怕死”的青春。

  512地震终究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在电影插入当时的影像时,我还是无法平静。孩子们为常老师修好了那辆事故车,带着她去灾区。想必她看到废墟的一瞬间,内心一定也是有着很大震撼的。其实,失去家人的人又岂止她一个呢。

  正打算把私房钱捐庙的常老师发现钱变成了假的,一怒之下把钱都烧了,很傲娇,南风她们喊着里面有真钱的时候,这又烧钱戏码顿时喜剧了不少。老人家像妈妈一样捶打着孩子,“要钱不会跟我说啊?!要钱不会跟我说啊?!“然后几个人又把真钱挑出来,收拾残局。

  四个人留在了观音山,帮助修葺了观音庙。常老师也就此永远的留在了观音山,记得她说过,“多好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长呆。”三个孩子为她带来了快乐,虽然“早晚”自己都是要离开的。但是最后她选择留在观音山的心情,和之前割腕时候的,完完全全不同了吧。
  “他的那个世界,一定是很快乐的。”所以,最后常老师也在心中保留了三个孩子为她带来的快乐,去到了那个世界,寻她的儿。

  最后三人乘着火车,继续穿越着长长的隧道,在观音山...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原,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青春是自由的,青春是狂乱的,青春也是无奈的...

  但终究,这一切都是美好的...
 

  


 

 6 ) 《观音山》:火柴天堂

        中国没有成型的艺术院线,所以拍艺术片如果不想成为纯粹的艺术殉道者,就只能一方面苦大仇深地去国外电影节走红毯,一方面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迎合内地电影观众,然后经历鲜花与烂番茄的冰火两重天,《观音山》也不能免俗。范冰冰藉此片在东京电影节封后,她在片中舌吻同性的情节也成为影片最大的炒作点,以至于看电影之前我还以为这一部女版的《蓝宇》。这如同让一个良家少妇要打扮成风尘女色诱观众一样,我觉得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其实《观音山》的戏核是在张艾嘉扮演的常月琴的身上,而对范冰冰角色的突出导致了影片在视角和着力点上的顾此失彼,这是挺遗憾的一件事。这也许不是创作者的错,只能归咎于在中国电影畸形的市场化浪潮的裹挟下,中国的艺术电影只能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像鸡毛一样飞着。
        《观音山》是一部走心的电影,而且走得很沉重,这种沉重跟《唐山大地震》那样的泪弹不一样,它始终不给你宣泄情感的机会,自始至终,沉重得令人绝望。影片中的人物一直在失去,失去尊严,失去工作,失去亲人,失去偶像……地震废墟上破败庙宇中观音像的再塑金身,隐喻着一个民族的信仰重建,常月琴被丧子之痛啮噬的心与三个年轻人残酷青春的走近,流淌着世俗的温暖和包容,但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死亡之吻的诱惑。这如同现实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人生沦落于寒冷的冬夜,靠火柴取暖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因为你所经历的不过是周而复始的希望破灭而已。影片最后,常月琴说:“孤独是暂时的,在一起是永恒的。”而这是永恒是只有在天堂才能实现的。江南、丁波、肥皂三人满脸迷惘地仰躺在火车上,火车穿过隧道,阳光下的景象因曝光过度而显得失真,随即火车又进入下一个隧道,黑暗中,身后的光明逐渐远去缩小为一个飘忽的圆点,而在火车即将走出黑暗拥抱光明之际,影片戛然而止。这个无路可逃的结局,往小了说是垮掉的一代迷惘青春的缩影,往大了说是一个丧失了信仰的民族在黑暗中踽踽前行的悲剧宿命。在火柴与天堂之间,所能期待的,只能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影片这种对现实的关照方式让我震惊,也感佩于创作者的勇气。
        《观音山》是导演李玉与范冰冰的第二次合作,第一部是因涉嫌色情而遭禁映的《苹果》,而《观音山》暗含的反社会的阴暗基调比《苹果》更甚。范冰冰其实一直是个很努力的演员,她的努力缘于不甘心做花瓶的企图,所以她顶着偶像明星的光环却几次出现在文艺片制作中。其实在《观音山》中范冰冰的角色虽然戏份重,但人物刻画并不出色,基本都是外在属性的展现,而且她搭救肥皂和劝诫酗酒的父亲两个展现个性的重场戏都是采用自残的方式,在叙事上显得很重复。相比之下张艾嘉的角色则有着更加完整的性格命运展现,张艾嘉在表演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控制力,尽量在外形和心理上去接近这个与自己生活很有距离的内地落魄戏曲演员的角色。但即使是一个执着的母亲,已经历经一年的伤痛对其身心的杀伤力到底能否达到影片所预期和展现的摧毁程度,这是让我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如果确实有,则剧力还显不足。于是影片最终走进了我的心里,但人物并没有真正打动我。而且让我遗憾的一点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依旧看不到正常状态下生存的中国人。现在内地现代题材中的电影人物,不是主旋律电影中的伟光正,就是都市时尚剧中如打了鸡血般的红男绿女,而文艺片中则充斥着被社会边缘化的扭曲人格,而如《三峡好人》中那样走下银幕就能消失在人群中,不矫饰不伪善不装逼的人物,我好久没有见到了。
        《观音山》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李玉对影片场面调度的想象力,全片基本上采用手持摄影,而摄影机和演员精到的走位让影片在狂放的风格下体现出准确的镜头表意系统,例如三个年轻人到常月琴家租房子时镜头中所带出的那种局促和压迫感,更能让观众在感官上体会到剧中人的隔膜和心理不适。但影片让我觉得有点崩溃的在于其被刻意拔高的精英姿态和悲悯情怀,过分执着于贩卖所谓的禅意和哲理,而且最后的收官阶段只能用大段的论道式对话来解释关于生死的主题。创作者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是好的,但这种欲望应该隐藏在镜头背后,而不是将自己的思考直白地借人物之口加诸观众。对于文艺片观众来说,电影只是思考的载体而不是思考的结果,适当的留白不仅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给自己藏拙,即使是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库布里克这样的大师,也没有直接在电影里跟观众讨论人生哲学的。【南方都市报】

 短评

最大的问题出在剧本上:前半部分仿佛充斥着大量的社会新闻,显得过于烦杂;后半部分抒情过渡有点突兀,好多情绪释放不到位。特别是张艾嘉,念台词功力差以及表演用力过猛,真正入戏和适合角色的只有范冰冰和“肥皂”,《观音山》总体来说不及《苹果》(未删减版),但不失为佳作。

6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不得不说 张艾嘉很抢镜 大有喧宾夺主之味 氛围营造很好 但是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 不过能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片已经很惊喜了

10分钟前
  • man-go
  • 推荐

超越电影本身的 是张艾嘉 !!!!!!!!

13分钟前
  • 无夜
  • 力荐

“大家都不容易,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呢?”"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意向性的画面胜过故事本身,信息量不少,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摇晃的镜头和穿梭的火车,好在贴近生活,所以不管如何都会给人希望。似乎大家都很爱范冰冰这次的表演,而我却始终更喜欢张艾嘉。★★★

17分钟前
  • Q。
  • 还行

中国诗意现实主义力作……

19分钟前
  • 滕雅望
  • 推荐

这观音山指的是希望或寄托吧,庙倒了,佛像毁了,杰克逊都死了。人也就失去了依靠和希望,重建观音庙更是重建内心的希望,建好了,人超脱了,爱情都有了。配乐大赞,虚无感都出来了。手持摄影没得说,无望和不安。剧本还是不好,情绪铺垫的不对,尤其前半段,范冰冰最好的一次演绎,比张艾嘉都好。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刚才想了想,把给《观音山》的评分改成3星,我个人想给它打3星多一点这样一个分,可豆瓣没有这个分啊……看到豆瓣主页上一片吹捧之声,有人把此片说成是经典,还有人拿它跟《春风沉醉的夜晚》相提并论,这个有点过了吧?《观音山》的硬伤很多啊,跟《春》比至少要差几条街那样吧……

22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从小到大第一部由于通篇使用非固定镜头让我三分钟之内晕厥到呕吐冲出放映厅的片子 之后朋友们都惊呼看不下去了冲了出来 虽说没看完没资格评论 但是 实在 是太晕了

27分钟前
  • Sisse
  • 很差

何必呢,不就是因为主演是范冰冰?

2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猫王、梦露、杰克逊、地震、死亡……生命如同火车呼啸,河流奔腾,只有消逝才会变为偶像和图腾,根治于记忆之中。无生无死只是一种生存状态,青春的活力与重建精神家园才是更重要的精神状态。

3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 异性恋版《春风沉醉的夜晚》,汶川版《从心开始》,内地版《天水围的日与夜》,我们四版《我们俩》……纵然电影里有以上电影的一丝影子,属于李玉的《观音山》也是独一无二的。范冰冰的表演注定会让对她有陈见的人黯然消色,2011年国内银幕第一道光。

3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演得都很好,个性太鲜明了,但是人物底子是空的:没有细节,没有纵深,只有粗线条叙事和风里乱飘的文艺腔。

40分钟前
  • 一度的微苏
  • 较差

姑娘,你说错了。在一起不是永远的,孤独才是永远的。

45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若主角是周迅,那这片可称完美

47分钟前
  • 不知不知巷
  • 还行

观音菩萨保佑不了地震天灾,也保佑不了每个人的忧伤和茫然。人生无常,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是快乐的。

5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青春,萎靡,迪厅,啤酒,暴力,飘荡,混居,小地方,车祸,堕落,京剧,肥胖,钱,许巍,流浪,山野,火车,午夜,炊烟,瀑布,峭壁,病床,破庙,神像,割脉,残肢,铁索桥,KTV,泪水,生离死别,漩涡,烟花,鲜血,爱……

52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就为李玉和范冰冰的再次合作,我挺刚看完《观音山》的超前明星见面会~~看到真人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李玉和冰冰

54分钟前
  • ningbokai
  • 推荐

挺喜欢《观音山》,从当初的《今年夏天》,到现在的《观音山》,李玉的进步很明显,这是她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作品,表达方式也大都妥帖、蕴藉,投资、卡司到了一定阶段,上一个台阶就是自然的事了。下部不论是拍悬疑的,还是跟韩寒合作,都挺期待。

55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叙事风格,片中的配乐很赞,火车上的画面很令人神迷;演员放开来演,导演有诚意。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我们没有遇见彼此,就不会有这段传说;不管有没有放没放下一些东西,感觉幸福就好;青春可以挥霍,至少要走得坚定;诸行无常有情世间何必放下,让我在幸福中死去,足矣

57分钟前
  • Andrew
  • 推荐

你发表的关于《观音山》的短评,因为 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已被移除。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