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HD

主演:宋佳,黄觉,王仁君,张博,李依玲,吴超,陆怡璇,孙维明,张彤,李凤绪,王同然,鲁思远,张维智,杨丽萍,李翰臣,江心怡,丁字佳,曹世平,温杰捷,李洪权,赵荣章,瓦洛莎,安继晨,葛四,包子,陈鹏宇,李云龙,赵蕾蕾,安宇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萧红 剧照 NO.1萧红 剧照 NO.2萧红 剧照 NO.3萧红 剧照 NO.4萧红 剧照 NO.5萧红 剧照 NO.6萧红 剧照 NO.13萧红 剧照 NO.14萧红 剧照 NO.15萧红 剧照 NO.16萧红 剧照 NO.17萧红 剧照 NO.18萧红 剧照 NO.19萧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萧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宋佳 饰)困在了日军炮火下的香港,年轻的东北作家骆宾基(张博 饰)陪在她的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以及她和作家萧军(黄觉 饰)、端木蕻良(王仁君 饰)之间的两段不寻常的感情,特别是她与萧军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这个生逢战乱,历尽坎坷,向往爱情,充满魅力的女作家深深打动了骆宾基,但此时的萧红已经病入膏肓。骆宾基和外出归来的端木蕻良把萧红送进医院,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狼灵传说难以置信第一季喷火特命! 警视厅特别会计员直男追爱手册蛋神2横行霸道(2002)伦敦陷落辣警狂花1满城尽带黄金甲寻找约翰·吉辛生死相随幸福衰生活 第二季打金枝白蛇:缘起掠杀者朽木2019摘星星给我森林的终点是海过春天绿箭侠第七季韩国街舞少年事件爱4狂潮4犯罪河岸爱与期许扫毒2天地对决荒野寻踪群星潜伏14年你好,妈妈告别悲伤船长哈洛克一路闯关过圣诞国语世界之战2005苏姗娜的故事叛谍追击(国语版)圣餐娃娃的诅咒的士司机国外之旅星河战队2:联邦英雄身为一个胖子最棒的欧巴桑 中岛春子2必胜球探

 长篇影评

 1 ) 也就只有这些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了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没错,我是个粗人,没有去理解你,可我没想过要离开你。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 他给我想要的,疼爱、理解、注视、专一、轻声说话,我要的不多!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

 2 ) 女文青的爱情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多次感到害怕。

原来文艺女青年是这个样子。原来她们的抗争、爱情、婚姻、人生,是这个样子。想想都觉得,真可怕。

上天给你什么,就一定会夺走什么,最终达到巧妙的平衡。丰富的感情,与众不同的选择,才华,换来的就是大喜大悲,敏感脆弱,不平静。

因为不管是谁,最终想要的,也不过是平静温暖而已。所以萧红弥留之际说的那句我想回家,让恐惧达到了高潮。

再有才华的男人,也会很轻易地对不同的女人说出同一句情话。再与众不同的女人,也会很强烈的想要得到独一份的爱,胜过其他的一切。再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也会各自爱上别人,也会
不能忍受在一起太久的纠葛,也会分分合合,吃了吐吐了吃。

有时候在想,到底是我们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我们?仔细想想,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权利选择命运。小时候会遇见什么事,周遭是个什么环境,养成了什么样的性格,喜欢跟什么样的人玩耍,看似是我们的选择,其实真的是么?人生路口的每一次转弯,真的都是我们选的么?

度过了所有的一切苦难,了了读书的心愿,离开冰冷的家,和萧军轰轰烈烈了一把,不再过身无分文的可怜日子,见到了心中崇拜的鲁迅老师,作品集出版并获得成功。一切过后,萧红还在怀疑,遇见萧军,到底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可见我们从来就没有真的选择过什么。因为所有的路,我们都不知道等在终站的是什么,又怎么理智地选择呢。

作为一个文艺片,宋佳把女文青的浪漫、纠结、犹豫、挣扎,表现的尽致淋漓。虽然造型像张歆艺,神情偶尔有点儿杨采妮,却并不妨碍歇斯底里的吼叫,痛苦挣扎的忍受,意乱神迷的表情,期待爱情的眼神。她爱一切,又怕一切。因为爱的太投入,就更需要耐心的回报。毕竟,那只是一个女文青,并不是救世主。

至于中间的某些台词,大家都忍不住笑场,可见其旖旎的程度。三大作家在同一张床上挨着挤着的睡前对答,跟后宫戏似的。不过有时候,矫情时间太长,傻气的台词反而能让人透口气儿。

31岁的人生,萧红过的像六十年那么长。经历过苦难,也经历过狂喜。也许这就是她选择的,或者说,命运赋予她的。不说别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才华。

也许导演觉得整个片子太像三俗的多角恋,所以最后加了个超长教科书式的感怀萧红独白,感情满溢,人物评论似的。其实真的没必要。
片子结束的时候,自有人会去翻那些旧书,看看那些作家们心中的爱与痛,笔下的人生,虚拟或真实的风景。不管是出于什么心情。让故纸堆变得鲜活,那就已经是电影的成功了。

老师上文学史的时候为啥不多讲点儿八卦呢?纠葛的故事往这儿一放,想不对萧红萧军端木蕻良感兴趣都难。

 3 ) 地摊文学之女作家的情爱一生

病中百无聊赖的从卧室游到书房,又飘到客厅,不想做任何事,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活像个孤魂。机械的打开电视机,从频道一摁到一百,又倒着摁回去,然后在可供选择的电影列表里翻了无数遍,最后停在了这部片上,冷冰冰的看起来。

一部不好的电影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对着画面看或者不看,可以只看你想看的,完全不用理会电影本身。这点倒是非常适合目前这种状态中的我。

没读过萧红的作品,但早已于各处看过八卦群众茶余饭后谈资中她的情路起伏。导演和编剧就是把大家知道的花边新闻光鲜亮丽的包装了起来,对作为作家的她一笔略过,完全不知道她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创作了什么作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她逃婚,她怀了逃婚对象的孩子后被抛弃,萧军爱上了她这个孕妇,她生了孩子送人,萧军处处留情,她怀着萧军的孩子离开了他,端木爱上了她这个孕妇,端木娶了怀着萧军孩子的她,又在战火纷飞中一度弃她而去,她生了孩子夭折,她病入膏肓,又有新的文艺男青年爱上了她,死亡终止了故事的无限循环。就这样拍一遍,有意思么?萧红留给世人的,难道就只有这样地摊文学一般的感情故事?

因为演员宋佳蛮漂亮,因为化妆服装灯光道具什么的都蛮精良,所以导演貌似生产了很多个文艺的镜头。但很不幸,大多都文艺到虚假,从头到尾,我只看到一个。萧红被困在旅馆阁楼里,等待着萧军时不时的来见她,顽皮的把写作的稿纸铺在自己脸上,画外音,“我的生活只有见萧军,和等待见萧军。” 多少人的一生有过这样的时期,时间被无情的分割成“有他”和“没他”,“他在”和“他不在”。或许很甜蜜,或许很凄苦,但都很纯粹,也很愚蠢。

 4 ) 关于萧红和萧军的那些事

看完电影《萧红》,深深感觉对不起今天被我祸害的朋友们,我曾因喜欢萧红多次向他们推荐这部电影,当我看到敬爱的鲁迅先生屁颠屁颠地拿着写好的序,当着许广平的面满脸淫笑地对萧红说:“你该拿什么来感谢我呢?”并且这句话翻来覆去重复了两次。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见活生生的鲁迅居然是这个样子,这给我强大的心灵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导演你知道不?

很多人认为许广平不待见萧红,就觉得鲁迅跟萧红有关系,作为一个资深的鲁迅八卦爱好者,我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鲁迅不但没有偷看弟媳妇洗澡,和萧红的关系也十分地纯粹。其源头无非是萧红遗言想将自己的骨灰葬在鲁迅墓旁,萧红一生孤苦,只有她祖父和鲁迅对她好,让她感到温暖,这又何尝不可呢!

说实话,看过海多纪念鲁迅的文字,只有萧红的文字最终压卷。其关键之处,是把鲁迅作为一个人来写的,其它人要么则是把鲁迅作为一个神写的,要么干脆拉倒抹黑无限妖魔化,好像不去捧捧或者踩踩就无法证明自己的高明似的。捧鲁的有个叫房向东的,看过你才知道什么叫做肉麻无比脑残粉,骂鲁的则多了,韩石山真正做到了人不无耻,天诛地灭。

扯远了,还是回到电影里去吧!小宋佳长得比萧红漂亮,这点还不算糟蹋,但有次萧红向端木说起自己的梦想,捧着高脚酒杯,其间眼波流媚,很像是上海滩四马路出来卖得导演知道不?萧红临死前在纸上写过一句:“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话难道是被导演吃了么?

萧红是民国时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没有之一。和她相比,冰心、苏青、丁玲、张爱、白薇、凌叔华,甚至林徽因这种顾影自怜的文艺范至今都有传人,她们可能比现在的一些美女作家漂亮,家庭出身好,多才艺什么的,但那根接力棒至今都还有人传承着。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都是文学史上的特例。

再来说说萧军,萧军可是拍着胸脯说老毛最多只配当他大哥的铁血真汉子!他有次去延安过路,老毛准备巴结他召见他,他回绝说不了,可以说是当时延安几个不臣老毛的人,后来还有次把老毛灌醉套出了不少真话,都完整地记录在他的日记里。英雄如此之豪,又有几个呢,电影里只身去救萧红,咋这么娘呢!

晚年时红卫兵要去斗萧军,萧军说:“我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是超期服役了,如对我进行武斗,我年轻时在讲武堂当过武师,下面的话就用不着我说了,希望你们珍惜自己的青春。”红卫兵听完就傻眼了,从此只敢对他文斗了。萧军自称是个性格暴烈的人,在电影里却像一把鼻涕被几个女人甩来甩去,导演你烦不烦!

萧红死后,传闻端木和骆宾基把人埋了后,痛快地打了一架,然后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在骆宾基的回忆录里,只承认萧军才是萧红真正的丈夫。本来很简单的故事,三人各持一端,最后搞得像罗生门一样。我觉得在萧红的眼里,萧军有侠气未免粗暴,且爱处处留情;端木够温柔不够担当,遇事总是退缩;这就是萧红的苦恼。你们帮她选好了吧!不过萧红临死前还对骆宾基说:三郎若是知我病重,一定会不远千里来救我……这话让人觉得惨然!

关于《萧红》,导演整体结构还是不错,最关键的一点是不懂萧红,估计丫连《呼兰河传》都没读过,所以根本不能理会萧红圣徒似的拼命写作,是源于对故乡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其实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就有这种感觉,现在却忘了老本,搞得自己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对现实过于妥切,手忙脚乱仅余浮躁二字。

这只能说中国整个电影产业环境气候极其恶劣,除了田壮壮贾樟柯少数电影人还有些许职业操守外,其它人差不多都是拍个电影侥幸成红,再用这个作为敲门砖理所当然地向主流投怀送抱了。好电影不能上座,烂电影层出不穷,票房这东西纯粹是个假大空,连泰囧这样烂成渣的电影都有人追捧,真是滑天下之稽!

不过最后我还是被《萧红》有些地方感动了,尤其是火车快开时,萧军给她买了两个梨子,这也是本来就有的。梨者离也,不管他们以后见没见面,我的鼻子有点酸,想必眼睛有点红。年纪大了,泪点和尿点都是这么低,甚至分不清煽情和感动的区别,倒是笑点却是和血压一样不由自主地高了,长期以往,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

正如中国足球的沦落一样,中国电影产业的没落,乃至中国文化的断层和缺失,这些烂账都可以统统归到体制身上。如果中国将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脑残,一个个走在街上,就像灌足了气的充气娃娃一样。一遇到什么事,可笑不可笑,好玩不好玩,先爆了再说,正如我现在丢下工作,一个劲儿地只顾吐槽。

ps:看到宋佳的卖力表演忍不住多打了一星。

 5 ) 缥缈萧红影——兰草

缥缈萧红影

――――观电影《萧红》感想

 


六月,梅子熟了,上海淋在了雨中。

看过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排片表,我站到窗前看雨和雨中的申城:迷迷朦朦中,有个撑着油纸伞,充满忧伤、神情孤独的影子在雨中缥缈…,哦,萧红来了。

 


萧红的故乡在呼兰。在我读高中时,曾在地图上寻找过呼兰的位置,哥哥告诉我那是哈尔滨的一个县城,东北历史上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名产珍珠,慈禧的首饰盒里就有呼兰的珍珠。

东北很遥远,我从没去过那个地方,可萧红是来过上海的,1934年11月流亡到上海,她和萧军一起住在拉都路(现在的襄阳路)那间见不到阳光的亭子间里,在那间狭小、阴暗的小屋里,她写信给鲁迅,叙说到了上海的情况。

鲁迅接到信后,约萧红在老靶子路(现在的武进路)的一家咖啡馆见面,鲁迅和萧红、萧军还经常在上海“内山书店”会面,他们谈论时事,谈论写作,谈论生活….。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那个亭子间,那个咖啡馆,那个内山书店,或者已经不在或者物是人非了,但我愿意相信萧红的影子一直留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在雨中缥缈,在我梦里出现….。

我坐在影院,看宋佳将萧红的影子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无比凄婉生动起来。

1942年日军炮火下的香港,萧红病了,骆宾基陪在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在颠沛流离中的写作和爱情生涯……,历尽艰难的女作家,病入膏肓的萧红,依然爱着写作,爱着爱情,散发着独有的魅力,骆宾基被深深打动了……。

 


整个电影,导演霍建起没有将更多境头用在萧红作为女作家的的文学创作上,而是聚焦于她与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人的爱情波折中。

30年代的青年学生都知道易卜生小说中的娜拉,为了不做海尔茂太太离家出走。萧红也做了回娜拉,感受着娜拉的喜悦。不过,受到“五四”新文学影响的萧红并不是单纯为了逃婚,而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鲁迅先生说,娜拉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梦是好的,钱也是要紧的,妇女如果经济没有独立,即使有觉醒的心,也无能为力….

离家出走后的萧红,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想寻一个能资助她读书的人,她找到了父亲为她订下的未婚夫,结果她书没读成,却发现怀孕了,未婚夫将她独自放在旅馆说是回家取钱,然后杳无音讯。

 


这样的事情无论发生在哪个女子身上都是难以想象的悲催。

萧红写信给当地报馆求助,而后结识了青年作家萧军,俩人一见倾心、相互爱慕,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离开了旅馆,不久后在医院生下孩子,因无力抚养而将孩子送给他人。

 


电影用十分唯美的画面,饱含深情又细腻委婉地讲述了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的生涯,当爱情进行时,萧红流亡的心是安稳的;当爱情受了重伤,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无家可归。

在萧红、萧军共患难的日子里,他们爱情甜蜜,执笔闯青岛,闯上海。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发行,他们一起成了三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在他们有了名气后,二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萧军的出轨使他们之间的争吵日益激烈,这个最初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男人,成了伤她最深的人,萧红说,“……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那么大的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在离开上海继续逃亡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轮船,各奔东西。

萧红挨饿,受冻,贫困,在饥寒交迫中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强意志,却被爱情这把双刃剑深度伤害,彻底击垮,造成了致命伤。

 


萧红生前有很多朋友,在她31岁离世后,那些朋友都活着且会写文字,但是他们并没有或者不知道该为萧红做点什么。是一个叫葛浩文的美国人,他首先发现这颗璀灿的星星在天空悄然闪烁,发现了30年代如精灵般的东北小女子的文字天才,他发现时的惊叫声引来了中外文坛的无数目光,一时间,有关萧红的回忆录、传记文学、萧红研究会、论文著作、影视片此起彼伏,并在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时再掀浪潮,就像很多学者一生沉浸于《红楼梦》,一个萧红也让不少人双收了附庸风雅的名和利。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但是,对萧红来说,她情路上的苦是不言而喻的。她和萧军一起时,怀着别人的孩子;她和端木一起时,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萧军。

端木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擅长的“拍马”和性格上的懦弱,但在她和萧军情感旅途山穷水尽时,还是与端木结婚了。端木是个不太负责任的人,在战争危险中,在萧红需要保护时,他选择了逃离,萧红对端木不断处于失望中….。

 


人物传记《萧红》以它的优良品质来到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被提名入围角逐8个金爵奖项,电影面对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评价是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对萧红的作品读得不多,有些人从未读过也完全可能,仅凭借一部电影去理解萧红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席上笑声时起,更多是在享受语言的文艺性和与其他影视对白的相似性,少了对萧红的文学成就的赞赏和对萧红命运的思考。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位观众先去读《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园》...,然后再去看电影。宋佳入木三分的演绎,原因之一正是她对萧红及萧红小说和散文的深刻理解以至把握,而我在观看电影之后,再次想念起她的文学作品来,感念她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别具一格和带给我的诸多启迪。

 


假如我们拿同为民国才女的张爱玲和萧红比,张爱玲充满沧桑感的文字和情感都表现在她热衷的城市世俗和放大的琐碎里,看似津津乐道,却是虚无的;而萧红呢,她的文字虽不及张爱玲精致,但是,她率真大气,她关注的是人类普世性的那些东西,在对小团圆媳妇被她婆婆的狠狠“管教”、古怪的二伯与砖头对话等一系列描述中,呼兰的乡土人情便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了,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生死场》序)。

 


我们再拿同样是擅长描写乡村题材的沈从文与萧红比,沈从文用的是一种美化的写作方式,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是美和纯的化身,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道德的乌托邦,一个让读者无比向往的精神世界,而萧红呢,她的文字里呈现出“乡下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的生死图景和荒野似的乡村景观:“中秋节快过去,田间变成惨败的田间;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来,阴湿的气息在田间到处撩走。南部的高粱完全睡倒下来,接接连连的望去,黄豆秧和揉乱的头发一样蓬蓬在地面,也有的地面完全拔秃似的。”她的文字就象一幅多彩的乡间风土画,文字虽不华丽,读着却仿佛能看到那个地方,她是一个能用文字绘画的“画家”。

 


萧红是我心爱的女作家,一个极有才情的女子,她重病时,大咳着,仍然伏在枕上写着《呼兰河传》,反躬自省健康日日又做得如何;当香港的上空飞着太平洋战争的炮弹,她还一字一句写着《寄东北流亡者》,写下了她生命的最后文字,萧红对家乡的情怀来自内心深处,那是对同胞、对人类的深深悲闵,扪心自问因私利而情绪不能自拔时会不会自愧呢?

 


一部现代文学史,萧红是独树一帜的篇章;一个15届上海国际电影电影节,《萧红》是出类拔萃的影像,以其凄美、精准、细腻的摄影手法,荣获了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金爵奖;宋佳与萧红的神似,赢来如潮好评,影像把观众带回三十年代萧红的身边,共同感受萧红的悲情和才情,让人心疼,让人钦佩,让人感怀。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9742

 6 ) 让像你这样的导演/ 编剧执导,是所有观众的罪过

将剧中台词略微篡改,奉还给导演和编剧大人。如果你们不会讲,干脆闭嘴。
如果要点评这部电影,简而言之,没,诚,意。没有足够的诚意去老老实实地研究萧红这个人,没有足够的诚意去想怎么来表现这个人,没有足够的诚意去让观众心有戚戚而不是啼笑皆非。就好像高中生编不出作文,就拿华丽的文字糊弄;就好像学者出不了成果,拿剪刀浆糊的“成果”搪塞。
你毁无聊题材可以,别来毁萧红。
我私心里觉得我校观众应当是比较有素质的一群,但是今天看《萧红》几度嘘声大起各种笑场,而且完全不是观众的错。不知百讲引进这部电影是出于什么心态。
敬爱的导演和编剧,你们的智商在哪里?我们不懂电影叙事,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人不应是这样的,这个故事不是这样讲的。不能把本应是悲剧的故事,讲出了喜剧的滑稽。作家也是人吧?平时也要正常说话的吧?不是一张嘴就朗诵的吧?而且还张口闭口就是“我崇敬您”“她给她爱上的男人能量”种种散文诗格式,(编剧是把十几岁女生的日记本直接拿来用了?)鲁迅他老人家居然成了江苏台的莫非,专门给萧红点评夫妻关系,还用上了“你们两个就像两只刺猬”的时髦比喻。
而电影叙事的拖沓也懒得吐槽了。影片开始萧红逃跑,场景是萧红的父亲和继母在炕上抽烟斗。窗外仆人喊了一句“老爷,大小姐跑了!”萧父应了一句“什么?”死心眼儿的仆人居然又老老实实重复了一遍“老爷,大小姐跑了!”最后影片表现萧红临终场景,骆宾基和端木交错出现,萧红在梦境跟现实中间游移不定,眼睛闭了又睁睁了又闭,让我忍无可忍开始乞求导演给萧红个痛快吧让她去吧让她痛快地去吧。
电影的叙述方式是一方面,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人物塑造。既然自称传记片,那应当抓住这个人的灵魂。萧红不仅是个女人,她更是个人。对她的才华成就、精神意志视而不见,一门心思关注她的情史(而且是yy得离谱的情史),八卦恶俗的取向暴露无遗。很明显,萧红身上最出众的是她过人的才华,而不是她在男人间兜兜转转无人可挡的魅力。电影里那些段罗曼史基本都是扯淡,居然连鲁迅都黑。
萧红自己是有性格弱点,但这些弱点如果写得真诚细微同样可以震撼人心。一个有才华的女人,是怎样跟自己的文字相依为命,怎样在坎坷的情路上跌跌撞撞走过来,依靠对更多人苦难的同情而获得救赎的?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只有二萧一见钟情的狗血,(“让像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她是个孕妇,但她不是个普通的孕妇”),只有端木脉脉凝视萧红的矫情做作,只有生造鲁迅“怎么谢”(还专门强调了两遍)的恶俗可耻,只有将骆宾基友情生掰成爱情的无节操(包括抓痒抓得那么销魂的桥段= =)。萧红是女作家,不是万人迷。

 短评

正经的文艺女青年小宋佳,遇上不正经的文艺男青年黄觉。影片优缺点都很明显。有时间写篇长文。

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每个成功女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博爱的男人。

1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乱世玩文艺,注定祸渐起。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慢镜头太多,剧本本身又偏流水账,就显得矫情。讲一个作家的故事怎么讲才能兼顾八卦情史和作品思想,还真是个问题。

22分钟前
  • 十八爷
  • 还行

问: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个步骤?答:需要三个步骤。问:观看《萧红》需要几个步骤?答:需要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阅读李樯的剧本《黄金时代》;第二个步骤,观看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第三个步骤,观看霍建起导演的《萧红》。

26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矫情造作。不过场景挺漂亮的。和室友的几个感触:1.宋佳太漂亮了,不适合演萧红,只是“美女”,而少“作家”;2.萧红、萧军、端木躺在一张床上调情那段真是天雷滚滚啊;3.萧红晚期经历的争论还是挺大的,拍出来有些偏激了;4.鲁迅的普通话……总之,如果不挂名《萧红》,会觉得这片好些。

28分钟前
  • 菲什
  • 还行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

31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就萧红而言,汤唯是绝对演不过小宋佳的,虽然小宋佳在这部里演的并不好。

3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个金鸡影后给的确实比较诡异。片子本身太雷了。

39分钟前
  • \t^h/
  • 还行

Falling Flowers 这个译名太牛逼。。。

41分钟前
  • Garcia
  • 还行

像一泡隔夜尿,骚气冲天,但一点都不性感

42分钟前
  • 冬至
  • 较差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好电影,推荐。

46分钟前
  • 杀掉那只彩色狗
  • 力荐

做工精致,但剧本肤浅,完全没看到一个"赤裸灵魂"的萧红。一个好作家的痛苦也许源自生活的凄惶与遭遇的不幸,但这种痛苦却不应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命运的浅层。电影没能刻画出痛苦的升华与萧红才华的灿烂,仅抓取了八卦的表皮表演了一场平庸的爱情小品。

47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一颗星给觉宝

52分钟前
  • 蜜朵乐果
  • 推荐

以乱搞为核心竞争力的主旋律。里面有两处很强:一个是“鲁迅”猥琐地笑着问萧红“你要怎么谢我”,一个是那场叫人下巴砸地的“3P”床戏。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在中国拍电影,拍什么并无所谓,关键是看谁来拍,如果像霍建起这种貌似无害的“主流”导演来的话,似乎怎样都可以的。

56分钟前
  • 皮革业
  • 较差

霍建起根本就不懂萧红。

58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较差

萧红算是动荡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了,一生也很传奇。电影太文艺范了,有些台词和场景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59分钟前
  • mmhh
  • 还行

都是些装文艺的套路,没有真文艺。也没拍出萧红小说中那种苍凉的气质。宋佳其实演得不错,有某刻还让人想起《时时刻刻》中的伍尔芙

60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感觉挺好,人物更贴合一些。黄金时代还是腕儿和角儿多了些,冲淡了主线的悲喜

1小时前
  • boks
  • 推荐

★★★ 养眼是养眼的,要用爱情去说萧红也是蛮好的切入点。但这场战时风花雪月太多劈腿野合堕胎,太容易导向“贵圈屌乱”,什么奥菲利娅根本就是扯淡。

1小时前
  • 季呵_呵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