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

完结

主演:秦昊,王景春,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张颂文,刘琳,芦芳生,李梦,黄米依,李俊霆,穆丽燕,林鹏,陈朵怡,赵晖,刘妍,任洛敏,刘晨霞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剧照

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2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3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4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5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6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3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4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5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6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7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8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19隐秘的角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笛卡尔澄清——还原一个真实的笛卡尔瑞典之旅

  本剧不断强调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与瑞典公主的爱情故事,甚至为公主写情书创造心形线, 最后在公主的父王的干涉下,笛卡尔为情而死 !作者完全瞎编甚至污蔑了笛卡尔,为科普留下了可怕的造谣(哪怕作者说的真实版本,也是瞎编的)!我们不能为了小说,不能为了电视剧,去如此造谣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

  1、心形线( Cardioid )是1741年意大利数学家乔瓦尼·迪·卡斯蒂永( Giovanni di Castiglione )发表的。而笛卡尔死于1650年。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心形线与笛卡尔有关!

心形线,顶端是圆的,电视剧画成了尖的

  2、 勒内·笛卡尔( René Descartes ),并不是什么穷小子,流浪汉。他在当时已经是享誉欧洲的大哲学家(数学家这个身份在当时远不如哲学家)。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他最有名的一句话 “Je pense, donc je suis”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处于基督教的新旧教冲突激烈的时候,所以笛卡尔对宗教很有研究——这里划重点,等下继续说。

笛卡尔

  3、并不是什么公主,而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Drottning Kristina)。她认识笛卡尔时,她已经登基了18年。也就是说,她6岁登基。她的父王死了18年了!她的父王,就是瑞典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古斯塔夫二世( Gustav II Adolf ),三十年战争中,战死于沙场。请问,公主的父王,坟头草都长了十八年了,会对笛卡尔与公主的事儿,发表任何看法吗(无论是阻止还是赞同)?

  4、并不是笛卡尔流浪到瑞典。当时,24岁的瑞典女王十分仰慕53岁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于是,瑞典女王,通过瑞典外交大臣,照会法国驻瑞典大使皮埃尔·夏努(Pierre Chanut),请求法国政府派遣笛卡尔前来瑞典讲学——注意,这是相当官方程序的外交邀请!笛卡尔就是这样,来到了瑞典。——注意他们的年龄差距!

  5、笛卡尔其实根本不想去瑞典的。因为他当时年老体衰,身患慢性疾病,惧怕严寒。而瑞典处于北欧,邀请他的时候,又是深秋了。如果他去瑞典,肯定要在寒冷的北方过冬,会加重自己的病情。此外,法国是天主教(旧教)国度,笛卡尔自称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天主教信仰。而瑞典是新教国度。根据新教当时的教义,新教的领袖不是罗马的教皇,而是该国的国王。所以,瑞典女王就是瑞典的新教领袖。他们俩宗教不和,导致笛卡尔对瑞典之旅并不感兴趣。但是,因为是政府出面,所以笛卡尔在最后还是踏上了瑞典之旅,也是死亡之旅。

  6、笛卡尔怎么死的?笛卡尔到了瑞典后,当了女王的学术顾问(并非家庭教师)。但是他和女王之间,只讨论哲学与宗教问题,根本没涉及任何数学方面。很快,这两人就发现,他们互相不喜欢对方——女王对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感兴趣,笛卡尔也不喜欢教女王古希腊语。由于女王国务繁忙,所以笛卡尔只能在早上五点给女王讲宗教哲学。但笛卡尔并没住在王宫,而是住在法国驻瑞典大使皮埃尔·夏努的家里。想一下,整个冬天,每天凌晨,天还没亮,一位患病的老人,奔波于两地,如何能休息!并且,当时的笛卡尔,还给学术对手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也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下了一个挑战书,看看谁先利用“测量大气压强来准确预测天气”的课题(气压的单位就是帕斯卡)。于是,除开与女王讨论宗教哲学,笛卡尔在瑞典,更多的投入到测量大气压强的科学实验中!哪有功夫和小姑娘谈恋爱!如此的操劳过度,导致了这位老人,没有熬过这个寒冬,到了瑞典4个月后,就因严寒与肺炎病逝了。(不是黑死病!)

夏努的住所旧址,笛卡尔死于此

  7、笛卡尔对女王的影响。女王本来是一个新教徒,但是一直偏向于天主教的某些想法,所以她才邀请了笛卡尔。在与笛卡尔相处的四个月中,女王居然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徒(旧教徒)。在笛卡尔死后4年,也就是1654年,她正式辞去王位——原因两点:1、新教国家瑞典不允许女王是天主教徒。2、女王生活比较奢华,花钱大手大脚,遭到批评。女王退位时,才28岁。她的退位,意味着瑞典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瓦萨王朝的灭亡。

  8、关于女王的性取向:女王终身未婚。她认为婚姻“好得不能与爱情共存”。她喜欢穿着男人衣服,或在服装上同时展现男性和女性风格。她的性取向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现代传记普遍认为她是女同性恋者。所以,她成为现代许多女性主义者与女同性恋组织的偶像人物。

克里斯蒂娜

  综上所述,我实在无法理解:作者翻来覆去的描述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的爱情故事,还有模有样的给出了两个版本:一个真实的版本,一个童话版本——其实,这两个版本,都是假的!都是地摊文学瞎编的造谣版本!

  求你们放过笛卡尔吧!别再造谣他了!

 2 ) 从心理学角度看,朱朝阳的原生家庭,会给他造成哪些性格缺陷?

对一个孩子最大的祝福,就是别成为朱朝阳这样的孩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用这句话来评价《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严良、普普这三位命运坎坷的孩子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与同龄人相比,他们过于敏感、懂事,在别人还在与父母撒娇的年纪,已经开始被迫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凶险。

对于父母来说,拥有这样的孩子大概会是万般无奈下的庆幸与自豪。

可对于孩子来说,却常常包裹着太多不知如何言说的委屈与隐忍。

从心理学上看,严良、普普、朱朝阳这三个孩子,属于非常典型的“亲职化”的小孩。

而“亲职化”,也有另一个更好理解的叫法:“小大人综合症”。

“亲职化”的小孩,他们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如,情绪上的不稳定、身患重病、残疾,或是经济窘迫,让孩子在童年时便被迫过早地开始行使家庭中照顾者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的童年被过早地剥夺了,他们与父母的角色发生了对调,孩子的个人需求因为父母的需要而一再被牺牲——这个过程便是“亲职化”。

“亲职化”是一种心理发育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

大体上说,亲职化的孩子会形成两种个性模式:一种是服从,另一种则是“困兽”。

服从的孩子会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习惯于取悦他人、认同他人,同时常常自我否定,有受虐倾向。

剧中的朱朝阳,面对继母和同父异母妹妹的冷嘲热讽依然隐忍乖巧,便是服从型个性模式的体现。

而处于“困兽”个性模式的孩子,则好像总被危险和敌人所包围,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

他们会强于防御、反叛,退缩、攻击,感觉迟钝,有虐待倾向

——性格叛逆的严良算是典型的例子。

“服从型”与“困兽型”两种个性模式可能会同时存在于“亲职化”孩子的内心,这两种个性在他们的心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合,或是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过渡。

——现在看来“服从型”的朱朝阳,后期或许会因为环境的逐渐凶险而不断黑化,转化成强于防御与攻击的“困兽型”。

与此同时,被亲职化的孩子,缺乏合理地、建设性地处理自己极端情绪的能力,会不自觉地回归原始防御,强化从前的防御模式。

他们可能会非常适应并且擅长隐藏自己的极端倾向——因为他们很早就已经长大了,拥有远超越实际年龄的世故与成熟。

但是任何和他们亲近的人,都会感受到他们潜意识下所表现出的防御与隔离。

这就是为什么像朱朝阳、严良这样的孩子,往往都不太合群的原因。

《隐秘的角落》在记录犯罪与悬疑的过程中,同样也深层次地剖析了原生家庭和不良的亲子模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心理咨询课程的学生,决定以朱朝阳的父母为例,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写一写他们是如何以爱之名,将自己的儿子一步步变得“亲职化”,并最终推入凶险深渊的。


优秀的父母,会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与需要,以求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支持。 但很不幸,朱朝阳的父母属于另一类。

他们不但无法及时给予孩子关注与关怀,反而需要儿子朱朝阳过早地学会如何察言观色、权衡利弊,根据父母的情绪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需求,以满足父母的需要。

其中,对朱朝阳伤害最大的,就是他的父亲朱永平。

客观地说,婚姻中夫妻感情破裂,甚至一方出轨背叛,虽然有违道德,但婚姻自由,选择离婚是夫妻双方的权利。

离婚不是错,甚至抛妻弃子都可以既往不提,朱永平最大的错是重组家庭后对儿子的忽视与冷漠,以及他在儿子面前对女儿毫无掩饰的偏宠与溺爱,对渴望父爱而不得的朱朝阳造成了严重的情感伤害。

百年不遇答应带儿子去逛商场、买衣服,半路接到电话,小妻子提出要带女儿一起去。

明明可以婉拒,朱永平的选择却是对妻子应承,对儿子朱朝阳和稀泥,牺牲对儿子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陪伴。

到了商场,朱朝阳的鞋还没试完,朱永平的小妻子就带着女儿出现了。

见到妻子和女儿的朱永平,马上丢下朱朝阳,跑去陪妻子和女儿买衣服,完全无视妻子对朱朝阳肉眼可见的冷漠,以及儿子所表现出的尴尬与不知所措。

朱朝阳看似听话懂事,面对后妈的冷漠无视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悦,同父异母的小妹妹故意踩脏了自己的新鞋,他只会选择隐忍离开……

如上文中所讲的服从型个性模式,并不是朱朝阳真的没有情绪,而是他深知:

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并不关心,如果他随心所欲地发泄情绪、表达不满,不但无法得到公平对待,未来,他会连父亲现有的这点儿可怜的、装模作样的关心都一并失去。

懂事、听话,对于朱朝阳来说更像是一种多年来养成的防御方式。

他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来换取父母来之不易的宠爱与怜悯。

“我努力学习,是因为我觉得我不够乖,我常常想,如果我当时更懂事,您和我妈也许就不会分开了。”——在与父亲的对话中,朱朝阳如是说。

显而易见,他的懂事与乖巧是被残酷的现实训练出来的,源于环境所迫,而并非是真心自愿。

与表面的平静不同,他的内心,往往压抑着强烈的愤怒与崩溃,既不敢流露,也不知该如何表达。

日久天长,压抑情绪与感受变成了朱朝阳内心中一种僵化的行为模式,即使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也习惯了忍气吞声。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也不敢表达愤怒,也是导致他在同学与老师口中“孤僻”、“没有朋友”的根本原因。

与之相对比,朱朝阳班里的第二名叶驰敏,同样出自单亲家庭,性格却与朱朝阳完全不同。

她的生活中母亲是缺位的。

身为刑警的父亲工作忙碌,同样无暇顾及她的学业,却尽可能地对女儿表达着热情、爱护、与关心。

和朱朝阳相似,叶驰敏的学习主动性同样很高。

与朱朝阳不同的是,她努力的缘由却完全取决于她自己,而不是为了讨好谁。 表面上看,她经常毫不留情地给身为刑警的父亲摆脸色、数落父亲不管自己,但实际上,她在生活中是不缺爱的。

父母离婚本身对于孩子并没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真正带给孩子巨大创伤与终身阴影的,是他们的父母,而不是父母离婚这件事。

朱永平对朱朝阳的忽视与冷淡,连他6岁的女儿都看在眼里。

他对妻子和女儿的娇宠纵容,对儿子的忽视淡漠,促使女儿朱晶晶对同父异母哥哥朱朝阳的任性跋扈,导致二人产生矛盾,间接造成了女儿的死亡,致使儿子自此坠入黑暗深渊。

而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果没有电视剧的深入刻画,周春红这样的母亲,大概会是普通人眼中最伟大的妈妈。

她辛苦工作,虽然收入微薄,却总是努力满足儿子生活、学习上的需要。

工作单位路途遥远,她只得在单位住宿,让儿子独自生活,但每周回家的时候,不管多晚、多累,周春红总会变着花样给儿子做好吃的补充营养;

开家长会,老师找她谈话,反映朱朝阳在学校性格孤僻。

身为妈妈,周春红的选择不是进一步了解儿子在学校的情况,而是极力维护儿子、不留情面地怼老师:“我儿子是来学校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当儿子朱朝阳一脸忐忑地问她和老师谈了啥,周春红一脸淡定地表示老师什么都没说,充分表达了对儿子的信任与维护。

周春红和同单位条件不错的马主任谈恋爱,却搞得像偷情——不是因为见不得光,而是不想被儿子知道、带给儿子压力。

当男友表示想向大家公开关系时,周春红明确表示在儿子成年前不考虑再嫁,为了儿子的成长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

与原作小说中不同,虽然前夫出轨且抛妻弃子,周春红对前夫的态度却十分克制,并没有在儿子面前频繁表达自己对其的怨恨与指责。

相反,在得知前夫与小三儿的女儿意外身亡后,周春红还主动带儿子去医院探望,表现了她的善良与识大体——她并不是不恨前夫,只是不希望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带给儿子更大的伤害。

正如周春红对朱朝阳一再强调的:“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种种细节都表明,周春红在尽一切努力为儿子朱朝阳抵挡一切外界的干扰与伤害。

像周春红这样伟大的母亲,在单亲家庭中非常具有普遍性。

她们为了孩子埋头苦干、忘我牺牲,却忘记了停下来问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久而久之,她们的牺牲变成了她们与孩子之间共同的枷锁,彼此都被束缚得喘不过气来。

在第6集中,母亲周春红让朱朝阳喝牛奶的片段,将其对儿子的强势与控制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刘琳老师的表演真是太传神、太有层次感了。

第一幕,因为儿子知道了自己与马主任去酒店开房,在厨房给儿子热牛奶的周春红一脸哀伤与恍惚。

她一脸愧疚地端着刚热好的牛奶进入儿子的房间,借故坐在儿子的床边。

想说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起初,朱朝阳并不想喝牛奶,在她的不断催促下,只得顺从地开始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刚热好的奶。

她马上面露不悦、厉声提出质疑:“有那么烫吗?!”

直接上手夺过杯子,尝了一口。

“这不是正好吗?!”

摆脸色、示意儿子大口喝。

当朱朝阳表示出一丝拒绝时,刚刚还一脸愧疚的周春红瞬间被激怒了:“你现在长大了,自己能照顾自己了是吧?!”

然后便开始历数前夫的罪状:

“如果你爸爸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当初不抛弃我们,今天的事就不会发生(我就不会和马主任去开房,就不会造成我们母子现在这般屈辱与伤害)!“

说完这些话,周春红的愤怒得到了发泄,立马又觉得自己在儿子面前失态了。

她一脸后悔,伸出手充满怜惜地想去帮儿子擦去留在嘴边的奶渍。

而朱朝阳无意中的躲闪却再次激怒了她。 她奋力摁住儿子的脸胡乱地涂抹着。

嘶吼着斥责儿子:“大人的事你懂什么?!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

并表示以后要换份在市里的工作,以后儿子就可以天天吃到新鲜的饭了。

在周春红眼中,“天天能吃到新鲜的饭”是自己对正在长身体的儿子最需要做的事。

而她儿子朱朝阳真正需要的却并非如此。

周春红像极了我们很多人的父母,总是担心身为孩子的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却完全意识不到,孩子在成长中所需要的,并非只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

周春红对儿子看似信任、宠爱,但却是有前提条件的:好好学习,什么都不要想。

当儿子表达出自主性和独立意愿时,她表现出的不是鼓励支持,而是对儿子失控的愤怒以及强烈的控制欲。

这一点,从她与马主任之间的相处也能略见一二。

在很多人眼中,马主任或许是个渣男——前几天还在上赶着找周春红示好,在二人关系被迫曝光后,却选择避而不见,最终与周春红摊牌分手。

但站在另一个角度,却能看出周春红性格中的强势与控制欲不仅仅存在于她与儿子的关系中,同样也在影响她与马主任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人在宾馆开房时,马主任表示想公开他们的恋爱关系。

周春红明确表示拒绝:“我不想让我儿子有任何负担,如果你觉得我耽误了你,咱们可以随时结束。”

马主任只得无奈接受。

前夫的妻子王瑶来景区找她、质问周春红在案发当日的行踪,马主任帮其解了围。

当晚,马主任带着马戏票去找周春红,得到的却是周春红的冷漠与拒绝。

她正式向马主任提出分手,并对马主任反复提及她儿子朱朝阳名字的行为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反感与愤怒。

此时,周春红应该已与警察交代了她案发当日的行踪。 在她看来,她与马主任的关系对儿子朱朝阳造成了麻烦与耻辱:如果她当天没有和马主任去开房,而是留在家里陪孩子,她的儿子朱朝阳就不会摊上这莫须有的嫌疑。

四舍五入之下,这笔帐都被算在了提议去开房的马主任头上。

尽管她与马主任之间各自单身,是正当恋爱,并非出轨偷情,没有任何见不得人之处。

当王瑶再次来景区闹事,通过景区大喇叭痛斥周春红母子的“罪行“时,愤怒至极的周春红选择通过景区广播站将与马主任去宾馆开房的事公之于众,引发一片哗然。

显然,周春红这一不计后果的疯狂举动,是压垮她与马主任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保护儿子,周春红可以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她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即使需要赔上自己和马主任的名誉、清白、工作前途,也在所不惜——如果你是马主任,你敢和周春红在一起吗? 周春红这种强势与决绝、为了保护儿子不惜摧毁一切的偏执,恐怕后面再来一个侯主任、牛主任,同样也吃不消。

与此同时,周春红极爱儿子朱朝阳。

可她对儿子的爱,看似无私,却是有条件的。

敏感早熟的朱朝阳,内心也非常清楚:他必须要听话、懂事、顺从,才能让母亲高兴,才对得起母亲为自己的牺牲与付出。

他被迫对母亲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关心、爱护、牺牲、隐忍照单全收,从而对母亲产生出巨大的愧疚。

他必须要成绩优秀,他必须要做个懂事的孩子,他必须要绝对顺从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为他牺牲了全部,如果他稍有不从,那就是对母亲无情的背叛。

孩子需要一味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这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毁灭性的。

这意味着他在童年阶段就被迫失去了循序成长的权利和机会,意味着他需要经常隐藏自己真实的感受、强迫自己时刻扮演一个可以满足父母情绪需求的虚假角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

当一个女人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情感安慰,她的儿子就成为了她丈夫的替代。

这种感情类似于情感的乱伦,在某种形式上剥夺了孩子本该拥有的正常童年——在这种关系下长大,孩子未来会很难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都强烈拒绝和“妈宝男”谈婚论嫁的原因。

文章的最后,想以一段我很喜欢读书笔记作为结尾:

给孩子的保护,不是给他伪装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是陪他一起去面对他接触到的不完美。当他被否定、被攻击、被伤害时,支持他、接纳他,让他因为有后盾而变得强大——这才是真正的保护。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 周小宽

希望这部电视剧会给更多父母、尤其是离异家庭的父母带来启示与思考,帮助他们看到不同的角度,以思考如何给予他们的孩子真正所需的关爱。


后记1: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圆儿,这篇文章是我看完前6集后写的剧评。

朱朝阳的经历与性格太有代表性与代入感,非常容易令我们感同身受。

在关注大家反馈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评论中对于朱朝阳妈妈的指责之多、之苛刻逐渐超越了我的想象。

有些人甚至称周春红为全剧中“最可恨的人”——是的,比杀人凶手张东升还可恨。

说实话,这是我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遇到一个强势妈妈的几率要远远高于遇到杀人凶手的概率吧?

这一点,导致很多人对朱朝阳的妈妈产生了强烈的投射和移情——把对自己母亲的愤怒投射给了剧中的母亲周春红。

在此,我很想说:这绝不是我写这篇文章想要达到的初衷。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女性,未来,很可能也会是一位妈妈。

我不保证我会不犯错,我不保证我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

一个孩子出现问题,绝不应该仅是母亲一方的责任。

对于某些人来说,当他们激愤地指责母亲时,或许也该思考下:那时那刻,他们的父亲又做了些什么?其他家庭成员,是否也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总之,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对女性、对母亲如此苛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与局限性,包括我们的父母,也包括我们自己。

很多人对父母的感情往往都是爱恨交织,但站在另一个角度看:

没有人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父母或许也没有经历过正确的爱与关怀,很多创伤与影响是会代代相传的,他们或许也是其中的承受者。

一直觉得,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而幸福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当我们意识到一切需要改变时,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除此之外,偏激地、充满戾气的指责毫无意义。

我们已无法改变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童年,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优化自我是终身计划,欢迎一同精进前行。

 3 ) 谁是坏小孩,谁造就了坏小孩(含结局与细节分析)

这部剧好到让我觉得超前点映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了,真值。

首先必须夸到飞起,本剧制作精良、剧情引人入胜、演员演技过硬,选角堪称完美,人物塑造极其鲜活,配乐和细节都值得拿出来反复分析玩味。如此水平,别说国内,美剧、韩剧、日剧近期也没有看到如此完整而风格鲜明的作品。

除了佩服制作团队,看到这么优秀的流媒体内容,简直开始相信爱奇艺能做东方Netflix了哈哈。

巧的是上一次为电视剧写剧评还是三年前的《无证之罪》,同为紫金陈的作品改编,主演都有秦昊,但《隐秘的角落》无疑更甚一筹。

于是我写了这篇长文,从结局分析到创作意图、题材解读,希望同样喜欢本剧的朋友能够一读。

先来说一说结局,已有不少人写了分析,也看到一些分歧,争论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严良和普普是不是死了,是什么时候死的;

2、朱朝阳的“黑化“程度,朱晶晶究竟是意外踩空,还是朱朝阳将其推下楼的;

3、欣欣这个角色是否真实存在,普普是不是才是全剧“大恶人”。

那么我来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会尽量避免和目前已有的热门影评重复。

1、严良和普普死了是板上钉钉的,普普死于哮喘病发,而我认为严良死于船上打斗,而不是火场。

最明显表达“严良已死”的一幕,是朱朝阳选择隐瞒一切以求重新开始,在开学典礼上,严良穿着一件白衣服突然开门走进来的镜头。

逆光中,严良进门,满屋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侧目,都没有看到他,很显然他并非真实存在。而他的表情则是明显的愤怒,只有朱朝阳转过来和严良视,片刻就扭回了头,不再看严良,严良则是又盯了朱朝阳一会,表情严肃而失望地转身离开了。

这里的表达意图十分明确,若严良还活着,他以虚拟形象出现违背常理。严良最后一次对朱朝阳说的话是“不要成为张东升”,而朱朝阳的选择很明显,他没有跟警察说实话,而是隐瞒了真相,这里的严良象征了“朝阳最后一丝对坦白真相的纠结”,而最后,他选择了幻想一个“童话”,自欺欺人地“重新开始”。

后续严良和老陈其乐融融的画面也符合这个和现实背道而驰的“童话”设定。前面的剧情严良将三十万扔到了老张家里,就算破案,依逻辑来讲他还是要进少管所,再者以他和普普的感情,他没有去哈市陪伴普普配型,就从老陈嘴里听这么随意的一句欣欣配型成功的happy ending?本剧一直都很注重故事完整度,绝无可能如此草率。

这个镜头总能想起《告白》

另外就是船上严良在船边落水前的段落。不少分析也有讲到,朱朝阳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在“借刀杀人”,他是故意引严良去找张东升。

这个观点我也是肯定的,首先朝阳明明没有复制影片,那就没有必要提到复制卡,还非选在环境逼仄张东升在场的麦当劳,其次在船上他也是故意引严良和张东升发生冲突,整个过程中他既没有过去帮严良对付张东升的意思,也没有流露出丝毫对严良安危的担心,甚至没有在多次和张东升同框时询问过一次普普的下落。

在最后一集中,朝阳也明确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开了门”,在经历了一系列惨案之后,朝阳想要抹去一切重新开始的心早就大于了他对三人友情的珍视,而这个“重新开始”的前提就是抹去故事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存在。

所以船上的严良和张东升打斗,张东升突然放开严良,严良又落水,这段的镜头的剪辑看起来并不连贯,并且很跳脱和别扭。严良落水前,朱朝阳也没有丝毫要拉他上来的意思,而是很平静木讷地听他说出了最后一句“不要成为张东升”,这个过程都不太符合常理,同时,这个镜头的色调也不真实感极强,前后变化很大。

当朝阳看着船边的严良时,天空是深邃而云彩密布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几集表达三人友情的“幻想飞船”的童话色调,而在此之前和当警察赶到后,类似的角度,天空是发白而万里无云的。镜头的差异之大,你们自己感觉一下。

朝阳看着严良时的天空,和警察赶到后的天空色调对比

因此可以推断,严良在打斗中被张东升捅死了,后面的部分是朱朝阳为了“重新开始”自欺欺人的“幻想童话”。

另一些分析认为严良在火场就已经丧生了,我不赞同,一个是朱朝阳对火场父亲和继母丧生最后给出的说辞是还是继母为了朱晶晶的事把他绑过去的,如果警察还发现了严良的尸体,这个说法在逻辑上就很难蒙混过关,另外如果前面严良就死了,最后的一整段对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整个过程要表现的是朱朝阳步步“黑化“的递进。父亲和继母的死是意外,朱朝阳为了私欲选择隐瞒事实;严良和张东升的死则是朱朝阳设计为之。

(我知道原著中爸爸和继母的死也是他设计的,但剧我认为就是改编了的。)

普普已死就无须多言了,“普普没死”这件事只有一个论据支撑,就是张东升在打斗中放开严良然后说“我早就送普普去医院了”,前文已经说了此处开始已经是朝阳的“童话想象”了,因此并不是真实的。

而且按道理说严良和朝阳都并不知道普普哮喘病发没有及时用药的事,张东升不是应该说“普普很安全”或“普普在xxx”之类的么?

还有就是警察出发抓人前说“岳普找到了,抓捕张东升”,那找到的是尸体就比较合情理了。再者这么严谨的剧,普普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也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见普普哮喘病发身亡被张东升弃尸才是真相,“童话”幻想是基于这个延伸的。

2、朱晶晶不是意外坠楼,就是朱朝阳杀了自己的妹妹。

大家都知道本剧是由《坏孩子》原著改编的,原著中的三个孩子的黑暗程度远远大于剧中,设计杀人和对生命的蔑视表现的比较明白,朱晶晶就是朱朝阳杀的。

当然二者的剧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就不展开讲了,但总体来说剧的改编非常出彩,一个是对许多动机做了合理化,感觉更有血有肉,对“人性之恶”部分的表达也铺垫更足,相对隐晦的表达也更具电影的所谓高级感(原著情节还挺露骨,用词还挺粗鄙的。。);另一个则肯定有为了GDZJ能够GS而改编的,如果剧中直接演朱朝阳杀了妹妹,首先肯定是要让很多观众不适的,其次结局朱朝阳是必须被绳之以法的,那么这个“真相还是童话“的选择和最后这种震撼内心的感觉就没了。

最后普普留的信已经很明白了,“少年宫的那件事我从来没有跟严良哥哥提起过,也不会告诉任何人,我会永远替你保守这个秘密,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有勇气说出来,那才能真的重新开始。”

“她把朱晶晶引到楼上杂物间,他们对峙吵架,然后朱晶晶失足摔下去”这个故事他们已经给严良讲过了,那还有啥事是严良也不能告诉的呢?也只有朱朝阳在晶晶言语相讥时,激动之下将朱晶晶推下去的事实了。

有人说是“见死不救、间接杀死”,最后严良落水那段是一种暗示,我觉得有点牵强,那意思是朱晶晶踩空和掉下去之间她在窗台上挂了一下,朱朝阳有机会拉她上来?我觉得这样剧情合理性挺弱的。

普普写给朱朝阳的信

而朱朝阳的黑化递进过程和心理变化这个我会留在后面整体分析时候讲。

3、我不认为普普是“大恶人”,以及其实欣欣这个角色其实不重要。

有一些分析搞些“细思极恐“的标题党,说普普看到朱晶晶唱小白船时出现意象,父母和弟弟在一起的照片出现,说明欣欣早就去世了。我觉得这个有点过度解读。

先别说在这个设定下,得普普自己编出来弟弟是什么病,还要配型,手术费三十万等信息哄着俩大哥哥团团转,中间还演过普普得到弟弟的病恶化了,着急想去哈市等信息,最重要的是“欣欣不存在”或者“早就去世了”这个信息对剧情其实起不到什么加强作用。要说严良是被普普骗出福利院,那实在也谈不上,严良本来就也想找他爸,也不想待在福利院。

另有一些人分析普普是个BOSS一般的存在,欣欣也不存在,她就是一路坑害团队,我觉得有点过度解读了,普普和严良其实还是有些工具人属性的配角,“恶”主要还是展现在张东升和朱朝阳这两个角色身上,普普的行为更多地是在推进剧情、推波助澜。

“欣欣“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书改编为剧的时候,对动机作出的合理化解释,他们敲诈勒索是因为“给欣欣治病”这样一个有说服力的动机。欣欣没死、存在与否在这部剧里并不重要,也不太值得纠结,对本剧内核没影响。

要说普普有啥问题,大概就是她严重缺爱、是非观不健全和有些表演型人格吧,跟严良的“憨、直“确实有很直观的差别。但说坏孩子指的是普普,最坏的就是她,我觉得故事的内核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要搞这么个设定呢?就为了故弄玄虚?

其实我觉得“坏小孩”这个词的意思是:朱朝阳是一直是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孩子”,最后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希望能重新开始,再次变回一个“好孩子”,但他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小孩”。严良和普普两个人则本来就是表面“坏小孩”(福利院偷跑出来、说谎成性、父母是罪犯),这两个人物的剧情张力没有朱朝阳那么大。

第十集开头狐狸请三只小鸡来家里做客的动画,也将谁是“坏小孩”表达得很明确了。当其他人都死了,朱朝阳拥有了“重新开始”的权利,也成为了另一个张东升。

仔细看人物特征都是很明确的

此外我还想说的是,没必要把所有逻辑点都和原著对比,强行引申解释,虽然有因为审查而隐晦表达的部分,但书和剧还是不一样的,剧中“坏孩子”坏的程度、坏的动机和原著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以上就是对结局的解读了,在看懂这些的基础上,我想聊一聊这部剧到底在讲什么。

首先是这两个人:朱朝阳和张东升,朝阳东升,本就是镜中人。

而在结局时刻,张东升死了,朱朝阳则成了另一个背负真相、活在谎言中的张东升。

张东升是个什么样的人:寒门贵子、痴迷数学、老实本分、万事隐忍,为了妻子定居在无亲无故的城市,做了上门女婿,却没混上个真正的教师编制,只是个少年宫老师,秃顶,清贫,开车向妻子借,妻子家的亲戚都瞧不起自己,生育能力有问题,妻子出轨且准备离婚,岳父岳母早就认为他配不上女儿。

朱朝阳是个什么样的人:全班第一、痴迷数学、性格内敛,班上的同学孤立他觉得他“假正经”,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过着拮据的生活,母亲自以为对他无微不至,实则只停留在“吃得好“、“考第一”两个简单的层面,父爱则是基本缺失,他努力去够的父爱在同父异母的妹妹那里则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

除了性格和背景的相似性,对“重新开始”的执念,让朱朝阳最终成了张东升。

张东升两次杀人前都问了一个问题:“我还有机会吗?”第一次在岳父岳母那里得到否定答案,他杀了他们,其实比起泄愤,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们的死能让已经漠视自己的妻子能和自己再次交心,结果也是如此,妻子伤心过度,先是捶打他,再是伏在他怀里哭泣时,他满足极了。

但这种满足并没持续多久,他又发现妻子早就有了外遇,打定主意离开自己,送妻子走的时候他又问,“我还有机会吗?“,再次得到否定答案之后,他送妻子上了黄泉路。

连对几个孩子也是这样的,他在麦当劳给普普挑玩具的时候流露的怜爱也并不是假的,因此当他发现孩子们的“背叛“时,愤怒是那么真实。但这些奇怪扭曲方式获得的片刻的感情,注定都会被推翻。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人,连“勒索自己的人”都算是少有的“和自己有联系“的存在了。

张东升“短暂地得到过妻子和孩子们的爱”,就像朝阳“短暂得到过的父亲爱”是一样的。

前期朝阳爸爸的父爱一直是奖励式的,朝阳考了第一名他就带朝阳吃饭、买鞋、边打麻将边对牌友炫耀,但朝阳真正需要什么,开不开心,他从来不曾关心。女儿死后,面对疯疯癫癫的妻子,他填补空虚将关注给了朝阳,则是出于愧疚和补偿。

但朱朝阳是如何得到的这种关注呢?他是发现父亲偷偷放了录音笔之后利用了父亲的愧疚,说了一番“我应该替妹妹去死”的话。这份爱本来就基于谎言,为了掩盖一个谎言,只能制造更多谎言。父亲给他量身高,带他游泳,和他用心地聊天,这用谎言换来的关心,能持续多久呢?(虽然他爸听到录音里的拉链声,但也会立刻就认为朝阳杀了妹妹吧,我觉得他应该会觉得朝阳看到他录音还没揭穿而更内疚。)

朱朝阳同样是“重新开始“了两次,第一次是朱朝阳期望妹妹死了,他就能重新得到父爱了。之后事情失控酿成一系列惨剧后,他执着于再次“重新开始”,而终极“重新开始”的办法只有,抹去普普、严良、张东升这些人的存在。以后他就可以继续扮演好学生,照顾妈妈,“正常”长大。

父亲在冷库中濒死时的遗言是“忘掉今天的事,重新开始”。其实我对他爸爸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也是质疑的,因为前面的剧情中朱朝阳根本没有来得及解释发生了什么,“朱晶晶死的时候我在五楼”这句话也是爸爸死了之后才喊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形下爸爸说快跑或者报警之类的都会比重新开始要合理。

不管他爸是不是这么说的,总而言之这里表达的也是朱朝阳对于“重新开始”的执念,和解释他后面的所有行为。

对于“重新开始“和“童话”这两个概念,本剧可以说是首尾呼应地反复点题了。朱朝阳和张东升都讲过笛卡尔的故事,张东升死之前也说了一句:你可以相信童话。

言下之意,你可以“重新开始“,方式就是掩埋真相,编造“童话”,自欺欺人地过完一生,而这一刻,朱朝阳成了张东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是对现实题材的刻画。

近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题材的影视作品真的不少,但有很多都是隔靴搔痒、生搬硬套,斗殴、早恋、堕胎、自杀、明目张胆的校园霸凌,大部分国人的青春未必有这么激烈而出格。(当然也有不错的,比如《狗十三》)

但和父母的隔阂、沟通断层,深刻的敏感和孤独,是绝大部分人真实经历过的青春。

剧中的朱朝阳就是90后的年纪,时代背景造就,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且因为和父母的成长背景差异巨大,很难做到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前面说了朝阳父爱缺失,那母亲呢?

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看到,老师向她反应朱朝阳虽然成绩好,但不爱与人交际,本来是很善意的,但朝阳妈妈直接阴阳怪气、夹枪带棒地讽刺老师,强调“孩子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而她所坚持的“好母亲”的标准是,一心一意照顾好他的身体,感动自己式地牺牲幸福,她固执地坚持着“朝阳必须把奶喝了才能睡觉“,“我必须等朝阳成年了才能谈感情”这些“好母亲信条”。

但在这“无私奉献的母亲”的表象之下,则是另一种“自私”,她固执地相信“孩子只能是孩子”,不应该懂得大人的复杂感情,将离婚的缘由也粗暴地简化作“你爸爸抛弃我们母子”,她完全没想过幼年的儿子对这些也是有记忆、有自己的理解的。

如果你质问这样的母亲一句“你为何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势必回以“我已经辛辛苦苦拉扯他长大,你还想要我怎样。”

这是这个时代亲子关系的普遍矛盾,也不能简单地说谁错了,但往往就是悲剧感扑面而来。父母和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过平等的对话,也没有人是真正快乐的。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未来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容易“爱而不得“、“爱无能”,这一切也源于家庭关系里的孤独。

也许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是大体美满的,没有这么戏剧化的分崩离析。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里,大概都有向父母长辈“隐瞒真相”,给他们粉饰出他们期待中孩子应该有的“童话”模样的时刻吧。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父母是真真正正了解你的呢?

其实,理解这一切才能避免悲剧继续发生,接纳自己、面对现实、表达自我才是情感与关系稳定的基础。

我想比起展现一个环环相扣的“少年之恶”悲剧,这才是本剧最后的字幕“献给童年”的真正含义。

希望我们都不是下一个张东升。

 4 ) 朝阳东升,夏月普浩

有剧透。

读完原作和看完前四集,我有一个疑惑。故事面貌的改变,是审查之罪吗?在追完全部剧集之后,我想,这个问题多多少少已经有了答案。

不难看出,从小说到剧集,最大的改动有两个:一个是人物关系网络从垂直的,或者说孩子们 VS 张东升,变成了平铺的,围绕着这四个人展开的复杂群像。第二个则是人物动机从负面的恨与恶(孤儿院性侵与父亲的抛弃冷漠),变成了积极的爱与守护(为白血病弟弟救命和修复父子关系)。两种动力都是故事动力,光明化和黑暗化的处理没有高低之分。

其实真正劈头盖脸的改编困难,是凭你有通天的本事,如何才能良化惊心动魄的“弑父”主题?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从结果上看,也确实完成得令人遗憾。

“弑父”是原作的核心和奇情走向,但,剧如果要这么拍的话,暂不说审查线,就算是人物的信服力,怕也要大打折扣。在任何文化当中,“弑血亲”都被视为伦理重罪。奥瑞斯提亚为父寻仇,弑母遭复仇女神清算追杀;从此人类社会让渡至父权体系。小说中朱朝阳则可以算为母复仇,弑父完成自我的独立。但东亚的文化语境并不比古希腊精神中充满代代子弑父,习以为常的权力交接隐喻。而是父权极权的无处不在又极度真空缺位。对顺从德性的千年驯化,使得通过“弑父”完成精神独立的历程,很少进入人们的意识。更罕见显化为影像作品,呈现在大众媒体上。东亚银幕上的“父母”,约略等于“神”,他们大多是慈悲,宽厚和隐忍的,但即便他们充满了错误和暴虐,子辈也很少有正面抗争和合法立场的描写。故事矛盾与问题也罔顾现实,永远最终以回归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传统秩序予以解决。家庭之爱,实际上就是秩序之爱。因此剧集开篇就凌厉地呈现了张东升掀翻二老坠入悬崖,是非常大胆和令人震骇的。但要问剧集是否会完整还原小说中朱朝阳的血亲弑父,基本上绝无可能。

为了缓解主题带来的心理冲击,编剧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良化朱永平对儿子的态度。剧集中张颂文饰演的父亲的戏份比小说中多了数倍不止,也复杂立体了很多,但良化后人物套不上主题,使得他行为逻辑上的不一致和最后暴死都很唐突。二是通过增加“代理父亲”来分散权威父亲的不近人情,比如新增加的人物老陈,改写过的父亲叶军,和周春红的情人马主任。

新增加的人物里,王景春饰演的片儿警老陈是个细琢磨何必增加,但又不得不增加的(过审)人物。

要说老陈,就得先看小说中的严良。小说中的严良是慧眼如炬的高知干警,精英刑侦专家,不仅从远处观照整个事件,最后也成了手握反转事件拼图的唯一一人。但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张东升的“老师”,也就是“父亲”的分身。我们想想,故事的结尾,朱朝阳费劲心机去除了一个父亲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财产,但却永远无法逃脱另一个父亲洞穿一切的眼光,和悬停在通话按钮上命运手指的安排。他牺牲了亲人,良知,初恋,朋友,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一无所剩。对这样一个千疮百孔,严重受损的儿子。严良最后问他,“你这么厉害,你妈知道吗?”。(你妈或许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纵你有手眼通天的本事,在我面前终究还只是个儿子。

影视化改编则砍掉了严良威严神父的整个视点,而把他拆散了分别放在了老陈,叶军两个执法警官的身上。但这两个人,都有“慈父”的特征。

老陈这个角色,和原作中的精英刑警严良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而是来自民间的“我这都是为你好自作主张爹”。他是我们影视剧里常见的,即是迫害者,又妄图成为保护者的那一类人。有公权护身,可以随意粗鲁地行使对严良和这群小孩的支配权。打着我不管你谁管你的旗号,管了两顿饭就觉得对谁都可以颐指气使了。甚至大声吼出,“我拉你去戒毒有错吗?我把他送进福利院有错吗?” 。霸道但又自觉正义,完全罔顾严良和自己父亲感情至深的事实。难怪严良那么讨厌他,每次和他的沟通都以万分恼怒的“和你说不明白”结束。剧集最后安排了老陈试图收养严良,并以自我牺牲和家庭温暖(老陈妻和外孙女)来完成对“不良少年”的感化,实在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不这样做,就没法完成审查的价值序列排序。

根据国剧的一贯思路,最后的胜利多半必然依然是属于老陈们的。包括朱永平,也是最后靠自己牺牲,维持住了“爹”的形象和尊严。既然天下无不是的爹,那么逆子的杀念自然也就无从而起了。

这个故事里除了“不要我的坏爹”,“看透一切的神爹”,还有一些“被冤枉的好爹”,比如严良的被关进疯人院的父亲,和普普坚持认为含冤入狱被枪毙的爸爸。其实你从孩子的角度看就一切都恍然大悟,重要的不是他们的父亲是否真的无辜,而是孩子必须坚持他们无辜。——世界上是有好人的,只是好人被坏人抓起来了,所以才这么颠倒黑暗。可是为什么孩子们认同的“善良”和“深情”,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反而无法在这个正常的社会秩序中觅得,不觉得更加讽刺吗?悲凉的是,孩子们如果不这么想,就根本没有能够维系住这个世界的东西了,一切都会崩塌四散,陷入疯狂和无序。

剧集还有一个故事发动力一直无法令人信服。便是虚构出来的得了白血病的“欣欣”,较之原作中为了逃离性侵而死都不肯回孤儿院,显然后者要有说服力的多,这也为什么剧情延展都后半程,以储存卡来要挟张东升,和为了给欣欣治病讹钱变得越来越没有道理,甚至滑向荒唐可笑,人物逻辑立场一片错乱的原因。

除此以外,想必很多人都看出来朱朝阳,张东升,这一对朝阳东升好整以暇的关系一定是不能动的。

不能亲手去干,就交给内心黑暗隐秘的影子去干。张东升就是朱朝阳,朱朝阳就是张东升。或者说,这两个人的内在,根本就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有很高的数学天赋,都处在一个被家庭框架拒斥的边缘状态,都强烈地渴求得不到的爱。张东升渴求妻子的爱,朱朝阳渴求父亲的爱,但都归于极度的幻灭和失望。张东升第一次杀人就是“弑父母”,朱朝阳心中朦胧的杀意也因而被唤起,跟随他“弑妹”,两次死亡都是坠亡。张东升第二次杀人,是“弑妻”,朱朝阳亦步亦趋“弑父母”,两次死亡都是毒杀。张东升第三次杀人则是“弑友”,普普和丁浩(严良)都是被张东升毒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被朱朝阳间接地毒死。而为什么只有张东升是被刀扑杀呢,因为最后一次其实可以算作是朱朝阳的“自杀”,他从一个模仿犯,终于出师成为了真正的犯人,也只有杀掉这个替他“弑父”的张东升,他才能彻底摆脱过去那个还有残余罪孽的自己,从而“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普普和严良逃离福利院的原因,普普的多屁症,和严良往朱晶晶的嘴里塞下体的毛等改动,都是一些往“洁本”去靠的解决方案。真是黑化需要经年累月,要洗白却只是一瞬间。这些出于过审也好,出于观看心理体验也好的改动其实都还算不上是伤筋动骨。

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新副线人物,比如周春红的情人。编剧煞费苦心安排这么个“继父”给朱朝阳,应该不会毫无用处(结果还真就没什么用处)。同样母亲们的处理其实都比小说要好,朴素平和带着儿子过日子,天天逼着儿子喝牛奶,从以儿子学习好而自豪,到充满惊惧不安地看着儿子,甚至还给自己找了个情人的周春红显然要比小说中咬牙切齿恨前夫的怨母要立体现实的多。痛失爱女的王瑶,也不像小说家写得那么单一疯癫躁狂失心疯,在王立以暴力手段逼供朱朝阳的时候也心生愧疚,会低头向丈夫道歉缓和。两个女人的敌对关系也处理得比小说细腻真实很多。王瑶对丈夫的儿子绵里藏针的嘲讽,买鞋的细节,和周春红破丝袜里的红色指甲油,我没猜错的话,这些动人的细节应该都是女编剧的构思。同时增加的,也有整个故事不咸不淡的时代和地域气氛,旧相识,旧友人,旧警察,旧邻里,这些改编必要而恰当,看得出把一个“悬疑”主打变成“现实”主打的努力。然而终究长于白描绣像,弱于结构节奏,也应该是长久以来的通病了。

只是到了最后一集,如何在保持原故事视点反转的悬念的前提下,整个保持住朱朝阳的“罪”,真的是个太困难的改编。较之原来的日记重写,剧集的选择是,聚焦在朱晶晶那一推上,毕竟一切的杀念都由彼处而起。那些腾挪躲闪的杀人,幻想,超现实,无处安放的自白,良知和真相,要分清哪些是无可奈何的妥协,哪些是自作聪明的创造,还真的是费透了操心观众的脑筋。

演员很棒,但是景就粗糙了些,无论公安局还是周春红家,都一概刷了绿漆了事的“棚”感,和声音处理的单薄,甚至有一些镜头明显丢了焦,缺了节奏,都是很明显的短板。说有电影质感云云,就... ...还是算了吧。

“恶童”片究竟有没有被审成三个太善良明媚可爱的小朋友的夏日度假片,而我们凝视现实还有多远的距离,看过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判断。我只是还蛮意外剧集这方面的努力,少年儿童终于不再仅仅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可能拥有贪婪妒嫉和杀戮的罪,有阴沉的眼神和完整的爱恨。多少是一种终究摒弃了样板八股,开始“把人当人”看的更为开放的现代的态度的努力。否则,纵然你朝阳东升,夏月普浩,也永远有太多遍照不及的,隐秘角落。

 5 ) 我都不敢说秦昊演得不好

最近,由秦昊、王景春、刘琳主演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口碑大爆,豆瓣评分一度逼上9.2,尽管现在回落至8.9,但它仍然是内地年度最高分国产剧,并且是32万人观看后评分的结果。

这里我稍微多说一句,豆瓣评分的确是评判一个作品质量的有效工具,因为它有比较出色的算法和防水军机制。

但是,这并不是在说明一个作品在豆瓣的评分越高,它就一定越优质。

豆瓣评分正确的看待方法是:基于打分人数、分析高分段与低分段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化口碑,结合得分综合看待。

因此,《隐秘的角落》在32万人打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呈现出56.3%的观众打出五分满分、综合评分8.9分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它是一个在口碑与热度上都非常出众的作品。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结合弹幕还有各种网友评分仔细看了一下,关于这部剧的剧情、节奏、音乐、摄影、表演各个层面,观众总体上都非常认可,不一而足。

但我看剧的时候,弹幕刷得最多的还真的就是演技: 「XXX演得太好了」「全员演技在线」「没有一个不会演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隐秘的角落》这部剧演员们的表演呢? 最近两篇更新,我将以张东升朱朝阳这两个全片最大Boss入手,稍微地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两个角色和两个演员的诠释的看法,抛砖引玉。

为什么要拿这两个人放一起来讲?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人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样地作为悲剧,把这世界上另外一些人正常的人生,烘托成为喜剧。

东升,朝阳,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不在东,也不在阳,他们只活在隐秘的角落里——

终身舔舐着自己无法见光的伤痕。

因此,这两个角色身上实际上具有非常深刻的互文性。他们是绝对意义上的同类,有着绝对相似的心理机制。

必须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人物。

这一篇,我们先讲张东升。

张东升

(秦昊 饰)

张东升原本是一个数学优等生,八年前,他跟妻子徐静(黄米依 饰)结婚,只身来到宁州(实际上这也侧面暗示了他与原生家庭关联不紧密,关系不和谐),做了少年宫一名没有编制、偶尔代课的校工。

可以说,张东升在事业上没有任何建树,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但也就是在结婚八年后,妻子徐静强烈要求跟张东升离婚。因为张东升是上门女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跟徐静离婚,将会一无所得,人财两空。

这对于张东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情感上和理智上都无法接受。

用他自己的话说:

徐静,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人像我对你这么好了,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你了,毫无保留。我现在除了你,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徐静根本听不进去:

东升,我不爱你了。

所以,在很多观众眼里,击垮张东升的,就是徐静执意离婚的决定。

但是大家不妨暂时去掉这片子的高分滤镜,冷静下来想想,正常情况下,妻子要求离婚,身为丈夫,即便再不情愿,至于去对两位老人痛下杀手吗? 而且关键是,像张东升逻辑这么严密的人,他难道会认为,杀掉妻子的父母,就能阻止妻子跟自己离婚吗?尤其是在对方还有外遇的情况下。(徐静收拾行李时他戳破徐静谎言,暗示徐静有外遇) 很显然:不可能。 合理的逻辑是: 如果张东升不想承受跟徐静离婚的结局(人财两空),那么对他来说,合理的思维逻辑是:要么杀了徐静,要么威胁徐静。 总而言之,徐静,才是他的婚姻困境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人物(徐静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很有主见,不是受父母左右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那为什么张东升要求杀掉徐静的父母呢?

我个人认为,从影视剧的呈现出发讨论,张东升这样做,最主要的是原因是: 泄愤。

大家可以看到,在家庭聚会上,就连徐静家的亲戚,都能在餐桌上随意地嘲笑张东升这个一事无成的倒插门女婿,由此可见,徐静的父母平时也没有少公开奚落他。

虽然剧中没明确地呈现,但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亲戚」,是最会看眼色的。

张东升本就背井离乡,几乎没有亲人朋友,唯一的家人就是徐静的家人,结果他们还丝毫不顾虑他的自尊,乱开嘲讽,挑战着张东升的忍耐底线。

如剧中所示,张东升的杀机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从杀人前一晚的酒席上他临时起意,随后主动要求带父母爬山开始,最后在山上谈崩,变成魔鬼的。

能够临时起杀心,一方面说明这个人本身做事方式极端,心理阴暗,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是受到了某种刺激。

那么是什么刺激了他呢?

我认为,是两句话。

第一句,姑父说的:东升,事业对男人来说很重要啊,男人没有野心,就不算男人。

第二句,岳父说的:我看现在你们两个在一起不幸福。

一个说张东升「不算男人」,一个说「女儿不幸福」,再考虑到张东升中年秃顶(肾虚),以及跟徐静结婚八年,都没有孩子,张东升想要一个普普这样的女儿却苦苦无法实现,并且面对徐静出轨,表现得非常平静……

所有的迹象都在说明,之所以张东升会痛下杀手,很有可能是因为岳父岳母们的话,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作为男人的自尊——

对,他有隐疾。

再直白一点说,张东升大概率是阳痿的。

就连开头徐静父母去小两口家里,父亲都说:

有些话你不好说,我去跟他说。

这台词,有深意啊。

OK,不管怎么说,岳父岳母都成功刺激到了张东升,并且成功下线。

我们呢,也顺藤摸瓜,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破解了张东升这个人物身上最重要的密码:

这个人物,他最主要的危机,其实不光是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婚姻危机、家庭危机,而是更根源性的生理危机,以及这种生理危机所造成的巨大的精神压力。

得是这个压力压得张东升实在喘不过气来了,得是他用常规的方法实在解决不了了,他才会选择饮鸩止渴,用谋杀的方式,去试图释放自己内心中无法平息的焦虑。

所以,可以明确,张东升困境的最根源,就是他阳痿。并且他为此极为焦虑。

(这里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张东升就是个纯粹的变态,他杀人就是纯粹因为心里扭曲而杀人。但是很可惜,这个说法在剧中,是不成立的。

因为如果他纯粹是变态杀人,他不会反复问「我还有机会吗」,他也不可能在跟三个孩子周旋时,用那么柔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既然是变态,一定在某些层面上的感知与常人有所区别,但是去看张东升之后的行为逻辑,并没有什么特别不正常的地方,因此该说法不成立。)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来看张东升杀掉徐静父母之后的反应。

失去了父母的徐静,心情非常悲伤,在这种悲伤之下,张东升一直在积极打理父母的后事,这让脆弱的徐静多少产生了一些依赖感:

她靠在张东升身上哭了起来。

徐静的亲近,当然让张东升看到了一丝挽救婚姻的希望。

但是,朋友们!

微茫的希望,往往使人更加焦虑。因为没有希望,人们可以放弃,微茫的希望,却指引着人们付出更巨大的努力。

看到了一丝丝希望的东升哥,心里一定是高兴的,但是也会加倍焦虑。

因为他虽然杀了人,出了气,但是他依然没有解决自己跟徐静之间的最主要问题,那就是自己的生理问题。

谋杀又不能让他们夫妻生活和谐的嘛。

因此,急于挽回徐静的东升哥,此时是不可能放松下来的。因为他心里的大石头,还悬在他的头顶上,随时可能砸下来。

那么秦昊,这里是怎么演的呢?

他在安抚好妻子之后,欢快地吃着苹果走向阳台:

然后做了两个俯卧撑:

吹吹风,看看花:

甚至再来一个弹跳:

末了,还得坐下看个书:

生怕观众看不出来他心情有多好。

Emmm……

当然,演员他想怎么演,只要导演同意,他怎么演都行。

但是,话说回来,秦昊这么演,正确不正确呢?

答:并不正确。

负责任地说,在面向大众的影视剧中的表演上,是存在着「正确与错误」的。

这种正确与错误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助于人物的塑造、是否遵循人物的行为逻辑、是否在完成人物的最高任务。

秦昊这里试图用轻松的行动,表达自己抱得了美人的愉快,如果只单纯看这一场戏,这样演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我们站在更宏观和完整的人物逻辑上,去看待张东升这个人物,我们会发现,秦昊这里的表现,是与张东升这个人物此时的心里状态背道而驰的。

最违和的地方,前面已经说了,那就是杀掉徐静的父母,并不能解决他与徐静之间婚姻的矛盾,不仅如此,事实上还给他张东升制造了更多问题。

不论他到底是不是阳痿,他跟徐静之间的裂痕,都非常明显不是徐静父母造成的。而他谋害他们,是绝对意义上的违法犯罪,不论他对于自己的设计有多自信,他此时此刻都不可能真正轻松下来。

另外更深层的一点是,秦昊此时表现出来的松弛,是不属于这个人物的。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

说的是,一个人老年时期的性格,在他幼年时期,就会展现端倪。

其实它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性格,不论怎么发展变化,其实都是在一个基本内核上发展变化的。

这个基本内核,其实就是人的本性。

那么张东升的本性是什么呢?

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头说到的他与朱朝阳的内在相似性吗?

没错,张东升的本性,跟朱朝阳是一样的,那就是:

深度的内向、高度的理性、极度的压抑。

这样的一个人,天生就是警觉的,他与轻松无缘。他的内心之中,必然无限紧绷。

因为他始终在用数学的方式去高速地运转。朱朝阳也是如此。

所以,隐秘的角落才会存在,那是他们心中隐藏真相却不会见人的的秘密角落。是因为他们两个,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他们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性格张东升在朱朝阳这个年龄时,就已然形成。

那么试问,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在人尸骨未寒的时候,像上面秦昊表现得那样松弛呢?

这是不可能的。

不信你们就去观察观察看看:紧绷的人,就是连最放松的时候,都会保留一丝紧绷;松弛的人,就是最紧张的时候,他也依然会体现出无法伪装的松弛。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色戒》里的易默成易先生。

你们可以去看看梁朝伟是怎么演一根紧绷的弦的。

梁朝伟用易默成这个角色非常生动有力地说明了,一根紧绷的弦的基本修养是:

只有在有可能解决他的根本困境时,他才有可能松弛,也就是愉快。

同样的道理。

另一幕,张东升在换掉徐静的药之后,最后一次跟徐静在地库说话。

他问她「我还有机会吗」,问完哭了。

哭得非常无法自制:

而徐静冷漠地看着他。

秦昊这里的表演,我一样是不太认可的。因为秦昊的眼泪,单纯在夫妻永别的这个语境里,成立,但是在张东升的世界观里,在张东升的性格内核下,却显得很虚假,很不成立。

张东升可以有情、可以不舍,你甚至可以说他是因为有情、因为留恋,所以才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举动。

但是请记住:

他是一个深度内向、高度理性、极度压抑的人。

他是非常非常不善于排解自己的情绪的。

他只会积压,不断不断地积压,直到他的灵魂变形——

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不会求救。 否则,他不至于划向深渊,万劫不复。

所以,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乍看非常不同寻常,但是实际上这很大程度还是人设帮忙。

人物逻辑上的bug,或者说模糊掉人物色彩的地方,其实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说:

我认为,秦昊饰演的张东升并不成功,这种不成功,在于他并没有深刻地演绎出张东升这个角色的悲剧性。(现在角色的悲剧性多数时候还是来源于人设)

事实上,张东升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应该是一个普普通通、想要好好度过一生的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面临命运的褫夺,不断地失去,最后到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才自我放弃,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个议题本身,是特别深刻的。

因为它讲的是人生中那些沉重的「不可选择」。

它讲的是张东升的「认命」

只可惜,秦昊本人的痕迹,不论是个人痕迹还是表演痕迹,都在这个角色里太重了。

以至于在最后的呈现中,张东升心灵上的破败与无助、呐喊与彷徨,却在一定程度上被轻视了。

这是很可惜的。

不过咱们话说回来,演员也不是神,有很多时候,演员也会在表演中流露出很多的「不自觉」。

这种不自觉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一个逻辑尚且不能自洽的角色,竟然满堂喝彩,一片叫好。

这满堂彩喝得我甚至不敢说秦昊演得不好。

但我偏要「顶风作案」。

因为我认为这届观众,需要有态度。有理有据的态度。

因为我认为他是秦昊,他应有这个肚量,他也可以更好。

同时,我也一直说,表演不只是表演,它是视角,是人生。 对于观众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觉得我们也不妨去尝试用更加宏观和整体的眼光,去看待故事、人物和角色。 有很多时候,把局部的零件、单场的表演,拆开来看,它们都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它们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时,它们却有可能高度互斥,完全无法兼容—— 人间事总是这样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非得学会组合起来看事情,才能看得明白一些,顺畅一些。 不然,就会陷入张东升的无奈与痛苦之中,被自己的「无法解开的人生之题」深深折磨。 这是艺术的难, 也是人生的妙。 零件与零件之间偶尔存在的矛盾,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需要用最原始最简洁的方式,去做出每一个决定, 只需要去尊重自己内心里真实的感受与欲望, 就可以了。 这就是每一个成功的童星,能够成功塑造出经典角色的根本原因。人生而复杂,我们不需要演那么复杂。 这也是朱朝阳,能够「战胜」张东升作为大BOSS笑到最后的原因: 他,足够邪恶,足够简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严正声明:本文绝对无意冒犯脱发人群,也不是根据秃顶这一简单事实得出张东升阳痿的结论,而是结合八年不育、相关台词以及全方位信息,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如果有任何冒犯,还请多多包涵。鞠躬~

————————————————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问欢迎来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号后台发送电影关键字如《我不是药神》获得相关电影评论、发送演员名字关键字如「章子怡」「姚晨」获得演技或相关评论。

微信扫码或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

 6 ) 个人理解的隐藏结局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皆大欢喜,但是我觉得三个小孩里严良和普普已经死了,老陈或许也不在了。

1.开场动画三个小人被追杀,最后只剩下一个躲在黑暗里。

2.普普哮喘发作,张东升产生的一丝恻隐之心在听到医院问及地址立马就消散了,挂了电话。这样不愿跟三孩子扯上关系的他可能会把普普送到医院吗?何况当时普普已经昏厥过去,吸氧都不能,送去也很难说来得及了。后面她也再没出现过。

有个花絮张东升一个人吃着三份麦当劳套餐痛哭,之前他答应过带普普来点三份,这证明了普普的去世。不过这段被删了。

3.朱朝阳在读普普写给他的信泪流满面,全剧他只哭过三次,之前都是很受伤的事。为何如此伤感?

4.严良在船上掉下去就死了。老陈腹部重伤住院,上厕所都要老伴扶着,才几天突然就能没事人一样下水救人(在周边那么多jc的情况下让他一个伤员下水救援就不科学),还及时赶上准确无误救下了严良,这未免太像张东升和朱朝阳口中的童话了。

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他之前还是捂着肚子走,水里捞起严良就安然无恙一般生龙活虎的给严良做心肺复苏(我觉得可能这时老陈就没了)。如果普普已死确立,那么后面说普普配型成功的严良和老陈就更不真实了。

5.礼堂那个画面仿佛天堂来客,配的音乐也是所谓的“阴间”音乐,严良一个外校人淡定走进学校礼堂,全校师生跟没看见一样,只有朱朝阳转过头。

严良看朱朝阳的眼神明显带着不满,作为一个算得上有正义感的人,他根本不原谅朱朝阳,如果这是朱朝阳幻想中的童话日记,那还是隐喻了一部分现实。那就是证明了他作的恶,他复制卡的谎言与故意传播害死了普普。温暖的画面配不安的音乐,漠然的与仇视的眼神的对视,绝了。

甚至在船上严良挂了那么久,朱朝阳也并没有伸手拉他一把,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掉下去。已经很明显了。

6.至于朱晶晶的死,在我看来已经算明喻了。最后普普信里说的这个真相她连严良都没告诉,那对应她前几集对严良说看见朱晶晶自己摔死了,就可以得出朱晶晶绝对不是意外摔死。要么朱朝阳推下去,要么他见死不救,个人倾向他有看到朱晶晶挂在外面(有衣物挂在外面)并助推,不然只是冷眼旁观的话,他与普普份量是一样的,普普不必要在信里说希望朱朝阳承认真相重新开始。

那个柔光画面(与普普回忆家人的滤镜如出一辙,代表虚假与谎言)朱朝阳探头去看,随后黑屏,出现一段小女孩的哭声,再才是坠地声。坐实了朱晶晶是在外面挂住了没人救才摔下去的。

朱朝阳最后一集说出的后悔给他们开门也印证了他黑化后对朋友截然相反的态度。我觉得他黑化的几个关键点一是被亲爸猜忌,二是被后妈羞辱与王立三番两次置其于死地,三是亲眼目睹张东升杀人现场(质变的一次)。

担心严良在解决张东升的事后主动自首暴露了自己,所以朱朝阳隐瞒了王立绑架自己/张东升杀王立事件(既能在亲爹那刷好感,离间亲爹与后妈关系,又能拉拢张东升,利用他做侩子手除去自己要除掉的人),也开始对朋友目的不纯,不择手段。

他最后两集两次问严良“报警吗”就有了杀意(有趣的是刚开始看到杀人事件先提出报警的是朱朝阳,被不想送回福利院的严良阻止。而后面反过来,是朱朝阳不想严良报警),在看到张东升与其他两人“其乐融融”的情况下,他故意说复制卡的事,并祸水东引到严良。嘴上说着销毁,但他清楚严良不会销毁(毕竟对杀人犯总有戒备心),因此严良必会被张东升视为眼中钉除掉。

结尾他一通电话把两人引到轮船上,说走到尽头就可以看到自己,结果却是让张东升和严良碰头,导致他们打起来。有个猜想是严良是在这里被张东升杀死的。未成年人严良肯定打不过张东升,就算打架经验多,但张东升毕竟杀过那么多人,连王立这种坐过牢的地痞流氓都能干掉。而且当时张东升已经掐住了严良脖子举起了刀,按照这个动势和张东升杀人干脆利落的性格放过他太奇怪了。也已经出现悲凉的配乐与严良遗言一类的话。后面那个严良可能就是朱朝阳想象出来的劝自己不要下手的正面形象,在他童话里这是要当jc的人也说的过去。

普普属于意外情况不在他计划之内,但是他防备普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普普把朱晶晶事件告诉严良,所以结局看到信哭出来除了为她的死,还有就是愧疚感。

最后一次朱朝阳跟妈妈吃饭笑着说自己成绩又是第一名,妈妈脸上已经没有笑容,在父亲刚死的情况下还笑得出来跟母亲讲成绩,朱朝阳已经没那么在乎父子情。这个剧里的母亲直觉都很准(包括没有证据就死揪着朱朝阳不放的后妈),或许母亲早就察觉到了儿子身上的变化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而无力挽回。

当初三人一起在船上飞往月球的美梦,终于变成了一个阴暗中孤独生长的“旭日东升”。张东升与朱朝阳有许多共通之处,都热爱数学,都喜欢笛卡尔,相信事物的两面性,有阳光的名字与阴暗的个性,都可以为了得到至亲心目中的第一顺位而对关系不好的亲人痛下杀手,甚至都爱穿白衬衫。后期还有种亦师亦友的惺惺相惜之感。在船上那番交接,也是彻底失败的张东升把这面阴暗的旗帜递交到加强版自己朱朝阳手上的节点。只是朱朝阳做的更不露声色,成功将自己伪造成了一名受害者,以至于演的都感动了自己。

————

仅发在豆瓣

 短评

说那么多,就没一个人看出来,这剧很娄烨吗?

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弹幕有人吐槽节奏慢,没看过原著,看前两集根本不敢眨眼,张东升人前人后的反差、朱朝阳被校园软暴力、朝阳妈妈的教育理念、严良的身世、普普的内心世界,细节真的太多了,每个角色的人性丰满让人惊讶

7分钟前
  • 有趣的人
  • 力荐

还真的是挺棒的,审查把创作逼成了少年派。我觉得最可深究的角色是普普。这个女孩儿是朝阳和东升之外的另一层映射,普普不停地说,我是不会告诉严良的,然后要钱去救一个不存在的弟弟,细想才是毛骨悚然。

10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选景很到位,破旧的海滨城市搭配上火辣辣的阳光,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有夏天的感觉,非常有代入感。除此之外,我感触很深的是几个小演员们的造型,朱朝阳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班里那些整天埋头看书、不怎么爱说话的学霸们,还有严良的服装、发型和小演员的气质非常搭。总体来说,这种角色设定非常考验小演员的演技,但很幸运,这三个小孩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特别是演普普的小女孩,我真的太喜欢了,即使不说台词,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戏。

14分钟前
  • 七月在野歪
  • 力荐

秦昊早该演变态的反派啊,这下要成多少孩子的童年阴影……(6.19刷完记,没烂尾,还成了“剧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稳。

15分钟前
  • 小艮
  • 推荐

维持在9.0就OK了,第一次看国剧有了那种刷美剧日剧的优越感,发自肺腑的开心和骄傲。既然都把标准线定这么高了,咱就别再掉回去了吧。别的制作方来看看,别天天拿过不过审当借口,但凡动动脑子就成,是好东西,大家都会花钱的

18分钟前
  • 一毛钱
  • 力荐

我,笛卡尔,一个感情失败的秃子,追不回我的公主,拿不到我的相机。

23分钟前
  • 浪漫下颌
  • 力荐

秦昊演坏男人永远让人恨不起来!加上影帝王景春张颂文这阵容妥妥的文艺电影冲奖标配啊。。。(很想连麦一下娄烨导演,问问他看到秃头的秦昊心生怜爱和疼惜了吗?还是会给一个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眼神哈哈哈哈)

28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力荐

让张东升杀掉朱永平简直大败笔(可以理解是考虑审查),杀父之仇是太强烈的情感推动力,改变了整个故事的逻辑,如果没有这段,故事是完全可以朝着更黑暗的方向讲述的:三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合力毁尸灭迹,张东升收养普普,严良跟随老陈,朱朝阳一家三口团聚,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大家藏着秘密再也没有见面。人生是很沉重的,我们从小就知道。

29分钟前
  • 基闹
  • 推荐

你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剧了吗

32分钟前
  • Nobody
  • 推荐

多好的一个张颂文啊!

33分钟前
  • 尝碗粥
  • 力荐

集齐刷口碑利器:年代、方言、涉案、小城、孩子和不红的中年演员。但还是忍不住产生十万个为什么,朱朝阳把小伙伴带到妈妈工作的景区就这么不怕被妈妈撞见吗?两个山头离得那么远,这是用了多小的光圈才能让三个孩子看出那是把人推下山而且推人的就是停车场见过的人,秦昊为什么一点也不挣扎就认了,以三个小孩面对他时所展露的智商,他说自己是去拉人没拉住我觉得也是可以糊弄过去的……还有民警同志啊,发现小女孩坠楼不上去查看还立刻把现场所有人都赶走,这是保护现场还是保护可能存在的疑犯呐(扶额

38分钟前
  • 小安
  • 还行

牛逼,小演员的表演太惊艳,秦昊演这类角色毫无压力,湛江取景选的真好,某一刻都以为在看《风雨云》了......这种国产剧我愿追。

39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其实从我的角度,最后一集是显而易见的烂尾了。哪怕是学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层故事也要做到合情合理,深层故事才有发掘的价值。而这剧最后一集的表层故事里,张东升、朱朝阳和严良的行为逻辑是混乱的。但从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我愿意给这个剧打五星。我完全能够想象这个剧在改编过程中的艰辛。很多时候我自己面对苛刻审查与IP资本的双重压力,最后就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而这个剧真的做到了在尽最大可能去呈现出创作者的追求和情怀,对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然后还有这么一群非流量的真正表演者,去用心诠释自己的角色,仔细打磨每一场戏的表达,而最后这样的作品真让那么多观众看到了,并且喜欢上,这是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深受鼓励的。我本来以为中国影视就这样了,就是混口饭吃了,反正大家都不在乎了。但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在乎的

41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非常好,我挑不出缺点的好。既商业又情怀。

44分钟前
  • 紫金陈本人
  • 力荐

音乐真的绝了,朱朝阳这个小孩演的好好呀!细节处理的太好了,一开始的极度谨慎,用梳子上的头发丝放到衣柜门口,检验门柜是否被打开。后面三个小孩抱团取暖的感觉温馨到我了~草刚刚看剧透,他妈温馨个鬼哦,看的我后脊背发凉,坏起来真的不敢想象,人性哦~

49分钟前
  • 肖宗镜
  • 力荐

以为不连戏的地方其实都是暧昧的暗示,值得细品。看看大部分黄金热播国产剧的脑残现状,还是宽容点吧,不能那些都考全国卷,单给这个考江苏卷啊……

53分钟前
  • 竹官碧
  • 力荐

一群电影咖来拍电视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秦昊演的张东升在电梯里被小孩滋水,嘴角微微一撇,怒而不发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安嘉和这个恶魔。一个细节:从朱朝阳选择相信的笛卡尔故事结局,就已经揭示了朱朝阳是怎样的人了。

54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秦昊+张颂文,两位文艺片男神坐镇,广西六峰山和广东都有取景,时不时还有粤语乱入,一瞬间突然似乎就穿越到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了有木有!这个导演之前在《幻乐之城》似乎就有拍过短片?印象很深,他的镜头运用一直都非常有质感。(希望我没记错)当然,这部剧更让我喜欢的是这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朱朝阳这个角色。小小年纪就能hold得住这么有层次的角色,未来可期啊!

58分钟前
  • 银河水手XD
  • 力荐

秦昊的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担当,看他演技真的太爽了。我单方面给他搬一个痞帅影帝吧。虽然没得过影帝,但他的确是非常非常有实力、有魅力的男演员了,近年来我最最喜欢的男演员!

1小时前
  • 平淡是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