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HD国语

主演:王心刚,张瑜,英若诚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知音 剧照 NO.1知音 剧照 NO.2知音 剧照 NO.3知音 剧照 NO.4知音 剧照 NO.5知音 剧照 NO.6知音 剧照 NO.13知音 剧照 NO.14知音 剧照 NO.15知音 剧照 NO.16知音 剧照 NO.17知音 剧照 NO.18知音 剧照 NO.19知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知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辛亥年间,日本逼袁世凯(英若诚 饰)签订卖国“二十一”条,袁世凯不顾国人反对,屈从签约。由此引发全国抗日风潮,袁派兵血腥镇压。云南起义将领蔡锷(王心刚 饰)目睹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进行讨袁起义。名妓小凤仙(张瑜 饰)倾心蔡锷威名,却始终走不进蔡锷内心。一曲“高山流水”琴曲,终吐自己凄惨身世和除贼心愿,彼此览对方为知音。起义前夕,小凤仙为掩护蔡锷不幸入狱。蔡锷在云南打响讨袁第一枪,各省联袂而起,窃国大盗袁世凯郁病而亡,随着讨袁护国战事结束,劳尽心力的蔡锷也客死异乡。正在抚琴的小凤仙望着突然崩断的琴弦,猛然意识到什么......威廉泽罗的重建WWE:快车道 2023记得我烽火连城决二战风云史上最强男主角打铜锣耍宝警探鲁班奇术云做的翅膀国家宝藏:历史边缘第一季晚秋2010云飞丝路天阿衰第五季河谷镇第三季毒祸2布莱克书店 第二季超越金属老爸入侵记此花亭奇谭国语松林外三姊妹按响邮差的铃乌龙贼替身亚尔斯兰战记第一季再次我的人生十九岁的地图黑白科林姐妹四城独角兽塞尔玛被生活扼住了喉咙反攻美国甜蜜的季节康纳一家第一季孟菲斯美女号绝对正义海军罪案调查处:夏威夷第二季不亲密朋友时间会议杰克的一切狗咬狗(普通话)廖仲恺女金刚斗狂龙女哥谭骑士第一季乡村爱情II画皮青衣以黑治黑

 长篇影评

 1 ) 琴心剑胆 千古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列子.汤问》。后世遂用知音二字形容心意相通的好友,而《知音》这部影片描画了的护国将军蔡锷和青楼女子小凤仙的一段旷世情缘。

影片中穿插着袁氏当国、护国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实际蔡松坡将军进京时带着家眷,因与袁世凯政见不一受到严密监视,于是借青楼的酒色行韬晦之谋,凤仙系因会弹唱由他人"割爱"给蔡锷。密谋起义关系举国命运,蔡锷不可能像一名妓女吐露实情。但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与时片中为将军和凤仙安排了一段琴社相遇的前缘,巧妙的摆脱了八大胡同的香艳旖丽,刻画出了凤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影片在高山流水的琴声中展开,琴者,禁也。古人弹琴要先焚香淋浴,古人以琴会友,借曲传情。司马相一曲《凤求凰》拐走卓文君当垆卖酒,“朱弦声杳恨溶溶,长叹空随几阵风”出自巜玉簪记.琴挑》琴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的地位与其他乐器不同。《陋室铭》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嵇康临刑奏《广陵散》,《红楼中》妙玉隔墙听音,闻黛玉琴中变徵之声,叹弦断恐为不详之罩,后果黛玉在一年内逝去。这曲琴音既预示将军日后将凤仙引为知己,心心相印,也预视着“从来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两人阴阳相隔如伯牙绝弦的悲剧。

松坡将军幼读私塾,身上打着旧式文人的络印,早期他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一心忠君报国。所以无论是对凤仙还是对下属都说要守卫彊土,拼死一战。王心刚演出了一代儒将,老成持重,温文尔雅而又不失英武。

而张瑜诠释的凤仙既有古典美女的温柔婉约又内含风骨。从出场说蔡锷是庸人到酒桌上反讽我也错认了人都透着那个一股辛辣,而又不乖张,不过分。美人柳眉轻扬,膻口微启,轻声细语,迤逦而来,如花含露,意态风流。正符合蔡锷送小凤仙的对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蔡锷还送过小凤仙另一幅对联 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青楼女子不比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懂情爱也敢于追求,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杜秋娘劝君惜曲金缕衣,李香君血染桃花扇都可歌可泣。而风尘女子中最配得上侠女这个称呼的是红拂,尸居余气杨公幕,先夜奔李靖自荐枕席,后又慧眼识得虬髯客义结金兰—唐传奇巜虬髯客传》。这幅对联蔡锷就是以凤仙比红拂,将军对美人缄口,美人却未必不知将军的抱负

早期将军利用凤仙打掩护,摆酒局,宴宾客,时时表示坚决拥护袁大总统。而剧中凤仙沦落风尘却关心时局,相信光明。用金簪刺破手指染红画家画的黑太阳,在将军替他签支持帝制的倡议甚是气愤(史上袁世凯确实组织妓女上街游行支持自己称帝),将军随后掏出手帕捂住伤口,软语安慰不忍美人垂泪,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却不能对她吐露实情。而在带凤仙去天冿会友后(名会游玩实为策刬起义),颖悟的凤仙明白了将军的用心,她假装娇嗔帮将军圆场。在凤仙吐露父亲被袁世凯所杀后,将军终于打消了疑虑,两人深情相拥,肝胆相照,铭心刻骨。(剧中台词)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一声声如颂如歌

如赞礼 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一曲巜知音》唱出了两人的琴心剑胆,两人不仅是知音,更是战友。就像剧中说的将军一席话,点亮了一颗心。此时蔡锷步步筹谋,凤仙憧憬着实现共和。两人心心相印,共同演戏送走了蔡母,保护了密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起义之事一天与一天紧迫,袁世凯却丝豪没有放松对蔡锷的监管。建国后小凤仙改名张洗非,在迫于生计求助于梅兰芳时说蔡将军是做自己的马车逃出城的,而片中将凤仙的侠义进一步凹显。新婚前夜,凤仙主动请缨,要做战士助将军逃脱。将军明白凤仙的主意是自己换上将军的衣服,自己在卫兵随凤仙回将军府后趁机出城。他眼含热泪,无语临噎。英雄无奈是多情,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军却要美人为自己牺牲。凤仙步步紧逼,问将军是否英雄气短,将军“如果我不属于四万万人,我便只属于你“凤仙“你是四万万人的,也是我的“。

好的爱情,不是依附,“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是做一株木棉与橡树风雨比肩(舒婷《致橡树》,不惧霜雪,琴剑相和。就如歌中的唱词愿做长风绕战旗,风助战火,凤仙心甘情愿,死而无憾。成功脱逃后,在云南的火车上属下问起凤仙姑娘时,将军戴上的墨镜,藏起目中的清泪。

起义成功,举国欢庆,凤仙却没有迎来将军,蔡锷在起义成功后8个月因喉癌在日本去世。爱人已逝,“带着这一琴一剑,放浪于重洋之间“已化泡影,从此唯梦中可见音容,就如影片最后的画面,一汪碧水,断弦之琴。

不信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__凤仙祭蔡锷的挽联。英雄短命,令人晞嘘。太平盛世,原由烈士的鲜血铸就。高山流水,我们应记住这曲知音

 2 ) 人中吕布蔡将军、侠女佳人筱凤仙的传奇爱恋

儒将蔡锷将军
蔡将军与筱凤仙
蔡锷将军旧居(昆明)

第一次看电影《知音》是在一九八一年的春天,当时正在读高一。那个时候看一场电影既是一件奢华,也是一件隐秘的事,毕竟高考为重,学习以外的事是不能正大光明地做的,何况自己成绩还十分的不理想。但因为爱电影,所以还是想方设法地看了。当时只被王心刚的一身戒装所吸引,只为蔡将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气势而羡慕,只为松坡先生年纪轻轻却仙逝日本而伤心。对于小凤仙,对于男女知音,对于蔡将军的历史地位以及两人为共和、为民国、为四万万同胞,摒弃私利、舍生忘死、相互倾诉、惺惺相惜的情感也知之甚少,并没留下特别深的印象。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幅蔡锷将军旧居(昆明金马碧鸡坊)照片,心里十分沉痛。蔡锷将军旧居已被掩埋在金马碧鸡坊庞大的商业王国里,拍摄者说,他用高德地图找到旧居附近后,导航显示到了但就是找不到旧居,周边也没有标示牌,问附近行人和商家也没有人能知道旧居到底在哪里?最终还是靠拍摄者“行万里路”的精神,终于找到了旧居并拍摄了这张照片。蔡锷将军旧居亦叫得意居,亦是云南赛俩目集团的办公场所。想当年,蔡锷将军担任云南军都督(云南最高军政长官)时,革新政治,拥护共和,发展经济,关注民生,将一个边陲地区发展成为民国时期的一个富庶之地,令其老师梁启超亦刮目相看。为此,蔡将军还主动降薪,从每月600大洋,降至120大洋,再至60大洋。这在民国所有官员中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这样一个爱民亦被民爱的共和英雄在昆明却没有一间让人瞻仰的旧居,实在令人废解。

这张心酸的照片,让我再一次观看了电影《知音》和一些有关蔡将军和小凤仙的文字资料,使我对影片和片中人物及其传奇的爱情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王心刚主演的蔡将军,可谓神形兼备,既表现了将军文武双全、琴剑皆通的儒将风采,又刻画了将军救国救民、忧心如焚的护国英雄的内心。蔡将军,生于湖南邵阳,学于长沙时务学堂,师从谭嗣同、梁启超,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同为士官学校“三杰”。成事于云南昆明。1911年10月30日,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在全国率先支持辛亥起义和民国政府,任云南军都督。1913年10月30日,袁世凯为拉拢利用蔡将军,将其调至北京,让唐继尧继任云南军都督。蔡将军与小凤仙就是在这段时间于北京相识、相知、相爱、相别、相思,成就了一段以身相许、以死相报的千古奇缘。

袁世凯及其儿子袁克定在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后便做起了恢复帝制、重新登基的皇帝梦。为了皇梦,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卖国求荣的二十一条,令蔡锷、小凤仙等国人反对和不耻。袁为了钳制蔡锷返回云南,软硬兼施,用尽各种手段,包括把小凤仙介绍给蔡锷作为眼线。电影一开头,让两人在北京一个茶坊、一曲高山流水的琴曲中相见,随后,袁克定作媒介绍两人相识。蔡将军将计就计,携小风仙频频出入酒场、舞场、戏场、赌场等等,才子佳人,风花雪月,营选出玩物丧志、身陷温柔乡而不拔的假象。蔡母对此怨恨不已,痛恨家门不幸,出此逆子,从而大闹八大胡同,小闹袁府,并以此为由愤而离京,回归湖南。因与小凤仙交往日深,蔡将军得知小凤仙,人虽在风尘之中,心却在风尘之外,她深明大义,嫉恶如仇,视蔡将军为当代英雄,远在当代枭雄袁世凯之上,全身心支持蔡将军护国反袁的主张,也希望蔡将军为其报杀父之仇。就在蔡将军迎娶小凤仙的前夜,小凤仙穿着蔡将军的军服回蔡府,骗走了江统领手下监视蔡将军的北洋军,蔡将军因此逃离京城,由天津至日本,至香港、越南,再由滇越铁路回到云南,担任了云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5年12月25日,打响了反袁护国的第一枪。袁世凯于1916年3月不得不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一命呜呼,死于尿毒症。1916年11月8日,蔡锷将军因喉癌逝世于日本福冈,享年34岁,真乃天妒英才。随后,蔡将军遗骨运回祖国,中华民国为其举行了首个国葬,其坟墓修建在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将军,天生英才,十二岁中秀才,随后就读长沙时务学堂,留学日本,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袁世凯非常欣赏其才华,认为他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之上。如果他不心系民国,拥护共和,不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而拥袁称帝,其个人前途将如日中天。小凤仙如果按袁家计谋行事,将蔡将军一言一行密告于袁,使袁无法脱离虎口。袁世凯称帝之日,恐怕也少不了小凤仙一个妃嫔之位。但小凤仙亦愿意用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愿意挑破指血将年青画家所画的黑太阳染红,使日月无光的世界变成重见天日的世界。两人的目标和理想虽有大有小,但是却是一致的,就如同一间大厦中的房梁和砖块一样。正是这共同的信念才能使他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毫不犹豫地舍生忘死、共赴国难,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因此,民主共和就是他们传奇爱情的基础。蔡将军逃出之后,小凤仙不幸入狱,直至袁世凯死后才释放出狱。后来,小凤仙嫁与一位长相很似蔡将军的东北军唐姓军官,军官抗日殉国后,小凤仙又嫁给一位工人,直至1954年患痴呆症离世。小凤仙短暂的一生,如同她的爱情一样具有传奇色彩,正如蔡将军为她听写的对联一样:“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如果仅仅把小凤仙看作是一个京城名妓的话,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这段千古奇缘的。

蔡锷将军千古!

蔡将军与小凤仙的千古恋情千古!

 3 ) 荧幕上的中国近代史-1-《知音》(蔡锷与小凤仙)-观后感

2022年6月25日第一次组织中国近代史系列电影沙龙,从荧幕上学习和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史,选择的第一部电影是《知音》。

一、故事背景

《知音》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影片描写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故事 。电影于1981年10月10日在中国上映。‍

二、主要演员

作为80年代初期拍摄的电影,关于主要演员王心刚和张瑜,80、90后及之后的年轻人是相对陌生人的,而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前辈,相对就是熟悉一点的。八九十年代的电影、电视还不是很发达,能看到的电影不多,一部电影能反复看也是一种乐趣(还因为娱乐活动也不多)。所以,对于主要的一些演员,那个时候的人是熟悉的。

三、题材-开放的信号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影技术的发展,电影行业逐步进入商业时代。但是回顾中国的电影史,不能单纯以商业电影和剧情电影来看待,其中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这部影片拍摄于1981年,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不久的日子,我们朝着西方和开发转换的日子。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办于1949年,算是和国家比较紧密的吧。可以猜测当时的电影拍摄成本较高,拍摄不易,我们不禁思索为什么选择了蔡锷与小凤仙这样一个看似爱情的“知音”题材。我们可以说是它是一部红色电影,但是红色题材不少,为什么选择这样比较特别的题材,我们大概猜测和以下可能有关:

A.服饰

开放意味着服装也会向西方一样靠近,虽然我们现代的服装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但是电影中的装扮、服饰对于当时的人还是冲击很大的,也许意味着我们原来还可以这样打扮。

B.生活

剧中展示的生活也不同,虽然没有现在的美食丰富,但是关于吃喝,我们似乎不应该那么抵抗。

C.舞蹈

很多舞蹈作为西方代表的文化产品,不像现在一样广场舞盛行、舞厅也多不胜数,对于交谊舞的开放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D.歌曲

我们最早的歌曲都是以红歌为主,慢慢过渡到轻松欢愉的歌曲,最后才是港台等歌曲。

以及片尾曲“知音”(李谷一)

电视剧以1915-1916年的故事为背景,实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模式,这不是一种思想解放的前兆么。

四、台词

回望80年代的电影,就台词方面和现在都很不一样,每个人说话都有每个人的特色,其中蕴含着有趣的韵味。比如蔡母在接到袁世凯的钱时候说的:“袁家的钱迟早会用到袁家的头上”,暗示着反对袁世凯是迟早的事情。

以及“四万五同胞的热血会把太阳染红的”。

五、剧情故事性

但从电影的故事来看是相对简单的,以蔡锷的委曲求全,沉迷温柔乡麻痹袁世凯为主线,讲述蔡锷与小凤仙的知音之路。没有侦探的计谋、华丽的武打、没有震撼的枪战、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和现在的计谋、武打、枪战、爱情电影比,确实略显故障。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其中的社会变化、台词文化,还是很有意思。

六、关于放走蔡母的思考

电影过程中不禁疑惑,蔡锷先是用计送走了母亲,其次才是自己逃脱。袁世凯在这个方面犯了一个错误。那么关于部门的管理、人质的扣押,应该如何操作,有没有犯兵家的大忌。如果部下管的太阳,容易离心,如果太松,可能出现蔡锷这种情况。

七、感想

以前看电影总喜欢刺激、精彩,现在看电影更加喜欢平和,可以认真感受和思索。不断有新电影刷新票房纪录,但是也可以回头看看过去的电影,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纪念”。

 4 ) 那个时代难得的好电影

非常细腻。大家注意电影音乐的切入,说明导演很有艺术感觉。有一个情节,最后蔡锷在日本的医院里,护士照顾病床的他,护士离开后,蔡锷一个人孤零零的躺着,没有将军的英武威风,显得非常衰弱。这个时候,切入了主题曲,大家要特别注意开始的音乐效果,那声音似乎是从天外传来,似乎隔着时空,有种特凄凉的感觉,如果你是主人公蔡锷,也许你正想起戎马生涯,也许正想起红粉知音,然而,一切都行将结束。然后下一个镜头是前往蔡锷湖南老家途中的小凤仙在船上弹琴歌曲。此时音乐效果就是“实”的效果。这两个镜头有什么联系吗?是的,有。你可以感觉出来,是凤仙的歌声穿越了山水,来到了病床上蔡锷耳中,可惜一切都不能再继续了。那种无处话凄凉的感觉特别浓。
后来蔡锷病逝,人们用白床单缓缓盖住蔡锷的脸,当年英俊的青年将军,如今已经永远走了。此时的歌曲恰恰是这样的歌词“一声声,如泣如诉。。。”可是音乐并不撕心裂肺,却仿佛谁站在青山外,只是忧伤叙述。这样,这个电影故事就更有冲击力。
    往前叙述一下,蔡锷逃出虎口,在火车上,副官问他,如今凤仙姑娘怎样了。。。蔡锷无言地戴上墨镜只看火车外不停退后的风景,然后下一个镜头接的小凤仙在监狱中。大家注意下,并没有马上接上凤仙在牢房中独坐的镜头,而是从另外的牢房拍起,一个个牢房往下,好几个过后才是凤仙的那个牢房。在镜头越过一个个牢房时,监狱的铁栏杆一个个退后如同火车奔驰,看上去和火车外风景退后是完全一样的感觉。这个镜头处理真是好啊。什么都没说,但是那种隔山隔水但是两人连心,然而作为将军却无力就出心爱的姑娘,所以锥心泣血的悲伤都表现出来了。
    另外导演非常非常会选角。选择王心刚先生来演蔡锷,虽然年纪有点过口了(当年蔡锷去世也不过34岁,王心刚先生在演的时候大约49),但是作为戏剧里的将军,选择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演,似乎更有气氛。(我仔细想了想,当年的演员中,还真没有谁更符合这个角色的气质的)而且,王先生在中年后,比他年轻时(30岁上下)的银幕形象更多的是文儒之气,不像年轻英俊时多的是军人气质(没办法,特定年代嘛)。这样的气质加上将军的身份,恰好有种张力,给蔡锷这个角色平添了难以说出的魅力。张瑜那年大约24岁,眼神中有种纯净的味道。作为“名妓”是否符合我不知道,但作为戏剧中的艺术形象,“单纯”似乎更符合剧本的原意。(大家可以揣摩下小凤仙的台词,基本可以看出来编剧本来就是要打造一个纯净且热血的小凤仙形象的)。如果仅仅顾及小凤仙的“妓”的身份选角,可能效果反而不好。
我说导演会选角,就是在选的这两个人,都有种从和外在身份不相称的气质,但是这个气质真是有着很出色的表现力啊!
  至于应若诚先生,呵呵,当时一时还真没认出来。反正下载的片子也模糊,不过演的袁世凯还是很有点军阀气质的。哈哈。
   我一直在想,谢天谢地到81年的时候中国电影界已经可以在电影中淡化一点宣传性质了,不必片片都极左了。还好还赶得上王心刚先生49岁,若晚上20年,岂不遗憾?不过要是早十年,39岁出演,该是什么样啊?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5 ) 桃花颜色亦千秋

某天,有位电视台的朋友说她正在做“民国那些女人”的电视专题,而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民国女人”不是陆小曼,也不是张爱玲,却是小凤仙。
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故事,一直为后来者所津津乐道,因为其中蕴含的情和义。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谢铁骊、陈怀皑、巴鸿三人导演了电影《知音》,讲述蔡锷和小凤仙的历史传奇故事,在当时曾引起不少的轰动,由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更是风靡一时、传唱不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再来看这部电影,依旧被影片富含的古典韵味以及浪漫主义情怀所深深打动,古有伯牙子期、今有蔡锷凤仙,一曲高山流水,弹出的又何止是一段人世间最难寻觅的知音佳话。

虽然时有今人提出蔡锷并不是在小凤仙的全力帮助下逃离北京,更有人探讨蔡锷对小凤仙是否逢场作戏。蔡锷能完全脱身也许是得益于很多有利因素,比如包括他老师粱启超的暗中协助,但小凤仙的帮助肯定不可忽略,不然何以当时各类报纸皆称小凤仙为“侠妓”?

1916年11月8日,蔡锷病逝日本,遗体运回国内后,便归葬于长沙岳麓山,成“国葬第一人”。自从来长沙求学工作后,爬岳麓山也不下数十回了,每次爬山,总会到蔡公墓前默默地站一会,内心深处却愤慨将才早逝、天意不公。

近日读《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书后附有1916年11月30日《长沙日报》一则题为《警署传询小凤仙》的短新闻,大意说蔡锷病逝后,各报纸盛传小凤仙欲自杀徇情,于是警察为此传询小凤仙,凤仙回答: “儿与蔡先生感情殊笃,比闻其死,不胜悲痛”,警官说生命至重,不可轻生。她的回答是:“个人之事,可不必管。”由此可见小凤仙对蔡锷情之重义之深。

蔡锷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时,举国哀悼,小凤仙更是痛不欲生,她写了两幅挽联。
其一: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其二: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一代共和缔造者,能遇见小凤仙这样的奇女子,幸哉!

 6 ) 生当如蔡锷

刚看完,生当如蔡锷,这个是感慨。一股正气让人心中颇感。电影拍的不错,网上找了很多,没有清晰版本的。那时候的摄影技术能够如此已经够好了。
演员的演技不错,故事本身很凄美。蔡锷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为图国家之志。呕心沥血,从袁世凯那里虎口脱险。我相信历史真实比这个更精彩,更凶险。
当看到蔡锷虎口脱险后,推翻袁世凯,而后自己身亡的时候,觉得蔡锷就是为了家国而生的。这几天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说贺龙的故事,说贺龙生下来之前狂风暴雨,出生后就天气晴朗,等等。中间自然是加了不少的神话,想必是人们喜爱贺龙将军为他编的更加美丽的故事。
可见对于人们来说英雄气概的吸引力。为人们人们固然会尊重会顶起。袁世凯不顾六国反对,不顾人民大众,不顾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要做皇帝梦。只能做83天的皇帝梦了。
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这不就正好映射了会员体验机制的塑造了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会员的良好体验者也才能得长久。尤其是网络上。做电子商务的网站的人,尤其如此。那时候是人们没有选择的机会,现在网民是急躁的,如果你这个网站服务不好,可以随时叛变。
……

 短评

2.5 个人觉得中国电影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依然被囚禁于戏曲的牢笼中,大概是第五代出来后才渐渐摆脱出来

8分钟前
  • LOOK
  • 较差

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9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歌美人靓

11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误打误撞,竟是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14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童年,郑州,影院?

16分钟前
  • 鸟甲
  • 还行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做长风绕战旗”——怎奈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21分钟前
  • 随风的方向
  • 力荐

高山会流水、古琴会知音,弦断人未老

2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英雄情怀,儿女情长

29分钟前
  • 满川风雨
  • 推荐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34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這才是中國的電影。

39分钟前
  • 长期潜伏中
  • 力荐

小时候不懂政治,所以看来没意思

40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因为古琴而看,结果热泪盈眶了。知音之恋,最是刻骨铭心。

44分钟前
  • 无尽夏
  • 力荐

老片子,看了有必要补习一下当时的相关历史知识。片子当时的摄影水平不错,知音情感戏分总觉得不足,倒是配乐为此渲染了境界。古琴啊古琴,令人醉。呃,小凤仙给我感觉有时很美,有时又很一般,纠结。感觉王心刚也适合演周总

48分钟前
  • 许多多
  • 还行

谢铁骊掌舵,陈怀皑辅佐。二人深谙中国古典文化,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细节塑造,都显现出细腻、幽远的民国意境。“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借风云人物的感情线重塑历史变幻,这种对电影与历史的双重探索值得肯定。王心刚演艺生涯后期的代表作,为戎马一生的将军增添了几分文气,想不出同时期谁比他更合适。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载知音最难觅

55分钟前
  • fiorile鱼
  • 推荐

这样含蓄的爱情故事,比现在那种自由奔放的好多了

58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从历史传奇的儒帅侠女角度,本片完成度颇高,王心刚张瑜的颜值气质演技外加李谷一的同名金曲,都是一时之选。可从历史传奇的智斗悬念角度,小凤仙这条核心线索其实并没交代清楚:她自己事先是否被袁克定明确指派暗中监视蔡锷,还是纯被利用毫不知情?此事如不能明晰,观众对于俩人很多后续互动的情绪细腻变化都处在模糊混沌无法融入的尬尴之中,比如俩人“肝胆相照铭心刻骨”剧情高潮时刻,那到底意味着小凤仙终于毅然决然叛变袁营,还是蔡锷直到此刻方知她根本不是卧底?这显然就不如:蔡母以门风家规大闹宫堂的脱困巧思,以及一面听戏蒋干盗书一面蔡府被抄搜出文包的古今互文——也对应了江朝宗说蔡锷是“头上长着反骨,肚里揣着三国”。……三星半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1小时前
  • 香水瓶
  • 推荐

张瑜的小凤仙比杨颖的靠谱多了,王心刚、英若诚演得也颇有民国范。在81拍一个民国年代的爱情故事,在当年来说,应该算是突破,但人物还是有点脸谱化,叙事也比较老套,今天看来显得过时了。

1小时前
  • Clyde
  • 还行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师长死了,她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一座平房里。邻居叫她“陈娘”。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48岁。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给人当保姆。文革时她年过70,丈夫已死,孤苦伶仃。1976年,76岁之龄病故。

1小时前
  • 大米饭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