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

HD中字

主演:张曼玉,梁家辉,秦汉,刘嘉玲,吴启华,叶童,李子雄,张冲,叶晨,萧湘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阮玲玉 剧照 NO.1阮玲玉 剧照 NO.2阮玲玉 剧照 NO.3阮玲玉 剧照 NO.4阮玲玉 剧照 NO.5阮玲玉 剧照 NO.6阮玲玉 剧照 NO.13阮玲玉 剧照 NO.14阮玲玉 剧照 NO.15阮玲玉 剧照 NO.16阮玲玉 剧照 NO.17阮玲玉 剧照 NO.18阮玲玉 剧照 NO.19阮玲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有关叙事的叙事

算是一部传记电影吧,只是说不清是属于阮玲玉的,还是属于张曼玉的,是属于女性的,还是属于电影的。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阮玲玉的一生,从成名之路一线讲来,许多曲折,到服药身死,再到阳光里的灵堂一群生者的唏嘘。然而,韵味悠长的,就如那位大师所说,“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讲述的方式”。
影片的叙述分为几个层面:阮玲玉生平资料;相关人物访谈;扮演阮玲玉的演员张曼玉的片场纪实;创作人员关于阮玲玉的讨论。这一切,构成了交互错综的叙事角度。不同于经典写实主义电影隐藏的叙事者,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单一叙事视角的努力,影片凸显了不同角度的多个叙事者。资料影片拍摄者眼中的阮玲玉,事件亲历者眼中的阮玲玉,关锦鹏眼中的阮玲玉,曼玉眼中的阮玲玉,交错呈现,编织出一个多重话语网络,制造出一种“话语互涉”的效果。读者跟随不同的讲述者,进入阮玲玉的故事的一个维度,当你似乎已经进入一种叙事时,导演又适时地把你拉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有是另一种话语。这种叙事方式,使人联想到《公民凯恩》。如果说,《公民凯恩》是一个“美国性格神话”的话,在《阮玲玉》中关锦鹏和张曼玉就为我们吟出了一首“中国女性性格散文诗”。
与此相应的,影片在镜头语言上把长镜头和蒙太奇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通过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的蒙太奇切换,影片的线索在历史的不同叙事中跳跃,使得整个叙事风格既丰缛绵密又简洁明快。
而长镜头似乎是专为曼玉设计的。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 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了!这一场戏中戏,关锦鹏通过这一段长镜头的应用,使不同的时空水乳交融,观者不知是在电影的时空中穿梭还是在两个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还是在看曼玉的故事,抑或是电影的故事,抑或是背后关锦鹏的故事。而曼玉的表演,更如关锦鹏所说“是不可重复的”。这个长镜头是属于张曼玉的,也只能属于张曼玉。她不仅仅是“用脸进行表演”的电影艺术家,没有面部的表情,没有肢体的大幅度动作,她在被单下的微微颤抖,就构成了最精彩的表演。
值得重视的还有影片对声音语言的运用。粤语和吴语的对白,造出了一种奇妙的“海派”韵味。而反复萦绕的主题曲《葬心》,仿佛一条线,细细地,却仿佛宿命般地缠绕住整部电影的灵魂。
总之,《阮玲玉》在艺术上通过细腻的叙事方式和镜头、声音语言的运用,使一部电影成为具有多重韵味的共同体,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导演和电影艺术共同的里程碑。

 2 ) 贪一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 关于电影《阮玲玉》

一张张黑白照片闪过眼前,一个美丽女子的身影却深深印进心里。
她是阮玲玉。她只为爱而生。
阮玲玉,三十年代上海最著名的电影演员,16岁出道25岁便香消玉殒,在她生命最灿烂的时候让时间停止前行。她的死,关乎时代,关乎社会,但追根究底,关乎她自己,关乎爱情。
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这三个男人,杀死了阮玲玉。
 
“演员应该是疯子,我就是一个。”
阮玲玉这样说道,她将她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电影,她将她对命运的理解赋予电影,她将自己的全部感情寄托于电影,可她不知道,电影终究只是电影,只是一场黑白灰三色的梦。
从影最初的阮玲玉大多扮演一些风尘女子或是富家太太,然而从《野草闲花》中的苦命母亲形象开始,阮玲玉开始了她从“花瓶”走向演员的转变,这是她对于命运的抗争的开始,更是她一切不幸的开始,只是当时的她绝不会料想到。她开始学习如何融入角色、主动研究体会角色的情感,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个飞雪中趴在冰冷地面上将手臂当作孩子轻轻抚摸、眼神哀怨而迷茫的阮玲玉。
此时,她在与张达民的感情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犹疑之中。张达民是标准的富家少爷、花花公子,家道中落后依旧好赌成性,竟需要依靠阮玲玉来过活,并从不为此感到丝毫羞耻。影片中有个镜头很有意思,一天晚上,张达民回到自己和阮玲玉同居的家中,两人在楼梯上相遇。阮玲玉站在高一级的台阶上,张达民则站在低一级的台阶上,一番对话后阮玲玉拿出自己买的戒指,要给张达民戴上。通过这个镜头,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在这段感情中两人所处的位置,即阮玲玉真心地不计较得失地为张付出,而张却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或许他是太过相信两人的感情,又或许他根本并不在乎这种感情,对他来说,阮玲玉不过是个美丽的钱包而已。这也正是阮玲玉为何犹疑的原因所在,一方面张达民恐怕是自己的第一份感情,经过了这些年她格外地想珍惜,而另一方面,面对这样一个随时都会跟别的女人幽会的男人,她又无时不刻不充满了不安和恐惧。甚至她去问六嫂关于生小孩的事情,她是真的很想和张达民在一起吧,可正是这个男人,将她推上绝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上海的革命气氛空前浓厚。《桃花泣血记》之后,阮玲玉第一次主动找到导演请求出演《三个摩登女性》里一个与自己以往形象反差极大的受迫害、受委屈、敢于反抗的女工角色,为此她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价名誉作为赌注。作为演员,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转型,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生活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为了“钱途”,张达民留在了香港,而阮玲玉也最终没有抵挡住烟草大王唐季珊的追求,两人走向结合。阮玲玉是否爱唐季珊,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明知道唐季珊老家已有妻室、明知道唐季珊曾和自己的前辈张织云在一起,明知道唐季珊并非是能和自己白头偕老的男人,但阮玲玉还是义无反顾地和唐季珊同居了。她只是“贪一点依赖,贪一点爱”。的确,比起张达民的幼稚、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唐季珊事业成功、成熟稳重,又懂得如何欣赏女人、疼惜女人。唐季珊给了阮玲玉她在张达民那里永远也得不到的身为女人的幸福、被爱的幸福,即便唐季珊是颗毒药,孤独、寂寞的阮玲玉也不计后果地吞了下去。事实证明,他真的是颗毒药。
在《城市之夜》中,导演故意将阮玲玉幼时丧父的经历加入剧情,为了演好这出戏,浑身的湿冷被她通通忘在了脑后。《小玩意》时的阮玲玉已经可以开始给其他演员讲戏,演技上升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边是事业上的成功,另一边,与张达民的分居彻底粉碎了她对于真挚简单爱情的美好幻想。她觉得自己已经彻底沦为了张达民的财源,每月一百块,这就是她之前所付出一切的回报吗?在这一份协议的签署过程中,只有唐季珊一个人是心情愉悦的,每月一百块,买回了全上海最著名的电影演员,何尝不是一笔稳赚的生意呢?接着导演安排了一个很有味道的镜头:签署协议后的张达民独自一人行走在铁道上,动作神情像个孩子,可延伸到天边的铁道与夕阳却渲染出一份浓浓的伤感。张达民也是爱着阮玲玉的吧,无论如何。大概到了此时他才明白阮玲玉之于自己的重要性,才知道什么叫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正如张达民的扮演着吴启华所说的,这是个“无药可救的男人”,失去爱人的痛苦并没有让他成熟起来,他将这些痛苦,通过记者、报纸,通过无数大众的口舌无数倍的放大,再将他们通通回击到了阮玲玉的身上。
1934年,阮玲玉拍摄了《香雪海》和《神女》。
《香雪海》中,阮玲玉扮演一个为了祈求丈夫、亲人平安归来而自愿皈依佛门的尼姑,心灵上,她是超脱而平静的,可即使面对佛祖,那种发自她本性中的对于丈夫、亲人的爱恋和思念最终化作了泪水倾泻而出。演完这场戏的阮玲玉独自跑到一边,止不住地流泪。是啊,就连一个尼姑都忘不了那些深情,何况是自己呢?她是电影圈里的红星,她总能吸引最多的人走近电影院,甚至拍得好不好需不需要重拍都由她自己决定,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无助与孤寂,她根本无法像控制角色那样控制自己的生命。而她只是个脆弱的女人,她不懂得如何反抗,她也不敢反抗,或许她可以在舞厅里自在地独舞,但曲终人散之后,她还是被卷进了命运的洪流里,任青春被消磨殆尽。
“你坐在桌子上就是反抗,抽烟也是反抗。整个的姿态都是反抗,但她的力量太薄弱了,我希望从你的眼光中可以看到。”于是我们看到了阮玲玉最经典的一段表演:神女带着桀骜的眼神走向桌边,一下子坐到桌上,手抚了抚旗袍边角,示意流氓给她点烟……她微抬起头,双眼直视上方,那不是一个反抗的眼神,那是祈求,祈求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救赎。那不是反抗,神女无力反抗,阮玲玉也无力反抗。那是挣扎,那是神女的挣扎,也是阮玲玉的。
此时,阮玲玉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出现了,他是蔡楚生。他们的相识是因为电影《新女性》,它讲述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教师、女作家在周遭人的不公对待下沦落,最终死于舆论压力的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和阮玲玉的惊人的相似,所以在片尾,弥留之际的韦明坐起来高喊道“救救我,我要活,我要活!”这部电影充分地反应了那个时代新女性的心声,而通过韦明的口,阮玲玉也喊出了自己心中的绝望,韦明最终还是死去了,而扮演她的阮玲玉在此时泣不成声。因为她明白,在这样的时代里,无论她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喊出怎样惊世骇俗的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面对记者们的口诛笔伐,面对禁止放映的窘境,就连导演蔡楚生也畏缩了,或者说,蔡楚生也只敢在电影中反抗而已。
《新女性》拍摄完毕后,张达民将自己、阮玲玉和唐季珊三人的事公之于众,舆论将全部的压力压向整个软弱的女人。此时的唐季珊对阮玲玉的态度已经急转直下,留住自己的脸面成了他急需处理的事情,他开始经常打她。:“你有老婆,还有张织云,你是奸夫;我有张达民,我是淫妇;如果我们不分开,穿得再漂亮也是奸夫淫妇!”得到的回答是唐季珊的两个巴掌。对于阮玲玉来说,蔡楚生代表着新思想、代表着反抗的力量。蔡楚生喜欢蹲在地上,和那三分之二的中国人一样地蹲着。“蹲着等人,蹲着休息,蹲着等地主在后面扇你脑瓜。”蹲着,就是蔡楚生的软弱。他说:“人有时候是软弱的,但我们都希望看到坚强的人。”可在某种程度上,阮玲玉却比蔡楚生更加坚强,这一次她以为蔡楚生可以给她全新的生活,蔡楚生是她改变命运的最后稻草,可很显然,阮玲玉又选错了人。
她问蔡楚生:“你可不可以带我走,我们去香港。”
蔡楚生却说:“去了还是要回来的。”
她知道一切都该结束了。
所以在接到六嫂的电话时,她笑得那么的抚媚,所以在逐个敬酒时,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诗般婉转。
人言可畏,可她何罪可畏?
她只不过是——贪一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

 3 ) 在华美中窒息——阮玲玉


    一个导演需要剪接的艺术,可以说,关锦鹏做到了这一点。看完《阮玲玉》后,不得不佩服他把一个简单凄美的故事和求证拍摄过程剪接得如此连贯。看完片子,有好几十分钟我的脑袋全是时空交错,以至于刚开始写这篇影评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故事年代写起好,还是从拍摄时代写起好;不知道从对白情节写起好,还是从光影色彩音乐写起好。我想,既然影片给人的感觉如此复杂,我就用比较理性的陈述帮大家理清思绪吧。

    首先是背景和影片的情节。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在看电影之前都已经清楚得八八九九了。当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才刚刚发展电影,还只是无声电影。在阮玲玉拍戏不久(16岁出道到25岁自杀),国外才开始有声电影,在她自杀以后,中国才开始有声电影的。所以阮玲玉一生都在拍摄无声电影,靠的是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演员画面中间会穿插一些黑底白字的对白好让观众明白。当时涌现了一批女明星和一批导演。最出名的女明星应该是胡蝶(电影字幕中的“蝴蝶”是错误的,应该是姓“胡”),她是第一个人报名电影学院拍电影的,并在国外赢得了“中国美皇后”的美誉。在事业上阮玲玉就没有她那么幸运,出道以后总是拍神怪武侠片,一直到大概二十岁才有机会得到转型,拍一些能有空间发挥的角色。之后拍了不少电影,包括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女性”形象,由于当时国民党统治,所以这部分很多受到禁播甚至剪掉,现在仅存电影6部。我想可能因为这样,现在大陆提起她的名字比提起胡蝶的要多。阮玲玉的感情生活在当时来说确实比较“乱”(个人认为当时有人说她的绯闻却是有道理,现在的明星没有做什么也要被人说,何况当时呢?),她在16岁就跟她第一个男人一起了,他叫张达民,家中比较富裕,阮玲玉的妈妈在他家里打工。之后张达民家中衰败,反而要阮玲玉生活上感情上照顾他。后来阮玲玉遇见唐季珊,两人同居。这个时候阮玲玉与导演蔡楚生有过一段暧昧微妙的感情,可是星星之火没有点燃。一年多以后阮玲玉受不了几重压迫自杀,留下“人言可畏”遗言。死后大众还要经常把她的三角关系拿来讨论,真是死了都不安宁。

    其次是电影的“味道”。如果不是关锦鹏的这部电影,我很难想象这样简单的情节有什么美感可言。曾经看过一部阮玲玉主演的无声电影——《国风》,感觉没什么特别:阮玲玉本身是广东中山人,不是很漂亮,更不用说什么化妆技巧了,再加上黑白的沉静,只是让人想睡觉而已。可是片子里采用的黑白——彩色对照,给人震撼而新奇的感觉。在九十年代的香港是黑白的,阮玲玉的故事是彩色的,那些电影原拷贝是另一种粗糙的黑白,用这种方法凸现故事的效果。看完电影以后给人难忘印象的应该是三种镜头:第一种是华丽的上海,升平的歌舞表演,阮玲玉穿着印花旗袍,跳着萎靡的舞蹈;第二种是深蓝色或者黑色的背景,阮玲玉苍白而泛光的脸凸现出来,感觉静谧而孤独;第三种是张曼玉和关锦鹏还有一堆演员在互相讨论,大家素面朝天,因为这些年轻人在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面前还只是热情的小孩子而已。最让人难忘的是这个镜头:Maggie瞪着大眼睛仔细听关导演讲戏,重点处略略点头略有所思,刹那间Maggie变成了阮玲玉,是一个大头像,阮玲玉化了浓妆,眼尾上挑,粉脸红腮斜着头望观众。很震撼,很大气。而最让人感到时空变换的是:阮玲玉在拍蔡楚生(梁家辉饰)的电影《新女性》时在病床上哭了,用被子唔着脸,蔡楚生走过去坐在床边,看着阮玲玉,没有掀开被子。这个时候镜头后移,拍摄到了整个剧组的各种机器,全场安静过后,关锦鹏说“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子看看Maggie。”看来,演员自己也入戏了,分不清哪个是自己,哪个是对方,也许也不用分清,因为已经合二为一了。

    “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人?”——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这样去问自己的朋友。很可怜,阮玲玉却总是这样问费穆。她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接戏越来越多,穿衣服越来越漂亮,化妆越来越美,舞会越来越豪华热闹,可是自己却越活越累,心里面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一开始,她还会问六嫂“生孩子是不是很痛?”很明显,她有生孩子的想法,有为爱情(张达民)付出的想法,还有期盼。可是后来,她慢慢失去了爱情。张达民说“控制我吧”,她说“我不想”。她和唐季珊在一起,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于是说:“你有老婆,还有张积云,你是奸夫;我有张达民,我是淫妇;如果我们不分开,穿得再漂亮也是奸夫淫妇!”得到唐季珊的两巴掌。她暗暗喜欢蔡楚生,在张达民公开她的私生活以后,她明确对蔡楚生说:“你可不可以带我走,我们去香港。”蔡楚生却说:“去了还是要回来的。”她面部僵硬,双目无神,可是面对外人或者接电话的时候还是要强颜欢笑,露出迷人的笑容,可是心在泣血。张达民恶人先告状,她自己倒成了被告,于是,心里最重要的东西失去了:公平。她不知道哪里还有公平,于是问费穆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她知道自己没有做错:“张达民,我有什么对不起你?我何罪可畏?我已经给你逼死了。”,可是如果全世界都是扭曲的,就算自己正直又有什么用?

    “我要活!救救我!我要活!我要报复!”这是她在《新女性》里的一句对白。极度讽刺。她本身就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好像除了电影,她就无从反抗,无从叫喊,无从求助。到最后,没有人救她,她没有办法报复,也没有办法活。那时的女性没有办法“新”,就算胡蝶没有死,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胡蝶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官员,也是遇人不淑,余生悲惨。

    蝴蝶儿飞去,拭泪满腮……美丽定格在25岁,多么青春的年华,可是生命却承受了太多,一条美丽的金鱼终于离开了水和空气,挣扎挣扎着就不动了。

 4 ) 比短评350多了五十个字

@24SIFF 6.12 20:50SFC上影

听着《梦伴》出五号口,走夜晚的新华路,方向感与迈步都似条件反射。悬挂着大海报的新华路才是电影开始的地方,只是多了为X献礼的大横幅。

Maggie每一帧都美如画,比黑白片中的演员更灵动,可二人都比实际年龄(二五/六)成熟几多。三重套结构(年代影像-正片-拍摄现场),此时此地的叙事系统与陈年拷贝保留黑白二色,唯有正片浪漫秾丽。结尾众人对佳人尸体凭吊,拍摄现场与正片汇于同个节点,转为彩色。此为一种意图。另一种,声音略先于画面,旁白提示稍后剧情,彰显后来者视角与传记性质。片尾遗书重复呢喃,好似重奏,复沓将影片推向高潮与结点:我死不足惜,人言可畏。美人芳华一夜凋零,值得大书特书,甚至到了太隆重的地步。旧上海巨星美煞与演员之间的差异与互文(Maggie Carina 梁 吴在1991年的采访与至今的各自星途;阮的粤语与演员的港岛背景) 。一个时新的呼应是,片内与现实存在单向裂隙(前日的岛影禁令) ,点一首《逝去日子》。

 5 ) 真实的演员

电影《阮玲玉》讲述的方式很特别。将演员(张曼玉、刘嘉玲、吴启华、梁家辉)现在的访谈和阮玲玉时代的故事穿插起来。我是说不出它的精妙,但是这种办法让我更加贴近了角色本身是确凿无疑的。

同时我觉得影片最精彩的在于演技二字。演员演演员,估计不是更加本色出演,反而更加困难,更加需要细加揣摩。不论别的角色,阮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蹙眉和微笑都是在挥霍气质,而且是在不断地满溢出来。这种旗袍角色远远高于了《花样年华》里那个每天去买早点的摇曳的身姿。
《三个摩登女人》片场的那段戏让我回味了很久——上楼,回眸,微笑,开门,静默,递包,对话,脱去外套,抹去口红,交出一个眼神。再加上周围人的反应,尤其是陈燕燕发话又被导演压下的细节。全都是将当时阮的人物地位烘托到了一个绝妙的位置。
基本上阮每个小段子的精致程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锦鹏的用心和张曼玉的才华可见一斑。
(很讨厌那种硬要将张和阮比较出孰高孰低的说法,对于阮的理解,如果没有张,大概没有多少人能清楚。这部电影说是属于阮,但我觉得更多属于张的,因此从中根本无法分析)

如果让我写长影评,我最不愿意提的就是剧情。并不是说剧情乏味空洞,传记电影拍的便是历史嘛,而是因为这种旧时代的悲剧实在叫我想想就一身鸡皮疙瘩。要是当作一个话题来写,一般不是走向五毛党和谐式,就是走向臭文青的那种“莫名”情怀了吧。




http://ame-go.blogbus.com/logs/34357738.html

 6 ) 华语影坛顶级美人,却遭世人非议至死,她的一生写满传奇

美丽的女演员常被世人贴上“花瓶”的标签,就算她演技一流,也很难得到重用,因为世人对她的期待就是用美貌装点剧情。

然而美貌毕竟有花期,没有谁能一辈子当花瓶。

如果有幸能遇到伯乐,留下几部好电影,无疑是幸运儿。

说起那些长期被误解为花瓶,其实演技在线的华语女演员,你会想到谁?

张曼玉可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演艺生涯前期几乎都在扮演花瓶角色,直到一部《旺角卡门》才终于成功卸下了花瓶的标签。

不过今天想聊的不是张曼玉,而是另一位有着与她相似经历,美貌与演技并存,却没那么幸运的女演员——阮玲玉。

巧的是,张曼玉就曾在电影《阮玲玉》中扮演她。

自古红颜多薄命,尤其在演艺圈,自杀的和被逼疯的女艺人不在少数。

崔雪莉和蓝洁瑛的遭遇就曾被各媒体争相报道,可还有多少人记得近一个世纪前的阮玲玉呢?

她算得上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偶像明星了,阮玲玉16岁步入影坛,17岁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位代言人。

20岁时,她被封为“国民四美”之一,24岁被誉为“电影神女”……

然而,星途灿烂的她却在25岁留下那句著名的遗言“人言可畏”,自杀身亡。

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让年仅25岁的阮玲玉走上绝路?

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重现了当年的恩怨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了解那句“人言可畏”的遗言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阮玲玉》由关锦鹏执导,张曼玉、梁家辉、秦汉、吴启华主演,于1992年2月20日在香港上映。

该片讲述了阮玲玉的演艺生涯,以及她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三者之间的恩怨故事。

本片入围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张曼玉也凭借此片夺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原本关锦鹏是想让梅艳芳来扮演阮玲玉,但她嫌路程远婉拒了。

仿佛冥冥之中注定这个角色属于张曼玉。

为了在外形上贴近真实的阮玲玉,张曼玉甚至剃掉了眉毛,画成民国流行的细长眉;每天还要花数小时穿旗袍练习仪态。

张曼玉还在片中复现了阮玲玉演员生涯的几个经典镜头。

例如:阮玲玉在1934年的电影《神女》中,扮演被流氓胁迫的底层女性。

这一幕抽烟镜头是阮玲玉无声的反抗,堪称经典。

《神女》剧照(1934)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年《阮玲玉》拍戏现场还传出过灵异事件……

导演关锦鹏回忆,在拍摄现场,一位叫潘恒生的摄影师看到阮玲玉的鬼魂就站在张曼玉旁边。她看着张曼玉扮演自己,在旁哭泣。

潘恒生当时便告诉了张曼玉,但张曼玉一点也不害怕,还大声告诉阮玲玉:“如果你真的站在我身边,那请保佑我,让我演好这个角色,因为我演好,就代表你好!”

另外,关锦鹏邀请音乐人小虫(原名陈焕昌)为电影谱写主题曲《葬心》。

据说在创作过程中,小虫也遭遇了一系列灵异事件。

好几次明明是要弹这个音,却按下另一个键,这首歌就是在这种“冥冥之中的指引下”,3小时内写完了。

再说回《阮玲玉》这部电影。

不同于普通剧情片,这部电影采用了30年代与90年代时空交错的演绎方式。

一边是片中主要演员对阮玲玉的评价,一边是张曼玉扮演阮玲玉的剧情。

交织展开,可谓戏中有戏。

片中,关锦鹏问张曼玉:“你希望半个世纪后还有人记得你吗?”

张曼玉说:“我觉得半个世纪之后,有没有人记得我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有人真的记得我,都是跟阮玲玉不同的,因为她在二十五岁最光辉最灿烂的日子里,让自己停留下来,她现在已经是传奇了。”

确实,阮玲玉是中国默片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女影星,被美国CNN评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位亚洲演员”之一。

《红楼梦》里,曹雪芹这样描写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段话用来形容阮玲玉也十分贴切。

张曼玉看了很多阮玲玉的影像资料之后说:

“我觉得阮玲玉的骨子里有一种讲不出来的妩媚。她的身上充满了孩子气的感性和柔软的忧郁,对于强大的男子,是致命的吸引。”

然而这样一位气质独特的美人,却有着贫寒困苦的童年。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六岁那年,工人父亲患肺结核去世,孤苦无依的母女俩,只好到处替人帮佣维持生计。

阮玲玉的母亲不希望女儿以后也过这样的生活,她节衣缩食把阮玲玉送进上海的崇德女子中学。

阮玲玉虽出身寒微,但天生丽质。

她被雇主家的四公子张达民看上,张达民虽然长得白净斯文,其实是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阮玲玉》剧照 吴启华扮演张达民

身为情场浪子的他使出各种手段追求阮玲玉:

去她经常散步的公园装作“偶遇”;当他得知阮玲玉喜欢舞蹈家邓肯时,跑了很多书店买了本邓肯的传记送给她。

终于感动了阮玲玉,她说:“我太弱,我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我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也真会疯了似的爱他!”

阮玲玉和张达明的交往惹怒了张家,之后阮玲玉母女被扫地出门,张达民索性也搬出来与阮玲玉同居。

但蜜月期一过,张达民吃喝嫖赌的本性就暴露无遗,经常赌钱输得身无分文。

阮玲玉还要被迫出去挣钱,养家糊口。

1926年,阮玲玉考入明星电影公司,首演《挂名夫妻》。

当时的中国电影还处在默片时代,即便没有台词,阮玲玉的表演天赋也展露无遗。

《挂名夫妻》的导演卜万苍这样评价阮玲玉:她像永远抒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

电影《挂名的夫妻》的剧照,阮玲玉饰演的女主角史妙文

《挂名夫妻》之后,阮玲玉的演艺事业一路走红,随后又成功塑造了多位社会各阶层的女性角色。

她被公认是当时戏路最宽、演技最好的女星,连一代“电影皇后”胡蝶也承认:

“阮玲玉演得了我演过的角色,我演不了她演过的角色。”

与蒸蒸日上的事业相反,她的个人生活却陷入深渊。

张达民挥霍无度,不仅败光了继承的10万遗产,还将阮玲玉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全部花掉。

《阮玲玉》剧照 吴启华扮演张达民

为了摆脱他的纠缠与勒索,阮玲玉搬出了张达民的房子。

但张达民依然总去找阮玲玉要钱,动辄狮子大开口,得不到就去电影片场大闹。

他扬言如果分手,就将他俩的隐私爆给媒体,讨个好“价钱”。

已红透半边天的阮玲玉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代价。

这时一个“救世主”般的男人出现了。

他叫唐季珊,是当时东南亚有名的茶叶富商。

一直垂涎阮玲玉的美色的他,对阮玲玉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唐季珊

唐季珊也是个风月老手,阮玲玉喜欢跳舞,他就常常邀请她去高级舞厅,像女王一样捧着她。

《阮玲玉》剧照 秦汉扮演唐季珊

唐季珊还利用自己是联华大股东的身份,经常去片场探班,殷勤备至。

《阮玲玉》剧照秦汉扮演唐季珊

很快,阮玲玉就将真情押在了唐季珊身上,搬进了唐季珊在新闸路买的三层小洋楼。

得知此事的达民气急败坏,发誓要报复。

阮玲玉通过律师协议解除与张达民的同居关系,签订了一份《阮玲玉与张达民脱离同居关系契约》。

按契约规定,阮玲玉必须按月支付给张达民100元生活费,两年为止。后来阮玲玉提前付清了。

但张达民不甘心,状告阮玲玉与唐季珊伤风败俗,通奸卷逃。

《阮玲玉》剧照 吴启华扮演张达民

茶叶大王唐季珊马上又反告张达民,这些是非恩怨很快成了街头巷议的头条八卦:

主仆通奸、忘恩负义、三角恋、私生活混乱不堪……

此时的唐季珊对阮玲玉也逐渐失去兴致,变得越来越喜怒无常,不仅限制她的自由,甚至在街上当众殴打她……

阮玲玉曾向朋友哭诉:“张达民把我当作摇钱树,唐季珊把我当作战利品,他们都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然而,最致命的打击还是唐季珊感情上的背叛,不久他就与舞女梁赛珍好上了。

与此同时,多家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阮玲玉的“风流”韵事。

标题都十分狗血:《张达民将控阮玲玉通奸》《阮玲玉通奸案发》《背张嫁唐都是为了财产》《三角恋爱纠纷未了,继以通奸罪起诉》等等。

这一切终于让阮玲玉彻底崩溃。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在家中服安眠药自杀,年仅25岁。

而唐季珊怕事情闹大,当时没有送她去上海最好的医院,而是去了一家没有医生值班的小医院。

等阮玲玉被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已是第二天中午了,而此时的她早已没了呼吸。

阮玲玉曾说:“假如我要当一个很有名的人,我要当一个神话,我便会在我最美、最锋芒的时候死去。”

阮玲玉出殡当日,一共有三十万人为她送葬,送葬队伍长达3里。

孙瑜、费穆、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十二名电影名流为她抬棺。

鲁迅先生也为她写下《论人言可畏》的文章。

阮玲玉曾在电影《新女性》中发出过“救救我,我要活”的呼唤。

然而,现实中却没有一个人爱她,帮她。

孤立无援的阮玲玉,在舆论的压力下选择了结束生命。

张曼玉在电影中也说:作为一名艺人,人言确实可畏,不分年代。

再加上如今声势浩大的网络大军,人言真的能杀人。

自杀的韩国女星崔雪莉不就是个现实的例子吗?

希望今后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

*本文作者:RAMA

 短评

何必回溯那么久远,你的风情比起阮玲玉,不遑多让。

5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故事片和纪录片穿插的很不一样的传记片,导演故意不想让观众那么“入戏”吧,看完感觉很像跟着一群演员进了一间很大很逼真的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珍贵的默片资料。张曼玉真的还是有点肉好看啊!另外大家是不是都没看到尔康的cameo,哈哈哈!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张曼玉啊,就如高楼处的一个回眸,妩媚风流而美不胜收。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阮玲玉最中意那种无语问苍天的表情、穿的很密实却骚在骨子里、坐在桌子上抽烟姿态是在反抗,只是力量太薄弱,只能从眼神中看出来。唐季珊年老时在台湾的路边卖香烟、张达民36岁在香港死于肺炎、蔡楚生,新女性。费穆,香雪海,尼姑,原影片失传。张曼玉自有一分笃定从容,阮玲玉则楚楚天真得多。葬心

18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特别是她的神韵让我怀疑张曼玉是不是阮玲玉转世的。

23分钟前
  • 妈咪宝贝
  • 推荐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26分钟前
  • 八部半
  • 还行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采访、原片与表演穿插,分不清是阮玲玉抑或张曼玉。阵容相当强大,可谓星光璀璨,张曼玉亦凭此拿下柏林影后。Maggie真直爽,那句“骚到骨子里”让人印象深刻。当她伏在唐季珊床头问:你爱不爱我?是十足的绝望,也让我对人言可畏四字重新认知。

31分钟前
  • 瓶子不能倒
  • 力荐

"要想你救我 除非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32分钟前
  • 瀚文匠
  • 推荐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贪点儿依赖,只贪点儿爱,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阿阮总是笑得如花朵绽放,总是独自一人徘徊。只是让秦汉来演唐,让人无论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33分钟前
  • 提拉米苏苏
  • 力荐

阮服毒自杀前,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季珊,你爱不爱我?” 我忘记你是张曼玉。

3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竟然是第三遍重看了,依旧四星半。多重嵌套结构出入时空,虚实结合,人戏难分,古今一样的十分唏嘘;众人围坐香消玉殒的剪辑,毫无突兀,泪意充盈。临终一句”你爱不爱我“,她不无留恋地忘了一眼客厅然后关灯,像是回望整个短暂而悲苦的人生,片场几段难以自制的失声痛哭让人揪心。银幕上千姿百态的她,终究柔顺且企望爱的安全感,死又何惜死又何惧,不过是人言可畏,接连念了几遍是对冷酷世界的最终告别。未过多纠缠八卦细节,新旧作品对比,空间感的延伸,镜头考究,光线细腻。最喜欢的几场都和蔡楚生有关:1、拍集体照时他回头微微一笑;2、邀她拍戏的楼梯上,她犹疑着来回上下来几次;3、他俩关于“蹲”的谈话。在她极为有限的生命欢乐中,这段微妙的感情可能是最接近光明的存在,但又有何用,这也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女人站起来,不代表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啊。”

3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张曼玉已经人戏不分了。。

43分钟前
  • Mathilda
  • 力荐

「她把人生活的太认真了」……才25岁,是的,再老一点,也许会渐渐明白,人生是不需要那么认真的

46分钟前
  • *银河甜心
  • 力荐

关锦鹏代表作,张曼玉获柏林影后。1.三线交叉剪辑:原片拷贝片段+黑白影人访谈+彩色传记演绎;2.暗调高反差打光,怀旧音乐,旗袍和布景,精致还原旧上海的氤氲氛围;3.曼玉外貌虽离阿阮远矣,神韵却至为相似,第二代导演的选角和表演出彩;4.戏中戏及模仿经典段落和老照片;5.传奇已逝,空余嗟叹。(9.5/10)【2021.6.12.SIFF上海影城4K修复重温】酒席上的亲吻、致谢与随后舞会上的狂欢与肆意起舞至为感人,将其与阮玲玉葬礼上各个导演的悼念告白交叉剪辑,更添叹惋之情。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几次在片场拍完哭戏继续陷入痛哭之中,既是念及自己命运触景生情,又有入戏太深之因,关锦鹏便用间离手法时而让观众出戏——在事先揭露出的片场葬礼表演上,还再加上最后“曼玉透气了”的戏谑段落,够大胆。集体哼唱[大路歌]太耳虫了。曼玉独自在楼梯或门窗边的镜头不少。

5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拍得很上海,真难得,长恨歌跟它比基本不是人

54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阿关视角误不误导另说,Maggie始终做作了一点...阿梅来演会不会更好?

59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张曼玉演出别样的美丽与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了,每当她饮到半醉,她总要问别人,我是不是个好人。”

1小时前
  • 長閑
  • 推荐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半纪录片的拍摄,戏中戏,张曼玉把阮玲玉诠释得很淋漓。阮玲玉在演各种女子,张曼玉在演阮玲玉,而我们这些银幕前的人,又在演谁的人生呢?不过都是一台戏。。。。

1小时前
  • 冷翳
  • 力荐

张曼玉是在演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现在看来,演员讨论的片段放在末尾或许更好,而葬礼那几段的剪辑也给人混乱可笑的感觉。

1小时前
  • 已注萧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