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活 第三季

已完结

主演:撒贝宁,尼格买提·热合曼,倪萍,惠英红,毛不易,刘雨昕,萧敬腾,王冰冰,康辉,李梓萌,李思思,王淏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剧照

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2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3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4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5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6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3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4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5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6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7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8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19你好生活 第三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自来水观众的感受

写点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个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也特别喜欢小尼小撒的观众,本来一点都不热衷于写这种剧评,但是有时候看到一些黑评觉得心里不舒服,为什么我们这种这么喜欢节目的观众懒得写剧评,而总让一些黑评野蛮生长,不得不说无论是某乎上还是豆瓣上的一些恶意黑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哪些粉丝群体所写,尼格买提和撒贝宁都是主持人,他们需的是节目观众,而不是粉丝,不用尬黑。

我是去年十一月份偶然在热搜上看到第二季央视主持人团建的一个视频,就是康辉老师他们来的那期,把我笑的不行,但当时在备考,没有去完整地看,十二月份写论文中期的时候,打开了完整版视频,好家伙一看就沦陷了,停不下来,毫不夸张地说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二期这几期每期都看了十五遍以上,最喜欢第四期和第九期。喜欢到以至于后面继续备考也老沉迷你好生活,沉迷尼格买提和撒贝宁(哭泣)。(我是一个以前几乎从来不可能看央视节目的人,即使是撒老师小尼老师这么有名了解的也非常少)

非常喜欢小尼小撒两个人的嬉笑打闹,看着让人觉得岁月静好,让人觉得温暖治愈,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没有遇到过感情这么深厚的朋友,就像亲兄弟一般,而且并不是像其他节目一样刻意打造cp,是真的感情好,所以真的非常非常羡慕这种友情,偶然看到过说为什么要把他俩捆绑的评论,我只想说人家兄弟感情好、配合默契、工作搭档效果好、观众爱看,为什么不可以一起做节目。

相比来说第二季的综艺成分更多,看到更多的是快乐,是经常性的捧腹大笑,所以喜欢第二季的人可能会更多。第三季加入了纪录片的感觉,每期设置一项大的任务,然后任情节发展,镜头将这些捕捉记录下来,主题会更加深刻,又是扶贫,又是保护珊瑚,又是探访科研院士,而且这一季多了很多科普,贵州的云上贵州项目、红军长征、中国天眼、珊瑚种植、海洋生物等等,更加有意义,但对于不同的观众群来说,可能会觉得以前央视的高大上的味道又出来了,但我想说一档节目不能只有搞笑,不能娱乐至死,习总书记也说过,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这档节目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洗礼、生活中的思考、视觉上的享受,让人释放压力,搞笑快乐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或许这才是尼格买提、撒贝宁几季探索下来想给我们带来的你好生活。节目里的很多金句不是刻意设计的,是嘉宾们在当时的场景下的有感而发、思想碰撞,作为观众而言,在感慨生活的同时,就是想要学习主持人们的这种思想高度和表达能力。前段时间给一个朋友推荐这个节目,当时她的生活也乱糟糟的,我说你去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看的太让人感动了,看完就会治愈所有不美好,之后我再问她看了没,她说看了一点就去看别的搞笑视频了,她说生活太烦了,只想看一些搞笑的,不想感动不想流泪。那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每个人想法不同,被治愈的方式不同,而我就是被你好生活、被小尼小撒治愈。这个节目是小众的,但是是高质量的,在快餐式综艺横行的年代,总要有人坚持做这种有品质的节目。

但是除了表扬,对节目还有一些客观的评价。

实话实说自己看第三季片头的感受,这个总括的结构和第二季一样挺好,但是就内容而言,会觉得有些煽情,在还没看到具体的故事的时候,煽情的片段集合在一起会让我觉得观感没那么好,第二季的片头剪的非常好,而且从最后一集的片段转场到第一集的正式内容也非常的巧妙。我觉得感动是自然而然地在故事当中产生,个人并不喜欢堆砌的煽情镜头。但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因为确实第三季的故事与感动更多,所以才形成片头这样。还有第一期确实是有些过分吵闹,虽然是有原因的,但无论是内容吸引程度和主题深度都确实不如后几集好,很多普通观众看到第一集观感不是很好后可能就跑了,如果还有第四季,希望一定要重视第一期的质量。第二季的第一期我觉得就很不错,开头的尼撒见面非常的舒服自然,后面的蔡明老师的加入也自然融洽,蔡明老师也是接梗大王,三个人坐在那聊天就可以看很久。

个人就目前播出的七期而言,更喜欢的是第二期、第五期和第七期,但第二期撒老师的妆发好像下线了哈哈哈,撒老师还是头发短一些显得更精神。第二期为节目组给奶奶家装修房子感动、为节目组点点滴滴的细节感动、为小尼妈妈的病情而难受、为小尼小撒的温暖友情而感动。第三期加入了节目的老朋友好妹妹和新朋友,知道节目组喜欢请一些有实力的音乐人,挺好,但就是这些嘉宾的输出相对而言会少很多,比如在第三期中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晚饭后的唱歌片段,聊天的输出无论是笑点还是深度都很少,甚至有时候答非所问,相对而言老朋友好妹妹会好很多,所以感觉节目还是请熟人好朋友来会比较好。第四期说实话开头的学街舞这个流程我感觉设置的有些僵硬,不知道为什么看他们学街舞看的我有点儿尴尬,还有由于这期的后面小尼小撒和嘉宾们分开行动,嘉宾们没有被调动起来,太安静了,没有啥笑点,也没啥内容,氛围没有那么舒适,讲实话我甚至倍速了有些片段。题外话,第四期小尼小撒的服装都不太好看的亚子。第五期是前传,看之前我觉得可能只是之前小拍的内容,质量不会太高,但没想到这期质量真的很好,虽然只有小尼小撒两个人,但是聊天的氛围很棒,给孩子们上的课也很棒,撒老师对于信息的敏感度真的很高,孩子说钴弹的时候他立马转到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品质上,后面去奶奶家的探访,也让奶奶家的故事更加的完整,这个倒叙很高级,但本来应该是放在第三期,却因为一些原因放在了第五期,跳跃度有点大,会让很多观众不理解。第六期在我看来基本上属于一期纪录片了哈哈哈,几乎是纯科普的一期内容,很有意义,但可能观感没有那么好。第七期要表扬一下开头,没有了小尼的独白,虽然小尼的声音确实很好听,很享受,但是前面的独白会有一些刻意的感觉,稍微有些文青感,可以适当加,但不用每期都加哈哈哈,第七期也真的觉得很感动,还有觉得鲁豫老师也很有魅力。

目前先想到这些,之后再说……

 2 ) 《点石激起千层纹》

《你好生活》是我最喜欢的综艺节目之一,从它,我学到的第一点便是节约的生活理念。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一个十分勤俭节约的孩子,我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那时候倒不是因为自己多么的文明,而是因为生活是在是窘迫,我必须谨慎者来。刷牙的时候,水龙头我绝对不会让他一直流着;喝完的矿泉水瓶我会收集到一起买给废品站;学校提供给学生一次性筷子,我会跑到校长办公室去提建议......后来,我上了大学,来到了重庆,我看到周围的人浪费十分严重,学校食堂旁边的垃圾桶里满是早餐后的一次性豆浆纸杯、饮料瓶子和其他。,当时的我十分的揪心,这种揪心不是为别人的浪费感到义愤填膺,而是由于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使然,导致看到许多浪费的东西而内心十分得不舒服。回到宿舍,室友们进了洗澡间,水龙头就哗哗流动,一直不停,直到洗完澡后出来才关掉。我这种揪心的感觉大概持续了两三个月。直到后来,我自己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现象,也适应了这种行为。我记忆犹新的是我晚上最喜欢的就是冲着热水唱歌,那时候一唱就是20分钟,热水就哗哗地陪我流了20分钟。再后来,我仿佛适应了城市里的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直到我看了《你好生活》,我喜欢撒贝宁和尼格买提这群朋友,我也想交这样的朋友,当看到他们在节目中所表达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时,我激动不已,仿佛以前的自己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被轻轻唤醒。于是我毅然决然选择做以前那个节约的自己,不浪费、环保,我拿来了自己猪呢比了很久但一直没有用的餐盒,用来代替公司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我吃干净餐盒中的每一粒粮食,只为每次有所剩余便会想起节目中在海口从事玉米育种的85岁高龄的同乡科学家为代表的一辈辈科技人,我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感到一种难以描述的幸福感。我认可这样的生活理念,并愿意克服自己去践行它,所以我感到很快乐。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么?我不禁又想起了台大的欧丽娟教授,她也一致在努力践行着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每一次给同学们贮备讲义,都会用工作中预留下的单面打印过的A4纸,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她在给学生发讲义的时候说,她用二手纸给大家准备讲义比用新纸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这是她选择的生活理念,她愿意去践行,她感到幸福。我在践行,我也感到幸福。

其次,我还坚定了自己为奶奶修房子的决心。从小跟着奶奶一起长大,从7岁到13岁,我一直生活在村里那个黛瓦泥墙的家里,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房子,现在回想起来,仿佛生活在一个古镇里面,但是当时并不觉得。后来村里人出去打工,都渐渐地拆了老房子盖起了钢筋水泥的小洋楼,我家还一直保持着原样。记不得有多少次夏天的倾盆大雨过后,泥巴墙会倒塌,奶奶佝偻着身躯将砖块一层层摆起来将小院子围起来;也记不得多少次夜里睡觉屋顶漏水,滴答滴答的声音直到天明;更记不得多少次奶奶四处借水泥,找乡亲帮忙上屋顶补房子。后来我读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奶奶一个人生活在那个院子里。梨花每年一样的开放,房子也一年比一年更旧。近几年乡亲们盖房子,街巷里的地面一直被垫高,高出了我家大门口和院子,每年夏天雨季,院子里排水会成为极大的问题,还好院子是泥面,吸水快,但从巷子里跨过大门进入院子里,便留下了一个高差,奶奶每次出门都会跨过一个大坑,极为不方便。前年国庆节回家,我买了些沙子和水泥,把坑给填平了,里间重新刷了一层水泥,奶奶走路平了,我不在担心她会被绊倒。2021年7月份,家乡发生洪水,奶奶的房子再一次漏水了,看到郑州的洪灾如此严重,我揪着一颗心十分不舒服,之前萌生的想要给奶奶修房子的想法更加强烈,后来洪灾过去,自己也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没有执行下去。《你好生活·第三季》来到了贵州,他们帮一个带着五个孩子的奶奶重修了房子,给奶奶完善了生活配套,这无论如何对我都是一种直击心灵的警示。奶奶今年85岁了,家里还没有通燃气、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厨房和洗手间,冬天也没有热水器,生活的难度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便下定决心,无论有多少困难,今年春夏之交一定要把奶奶的房子重新修整一下,把基本的生活配套完善起来。这是今年给自己下达的考核指标,如果完不成,我想我会愧疚一生。生前多尽孝,故后少遗憾。2017年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便开始排雷一样,一方面做自己的心理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尽自己的孝心。2018年春节,我们去了叫做云台山走玻璃栈道,妈妈恐高症,哭的稀里哗啦,奶奶却大步流星,昂首向前,四号没有感觉;奶奶没有出过省,也没坐过高铁和飞机,2019年春节,我们乘高铁去了西安,看大雁塔、钟鼓楼,逛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奶奶开心得像个孩子;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我们被困在家里,哪里也没能去成,但是在家呆了50天,陪奶奶一起包包子、炸油条、干面条,晚饭后一起去田野边散步,看元宵节的月亮从榆树的枯枝上慢慢升起来、看孔明灯随着风从头顶飘过,看烟花颗颗,照亮天空,仿佛回到了读小学时期,和那时候依偎在奶奶怀里看天上星星的感觉一模一样,2020年的陪伴,将是我13岁离开故乡后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光,我清晰的感知到,在我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这段陪伴将是让我此心安宁的一方圣土;2021年春节,我们一起去了开封清明上河园,在虹桥边的茶铺里吃面,在汴河上乘船观赏两岸的花灯。我们还去了母亲河黄河,在黄河边的滩涂上为她唱《黄河鱼娘》;2022年春节,我们一起去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我们一起去打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多情土地的过去,带她了解大河之南千里沃野的前世今生。2022年,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为奶奶修好房子,让他住的安心,二是带她去看大海。想起李思思面对着大海呐喊:“奶奶,看,这是大海”忍不住泪目,所以,我要带她去看大海。

最后,《你好生活》还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说起自信,必然有不自信。之前的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虽然我不太喜欢用这个标签来标榜自己,但我着实是。后来,我毫无准备的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我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它,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我的价值观收到强烈的冲击。与此同时,我也被自己的好朋友深刻地影响。他很早就实习,很能适应,在他给我教授经验和答疑解惑的同时,夹杂着的嫌弃的语气让我的自尊心也收到很大的伤害。后来我渐渐变得很能适应,因为我对我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来不置怀疑。但适应的同时,也让我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变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并且十分欣赏这样的自己,这也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适应了社会的我一路突飞猛进,渐渐忘记了以前那个纯粹的文艺青年。看完《你好生活》之后,关于自己的价值观,我也陷入深沉的思考,心之所向,自由生长吧。我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对未来的憧憬就足够了,其他的就随遇而安吧。

昨晚夏风吹过,我梦到了撒贝宁,梦到了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大概是心里强烈的向往,最终在梦里有所体现。但是无论如何,我要感谢这个节目,感谢撒贝宁和尼格买提,犹如一块鹅卵石,激起了千层涟漪,一圈一圈蔓延,叠加,衍射出满塘的粼粼波光。

 3 ) 我们走在和人生和解的路上

有人说,我们终将在某个平凡的一天与自己、与人生和解;也有人说,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和自我人生和解。 但《你好生活》告诉我们:人生或许只论点滴成长,不必强求一切。 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节目,需要熬、需要品、需要咂摸。 印象最深的是倪萍问大家,租的第一个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撒贝宁说他第一个房子租在北大对面,倪萍诧异,“离电视台很远的啊”。 撒贝宁一下子靠在墙壁上,似是回想,说“离不开学校,天天要到学校里打球,天天要到食堂蹭点饭,得天天看着学校里的那些学生面孔,才会觉得……踏实!” 那时候的撒贝宁初入社会,尽力在保护自己的安全感,所以他心甘情愿把房子租在离电视台很远的母校对面。他需要靠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氛围、熟悉的北大来给予自己闯荡世界的底气。 后来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撒贝宁早已搬离了那个位于北大附近的小房子,成了全国有名的主持人。 在这段旅程里,有人来有人走,撒贝宁经历着这一切。他遇到了良师、益友、爱人、孩子……失去了时间、年华,还有他最爱的母亲。 上一季节目里,撒贝宁说两个孩子平安出生后,他第一个告诉了母亲,给母亲发了一条微信:您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 “但是没有回复了。”撒贝宁淡淡说道。 而后撒贝宁补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要好好体会这种幸福……” 这是一个经历过失去的人所产生的感悟,短短一句话,藏了多少人生必经成长。 小尼说他第一个在北京的住所是妈妈帮忙搞定的,当时他在出差,妈妈一个人满北京的跑着找房子,问哪里的房子性价比最高。最终定下房子后,妈妈一个人坐着地铁帮小尼搬家,一趟一趟又一趟……小尼只知道妈妈搬了很多趟,但具体次数,除了小尼妈妈,谁也不知道。 “那时候年纪小,也不知道心疼……”小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满是心疼。 看节目才知道,小尼妈妈近一年身体不好在生病,这也是撒贝宁在这一季总是找小尼“茬”的原因,撒贝宁觉得小尼需要跳出妈妈生病的不好情绪,想想别的,关注点别的。 但,情绪又怎会轻易转移呢。 倪萍问大家,什么时候觉得父母老了。很快指向小尼,对小尼说,“你的感触应该很深的。” 那么爱说爱笑的小尼,一下子哽咽了,他是那么局促,时而看向天空,时而托腮,可是眼泪还是流了下来。这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话,对一个人的喜欢是藏不住的,同理,对爱的人的牵挂更是无法隐藏和释然的。 “我是……妈妈在做手术的时候,那一刻……觉得妈妈真的老了。”小尼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出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的小尼特别像一个孩子,像一个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用眼泪抒发情感的小孩子。 让人不禁发出疑问,是不是我们在谈及妈妈的时候,才会真的会褪去在外打拼的那副模样,一切才会回到最原始的样子? “因为疫情,我进不去,我只能在外面的车里等着。我们之间隔了好远,我得不到里面任何消息,那一刻你会觉得好没有安全感,你不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那一刻我觉得她老了……” 这大概是小尼在当了主持人之后,说过的最不华丽的一段话,没有什么辞藻堆砌,但不知道为什么每一个字都扎在听者人心里。那么用力,又是那么轻柔。用力是我们不敢想父母老去之后的样子,轻柔是我们总要面对父母老去之后的样子。 小尼说他在妈妈生病后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在家里没了所谓成年人的稳重,反倒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大男孩,每天出门前要抱着妈妈亲一下,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没亲够!再亲一下!”有时候妈妈被亲累了,他才放手。 因为不想再感受过那种没有安全感的无助,所以要抓住一切可能的、细小的、看似不重要的分秒,去表达爱。 撒贝宁很关心小尼妈妈的病情,有一次给了小尼好多补品,小尼后来想到,大概是撒贝宁之前也曾感受过同样的无助,不忍心看到好兄弟也经历同样的心情,所以在力所能及地帮忙。 小尼讲出这些小故事的时候,撒贝宁红着眼眶看向远处,说了四个字:多陪妈妈。 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孩子长成大人,再为了我们在意的人、爱的人变回小孩子。 一定要去探个究竟,自己到底有没有自我和解吗?这看上去是个很重要的人生课题,但小尼小撒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中的点滴成长,是这些点滴成长推着我们走在与人生和解的路上。至于什么时候走到目的地,依旧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路上,我们有没有对爱的人留有遗憾。 《你好生活》就在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人生阐述:所谓人生结果,不是我们要花费心思去获取的。点滴的感受带来的点滴感悟,点滴感悟促成的点滴成长,才是我们漫漫长河中最该留意的一瞬。 这一季《你好生活》里有一句很浪漫的话,是小尼说的。 当时他带着妈妈去看病,在和医生交谈完病情后,小尼扭头看到妈妈站在窗边。 “她像个少女,眼睛里全是未知,像个小姑娘一样,我不知道那时候她在想什么。那是一个很平常的画面,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想那一刻的小尼,在抓住一些,也在放下一些;在看重一些,也在释然一些。那一刻,就是他万千个人生瞬间里,最想留下的一瞬。

 4 ) 台词

有一篇文章他们写一个东西,很有意思哦。就是当你全神贯注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你才是真正在放松。你很累的时候,你去看电视,或者你坐在这边放空,其实你不是真正的休息。因为你停止了,所有手边的动作,你脑子还是不停地在转。你根本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休息。其实真正的休息,最好的事情就是学一件事。认真地学一件事。一个会让你全神贯注的事。—阮经天 在菜市场里,你和生活无比亲密。终于能放下压力,做回一个生活里的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葛洪 有一句话人家说,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不容易……我觉得有十六个字,可以和大家分享吧。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李思思 我觉得这是“认真”这两个字,认真听上去是件很难的事情。但在你完成这件事之后,认真给你带来那种快感,幸福和愉悦是你这种随性散漫做一件事情完全不一样。—尼格买提·热合曼 无论未来你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故事。我都欣然接受,并且勇敢面对。—李思思 我从终点回到起点,庆幸的是你也在这里。

 5 ) 《你好生活》细节的艺术

《你好生活》真是我看过的最注重细节的慢综艺,每一道工序都细斟慢酌。 比如字幕,这是我见过的“的地得”用的最正确的节目,专门看过,没有一处错误。 再比如字体,手写字体太有心了,字体太好看了,还专程找人手写,很注重节目美学。 镜头美,愿意放弃艺人的精彩内容,放大量的普通人的笑脸、环境生态、花草鸟鱼。没有谁是谁的主角。 还有节目里所有外国品牌都马得干干净净,国产品牌李宁等都留着。 最后一定是文案和旁白。文案每一个金句放进作文里都能拿高分吧。小尼的中英文旁白更是增添节目的高级感。 这一季文案一览: 一起看过风景 才能抵达内心 阳光照进海底 撒在路上 我们都在风景里 它刻在你掌心 倒进杯里 写在脸上 有你们在 遇见的都是风景 风景 叫作生活 不客气 别客气 清风徐来 山间潺潺 人间有大美 来一堂山间美术课吧 天才的画 往往出在孩子手里 爱是教育 更是自习 第二集 为什么会如此不舍 是透过窗户看到的那座青山 还是脸上留下的汗水和油漆 或是那栋简单而美好的白房子 爱像 一条河流 缓缓流淌 没有尽头 流过之处 万物生长 那一声再见 是说不出口的挂念 只愿这一点点的改变 也是你们幸福的起点 第三集 多想让你再回来 哪怕打在身上 我也会笑着落泪 烟火村声远, 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 天末稻云黄。 第四集 早安 生活是一段旅途 有人喜欢前行 有人习惯躺平 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只是 我们之所以还有得选择 是因为 有一些人蹚平了崎岖 有一些人踩出了方向 有一些人铺好了道路 有一些人…… 当他们回头看到今天的你 也许会宽慰很多 至少 一切都没有浪费 就像我们喝到清凉的泉 别忘记它 一定 还有源 第五集 贵州的故事讲到现在 我想暂停一下 和你回想这一路我们遇见了谁 种下了什么 笑得肆无忌惮 偶尔泪流不止 阅读过哪些风景 涉足于谁的生命。 没有台本的节目 就像没有剧本的生活 它只给你一个起点 剩下的需要自己走完 这是生活的赏赐 无论好坏都请接纳 然后自己写下每一页 对了,我还没跟你提起过 故事的第一页 那是一个雨天 一切从那里开始 在雨中来,于晴时去, 很久以后, 我们的痕迹会慢慢淡去, 但这里的故事却不会终止。 不是每一场雨后都有彩虹, 但是晴天总是会到来。 呃,我是说晴天也许会到来 晴天早晚会来 晴天…… 算了… 下雨也挺好,再见

 6 ) 写给《你好生活》,写给诚意满满的小尼

我看了三季的《你好生活》,也由头到尾看完了《一夜长大》,很有些话想说说。

这档节目是小尼作为制作人制作的第一档节目,在节目拍摄和制作期间,小尼一定是特别特别辛苦,作为一个节目制作新人而不只是一个主持人,作为一个喜欢安静本性内向却要不停地去主导话题和氛围的人,作为一个想要拼命表达自我和真实却要同时顾及节目生命力的人。

小尼的努力作为观众我把每一帧看在眼里。从前出现在视野里的作为主持人的尼格买提,在央视不算资历最深,带给人的感觉却分外温暖踏实,开得起玩笑,经得起推敲,正经八百可以主持春晚,插科打诨也可以主持《开门大吉》。我跟小尼同龄,虽不是小尼节目的粉丝,却对他印象格外深刻格外好。看过《一夜长大》,顶着神童光环长大的小尼,内心里其实也有胆怯自卑和不安退缩,是个让人心疼的大男孩。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小尼,本可以将自己的私生活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把生活分为镜头前后就可以安之若素,但他选择了向前辈董卿学习,将自己的事业领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突破是他自我的突破,需要很大的勇气。

《你好生活》想要表达的便是小尼对于生活的一些思考,关于得到,关于失去,关于聚散离别,关于食物,关于生命,关于亲情友情……将这些深刻庄重的元素融入到青山绿水,言谈欢笑中去,融入到每一步的行走中去,融入到每一个闪光而特别的生命中去……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深刻警醒。

他的用心更体现在嘉宾的邀请上,既不能过度娱乐化,又要兼顾节目的收视,我相信他已经竭尽全力。央视主持团体的频繁亮相,区别于综艺明星的点在于,没有营养的娱乐元素大大减少,代之以一些可以延续的展开的有深度的对话和思考。同时,撒贝宁的常驻加盟成为了这档节目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位睿智幽默不按常理出牌永葆少年心的央视大哥,小尼心里是感激的,“撒尼”组合也因此让观众看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静一动,一正一痞,一个心里全程装着节目有些压力,一个总不按常理出牌制造惊喜……撒贝宁让节目看似无厘头,实则是用无厘头和活泼欢脱代替了枯燥残酷的真实说教。

对小尼而言,拍第一季的时候不敢想有第二季,甚至出镜的嘉宾都开玩笑说不知道有没有下一季,然而如今三季都播出了,我想就如同爱因斯坦做出了第一个蹩脚的纸板凳,小尼心里是欢喜的,虽然不完美,但完成便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我看到节目与现实、公益有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结合,看到小尼试图去解析一抔土、一滴水的意义,听到江上竹筏间清朗的歌声悠长回荡,那是人情与山水融化后产生的轻灵的回响,……如此一些,都是节目的意义,以及第一季到第三季的进步所在。

我不是专业人士,当然不能提出一些确切的关于此节目的改进建议,关于提高收视率,关于邀请怎样的明星嘉宾,关于去到哪里,关于设置哪些主题,……但我又希望在这泛娱乐化的节目圈里,能有一种明晰清朗表明立场和深度的节目制作态度,给人启迪,给人学习,给人思考,给人示范,给人向往,不刻薄,不矫情,贴地气,有风骨。

不管小尼还会不会继续做《你好生活》,也或许他又有新的节目正在筹备中,希望小尼都能继续他的梦想,在他心里,在观众的视野里,继续闪耀。

 短评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温暖,没有娇柔做作,只有随性真情,年度最佳国综非它莫属

7分钟前
  • son沐风
  • 力荐

老撒怎么能这么皮。。小尼真的好温柔一男人。

11分钟前
  • Leave
  • 还行

比向往的生活好看

16分钟前
  • 老君山下
  • 力荐

这两年经历了好多,日子过的不怎么轻松,就想看看撒贝宁和冰冰💖开心一下,你要是再这么哭哭啼啼的矫情。我就弃你而去了!(我错了,其实有时候哭一下感觉也很不错)

17分钟前
  • 是诗人也是流氓
  • 推荐

你永远可以相信撒贝宁✊🏻

21分钟前
  • wuli鬼鬼
  • 力荐

撒贝宁太聒噪了吧,我只想听他们讲课

25分钟前
  • 孤独的流星
  • 推荐

头几集真的特别让人感动,给奶奶和孩子们的白房子。

29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力荐

这综艺一出其他综艺黯然失色的程度 永远好看 永远热爱 永远治愈!!!

33分钟前
  • 乔克克~
  • 力荐

第二期姐姐回来看到装修布置好的家,那种欣喜,眼睛里充满光亮,我相信此后她的人生将一片光明。希望生活中也同样充满善意。

35分钟前
  • 熊大头
  • 力荐

请小撒小尼相爱相杀到老!

39分钟前
  • mummer
  • 力荐

超级喜欢 希望能做10季 让心灵平静的综艺

41分钟前
  • 布蕾脆脆奶芙
  • 力荐

「就做快乐的你自己,所有的答案,时间都会给你,享受此刻,五指山也好,如来佛也好,你就是那个孙悟空。」是的我对小撒有滤镜。

43分钟前
  • asnas
  • 推荐

疗愈~

45分钟前
  • Aragaki
  • 力荐

“做快乐的自己,所以的答案,时间都会给你”。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综艺,喜欢倪萍、小尼、小撒、梓萌。看了三期,弃了。1、广告明显太多,一期一个多小时看下来也没啥内容;2、逃不了其他综艺任务式的干活作秀;3、cue流程,动不动就各种发表感悟,而且听着就是很浅不走心;4、非的把苦兮兮穷哈哈看不到希望的当地农村生活,描述成一副岁月静好生活幸福的样子。 @2021-09-02 19:47:25

49分钟前
  • 你管我叫什么名
  • 还行

有撒贝宁这个节目就能一直追下去。

50分钟前
  • 吨吨灬
  • 力荐

你好生活是如何沦为向往的生活的。。SOS国内综艺何时才能放弃庞大的嘉宾阵容。。

51分钟前
  • 裁诗如锦擒
  • 还行

感觉现在这个节目立意挺明确的,虽然强行上价值,但人幸福感之源泉也不过如此种种:会友人,爱家人,帮他人,亲自然,赏人文。

52分钟前
  • 帝九年
  • 推荐

就问你,撒贝宁的节目有不好看的吗!?

54分钟前
  • 乔帮主
  • 力荐

央视主持人团建真的好看

59分钟前
  • Lucien
  • 还行

小尼的文案小尼的字小尼的旁白小尼的心思,真是细腻。请与小撒相爱相杀下去!央视唯一好看的综艺。唯一。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