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将至

HD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巴里·德尔·舍曼,保罗·F·汤普金斯,狄龙·弗雷泽尔,凯文·布雷斯纳汉,吉姆·麦司奇门,Randall Carver,保罗·达诺,塞伦·希德,詹姆斯·唐尼,凯文·J·奥康纳,大卫·沃肖夫斯基,Tom Doyle,汉斯·霍斯,科琳·福伊,拉塞尔·哈瓦尔德,Guy Richards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血色将至 剧照 NO.1血色将至 剧照 NO.2血色将至 剧照 NO.3血色将至 剧照 NO.4血色将至 剧照 NO.5血色将至 剧照 NO.6血色将至 剧照 NO.13血色将至 剧照 NO.14血色将至 剧照 NO.15血色将至 剧照 NO.16血色将至 剧照 NO.17血色将至 剧照 NO.18血色将至 剧照 NO.19血色将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血色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98年,银矿工丹尼尔·普莱恩惟尤(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因井下作业事故摔断了腿,但他因祸得福了解到秘密的石油信息。他利用领养的孤儿HW(狄龙·弗雷泽尔 Dillon Freasier 饰)欺骗乡民赢得了石油地盘,从此飞黄腾达。但是, 成为 石油大亨的他并不快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H.W不幸失聪, HW对他的怨恨与日俱增,他唯一认亲的兄弟居然也是冒牌货。传教士伊莱·桑迪不过是个借宗教蛊惑人心的小人。在一次采矿事故中,丹尼尔的工人不幸丧生。正当他希望伊莱(保罗·达诺 Paul Dano 饰)施以援手时,对方羞辱了他,两人从此开始明争暗斗……泰剧紫禁之巅永远的里奇阴声伊伦嘉:诱惑的艺术问簪2024邪屋脱缰之马米兰达1985梦想贝蒂布事件簿应召女友第一季林中怪人宝莲灯妻不择食国语赶烤淄味无为大师第一季尼可曼斯Hello,小姐盲证2023倾国之恋使命营救企业战士2001恋上纯喫茶第三季恋人絮语粤语只有你2014神探驾到(粤语版)勇者斗恶龙:达伊的大冒险钞级布偶黑暗42天德云斗笑社乔治·华盛顿深海越狱(原声版)进击的巨人剧场版:觉醒的咆哮盗日英雄传远去的牧歌虫虫欲动味道中原我们星球上的生命笨贼快跑

 长篇影评

 1 ) 黑暗之血

即使丹尼尔-戴·刘易斯只演过这一部片子,也够刷一辈子的了。

影片开头的15分钟,展现的是一个人孤独的劳作。他挖土、采掘、不慎摔倒。如果他就那样摔在洞里,伤得更重些,默默死去,估计也要很久之后才会有人发现。当他挣命爬回有人的地方时,人们只是专心分拣他采到的矿石,计算分量和价值,而任他躺在地上。

这说出了这个时代的真相——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如他所找到的东西,或者说,完全取决于他的“产出”。凡是洞悉这个真相的人,就不会再对这个世界抱有任何幻想。哪怕他真的曾经憧憬过“在海边建所房子,生一堆孩子”,这一过程也足以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接下来,丹尼尔与人合伙采油——工业时代的黑色血液,被演绎成了充满宗教意味的场景:工人用油充当圣水,给孩子“祝福”,十字架般的简陋木制井架突然折断,为油井献上了生命和鲜血的祭品。

自此,浑身沾满石油的丹尼尔,成了一个沾满鲜血的被诅咒者。10年的光景,为他积累起了资本,成为买地开采的“Oilman”。他想方设法,取得当地人的信任,以低价买下土地,再攫取其下蕴藏的巨大财富。

说“攫取”倒是言重了些。正如丹尼尔所说,即使明知地里有石油,但你们无力开采。工业需要资本的投入才能启动,设备、人工、技术……都必须靠钱来堆,而资本的伦理也早已赋予了这投入以神圣和高尚的意义:

“让我们谈谈面包吧。我印象中,在这个伟大的国家里,任何男人、女人或是小孩子,如果把一块面包当作奢侈品,将是多么的可悲。我们可在此地挖水井,有了淡水,就能灌溉。有了灌溉,就能种粮食,那些曾经的不毛荒野将被变成良田沃野。到了收获季节,粮食多得发愁。这位女士,你家的面包将会一直堆到脖子。修建道路,发展农业,提供就业,兴办教育……这只是我们建设计划中的寥寥几项而已。女士们先生们,我向你们保证,如果我们真在此地找到了石油,那么你们不但能在此地继续繁衍,这片家园还将更加兴旺富强。”

当然,一个精明的人会事先计算好成本和收益。他对养子讲起这笔账,未必是搞财商教育,更多是因为身边也没有再信得过的人。严格地说,这个孩子确实在跟他“合伙”:他是他游说当地人的一张形象牌,也帮他留住了残余的某种信任和情感。他对孩子表现出的温情和关心,包括后来把孩子接回,明显不完全是出于利用的心理。尽管这种情感,从潜意识上说也源于一个重要的事实:不谙世事的孩子,是唯一对他没有威胁,也不能令他嫉妒、失望和仇恨的人类。

而当这个孩子失聪后,就变成了一个需要更多情感呵护和精力投入的“负担”,包括他与“弟弟”的争宠,都是一摊没有尽头、叽叽歪歪的麻烦,于是尽管亦有不舍和愧疚,他仍然决定将之送走。这里投射了资本的本性:它不惮于抛弃和碾碎任何阻挡它增殖与扩张的人或物,即使上帝本身也不例外。

倒霉的神棍牧师显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居然企图与之讨价还价,果不其然地成为炮灰。如果他真是内心纯洁的圣徒,说不定还能对丹尼尔产生某种震慑力。不幸他只是个跳大神的,同样充满野心和虚荣。他提出为油井祈福本身没啥毛病,但开口先强调的是“向公众介绍我”。这一步就把上帝也跟着拖下了水。入教的工人反第一个死在井下这种讽刺,倒没什么意思了。

真正的信徒是那个不肯卖地的老头。由于他的固执,导致了那场经典的教堂戏:两个各怀鬼胎、把宗教当枪使的“疯人”当众角力。牧师大施报复,丹尼尔则在咬牙切齿的屈辱和愤怒中,混杂着真心的悔恨和痛苦。这是他唯一的一次挫败,不光是败给了他认为虚伪的宗教,也是败给了自己仅剩的良知。因此多年后的报复,必然以杀戮的形式发生——在杀死牧师的同时,也终结了最后的理智和人性。

这是黑暗之血的代价。实际就算那个“弟弟”是冒牌的又如何?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很有用的、没有威胁和野心的助手。而那些大亨们提出“卖掉油井,你有花不完的钱,还可以照顾孩子”,也是常理下应该做出的选择。但丹尼尔拒绝了所有的“诱惑”,宁可走向反社会的终点:挣足够的钱,让自己远离人类——原来所谓的“魔鬼”,不过又是一个虚无的俘虏而已。

这似乎是资本的罪过,但保罗·安德森也不敢瞎编。片中几次提到“标准石油”,老沃克菲勒的发家史暂且不论,可他的信条是“从其他恶性竞争的商人们身上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用此金钱发展有益人类的事业”。那才是清教观念和资本联姻后的伦理:用善举洗去黑血的诅咒,用奉献救赎资本的原罪,用教养和文明治愈自己的灵魂。

实际这不是一个如何对待财富的问题,丹尼尔也并非为钱所役,他其实是自我的奴隶——在苦苦奋斗的同时,犯了“傲慢、嫉妒、暴怒、贪婪”的罪。战胜那个被孤独和冷酷伤害过的自己,比战胜任何欲望和困苦都更艰难。在这件事上,富可敌国或权势熏天都帮不上什么忙。没有能力驾驭自己灵魂的人,不但也无法驾驭资本的力量,而且只能被内心中的魔鬼骑着飞奔,直奔向虚无的终点。

古典悲剧的逼格好在,“在大宅里当一个孤独的暴君”这种美国南方的福克纳式结局,怎么也比《华尔街之狼》里那些被钱冲散花了的场面强。后来这帮人之所以那么嗨,原因无他,只因为跟干实业的时代相比,玩金融的钱来得还是太容易了。打电话可劲儿吹就能发财,无需面对井喷的地狱之火和挖坑时的汗水泥浆。黑色的血已经被吹成了绚丽的肥皂泡,所谓的救赎,也早就过时了吧。

 2 ) 人性黑暗的极至

在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老无所依》可谓一骑绝尘,直奔奥斯卡典礼,直到年末,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携隐居多年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杀出部《血色将至》,让悬念又起。虽说,最终安德森没有搅了科恩兄弟的好事,但是他的这部电影已经足以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佳作,同时也让奥斯卡的评委们起码下次评奖会对他已经有些补偿心理了。

《血色将至》的故事背景是我们熟悉的所谓“强盗资本家”的时代后期,这段时期的大亨们的传奇、同时血腥的故事我们已经听的太多,而片中的主人公丹尼尔可谓集当时资本家阴暗面之“大成者”。片子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坚韧的丹尼尔,拖着伤腿前行的桥段,其实这也是那个时候大亨们的共通性特点,坚忍不拔,耐力十足,认准了目标绝不放弃。当然,如果认准了目标,任何挡在这个目标前面的障碍,都会被丹尼尔们毫不犹豫的除掉。在丹尼尔这个角色上,一大亮点就是整部影片并不是聚焦于他的发家史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是着力于刻画他的人性,让一个人间恶魔的形象跃然于屏幕,让人不寒而栗,却又觉得这样的人似曾相识。

对于刘易斯来说,扮演任何角色似乎都不是问题,何况这次扮演的丹尼尔和他在《纽约黑帮》中的屠夫比尔有相似之处,粗鲁、独断、不可一世。丹尼尔在片中总是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势,我们可以注意到,常常在和他人争吵时,他根本不管别人在说什么,只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嗓门、加快自己的语速,自说自话般的要将自己的气势压倒他人,也就是说他与他人从来不存在沟通,只存在征服。是的,丹尼尔时刻都是一副征服者的角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此可以欺骗他人、可以威逼利诱,可以被人羞辱,所以,当一干大亨想来收购他的资产,诱以财富时,我们知道这是最无力的诱惑,因为对于丹尼尔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正如他对他的“兄弟”亨利所说,“我只看人的阴暗面”,“这些年我的仇恨之火越烧越旺”,他在乎的更多是征服、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将每个人都视为对手,他时而显的彬彬有礼,为的是诱骗他人获得利益;他时而暴跳如雷,为的是羞辱他人寻的快感,当得知被欺骗,居然有人想来征服他时,更是直截了当的肉体毁灭。总之,影片层层深入的揭示了一个显的没有人性和底线的人,他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但是却是令人生畏的“魅力”。

最能体现刘易斯的人性黑暗之处的莫过于他与自己儿子的关系了,他一直将孩子带在工作的场合,表面上是为了锻炼孩子,视之为合伙人,但是真正关心自己孩子的人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带到工作中去的。当油田井喷时,他先是奋勇的救下孩子,但是一见油井起火,力马撇下孩子,兴奋的出去工作,此时他已经忘记孩子的伤痛,而是为发现了“石油海洋”而欣喜。当孩子耳聋后,表面上他摆出一副要花重金治疗孩子的“关心”姿态,但是就像今天很多人猛往孩子身上砸钱,但是却不花时间真正陪陪孩子而是忙于工作和社交一样,丹尼尔的心还在征服事业上,甚至做的更绝,将孩子一人送走孤独的生活,那一刻起两人的关系其实就已经走到尽头。父子决裂的高潮很值得咀嚼,首先,儿子尽管其实有语言能力,但是仍然不同父亲直接交流,而是打手语要他人翻译传达给父亲,这个细节说明两人已经无法顺畅的沟通,就如,如果你和一个人近在咫尺却绝少当面沟通,而是频频发电子邮件,接住一个中间媒介N个来回的交流时,说明这时的沟通问题已经不小。其次,儿子打手语,父亲需要翻译来了解信息,而一个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聋哑了,当然会自己学习手语与孩子直接交流,哪会要个中间人来传达,由此可见骨子里,丹尼尔根本不把孩子的快乐当回事儿,他和很多人一样,借口“没有时间”来推脱自己的责任。最后,他的歇斯底里的恶毒咒骂,更是让他的形象彻底与恶魔等价。

这部影片的整体基调是黑暗到底的,片中几乎彻头彻尾展示的都是人性的阴暗面,不但是丹尼尔,包括他的对手们也都不是洁白之人,以往常见的正义人士与恶人的不懈争斗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是利益的丑陋斗争。神父和丹尼尔的交锋可谓最突出的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从丹尼尔来到那片让他日后发迹的土地开始,神父就向丹尼尔表达着自己的利益关切,他要教会得到金钱,同时要在采油开始前将自己置于一种神圣角色的位置,他在教堂也一副“跳大神”的邪教模样,在片中他显的也是利益熏心,同时多了些虚荣与伪善,显的比丹尼尔更惹人厌恶,这也符合当前的很多情况,我们常常对一些暴富后出事儿的恶人在震惊之余有些“欣赏”和羡慕,但是对试图分杯羹的小人物总是态度决然的厌恶。神父在整部影片都处于被丹尼尔耍的状态,被骗,被打,被杀,片中惟一一次他爽了一把的就是在教堂煽丹尼尔耳光的一幕了。但是,其实他仍在被愚弄,那不过是丹尼尔的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同时这个桥段将丹尼尔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和忍辱负重表现的更加出彩。而忍辱负重为的常常是最后的复仇快感,最后一幕神父被羞辱至极,同时可怜的倒地,成为暴虐的丹尼尔的又一个征服记号。

彻头彻尾的黑暗,让人压抑的沉闷,这是整部《血色将至》给我的感受,丹尼尔一副恶魔形象,但是却在那个时代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哪怕在经济萧条时期,照样生活安逸。当然,他失去了亲情、没有了朋友,最后孤独的醉酒人生,人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结果就会说“有得必有失”、会深情的说这样的人其实“失去了很多”之类。但是,实际上这常常是我们的自我安慰,我们难以接受这样的人取得巨大的成功还消遥自在,所以我们总是要臆想他们的“痛苦”。安德森本片做的很绝的就是,是不是他让丹尼尔也透出点良心发现,但是实际上很快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人性之恶的“技术暂停”,很快他又以加倍的恶来反馈社会。没有朋友?他不在乎,能不断的征服就成;与儿子决裂?他不关心,既然过去可以遗弃,也不在乎他主动离开,倒是成为竞争对手有些麻烦;将来会后悔的?他仰天长笑,那就等将来再说吧!黑暗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恶魔在那个时代是那么如鱼得水,最后,丹尼尔对管家说,“已经结束了”,什么结束了,这引人联想,乐观些你可以想象是一个强盗资本家的时代结束了。或者,按照本片的基调继续黑暗下去,这不过是丹尼尔的又一次征服结束了,不只是丹尼尔,是丹尼尔们,他们继续征服着、魔鬼着。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3 ) 士、农、工、商

古语有云:富可敌国。但是在旧时代却没有听说要做富家翁为人生奋斗目的,真佩服我们祖先早就把这个社会的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的那么透彻,所谓的‘商人’就是靠盘剥比他笨的人,一种不断接盘的游戏而已,无奸不商说到底就是人性的贪婪,贪欲可以让丹尼尔不眠不休,日夜驱使他寻找财富之源——黑金石油,贪欲可以让道德和法律都变成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约束

踏足社会这么多年,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悲的是还要继续充当‘打工人’的角色,跟过很多老板,发现了凡做的比较成功的身上似乎都具有男主丹尼尔身上那种特质:敏感、奸诈、勤奋、欺骗、精明。那些不怎么成功的老板身上,或多或少都缺少其中的某些东西。。与其说好奇心改变世界,不如说是贪婪驱动这个世界走向极端,我们这个世界真的再变好吗?古时的礼制社会又是不是对底层大众的一种保护?在文明的冲突中,我们祖先之法似乎输了,但在大同社会中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不得而知,直叫纷争莫问中原是,浑噩长为太古民!

 4 ) [电影] 《血色将至》:把魔鬼献给未来

                    把魔鬼献给未来


    拍摄《血色将至》的时候,37岁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就像是被一只巨大的“库布里克之手”攫住了灵魂,尤其是那些能令人全身的骨头都跟着咔咔作响的配乐和最后的高潮场面以及落幕方式,令这部电影几度笼罩着不祥的“库布里克气氛”。但奇怪的是,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前,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在安德森身上有任何这一迹象的蛛丝马迹,这之前,人们在谈论这位好莱坞天才导演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把他和罗伯特·奥尔特曼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因为他们同样以善驾驭多人物、多线索叙事闻名,更因为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他们之间是如何建立师徒关系的典故。如果将罗伯特·奥尔特曼根据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一系列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短片集》视作他的典型作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作品,应该是那部狡黠而迷人的《不羁夜》。从某种程度上讲,徒弟的作品甚至比师傅的更具浑然一体的叙事魅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安德森在其中倾注了自己年轻时代的生命体验。1997年,当安德森在充满信心地描绘着70年代末美国色情产业“下流”图景的时候,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创作者是否要居高临下这个问题,但在1999年的《木兰花》里,他终于开始受制于自己的过人才华,为了消解内心深处蛰伏着的强烈压抑,编写剧本的时候,他在镜头里悄悄埋藏了许多令后来的发现者们感到吃惊的隐秘信息,而这种克制和压抑,终于在《血色将至》里被一扫而光!
    

    一、 音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37岁的时候,斯坦利·库布里克还只是个因为拍摄黑色电影《杀手之吻》而刚刚在好莱坞展露才华的“年轻导演”,在同样的年纪,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已经完成了《不羁夜》和《木兰花》,这种过早显露的才华和过早到来的成就,足以令人不安,但却证实《血色将至》具有现在这样的深刻与纯粹,实属必然。
    在这部电影里,安德森显然是有意采用了“较原始的”电影语言,比如,在拍摄人物对话的时候,他极少使用对切镜头,而是一律用中景一气呵成;那些从地狱里传出的令人窒息的声音,也是佐证——他不仅使用了密集强悍的纯古典音乐,比如大量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合奏曲,令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主观音乐也成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还大胆使用了一些不寻常的另类音乐和配乐方法,这些特殊的声响,在强烈感染和刺激观众的同时,事实上也在狂暴地折磨并恫吓着他们,《底特律新闻报》的记者在看完电影后写道:“疯狂的史诗、壮丽的杰出表演……在看完影片一周之后,我依然可以听到自己大脑在狂躁的吱吱作响。”在令人印象深刻的井喷大火那场戏中,有一段好像是来自人类远古时代部落,人们用死人头骨击打出来充满巫术气氛的音乐,它贯穿了整场大火,直到次日大火熄灭另一场景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主观音乐也依然没有适时停止,它顽固地延续了下去(这在电影配乐中非常罕见)……可以想象,这一音乐的运用并不仅仅是用来烘托场景气氛的,它其实是从故事主人公石油大亨丹尼尔·普莱维内心深处发出的地狱之声,这种声音一直在召唤着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一步步走向魔鬼的怀抱。但受惊吓的,是观众。
    在丹尼尔·普莱维这个以石油起家的美国佬心里,一直充满着这种灵魂被用力撕扯的声音,但这音乐却只存在于他因石油崛起的那个时期。在影片的最后半小时里,当丹尼尔步入老年,当他已经攫取了他渴望的财富,这种用音乐来表现内心挣扎的做法就悄悄被压抑和自我封闭的无声镜头取代。安德森在用这种改变告诉我们的是:丹尼尔已经把自己彻底交给了魔鬼,他的内心深处不复年轻时的强烈挣扎,他在那所阴沉的巨大庄园里过着离群索居的酗酒生活,除了偶尔传来单调地他在用猎枪枪杀客厅家具的物品破碎声,整座庄园里一片寂静。


    二、我是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
    
    《血色将至》灵感来自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尔1927年的小说《石油!》(Oil!),在看过原著之前,很难确定安德森究竟对小说进行了怎样的改编,但可以想象的是,影片在努力塑造丹尼尔·普莱维黑色人生这一主线的同时,有意强化了这个石油大亨和乡村牧师保罗·桑迪之间的对立和换位,这一处理,不仅丰富了丹尼尔·普莱维作为魔鬼的意志,同时,也是安德森对自己一向怀疑的宗教进行的一次最大限度的嘲弄,而这一点,很可能正是最终影响了奥斯卡评委投票结果的关键。
    最初,年轻的牧师保罗·桑迪打着兴建当地教堂的神圣名义,邀请丹尼尔到小波士顿镇开发石油,作为回报,他希望得到5000美元酬金来修建教堂,但丹尼尔一眼看穿了这个披着神袍的利欲熏心的“上帝使者”,他获得了油田,却没有兑现他关于酬金的诺言(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不是因为他舍不得这笔钱,他只是不屑于向一个卑鄙的可怜虫施舍怜悯,尤其是一个打着上帝旗号的可怜虫。
    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体现的,不是简单的物质和精神对立(况且保罗代表的精神力量本身是扭曲的、非正面的),甚至也不是简单的对上帝表示怀疑,安德森通过丹尼尔·普莱维这个离经叛道者向美国这个清教徒国家发出的,是最危险的挑衅和最严峻的挑战。影片的最后高潮部分,孤独的暴君丹尼尔不仅让上门前来索取金钱的牧师保罗原形毕露,以雪前耻,还迫使这个基督教道德的化身,亲口喊出了“我是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这一大逆不道的宣誓。这是个足够凶狠的诅咒,可他(既是丹尼尔,又是安德森)竟然还要保罗“用令人信服的语气说出来,用你布道的口气说!”而且连续说了八遍。
    奥斯卡评委纵然个个是品格高尚的理性主义者,他们深信“上帝并不存在”,而且也清楚《血色将至》“21世纪的《公民凯恩》”这一不朽价值,他们也决不能给这部电影戴上“最佳影片”桂冠,他们唯一能做的是把表演奖颁给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不仅因为“如果丹尼尔·戴-刘易斯没有赢得奥斯卡影帝,那我们要改写对于‘演技’的定义,他与任何伟大表演都不同——他更伟大!”(《丹佛邮报》),更因为另一桩事实——丹尼尔·普莱维对上帝信仰(代表着人类的所有光明信仰)的决绝态度,不仅仅是这个角色在地狱里向人性边际发出的绝望吼叫,它也宣告着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本人对基督教伪善一面的深深不屑。


    三、石油是美国的原罪,贪婪是人类的梦魇

    这是一部石油大亨的家族史诗,展现了贪婪、腐败以及对美国梦的追求,而《纽约时报》则用这句话概括了影片:“安德森的影片不是美国梦,是美国梦魇,观众将随着影片进入烈火熊熊的地狱,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腾和诅咒。”某种程度上讲,《血色将至》不仅是一部个人史诗,它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西部开发史乃至建国史的缩影,更是凝聚着每一个个人、实体和国家迅速崛起又迅速瓦解的饱尝代价的灵魂蜕变史的缩影。
    石油,是美国的原罪,现在更几乎成为困扰整个人类的世纪梦魇,2007年美国影坛那些良莠不齐的政治电影无不与此瓜葛,它们或者探讨政治与媒体的幕后媾和(《狮入羊口》),或者深究国家利益对个体利益的无情蹂躏(《决战以拉谷》、《引渡》),或者跨越地域思考种族仇恨对情感共同体带来的巨大伤害(《追风筝的人》、《国王》),而唯有《血色将至》,是将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罪恶的源头,它在这种罪恶埋下种子的时代里寻找线索——向上质疑非理性宗教的价值,向下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开发对人性泯灭负有的责任,而在中间盘旋不去的,是对人存在价值的深沉思考。


    四、把魔鬼献给未来

    丹尼尔·普莱维的一生,不是一个人从成功走向自毁的幻灭过程,他甚至都不是一个渐变的魔鬼,他就是魔鬼本身。他的儿子(实际上是养子)说在他身上学到的是“工作的热情”,而他的反应是咒骂这唯一的亲人为“婊子”,因为长大成人的儿子终于决定要离开他自创事业,他用愤怒亲手割断了这段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亲情纽带,他让自己完全坠入那孤独的深渊。影片开始的时候(19世纪末),丹尼尔独自艰难地挖掘银矿,在一次爆破后他失足掉进了幽暗的矿井,当他拖着残腿痛苦地爬出矿坑的时候,他已经感受到了那种孤独。当事业有所发展,他带着儿子在小波士顿镇建筑辉煌未来的时候,儿子在一次井喷事故中不幸耳聋,他再次感到身体里仅存的人性离他而去,强烈的孤独感使他对一个投奔他而来的兄弟产生了依赖,他立刻将自己内心的挫败、懊恼、无望和盘托出(“我的内心总在斗争。我不愿意见到其他人成功。对大部分人,我都怀有恨意。我心中的一部分已不复存在……投入工作的热情,遭受挫折的懊恼……所有的那些……那些失败的往昔都已离我远去……我已经不在乎什么了。如果在我心里的东西,在你心里也应该有。有很多次,我看着别人,找不到半点令我中意的地方。我想挣足够多的钞票……多到足以远离俗世的烦扰,一个人静静的生活。”),然而很快,他却痛苦地发现这个慕名而来的“亲人”其实只是个贪图钱财的下流冒牌货,他怒不可遏,开枪打碎了这家伙的脑壳并把尸体埋葬在森林深处的浅坑里,那坑里除了泥土,还有渗出地面的石油。
    不久之后,他又不得不为了掩饰杀人罪行,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输油管道而在牧师保罗屈服,他在他一向心怀憎恨的大教堂里忏悔道,“我把自己的亲儿子丢在一边!主啊,请赐给我圣血。驱走我体内的恶魔。”这之后,他果然如愿地成为石油大亨,成为一个令人生畏、毫无怜悯之心的孤家寡人。最终,他又赶走了唯一对他心存感恩的养子,并让灵魂同样丑恶但邪恶远不及自己的牧师保罗在他面前俯首称臣,然后,他在绝望中疯狂地杀死了保罗,彻底投入到那个魔鬼的世界……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已经掌握了将悲剧神话拍摄成电影的能力,他的摄影机曾饱含温情,但在《血色将至》里他学会了藐视这个世界,他用丹尼尔·普莱维这个凝聚着深刻现代性的人物,再次完美诠释了邪恶人性对人类此刻的重要意义。也许,在他身上还缺少库布里克那绝对的冷酷(丹尼尔·普莱维的养子是个重要的保留,他没有续写父辈的邪恶),但无疑,他已成功跻身到了那些世界上最伟大导演的行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58a99010092jj.html


 5 ) 关于《未雨绸缪(There will be blood)》

《未雨绸缪(There will be blood)》(官方网站http: //www.paramountvantage.com/blood/)的中译名还有《血色黑金》、《血色将至》、《黑金企业》等等,不过我这里就先叫做《未雨绸缪》了。这部影片根据Upton Sinclair小说《Oil!》改编,导演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主演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除了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外,我在这里随便谈谈下面几个话题。

There will be blood
影片的这个标题源自于《圣经·出埃及记》7章19节,是埃及王派拉姆西不同意摩西放走希伯莱人时,上帝降下十灾惩罚埃及人,其中之一是把水都变成了血。而在影片中,仿佛每一滴石油,也有隐隐暗示着灾难,变成了血一样。当然,圣经里的寓意和电影的情节意义并不大,直接从there will be blood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去看电影就是了。


滴血的资本主义
我们很容易从《未雨绸缪》的故事想到中学政治课本上那句“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电影的主角Plainview成了资本的意志的代言人,他的产业一天天的变大变强,但这个过程中总有人受伤、死去,每当这个产业向上迈进一个新的全新的阶段时,流出的鲜血,就好像祭祀的大典上的畜生的鲜血一样,仿佛只有这样的鲜血,才能让这巨兽般的资本得到满足。电影的背景音乐总在这个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渲染低沉的气氛,也正预示着那将要洒出的鲜血,当然鲜血换回的不是悲哀,而是石油事业又一次蒸蒸日上。

这里资本总是不断扩张的,Daniel Plainview发现了新的油田,就立刻冲了上去,得到了这一块土地的钻井开采的权利,那么就从地下把旁边土地的石油一并开采了。


权力的斗争
电影中有个和Plainview原则上互相仇视,行动上互相利用的第三启示教堂,那里的牧师是最初把油田的土地卖给Plainview的Eli Sunday。这个教堂有着虔诚的追随着,也有着狂热有如巫术的仪式般(就是像跳大神)一样的仪式,而且,这个在西部原野上的小教堂,也有着像 Plainview的钻井一般的扩张的野心。教堂和石油争夺着权力,这是一种渗透于个人与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权力,或者,更类似于一种实际权力和话语权力的结合,这种争夺是基督启示的荣耀之下流淌的石油,与石油中喷涌的基督启示之间的争夺。这种权力的扩张,就是要让对自身追求成为最正当的事情。

当然代表讲堂的Eli Sunday和代表石油的Daniel Plainview并非是撕破脸的直接的争夺,而是互相利用,教堂与资本都想凌驾在对方之上而统治“愚昧的大众”,讲堂为资本说服群众出卖开采权,资本为教会兴建新的教堂。但是教会和资本总不免希望对方完全的臣服,于是有了让Plainview加入教会的一幕,也有了结局时Plainview让Eli大声喊出“I am a false prophet, and God is a superstition”,当然,最终代表着资本意志的Plainview用教堂牧师Eli血完成了得到完全权力的最终祭祀。


血的仪式
电影中有若干次血的仪式,每一次仪式都象征着Plainview代表的石油资本又一次壮大,也是一种新的势力攫取了强大的权力的极富有冲击力的表达。这样的仪式,就如同大汉天子封禅泰山,印度国王举行马祭一样,现代国家每逢大庆的阅兵盛典,或者农村家庭到了新年对灶神的供奉一般,只不过这样的仪式每次必须用血来完成,there will be blood,只是在祭祀的开始时告诉大家,这个祭祀完毕所需的野蛮血腥的条件而已,就像迦太基用活人的心脏祭祀太阳一帮。

在《There will be blood》中也有着Eli Sunday导演的第三启示教堂的仪式,如果仪式可以帮助确立权力的秩序,那么Eli的仪式或许正是和Daniel Plainview的仪式对抗的东西,当然,这个也是,也要用耶稣的鲜血来清洗加入者的灵魂。


家庭与兄弟
一开始Daniel Plainview总把他的养子H.W. Plainview带在身边,他说过:“I am a family man, I run
the family business... This is my son and my partner H.W. Plainview.” 虽然后面父子决裂时Daniel Plainview说他不过吧H.W.捡来把他从一个彻头彻尾的“oil man”装饰成“family man”,但电影似乎告诉我们H.W.确实一直平衡着Daniel Plainview的内心,直到对于石油的渴望与资本的意志完全占据了他。

另外一个人物是在Daniel Plainview初步成功之外,一个人冒充了他同父异母兄弟的身份来投奔他。Daniel Plainview向自己的这个兄弟吐露了很多心声,但是当他是假冒的之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杀死了他。


第三启示
《启示录》是用故事预言未来的章节,在电影的结束,Daniel Plainview面对狼狈的第三启示教堂的牧师Eli Sunday,高喊着“I am the third revelation!”,或许,他的经历,他的“个人史诗”,正是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践行者的历程,也是创造了高楼林立的现代的诸多跨国公司的“史诗”,Plainview的第三启示,正是这个时代资本扩张的预言。

也许预言并不只有这些,新的世界里,信息就仿佛是石油这样的资源,数据也成了新的矿藏,IT拉动了最庞大的产业链,PC、.com与web 2.0可能正是三次勘探矿藏的高潮,Google、Baidu的每一次搜索都在完成着自己的扩展,而新的史诗也正在用Nasdaq代表的指数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祭典,只不过不知道是否依然there will be blood。

From: http://www.socrates.net.cn/2008/02/there-will-be-blood.html

 6 ) FIFF13丨DAY4《血色将至》:被掩盖的是最后的人性,喷涌出的是无限的贪欲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血色将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石油大亨们利欲熏心的评价了!

杰瑞米太阳:

PTA最高作。

我们敏熙:

这个男人一步步被心中的魔鬼吞噬。

RIVER:

人的异化,被震撼到说不出话来,近乎完美的电影。

零星无名:

丹尼尔·戴-刘易斯是个“魔鬼”,电影里是,现实也是。

曲有误:

寒流涌动,金钱能轻易成就一个人,也能彻底毁掉一个人。

松野空松:

疯了,越来越疯,无论是资本还是宗教都是对权力的渴望啊。

George:

必将刻在我的脑海里的电影,穿透美国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然也可以穿透我们的梦。

巴黎小情歌:

调度摄影配乐表演都是顶级的。当金钱与权利的欲望无限伸展,挖掘最深的是人性深处最黑暗的深渊世界。

蝠蝠:

真是NB极了,配乐,结构,意境,怎么看都是全方位的大师级别水准。石油井喷发时轰鸣的巨响,到现在还在我耳边余音未绝。

法罗岛帝国皇后:

油井井喷的石油和烈火,暴君的人性一步步丧失,教堂里自虐式的惭悔,保龄球场围剿猎物一样的击杀,PTA电影中最震撼的一部。

Supremacyacron:

对于人性挖掘的层次之深足可见PTA强大的调度力,当一个人为了金钱的欲望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的去做任何事情,尽管最后有了钱却仍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立场,不胜唏嘘。DDL和保罗达诺出色而又富有张力的表演也使得本片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莫扎特仑苏:

既是性格悲剧也是时代寓言。神棍和石油大亨命运中的交错是两股势力的抗衡,最终伴随着教会衰落与资本崛起走向终结,一句“I finished”落下电影帷幕,丹尼尔完成了自我的复仇也昭示着资本完成了人类欲望和信仰的转化。anyway这场角逐最终可以概括为:谁拥有控制欲望的力量谁就是胜者。

盆满钵满赵+:

Blood定会到来,石油将会被开采出来,在杀死假兄弟时可能已经预料到了这没有血缘的亲情终将断裂,而那迟来的最后复仇似乎也早已注定。(石油第一次冒出地面真的像血液渗出没有表皮覆盖的皮肤。) 对宗教的信仰在控制人心时显得那么虔诚,在利益面前又变得那么不值一提,还终究是抚慰自己的药剂,做坏事理所应当的借口。

欧.尹:

PTA第一部,there will be blood,一语三关,既是石油如血工业腾飞历史背后的罪恶,也是罪人受圣血洗礼的救赎,更是泯灭人性拥抱永恒孤独与寂灭的魔鬼诞生。PTA不愧为新千年之库布里克,本作构图、运镜、调度、配乐与节奏把控,均有大师风采。毫无疑问,DDL贡献了一本演技教科书,与其形成对位关系的牧师角色同样精彩。若有问题,应在故事本身,人物过度凌驾于文本之上,在158分钟的时间内给人一种失衡感。

Outisss:

PTA为什么那么牛逼,看完血色将至就知道了,各个方面都趋于极致的优秀,无论是配乐还是镜头还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演技都富有十足的感染力。

配乐不仅在撕扯着我的灵魂,也折磨着主角的内心,当丹尼尔一步一步将自己奉献给魔鬼,轰鸣着的音乐也逐渐消失,只剩下最后的枪声回响在巨大而又空旷的豪宅。

井喷的石油给丹尼尔带来了金钱,也给他的心糊上了一层黑油,人性在石油带来的的诱惑下逐渐沦丧,丹尼尔最终被吞噬,什么也拯救不了他。

Bwheat19920313:

我有多讨厌《魅影缝匠》,就有多喜欢这部《血色将至》。PTA为何有这么多粉丝?看完这部杰作你就明白了。尽管时长接近两个半小时,可是却不让人感到拖沓和疲乏,你看到的似乎是一个人在某条名为欲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全过程。喷涌而出的石油既是财富的爆发,也是人性最后一丝光亮的全面瓦解。那刺穿黑夜燃入穹庐的开始是希望,后来却幻化成无穷无尽膨胀着的贪婪。那保守到可笑的宗教与那试图冲破禁锢的所谓“开放”的最后结果,便只有一地鲜血和瘫软的躯壳。血色将至,降临的不仅仅是铺天盖地的猩红,更是与人性搏斗后的满地萧瑟。是的,你斗不过。

飞飞:

如果说用宗教中信仰虚妄的讽刺、或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前史去概括这个片子宏观折射的议题的话,最震撼人的依然是人与欲望的抗衡。追逐财富和名利是否是原罪?或是如何在追逐中一步步走向的扭曲,又或是因人本质永远无法抗衡欲望,不可避免地走向扭曲?无疑,人类疯狂探索攫取资源的终点是血的祭奠。父系社会的结构,父子或是兄弟,彼此无法获得真正的认同,甚至是对立。而在这样的对立里,也似乎在映射,人类进程从开始到探索再因吃下欲望的恶果而必然走向内省,如此往复,无法逃脱任何一个环节。浓墨重彩的配乐是史诗的,也留下了伴随着极具张力的取景而产生的记忆点。

杰夫江:

美国的发家史。各种意义上的冲突像一个又一个油井钻头,猛烈地同时刺进土地和肉身里,然后不停地往下钻,在黑色油污里钻出十字架的形状,这个十字架不为救赎,只为诅咒--THERE WILL BE BLOOD。158分钟一堂课的PTA大师班,大量小景别的人脸特写配合上DDL完美的表演,使得观众和角色之间的心里距离变得极其不稳定,观众总是先去接近他,然后会立刻远离他。配乐系统也太丰富了:绿木、勃拉姆斯、阿瓦帕特。结尾颇有库布里克之风。油源源不断地一桶一桶送上保龄球道,路上总有几个人要被它砸死,而凶手的姓名只曾出现在支票上,毕竟资本主义获胜的代价是让所有的玩家都输掉。

Bob_Chow:

观影途中数次想起身鼓掌喝彩,这或许是居家观影的优点之一。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一曲史诗,喷涌的黑金,烈焰腾空,封魔的表演,种种图像已近乎完美,此外还有精妙的文字游戏,血是暴力,是基督洗礼中的水,是黑金石油,是一种血缘连结的躯体。人名也是暗喻的一部分,Plainview,平原景观,直接指向Manifest Destiny,Eli是Paul,是圣徒之名,小镇上关于牧羊人的地名指向耶稣,纵观则是俗世中的圣经故事,上帝和恶魔的形象交替在丹尼尔和伊莱身上闪现,而最后那块土地的主人的老者形象,冥冥中指向引领出走埃及的约瑟夫,复杂的文本并不阻碍表象的酣畅淋漓,亦深亦浅,趣味横生。借宗教之口发出呐喊和质疑,乔扮的弟弟和收养的孤儿,他最终仍是孤身一人,杀死那个虚伪的通灵者,方可登上王座。

#FIFF13#DAY4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看的时候总是想,为什么这么暗这么沉啊。画面很多时候黑得只看见丹尼尔的半张脸——而这时候我就情不自禁赞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啊。片中的丹尼尔饰演的油矿主,孤独自由,凭强烈的直觉生活,心狠手辣,极富攻击性,从不宽恕。镜头表现亦直接而不加修饰。那么粗糙的生命,那么粗糙的生活。人性就在其间磨砺,日益坚硬黑暗,看不出原来模样。片里很难得有二三柔软浅淡处,嵌在整片漆黑黯淡里,叫人分外流连。

8分钟前
  • 嘉树
  • 推荐

角色塑造如此公民凯恩,结局处理如此迈克尔.哈内克,精神气质却又独一无二专属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孤独和自由,从来就是一对可以糟糕透顶又可以随意绝杀的最佳拍档。

11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看点是刘易斯,其他没什么意思

1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杰作,待时间来认定。

1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神迹一般的西部诗”“库布里克一般入木三分,希区柯克一般怪力乱神”“导演叹为观止的调度,散发着鬼神附体似的压迫感,剧情片却直射出让观众恐惧的震撼魅力”“丹尼尔·戴刘易斯以名垂影史的凄厉演技,巧夺天工地刻画出‘丢失灵魂’的男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堪称本年度银幕表演的最强音”

2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神一般的摄影、神一般的音效、神一般的表演,三者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丢失了神灵的故事。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我好像就是无法click with Paul Thomas Anderson

23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聚敛財富的真正動機:我要賺到足夠的錢,好遠離每一個人。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帕特和勃拉姆斯的音乐用得极为出彩,非凡,甚至可以说,音乐是影片的第二主角,打破了很多配乐规则。全片力度惊人,有杰作的气势和架构。

29分钟前
  • novich
  • 力荐

!!!!!!!!!!!!!!!!!!!!!!!!!!!!!!!!!!!!!!!!!!!!!!!!!!!!!!!!!!!!!!!!!!!!!!!!!!!!!!!!!!!!!!!!!!!!!!!!!!!!!!!!!!!!!!!!!!!!!!!!!!!!!!!!!!!!!!!!!!!!

3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blood:石油,生命,血缘。大亨开启上帝模式,摧毁你的信仰,重塑荒地灵魂。想获得儿子无条件的爱与崇拜,但这远比将陌路之人玩弄鼓掌之间困难。延续自我(繁衍后代)所需的“无私”与支撑徒手拓荒的“自私”间的激烈冲突。王座之上终生虚无。圣经隐喻与绝妙配乐。我看到了人身上最坏的层面。

35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贪婪与欲望是源动力,金钱与成功使我们唯一的信仰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完感觉自己就是一坨屎,世界已经有这么多天才了,我为什么还要上学?

40分钟前
  • 真圆!
  • 还行

安德森把这个关于人性沦丧的故事讲得入木三分:对于台词的极度吝惜,镜头和配乐的运用精准无比,声画剥离;从开始收养死去工友的弃子对其倾注一切到最后六亲不认,一个人孤独地在豪宅里享受财富,丹尼尔的表演真是伟大。矿主和假弟弟二人并坐在沙滩上,却分处在阴影内外的那个画面真是让我叫绝。

4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一个想变成富翁的神棍,一个想变成神棍的富翁

43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B】除了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外无感,不喜欢这种将塑造人物形象放到第一位而忽略故事性的电影。不过有几场戏确实拍的很有张力。PTA怎么总喜欢把配乐搞的跟悬疑片一样?

4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保守的美国人能不能聊点儿新鲜的阿

53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没法说了。这气氛啊……托马斯安德森,这个神奇导演的未来从来没有剧透。

58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满分电影。他权势超越上帝,却众叛亲离。绝赞的镜头感,黑暗和压迫让人窒息!教堂那段已经有点让人崩溃了,没想到结尾还来个更强的。。。OST鬼斧神工,开头半小时的配乐让我一下子就想到库布里克了。咦~PTA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才37岁,不是天才是什么!(下部作品据说2013年了。。泪)2018.09.13 重看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代表作,丹尼尔·戴-刘易斯人戏合一,拿下第二次奥斯卡影帝,配乐压抑多元,摄影极佳。影片展现了一个贪婪、坚韧、不择手段的典型资本家渐趋黑暗的心路历程,保罗达诺饰演的传教士虚荣伪善(PTA真是钟情邪教题材),两人贯穿全片的斗争也是工业资本主义与宗教困境的缩影。(8.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