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

HD

主演:罗斯科·阿巴克尔,巴斯特·基顿,阿尔·圣约翰,莫莉·玛龙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后台 剧照 NO.1后台 剧照 NO.2后台 剧照 NO.3后台 剧照 NO.4后台 剧照 NO.5后台 剧照 NO.6后台 剧照 NO.13后台 剧照 NO.14后台 剧照 NO.15后台 剧照 NO.16后台 剧照 NO.17后台 剧照 NO.18后台 剧照 NO.19后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后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ack Stage is a 1919 comedy, one of the last films that Buster Keaton would appear with Roscoe "Fatty" Arbuckle before they went their separate ways, Keaton would get his own studio, and Arbuckle got into feature length films. In this film, Keaton, Arbuckle, and others, work as stagehands, backstage of course, in a playhouse trying to help and in some cases, stay far away from the eccentric and diva-like performers. When the performers rebel and refuse to do the show, the stagehands, along with Arbuckle's love interest, the assistant of one of the rebelling performers, perform in their place- including Keaton showing his ability to do butterflies, no handed cartwheels, while in drag.不安分的狗韦纳身为魔王的我娶了奴隶精灵为妻,该如何表白我的爱?演员龟冈拓次洞里春光下一站天后(粤语)仙猫传窈窕淑女1998江湖最后一个大佬春风又绿江南岸情深缘起杰罗尼莫:美国传奇两生花1991古怪山庄哥谭第五季路上热砂中的坦克军团前程未卜远离钢铁城地狱旅程机器人总动员图书周庇护季前男友狂神之造物律师本色第五季私房钱红樱桃赌煞催眠麦克风西安事变夜行夜珍惜王冠 第四季死亡不分性别信任危机萩萩公主危情杀机(国语版)诅咒黑霹雳 第一季撕漫男女乡里人家复仇之角现在很美丽

 长篇影评

 1 ) 如果这是原创歌舞片……

可惜这是没有“如果”的。这篇评论个人偏见色彩太重,喜欢本片的就不要看了。
  
先恭喜没看过8.5的,至少你不会觉得这部电影不好,作为歌舞片它还是足够华丽,足够漂亮的。
  
评分:2.5/5
一颗星给Art Direction;一颗星给Be Italian那段——挺不错的MV,演员是专业歌手,唱的也好。那半颗星——这阵容,这投资,这宣传力度,flop成这样虽然活该,但还是要同情一下的。
-----------

知道很多人不会在乎一部60年代的意大利语电影的,那就插入下就音乐剧改编的评论好了:

抛开8.5,单就音乐剧改编本身,本片做得也实在不怎么样。Nine的OBC到03年的revival我都听过,还看过03版的bootleg——虽然这剧的音乐风格算不上那种“人听人爱”的(如韦伯作品?),但还是有很多蛮有趣的曲子的。绝对不是像电影里这样每个演员出来露面,独唱一首然后闪人就是了。 Marshall这次在音乐场景和剧情的衔接上做的实在太没有新意了,而且音乐场景基本都很脱节,原剧里串场的部分全都没了,弄得歌曲段落都是独唱MV, 基本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电影里歌曲的删减、顺序重排太严重了,本来音乐剧要紧凑得多得。没几部剧能和Chess一样第一二幕的曲子都随便换(题外话chess可比nine好玩多了)…… 演员的唱功就不比了,我觉得这电影版里歌曲完全没高音了,能改的改,不能改的删 orz

03版的revival是Banderas演的,他的气质确实不像导演,但要比DDL“拉丁”得多,看着反倒比DDL竭力演“意大利”导演轻松。
  
单作为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这个还不如MV集锦RENT好看呢,至少Rent那里歌好听,MV场景也更有剧情性,还有OBC的演唱。

-----------  
电影在北美宣传时只字不提Fellini或8.5——没错,这是根据Tony奖获奖的音乐剧改编的——但这后面本应还有半句"inspired by Federico Fellini's 8 1/2"吧?可惜这回Nine拍成的是电影,无论它是多华丽的歌舞片,它还是电影。制作方或许可以在片尾字幕前几分钟连Fellini的名字都不闪一下,享受掩耳盗铃的乐趣,但观众却很难完全剥离8.5来看这部电影——这或许也正是本片评论口碑非常差的原因吧……
  
如果说8.5是关于Director's Block的,那Nine则是关于一个对拍片兴趣明显小于对女人热情的中年导演如何在经历数位女人后,发现自己的妻子才是真爱的……
  
Marion演的妻子,个人感觉影射Fellini妻子的痕迹太明显了,看电影时丝毫不同情这个角色,反倒觉得电影制作方自作聪明过头了。
8.5里由Anouk Aimee扮演的Luisa,独特的气质,和Guido(Marcello)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不需要煽情的台词、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复杂的歌舞就足够有魅力。而到这里,Luisa的大部分表现就像一位怨妇一样,却还非要给角色背景加上“有才华,当年Guido御用女星,为导演丈夫牺牲事业的出色演员”这种无比影射Giulietta Masina的背景。Guido和Luisa之间的关系,要是由原作导演本人怎么讲都无所谓,可以称为自传。可在原来的导演夫妇去逝将近二十年后,拍着一部由人家作品改编来的电影,不把他的名字放到相对明显的地方提一次,还这么肆无忌惮、片面的编排他们的关系——一部这样的电影,flop了不是活该又是什么呢?
  
在意大利宣传时,Loren在采访中说“Marcello是典型的意大利人,DDL是英国人”。Guido不仅仅是位遭遇 Director's Block的导演,更是Fellini的Alter-ego, 一位高高瘦瘦,说着差强人意的意大利口音英语的英国人怎么看也不像位意大利导演——即使他是神一样的DDL也没用。DDL或许是任何角色都可以演——包括歌舞片——但不幸的是,Fellini的Alter-ego凑巧就不属于“任何角色”。比起Guido,DDL的表演有时更像La Dolce Vita里的人物= =|||
  
Rob Marshall说典型的英国人DDL颇具典型的意大利人Mastroianni当年的神韵——就冲着导演这眼神,电影拍成这样也算可以理解了。
  
Kate Hudson那个角色无比反讽,一位看Guido的电影时一直在看sex revolution和italian style的美国时尚杂志记者。从这部Nine的效果看,她对“cinema italiano”的理解基本也代表了制作方对当时的意大利电影的态度?
  
Dench和Kidman的表现都是水准之内,角色对她们而言没什么挑战性,发挥空间也不多。Fergie那个角色基本不怎么需要表演,但Be Italian那段唱的真不错。
  
Loren,我只是好奇,她当年如果和Fellini合作过,还会接演这部片子么?顺便提一句,8.5里演Guido母亲的是Vittorio De Sica的第一任妻子……
  
Penelope Cruz,唯一让我想表扬的演员。Carla这个角色设置的比8.5里要更丰富更有情感,Cruz的演的也很好。
  
歌舞场景和剧情的衔接转换虽然熟练,但并不紧密。音乐剧Nine除了角色多可以让制片人堆积大牌外,并不是那么适合在现在改编成歌舞的——音乐风格不适合,“inspired by 8 1/2"这个背景更不适合……
  
最后推荐下Nine当年Original Broadway Cast的录音,唱的比电影里强多了;还有不少被导演删除或因为演员演唱水平弃用的歌曲。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98986/

 2 ) 华丽的美国“样板戏”

华丽的美国“样板戏”

李泊岩

刊于2010年4月2日《假日100天》


      先前一部美国歌舞电影《芝加哥》,受到广泛喜欢,吃了甜头的导演罗伯•马歇尔又借来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光环,翻拍了费老的《八部半》,取名为《九》。与其说是《八部半》的翻拍版,不如说是百老汇歌舞剧《九》的电影版。因为,在1982年时,《八部半》曾改编成歌舞剧在百老汇演出,异常轰动,获得当年12项托尼奖提名,并最终赢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5项大奖。
    借着成功前作的东风之势,善于排演歌舞片的罗伯•马歇尔再次花了血本,八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据说现在还没有收得回来。难怪台湾将此片翻译成《华丽年代》、香港翻译成《华丽后台》。华丽的本身还不单单是美妙的歌舞场面,更在于华丽的演员阵容,丹尼尔•戴-刘易斯、佩内洛普•克鲁兹、玛丽昂•歌迪亚、妮可•基德曼,真可谓是大名鼎鼎“华丽的后台”。
    往往认为歌舞片不该有个过于深刻的内涵,因为深刻的内涵会影响观众对于歌舞的视觉欣赏。但电影《九》还是有的,它深刻的内涵就承蒙费利尼的《八部半》所赐。那是导演拍给导演看的电影。主人公奎多是一位闻名国际的意大利电影导演,他是个天才,追捧他的人到处都有,然而,眼下他正筹备他的第九部影片,他的前几部作品都遭遇了票房惨败,而对于这部新的电影,要拍什么?怎么拍?他一筹莫展。电影跟着奎多筹划新电影而出入各种场合,也跟着他见识形色各异的女人,有他的太太、情妇、经纪人以及他的梦中情人。这些女人的出场,引出一场场内心独白式的歌舞,唱词是奎多的潜意识,更是他内心纠结的告白。当玛丽昂•歌迪亚扮演的奎多的太太发现丈夫藏匿情人之后,唱出了“不要爱上艺术家,他们永远抓不住”的时候,这无疑是对导演自身的嘲讽,运用歌舞的形式,幽默讽刺的效果更加突出。《九》作为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可以做到故事性这么强,并且有深刻的内涵已经很不容易;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既然音乐和歌舞也是重头戏,那么故事的过于深刻便很容易抢了风头。
    用歌舞表现内心,这是歌舞片的优势。20世纪20年代美国华纳公司摄制《四十二号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但后来歌舞片的优势不及舞台表演,不管百老汇多么兴盛,美国的歌舞片总是没有发展起来。直到70年代进入新好莱坞,歌舞片才从百老汇那里重新找回了它的灵感,《纳西维尔》《纽约纽约》《所有的爵士乐》等一大批佳片问世。但是随后,人们慢慢又不再关注歌舞片了,觉得早已过时。直到《红磨坊》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时,人们又开始关注歌舞片了。接下来,丹麦著名导演拉斯特•冯•特里尔执导的,包括美国在内的11国合拍歌舞片《黑暗中的舞者》,一举赢得金棕榈大奖。2003年的《芝加哥》最终赢得了奥斯卡的垂青。
    美国人向来喜欢热热闹闹的文艺作品,百老汇的歌舞表演夜夜上演。美国的歌舞片会不会再次被人厌倦呢?模式化的制作以及表演,在电影《九》上映后,已经反映平平,当歌舞片一部一部地拍下去,是否将要成了华丽的美国“样板戏”呢?《九》的票房并不佳,那么下一部,要拍些什么呢?怎么拍呢?不管是奎多还是罗伯•马歇尔,都会遇到这事儿的。

 3 ) nineeeeeee

    头衔几乎和影片内容无关,刻薄的说就是,徒有其表。
  事实上的确如此,7个女人,粉墨总有轻重,最大牌的妮可彻彻底底变成了花瓶,除了美也只是剩下了美。那一段台词,或者说那一篇歌曲,每一句都唱在我情绪之外,作为一个观众我没有办法入戏。虽然故事的衔接,情节的起伏,或多或少让宣传攻势强劲的Nine伤了影迷们的心,可是我却在影片结束之后开始迷恋它。
   先说说男一号著名导演吉多•孔蒂尼。一个天才,意大利的天才。可当他告诉所有的媒体开拍时却连剧本都没有出现,于是他开始被曾经的光环所束缚,变得焦躁,变成了蜷缩在壳子里的疯子。当上帝所赋予他的天赋消殆或是被人们视为常物时,天才就像一个孩子,天才多半是个孩子。在这个属于平凡人的社会中,他们承受了太多太多,反而变得手足无措。他想流泪,为什么我非要这样不可?为什么人们要强压给我这么多期待?我只是一个想拍电影的孩子而已。他开始通过不同的女人解压,寻求非比寻常的快感,我把它理解成一种通过偷情来获得的变相的快感和释放。导演的身边有着各色女人,贤淑的,阳光的,野性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哦,不对,是男人身边,只是男人中的导演是们文艺的,文艺是奔放的,是海纳百川的,是一个再美丽不过的借口。
   整部电影里多到快要溢出来的恐怕就是女人了,可是我实在没有办法用文字去形容情妇,荡妇,也没有办法去形容那个女神一样存在的理想恋人。我总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他妻子路易莎的身上,她的慵懒,她的大度以及她对孔蒂尼深切的爱,像一个演员一样热爱导演,像一个妻子一样挚爱丈夫,像一个工作伙伴一样敬佩她的朋友。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在情妇出现时崩塌,也没有在忙碌的工作后被忘却,却在一个举止,一句话中悄然退场。在一次试镜时,孔蒂尼对着新演员戴上眼睛,柔和的卸下她的头发,说着,谢谢你这么美丽。孔蒂尼,你忘了吗?你对着你的妻子做出过相同的举动,说出过相同的话,你以为你是在对一个影片负责?还是以为这是你审美的一部分?可是爱你的妻子,她一直都认为这是你们一见钟情的标志,这是你爱她的独特的姿势和语气。路易莎说,谢谢你提醒我并不是最特别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对吗?你想借创作之名让我原谅你吗?可以,但我在心底不会原谅你。 因为我做不到,永远。我庆幸今天来了,我,已然看不到希望了。
    心中的底线在这一刻崩塌了。我对你而言,若已不独特,你叫我如何强忍着你出轨还坚信着你的爱永远不变?
    孔蒂尼去了别的城市,他才明白主教当初对他说的话,意大利并不仅仅只存在于情色,你为何不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这样一座城市呢?是的,我会拍一步电影,是关于一个妻子和丈夫的。
    光总是照亮回家的路,爱应该会照亮你我成长的那条小径。
    电影从镜头,光线的角度来说,拍的很有韵味,黑白,彩色交替。最有喜感的地方,大概是情夫和丈夫的见面吧,懦弱的丈夫居然问情夫我可以把我的妻子带走了吗?也许正是这样,女人才知道我离不开他,纵容是因为爱你爱的无法舍弃,即使你给我扣上了硕大的绿帽。而情夫呢,没有什么好说的,不是吗,几面之交,无关爱恨情仇,萍水相逢又何来生死担忧。

 4 ) 随便说说

早就想看这部《九》。因为看过《八部半》,也因为它是部歌舞片。

听说这部片子是为了向费里尼的《八部半》致敬,费里尼很谦虚地认为那部片子不能算一部完整的影片,只是半部,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我初看时不是很明白,只是隐约觉得导演拍的是他自己,他好像被盛名所累,创作枯竭,分不清什么是创作,什么是生活。终日徘徊在自己的想象中,不能自拔。最后只能逃离现实。影片的故事很散,有点不知所云,却在电影史上留下一段佳话。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新浪潮电影,只有大师才能这样随心所欲。

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天才。开始记住他的名字是因为喜欢伊莎贝拉-阿佳妮,他们之间有一段孽缘。后来才发现,他就是那个身残志坚的克里斯蒂-布朗、那个莫西干人、那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迂腐可笑的英国贵族,那个《纯真年代》中深情款款却为世俗所累的绅士。原来我已认识他了,认识了每一个不同的他。这次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他从来不重复自己。

然后是那些女人们。

索菲亚罗兰,那个不老的妖精。她的相貌和身材永远停留在《卡桑德拉大桥》中。不管她用什么方法留住青春,为自己而留住美丽的女人永远值得称赞。只要她一出场就浑身是戏。

朱迪丹奇,大器晚成。到这个年纪,很多女演员的角色很单一了。但这个老太太近几年反而演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从女王到平民,从温婉的到强势的,从优雅的到市井的。没有过多的化妆去改变她的容貌,她的身材也已发福如斯,但她总能精准到位地把握任何角色,演谁象谁。谁说演戏就是吃青春饭的。
她在影片中的那段唱词很有意思:
“Le cinema today is in crisis.
如今电影深处危机,
The directors are so existentialists.
导演都倾向存在主义
The movies are not worth their extrance prices, if no one sings a love song when he’s kissing
如果接吻时无人高唱爱之歌,那电影将无法值回票价
Love can’t be love without “le song”.
没有歌唱的爱情不能称之为爱情,
A string, a clarinet,a saxophone,
一根弦、一个黑管、一个萨克斯
Take a lesson from this old Parisienne and the finest entertainment she has known.
让老巴黎给你上一课,学学她最佳的娱乐。”
然后是一段整部影片中服装最华美的舞蹈。(我就是很喜欢那种长长的驼毛扇子。)
人可以老,浪漫不变。和索菲亚罗兰不老的容貌相比,她的心永远年轻。

佩内洛普克鲁兹,对这个女人的褒奖,我已在另一篇影评中写过。她会成为另一个索菲亚罗兰的,性感美丽技不俗。她不断地证明自己是一个实力派的演员。希望她在本次奥斯卡中好运。另外那段性感撩人的独舞绝对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舞蹈的难度很大,相当考验演员的各项技能。

马里昂歌迪亚,看了她的《玫瑰人生》我都感动得不知如何写影评了。我只能下载了影片的原声大碟,一遍一遍地听着。我已不想去区分谁是艾迪特•皮雅芙谁是演员本人。原来她这么高,这么漂亮。但她就是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麻雀”。好的角色成就一个演员,也会让演员拘泥不前。她演的艾迪特•皮雅芙太完美,以至于后来的几部片子都不能超越。这部片子就是这样。在和以上三位演员的演技pk中,她只能算中规中矩,而且中规中矩得让人感到失望。

当然还有让人更加失望的妮可基德曼。听说演完这部片子,她就把合作了15年的经纪人给炒了。她不该接这样的角色,那就是个花瓶。导演的用心很明显,给这么多名女人配戏的就得是个名女人,一个花瓶一样的名女人。在影片里,她金色的头发和金色的礼服在厚重的背景下显得这么不真实。

凯特哈德森演得很一般,换谁来演都一样的。当然她还年轻,还有的是机会。

Stacy Ferguson,她是歌星,没找到她的相关资料。她演的角色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莫妮卡-贝鲁奇差不多。是小男孩心中永远的初恋。戏份不多,那段群舞却很精彩,野性张扬,有一股妖气。

片中的舞蹈场面还是很棒的,但明星太多,大家都在“别苗头”。把影片本身给比下去了。所以影片不是很成功的。

片中最大的幽默就是不断地有人对Grido Contini导演说“I love your films,those early films”从记者到饭店的侍应生到红衣主教。呵呵,如果我有幸会遇到张艺谋或者陈凯歌我也会说“我很喜欢你的电影,那些早期的电影。”

 5 ) 果然文艺片还是要靠气质美人来撑

这片子在我们学校小礼堂放,$4两场,先8.5再9。虽然对于即将成为我下学期TA的一门课的临时教室的小礼堂有点心理阴影,出于对mastroianni(我意大利的同学说,你说marcello没人知道是谁,但一说mastroianni就大家都知道了)的爱我还是去看了,当然更好奇的是好莱坞系的导演要怎样多拍出来这0.5。

带着无比花痴看完了8.5,陶醉在初老的mastroianni那有味道的皱纹中,顺便还饱览了为这部戏剪了睫毛的Anouk Aimée(我有一年在意大利还买了她在剧里的那件类似的白衬衣),何况还有惊鸿一瞥的纯洁女神Claudia Cardinale。然后开始演九,五分钟以后我就退场了,不为别的,男主角长的太悲催了,气质太大路货了。我们要的是文艺中年,不是长着张费里尼脸的超龄嬉皮士。所以虽然知道后面有很多美女,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再说那些美女也不稀罕,我们系上有教授在downtown吃饭还碰到过乔治科鲁尼。我吃饭也碰到过一看就是演艺圈的美女,然则不看美片很多年,不认得罢了。

走回宿舍的路上,不由得很想做Anouk Aimée状狠狠地抽烟,又想起有一次在朋友家一起看《红色沙漠》,大家一边看一边鉴定,如果这个发神经的女人不是monica vitti,而是换成欲望都市的某一位或者惊悚一点章子怡之流,我们绝对一分钟都看不下去。所以果然,在一颗表面上欣欣向荣的文艺青年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一个花痴的灵魂啊。

转过来看这片子,选角还算好的了,除了男人不能看,女人各有各的美。以前还看过一个致敬《la notte》的mtv,看得人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一对肠肥肚满的中年夫妇发牢骚的闷片,谁care啊。

于是,果然文艺片还是要靠气质美人来撑啊。

以上

 6 ) 在红磨坊里大开眼戒

9和8.5,一个是音乐剧电影,另一个是普通电影;一个背景是艳舞笙歌的大看台,另一个背景则是黑白分明的真实世界。如果说费里尼想借《八部半》抒发自己创作才华受到虚幻梦境和记忆碎片折磨的疾苦,那么罗布•马歇尔则用一个美女如云的班底融合了一部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导演在镁光灯下纸醉金迷的生活,在彻彻底底嘲弄了一把好莱坞电影人的光辉形象的同时,还留下一句让人回味良久的话:“我那位是拍电影的。”仔细想了一下,其实9和8.5并不具可比性。按电影改编理论来说,虽然两者有联系,但前者已经经历了导演脱胎换骨的创作和重构,和后者已是两部作品。
这部音乐剧片最大的看点自然是强大的演员阵容:索菲亚•罗兰,朱迪•丹奇,丹尼尔•戴•刘易斯,玛丽昂•科迪亚,尼克•基德曼,佩内洛普•克鲁兹,凯特•哈德逊……还不包括中途退出的凯瑟琳•泽塔•琼斯,以及参与试镜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朱丽叶•比诺什,安妮•海瑟威,爱米•亚当斯……光这些名字就足以体现导演的野心。
8.5和9当中的男一号也有很大差异:费里尼找马斯楚里安尼当主角,是因为他“长了一张没有性格的脸”,而戴•刘易斯的脸却有多重性格。刘易斯在《纽约黑帮》中用屠夫比尔的脸表现了残忍的一面,在《血色黑金》中的浓眉扮相则换上了至今流淌在华尔街商人血液中的精明、狡黠、为了利益能出卖一切的嘴脸,而在《九》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他那张陈世美式的脸。1995年,刘易斯抛下刚刚为他生完儿子还躺在医院的伊萨贝尔•阿佳妮,次年与大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儿成婚。
在《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浓妆艳抹的女星,在骚动的节拍和撩人的音乐中,穿着暴露程度尚可的内衣式的戏服,摇曳着迷人的身姿,上演一曲又一曲歌舞。眩目的灯光下,她们脚下所踏的,是录音棚,是走秀的T台,是红磨坊的舞台?抑或代表了所有艺人涉足的镁光灯照耀下的那片土地?
我们很难找到答案。唯一可以猜得的是,如今的导演想通过音乐这种古老的形式,还原男主角吉多的七情六欲,让观众看到原来眼中演员曾经光辉磊落甚至高尚英勇的形象,只是导演的镜头塑造所赐。马斯楚里安尼曾说:“遇到费里尼以后,我才明白演员是不需要脸的,我只需要把那张脸交给导演和女主角去雕刻就成了。”
然而囿于叙事手法和表现技巧,音乐剧电影并不好拍。另外,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一些人难以接受元素过于趋同的音乐主题。与以往的《芝加哥》和《红磨坊》相比,《九》的几段音乐变化不大,舞蹈编排相对单一,加上场地的限制,让音乐剧本身的爆发力和感染力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回想起休•杰克曼在09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疾呼音乐剧将要复兴,而典礼末的预告片也让我对《九》充满了期待。然而看过电影之后,除了大呼过瘾大饱眼福之外,我觉得《九》尚未企及其前辈的高度。
在低靡的经济背后,也许仅仅依靠一班明星走秀甚至艳舞的方式,很难勃兴音乐剧这种曲高和寡的艺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迪斯尼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知好莱坞的大牌制片人们能否从《吉屋出租》、《妈妈咪呀!》,还有英法的四大音乐剧等等优秀作品中重新寻找到灵感,为观众献上几部经典的电影改编呢?

 短评

华丽丽的,很费心思,我给四星很喜欢

7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越来越喜欢Marion Cotillard

11分钟前
  • 朱阿碎
  • 推荐

被Fergie的歌声和Marion的表演打动,深深的。被Nicole展现的性格打动。被索菲亚 罗兰的出场震撼,其它都只是过眼云烟。相比之下Hudson同学杯具了。

15分钟前
  • seren
  • 推荐

糟蹋材料,八部半招你惹你了,导演请你无限亲吻歌迪亚脚趾吧

1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歌舞美艳得绝了。

19分钟前
  • mOco
  • 推荐

比Chicago差了不止一截。。。Marion最出彩。

20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无聊地星座分配一下:Daniel双子/ Marion Cotillard巨蟹 / Penélope Cruz双鱼 / Judi Dench金牛or魔羯 / Nicole Kidman水瓶 / Kate Hudson狮子 / Sophia Loren魔羯or金牛 / Ferg天蝎

22分钟前
  • sodasne
  • 力荐

大牌联手都不能挽救这部电影...1Daniel流于表面,2众女星的表演还欠缺3每段和每段的衔接不够完美4缺少新意太老套...每个演员都是疲态的感觉缺少了应有的热情,灯光,台词.歌舞让人回看到很多大酒店和芝加哥的影子,倚老卖老不重要,但不要买的不伦不类...很失望甚至ost都平平

2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有的时候,九并不是个吉利的数字。

28分钟前
  • 林绮童
  • 推荐

改编自八部半, 喜欢黑白与彩色穿插运用的手法, 菲姬的沙子舞很赞,原来佩内洛普可以这么性感,妮可是女神啊

29分钟前
  • 憬年
  • 力荐

可能是喜欢歌舞片的缘故,我觉得这片子拍得很棒啊……除了部分故事叙述有些单薄和极少的歌曲没有唱到位以外,还有就是要忘记《八部半》

30分钟前
  • 老六
  • 推荐

我觉得还行,尽管大家都是差

34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推荐

最好不要和《八部半》作半点对比。

37分钟前
  • 查禮譚
  • 还行

我会张开双腿在这儿等你!

41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我超喜欢沙滩女人唱的那首!!!

44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推荐

歌舞段落真是相当精彩,相比之下故事的确有点薄,还好有演员的卖力演出,虽然基本上都在延续套路:小妖精佩尼罗普,小甜心凯特,女神妮可,贤惠妻子玛丽昂以及神经质文艺男刘易斯。服化道都很精致,歌舞段落的表演是最出彩的地方,四星全给制作。不明白为啥非要演员说一口意大利腔的英语呢?

47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推荐

八部半之色情速食版,但为什么从头到尾看得我直想哭...正宫娘娘的哀怨口儿,Penelope的小骚劲儿,Nicole难掩的老态,无不罩着一层明日黄花的忧愁;还有我必须时刻阻止自己把戴刘易斯当成Fellini.....你只当自己是一时语塞,殊不知黄金时代已不复在,再用力都是枉然

49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回顾了一遍八部半,也就只是情节了。歌曲太好听了,演员太美了,场景太华丽了,享受,仅此而已

51分钟前
  • 阿尔法
  • 推荐

就像个胸大无脑的女人。

55分钟前
  • 较差

在我印象中,Daniel Day-Lewis向来是选片极谨慎的…怎么就这样了呢…

60分钟前
  • sasasas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