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民小学

纪录片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斯民小学 剧照 NO.1斯民小学 剧照 NO.2斯民小学 剧照 NO.3斯民小学 剧照 NO.4

 剧情介绍

斯民小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历时8年拍摄制作,以平实的手法纪录梳理了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的斯民小学的百年变迁史,同时是中国乡村教育史的缩影。并非单纯的校史记录,而是从各个时代的校友回忆,到现如今的教学和师生面貌展现,富有生活细节和纯真色彩,通过30年代起传唱的斯民小学儿歌来分段落,即便是从未知晓过斯民小学的人,也会有一个全面认知。与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城市小学相比,作为乡村小学,斯民小学确实如一股清流。福星小子少年同盟第二季记录的地平线五岛医生诊疗所2022最好的年华最好的你岩浆来了第一季一代名相陈廷敬鬼屋大电影国际名厨争霸赛哈利波特1偏执神秘匹兹堡即使忘了你耀眼明日方舟:黎明前奏日语真爱不说谎:波兰篇放过绑架老大烈女镖客沉香如屑·沉香重华绅士联盟第二季海蓝时见鲸山路飘移2DOTA:龙之血 第一季地狱法庭团圆-2010失眠社群系列之不眠之夜女儿国前传蒙娜丽莎你的伤心理师都知道第二季街区大作战地狱无门1980春色寄情人青春抛物线一个普通人蝴蝶梦2013永不妥协同为异类红姐2017生死门1989寂靜風暴要钱不要命告密者2023电影版

 长篇影评

 1 ) 关于小规模学校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今天晚上看了一部关于乡村小学的纪录片,叫《斯民小学》。片子看到一半,我就激动地给王丽导演发短信分享自己的感受,因为真的非常感动。2015年,新生入学。一个小男孩跟着奶奶一起报到,他眼睛亮亮的,说:“我现在啊,好不容易到了一年级,我可等了几年了。”

看到这里很感慨。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情况,但是我当年上小学的时候,也是非常期待的。我记得大姨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红书包,红书包上带着两个黄色的小夹子,外层是可爱的Hello Kitty,简直爱不释手,就等着背那个红书包去上学。所以这个小男孩的话,一下子唤醒了我非常久远的记忆。

开始上学之前,我们似乎都对学校充满了期待。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踏进校门的瞬间就开始期待放学了呢?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现在的小学生,进校时拍照全是苦瓜脸,放学时拍照笑容灿烂。不免让人思考,学校究竟对他们做了什么?让孩子那么痛苦。

斯民小学绝对不是一所让人痛苦的学校。在斯民小学上学的孩子眼睛都出奇的亮,笑容也非常灿烂。因为生源不足,现在的斯民小学一个班级里只有8个人,绝对是正宗意义上的小规模学校。似乎也是得益于人数少,学校开展了各种“以人为本”的活动。美术课上搞设计,让同学们去村头展出自己的成果。音乐课学斯民小学的百年校歌。校歌只有五音,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听,尤其是孩子们唱起来的时候,这校歌绝对是我听过的所有校歌中最好听的一首。这部纪录片让你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忍不住想要去到斯民小学上学的冲动。

这所百年老校也曾历经风波,非常艰难的挺到了现在,培养了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人 。纪录片在介绍这所学校历史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上的小学:金童小学。这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有些跟斯民小学相似的地方。 不幸的是,我四年级转学过去的第2个学期的暑假,因为学校年久失修,地势非常洼,就被暴雨淹了。于是我的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是在社区的一栋政府办公大楼里度过的。 但幸运的是,虽然老学校被水淹了,但是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底蕴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被淹没。 我记得开学前几天,学校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说希望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抽一天时间帮忙将老校区的桌子椅子搬到政府办公大楼里,给学生们布置新班级。 我妈妈带着我和我弟去了。我一个好朋友是跟他的爷爷一起去的。爷爷是参加过战争的人,他带了一根扁担,说是前面可以挑桌子,后面可以挑凳子。(爷爷是重庆人)当时真的还挺感动的。 2011年9月,我们在没有操场,没有食堂的办公楼里开始了新学期。班级与班级之间不是水泥墙,而是那种外面刷了白粉的硬纸板墙,以至于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轻点hhh。教室的布置,全是我们自己参与设计,班级的图书角也是自己拿书共享的。清楚的记着,咱们班图书角的书标还是我一个一个写的!

我们的午饭是分组去一楼抬到班级里,在教室里拼桌子吃的,我前几天还跟一起抬饭桶的小学同学聊了天,很感慨。那时候学校里有一个空着的大厅。校长在那儿摆了两张大桌子,桌子上放满了书,想看从那拿就行了,非常非常方便。而且里面的书都是我们喜欢看的,童话故事啦,淘气包马小跳啦,笑猫日记啦,男生日记,女生日记啦……现在想想,倒是非常符合让书籍随处可见这个理念:不一定在图书馆里看书,你可以在走廊上,在篮球场上,甚至坐在大厅里看。

金童小学非常重视古文素养,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要背的古文书籍。四年级是《论语》,五年级是《朱子家训》,六年级是《中庸》和《大学》。《论语》是全篇背下来了,朱子家训和中庸是老师每天给我们划取经典的句子,让我们背。每天都有背诵任务,但是不用默写hh。但是我现在还能脱口而出一些句子,比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我记得《朱子家训》那本书的最后,放了一些民间格言。有一篇叫《莫生气》,非常有意思,我现在还能全篇背出来,这可能就是我不经常生气的原因吧hhh

那节课,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被激发出来了。我记得我想把校园里的椅子设计成动画片里角色的样子,比如把灰太狼设计成一个椅子,这样就可以骑在灰太狼的头上了。这个回答让全班同学大笑。现在想想也是非常好笑的程度哈哈哈哈哈。

也是他,在一节语文课上,告诉我们:江阴的阴,是“山之北,水之南”的意思。

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一直没有说。我不太记得被大水淹之前学校的情况了。但是到政府办公大楼里上学之后,金童小学一共6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每个班大概30多人,勉强算是小规模学校。同时,在金童小学上学的学生不是江阴本地学生,全部都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那时候还没有按片划区上学这个政策)但正是这种小规模学校,让我们给玩出花来了。校园吉尼斯挑战赛,雏鹰警长,校园广播站……哦!我们不用穿校服!我们好像也不做广播体操,我们每天大课间跳兔子舞hhhh除了兔子舞,好像还有一种别的舞,但是我忘记了。

也大概是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时候,我确定了以后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那时候还只是想当老师。因为学校的氛围,还有老师们的关怀,让人非常非常幸福。我在转学之前,是一个比较不爱说话,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中下生。但是转学之后,我觉得我的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一种从默默无闻变成了舞台中央焦点的感觉。

带我的班主任算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位老师。我觉得她不是在教学生,而是真正在培养人。她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充分的关怀和爱,所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非常喜欢她。五年级下学期,她被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去了,全班同学的情绪都非常不好,为此,副校长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跟我们讲他遇到的老师的故事,让我们释怀。好在那位老师六年级的时候又回来了,我们真得超级爱她。

P.S.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又上网搜了一下金童小学的现状。突然发现,教育界的大佬,北师大的顾明远教授,竟然曾经也是金童小学的学生!!!顾老先生2015年还回金童小学了!!!一些莫名的缘分啊。 回忆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后,终于要开始讲一些跟标题有关的事情了。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之下,以及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乡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斯民小学》的纪录片里说,明年招收的新生可能只有3个人。这几天我在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访谈,许多校长也谈到生源越来越少,学校面临着合并等等问题。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五个年级,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只有12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规模学校。教师面对比较少的学生,且在没有拔尖生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没有成就感。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小规模学校肯定是未来学校发展的一个趋势,那么农村小规模学校到底要怎么发展?小规模学校的课程应该怎么上,是现在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说到小班教学,我第一想法是借鉴美国和芬兰的教学模式,但他们的模式具体是什么?他们的具体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农村地区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小规模学校模式吗?怎么样才能探索出一条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道路?这是现在很多人在探索的问题。

今年2月,丰台区表示将推进“学区制+集群+集团”和“区域教育共同体+社会参与治理”的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服务于“每个街镇都有优质学校,让老百姓就近上好学”的目标。未来将小规模中小学全部纳入教育集团或将调整为一贯制学校,实现规模发展的效益。

这意味着,虽然问题不断发生,但是方法也正在路上。

我还没有答案,等我研究研究再来告诉大家……

 2 ) 关于小规模学校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今天晚上看了一部关于乡村小学的纪录片,叫《斯民小学》。片子看到一半,我就激动地给王丽导演发短信分享自己的感受,因为真的非常感动。2015年,新生入学。一个小男孩跟着奶奶一起报到,他眼睛亮亮的,说:“我现在啊,好不容易到了一年级,我可等了几年了。”

看到这里很感慨。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情况,但是我当年上小学的时候,也是非常期待的。我记得大姨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红书包,红书包上带着两个黄色的小夹子,外层是可爱的Hello Kitty,简直爱不释手,就等着背那个红书包去上学。所以这个小男孩的话,一下子唤醒了我非常久远的记忆。

开始上学之前,我们似乎都对学校充满了期待。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踏进校门的瞬间就开始期待放学了呢?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现在的小学生,进校时拍照全是苦瓜脸,放学时拍照笑容灿烂。不免让人思考,学校究竟对他们做了什么?让孩子那么痛苦。

斯民小学绝对不是一所让人痛苦的学校。在斯民小学上学的孩子眼睛都出奇的亮,笑容也非常灿烂。因为生源不足,现在的斯民小学一个班级里只有8个人,绝对是正宗意义上的小规模学校。似乎也是得益于人数少,学校开展了各种“以人为本”的活动。美术课上搞设计,让同学们去村头展出自己的成果。音乐课学斯民小学的百年校歌。校歌只有五音,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听,尤其是孩子们唱起来的时候,这校歌绝对是我听过的所有校歌中最好听的一首。这部纪录片让你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忍不住想要去到斯民小学上学的冲动。

这所百年老校也曾历经风波,非常艰难的挺到了现在,培养了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人 。纪录片在介绍这所学校历史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上的小学:金童小学。这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有些跟斯民小学相似的地方。 不幸的是,我四年级转学过去的第2个学期的暑假,因为学校年久失修,地势非常洼,就被暴雨淹了。于是我的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是在社区的一栋政府办公大楼里度过的。 但幸运的是,虽然老学校被水淹了,但是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底蕴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被淹没。 我记得开学前几天,学校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说希望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抽一天时间帮忙将老校区的桌子椅子搬到政府办公大楼里,给学生们布置新班级。 我妈妈带着我和我弟去了。我一个好朋友是跟他的爷爷一起去的。爷爷是参加过战争的人,他带了一根扁担,说是前面可以挑桌子,后面可以挑凳子。(爷爷是重庆人)当时真的还挺感动的。 2011年9月,我们在没有操场,没有食堂的办公楼里开始了新学期。班级与班级之间不是水泥墙,而是那种外面刷了白粉的硬纸板墙,以至于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轻点hhh。教室的布置,全是我们自己参与设计,班级的图书角也是自己拿书共享的。清楚的记着,咱们班图书角的书标还是我一个一个写的!

我们的午饭是分组去一楼抬到班级里,在教室里拼桌子吃的,我前几天还跟一起抬饭桶的小学同学聊了天,很感慨。那时候学校里有一个空着的大厅。校长在那儿摆了两张大桌子,桌子上放满了书,想看从那拿就行了,非常非常方便。而且里面的书都是我们喜欢看的,童话故事啦,淘气包马小跳啦,笑猫日记啦,男生日记,女生日记啦……现在想想,倒是非常符合让书籍随处可见这个理念:不一定在图书馆里看书,你可以在走廊上,在篮球场上,甚至坐在大厅里看。

金童小学非常重视古文素养,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要背的古文书籍。四年级是《论语》,五年级是《朱子家训》,六年级是《中庸》和《大学》。《论语》是全篇背下来了,朱子家训和中庸是老师每天给我们划取经典的句子,让我们背。每天都有背诵任务,但是不用默写hh。但是我现在还能脱口而出一些句子,比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我记得《朱子家训》那本书的最后,放了一些民间格言。有一篇叫《莫生气》,非常有意思,我现在还能全篇背出来,这可能就是我不经常生气的原因吧hhh

那节课,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被激发出来了。我记得我想把校园里的椅子设计成动画片里角色的样子,比如把灰太狼设计成一个椅子,这样就可以骑在灰太狼的头上了。这个回答让全班同学大笑。现在想想也是非常好笑的程度哈哈哈哈哈。

也是他,在一节语文课上,告诉我们:江阴的阴,是“山之北,水之南”的意思。

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一直没有说。我不太记得被大水淹之前学校的情况了。但是到政府办公大楼里上学之后,金童小学一共6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每个班大概30多人,勉强算是小规模学校。同时,在金童小学上学的学生不是江阴本地学生,全部都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那时候还没有按片划区上学这个政策)但正是这种小规模学校,让我们给玩出花来了。校园吉尼斯挑战赛,雏鹰警长,校园广播站……哦!我们不用穿校服!我们好像也不做广播体操,我们每天大课间跳兔子舞hhhh除了兔子舞,好像还有一种别的舞,但是我忘记了。

也大概是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时候,我确定了以后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那时候还只是想当老师。因为学校的氛围,还有老师们的关怀,让人非常非常幸福。我在转学之前,是一个比较不爱说话,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中下生。但是转学之后,我觉得我的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一种从默默无闻变成了舞台中央焦点的感觉。

带我的班主任算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位老师。我觉得她不是在教学生,而是真正在培养人。她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充分的关怀和爱,所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非常喜欢她。五年级下学期,她被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去了,全班同学的情绪都非常不好,为此,副校长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跟我们讲他遇到的老师的故事,让我们释怀。好在那位老师六年级的时候又回来了,我们真得超级爱她。

P.S.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又上网搜了一下金童小学的现状。突然发现,教育界的大佬,北师大的顾明远教授,竟然曾经也是金童小学的学生!!!顾老先生2015年还回金童小学了!!!一些莫名的缘分啊。 回忆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后,终于要开始讲一些跟标题有关的事情了。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之下,以及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乡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斯民小学》的纪录片里说,明年招收的新生可能只有3个人。这几天我在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访谈,许多校长也谈到生源越来越少,学校面临着合并等等问题。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五个年级,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只有12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规模学校。教师面对比较少的学生,且在没有拔尖生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没有成就感。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小规模学校肯定是未来学校发展的一个趋势,那么农村小规模学校到底要怎么发展?小规模学校的课程应该怎么上,是现在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说到小班教学,我第一想法是借鉴美国和芬兰的教学模式,但他们的模式具体是什么?他们的具体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农村地区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小规模学校模式吗?怎么样才能探索出一条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道路?这是现在很多人在探索的问题。

今年2月,丰台区表示将推进“学区制+集群+集团”和“区域教育共同体+社会参与治理”的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服务于“每个街镇都有优质学校,让老百姓就近上好学”的目标。未来将小规模中小学全部纳入教育集团或将调整为一贯制学校,实现规模发展的效益。

这意味着,虽然问题不断发生,但是方法也正在路上。

我还没有答案,等我研究研究再来告诉大家……

 短评

莫名留下泪水,一所学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为学生,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努力,真的很优秀啦

3分钟前
  • 无可奈何之时
  • 力荐

王丽导演历经八年艰辛,事无巨细今纪录片《斯民小学》84分钟版终于完成上线腾讯视频播出(爱奇艺暂未定)有幸从19年参与影片至今,结缘斯民小学眼看从短片到长片,从前期到后期王丽老师筚路蓝缕,步履维艰创作不易,欢迎各路朋友观影交流

4分钟前
  • 破骨草
  • 推荐

太棒了,纪录片棒,斯民小学的教学更棒!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定是小而美的学校教育,杨东平老师的教育观点引人深思。

9分钟前
  • 不二
  • 力荐

我们群里李导的摄影,挺不错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颗大揪树真好

10分钟前
  • 老房
  • 力荐

极好!《斯民小学》简直把我知道的浙江绍兴宁波的民国教育保持着,也拉了一遍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14分钟前
  • lame-fish
  • 力荐

这是诸暨教育最好的纪录片,真实感动

19分钟前
  • 老K先生
  • 力荐

无意刷到这部纪录片,看着小孩举着伞在雨后满地花瓣上奔跑,斯校长说“学校本质上就是人嘛,以人为本,小学校才能以人为本,看到每一个。”确实有被感动到。斯民小学像世外桃源般,公诚勤恒。“保国在革命,革命在储人,储人莫过于乡学”希望有机会能去诸暨参观这所学校。

24分钟前
  • 想念北方
  • 推荐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教育,看梁上新燕筑巢、院里梓树落花,在泥地山间尽情地玩闹,孩子们有一种独属于乡土的清澈与野性,在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命脉的自然学习中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撤点并校是一场对农村教育的谋杀。

28分钟前
  • 蕉绿流放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