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解放日志

已完结

主演:李民基,金智媛,孙锡久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2

 剧照

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2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3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4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5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6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3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4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5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6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7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8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19我的解放日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日常无非三两事,秋色究竟七八成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在炮制高口碑剧集这方面,韩国确实技高一筹,至少在亚洲范畴内。就拿今年开播的韩剧来说,36部当中,能上豆瓣8分档的就有12部,正好三分之一。

像是最近这部《我的出走日记》(以下简称《日记》),16集才播出4集,就以9分稳居当前冠军。

我也去看了,虽然未必全身心拜服,但是,我十分明白如此真实的人与事,如此温热的调性,在当下被需要的程度,比想象中要高。就像是廉家三女儿美贞(金智媛饰)希望具先生(孙锡久饰)可以「崇拜」她那样,要的是被人填满一次内心的充实、安全与幸福。

这当然不仅限于韩国,中国的语境同样受用。必须说,看《日记》有这么一种感觉,天罗地网在周遭迅速张开,自己身上潜藏的死穴全被曝光,随时有人要来精准戳下,刺激那些几乎失灵的感官。

能有这般技艺,得提编剧朴惠英。她被百想艺术大赏肯定过的两部作品,提名的《又是吴海英》和获奖的《我的大叔》,就都有情暖的质地,叫人在哭笑的切换间,感受到通达的疗愈。再加上更早些的《住在清潭洞》,那种以一家人为核心,辐射出一片人际网的日常互动,笔法全都可以汇入《日记》里。

《我的大叔》

《日记》聚焦到廉家三姐弟身上,对应的是二三十岁的工薪人群。而这个群体,又恰恰是追看这类韩剧的主要观众。所以朴惠英布下的磁场,天生就能在生活化模式中强化相应年岁的共鸣。

这群人的特色,还在于普遍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或者说,大多有着过于漫长的起步期,无论种下什么,都没有足以进阶的收成。

先说事业,也不对,只能说工作。万千人挂在「工薪」二字下面,日复一日,了无生机,但既然没有财务自由的可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只会平添如履薄冰的恼恨。

别跟社畜说什么成就感。大女儿廉基正(李艾饰)嫌弃工作乏味,不偏不倚地讨厌所有同事。二儿子廉昌熙栖身在便利店里。廉美贞每次画图,都被批得一无是处。这样的工作,待遇一般,前途黯淡,而且有许多麻烦事随时叮过来。

相当荒谬的一段,是廉美贞所在的公司,要求所有人必须参加同好会,说白了,就是兴趣小组。企业的学校化,看似添了几分青春气息,未尝不可以视为某种模具下的驯化。同好会的花样再多,也掩饰不了提供赞助金甚至埋伏恋爱机会的利诱,以及对不参与者的威逼。

在毕业了却又回炉的烦闷,或者永远无法毕业的焦虑之中,不够随和的廉基正、不够富贵的廉昌熙、不够合群的廉美贞,成了工作场域内外的边缘人。其实边缘也可以是一种自主选择,但是被加粗提亮后,无形中就成了众矢之的。

边界与空间被褫夺,群居生活的我们见怪不怪。在连「爱」都要被规矩化的环境里,要廉美贞们腾出手脚去触碰生活中真实的爱,也不过是要他们终归明白,那些可以追根溯源的明码标价,衬得恋爱同样残酷。

非常明显的是廉昌熙,一个住在远郊京畿道上的男人。女朋友要跟他分手,打算在电话上完成,这样比较高效。但最后还是见了面,却只是便于算账。男的算每次分开后回去要一个半小时,女的算这个仍在用「恋人」这种词的老土男人,不值得她吊死在上面。

我们当然感受得到经济不适用的廉昌熙有许多委屈,但场景一换,他也在训诫同温层的老友和姐妹。这当中有非常大男子主义的弊病,使得他在担当受害者的同时,也是某种施虐者。

在这两集里,我们听见太多锋利的话语,这是编剧残忍但现实的体悟。譬如那位老友相亲失败,被嫌弃是只流浪狗,说即便把他洗干净了带回家,他也会出去沾得满身屎。这就十分狠辣。

但即便会有许多风浪,找到一个理想对象仍然是他们的一大愿望。廉基正当然恨嫁,但似乎所有遇见的男人,都有或这或那的问题,比如邀约他去社区看房的男人,就不是单身。

一方面是社会规则对年岁的倾轧,另一方面是自我判断的贬值。她公司那位油腻的花心大少,几乎对所有女同事都花过力气,唯独跳过了她。讽刺的地方在于,她不喜欢的是人,但更不喜欢的是输。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输得一塌糊涂的廉美贞也很有代表性。她没有姐姐的锋芒,于是总被同事「关照」,但那不过是明面上被称漂亮可爱,说要给介绍男朋友,背地里,则因为厌倦她无法参加各种活动,组团旅游也不多提。

看似游离人群的人,其实对人群的想法很多。「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也不会有人喜欢我,我似乎会这样度过漫长时光,最后枯萎死去。」这成了许多人的写照。

但在单纯得带有一点自虐倾向的疏离中,她又需要一个远在天边的男人来做精神支柱,甚至甘愿替对方还债。整个世界悬挂上去,谁都知道崩塌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可大概谁也有过这种不管不顾的抉择。

于是也能看到,这三姐弟在性情上,互补出了一套当下年轻人的恋爱维度。喜恶、得失各有准则,让人看得见前因后果,却无法突破左右为难。

这跟他们的家庭也有关系。在传统,甚至是过于传统的严父慈母模式下,孩子们被过于长久的积习给束缚惯了。

一家人的意志,是以父亲为转移的。廉昌熙想用自己的钱买一辆二手电动车,月供5万韩币(约为人民币260元),但是父亲翻起旧账,不予通过。关键是餐桌上的气氛,母亲一直挤眉弄眼地暗示不可逆了父亲的鳞,而父亲则继续安享威严带来的良好感觉。

当一家之主宁肯孩子背着他来做这些「忤逆」之事,也不愿意分发一丁点许可和共情出去,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天起早摸黑,也没能等来孩子心甘情愿的帮忙。而这种隔阂长期发酵,彼此都更爱把情绪沤烂在心里,形成一种压抑的行为习惯。

看他们时不时跟朋友在夜里烧烤或夜话,那份惬意却往往要被苦闷与无奈给盖过去。就像廉昌熙所说,如果是在到处同龄人的都市,他们未必走到一起。「乡下的问题就出在这,只要年纪相仿就是朋友。在这种地方,朋友就跟家人没两样。家人能选吗?根本没得选。」

身在城郊,把社交圈延伸到首尔市区也不无不可,但在这里,却被衬出了某种「越界」的意味,就仿佛廉基正不满意的烫发,廉昌熙嘴里临近过期的食物,廉美贞每天上下班要赶的社区公交,都成了阶层与阶层的嘲讽,几乎注定了他们还没起跑,就已掉价。

可是廉美贞十分清楚,搬家并不能改变什么。谁能飞得出廉家所映射的罗网呢?他们跟习以为常的生态,已经连皮带肉地黏在了一起。

具体说来,他们的过往在束缚,现在在折磨,未来在冷眼。这架构一旦悚然立起,就能往里头框住无数人。所以看《日记》有种又惊奇又讨厌的感觉,因为被人看透了,透到无从掩饰的地步。

因此可以看到,如果要说当下年轻人的集体情绪,恐怕「丧」字还没能及时老去。而《日记》短短两集,就已经把人和时代,都给刻画得入木三分。种种情绪累积放大,就能成为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戏剧化模拟。廉美贞想起小学时考了20分,焦虑、恐惧、沉重,而这么多年过去,她依然处在这种状态中。

有朋友说,「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到达那个临界点,不要没自信走对的路就绕远路,因为绕得太远,已经没有回头的打算了。」姐姐廉基是绕得更远的代表,在听到「心性决定命运」时有过呼号,「如果能拥有些什么,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善良。但我有钱或男人吗?我通通都没有。这样要怎么积极?怎么善良?」

他们压抑的状态,已经濒临崩溃。所有人都等着一个豁口,但是出路在哪里?由目前的剧情发展,我们能看到躲避痛苦的方向,可是忍无可忍的契机,还差几个。除了感叹「累了」的廉美贞,明确地希望能被崇拜。

这时候,我们更能看出译名的荒唐。本来是《我的解放日记》,却被粉饰为《我的出走日记》。「出走」不过是个动作,核心还是在身心的「解放」上,而那才是我们未必胆敢,而别人明确要做的探索。

有了这个关键词,我们不难想象之后的剧情发展,会在先抑后扬的基调里带来多少宽慰,比如三姐弟都突破了当前困境,找到对的人,而父亲也开始反省自己等等。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推陈出新,这需索将会决定《日记》之后的口碑甚至存在价值。

不过,即便它走不到神作的高度,但至少会是疗愈系的「实用」作品,可以让人在很安全的范围内去共情,去释放,然后重新出发,就看你愿意承认自己,跟戏中人有多少重合。

 2 )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不假装幸福、不假装不幸、不评论、不安慰,这既是剧中解放同好会的宗旨,也是这部剧呈现出的质感。

整部剧里,所有的角色,没有一个真正经历了什么大事,或做出了什么根本性的改变。甚至三个主角母亲的去世,编剧也是极其克制笔墨和情感,将其还原为一个虽不常见但依然普通的日常事件,极力消解其戏剧性。

从头到尾,这部剧只是在刻画普通人在普通一天里逐渐积累起来的那种疲惫感。

疲惫感是非常难以通过故事进行描写的。愤怒、仇恨、嫉妒、爱情,这些强烈的情绪有很多办法进行描写,但疲惫感的尺度却极其难以拿捏。

写得重了,变成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的苦大仇深感;写得轻了,变成一种无事生非的无聊感。

说白了,疲惫感,就是谈不上不幸,但也谈不上幸福,只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突然有那么一刻,产生出自己困于其中无法脱身的窒息感。可真要问你一句:“你到底有什么痛苦?”你似乎也说不出来自己到底有什么痛苦,好像自己在进行一场没有对象的无病呻吟的表演。而这种无法说出却明明难以忍受的感觉,又进一步加深了疲惫感。

这种内心的情绪无法对朋友和亲人进行言说,而朋友或亲人对你的评论或安慰,都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能继续加深内心里难以忍受的疲惫和压抑。

这种感受,让我想到了徐干的一句诗: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是啊,引起这种疲惫感的都是一些小事,比如每天上班差几分钟错过的公交、疲劳下班坐地铁时差一点就能坐上的空位、回到家看到需要洗的昨天的碗筷。这些小事只要稍微努努力,就都能解决。但就是觉得累,不想解决,越堆越多,然后心里越来越自我厌恶和疲惫。

这部剧不像我们一般设计的影视作品那样,给主角安排一个非常明确的困境,主角能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事件,完成个人的成长,走出困境。

疲惫感不是生活里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你甚至找不到问题究竟是什么,而是日复一日各种小事堆积起来后,那种无力回天的空虚。这种生活,你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只是机械而疲惫地继续生活下去,如此而已。

所以剧中的具子敬,当他努力地把房间里的酒瓶全都装进垃圾袋里,对别人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对他来说,光是做到这件事,已经花光了他所有的力气和意志。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而且,不要指望他今天收拾完屋里的所有酒瓶,他的生活从此就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精神面貌就能焕然一新,人生从此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这其实就是颠倒了因果。

恰恰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找不到改变的可能性了,恰恰是所有上升渠道已经完全被堵塞住了,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性,疲惫感才由此产生了。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振作也好、自己颓唐也好,生活都是如此,也只能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如此疲惫。

不是我们的疲惫感形成了这样的生活,是这样的生活形成了疲惫感。

但剧的最后,廉美贞也给出了自己的解法:片刻的振作,改变不了生活,但片刻的振作,也有片刻的欢喜。

如果每天的生活,能有5分钟的欢喜,那这一天就不算白过。

如果仅仅振作片刻,都让人觉得太累,那就再退回去、缩回去,这也没有关系。片刻的振作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片刻的退缩,也不会让生活变得更糟。

这部剧的最后,三个主角,居然全都退回到了原点,或者说,只是勉强往前,挪了一小步。姐姐廉琪贞跟男友不清不楚地拖着,也许一拖,就要拖到50岁,更可怕的是,她原本想成为男友的力量,结果却变成了给男友带来疲惫感的另一个女人;二弟廉昌熙还是在便利店里工作着,还清了贷款,却也身无分文;廉美贞换了份工作,依然是个无人在意的小职员,与具子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具子敬也依然酗酒,也许某一天会彻底变成酒鬼,也许有一天会变好。

生活哪有这么容易发生大起大落、天翻地覆的变化呢?不正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才会感到如此疲惫吗?

就在这进三步、退两步的腾挪间,我们感受着生活里片刻的欢喜和痛苦。

这部剧的编剧真的让我非常非常佩服。我们见过、写过太多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故事,但这种在方寸之间,普通人努力辗转腾挪的故事,见得很少。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但进了一步,也有进一步的欢喜。

 3 ) 一个彩蛋

第12集里背景有一个屏风,如图:

屏风上的汉字是什么内容呢?乍看的时候以为是唐诗,定格细看,又查了查,发现既是唐诗,又不是唐诗。严格来说,是唐诗集句。从右往左,除了第二首被挡住了,其他几首每句之原作者如下(加*号表示有一字与原作不同):

(右一)

高树鸟已息(崔涂)

小园花乱飞(李商隐)

日兼春有暮(杜甫)

谁与我同归(姚合)

(右二)

看不清

(右三)

高斋晴景美(张九龄*)

清气满园林(储光羲*)

倚杖寒山暮(李颀)

关门落照深(王维)

(左三)

天晴远峰出(李白*)

夜久数星流(郑谷)

多少残生事(杜甫)

能无愧海鸥(刘长卿)

(左二)

地幽忘盥栉(杜甫)

目极喜亭台(高适)

信美谐心赏(刘孝孙)

谁忧客鬓催(杜甫)

(左一)

对酒惜余景(戴叔伦)

高楼烟雾开(杜甫*)

晴花临户落(未知出处)

娇燕入帘回(杜甫)

这些诗句的原作者,涵盖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杜甫更是反复出现,光芒实在太盛。看来他在朝鲜半岛也是巨星。

这个屏风出现在剧中一个祭祀亡者的仪式中。这几首凑起来的诗里,几乎都在表现一种“暮景”,这些暮景所兴起的“象”,却不是哀伤的,不是终结的,而是一种持续变淡的美感。比如鸟虽息止,而小园花飞,比如落照深深而倚杖,比如极目赏心而忘老。不是哀伤,而是珍惜,是持续观察、欣赏这种日暮。这种感觉放在这个祭祀仪式当中,倒真是贴切,很有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感。

 4 ) 《我的解放日志》:一个丧丧的上班族故事,为何吸引人?

近来,一部热播韩剧《我的解放日志》带给影迷们久违的韩流快乐。前不久,这部剧刚刚迎来大结局。至今它仍然高居豆瓣热门榜第一位,国内观众打出9.1的高分。这样一部引发观影热潮和探讨的现象级电视剧,到底在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本剧讲述了距离首尔有一定距离的京畿道上班族故事。

著名演员孔刘形容“每集都像不知道会去哪里的橄榄球,被编剧打到后脑勺,像变态一样得到奇妙的痛处和安慰”。由于本剧讲述了距离首尔有一定距离的京畿道上班族故事,甚至触动了韩国议员决心改进交通问题。

在本文作者看来,尝试概括这部剧的内容梗概并不容易。因为它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群上班族的故事,他们居住在首尔卫星城,需要远距离通勤,但它所涉内容又丰富到需要足够的时间缓冲和消化。编剧所擅长的现实写作,令无数观众赞叹本剧犹如“给我的灵魂安上了探照灯”。这样一个故事为何打动人?或许是因为这是一个包含爱情,但更广义探讨“爱”、生活、“关系的建设”,“如何对抗生命中的疲惫”及“诚实面对自我”的作品。 撰文丨走走小姐

呈现:疲惫的成年人

2022年春夏,韩国影视业成绩斐然。3月25日,由韩国老戏骨、奥斯卡得主尹汝贞出演的Apple TV原创剧集《弹子球游戏》全球公映;5月底落幕的第75届戛纳电影节,韩国可谓满载而归;除了在国际上斩获殊荣外,韩国本土影视剧也以雨后春笋的态势生长起来。其中,朴惠英编剧新作《我的解放日志》掀起了一场观影热潮。在以编剧中心制的韩国影视行业,实现视听的文学表达似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编剧设计的叙事空间,同时在城市和乡村。这不仅丰富了剧中角色的故事发生地,也给出了一个基于现实的背景。韩国专栏作家郑秀珍发表在网络杂志《ize》中的文章中写道:在韩国近5200万人口中,住在首尔的人口超过950万,再加上京畿道和仁川,足足有2600万。韩国人中有一半住在首都圈。

韩国有通勤三小时的首都圈打工人,我们也有大量穿梭在燕郊和市区的年轻人(还有选择一线工作,二线生活的都市工作者)。向“中心”生活靠拢,几乎是几代东亚人的奋斗目标(或许三年瘟疫会对“中心感”有所冲散,但对大量的年轻人来说“中心感”曾牢牢抓住了大家,令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般涌入)。

剧中讲述住在京畿道水源附近的山浦市(虚构)廉氏三兄妹,和一位有着神秘过往的外来人口具氏(右一)的日常生活。图为主要人物剧照。

把故事主体放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一方面成为了叙事空间的反差,另一方面合理化角色身上尚存的“本能”。剧中大姐廉绮贞(李艾儿饰)近40岁,因为早起和错过傍晚无法停止她的伤心和抱怨。小妹廉美贞(金智媛饰)在乡野中保持的天性,雷电之夜会自然而然地冲出去(不觉得自己在付出和牺牲)/敢与野狗对峙/可以细致描述青蛙的死亡过程……就在这样的现实和背景中,我们看着三兄妹每天清晨从乡间出发,换乘公交、地铁驶向市区,再日复一日披星戴月地回来。

片中大姐人物剧照。

寻爱无果的大姐、疲于职场升迁奋斗的二哥(李民基饰廉昌熙)、陷入债务危机的小妹,在平缓如打开私人日记的观看节奏里,观众仿佛跟随角色坐上那趟漫长的地铁。疲惫被包裹在一张张平凡的面孔上,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本剧会让你在行驶的路途中,眼睛短暂离开手机屏幕,抬头望望周围的人群,并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你记不住的脸,每个人都有不可与人语的具体人生。

埋藏在那些面孔上无法摆脱的疲惫表情,有可能得到解放吗?

剧中三兄妹是完全的未婚成年人,最小的妹妹出生于1991年。但却是这几个本该在生活的洪流中,一点点被磨损掉“本能”的成年人,仍然在坚守一些自救。40岁左右的大姐,有着鲜明蓬勃的爱欲,正因为这样的爱情态度更令她难寻伴侣。1985年出生,在一家零售商总公司工作了8年的二哥,依然带着类似于初入职场的热忱卖力工作,对自己保留向上追寻的要求(剧中则外化为想成为“首尔人”)。

成年人,仿佛意味着诸多天性的衰退。这种衰退过于普遍,普遍到成为自然。以至于在本剧中,具氏曾对廉美贞说:所谓平凡,是拥有大多数人的欲望。是你要压制你的本能。

朴惠英(本剧编剧)所讲的核心命题与她建立的叙事空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表达。这三兄妹从未离开过乡村生活,即便每日经受着首都文明的冲击,但依然保留了自然赋予的独特性。这位出手即高分的编剧,从《又是吴海英》、《我的大叔》到《我的解放日志》,讲述主体均为“个人”。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仿佛从大海里取一瓢水观察它与其他海水的区别。

《又是吴海英》剧照。

于是朴惠英观察到茫茫人海的共性在于:被疲惫感围困的成年人,都想逃离、都想出走、都想获得解放。但每一个人“解放的命题”是完全不同的,痛苦绝不是无差别的。有人仍旧需要摆脱童年丧亲带来的“弱势感”;有人在“幸福支持中心”工作,笑容已经如同半永久工作面具,成了她无法摆脱的生理反应;还有内向的人总被要求合群、参与群体互动等社恐的日常。

她想在“同质化”和诸多的“假”中,去保留一些“真”。这被贯穿在角色之间的任意一场对话中,比如大姐和同事交流爱情看法,她自然遵从内在真心,无法做到男女间你推我往的游戏规则;比如小妹美贞疑惑地表达,任何假话说出来不都像真的一样了吗?

《我的解放日志》以复原性的生活流叙事,外化呈现着成年人疲惫的生活;同时又如显微镜探照灯一样,一步一步试图解答在虚假成真的生活中,成年人为何会陷入倦怠泥潭的内因。在保持着趣味和浪漫传奇色彩的描述里,朴惠英抓住的是所有人在生活里无法绷住的瞬间。是跳脱出礼貌的规范,程式却无意义的框架,去正视普遍存在于生活的虚假,让剧中角色以去伪存真的方式进行一场实验。

为了这场对于疲惫的解放,我们在剧中随处可见充满宗教感、哲学式的拷问。那些远离生活场景的台词,又处处从生活中来。关于生活严肃的思考,几乎已经在成人生活中退场。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忙着解决琐碎的具体问题。“形而上”的虚空,是人们心照不宣的“非必要”。但在本剧中,朴惠英动用一切文学化的叙事和宗教般的氛围描摹,让人不免心生好奇,那些我们久而久之避而不谈的“非必要”精神生活如果依然保留,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方式:以“崇拜”之名

初打开《我的解放日志》许多人会把它粗暴归类于“丧剧”,但其实贯穿在剧中随时令人捧腹的桥段比比皆是。几个成年人被公司“同好会”的规定逼到要像小学生一样写日记,大姐计划告白为防止丢脸给自己设计晕倒这样的挽尊方式……以及,廉美贞对着一个不知姓名过往的异性提出需求:“你崇拜我吧。”

当“崇拜”这样一个书面、少见的词汇出现在一个生活流的电视剧中,它突兀、尴尬、令人惊诧,甚至感到些许可笑。这样罕见的表达,跨过了成年人薄如蝉翼的羞耻心。随之让人读懂角色深陷的绝望处境,这是她在极度的不安中发出求救信号。求爱、求支持、求一个温暖的外力,对下坠的人生施以援手。

这位神秘的外来人口具氏,是剧中除了廉氏一家的重要角色。

他的出场足够神秘、忧伤、满腹心事,甚至带着危险和随时消失的气质。这样一个角色在静谧的、百无聊赖的田间和美丽的女主相爱了。朴惠英不遗余力地描述那些白花花的日头、风中的芦苇、夜空的星星和月亮,在各种糟心覆盖的生活里,为观众构建出了一个浪漫的图景。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这个角色像是编剧在满足观众的期待,在高强度的现代人生活状态下,有一个游离在外的人。让观众在遍寻六便士的日常抬起头来,望望月亮。当美贞说自己的内心无法被填满的时候,和大多数人隐秘的愿望重合:我们会期待有一个人来拯救你的生活。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降临在山浦,就像给静水深流的日常生活投掷了一枚落水的石头,惊雷一声,水花四溅。

但这个角色并非是完美的,他甚至出场就带着问题,除了语焉不详的过去还有严重的酒精依赖——一个沉默的酒鬼。

韩剧一向擅长写爱情关系,带着人们对建立情感的向往和好奇,朴惠英以一种浓烈氛围描述的方式,给观众施以引人入胜的魔法,但随后会惊讶地发现她在关系的建设中,仍然在探讨个体心灵的修护。这就仿佛在颓丧的生活里,编剧高高举起一束火把,这个火把成为了剧中传奇的非典型爱情故事。“爱情”题材并不少见,但本剧讲述两个人的爱情关系,以一种宗教般的禁欲描述,把命题围绕在两个人如何走出自我困境,相互温暖和救赎的方向。

韩国作为基督教大国,早在2008年的信仰调研中就显示,基督教新教教徒高达876万人,占信教人口的38.7%。这也被朴惠英顺滑地使用在了她的叙事中,不论是具氏脖子上的十字架项链、教徒礼拜的场景,还是贯穿辐射全剧的《马太福音》(马太的福音受上帝感示的信息对公元第一世纪留意它的人来说乃是“好消息”,耶和华上帝也刻意将它保全下来作为给世人的“好消息”,直至今日。)标语:今天你会有好事发生。

具氏人物剧照。

随着具氏的到来,似乎给廉氏一家的生活带来一种虚妄又实际的转机。比如廉家父亲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帮助他从赖皮客户那里讨债、和廉家小妹一步步建立爱恋的关系,甚至实现了二哥开上豪车的愿望。一个神通广大的角色,足足被编剧写成了半个神。仿佛他除了对自己无能为力外,对谁都分外有用。就在这一家和观众一样,逐渐沉醉于对他产生依赖和感情的时候,朴惠英迅速收手,给角色设计别离。

这场别离不仅仅在说明这个角色有着无法摆脱的过去,更深刻地讲述人类之间的搭救在如何产生作用。她在试图阐述的,是我们永远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上帝之手。随着具氏从山浦的离去,剧情兜转,令观众万般意外的是母亲的死亡。整个家园连根拔起,这时候人物的成长才真正开始。但这份成长,是带着获得了爱和支持后的心展开的。

剧中廉美贞和具氏的感情线仅每集平均5分钟时长,但在讨论生活命题的过程中逐步呈现两颗心相互靠近。编剧在设计这两个人物的深度交流时,令我想起了《伦敦生活》第二季中女主和教父的恋情。这些对生活遭遇的讨论,像是一场场的告解。彼此互为神父,将这种无处诉说的苦楚有的放矢,获取能量再用以投入生活。这种关系,从爱情里跳脱出了爱情,像在给疲惫不堪的人生发放“士力架”。

结果:停下的硬币

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自1956年首次出版后,影响了数代人对于爱情的认知。他在书中认为“爱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的不二之途,也是人类摆脱人际孤独感的必然之路。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的前提就是拥有爱的能力,这能力是能将爱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因素,比如奉献、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茫茫人海中寻求另一个独立的个人来实现统一,摆脱孤独,这就是爱情”。

《爱的艺术》,作者: [美] 艾里希·弗洛姆,译者: 刘福堂,版本: 99读书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12月

到了朴惠英运用于剧作的变体后,成为了女主口中对“崇拜”的诉求和方法论:

为他们加油,告诉他们你什么都做得到,没什么难得到你,支持他们。

于是在16个小时的体量中,我们观看着他们这场关于诚实和爱的实验。观众和角色一样,在等待着一场蜕变。究竟,他们解放了吗?犹如剧中每一个角色忍不住对生活抱有期待一样,观众也期待一场明朗的救赎。期望在由众多微小苦难构建的现实世界里,看见人们自己完成的“神迹”。

大结局中,每个角色如烟花绽放。朴惠英从第一个场景开始,向观众发出邀请:一起来寻找他们解放与否的答案吧。由大姐剪短的头发所设置的爱情悬念,被断头的玫瑰拯救,让这场爱情于灰烬里重生;结局让最接地气的二哥,认真听见了所谓命运发出的声响,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内向寡言的廉美贞,等来了和具氏重逢。

但这不意味着生活就此圆满,所以角色不苛求幸福,以“收集每天5分钟快乐”的方式,拉住自己摇摇欲坠的心理危机。对平凡的大多数而言,她给出了一个温柔的解法,告诉我们如何一步一步艰难向前,如何去和泥垒砖搭建自己的生活。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朴惠英不仅擅长对现实生活抽丝剥茧,也习惯于带领观众从日常里锤炼出哲理。在她为具氏设置危机重重的困境后,最终的落幕堪称华丽。具氏的生活就像他无法摆脱的酒精依赖一般,我们见证了两个人之间因为爱意相通给他们带来的变化。酒瓶是否放下,就像他能否摆脱生活深渊的命题一样。

和一般的爱情关系中对彼此的要求截然不同,本剧中朴惠英完全把“爱作为一项实践艺术”在进行。她没有让廉美贞在关系中向具氏提出改变的要求,也没有让自己的生活遭遇依靠男主的黑色势力得以解决。就如《爱的艺术》中弗洛姆所言:爱在于积极的活动。

文本的描摹和视听语言中,常给廉美贞处于自然的场景,和她出场时如圣光般的特写。与具氏回归旧世界中,周遭皆黑暗形成了对比。构建天堂地狱皆在人间的复杂生活,用以表述靠近光明时的恐惧、渴望和艰辛。

最终,让具氏放下酒瓶的线索是一枚500韩元的硬币。在他掏出酒瓶的刹那,硬币随之掉落,奇迹般地停留在了地下道的栏杆上。从头至尾的隐喻,又一次发挥着浓烈的神谕作用。以此,停下的硬币和具氏完成了一场交流。在这微妙的停驻中,饱含对你“今日有好事发生”的祝愿。这股温柔的爱的力量,才是将人从深渊拉回的上帝之手。这枚硬币,一如廉美贞对于具氏的意义。是他面对生活,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信念和勇气。

本剧的所有表达,都被编剧细致牵引。回看那些诚实到可怕的对话和缜密的剖白,也看见了一个作者表达的诚实。试图在世界日常里,不放弃哲学式的思考,动用一切文学叙事手段、宗教和细节元素,把生活流剧集从流水账电视剧的模板中跳脱出来。在更大范围的东亚环境里,看见诸多不易的个体。

这场“爱的实验”实际上,更像是一种饱含慈悲的反抗。当我们被统一的社会标准引领的时候,我们的感受也在一起被奴役。朴惠英的野心恰恰是一个创作者近乎勇敢的赤子之心,抚慰那些在既定框架受过伤的心灵,一遍遍坚定不移地通过角色告诉观众:以你的本真和独特去生活,不是不行。带着这样的心境写作,是在注视每一个陷入平凡泥沼中挣扎的“我”如何解放。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走走小姐;编辑:走走;校对:杨许丽。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5 ) 【我的解放日记】经典台词分享及剧情分析(完结)

关于“合群”,好像整个社会的氛围都不太欢迎一个内向的人。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出生在哪种家庭,就像在乡下很难选择和谁做朋友,比起自己是否喜欢,其实重点在于是否能自己做选择。
一开始我以为换个环境就好了,以为换了某样东西,人生就会发生一些大的转变,后来我发现,即使换了一个环境,我还是这个我,这个我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有没有觉得这句很熟悉,“有钱人自然容易当好人”。——from 我的大叔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伦敦生活》,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剧友get到了,我把伦敦的截图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看
我们看似是自由,拥有选择权,却还是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到底怎么做,怎么选择?才算是大家认为的“好的人生”,“正确的人生”。

第二集

你羡慕我的善谈,我喜欢你的寡言。喋喋不休充当氛围活跃机的社会人,很多时候也会感到厌倦。
若能重生该多好。看到到这句话我其实有些惊讶,寄托于来世,其实是对此生的某种放弃。
“不让人满意的20分卷子”不是卷子,而是自己本人。成年人的挫败感就从自我检讨开始。
每天上班,下班,农活,睁开眼就是一天的“劳动”?人生应该有点其他东西吧。

第三集

“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如果学的东西本身就是强人所难,不会令自我感到愉悦,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学会说:我不喜欢,我拒绝。
每天嚷嚷着好想谈恋爱,好想随便找个人相爱来感受荷尔蒙带来的快感,但真正意识到喜欢一个人时,却发现已经不会如何正常的表达爱意,甚至开口表白的勇气都没有。
成长法则一:不要通过外界给予的回馈来确定自我的存在价值,那样只会越来越累,变成自己讨厌,别人嫌弃的样子,人美好就美好在the one and only。
“有钱就好了,变美就好了,高考完了就好了,买房就好了,孩子大了就好了...” “xx问题解决一切就好了”这是一个世纪大谎言啊各位。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你想要的“好日子”这辈子都不会拥有,等把重重困境熬过去,最好的年华早已逝去。
人真的好奇怪啊,一边向往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一边用鄙疑的态度看待爱情。一边嘲笑忠于爱情的人恋爱脑,一边蔑视轻视感情的人。

第四集

作为一个社会人,最难的是彻底抛弃自尊心,人人都想过得体面些,甚至为了面子,伤害里子(自己)。
社会法则二:过分有礼有节的人受窝囊气,而那些时常“发疯”的人你拿他们是没办法。
轰鸣的雷声,倾盆的大雨掩盖了人们发出的各类杂音,那时候顿时心里舒了一口气,获得了片刻的平静。
住高层和住半地下的原来区别在于“能否忍常人无法忍受之事”,“强者才能住上高层公寓,而弱者只能住在包地下室。”
分手总是难堪,却是必须要做的。爱情明明那么痛苦,却还是想一次次去相爱。不管是用食物填满心,还是用爱情填满心,所谓的填满不过是一种“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的获取,填不满的人心总是感到莫名的惶惶不可终日。
你问我如何规划七十年的人生,我甚至连三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都没有设想过。为了避免痛彻心扉的失败,人已经选择放弃去构造一个个梦想。

第五集

这句台词一定要联系第二集的台词
之前在看第二集很不理解,“敬仰”和“填满”到底有什么关系?第五集终于给了答案————因为女主从未拥有过这样的“感觉”,被人敬仰的感觉,有人用爱情“填满”自己,有人用金钱,有人用食物,只不过她选择了“被敬仰”。
大家听着“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生活,但就是假想把每个人的附加值扁平化成“一元钱”,你还能在这茫茫77亿元中寻找到自己那一元吗?偶尔还是会感慨个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这一集我最大的感慨是 “爱情来了!” “爱情来了啊...”,被物质现实困住的爱情,在二哥眼里是早已预知结果的悲剧。
不断提高对他者的评判标准,只会让自己和别人都很辛苦,还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吧。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自己也好,人天然是个瑕疵品,比起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一开始就不要把自己个人的期待强加在他人身上那样多好。
每个人爱人的方式可能不同,喜欢的点可以不同,但有一点一定是大家陷入爱情共有的,那就是“提到对方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愉悦的情绪”,爱情总归是快乐大于不快乐吧。

第六集

“只有在毫无怨悔的付出爱时,才能抵达我们理想的星之国。”执着于得失,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解放。
我是喜欢你,但并不想用这份感情捆绑彼此。
克尔凯郭尔曾说过“人生活中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最恐怖的也是无聊。”只有源源不断的探索,好奇,动态的活动,才能防止看到存在的真空,因为一旦陷入真空“无意义”的泥潭真的很难再抽身而出。
“我爱你,你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

第七集

只有相互喜欢的感情才会让人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轻松感,产生那种心跳和时间一起变得轻轻缓缓,岁月静好的体验。
“应该会是我的,又不确定最后真的是属于我的。”心乱跳是你面对一个你不那么十足十有把握对象的生理特征。
不再感到莫名的焦虑,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活下去就是我的解放。
为了那1/10的甜,情愿承受9/10的苦,这就是人。
爱一个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的恐惧感,因爱而产生惧,惧怕可能会伤害ta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和被爱者本身。

第八集

如今好像人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人设”在身,一个很坦荡,不讨好任何的人真的很罕见。
摈弃迷信“权威”的习惯
所谓“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好像就要开始了解对方的一切。
丢脸并不可耻
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存在共同之处的。
“此时此刻就是好时光”

第九集

原来是有这样的“君子”存在的,建议大家慎用“以己度人”,或许会发现人们善的一面。
是因为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却拥有自己想拥有的才会厌恶对方吗?
厌倦家人,却仍孜孜不倦的向往爱,大姐身上有她何以是她的特点。
每个人对于那“2/3处的豁达有自己的定义”,你说去做心理咨询,迈出那一步就会慢慢变好。对方心里可能会回应,比起做心理咨询,悬崖那几秒好像见效更快...你一定会说这人是疯了吧,怎么这么想?因为你们彼此完全是“生物隔离”状态,有可能对方的灵魂已经不止一次跳下那个悬崖,但你从未感受过。

第十集

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或是用自己的主观性情绪惩罚别人,爱恶之情,像是橡皮泥一样,在每个人的手里捏出它想要看到的模样。

“弱者不会擅长爱”——比起坦诚的告知对方的自己的真实心意,但闹别扭刻意让对方远离自己好像实施起来更简单,很可笑吧,但这真的成了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惯用伎俩。

第十一集

在向“神”祈祷时,我在疑问我为什么会出生呢?我的使命与价值是什么?如此漫长的一生,难道就要这样无所事事的度过么?
常听到一句话:“还是不够忙,只有忙到晕头转向就不会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但这样只是暂时的逃避问题吧,暂时得麻痹自己,你的不安和疑惑仍旧一直在你身后,如影随形跟着。

第十二集

爱情不是比赛,不需要谁压过谁一头的快感,怎么能把胜负欲当做体验爱情的愉悦感。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年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是感到十分绝望的,啊...原来只能走到这一步么。因为这几乎意味着,人无法真正只是自我,当我只想要成为我时,意味着所谓社会关系的消失,自我社会性的消失。在这里,大姐把剃光头比作社会性的消失,自我欲望的消解,他者凝视的消解。
在“真实”与“稳定”之间,人更偏向于“稳定”,一方面我们比起承受他人的情绪去看到真实,克制自我达到稳定更容易。另一方面,从需求上,稳定提供的价值作用远比真实更具体更高效。

第十三集

为什么把人性美德那一面总是展现在外人面前,而把咄咄逼人的严苛施加在家人身上呢。
妈妈的这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东亚三国的典型母亲,照顾孩子,照顾丈夫,埋头苦干,很少或几乎为零的个人空间,被人只叫做“xx妈妈”,很少会出现的本名。
爱意上头的时候,早将累累世俗纷扰抛之脑后。

第十四集

一生操劳的母亲在睡梦中离开了

第十五集

人真的是一个韧劲十足的生物,只要每天有五分钟给自己的喘息时间,也就足够一步一步活下去了。

第十六集(完结)

怎么可能靠16集就完完全全的解放,这也只是解放的开始吧。
看着别人一个个离开自己时感到的惶恐不安和看着别人离开后自己咬牙切齿的愤怒。所以,人是为了他人而活吗?
那可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意志的人啊。父母会因为孩子的诞生而感到幸福快乐,但孩子诞生于世,ta们会不会因此也感到幸福快乐呢?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剧的编剧,因为她不写成功学,不会讲一个穷人如何通过小几率事件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达到人生巅峰。

编剧也真的是在一点点剖开人内心的伤口然而后再仔仔细细的缝合,剧本永远是一个从痛苦到治愈的过程。不出所料,新剧里的台词风格与上部剧一脉相承,虽然第一集看起在讲三个人想要“谈恋爱”,但不是一部关于单纯“恋爱”的故事,个人感觉是借爱来言说其他事情。借用我非常喜欢的一部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里的台词:“不是因为更爱而变成弱者,是因为不够从容オ变成弱者。付出多少就想得到多少的焦虑之心。我因为爱过,所以幸福,这就是从容。”我觉得这部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表达这句话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本剧里的爱可能并不是狭义的指“爱情”,而是一种“人类之爱”,你与家人,与朋友,与在社会中产生某种关系的他者,甚至不曾认识的对象之间的“爱”,换而言之,是你作为主体与你所处整个客观世界之间的“爱”,你爱这个你所生活的世界吗?当然这部剧的答案是爱的,我怎么会不热爱呢,虽然感到崩溃和沮丧已经司空见惯,但人人,至少这个故事里的各位并没有放弃,他们在寻求各自需要的解放。

很有意思的是,编剧并没有落入俗套,创造了一群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什么让人恨的咬牙切齿的坏人,天使般的好人,最终坏人要么被好人惩恶扬善,要么改邪归善和好人成为至亲朋友......说实话,编剧创造了一群更混沌的人物形象,我的评价就是三妹的台词“每个人我都不是完全的喜欢”。但我也不会讨厌,偶尔有种临水照镜的感觉。

第一集大姐说真想随便找个人谈恋爱啊,第二集和同事对话中聊到:“我心里有无数话想说,却找不到那个对话的人。”

同事反问我们不就在对话中吗?

她回答:“不是这样的对话。”

讲到此处,我想有的观众肯定边看剧边会讽刺道:“我看你和家里人说话倒是不耐烦,现在觉得没人和你说话了?那你为什么不反思下你的性格问题?”

这也是编剧给大姐设置的一个特点,一个不怎么喜欢自己原生家庭却希望和一位心仪的对象组建新家庭的女性。我还是蛮欣赏大姐,她的行动力和改错能力真的令人瞩目,正如她所说:“我现在在慢慢一步步迈过我的坎。”还有就是她的爱情观,【解放日记】里每个人好像都有一个解放的主题,而大姐的解放主题就是“爱”,是我能从我爱慕的对象那得到我想要的,轰轰烈烈,至死不渝得爱情吗?想要感受被爱喜包围的感觉。话说回来,作为人,怎么可能不想要去爱和被爱呢?

同理,那二哥的解放主题呢,我个人感觉事“钱(物质)”,二哥在第一集和父亲争论没有车对谈恋爱产生的巨大影响时,我其实是心存疑虑的,直到第二集,刚分手不久的女友和新男友在便利店买东西后, 他扭头看着双方回到车里准背开车离去,他好像愣了?我反正是那一刻愣住了。心里嘀咕着,哦...原来车真的很重要啊......后来遇到的心动对象也因为物质条件而搁浅,再后来那个让他感到崩溃的郑代理,还有那个他作为“人”活着的动力——劳斯莱斯,二哥想要的解放看似是被物欲包裹的充足感。但他说他开车去看了很久的夕阳风景后,觉得自己这个人都会变得柔和了,辞去了让他承太多不喜欢的工作,虽然同事也有很多好人,但他累了...他想要的解放是——不在被“物质束缚,吊着往前走的。”

而三妹的想要的解放是什么?我想一定会有人说“敬仰!!”但我个人觉得是“尊重(平等”,而这里包含了敬仰,三妹台词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群混蛋垃圾,我人生里遇到的都是群垃圾东西。”她想要的是——因为我也是人,最基本的礼貌大家彼此都得守吧。编剧给三妹写的剧情里,那群一开始编排她的同事,瞧不上她能力的上司,让她顶债的前男友,在家里默默无闻付出劳动的妹妹形象,她的存在感,价值感已经被迫变得低微到不能在低微,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彻底把自己变成“外人”,而是主动去改变现状,不是伪装自己去奉承融合,而是主动告诉大家:“嗯这个我可以,那个我不喜欢,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要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实践起来还是非常困难...和具氏谈恋爱,知情者包括具氏都觉得不应该声张,但她还是告知别人,因为对她而言,和具氏这个人谈恋爱,而不是和周围人的眼神谈恋爱,更不是和具氏的社会背景谈恋爱,喜欢就坦坦荡荡在一起,不喜欢就结束,对于具氏故意闹别扭想要让她“知难而退”,她并不在意而是尝试沟通解决问题,她活的尽量坦率,她尽量的坦诚面对她所拥有的一切,也希望从中获得她想要的平等与尊重,获得作为人的价值。

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意识到,编剧设定的这群住在首都郊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卫星小城里的“乡巴佬”在大城市工作的窘境,一个东亚传统农村家庭(埋头苦干沉默寡言的父亲,希望孩子好好听话的母亲,还有一群朝五晚九年纪轻轻便早早丧失生活乐趣的孩子们)下的生活缩影的意味,被生活搞地一地鸡毛的人还是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热爱,对自己的爱,这几点足以说明,编剧是真的乐观派。她非常擅长写家庭戏,虽然常常非常一针见血地把东亚家庭的“美与恶”描述出来,但不管是上部剧还是这部,但总而言之她的主体意志还是在表达——家人终归是家人,那里是最终的归宿,所以在看16集,三姐妹一起回乡下给父亲过生日,不由自主地还是会心里暖洋洋的,一点也不生硬,甚至就想那一刻大结局该多好啊。

所以,剧里的苦痛都是阵痛期,编剧她是相信人的,相信人性里的闪光点,相信痛苦会有出路得以疏解,不是那种给你强行打止痛剂,通过制幻来让你忘却烦恼,而是像对你进行一场大型手术后推着你在春日下温声告诉你:“你看春天这不是就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切都会过去的,各位。

以前听过一句话,说“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自己是普通人,自己未来的孩子大抵也会是个普通人,才算是真正的长大成人。”把这句话套入这部剧你会发现,好像真的是这样子。他们接受了自己,接受了“生活就是那么鸡零狗碎”,接受最亲最爱之人的生离死别,接受放下怨恨的对象,接受了自己能接受的部分,做出了适当的妥协。这可能就是解放吧。

我在看15集时突然意识到,编剧怎么可能通过16集就能达到解放?我们这些看客只是通过观看【解放日记】看到这个解放故事的一个开端,一个片段而已。最后廉家一家人,具氏,泫雅姐,每个人的人生路还那么长,它们朝着“解放”的那条路会一直磕磕绊绊得往前走着。而作为看客,我们关上tv,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同样磕磕碰碰得去生活着。

对于剧终所谓是he 还是be我个人都是无所谓的态度。我想看到的结局,主角团人人脸上都带着温和笑意,继续努力生活的样子。这让我感觉她们好像就生活我的周围,我只是暂时旁观了这个故事,至于谁和谁究竟能不能在一起,我并不过多期待。最后感谢编剧带给了这个好故事,也希望作为观众的各位,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解放之路”。

最后,分享一篇在微博看到的韩国记者对这部剧的点评,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我个人觉得写的很和我心意↓

Cr.微博

本人并非职业撰稿人,感谢大家的喜爱与支持,不喜欢也没关系,点左上角退出就成,如果感兴趣可以收藏本文,最后祝各位读者现生一切顺利。

Ps:截图挺废功夫的,大家自用可以,但记得标cr豆瓣就行,谢谢。

 6 ) 10 | 美贞,才是“第一狠人”

剧情走到第十集,突兀的结尾似乎映射了结局的方向。

是我期待的方向,我不希望最后具氏和美贞的结局落在仅有的“爱情关系”上,看似完美的组合,始于绝望,结局如果没有一点遗憾,反而显得过于迎合了。

这是一个远高于“两性关系”的故事,甚至有点禁欲的味道。看到现在,似乎能理解美贞说出的“崇拜我吧,爱情不够,崇拜我”。

开始我是不理解的,普通人之间不存在“崇拜”,爱已经很难。

爱到崇拜的区别,是距离感,是分寸。

具氏把一个人的“复杂”和“纯粹”展现的淋漓尽致(孙锡久的面部和眼神细节拿捏让人惊叹,代入感太强),喝酒时的迷茫、面对美贞的无措和舒展、对白社长的不惧和反咬、对前女友自杀的困惑和自责,对二哥的无语和宽容,每个时刻的他都无比纯粹,但组合在一起,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是接不住的,因为太强了。

美贞可以,看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这部剧里的“第一狠人”是美贞。

我之前说过美贞的力量感,一种无声的定力,如定海神针般平和的目光,即使带着泪光,你也不会觉得那是悲伤的眼泪。那种从本能中爆发出来的力量,让具氏惧怕,他阅人无数,在他眼里女人大多肤浅,男人也一样狡猾。也许,美贞在大雪中的回眸已经奠定了“崇拜”的基础,美贞戴着帽子,回眸的目光,福音般的配乐,让我想起圣女贞德。

美贞很美,但是那个美里没有一丝诱惑、欲望,我特别不愿意用“圣洁”这个词儿,也许用“庄重”更合适,那个美让人没有邪念,没有欲望。

所以到现在,他们散步、食不语,就是恰到好处。这种分寸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为零。

讲实话,如果真有美贞和具氏的床戏,这剧就彻底拉垮。因为那时,“崇拜”的元气将灰飞烟灭。

编剧其实一直在细节中呈现现代人的“刚需”——不是性,是亲密关系,是关联感,是存在感:

  • 大姐:我总说要和男人上床,其实我想和男人说话;
  • 二哥:我连他几年出生都不知道,动物本能让我想要与他亲近,让后我就真的做了;
  • 美贞:现在我有什么话就很自然说出来,感到自己招人喜欢。

在崇拜面前,爱情显得过于单薄。崇拜是信仰,是臣服,是无条件的相信。

你把崇拜投入到一个“人”身上,听起来荒谬对吧,人太复杂,太善变,历经千锤百炼,也许可以稳定下来,但你撑得住吗?

这需要多大勇气和能量?本质上你不是在崇拜一个人,是在复杂多变中“打造”你要崇拜的人,整部剧的奥秘都隐藏在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中,美贞对具说:让我有无以复加的自信,不愧说出自己的羞耻,等等,你要让我有这样的能力;跟两个姐姐说起与具氏交往的缘由:我想找一个能让我变得更好的人。

但是你可以打造出别人吗?很难,这个过程你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去打造别人。你只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方的“回应”打造自己,再映射到对方让他有所回应。所以你的对象是谁,对方是否有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你很可能面临放弃和不断自我质疑的深渊。

具氏和美贞都是超级强者,但都把“强、狠”隐藏的很深,碰到彼此才发现彼此都太强了。我想正是因为这种彼此之间的“强”才让两人即使站着不语,也散发出无比强大的张力,但我觉得那不是性张力,就是一种磁场,你很难说清楚那是一种什么磁场,但是你能感受到磁场的能量。

这剧太魔幻了,比科幻剧还魔幻,玄学、能量、磁场,一应俱全,编剧到底都经历了些啥,导演的视觉语言简直让人崇拜,氛围感这种东西是能拍出来的吗,OMG。

 短评

因为金智媛看的,但不得不说评分略离谱。就是平凡打工人的爱情生活而已,丧的无比刻意矫情,并且讲故事的方式处处透露出文青的自怜自艾和矫揉造作,力争把每一句情绪描写旁白叙述都写成互联网金句,人物关系(特别男女主)真的有点莫名其妙。除了跨城上班的设定,剧中人有认真面对过自己所处的困境吗?一切问题的答案就是爱情呗?不过就是大龄青春期逆反。难道是“解放”这个词戳到有些人的high点了吗,潜意识自动加上了政治意味所以给了滤镜?跟政治真没半毛钱关系,也并不觉得剧集水准比国内同类型题材高贵到哪里去。讲真爱很美味或者我在他乡挺好的比这剧诚实接地气多了。(看过260+韩剧有N多韩国演员墙头,但不因此给韩剧加什么滤镜)

9分钟前
  • RobinLovegood
  • 还行

女主设定太真实,内向不会社交,别人聊天插不进话,尝试新事物总是失败,那时候会自我感到丢脸但事实是无人在意的透明人,还有艰难通勤的生活,朴惠英专注普通人的功力真是一如既往的犀利和特别,很能让人带入。

10分钟前
  • 脏脏鹅
  • 力荐

在这场男神纷纷到农村比拼土味的演技比拼中我单方面宣布李民基胜/我的出走日记和我们的蓝调观后感

12分钟前
  • Shiuly
  • 力荐

我就等着女主和在家帮忙务农的健壮沉默男之间爆发出噼里啪啦的火花那一刻

14分钟前
  • 吐花症
  • 力荐

唉,我觉得三兄妹最大的困境不是家住的远,是穷啊!家住在郊外,才有户外纳凉,吃西瓜+烤肉,邻里关系近。多好。如果没有金钱困境,不用跑首尔打工,或者打工是为了不务农的话,自己不缺钱,FIRE生活小组梦想的生活啊。ps, 和隔壁撞了题材类型,我个人更喜欢看这部。

15分钟前
  • Justina
  • 力荐

像拍文艺片一样拍电视剧😌孙锡久一句话不说,穿着老头背心,眯着细长的眼睛站在那里,我就沉沦了。破碎的alpha male,像一匹下雨天淋湿的老虎。—— 居然还播了一段涅槃的come as you are,导演怕不是个headbanger,我要给导演打五星!

20分钟前
  • BKET
  • 推荐

看进去的人看到的是治愈,没看进去的人在抱怨着丧

22分钟前
  • 就是说啊
  • 力荐

很喜欢的韩剧类型之一剧的本身就像极了生活再怎么惨淡的人生或许到了后来都会被不经意日常的微小改变所治愈它的基调是这样的好后续的情节开展应该也会一如既往的好

23分钟前
  • 怀嗔
  • 力荐

我累了,我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出了问题,但我就是累了,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像是在工作,清醒的每个瞬间,都在劳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没有人喜欢我

26分钟前
  • lazyman
  • 力荐

韩剧拍普通人已经这么厉害了啊。非常细腻,非常戳心。既捕捉了那些具体而微的让人共情的困境(社恐、被渣、恨嫁、因自卑而抬不起头),也闪烁着乐观的慰藉人心的温柔光芒(“谢谢你略胜我一筹。”)。剧中多出现镜像、喃喃自语的旁白,以及影影绰绰的影像,或是致敬王家卫,能将自我封闭拍得致郁而又诗意。它以乡下人的视角,铺开了都市人在生活洪流下落寞、疏离的境况。这是一曲献给普通人的失败者之歌,清淡,温厚,哀而不伤。

27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这种会让我在深夜emo的丧丧的调调就很对胃口,金智媛演文静到没有存在感的女生莫名贴合,期待她和孙锡久这条线

32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先看了隔壁我们的蓝调,再看的这部。说实话开局三分钟就笃定是我喜欢的剧了,怎么说呢,我能在三兄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对我来说,挺真实。当然,最大的惊喜还是孙锡久啊,第一集台词不超过五句吧,就随便干干农活独自坐在家门口,还能散发出强大的性张力和魅力,绝了………

36分钟前
  • 力荐

土得离谱李民基,没有魅力金智媛。我看电视剧是为了逃避生活的,你把我的生活掏出来看,我从哪里获得轻松

40分钟前
  • 楚格的白衬衫
  • 还行

开篇尚可,属于我们的时代:跨城上班,职场社恐,大龄未婚,渴望爱情,却难将就,信用贷款,分期消费,城乡结合部青年无聊又惨淡的人生。ps:孙锡久第一集只一句台词(“多谢款待”😑)以及预计会与金智媛发展一段治愈爱情。

41分钟前
  • 靳以斯
  • 推荐

我的灵魂瞒着我出演了这部戏

43分钟前
  • 一零同学
  • 力荐

为什么明明孙锡久台词都没几句还是那么性感啊!真要命

48分钟前
  • 曹屎蛋
  • 力荐

哇,金智媛!很喜欢她塑造的爱拉,恩梧,还有这部剧也是我的大叔的编剧,期待!

52分钟前
  • 加应子
  • 推荐

她们有的自卑、贫穷、敏感我都有,但她们有的缘分、同类、爱情我没有。

57分钟前
  • 彤酱彤彤酱
  • 力荐

孙锡久能不能去演一次情色片?嗯?切拜?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为什么老感觉孙锡久这部剧里没穿衣服。。

1小时前
  • 十一啊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