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

HD

主演:凯瑞·穆里根,佐伊·卡赞,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安德鲁·布劳尔,詹妮弗·艾莉,安杰拉·耶奥,马伦·赫伊,肖恩·卡伦,阿纳斯塔西娅·巴兹,凯莉麦奎尔,希拉里·格瑞尔,蒂娜·王-卢,南希·艾伦·萧尔,艾玛·奥康纳,埃尔·格雷厄姆,杰森·巴宾斯基,皮特·弗雷德曼,朱迪丝·戈德雷什,扎克·格雷尼尔,麦克·休斯顿,詹姆士·奥斯汀·约翰逊,艾什莉·贾德,黛拉·纳普,玛伦·洛德,萨曼莎·莫顿,汤姆·派福瑞,亚当·沙皮罗,莫莉·温德索尔,比尔·奥雷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她说 剧照 NO.1她说 剧照 NO.2她说 剧照 NO.3她说 剧照 NO.4她说 剧照 NO.5她说 剧照 NO.6她说 剧照 NO.13她说 剧照 NO.14她说 剧照 NO.15她说 剧照 NO.16她说 剧照 NO.17她说 剧照 NO.18她说 剧照 NO.19她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她说》背后的故事

《她说》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可重点都放在了两位女记者如果努力向世人展露真相的过程上,有些细节被迫丢失,其实整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哈维·温斯坦

哈维·温斯坦到底是谁?影片没有给出过多的介绍,隐约知道他是一个有名、有权的制片人。可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利?他都拍过哪些电影?这些观众都无从知晓。

哈维·温斯坦生于1952年3月19日,一开始和他的兄弟一起创造了Miramax,也就是影片中出现的企业。

这公司很厉害,在上世纪末创作了很多独立电影。比方说《低俗小说》、《与灾难调情》、《天上的生物》等。其中,1998年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其他各类奖项,暨此名声大噪。

后续Miramax被迪士尼收购,几年后,两兄弟就出来单干了,又开了一个公司,叫温斯坦公司,也是一个电影制片厂。但人不能总是成功,在18年该公司宣布破产。

回到哈维·温斯坦,虽说早年风光一时,可影片中的报道发出来后就风波不断,先是被温斯坦公司开除,之后面临各项指控。之前风光时拿到的各类名头也被先后收回,比方说法国的荣誉军团勋章等,落入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还记得影片结尾的文字么?上面说哈维温斯坦被判了23年。

确实,这一点毋庸置疑,编号是20B0584。并且在服刑期间🐑了,在20年初的时候。

后续其实有点小波折,22年6月,纽约市法院允许他进行上诉,果不其然,他在同年8月份开始上诉,但同时也面临着洛杉矶的引渡和审判,现在只能以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为理由拖着,后续结果暂时无法知晓。

女演员们

影片中提到的几位女演员在原报道上可以看见真实的影像

图上这位就是艾什莉·贾德,还有罗斯·麦高恩,也出现在影片《尖叫》中:

这几位影片都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多赘述。但有一位多次提到,但没有介绍:格温妮丝·帕特洛。笔者看的时候就很好奇,因为哈维一直在重复的问记者有没有找她。

哈维为什么那么害怕?后续一查才发现原来格温妮丝·帕特洛就是98年在《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女主!但是不是依旧很陌生?其实她演的角色我们都看过,而且家喻户晓。

对,就是小辣椒!哈维的害怕一方面来自格温妮丝拿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另一方面是她在2008 年到 2019 年间都在漫威宇宙中饰演小辣椒,如此有名声的女演员如果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将是一场绝杀!不过即使没有小辣椒也没关系,正义的制裁终将会来到——在报道发出后,七八十位女性先后声称遭到韦恩斯坦性骚扰或侵犯: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Metoo运动

报道发出后,许多公众人物开始对哈维口诛笔伐,其中一位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在小蓝鸟上开启了MeToo话题,跟微博的#xxx一样。于是,一场史无前例,旷日持久的反性侵犯与性骚扰的运动开始了。

仅10月15日“#MeToo”就在推特上出现了超过20万次,到次日更是超过了50万次。而脸书上,最初的24小时内就有470万人在1200万条状态中提到了该标签。据脸书统计,45%的美国用户至少有一个朋友发布了带该标签的状态。

无数女性回复了艾莉莎的推特,同时还有部分男性也表示他们也有被性骚扰的经历。而另外一些男性则通过“#HowIWillChange”(我会如何改变)来承认他们对女性的无理行为,暨此引发了各种针对该类事件的讨论。

不仅在美国,该话题在全球至少85个国家中流传甚广,根据不同语言翻译出了不同的内容。且针对该问题,各国都出现了对应的运动,许多不为人知的案件被公之于众,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正在席卷全球。

许多相关话题也跟随着“#MeToo”话题衍生开来,比方说“#HimToo”话题,从字面就能看出来,该话题用于性骚扰和性虐待中的男性受害者,但后续貌似被用在了不太好的地方。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其他

温斯坦效应

是的,你没看错。因为哈维·温斯坦性侵事件还衍生出了这个专属名词。

该词指公开指控名人的性行为不端,而且引发公司及组织的反应。起因也是因为哈维·温斯坦性侵事件影响范围太广,自他被爆出来后,引发了在许多不同产业,一连串的性行为不端指控。

因为其影响范围太广,所以“”温斯坦效应”应运而生。

女权电话

还记得影片中莫名其妙的女权电话么?一开始打了一次,女主给挂了

后续又一次女主问了问大家

其实这是哈维的计谋。他雇用了以色列私人情报公司Black Cube,试图让二位女主停止对他的报道,这就是这个莫名电话的由来。据报道,Black Cube 的私家侦探使用虚假身份追踪并会见了记者和女演员,尤其是指控温斯坦强奸的罗斯·麦高恩。

韦恩斯坦还让Black Cube和其他机构“瞄准或收集数十个人的信息,并编撰侧重于她们的个人或性历史的心理档案。”,换句话说就是抹黑证人,证人如果不清白公信力自然大幅下降。

看电影时总觉得这个情节的出现没有任何前因后果,原来是剧外的真实故事,哈维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这句话果然还是没错。

影片的重心放在了二位记者为寻求正义而不断努力的过程上(少不了同事和上司的帮助),但影片之外的故事,往往更加复杂。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MeToo

2. Wikipedia——哈维·温斯坦性侵事件

3. Wikipedia——温斯坦效应

4. Wikipedia——Harvey Weinstein

5. Wikipedia——The Weinstein Company

6. IMDb——Harvey Weinstein

7. Harvey Weinstein Paid Off Sexual Harassment Accusers for Decades

8. How 'MeToo' is exposing the scale of sexual abuse

9. Harvey Weinstein, Hollywood’s Oldest Horror Story

 2 ) 如果我受伤了,希望可以安全的讲述

根据真实事件和畅销书改编,讲述了两位纽约时报的女记者联手撰写了一篇揭露好莱坞行业性侵的稿件,引起了一次巨大的社会舆论和震动的故事。

电影几乎没有描述任何关于好莱坞的事,而是集中在“如何收集证据,合法的可信的揭露恶性和行业乱象上”,而这一切最难的就是如何让受害的女性开口并证实该口供的真实性。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叫做“她说”的原因。

两位记者就是女性,她们的孩子也都是女孩子,她们的工作是去帮助女性说吃她们所受到的伤害。因此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女性的困境:生育和产后抑郁,照顾家庭,平衡家庭和事业,社会对女性发声的歧视,对女性的侮辱,恶性揣测,女性对于社会眼光的恐惧…各种问题都在这个电影的各种细节中呈现。

除了性别矛盾,还有阶级矛盾:资本用金钱控制了受害者的基本权利,让他们被迫失去工作受到监视;因为雇佣关系和对自我的保护,行业内大量的人对侵犯事件视而不见;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无数人不敢也不想去发声;报道的媒体会被辱骂被威胁……

我想上述的一切都已经且正在发生。我甚至可以想到就业市场对年龄,婚育等等的歧视态度和广泛存在在各行业的各种压迫和侵犯。这是全球性的社会的问题,可能我们一时无法解决,但是否发声、讲述可以引起一些关注和对事件有所影响呢?任何一次的反抗可能都很困难也会遇到很多次的失败,但总有勇士愿意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

作为媒体人和创作者,我们看到第一个愿意发声的女性打电话来的时候,无法控制的哭了。可能我们感同身受媒体和女性的困境,也为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感到感动。特别是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的,这也更打动人吧。

 3 ) 笔记

“我等这一刻等了二十五年” “所以商场有秘密,新闻没有吗” 简单的剧本和视听语言告诉观众,以粗暴的政治文艺二分而论,这部电影是一部政治电影。它要的不是文艺作品里的诗性正义,而是一字不差的正义。 终于明白了自己走的来路,原来受metoo影响这么大。高中时候metoo运动爆发,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受到一个female和femalism的启蒙。metoo的结局是好的,“their accounts led to workplace reforms, changes in the law, public and private reckonings over sexual harassment and violence, and debates that to this day”,可时至今日,我们这里只有debate没有其他。metoo的负面影响我们也已见到,越来越多的人把metoo和femalism当生意,以模糊的证词攻击嫌疑人以谋取现实利益。在一个法制不甚健全也不打算健全的国度,守法的正义自然离地太远,也许人们为自己立法、在岔路口处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才是metoo带来的价值,才不负最初她们的勇敢。

 4 ) Listen

这仿佛不是一部电影,或者说我没有办法仅将其视作一部电影。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愤怒和迷茫,以至于在看完后我没有办法抽离出来去评价它所谓的结构,或视听语言,或叙事节奏。片尾关于这个故事在现实中的后续都不能让我释然,而只不过是让人进一步看清这团笼罩多年的乌云的全貌。

片如其名,《She said》,整部影片绝大部分的情节都是两位女记者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的采访现场,与一位又一位女性艰难地交谈。我只能跟随她们的视角,沉默又坐立不安地聆听里面大段大段破碎的回忆和陈述,有的人恐惧,有的人回避,有的人愤怒,有的人羞愧,但更多人痛苦,很多很多的痛苦,是跨越数十年都依然能让人在刹那疼得弓起身子的痛苦。哪怕她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远离了那个酒店房间,远离了那个职场,远离了那个对她们说这只是工作的恶魔,但伤口依然存在,伤口还在代替她们被扼住的喉咙无声地呐喊。

记得里面一位受访者说,她最不能忍受的是大家的沉默。所有人的沉默,和那些精明到恶毒的保密协议,筑起了一道高墙,施害者被完美地保护在高墙内,而受害者在那一刹那也丢失了自己呼救的声音。

如同片里女记者说的,外面还有多少个韦恩斯坦,每天又会发生多少这样的事呢。我很悲观地想,在性别、权力、阶级仍存在的一天,这种悲剧便永远不会消失,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们也许仍只能靠说个笑话,或者穿两条紧身裤,来尝试保护自己和摆脱困境。但仍希望,未来她们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或者让她们的声音响亮到旁观的人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5 ) 感受

每一句台词都认真看过,我想不能称作电影,更像是纪录片。我多想去抱抱那些受到伤害的女性,你们真的没有错。我现在仍记得初中我对网友袒露我的厌女情节:虽然知道这样想不对,但还是会觉得女生也有错,苍蝇不叮无缝蛋。我看这部影片时会想起瑞克和莫蒂那集瑞克星球,被压迫的莫蒂们。我有很多很多困惑,毕竟我没法真的生存在一个只有女性的世界里,如何与男性相处?影片中所展现的主要在认知差异,《厌女》里提到男性把遭受过性暴力的女性美化,认为她们很享受。影片中两位提供帮助的男性说辞是:婚外恋和女性想通过性关系上位,只有把女性血淋淋的反抗记录拿出,他们才会意识到,女性在这中间没有感到愉悦。如何让男性意识到这点,上野千鹤子的意见是“一人一杀”,女性要花费大量的爱和精力让男性意识到这点。不知道上野千鹤子是否有提过,我认为另外一点是意识形态的进步,法律的规训,让男性意识到,噢,现在这么办不行,时代已经变化了。这也是我对激女报有好感的原因之一,确实,掌握经济权是根本道路,但是网络阵地也不该被夺去。我所能做的:与自身厌女症做对抗,鼓励女性说出来。父权社会已经很完善,女性之间常含带有欺骗,怎么很少上一辈人讲出生育的痛苦,婚姻的困局,很多疼痛都被女性包吞内化了,请讲出来吧,哪怕有很多眼泪。我常常感到无力,但是我仍然相信一个美好的明天。此外,最近发生的狗头萝莉的事情让我很心痛,希望她接下去一切都好,希望现在有人抱抱她,告诉她,根本不是她的错。

 6 ) 「她说」,一件不需负责刺激性与性刺激的武器

(by Mr. Infamous,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倒下,已是五年前的事情。根据同名原著改编,重现《纽约时报》点火「MeToo」运动的《她说》在年末正式亮相,意味着电影终于正面杠上电影的昔日神明与永恒恶魔。

据说外媒此前有过统计,韦恩斯坦在奥斯卡上被感谢的次数,比上帝还多。至少能够肯定的是,身为巨擘,他的权势确实巨大无比,手下项目光是奥斯卡奖项就拿了差不多80个,就连李连杰、周润发、成龙以及《无极》《英雄》《少林足球》等等华语电影,走到国际也少不了他的操作。

在近乎只手遮天的影响力下,即便是想要谋求一定合理利益的电影、演员,也难免牵涉魔鬼的交易,而日渐直白的潜规则,又左右了性别、资历、手腕偏低一方对韦恩斯坦的忌惮与服从。

具有声量的影视红星、州长老婆,在长时间内也无从有效发声,何况其他。事实上,能被听到且产生作用的时候,许多当事人已经跨入中年。像是最先揭发的艾什莉·贾德,在2017年已经将近50岁,即使地位如此,她在决定牵头时,也犹豫良久。

贾德客串《她说》

格温妮斯·帕特洛作为另一位先遣,早在跟布拉德·皮特交往的1994至1997年间,就指控韦恩斯坦性骚扰,只是收效甚微。而跟皮特相处了十二年的后任安吉丽娜·朱莉,同样控诉过他在自己职业生涯早期的侵犯,自从二人没有任何合作。

不过,哪怕知晓这些禽兽行为,影坛地位甚高的皮特,还是在2009年主演了由韦恩斯坦监制、发行的《无耻混蛋》,三年过后,他还主动请求韦恩斯坦制作《温柔杀戮》,这让朱莉倍感受伤。

《无耻混蛋》里的皮特

特别值得玩味的三个后续,一是皮特跟朱莉分开后,聘任了韦恩斯坦之前的律师兼危机公关马修·希尔齐克,这个人早在2004年,就助力压下《纽约时报》关于韦恩斯坦相关指控的报道。

报社前记者莎朗·韦克斯曼在「MeToo」运动爆发后,明确指出当年韦恩斯坦登门造访,然后报道被撤。《她说》的记者乔迪·坎托尔报出选题后,上司第一反应是,他几年前就被指控过,对应的正是这个背景。

而这选题之所以能够通过,也跟当初撤掉所有负面报道的文化版编辑乔纳森·兰德曼离职有关。这又牵涉到NBC、《纽约杂志》《纽约时报》以及其他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几十年来「纵容」韦恩斯坦性侵的问题。

第二个后续是,坎托尔与同事梅根·吐赫在撰写出引燃「MeToo」运动的文章过后,出版了回溯事件始末的畅销书《她说:打破性骚扰的故事,帮助点燃了一场运动》,而买下版权的是皮特,联合监制电影《她说》的,也是皮特。晚了十年不止的「报仇」,大概与君子不那么相关。

还有就是,十月底,韦恩斯坦性侵案的第一周听证会上,法官顺从韦恩斯坦律师要求,禁止陪审团成员观看将于次月上映的《她说》预告,以免影响判断。

最终电影背靠与韦恩斯坦合作多次的制片公司,冲向韦恩斯坦留下超强神话以及顽固污渍的奥斯卡,某种急于洗白的举动,又把「戏外」引到另一段与电影主旨背反的名利之争去。

就目前看来,《她说》冲奖的前哨战打得并不漂亮,只能位于第二梯队,而总被政治正确的是与否裹挟的奥斯卡,又不仅是办得越来越黏糊。最终电影的历史会如何应和文化与思潮的历史,恐怕难免也有好些慨叹空间。

那么,拨开前后纷扰,回到电影本身,《她说》算不算一部好的作品?个人觉得,它是好的,而且要比不少申奥种子选手好。

即便不能复制《聚焦》《华盛顿邮报》这类新闻调查题材电影的成绩,它也绝不是纯粹依靠意义来掩盖艺术缺陷的电影,毕竟二者已经相互镶嵌,更重要的是,所谓「缺陷」,不过是有意为之的白描手法、克制风格。

伍迪·艾伦与米娅·法罗的儿子罗南·法罗早前在HBO,出过一部纪录片剧集《播客大追杀:好莱坞性丑闻录》,稍晚的同题材电影《她说》,则有更多女性班底的参与与呈现,也更有「她说」的角度和表达。

片名与原著书名里的「她说」,主体是「她」。

「她」所代表的群体,首要的自然是韦恩斯坦的受害者。他在猥亵之前常拿这么一句话进行劝说,「她们都这样做」。「她们」是指此前不得不屈从他的女性,也指千百年来不得不屈从男性与传统、权力的女性,这性别代称,就有了一种前仆后继的惨烈。

韦恩斯坦轻飘飘的一句话,之所以有沉甸甸的压力,正是因为站在高位,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性侵犯同化、简化甚至合理化了。用他手下兰尼的辩解来说,这就是所谓老一辈权贵的做派,男女对「你情我愿」的定义不甚相同罢了。

长期压迫的龌龊要被模糊调停为「一个关于男人进化的故事」,兰尼面对《纽约时报》三位女性的狡辩表演,以自己也并不相信的圆滑,在镜头下勾出历史与现状的多重滑稽。

奈何滑稽再荒谬,也是男性与权力彼此攀附的现实。《她说》始终在透过女性,尤其是乔迪与梅根,她们的眼和耳,来捕捉我们隐约知晓却未清晰辨认的残酷。

演员和电影工作者,就在韦恩斯坦隐秘魔爪暂且兼顾不了的角落,怀着创伤式的谨慎,袒露那些年大同小异却不减苦痛的经历。年岁跨过去了,地位与阅历予以屠杀恶龙者的,不过是无声环境里的一点点勇气。

电影不断重复叙述女性遭遇这种困境的恒久与崩溃,每个当事人的闪烁犹疑、怨憎恼恨,成为统一的多声部,达成无需分贝加持也能直插人心的冲击。而这些外化的深层情绪,又会在她们独有的追悔、反思里,对照韦恩斯坦匮缺的歉意,碰出极不是滋味的悲凉。

女性被剥削,不只是在名利场,也并不只是在性方面。《她说》透过琐碎的故事拼贴,汇聚出承载共同苦难的性别形象,又通过母亲、妻子等家庭身份以及职业牵涉的社会身份,来反复印证并强化性别倾轧。

梅根在投身韦恩斯坦报道之前,主导特朗普桃色新闻的揭露。她遭到即将成为总统的掌权者肆意谩骂,也接到陌生人猥琐而具体的恐吓。连带着线人遭受的侮辱、威胁,短短几个镜头就已经营造出这些身份在男权之下的脆弱,以及坚持真相与正义的极其可贵。

在职业抑郁、政治抑郁之外,产后抑郁,甚或是具有更大指涉的女性抑郁,在她们不被肯定与信任,更无处舒缓的压力下,释放出极为可怖的低气压。

女性对女性的体谅与帮助,在这些永恒的困境里永远值得感动。而电影在女性主导的氛围里,也加插了不少男性的辅助,譬如相互力挺的同事与分担家务的丈夫。在面对资本、权力、传统与结构的战争里,不盲目的性别对立给故事争取了更多理智与励志。

于是,这个「她」可以作为广义上的女性,在场与不在场的,当下与历史的,引导电影走向「说」。

「她」之所以如此痛苦,一大原因就是在背负无数不公的时候,无法「说」,遑论实现女性赋权。

很多人被禁止发声,于是也有很多人欲言又止,甚至等了25年,终于有人上门询问的时候,还是害怕诉说带来的影响。始终在场统摄的权力支配,是电影一直强调的背后原因,但格外令人触动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说了。

「说」本身,在电影里,在事件中,都成了武器。《她说》固然有血有泪,但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女性之间低声细语的诉说,事件的恶劣和时间的沉淀不需要添油加醋,就已振聋发聩。

而在直面韦恩斯坦团队的时候,那种固守,那种周旋,是以在理,抵抗在位,无声胜有声。

因此比较特殊且有对比价值的一个场景,是梅根她们几个在外头聊案件,结果有人搭讪,而且毫不识趣地造成滋扰,最终遭到梅根爆粗伺候。电影直接的一个情绪出口,在这过分通俗的快意里,迅速产生集体悲鸣。

一定程度上,这「说」,也成了「问」。问的是以韦恩斯坦团队为代表的男权社会,更问历史,问当下,问一个假如,也问一个必然。

不可否认,当代史上极为浓墨重彩的这一笔,诚然会给电影无限加分。于是不够舒张,不够刺激,不够荡气回肠,所谓被浪费题材的拍法,会引起争议。

可电影要的,正是这种效果。不只是效仿《聚焦》《黑水》类新闻题材的节制、冷静与客观,而且是要在女性对话的反复、重叠中,借成稿之艰辛,凸显言说乃至反击之艰难。最关键的,是凸显女性声音要抵达听众耳边,向来不易。毕竟哪怕是如此恶劣的事件,大家还是更关心刺激性与性刺激。

所以电影最后大反高潮的发送、记录以及各种语言编织的「她说」,更能让那些偏颇与反诘,都构成《她说》经久不息的傲然批判。

 短评

最大的看点便是事件本身,电影的观赏性非常有限,称之为流水账并不为过。三星。

2分钟前
  • 梁颂华
  • 还行

工整不一定是这部影片的缺点(毕竟结尾是依靠剧本的工整才翻上去的),但温吞一定是。玛丽亚·施拉德在几乎每一个小段落的结尾都试图通过加快配乐和剪辑节奏来营造危机感和速度感,但影片仍然落入了繁复对话的窠臼之中。可是言语在电影里是最缺乏力量的啊,当声、画、调度都缺席,你很难感受到受害者们的恐惧和愤怒,记者们的不忿与不甘,甚至都体会不到多少悲伤,像一拳拳打在了棉花上。这是她们的故事,可到头来,我甚至都不太了解她们。她们是什么样的人?她们正在经历些什么?她们说的话改变了什么?无论是心怀良知的记者们还是勇敢说出真相的她们,我们都很难从影片中找到答案。

3分钟前
  • el
  • 还行

#LFF39 如何把一个反反复复、繁琐又复杂的调查过程讲清楚,是本片的最大难题。手法十分克制,逻辑清晰,表演动人,让人想起《聚焦》。

8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虽然很明显教育意义盖过影象价值,但这仍只是一部真人出演的纪录片,还是特别平庸的末流。其所试图传达的发声之艰辛,调查之不易,女性集体对抗系统之恶的震撼体悟,在廉价的煽情虚构和滑稽的替身出镜之下达到的温和甚至保守的观点输出远远不如纪录片的体裁和视野所能展示的能量,标准惊悚配乐的节奏切割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放低到演员冲奥的角度,聚焦表演的篇幅都被冗长重复的对话冲散。相比于现实中事件之于女性言说的重要意义,本片力度的轻描淡写几乎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稀释了这个历史性的胜利时刻应有的高光呈现,也是对广大勇敢直言或依然缄口的受害者群体一次不负责任的再度消费。片头Plan B的标志打出就似在预警。

9分钟前
  • 嵇澹
  • 较差

奥斯卡季政治无比正确且拍摄工整的八股电影

11分钟前
  • Justin
  • 还行

@ The One /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冗赘琐碎的细节处理+配乐推进,让电影还是成了工整的结构化产物。可是我还是在结尾多种语言的she said出来之时落了泪。这场战斗很难,不是靠一人之力,是一群女性,是全世界女性们的团结勇敢无畏无惧搭建起来的城墙堡垒。五年过去了,这一切有变好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只要我想到我不是一个人,我就会变得勇敢。谢谢你们,每一位站出来发声的你们。btw Carey I'm so proud of you❤️

14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力荐

电影角度来说就是很工整。不过这种主题和意义大于形式的片子值得满星。(虽然今年women talking和she said都是brad pitt投资,最终得利还是老白男)

16分钟前
  • 一棵芹菜
  • 力荐

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波澜不惊的叙事节奏,她以一种平静日常的口吻述说着每天都在发生,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性骚扰。正如电影里某句一闪而过的台词,“为什么有那么多性骚扰啊”是啊,男对女的性骚扰像女性出世以来就刻在性别上的罪,它频繁到甚至不会引起我们任何惊讶,震惊和意外,它就是那么日常生活化,然而讲述它的电影却少得可怜。很多短评说这个电影有噱头,有目的,ZZZQ的人真的看了吗?电影最吸引我的部分恰恰是和《塔尔》一样,不煽情的部分,女性专注工作,不管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它都是通过女性在工作来完成,我喜欢这种职业专业的展现。

18分钟前
  • 量子纠缠
  • 力荐

Silence is the majority, though. 结尾看到布拉德皮特作为投资人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1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平庸工整到如果这不是一部关于揭露韦恩斯坦的片,韦恩斯坦肯定会花重金买下并使出浑身解数为其冲奥。事实上参与制片的两家公司Plan B和Annapurna此前都与韦恩斯坦有过多次合作,尤其是布拉德·皮特的两任交往对象格温妮丝·帕特洛和安吉丽娜·朱莉都有告诉他韦恩斯坦对她们的侵犯。这些当年的助纣为虐者如今却出品了一部这样的影片,说是自我洗白一点都不过分

2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早期#MeToo运动不是靠煽情,而是靠反复取证。电影的平实纪录风格很像《聚焦》,但由女记者主导韦恩斯坦性侵案的报道,又增加了感性的使命感。“她说”永远是最难的,因为受害者需要站出来撕开自己结疤的伤口。结尾由全世界不同语言打在公屏上的“她说”很有冲击力。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reality > artistry

31分钟前
  • 頭髮
  • 还行

职场女性尤其是20出头的希望你们都去看。公司或权威要你签保密协议的时候,要想清楚代价。

32分钟前
  • gia
  • 力荐

凯瑞穆里根凝视韦恩斯坦,年度最佳画面,十几秒看得我倒抽冷气,私以为把这一幕换到结尾,还能拔高一筹。结合波米最新一期节目,可叹时代的大众沉默。

33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力荐

premiere不仅主演来了 记者也来了 me too的victims也来了 又相信了一次journalism

34分钟前
  • philasophie
  • 推荐

3.5 皮特作为隐藏背后并得利的恶人,不该被放过。Carey近年的选片都有真诚的表达,事件推进脉络清晰。给女性发声的意志,两位女主角愤慨、冷静寻求正义都有值得欣赏的角度,可惜电影语言上是平庸的

36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华盛顿邮报》的反面,意料之外的温和谦逊,不见战斗性,也不再强调道德的真理性,而去还原一种互助的本能,女性间的、记者间的、办公室内的、甚至来自敌方的。主动倾听,于是被动地诉说同样成为主动地,一段段对话既是破碎的证据链条,又是完整的伤痛体验,最终汇聚成一通电话、一篇文章、和点下“publish”按键的那一瞬间。

3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五星 泪点很多 除了受访者 记者有血有肉的日常也拍的很好 girls help girls 也谢谢每个勇敢的人 西方虽然好像很开放但女性其实非常自尊自爱 特别是职场女性和有信仰的。想到过去在体制内工作时被几位央企大领导性骚扰的经历 真的很理解片中罗拉说的 shame 因为当时太年轻 因为真的不懂 因为权力悬殊太大 因为怕丢饭碗 因为体制在助恶…再多借口 最后没有说出来没有反抗都是我一生的shame。metoo不是运动 是正义。

41分钟前
  • 不爱™
  • 力荐

印象中还是在读研期间,获知了韦恩斯坦性侵事件以及后面的#MeToo运动,然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掀起了一场全球的风暴。但这个片子和想象中的还挺不一样的,它不是那种你已经知道结果了女性挨个站出来去抗争揭露和控诉的“大爽片”的思路,而是把焦点放在这一切的最开始,也就是NYT记者去抽丝剥茧一层层给你剥开真相来龙去脉的那个阶段,也是调查频频受挫不断被拒绝威胁自我怀疑又硬撑着坚持下去的那个阶段,也因此才显得更加令人无奈心疼和不寒而栗。影片的讲述方式很克制,最后一段众多女性年轻时的平行蒙太奇把这个长达数十年的噩梦推向了一个高潮,所有血红色书写的不同语言的“She Said”,构成了全片最骇人的一幕。这件事过去几年了,世界有变好吗?好像也没有。最后,是“她说”,不是“听她说”或者“让她说”,把主语和主动权还给她们。

4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人生第一份实习在NYT,最后一份在Miramax,所以实在无法心平气和的看这个片子。客观上讲拍的非常平,原著要远涤荡人心一些,尤其是最后和韦恩斯坦拉扯的那一段,原本是相当惊心动魄的。但和很多新闻类题材电影一样,它存在的意义就远大于电影技巧本身。平庸的歌颂正义,也不妨碍它本身就是正义。最是可惜穆里根活有一个奥斯卡胚子,却总是找不到好的土壤。

45分钟前
  • NarvikAusti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