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

HD中字

主演:吉恩·哈克曼,阿尔·帕西诺,多萝西·特里斯坦,艾琳·布伦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稻草人 剧照 NO.1稻草人 剧照 NO.2稻草人 剧照 NO.3稻草人 剧照 NO.4稻草人 剧照 NO.5稻草人 剧照 NO.6稻草人 剧照 NO.13稻草人 剧照 NO.14稻草人 剧照 NO.15稻草人 剧照 NO.16稻草人 剧照 NO.17稻草人 剧照 NO.18稻草人 剧照 NO.19稻草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稻草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克斯(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和莱恩(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都觉得彼此相见恨晚,因为个人原因不得不分手的两人约定了再次相见的日子。莱恩是一名船员,在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海上漂泊作业后,他终于可以回到家乡,回到思念多年的妻子身边。马克斯是一名囚犯,在监狱里服完刑的他决定开一家洗车店,并且修复他和妹妹可莉(桃乐茜·崔斯坦 Dorothy Tristan 饰)之间的亲情。柏林,我爱你民主青年进行曲怒海轻骑春天来临时品酒要在成为夫妻后 OVA奈欧斯奥特曼花翎飞盗德州午夜第二季群众1928德云社张鹤伦郎鹤炎相声专场南京站双世宠妃两个妈妈2010将夜2深入敌后2:邪恶轴心致命嫌疑千里香青少年无名记忆复仇者集结第五季毛驴县令之赌命考官爱,要呼吸与爱何关喋血街头1990阿尔法:狼伴归途(原声版)不良女友哆啦A梦:大雄的平行西游记看见味道的少女做我的最爱临夜传双面少女2褪色的回忆秘密与谎言明日边缘矿山烽火拉丁男孩的天空女儿恩赐之地第二季欲奴安眠书店 第一季咏春1994一步一生新手自杀军情五处利益之争戒賭帕万辛德

 长篇影评

 1 ) 希望看到全篇。

和无言的山丘一样,一样是说和日本人的纠葛。在日据时代,台湾的农民生活的有多苦逼。

阔嘴两兄弟最后终于失去了田地和耕牛。一个是被原地主收回去逃到了日本,另一个是被大日本皇军征收去当军粮了。已经这么倒霉,还遭了贼。

跟土地公公讲的话,最能代表他们的心声:生生生,生什么生,如果生出牛和猪也倒好了,生出来都是一张张的嘴,唉,这个叫家里怎么办才好呢?你要保佑我们家的田不被麻雀吃,我们家的牛要被兽用去宰了,做牛肉罐头。干你娘送去给日本人吃。 臭头哭的时候也很有意思:娘,他们把鱼翻过来了。孩子被大人哄了,最后谎言破了,他们哭的比死了亲爸妈还伤心。

那种淡淡而绵长的忧伤,就好像表现白云青天的镜头,仿佛在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电影奇妙也就奇妙在那里,你虽然不是台湾人,但是也能感觉到中国人的那种辛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就是把一个特殊时代的故事讲好的魅力吧。

 2 ) 王童 稻草人

    之前看过王童导演的《假如我是真的》,觉得这个导演很有意思。看了《稻草人》之后,真心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很小的时候,说到台湾,总会说到台/独什么的,觉得他们怎么可以忘祖呢,但是后来了解了一些历史之后,有了更多的感悟。有一篇文章中说到,作者的奶奶一生经历了清朝,日据和蒋/介/石统治时期,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其实谁统治真的没有多大区别,只要全家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儿子问父亲要改日本名字,被打了,除非老子死了,你再改。但是当知道改日本名可以换白糖时,父亲立刻就改变了态度。真的,爱国,尊祖,首先都得吃饱饭啊,谁给饭吃,谁就是大人。
    我觉得日据时代,人的心态是最值得玩味的。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真当成日本人的,但是却要被日本人拉去到南洋当兵打美国人。当那个逃兵要证明自己爱国时,唱得却是日本歌,我想那时,人的民族认同是模糊的,或者说是没有民族立场的,只有艰难的求生而已。后来蒋据时代,又被征兵说是要反/攻/大陆,而蒋应该算是亲/美的。也就是说,在近百年的台湾历史上,根本没有那种中华民族/大/团结类似观念可以成长的空间的,所以台/独才会有一定的市场。
     这部黑色幽默很有姜文的感觉,尽是荒诞,尽是无奈和悲凉。

 3 ) 无题

导演在片中叠加了很多悲剧元素,而又用比较轻快的手法表现。其中自然少不了孩子,片尾的画外音让主题更加鲜明。

 4 ) 苦苦的喜剧,有点无聊

【3星】 1、王童的电影怎么都是一个风格,剧情和镜头啥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台湾农村,背景涉及到政治(日本、大陆、国共),然后剧情不会特别残酷,不会让“命运之手”将电影里的人逼到绝境,一般都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很有农村特色的画面 2、那个炸弹💣最后扔下海的时候炸已经猜到了,因为这王童的电影里都没有特别血腥和残忍的,都不是很极端的剧情。所以应该不会直接让炸弹直接炸死人。最后因为炸弹扔下海里,把鱼🐟炸死了,虽然没有换来钱和奖品,但是有很多鱼,也算是很好了,最后的好处是很多鱼,这个没想到 3、两兄弟中的弟弟的妻子又是那个女人演的,感觉风格和性格都一样,真是跟王童的电影一样。我感觉这就是偷懒取巧,很多导演都这样,不管拍啥都用那一套班子,真是有点无聊。。 4、小孩子是真多,优胜劣汰几个都正常

 5 ) 悠闲的荒诞——忘不了的《稻草人》


  非常幸运能够有机会看到这样一部影片。如果不是看了这片子,我想我此生很难了解那样的历史,很难了解在那段历史之下那片土地上人们真正的生活状态。电影的语言像它的名字《稻草人》一样返璞归真,各处处理得轻松幽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很快投入到那故事中去,在声色相接中纵情开怀,或者悲痛。
  本片导演说过,电影始终要围绕“人”的主题,即使再国际化的电影也不能脱离这个主题。我想就是因为他的信念,所以他选择的视角是以人为本的。

  虽然是在写战争时代,但是影片里并没有以强烈的国仇家恨、民族危亡、英雄主义或者以任何反思与哀痛为主题,似乎连政治立场也表现得不明白,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渗透在细节当中,渗透在那两个老实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中。大时代中像阿发和阔嘴两兄弟这样的小人物,面对自己的人生,其实想的做的都和其他时代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男人一样:干活、吃饭、养家。只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他们的哀痛与欢乐,都是那么不同,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荒诞,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里的荒诞。

  记得在开头的场景里,战死沙场的士兵的骨灰被送回乡间,日本兵简陋的管乐队奏起激昂的军乐,乡亲们同时也为亡灵吹起了传统的送葬乐曲。两边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两边都很卖力,没有任何一方表示妥协。但是这在旁人看来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喇叭唢呐和圆号管弦的声音交错,四周人面无表情聆听演奏,观众们却被逗笑了,这样的旋律为影片定下了一个荒诞的基调。

  稻草人的叙述更令人捧腹,阿发和阔嘴兄弟的双眼由于被母亲涂牛粪而患上色盲得以免于充军。他们在乡下过着看似悠闲的生活。一片笑声中我们也得以开心地看下去。

  渐渐地,在欢乐的背后,痛楚的影子逐渐明晰起来。

  阿发和阔嘴的妹妹水仙由于新婚丈夫在战争中阵亡而疯癫,虽然她每次出场都手舞足蹈笑容满面,但是没有人能全心全意与她同乐。在后来,阿发一家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粮食拿给一名新婚的逃兵,水仙在一边的角落里迷惑地、不自觉在轻轻拍手,此时观众大概都如同她一样,在心灵上多少获得了些许慰藉。阿发瞎眼的妻子,为了让家人吃得更多一些,情愿让自己挨饿,当看到厨房里那樽空碗,我们的心情何尝不是与阿发一样沉痛。小孩子们为了得到学校的奖励而去等着炸弹从天而降,天真得不顾生死。


  令人无奈和哀伤的地方也有许多:
  小孩子回家对阿发说,学校里让改叫日本名字,阿发很明确地说不可,但是当小孩说改叫日本名字可以有粮食的时候,阿发犹豫了,终于还是说那就改吧。是啊,只是改个名字,但是能多换些口粮,民族的血性在现实面前撞破了头,为了生存只有妥协。阿发老婆的妹妹一家来乡下避难,有钱人对于乡下简陋的生活有许多不满,还打算把阿发兄弟俩的田地卖掉。小孩子看见盘子里被翻过来的鱼,放声大哭,这令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由于单纯而固执的时光。再后来,阿发和阔嘴家里的牛又被收走,一时间,老实人从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生活步步紧逼,每每要断自己的生路。

  一片杂乱的思绪里,影片的重头戏来临了。

  那是一枚巨大的炸弹轰然落在阿发的田地里,还好那炸弹并没有爆炸。众人恐慌地注视着那炸弹,阿发大胆地去试探它。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力,这样一个场景被处理得紧扣人心,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扯动着观众的神经。这枚悠闲田园里露出半截的钢铁炸弹,掀起了影片的高潮。

  在众人确认炸弹不会爆炸以后,恐慌变成了欢乐,由衷的喜悦充满了整个村落。长官说要带到镇上的警官那里去领赏,于是阿发兄弟俩得意地扛着炸弹,有如打虎英雄一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并且保证要带好吃的鱼回来。一路上当然是跋山涉水,炸弹多次有爆炸的危险,但是兄弟俩浑然不觉,拼了命要送到镇上去。并且他们还去了照相馆与炸弹合影留念,他们笑容灿烂,但是照相馆老板确实是被吓了个半死。在这里,战争的恐慌丝毫不见,遍布荒诞的快乐。

  自然,镇上的警官见了炸弹是不会给于任何奖励的,无论长官和兄弟俩如何保证也没有用处,警官仍然以枪相逼。阿发兄弟俩领赏的梦彻底破灭了,无奈之下,他们来到海边的礁石,想要把炸弹抛进海里,镇上的居民躲在远处的礁石后面,警官在不远处端着枪对着他们,海水壮阔天空压抑,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终于炸弹落入了大海,却爆发出轰然巨响。不会爆炸的炸弹竟然爆炸了。

  阿发兄弟恍然如梦,这一刻可谓充满了恐惧,还有些许遥远的庆幸。此时躲在礁石旁边的镇民们却纷纷跳了出来欢呼着奔进了大海,疯狂地捡着被炸飞而死的鱼。观众们看到这里狂笑不止,阿发兄弟大梦初醒,也狂奔下海捞鱼,最后扛着大串的鱼骄傲地回了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戏剧性的变化大快人心,所有命运的不快与时代的阴霾全部被抛在脑后,无论是影片里的人物还是观众,感受到的都是酣畅淋漓。

  最后,在一片欢乐中,影片结束了。

  原来有这样的一种方式,能让我们理解过去,让我们感受到真实,与几个不起眼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并且最终得到的是快乐与反思。这影片令我想起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甚至姜文的《鬼子来了》,我们也可以不要所谓的正宗视角,我们关注的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真正的生活。那些微小的悲哀和快乐,使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我突然明白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不幸,那就是保持乐观,我相信未来总会好的。

  我们并不缺乏感官刺激和残酷战争场面,我们也从不缺乏传奇、震撼、心碎和悲悯。当我获得《稻草人》这样单纯的快乐,有点悠闲也有点荒诞,感觉无与伦比。

 6 ) 人不能太贪心

台湾有几个好导演,王童无论如何应该算一个。据说他以前是画画的,画画的改导演也不稀奇。俄国有个名导演分镜头的说明,画得清爽。摄影师一看就明白,他画得象连环画一样。一看就知道以前是画画出身。

这部影片是说日治时期的台湾人农民的日常生活。电影里农夫兄弟捡到一颗炸弹,是美国飞机投下来的。他们认为是祖宗积了德,否则为什么不往别人家的田里投,却偏偏投到他们租的田里来了呢?而且投而未炸。这不是祖宗积了德又是什么呢?那时日本已经统治台湾很久了,一般老百姓都淡漠得很。反正天天要吃饭,做活。老百姓在谁的治下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那还得算高看了一眼。全村人一合计认为这个炸弹还是有用场的,他们向村公所的所长请求,要把炸弹抬到县上去请赏。所长是个日本人,胖而憨。于是三人拉着炸弹去日本人那里请赏,所长陪着。路上所长把制服脱下来浸了水盖在炸弹上,据云可防太阳晒炸了。后来走到一个吊桥上,对面来一抬棺材的。对面见了的人害怕,在桥上就晃了起来,差点把宝贝给晃到河里去了。结果是把小板车给晃到河里去了,没法子。只好撅根树棍抬着,经过一番周折总算是把炸弹抬到县上。在街上走的时候,一街的人都惊了,跑得鞋都掉了。谁见那黑乎乎的大家伙不怕。县官也怕,县官是个日本人。差点没活劈了乡下那个胖所长。最后拎着三八大盖枪站在县衙的后墙上,用枪立逼着兄弟俩把炸弹抬走。兄弟俩觉得很委屈,向县太爷保证不会炸。一边说一边用东西砸,以证明确实安全。县官不要,说安全也不要。抬走,不抬走,死啦!死啦的!拗不过这个死不开眼的东西,只好抬走了。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的一通胡砸,炸弹刚扔到海里就炸了。炸晕了许多鱼,兄弟俩就捞鱼,总比什么没有强啊。附近许多人也来捞鱼,气得两兄弟够呛。一边捞一边骂他们:“不要脸的东西,是你们家炸弹炸的吗?你们也来捞!”不管谁的治下,其实老百姓就是为了过日子,繁育后代。最起码的标准是:饿不死。至于谁来统治他,他是不大关心的。有个人说被日本人统治还不如死掉好了,我说你吃个灯草说得轻巧。那是大势,个人与大势相比多渺小啊。你死掉好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多个蠢人而已。乱世的人不如太平盛世的狗。因为那个时候就是乱世,人只能这么想,这么做。梦想低微到可笑,可悲。


晚上两人抬着炸来的鱼回家,全村老少延颈相望。一大早就说请赏去的?大家想知道日本人赏个什么东西。最后家家分了条鱼,于是全村吃鱼。炊烟四起。老大的儿子坐在门槛上吃饭,碗上搭一条鱼。尾巴还伸出碗边一大截子。鱼是整头整脑的。他的儿子无限向往地说:如果美国飞机天天来就好了,那我们就能天天吃鱼了。但老大的母亲,也就是孩子的奶奶马上就训他说:憨仔!人不能太贪心啊。美国人一个月来一回那我们就有鱼吃了。穷人的梦想有个炸弹落下来,也怕是贪心。

 短评

原来,电影若想要感动观众,竟然如此简单,不需要大明星,不需要大场面,只是认真讲一个故事就可以做到。

7分钟前
  • Donna
  • 推荐

*左边是当地民乐接到人走了,右边是日本军队送完人吹号撤了。*沙眼散光带色盲想当兵,人家都不要,真有福气哦*臭头因为客人把鱼翻过来吃而在门框边大哭*我姐姐一家过的如此辛苦,你就忍心把他们的田卖给糖厂。“我明天会跟他们男人讲。”*未婚夫入伍后死去,婚衣再也不脱的水仙。*参军不是死就是断手断脚,得到奖状或者旗子有什么用,旗子都不够做内裤。*老板不让把哑弹留在自己也住的屋子里,“放水仙那里?”“好”*美国再多丢几个弹,我们就有吃不完的鱼啦。

11分钟前
  • 真帧
  • 推荐

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片子,照镜头语言来说,不是非常出色,也许大伙对这样的话题普遍比较感兴趣吧,鲁迅的影响过于深刻,尤其是之后又有了一部姜文的鬼子来了,到底怎么说好呢,是批判,是同情,还是讽刺。我们置身于境外,片中的农民置身于境内,他们的行为展现了老百姓生活朴实的质感和喜感以及痛楚感,相对于国家,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饭碗,其实革命也是扯淡,还不是混饭吃。所以反过来该批判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置身于他们的状态之下,我们表达出来的可能不只是“愚昧麻木”,还有人性的丑陋龌龊,而不是老百姓善良朴实的天性。所以最好两三天就能掉下一个炮弹,那么我们就天天有雨吃了。

12分钟前
  • Mark解影
  • 还行

4.5 稻草人反映出的问题是台湾一直面临的一大问题:普通民众不太有国家认同,对主权没有什么概念也不太关心;但另一方面,殖民主义的痛苦感受又是切身的。二者之间没有太过强烈的相关性,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本土主义就在这样的缝隙里,在一点贫瘠的土壤上生长出来。悲情城市与稻草人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大陆人和日本人没有什么两样。王童用他惊人的客观笔触描绘了日据末期台湾历史和社会的吊诡,要我说这哪里是喜剧,分明充斥着无数惊悚。

1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庄子的道分文人道和至人道。文人道是极大极狂,大到神龙见首不见尾,你以为他很小,故不需要藏身于山林就已经大隐隐于市。至人道通俗来讲,就是我想给他一台饮水机,他却想自己动手挖口井,极小极拙,小到看不清道不明,拙到山野村夫也为之嫌弃,你以为它空无一物它却无所不包。张大千和齐白石的区别就是文人道和至人道的区别,王童的电影表现的就是至人道,至于《稻草人》里的福兮祸兮的“炸弹”,那正是福气来了门板挡不住,福气走了要顺其自然,若是心中还存有一丝挂念,那就“隔个两三天丢一颗好了”,管我温饱,年年有余即可。

17分钟前
  • 欢喜陀
  • 力荐

日本战败背景,灰色调子,台湾阿Q精神。防空演习,在截肢日本军官的号令下,妇女们传递水桶往涂红的牛身上泼水;运送美国炸弹献给日本人,炸出一大堆鲜鱼,“三天炸一次就好了,吃不完可以晒成鱼干”,荒诞十足的黑色喜剧。改成日本名可以发白糖

2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有时候我觉得,对于深刻伤痛的最苍凉的表达方式就是辛酸的戏谑,就好比这部稻草人的一样。从哀乐齐鸣的交接到企盼炸弹的哑然,庄稼人的苦痛的快乐都来的这么直接和简单,他们身上投射了时代,但是他们却浑然不觉,这可能就是底层人物的涕泪欢欣。四星半。

2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优秀的抗战荒诞喜剧。前一个小时是日据时期台湾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乡野图景,孩童的纯稚,生活的艰难,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有种绵柔但有力的忧伤。后半小时,围绕捡炸弹送炸弹展开,荒诞意味也达到高潮。对于战争的无知和小民生存囧态让人心酸。最后孩子吃着鱼,说希望美国人天天扔炸弹,哭笑不得。

28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力荐

杰作。黑色荒诞意味极其强烈,且又处理的恰到好处,一派恬淡欢乐中透着无尽心酸与残酷。这个王童还真不可小视啊。

32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http://news.mtime.com/2017/08/02/1572003.html 在时光网上看到这篇标题党严重但写得还算不错的文章,得知想看的《稻草人》上映30周年便前来观影:在被荒诞有趣的故事吸引得同时,也被乡下的农耕生活唤起了不少童年回忆,感恩,亲爱的老爸老妈通过辛勤的劳动将我们姐弟养大成人,那些年,你们受苦了!

3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笑中带泪,浓浓的乡土气,可与内地抗日题材比照着看,相当精彩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98分钟版。断了双腿的军人,发疯的新娘,美国屌有酒瓶大,天皇是太阳我们是放大镜,因客人吃掉鱼而哭泣的孩子,迎着轰炸去捡铁的村民,扛着炸弹去领赏……开场就用台湾兵的死讯,制造了日本军乐和乡间唢呐的不和谐,继而用来自稻草人的画外音,标记出在全片不存在又无处不在的大地立场、生存逻辑——于是村民们颠三倒四、大悲大喜以致无悲无喜的生活,在一种超越了历史、国籍、战争的超然视角下,拥有了荒诞的喜剧性。前一个小时是日据时期台湾后方生活碎片,有种田间“讲古”的趣味,孩子一大窝的兄弟俩在家里家外演出了一种文盲式的质朴、狡黠、蛮横、温柔,两个人是很有看点的,除了抱怨稻草人不济事那场戏略显刻意;后半小时运炸弹简直又一部《恐惧的代价》,而之前无甚用的疯女人角色,在这里也制造了紧张感,最后炸鱼衔接上吃鱼的戏,续得好

4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王童的电影永远有莫名的沉重,压得让人喘不过气。就算是同样的题目,侯孝贤可以给人淡淡的温柔,杨德昌把血淋淋的残忍割开给你看,而王童身上就全是沧桑的山河情怀。台湾人民不只会小清新的时候,曾经是影迷多大的幸福

46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王童台湾三部曲从第一部开始就是俩男主的设定,愚昧愣呼呼但都很努力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女演员依旧都很标志性。日治的战败前夕,天皇统治下政策教育看上去都很操蛋也导致了一连串悲剧,但靠天吃饭的农民在哪个朝代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那些荒诞又很真实的喜剧桥段也很反转的在这么苦无奈没有希望的故事里找到了每个人的满足,很高级的讽刺效果。早场空腹看片,然后好想吃鱼。朗园中影修复版。

5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最近看了几部日据时代的台湾电影,才意识到那五十年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并不比大陆少。而导演却是以"苦中作乐"的手法拍摄这部片子,荒诞又真实的现实,结尾一家人和和乐乐坐在一起吃鱼时,我觉得仿佛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的本真还是没有改变。

5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王童导演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构筑了一个黑色幽默与温情共存的特殊年代,由生存而来的各种事件都由后来人的特殊反思方式呈现出一种极具认识自我和反思时代的面貌,由这种特性他和他的后辈姜文达到了统一。

56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开篇送葬的段落,倏然勾起了大佛plus的雷同设置,不知是偶有巧合还是特别致敬。同样荒诞不经,看到了日据时代和小确幸时代宝岛人民同样的秉性,而这种秉性恐怕也是同种同族的我们骨髓里的劣根性。又想到了老库,只不过老库爱用婚礼,爱光怪陆离,但在老库和王童的眼里,他们的同胞都是可悲的吧

5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异族统治和战争无疑是痛苦的,但对于底民而言,生活总归就是无奈的,无论是要换日本姓名,还是去捡美国炸弹,这就是求生的方式,千百年以来压在我们身上的只有命运罢了

58分钟前
  • 正在
  • 推荐

荒诞、戏谑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沉痛的历史与血泪

59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黑色的荒诞喜剧,运炸弹事件颠簸起伏,趣味横生,村民的愚笨却仍旧乐趣盎然,苦中作乐,在乃人生难事。那是一个陌生又令人感到心酸的年代,那是一群困苦但却没有绝望的民众。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