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和

HD中字

主演:原节子,司叶子,冈田茉莉子,笠智众,佐田启二,桑野美雪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6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日和 剧照 NO.1秋日和 剧照 NO.2秋日和 剧照 NO.3秋日和 剧照 NO.4秋日和 剧照 NO.5秋日和 剧照 NO.6秋日和 剧照 NO.13秋日和 剧照 NO.14秋日和 剧照 NO.15秋日和 剧照 NO.16秋日和 剧照 NO.17秋日和 剧照 NO.18秋日和 剧照 NO.19秋日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成瀬と秋日和

连刷了多部成濑再来看秋日和,第一反应是:就那么点鸡毛蒜皮的破事也要唧唧那么久?最后小津自己也借口承认‘是人把它变得复杂了,其实生活本身是很简单的啊!’——对啊,特别是你们这种中上产阶级的生活。烦心事无非就嫁嫁女搔搔痒罢了。

话说,这么富裕的家庭我已经好久没看到了(看到明子的指甲油的那一刻我嘴都掉下来了);这么富裕的家庭成濑从来没拍过吧?和小津相比,成濑被评为不幽默,没希望[1][2]。刚看到此评论我觉得好有道理,成濑的女人无论东跑西撞都闯不出南墙。一环连一环的悲剧绝望,一个接一个的受骗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尝试期待转变。你说成濑悲观,没错。成濑的男人死得一个比一个早(女の歴史里面登峰造极啊),不是倒霉就是自己软弱自杀。但你看成濑的女人放弃过吗?(飯那个莫名其妙的结局勉强算个意外吧)

彩色的秋日和充满了调皮的音乐和幽默,但归根结底还是小津一厢情愿的父权主义威严。尽管这次不是父亲嫁女而是母亲嫁女,綾子的父亲也早已去世全片没有露过一次脸, 但父亲的威严却宛若幽灵迟迟不肯离去。綾子听到母亲再婚的第一反应是:恶心,亵渎父亲的记忆。明子动了再婚的心也并不是为了追寻自己的幸福而只是希望女儿结婚没有负担罢了。多次,明子都坦白:怎么会不寂寞呢。然而在小津的威严下,寂寞也得一个人担着吧。

Richie说成濑 'lacks, to be sure, that hope which is the higher wisdom and which animates the greatest art, including that of Ozu. Because of this, his world remains a narrow one and his art, by definition, not transcendental. ...'[2]我个人是觉得这评论没什么逻辑。至少我现在看成濑的片子,比如稲妻、鰯雲等等,都很有共鸣。也许时代背景变了,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却又是何其的相似。对于小津,这种感觉我只有在看東京物語时出现过。

你们都说说小津拍生活拍的细腻无比;其实成濑拍生活也拍得无比细腻(乱れる你们说不日常不细腻吗)。只是小津的生活富足,是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折腾,不是父女互作就是夫妻互作,屁大点事闹翻天,说白了都是吃饱肚子没事干又没有上进心追求更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

转头看看成濑,好像生活就是那么折腾,没闲着。也许成濑的片是用来纪录他观察到的悲剧和痛苦,而这些对于生活的抗争和绝望,在哪个时代绝迹过呢?换汤不换药罢了。小津的电影是用来承载他的希望的。不巧的是,他的希望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希望了。

啊, 不要认为我是为成濑来砸场的;能看到小津和成濑截然不同的风格,我感觉非常幸运。一如既往,秋日和拍得很美很stylistic;没有任何疑问,在style上小津甩了成濑几十条街。不过如果电影真的只是拍得美就能传世,对于我们这种爱听故事的门外汉而言,也真是一大悲哀了。

最后,原节子没有演技。对我是为女神来砸场的。:)

[1]http://sensesofcinema.com/2003/great-directors/naruse-2/
[2]http://www.chicagoreader.com/Bleader/archives/2012/01/09/the-films-of-mikio-naruse-and-hideko-takamine

 2 ) 古寺里的灭火器


  
    看小津的这部电影就像去长辈家做客,想不到这个长辈离开变成长辈还不远,也就是说,我看见了长辈还是小辈时候的欢乐。
  
  
    影片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葬礼,母亲和女儿迎接着参加来忌日参拜的朋友。当年的好友有的谢顶,有的枯干,有的将军肚,但他们对于女主人还是交口称赞:四十多岁的人了吧,还是那么美丽啊。
  
    于是其中两个开始为“女儿”找起了对象,目的自然是为了对方的幸福,可是否还有“看着那白嫩的手替我削了一个苹果。”“这是先夫用过的烟斗”,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毕竟都还是会腼腆的醉翁,还会冒汗。
  
    小津的电影似乎有这么一个特征:女儿愿意永久陪伴着父亲。所以女孩的婚姻发生波折倒不是特别意外的事情,而且女孩在坚定地说出自己不想结婚之后,看见英俊干练的男生也开始约会同样的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上面提到的三位大叔竟然为了生米煮成熟饭竟然决定把其中一位大叔也给塞炉子里去。
  
    黄昏恋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身体里某个地方痒起来了,而且一旦痒起来是出奇地痒”,虽然因此上厕所的频率也增多了。正当喜剧往着闹剧发展的时候,女儿开始发怒了。这里女儿的怒火是有些奇怪的,似乎是因为女儿都准备把自己和母亲同归于尽,却发觉母亲给自己修了地道。与其说有些羞恼,似乎还有那么点嫉妒。母亲竟然又在自己的世界里准备增加其他的人了,如果说父亲还是不得不的话,那么父亲的朋友又算怎么回事情呢?
  
    这样的理直气壮如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由得感觉有些突兀的,但想想女儿正面临着同事答应结婚后也不忘记自己的诺言作废,周围寂寞的生活只有来自母亲的温暖是十拿九稳的。那么等于待字闺中的女儿也许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母亲的再婚,而是彻底孤独地去面对未来,这个时候的恼怒就像不时欢快的音乐一样,你可以说是旁观者的一种调侃,或者是一种无奈的鼓励。
  
    接下来出现了路见不平的寿司店公主。当几个大叔被数落的连连鞠躬之后,当其中的大树满口满面地说:我会爱她的,会负责的。寿司店公主却认真地说:我带你们来我的寿司店吃饭,最后一定要付帐的哦。
  
    这个时候母女都被横生的枝节弄得疲惫了,于是相约去以前全家旅游过的地方,提及以前的欢乐,提及以前的艰难,提及以前的互相扶持。当母亲默默地说:寂寞也是没有办法的啊,我会努力忍受。寂寞在这个时刻变成了一种高贵的坚持,不仅仅是对一种传统,而是对那种真实存在过的欢乐。
  
    于是母亲还是微笑着看着女儿出嫁了,而三位好友也都自我安慰作了一场美梦,但既然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觉得要坚持那种寂寞,寂寞也许也不一定是不美的吧?
  
    回到开头古寺里镜头的踟蹰:古寺,榻榻米,佛像,还有一个灭火器。看得久了,这个地方有灭火器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因为变化本来也不过是一种选择。
  

 3 ) 《秋日和》:静观小津之美

每次推荐日本电影给朋友的时候,他们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表情,一来是我看的老电影居多,二来这些电影很多在他们眼中都是无聊之作。这部《秋日和》也是如此。朋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说,挺美的,也挺无聊的。

好像的确是这样,美但无聊。

我看的第一部小津的电影是《东京物语》,那个时候对日本电影知之甚少,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多深刻的感想。几年之后,再次接触小津,才觉出其中的好来。看来这种后知后觉让我错过很多经典的电影。不过,没关系,好在时间还多,电影还可以慢慢看。

一直想给好电影下个定义,却总感语言的匮乏,毕竟每个人心中对电影的要求和感受总是不同的。盲目的下定义,未免有失偏颇。看完《秋日和》之后,我觉得好的电影大概是这样的,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看完之后,会在你的心中留下层层涟漪,让你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生活,然后长久的浸润在其中,有所得有所失。

司叶子在电影中扮演原节子的女儿文子,当她走进我的视野的时候,我不由得为之一震,在司叶子的端庄和美丽之下,隐藏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节制和隐忍。这种美有一种严肃的仪式感,也有一种小心翼翼的谨慎,小津将文子尴尬的身份和克制的情感拿捏的恰到好处。除了司叶子之外,还有她的朋友冈田茉莉子,俏皮和灵动让冈田茉莉子在这部电影中格外美好。小津用摄影机将这些美好的画面保存下来,在这种意义上,你不得不承认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所具备的独特的魅力。

“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其实,小津的电影大多说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神奇的是,小津赋予了这些生活碎片更深刻的内涵和更特殊的意义,让它变得不一样了。或许,用王尔德的话来说更为贴切,“伟大的艺术家所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艺术家。”

看《秋日和》的时候,感觉内心隐藏了很久的情感又突然醒来了,想起了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可以肯定的是,小津的电影的确有这样的非凡之处,看起来平淡无趣,实则暗潮汹涌,直指人心,这样的电影有一种厚重的质朴质感,是吸引着人们去阅读,去思考的动因。而今,很难再银幕上看见这样的电影了。是啊,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早已没有了那种,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浪漫。

在小津的电影中,婚姻似乎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男人和女人之间以结婚为话题,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依然以结婚为话题,虽然是同一个话题,但每一次都有独特的韵味和别致的意犹未尽。

我身边的朋友喜欢黑泽明的要多一些,因为黑泽明是极聪明的导演,他知道人们喜欢看什么,知道自己会拍什么,所以,黑泽明的电影是一片大海。而小津是一个匠人,他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尽善尽美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不喜欢小津电影的人不在少数,不可否定的是,小津的电影有一种极美的影像,日本建筑的美轮美奂,角色姿态的静止,对称的构图这些都是小津电影中独一无二的东西。日本人的生活有一种天然的仪式感,而小津则将这种仪式感变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并将这种日本文化和日本生活的美上升到艺术层面,电影语言更是登峰造极。小津将镜头对准了人们的普通生活,正因为如此,小津才可以在生活的艺术和影像的艺术之间游刃有余的来回切换。

“我认为,电影感觉的基础,应该是自己先这么想,再去想如何让这个想法唤起观众生理上的共鸣,一切从这里出发。”——《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看小津的电影,不能有太多的期待,因为太过于平淡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失望,因为的确是美的。

【一切,就像唐纳德·里奇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美学》前言里说“小津的艺术”:与所有的诗化手法相类似,小津的手法也是拐弯抹角的。他不会使自己去直接面对感情,他只会妙手偶得之。他的电影艺术是形式上的,是一种可以与诗歌形式主义相提并论的形式主义。在符合其自身法则严格规定的情况下,他摧毁了一切陈规和熟悉的套路,以给每一个词、每一幅画面重新赋予紧迫而新鲜的意义。在这方面,小津与墨绘大师及俳句大师非常接近。而当日本人说小津“最为日本式”时,他们所依据的正是这些特殊的品质。 这种特殊的品质,小津的风景是最好的写照,但也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最早凋零的。】

小津的电影里有你,有我,也有那些难以启齿的种种,看罢,意犹未尽,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世间芸芸众生。

 4 ) 秋日和--私人记录小观感

1.在线吐槽翻译…

有些翻译真的是烦人的要命。好的翻译应该把自己藏在作品里面而不是跳出来炫技。 昨天看《秋日和》,宫间说:“おっかさんもいいおっかさんらしい。君もなかなかいい子だよ。” 翻译:母亲是好母亲。女儿也是好女儿。 ……你还对仗的不行怎么不去写首诗? 首先,哪里听出:“女儿也是好女儿”这句话了?这句话明明是:宫间根据前面的绫子的话推断判断:“母亲也是个好母亲样子,你也是个不错的孩子哟。”このまま按照原文意思翻译不好吗?……

翻译好好翻译。不要让我这种日语素人找出一些不合适…

2.

对我来说,爱情不必和婚姻划等号。

啊,世道就是这样炎凉下来的。

3.

女主和章子怡也太像了吧…

4.

他们为什么都看着我说话。日式微笑让我害怕…请你们看着对手,不要看我。

5.看个小津安二郎要一直跪坐着看人简直是……膝盖疼。

6.那个波光粼粼的水纹。暗香浮动曲临江。

7.……暂时这样吧。

 5 ) 从猪口看小津。

这是导演不太满意的一部作品。据他自己说,本篇的意图是:生活本来很简单,却被周围的人搅得乱七八糟。但观众比如我,最后就没有这种感受。

专门查了导演的日记,上面在1960年末说,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说的就是自己吧。正如上段所说拍个片子很简单,但是因为女主演司叶子的合同纠纷,到我生日那天才得到解决。虽然导演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的,但好像受到诅咒一般,最后的效果就是出不来。

却不妨碍我细读这部电影。他的彩片较少,所以部部都是珍宝。《我只做豆腐》102页说,彩色片,就像用彩釉的碗吃炸虾盖饭,而我们会继续喜欢以前的黑白片,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想用青花碗装腌茄子来吃一样。

1

我写这篇的创意是,我们只看导演安放的猪口杯,这都是他精挑细选的装饰物。

如小瘦鬼老头(中村)回到家中,桌上摆了一只伊万里青花的猪口,上面是拉丝网纹,加上一只小狮子。这一定是小津自己的收藏吧。我认为是全片最精彩的一只。

第30分钟,一只猪口杯,有两层花纹,下层是丸纹,上层是草纹。也是老东西,挺有意思。导演能充分发挥色彩的协调性,既不突兀,又吸引人看。

33分钟又有一只,这时候是一只十草文。这是在母女的家里,后来又再次出现。它在旁边的黑包和三色盒子旁边,显得一点也不违和。他的电影道具,总是那么让我充满惊喜。

第42分钟,母女两人奇怪的约会,我找到了第4只猪口杯,是全白素文的。日本人的白色瓷器烧不好,这都是现代瓷器,还闪一点点青(妙:他还配了个碗。)

44分钟第五只也是青花,但是没有给特写。

82分钟,又看到了第33分钟的那种猪口。唯一两次出现的杯子。

84分钟,女儿愤而出走,在料理店看到了一只青花寿字文猪口。 导演自己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表现出哀而不伤的精神。从这些瓷器上也可以看见导演的用心。我认为我的这个小探索,要超过有些人说的服装的故事,楼梯的故事。

在莲实重彦的书第250页的记录有:摄影要求忠实地反映出陶瓷的颜色,因此对它们的配光、光量都特别的加以考虑。 2

查阅日记第554页。1960年7月12日开机。10月16日,他在拍摄山中小屋。冈田茉莉子嗓子发不出声来,推迟了一天。导演说,甚是疲惫,工作上的事情(是第一位的,)怎么都行。

memo说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但是仍然是猴子的话就很伟大。不知何意。

10月29日,他说今年吃松口蘑(松茸)最多。详细记录了赠送者的名字,还有答应送却没送的名字。

11月8日试映,5日后公映。 第541页,司叶子的出演引起了东宝和松竹之间的纠纷!这是7月29日发现的,到8月4号才得到了让步。宋教授说,女演员属于东宝,但导演的是松竹的,所以把她从东宝那儿借过来。详情不明。

从技法和构思上来看,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母女之间的那种关系和生活,反映的不如《晚春》自然贴切。就感觉他们母女之间交代的不充分一样。作为观众,你会觉得前面介绍三个老男人更多一些。导演对这两性关系之间,处理的不够平衡和漂亮。当然仍然是大师之作,没问题。

确实把三个老男人表现的很猥琐,然后让冈田茉莉子把他们一训斥,感觉这部片子才到了高潮。其他的地方,有点乏善可陈。(当然我这次看,受了差字幕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晚春带入了那种二战以后的沧桑感。而秋日和离得远,就体会不出来了。也就缺少了有层次的味道。

 6 ) 关于现实的困境

 小津是一个静默的大师,从他的电影里仿佛能想像他是怎么踱步、怎么和你谈话、甚至怎么观察一个人的。
    固然有相聚,欢笑,而悲凉是从心里慢慢升起的,稍一安静下来,就会想到自己是如何的孤独——夫妻也好,父母也好,母女也好。这几天连续看下来的《秋刀鱼之味》《东京物语》《秋日和》,借助影像呈现的其实是再平实不过的生活:有一直陪伴父亲用去了青春未嫁的女儿,有子女在外老来寂寞的老父母,有终于嫁走留下母亲孤单一人的女儿。
    这些不正是现在家庭可能面临的问题吗?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你或许可以体恤他人,给他们多点幸福感,至少是不剥夺。为我们无心的伤害作出补偿。
    如果你的母亲把你抚养成人,当她有一天想找个伴的时候,你不要像绫子一样发脾气,说那是一件很肮脏的事情。不要那么自私。如果你的父母从家乡来你这里住几天,你不要很不耐烦,他们已经很小心地不打扰你现在的生活,只是想看看你过得好不好,重温有你在旁的感觉。
    我喜欢转折时候响起的音乐,静默的风景,风景里的被风吹动的叶子,烟,水面,有一些来自大自然,有一些来自己工业化的物质社会,而更多的,则是我们心境之所现。
    随着他们慢慢拿起酒杯,微笑着低语,夏日下午不经意被拉长了,阳光在茶水上闪耀,就像电影结尾处画框上水纹的波动,在安静里被注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incai/
        welcome to my paper:单向意识

 短评

三个老男人为亡友女儿介绍夫婿,道德面是为亡友分担家事,私欲面是为实现过往的投射,须知亡友之妻可是四个小伙伴的当年女神。此事未定又要为女神介绍夫婿,形而上理由是让女儿出嫁无顾虑,形而下肇因是决策时各怀鬼胎,迷局乱斗中终于促成亡友女儿的婚事。啊,这是多么高尚的一群人呀!【9】

7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时光飞逝。女儿嫁了一拨又一拨,原节子从被嫁的少女熬成了为女儿愁嫁的单身母亲。小津守着那么一些标致的女子竟然独身,怎么想的。

9分钟前
  • 非了
  • 力荐

小津的彩色嫁女通版出现过两次选角“意外”:杉村春子在秋刀鱼扮女儿;原节子在秋日和演母亲;寡母/独女合住的公寓,完全照搬秋刀鱼中儿子媳妇的那种,而亡夫的三位老同学却全都是传统的独门独院,有的更是配了佣人。小津在以此暗示,“没有男人的生活比较辛苦”;文子谢绝提亲但在意外见面之后反对藤庄心生好感,小津通常会把偶遇地点设在大公司办公室。或许是表达:工作与爱情并不对立?另个重要角色标配,偏好喝酒做媒和以闷骚笑话打趣女店主的老男人们,这次有了更深的主线介入机会,魅力寡妇使暗恋的他们产生了更多遐想,并引出通片最讽妙的一道叙事元素——烟斗。“你们不是痒了吗?用它挠挠吧!”

1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延续自《彼岸花》的老男人三人组与活泼的冈田茉莉子合作贡献了极佳的喜剧效果,但一点不妨害女儿出嫁,最后一分钟里,原节子挂起和服,锁好门,木然叠着外褂那更胜于《晚春》的寂寥悲凉。比起《彼岸花》里的山本富士子,冈田茉莉子在剧作里承担着更重要的意义。小津自道他想在《秋日和》里传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单纯至极的事,大家也会集体把它变得复杂。人生的本质尽管看起来复杂,实际上也许根本没什么。”再参照司叶子“是否可以不结婚”的认真发问,似乎小津对新世代坦率直接,而更加个人本位的观念,有了一些理解和认同。

18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恭喜小津又嫁掉一个女儿,这次是“国际章”,有没有。哎,你少嫁几次我就给你全五星了。

21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真没见过这么克制的。思考空间很大

2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细腻温暖,伤怀却不伤心。等我老了会不会也和几个老友喝喝小酒,静静的回忆或调侃生活呢?

26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SIFF2013# 一连看到第四部嫁女儿故事,看得人完全恍惚了——一样的面孔在同样的场景里演着不同的角色。突然想到,要是把小津的这些嫁女片连在一起看,岂不就是一部十几小时的洪尚秀了呢⋯⋯

31分钟前
  • btr
  • 推荐

三个男人并排坐,两个悠悠玩烟斗,一个焦急加兴奋,捶腰如厕空欢喜。本片较之另外几部嫁女影片,诸多细节都有难得的调侃和幽默,但新娘盛妆之下的泫然欲泣,却也从不省略。

34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其实原节子年长司叶子14岁而已。冈田茉莉子就是人证里的母亲。五星给女人们。

37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母女之间的情感总是更加微妙和细腻;真没见过这么替别人女儿操心的老中年男人;这次的嫁女儿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最多就是差点连母亲也嫁出去了,可惜没有。

3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用万峰老师的话说:『这三位老男人,你们心思又活络了是吗?』。用歌词概括为:”越慌越想越慌,越想越骚越痒“。小津更精简,一个"痒“字直接概括。

4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呃所以小津最喜欢的矛盾就是“丧偶家庭的女儿到底该留在家里给爸妈养老还是该嫁出去” 是么……日本社会真是奇怪啊==

47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SIFF@影城;连看两场如观电视剧,那些御用的面孔和场所让观众们发出善意笑声,4小时丝毫不闷,他的确是一辈子在做豆腐;在那些永恒不变的光景里,体会到真正的「无」,你能看穿这种平静超脱,但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原节子已老,但寂寞哀愁的微笑也如此动人,司叶子与冈田茉莉子两种美人的典型。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电影跟美食一样不能恶补,都需要精嚼慢咽细细品味,经不住不停的胡吃海塞,连续两天看五部小津的电影也是一样。为了好好看本次小津影展最后一部压轴之作《秋刀鱼之味》,忍痛在《秋日和》中途临阵脱逃。日后一定细细补上慢慢品味小津调制的生活情趣和感动之美。

53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獏——日本有一种雅气的风韵,非常可爱。张爱玲——对于我,倒不是完全因为他们的雅气。因为我是中国人,喜欢那种古中国的厚道含蓄。他们有一种含蓄的空气

58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小津的形式美,所谓“无可挑剔”之作。翻拍/改编自《晚春》,虽然不再sentimental,但悲凉远甚原作,母女关系毕竟比父女关系煽情。看到多部小津电影中的桥段、情节和常用手法,司叶子不及《小早川家之秋》那般光彩夺目,而小津本人的位置似乎正是那个去世的丈夫,笠智众的兄长……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母女版晚春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小津安二郎的倒数第三部作品。1.[晚春][秋刀鱼之味]均聚焦鳏夫嫁女,本片则探讨寡妇嫁女问题,整体走向同质于[晚春],部分场景似[彼岸花]变奏。2.“永远的女儿”原节子竟而饰演母亲,而“永远的父亲”笠智众在父权缺位或疲弱可笑的本片中也只是打酱油(一同客串的还有演接待小姐的岩下志麻)。3.小津的彩色片魅力确乎胜过黑白片,不需关注千篇一律的剧情,仅看灵妙雅致的色彩即赞不绝口,最是那一点红与绿,而首尾摇曳在木色墙壁上的光线,恍若水波荡漾,让人沉醉其中。4.除了标配的低机位、越轴剪辑与转场空镜,小津拍近景或特写几乎全用浅景深镜头,虚化的背景中也常有迷人的彩物点缀。5.后方斜45度低机位拍倚着栏杆的两人,真是小津钟爱的角度,想及[东京物语]。6.诙谐风趣契如[早安]。7.冈田茉莉子好美,与成濑[浮云]中判若两人。(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秋三部里面,最喜欢的却是这部。原节子、司叶子和一众男将,因为反复出现之故,各自性格还是符合演员外在。茉莉子很有亮点,总是担任矛盾激发的角色;原节子剧末的惆怅戏码,是能够打上五星的原因。相较前段的沉闷,后段情节冲突明显。楼顶、登山、双层宿屋三组镜头的漂亮,调和了平淡生活演进的流程。

1小时前
  • 文泽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