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X

HD中字

主演:林佳树,出山利三,石冢智昭,森江博,杉原有音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英语年份:201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们是X 剧照 NO.1我们是X 剧照 NO.2我们是X 剧照 NO.3我们是X 剧照 NO.4我们是X 剧照 NO.5我们是X 剧照 NO.6我们是X 剧照 NO.13我们是X 剧照 NO.14我们是X 剧照 NO.15我们是X 剧照 NO.16我们是X 剧照 NO.17我们是X 剧照 NO.18我们是X 剧照 NO.19我们是X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痛苦来临时,可以选择暂时麻痹,只愿你千万别逃避。

X-japan

或许这张照片会让大部分人皱起眉头,露出鄙夷的神情然后骂一句“非主流”。他们是X-Japan,“日本视觉系摇滚”鼻祖,他们对国内的最大影响,是诞生了一个叫“杀马特”的族群,当年以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全国,演变成一种亚文化,迅速贯穿90后们的初、高中记忆,成为如今已到晚婚年龄的他们最想抹杀的一段过去。
于是在我所处的那段时空,X-Japan的真正光辉连同他们的名字一起被淹没在了那段年少轻狂的荒诞不经里。
不久前CEO推荐了《We are X》,一部关于X-Japan的纪录片。
查资源的时候都说很催泪,以为我事先对X-Japan一无所知,这份动容就会减少,然而不然。看着看着就忘记这是一部纪录片,来不及去体味拍摄手法的高低优劣,全部的关注点都集中在TOSHIKI的话语上,他对死亡和痛苦的认识足够我接下来的几天都惶惶不知所措,无法自拔。
一个人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反应出这个人的经历、信念、精神。TOSHIKI从生开始就在对抗痛苦。在还不了解“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年纪,就直面了父亲的自杀;他体弱多病,一年大部分时间都靠药物维持,曾被断言活不久;把贝司手TAIJI开除乐队;主唱TOSHI被邪教洗脑,乐队濒临奔溃;告别演出结束后一年,灵魂吉他手HIDE自杀……当这些不可思议的片段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让我觉得这就是一场电影,而没有被打上“纪录片”的标签。
在这样的状态下,你以为YOSHIKI的作品会充满黑暗、绝望、痛苦这样恶意满满的辞藻,但事实上X的歌成为了大部分人活下去的动力。他习惯与痛苦跳舞,深刻了解其中的滋味,也最能知道这种状态下需要怎样的麻痹和安慰。
总有一些艰难的瞬间。哭着哭着,眼泪反而止住。放弃了挣扎,也不愿去思考,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终结了生命,或许就轻松了吧。一秒,两秒,三秒的麻木后,想起了剩余的亲人。哭意再度袭来的瞬间,不可遏止地按住了心脏,把头用力埋在枕间,因为那一刻的痛苦突破心理,结结实实地通过物理疼痛来昭告了它的存在。
这就是X-Japan,他们用疼痛灌养一株嗜血罂粟,妖娆绽放在众人假想的美好世界里。外界太冷情,每天总有不友好的人和事在上演,也没人会在乎你是否真的难过得无以复加,最低投入的解决方式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那些简短抽象但能联想到自己身上的歌词舔舐伤口,这音乐是你仍旧愿意热爱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理由。所以当吉他手HIDE自杀的时候,FANS也接二连三地跟着自杀。
但,其实苦痛与否,外界因素都不是主因。可以选择暂时麻痹,只愿你千万别逃避。

 2 ) wearexforever

王者

每位成员,不管是Yoshiki年幼丧父、与Taiji的不合,Toshi被邪教洗脑遭遇生涯瓶颈、Hide自杀、Taiji自杀……Yoshiki带领着Xjapan一路走过来。(Hide自杀的时候我在电脑面前痛哭) 有人说林佳树浑身上下散发着死亡的气息。他自己说最反对自杀,可他的朋友却自杀离我们而去。 00年Toshi在东京已经剪去了长发,染回了黑色,那是多令人惋惜的时刻 在重组演出时,75岁的老太太说自己上次看演唱会还是猫王哈哈哈哈,我就懂得林佳树说:“那些带着伤疤生活的人 他们依靠我们的音乐 和我们一起熬过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声音 尽管伤痛 人不放弃未来 努力生活的人我们的音乐 打通他们的心灵 ” 欢迎X,我最爱的并且爱一辈子的乐队

我时常问妈妈我是谁,人是什么
我创造了一个坚强的Yoshiki,我只是在扮演他

 3 ) 我们是X

没想到那么多人喜欢X啊,我还以为又是锁票什么的,没想到真的坐得扑扑满啊,整个大光明都是粉丝,觉得灰常感动啊。整个片子基本以yoshiki为中心来完成,也是无可厚非,但是看到hide的部分,还是泪流满面。片子结束,导演上台,然后竟然yoshiki也

来了!震惊了事先完全不知道的我!

 4 ) 视觉系摇滚的死亡

作为典型的没什么业余生活的中国城市打工青年,最近话题度较高的几部电影我都看了:《七月与安生》《釜山行》《你的名字》《湄公河行动》《驴得水》《奇异博士》,当然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 各花入各眼,电影散场的时候,同行的人连连道好,我却只想翻白眼,或者我认为难得别人说是烂片的情况都有。毕竟大众电影是娱乐,不能牵强地拔高到艺术的范畴,何况再高雅的艺术也不能众口归一。 值得一说的是,在看这些电影的空档,我还看了一部纪录片。看完的当下,我没什么感觉,因为纪录片里的人和事我一点都不熟悉,之前连听都没听过,所以立马就揭过去了。 如果记忆真是一条大河的话,有些过眼的东西,当下并未掀起波澜,只是沉入河底,随着时间的流淌又慢慢升出水面,在一堆闪动的影像中逐渐清晰起来,最后竟然成为那座最高耸的丰碑。说是“丰碑”也有点夸张,这部电影之所以让我印象越来越深刻,应该只是因为其他可做对比的东西都太经不起时间的凝视了。 这部纪录片叫《我们是X》(《We Are X)》,记录了日本X-Japan乐队2014年在美国麦迪逊广场举办演唱会的全过程。 X-Japan乐队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20世纪末日本最火爆的摇滚乐队。如果觉得它离我们太遥远的话,想象下同时代的Beyond乐队在当时华人圈的火红程度,就能对比出X-Japan当年在日本的可怕地位。20年前,他们是无数日本年轻人的精神信仰,电影中有乐队成员去世时成千上万的粉丝哭喊着追着灵柩跑的画面,很多粉丝因太过悲痛而晕厥,甚至有人自杀。他们流着泪对着镜头说:X-Japan是我唯一希望,没有他们,我不知怎样活下去。 X-Japan和Beyond有个很大不同:摇滚流派不同。 摇滚本身从出生时起就融合了爵士、乡村、布鲁斯等等不同的音乐类型,后来又发展出了迷幻摇滚、视觉系摇滚、重金属、朋克、雷鬼、山地……如果有人立志写一部摇滚史,那工程就太浩大了,恐怕要涵盖整个20世纪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因其涵盖之广,没人能对“摇滚”做一个令所有人信服定义(至今关于Beyond的音乐是不是“真正的摇滚”还有很多说法)。 但是X-Japan的摇滚流派却没有半点争议,该乐队是最早的“视觉系摇滚”乐队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视觉系摇滚乐队,它成立于日本,辐射了整个亚洲。乐队成员妆容浓烈、造型夸张,舞台表演性质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行为戏剧化,所以能迅速虏获年轻人的心,也被主流文化所抗拒。传播到中国,对80后影响很大,我们现在称之为“非主流”。十几年前,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破烂的衣服,抽烟喝酒文身,迷恋暗黑文化的年轻人还随处可见,但是如今的中国城市青年早已将之抛弃,追随更新潮的音乐了。现在在文化滞后的中国乡镇,还是能偶尔见到视觉系的影响——那就是一度在网上被当做笑话的“乡村非主流”“洗剪吹组合”。 当时的中国青年舍本逐末,对视觉系摇滚做了滑稽的变异,忽略掉“摇滚”这一核心,只追求文化的末流“视觉系”,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和无知。 不过也有例外。我在网上搜“X-Japan”,看到有这个乐队的贴吧,不到3万的粉丝。他们分享X-Japan成员最新的消息,对各类摇滚乐有很深的认识,是X-Japan在中国最初也是最后的粉丝。 回到电影。 2014年日本视觉系天王乐团X-Japan要在美国的麦迪逊广场举办演唱会,西方的乐迷们闻风而动,激动地等待偶像的登场。这时距离X-Japan第一次解散快20年了,视觉系摇滚也没落了20年。直到乐队解散,他们也没能实现将他们的音乐推向全世界的梦想,影响力只及少部分西方乐迷。 麦迪逊演唱会的镜头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情节靠闪回完成:回到20年前演唱会现场,他们在舞台上大喊“We are——”,台下粉丝回应“——X”的盛况,回到主唱的离开,两位吉他手的死亡,回到粉丝的哭泣和呐喊。 电影中有很多对Yoshiki的采访,他全程带着墨镜,没法看透他的表情。当谈到一个成员的自杀时,有泪水从墨镜下面滑落,嘴唇抖动不止。经历背叛、破裂、自杀,然后老去,这可能是所有伟大乐队的宿命吧,毕竟兄弟和爱人、名利和义气,都是不可调和的天敌。 Yoshiki是这个乐队的鼓手也是灵魂人物,童年目睹父亲自杀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他非常迷恋死亡游戏,因为身体虚弱,每次在舞台上打鼓都用尽最后一口气,然后躺在舞台上,窒息般痛苦地扭曲着身体和面部,好像随时都会死去。 被问到Yoshiki是不是想在舞台上完成自杀目的时,另一个成员略带嘲笑着说:他身体好着呢。 这就是视觉系摇滚最大的特点——表演性,明明是唱歌,却把自己打扮得五颜六色,女气十足;明明“身体好着呢”,却好像要在舞台上为音乐献身一样,他们的行为和造型总是和死亡相关,音乐又充满对生命的颂扬、对自由、正义和爱的渴望,他们的表演挣扎、扭曲、迷幻、极端,年轻人像崇拜死神一样崇拜他们,又像仰望天使一样把他们当做绝望中的救世主,他们的歌迷,明明都是青春好时光,却都向往腐烂的气息,然后在腐烂中呼喊光明,不需要观众,就可以自导自演出一场死亡和重生的戏码。 如果光是这样评价,肯定是不公正的。撤掉华丽的外衣,他们的音乐本身很强大。主唱Toshi的声音尖锐高亢,嘶吼着华丽而坚定的歌词,伴随着乐器强烈的金属撞击声,和其他所有经典的摇滚乐一样,有冲击人心的力量。 随便选首歌,看看歌词: Touch the stream an ember ray 触碰那蒸腾的余烬之光 Seize the light and don’t let the falcon 注视阳光别让猎鹰找到你 Close your eyes and see the sight 闭上眼睛 看清一切 Where the sun be free to shine 那烈日洒遍自由的地方 Born to be free (free forever) 生来自由 Born to be free(now and forever) 生来自由 Nobody can steal (steal the freedom) 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We'll be forever free to love 我们将至死相爱 Cut the leash fulfilling death 挣脱束缚 感受死亡 Try to hide and try not to die! 试图藏匿 妄想苟活! Into the shadow the butterfly 化为蝶影 Where your heart will fill to fly 你的心将在此自由飞翔 X-Japan是视觉系摇滚的开始和高潮,龙卷风一样地席卷而过,有人死去,其他人也都老了。 摇滚乐因其辉煌而衍生出无数分支,而正因为分支太多了,摇滚的精神已无法确切表达。视觉系摇滚作为其中绚烂的一支,提前死亡,其他的流派也正在消解着摇滚的定义。 都说摇滚已经没落,汪峰之流都是耻辱。也有人很坚定:摇滚不死。 其实这都没什么,任何流行文化都会逝去,然后重生,到时就算名字不叫“摇滚”,也会高唱摇滚的精神。

 5 ) We are X

只要是关于X的我都无条件喜欢,这个乐队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过什么痛苦到无法走下去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挫折,然而我却能从他们的歌里听出一种深深的痛苦和绝望,只有投入真挚的感情作出的最真诚的音乐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能让人产生共鸣。有趣的是,X的音乐不是仅仅能让人感到悲伤,还有绝望后的涅槃重生。虽然很多钢琴部分是重复重复,但每一次重复都有不同的感情和味道。黄家驹说过: 要想打动别人,就要先打动自己。X的音乐一定是自己都不敢听的那一种吧。入了这个坑真的不打算再出了,毕竟70+的老太都还会入坑,我还有什么理由出,只有相见恨晚。"如果这些人出生在美国,唱英文歌,那他们一定会闻名世界",但即使他们出生在日本,唱日语歌,也依然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乐队。只是摇滚本来就受众有限,能取得现在的成就真的真的素晴らしぃ。他们真的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正如他们的名字,X 。最后最后,ThanxX ! ! !

 6 ) DRY YOUR TEARS WITH LOVE

今天刚在上海电影节上看完这部关于X JAPAN的纪录片。电影开场前半小时,大光明影院的1号厅前已经满是等待进场的观众,不少人穿着X JAPAN各个TOUR的纪念T,还有久违的红色头发、视觉系打扮或者摇滚青年,纹身、花臂、X元素……一瞬间,我似乎回到15年前,看见最孤独的青春期的自己。

2个小时的电影,我哭了1个半小时。同样痛哭流涕的,还有纹花臂的少年、化浓妆的姑娘、光头壮汉……一切看似不相关的人,在2个小时熟悉的音乐和熟悉的面庞里,变得那样和谐统一。BECAUSE WE ARE X!

<图片1>


喜欢X Japan是太遥远的事,当我成为虚伪的大人,X就和桀骜不驯的少女一起被埋葬在岁月的流沙之中。直到今天,透过大屏幕和电影院里身临其境的立体音效,再次唤起我尘封多年的记忆。关于X,关于YOSHIKI,关于HIDE,也关于那段孤独的青春记忆。

这部电影,通过YOSHIKI让我们第一次走进迷一般的X Japan.也第一次知道YOSHIKI的身世,原来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自杀了,由此让他近距离地感受到死亡,开始思索生与死。在他幼年,就开始阅读如何死亡的书,他说尝试过各种死亡,比如反复从2楼跳下来,而他认为最好的死亡,应该是被冻死。但是,他反对自杀,“自杀的人是自私的,那些被他留下来的人该怎么办呢?”这句话,是对父亲说的,也是对HIDE说的。

当我认识X JAPAN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他们的辉煌期,HIDE已经离世,TOSHI也不在了,只能通过曾经的影像感受巅峰时期的X JAPAN.而到今天才知道,原来TOSHI突然不顾歌迷反对和YOSHIKI及乐队其它成员的挽留而义无反顾地离开乐队,是因为被邪教组织“洗脑”,这个理由荒谬到当YOSHIKI说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可就是这个荒诞的理由,却真实地导致X JAPAN的解散。在1997年的THE LAST LIVE后不久,HIDE就被曝出自杀身亡的消息,说是自缢身亡。但时至今日,YOSHIKI仍不愿承认这一点,“他会用毛巾做些拉伸运动,我有时也会做,用毛巾挂在门上拉伸自己的脖子,我想他只是不小心……”HIDE是X的灵魂,THE PART OF YOSHIKI,在YOSHIKI心中,他是乐观的、温柔的、细腻的人,就像乐队的“妈妈”,“如果出去吃鱼,我觉得鱼刺太麻烦,他会帮我把鱼刺全部挑干净然后给我吃”这是YOSHIKI心中的HIDE。“我加入X Japan并不是因为这个乐队,而是因为他(YOSHIKI)”HIDE说,“当时我正想放弃视觉系摇滚,如果不是他,我想我现在会是一个发型师。” 了解他们的人说,YOHSIKI和HIDE的关系非常亲密,HIDE是最了解YOSHIKI的人,正是他的存在支持着YOSHIKI带领乐队开拓欧洲市场,将原本小众的VISUAL ROCK文化发扬光大,让X Japan成为世界TOP 10 的摇滚乐队。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语言障碍,如果他们生在美国或者英国,也许他们会超越Guns N' Roses等许多知名摇滚乐队,成为THE BEST OF THE WORLD.

很久很久以后,TOSHI终于提出重组乐队,而此时,TAIJI已经在他45岁时选择了自杀。

这个乐队,就像YOSHIKI自己觉得的那样,“似乎他身边亲近的人都被诅咒了一般。”有那么多人自杀,或者遭遇不幸。也许,这一切,都是YOSHIKI生命中的PAIN。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其实活不久的,他刚出生时就有人跟我这么说,他一直那么瘦弱,一直一直生病,其实我没想到他可以活到现在,这一点,我从未和他提起过。”那么,也许是问死神借来的生命,YOSHIKI用他FULL OF PAIN的人生创作,他对队员们说,“把你们的生命交给我,相信我,我会让你们的梦想成真。”那一年,他们刚满20岁,被索尼唱片签约,还只是卖出2万张唱片的视觉系摇滚。而今,他们已经是视觉系摇滚的鼻祖和神话,一段不可逾越的传奇。

<图片3>


Yoshiki在回忆HIDE的时候,几度落泪哽咽,HIDE的死,就像再次挖开父亲自杀给他留下的伤疤。他是一个有伤的人,带着一身的伤痛而活。“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白衬衣,我不知怎么的,看见他胸口在流血,直到他在我面前坐下,那些血才消失。”曾经与他共事的经纪人回忆说。

对YOSHIKI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无人能及的鼓点速度,以及赤裸着瘦削的上身,脖子上总是带着固定带。今天才直到,原来他自小体弱多病,直到现在,一年中有1/3的日子依旧是在医院中度过,心中的痛,身体上的痛,与他如影随形。“痛就像我的敌人,我的爱人。”YOSHIKI说,他的肩膀和手腕上贴满了膏药。每次演出前,他都要在臂膀上注射镇定剂,好缓解疼痛。脖子因为剧烈摇晃已经到了必须带固定带的地步,肌腱炎就更不要说。他经常在激烈表演后因为体力不支而倒在舞台上,而曾经,作为歌迷的我们还疑惑那只是他们表演中的一部分,因为他即使连跌倒的身影也那样美,宛如飘落的樱花。

他用生命谱写最华丽的乐章,将他一生经历的所有苦痛都用音乐诠释出来。“只有在舞台上,我才觉得找到了家。”Yoshiki说,“X就是我的生命。”他用音乐击溃无穷的苦痛,也打破一年到头面对的医院的四面白墙,给自己活下去的力量,也给无数处在人生低谷和艰难痛苦中的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15年过去,Yoshiki也该50岁了,而我也从当年那个清高孤独,不知怎样融入社会的小女孩,变成温柔坚忍的母亲。感谢YOSHIKI ,感谢X支撑我度过最艰难的日子,成为如今的自己。DRY YOUR TEARS WITH LOVE.

X is FOREVER!
WE ARE FOREVER X!
<图片2>

 短评

以为只是一个老牌乐队纪录,实际比纪录更多。X-Japan的经历已经算得上传奇了,主唱被邪教洗脑,成军十几年后解散,吉他和前贝斯手自杀,又十年后重组……被预言活不过成年的的柔弱少年反而是精神最强大的那个。作为路人也看到泪目~他们的慢歌太有灵魂了,早几年看到这部片子我也会变成粉,抛开造型。

4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背负着痛苦的灵魂,注定如天鹅,在死前引颈高歌,无限悲鸣。当万物寂灭,唯有痛楚永存。XJAPAN把痛苦唱给那些同样带着伤疤的人,当他们在台下尖叫着泪流不止、失心疯般躲过保安冲向HIDE的灵柩、掩面对Yoshiki说我知道你手很痛,音乐忽然生出羽毛长出翅膀,与台上丧父丧友丧失信仰的苦痛一道获得重生。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天人型格的艺术家,总是内心障碍重重,肉身伤痕累累,还要笑对人生,笑对观众。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纪录片未必是全部的真实 但是在大荧幕看到我秀的眼泪 那种难过的感觉非常真实

13分钟前
  • Aikaaa
  • 力荐

die for X

14分钟前
  • BIOTD
  • 力荐

看部漫威电影(斯坦·李客串),竟也看到热泪盈眶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以yoshiki为中心,很坦诚,toshi那段导致乐队解散的黑历史也是重点。看完会叹息厄运、天才和艺术的关系,我也泪目了。无论怎样,他们去了麦迪逊,还会有更大影响力的未来。有张与偶像bowie的合影……

19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力荐

向音乐寻求安慰的人生 即使痛苦 也能活下去 #In memory of those special ones

20分钟前
  • Captain Zoey
  • 力荐

2017.03.04@Wembley SSE arena,演唱会放映的一小时导演剪辑版,林老板体弱堪比林黛玉,命苦堪比祥林嫂,不言不语就离世的却是hide和taiji......造化弄人啊

24分钟前
  • Silence🌸🌸
  • 力荐

说X是YOSHIKI一个人的传奇都不为过,虽然时时想到死亡被周围的不幸包围,但YOSHIKI三观正确:不能自杀。X的强大生命力已经不是单单在音乐领域,而是做到了通过自身的大起大落,毁灭与重生把精神传递给那些听着X歌的人,并改变别人的人生。人生得知有林佳树这个人,是我的荣幸。开场片头炫酷迷人。

27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作为纪录片中规中矩,挖不深,点也不奇,更像介绍性质或粉丝纪录片

32分钟前
  • 山鬼
  • 还行

抹泪看完…每次跟日本人聊天,被问:最爱哪个日本乐队or乐手,我答说X Japan,对方都会讶异:趣味渋いね。大概是觉得,他们代表了已然逝去的时代吧。毕竟开始喜欢X Japan的时候,乐队已经解散。但他们却不仅仅是陪伴我整个大学时代的心头最爱,至今重听,依然心潮澎湃,因为比痛苦更加不老的,是旋律。

3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人生目前最装逼的经历就是当年x上海live作翻译的事 敬业与奉献精神叫人难忘

39分钟前
  • yamamaya
  • 力荐

成為傳奇需要多麼沉重的代價。

40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2016 siff,大光明二楼。大概在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有个在停车场见到yoshiki的歌迷,万分激动得认出了偶像,Yoshiki前面的时候,她不停地说谢谢,说“我知道你手很痛,真的谢谢”。瞬间流泪了。最后林佳树本人也来了。

44分钟前
  • Lukka.E.Reznik
  • 力荐

燃爆!满场坐第二排头都仰酸泪顺着脖子流,开场剪辑以为二次元,理所应当拿了世界纪录最佳剪辑,现场纪念了David Bowie,Stan Lee好跳戏哈。Yoshiki说伙伴和粉丝是他的家人,然后他做到了,说到了死亡和伤痛,父亲和hide自杀,可想他是多么坚毅又绝望在活着,导演说他身体很不好。我特么现在想哭!

4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从在初中毕业册上写着梦想是看X的live,还打了个括号写着大概不可能实现,到现在我能出现在X的纪录片里。我看过你们的live了,参与了你们一部分的轨迹,你们比我小时候想象的更好,太幸运,你们就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伤痛也好,感动也好,哭泣也好,笑也好。你们给我的,是活着的感觉啊!谢谢!

50分钟前
  • 野菜的鸡蛋
  • 力荐

如果可以给十星,我大概要打十一星,我团骄傲w

52分钟前
  • 胸毛DAAAAAA!
  • 力荐

站在死亡里的人说要活着

57分钟前
  • Tocca
  • 力荐

看完才明白那些年听他们的《Tears》《Forever Love》…里所蕴含的深渊般的感受来自哪里。去承受。

60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