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下的村庄

HD

主演:Greta,Zuccheri,Montanari,克劳迪奥·卡萨迪奥,阿尔芭·罗尔瓦赫尔,玛雅·珊萨,Vito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1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2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3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4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5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铁蹄下的村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3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农村,八岁小女孩玛蒂娜(葛蕾塔·祖切瑞·蒙塔娜莉 Greta Zuccheri Montanari 饰)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小弟弟的出生。玛蒂娜在上个弟弟死在自己怀里后就拒绝开口说话了,为此她没少遭村里的小孩嘲弄。但家里大人都很爱她,包括从城里回家的小姨贝宁米娜(阿尔芭·洛尔瓦彻Alba Rohrwacher 饰)。玛蒂娜的爸爸阿尔曼多(克劳迪奥·卡沙地欧Claudio Casadio 饰)拼命工作养活一大家子,尽管他支持当地的抵抗军,却也不得不出售农产品给零散的德国纳粹。随着抵抗军与纳粹之间冲突的升级,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玛蒂娜沉默地观察着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最终到来的,她所不能理解的杀戮与死亡。兄弟如手足便衣警察不要换台!踮起脚尖去爱你假想好友沙漠之狐死亡解剖代课老师卡夫卡诡墓迷灯冷血动物黑色童话 第二季国货潮起来第二季世界奇妙物语特别篇全集善人愚事第一季东京白日梦女2020陈真之拳镇山河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W谋杀案穿透屋顶的HighKick审讯2016狐踪谍影2024山东新年交响音乐会无声世界Todoelsilencio皇牌空战邮购怪兽最佳李纯信月光光心慌慌4穷乡僻壤少年透明人西部执法者哥特萝莉侦探事件簿GOSICK排爆手射杀公爵冠军对冠军第二季今夜星光灿烂伊核协议开拓者杜拉拉升职记银河封神纪第一季人类的位置泽水困

 长篇影评

 1 ) 游击战难道不违反战争法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纳粹国家对一个非纳粹国家平民的屠杀,Marzabotto massacre马尔扎博托大屠杀是一个纳粹国家对于另一个纳粹国家平民的屠杀。1944年9月29日,占领意大利的纳粹德国16SS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博洛尼亚省的一个镇Marzabotto的一次暴行。历史演变,冷战之后两国同时成为北约成员,关系紧密,又一同成为欧盟的推动者,意大利在经济上对德国仰仗,政府便对这段历史闭口不谈。
战争也罢,和平时期也罢,没有手握武器的平民始终居于最弱势,任人宰割;游击队以平民为屏障和掩护,从而把平民绑架在战争第一线,这难道不违反战争法?
最后的最后,一个八岁的瘦弱的孩子,带着柳条框里一个小小的稚嫩的婴儿,孤单地坐在空无一人的农舍前。在黎明前,圆睁着眼睛,轻轻哼起歌谣,每一个音节都像在冷冷地质问和控诉,从一个纯净的童声中。战争是什么?是一小部分人生病了发疯了,全人类陪着一起疼一起治疗。

 2 )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游击战

1943年10月13日,二战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与盟军签署了停战协定的意大利反戈一击,向曾经的盟友纳粹德国宣战。德意关系急转直下,意大利游击队遍地开花,除了向盟军提供情报,还频繁袭击德军,仅1944年6月到8月,德军即被游击队干掉5000人,伤者多达25000到30000人。在盟军的支援下,游击队解放了米兰、都灵等上百座城市,接受了两个德国步兵师的投降。

游击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此为题材的影片汗牛充栋。1945年罗西里尼描述游击战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轰动世界影坛,成为新现实主义的绝佳宣言。然而,游击战带给平民的痛苦、及其战争伦理上的困境始终无可回避。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禁止以背信弃义的方式杀伤敌军,游击队如果没有“可从一定距离加以识别的固定明显的标志”或“公开携带武器”,就不算合法的战斗人员,不受战争法的保护,被俘后不享受战俘待遇。

于情于法,谁不想堂堂正正、痛痛快快地跟敌人干一场?但在力量尚未壮大的情况下,游击队只能以平民身份为掩护,用隐匿武器等“背信弃义”的方式袭击强敌,否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敌占区的人们陷入两难选择:要么在暴政下忍辱偷生,等待盟军解放;要么违反战争法,用包括背信弃义在内的一切手段反抗法西斯。

用镜头表现对游击战的反思,始自梅尔维尔的经典《影子部队》(1969),法国城市游击战之肮脏、血腥,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意大利影片《罗马大屠杀》(1973)来得更为直接:1944年3 月23日,游击队在罗马市区用路边炸弹炸死33个德军,前者并不担心遭到大规模报复:“你说德国人会屠杀人质?好,那就让他们干吧,整个罗马都会起来反对他们。”结果,纳粹按照以1还10的比例,在罗马附近的阿尔戴阿蒂纳山洞屠杀了335名人质。有观众为此发表政治严重不正确的评论:“那些意大利人就不该招惹德国人,人家巡逻也没碍他们什么事,炸了人家自己不也倒霉吗?”

意大利影片《将要来的人》(2010)以蒙特索雷和马察博托大屠杀为背景,“将要来的人”一语双关:村妇孕育的胎儿,以及即将到来的德军、游击队。前者象征着希望,后者将给平静的山村带来什么?村民阿尔曼多十分反感德军:“为什么他们不在家照顾自己的土地和家庭?我们已经够烦的了。”该死的德国佬竟然征收猪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农民杀个猪就像做贼一样,这是游击队能够产生并得到民众支持的原因所在。

意大利热衷于拍摄格式化的抵抗、一味歌颂爱国主义,导演吉奥吉欧•蒂利提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并铭记历史。《将要来的人》不愿简单地鼓吹或质疑对暴政的反抗,而是通过阿尔曼多不愿说话的小女儿玛蒂娜的视角,展现大屠杀的前因后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意大利游击队的辉煌浸透着民众淋漓的鲜血。哪些是无谓的牺牲,哪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今天的我们是否具备鉴别的能力?

村民对德军尽管谈不上有什么好感,双方鸡蛋和酒等农产品的买卖进行得还算融洽,有时德军还玩杂耍逗大家开心。游击队袭击德军之后,后者搜索无果,面孔青涩的少年兵仍把面包切开来分给孩子们,显示出发自内心的善意。“游击队中许多人的说话和穿着跟我们一样”,玛蒂娜作文里所写并非无的放矢。盟军向游击队空投物资、游击队袭击德军落单的车辆,就发生在沉默寡言的玛蒂娜的眼前。在那个对村民最为友好的少年兵被游击队处决之后,玛蒂娜非常难过,情势也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作为德军数一数二的“垃圾”部队,党卫队第16“帝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以名头响亮、装备精良、战绩糟糕、滥杀平民著称。为报复游击队的袭击,1944年9月29日,在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雷德尔少校的指挥下,第16师在蒙特索雷和马察博托大开杀戒,至少有770名老人、妇女和小孩惨遭屠杀。躲在山上无所作为的游击队员、赤手空拳向德军发起冲锋的阿尔曼多、刺杀纳粹军官的受伤少女,影片不动声色、对比鲜明的镜头流淌着无尽的悲哀。

抗争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的抗争才最符合民众的利益。1865年4月,南军司令罗伯特•李将军见大势已去,宁愿投降被当作战争罪犯绞死也不接受部下深入山区打游击的建议:“那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人民,带来的只会是无止境的争斗和血腥的屠杀。”李将军去世之后,他曾经服务过的华盛顿学院改名为华盛顿与李大学,将军的塑像也坐落在校园内。以此观之,千百年后有人吟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足为奇?(新民周刊。原题:将要来的人)

 3 ) 投降后的意大利

印象中的意大利除了跑车和时装,就是大罗马帝国残留下来的“我是欧洲之王”的过时战略心理。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总是战无不败,德国竟然也愿意跟这样猪一般的队友结盟,只能说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间有基情。黑塔利亚 呼~


扯远了,意大利这个国家在二战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战胜国又是战败国,所以在意大利人镜头下感情和我们的一颗红心是不一样的。



本片开头就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小女孩,一言不发的看着周围的世界,这一点让我不禁联想到《铁皮鼓》中奥斯卡,同样是一言不发,却独
具慧眼,冷眼看着成人世界。


这个村子有着表面上的平静,德国兵和村民也都还算是正常生活,除了打打牙祭,调戏一下妇女,有没有太过分的事,可村民们想要干事业,却必须要获得法西斯的首肯,杀头猪也需要缴税,随着战争的深入,表面上的平静已经很难维持,抵抗组织的活动也频繁起来,德国在二战中爱好报复,在往日的平静瞬间被打破,村民认为我们和德国人都信奉同一个上帝,在教堂一定可以得到庇护,但在教堂中的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所幸无几。铁蹄跨过村庄,小女孩在影片最后开口唱着摇篮曲,无神的看着天空。。。


意大利广大群众的抵抗只有在小女孩的姑姑身上体现,颇具讽刺的是,她杀的这个德国兵那时正试图救她。习惯了中国抗战影片的全民性,无畏性,意大利的节奏慢了些许,毕竟他们曾经跟敌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消匿了反抗斗争性,一夜之间的屠杀,这也更加让人觉得憋屈,就像小女孩一样,意大利人民选择沉默,他们知晓一切,也无可奈何。


片名还可以加上一个寂静,《铁蹄下的寂静村庄》。

 4 ) 无人止痛-------------《铁蹄下的村庄》

艺术以上。战争以下。
《铁蹄下的村庄》这部电影,不是一部以常规面貌展示战争的电影,而是以一种不控诉不揭露,的态势来展示自己的内心思想的一部影片。这,可以说是一种屠杀,一种泯灭人性的屠杀。在这个周一的早上,我观看了这部影片。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电影。生活的人们,美丽的小村。平静的湖水,安静的山峦。这就是这部电影,展现在我面前的最初的阶段。女人们在做面包,男人们在堆草垛。但是,你反过来想一下,电影不就是这样么?电影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非要突出一个所谓的大场面,所谓的劲爆,它就是在述事,就是要告诉人们生活的真谛。温馨美满是人们素来的追求。
电影里的主人公只有八岁。在我们现在的年代,这样的孩子应该有美好的童年。应该有新衣穿,应该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去学习,去实践。。但,她却目睹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这段在世界大战史上不为人知的一次屠杀。这个不愿意说话的小女孩亲眼目睹了二战的残酷(小女孩的弟弟去世,从此她选择了沉默)。直到65年后的今天,二战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伤疤。但,这次事件,包括美国在内的盟军,都选择了尘封此事。多少让人感到蹊跷。毕竟,当时的意大利属于轴心国的一员。美国选择沉默无可后非。始作俑者德国,也肯定闭口不谈。这样,这段屠杀,就成为了两边默许的牺牲品。
战争关于平民,无疑是伤痛。镜头里的意大利乡土氛围,实在是一种对于意大利乡土生活的生动写生。故事的前半部分,要讲述的故事尽收眼底:房前屋后都设有神龛——即使生活艰苦,也要去教堂望弥撒,这就是村庄笃信上帝的真诚与淳朴民风。村子里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当一位老妇人说出了:“姑娘们都去当妓女或者女佣,就是不回家去怀孕”这样的话时,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男人们都已经被充军到了战场。这就是战争留下的伤疤。女人们肩扛生活,愈发艰辛。女主角用她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这样的场景:杀猪、农忙、葬礼、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村子,战争还是毫无保留的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人们也有了反抗——但都是无声的默笃骂。但沉默不代表许可,弱小的时候也有柔韧的同义词,正因如此,当战火屠城,全村老小差不多都被赶尽杀绝时,只有女主角从死人堆中爬起,带着这个村子唯一的希望,逃出村庄。隐喻着这个村庄的根没有毁灭。整部电影没有一丝的荷枪实弹正面对抗,有的只是将机枪的声音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用消音效果加上完美的配乐,将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无不是一部妙笔。随点到即止,但是却韵味无穷。让人知道了战争的冷酷,也揭示了人类的冷酷一面。
现实的生活,已经完全被和平的思想充斥着。当我们的思想一再放松,从而失去了一些真正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想一个问题:假如物质层面上的东西一下子消失,我们还剩下什么来为我们的裸着的思维遮羞呢?思维疼痛着。社会扭曲着。一切的一切都变得空洞无味。。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着三个子:车子,票子,房子,却无人顾及人们真正的东西,即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应有的东西。每个人都在勾心斗角,每个人都思索着怎样将对方置于落魄。。。。远离喧嚣,当自己置身于自然的时候,人的思绪才可以回归到淳朴,回归到真实………无人止痛。这是社会造就的痛。

 5 ) 《铁蹄下的村庄》:寂静的歌声

冷静地看待历史,心平气和的深刻反思。战争是地球生的病,为了少数一些人的利益,全人类跟着疼。对于曾经发生的惨剧,我们无能为力。仅希望那些有能力操控战争的人,可以懂得珍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你的伙伴,你的亲人。他们可能在初次见面对你回眸一笑,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过援助之手。就算这些都没有,但,请想到他们同你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疼爱着别人也被别人疼爱着。侵略者,自私,请有一定限度。

战争题材一直是影视作品备受关注的类型,故事种类也有史诗、英雄、感情、战争背后等多种。影片《铁蹄下的村庄》正是讲述二战背后,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一个完全不具战斗力的普通村落,被德国党卫军屠杀的故事。影片透过一个8岁小女孩的视线,记录着整个事件的发展。通篇更像女孩回忆录,数十年之后回忆那段经历,一切悲痛都已刻骨铭心,不再有撕心裂肺的纷乱呐喊,不再有垂死挣扎的反抗,只听到故乡风吹树林,鲜血的悲鸣,还有那稚气低唱的歌谣声。

影片令人感触至深的,是在铁蹄之下,那些村民依旧如常生活。也正是这平静生活中突然爆发的悲剧,更显示出其摧枯拉朽之力。玛蒂娜因上个弟弟死在自己怀里,而拒绝说话。尽管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但家人依旧很爱她。油很贵,还用来为她洗头;与外界来往不便,还将最美的一块花布给她做了衣裳;同学小男生一直关心着她;村里的男女们依旧歌唱跳舞;平日德国兵也会来村庄买些东西,尽管有战争,谁又能想到如此具有毁灭性。

危机一直也是有的,玛蒂娜看到抵抗军开始聚会,看到德国兵开始四处搜查奸细,看到常给小孩糖果的德国兵被杀死在自己挖的坑里。玛蒂娜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杀戮和死亡,她只希望她的小弟弟尽快出生,好好活着。当村庄的人全不在了,爸爸妈妈都没回来,她抱着弟弟,终于在黄昏下开口清唱歌谣,她依旧不明白,什么都不明白了。

比起《铁蹄下的村庄》,该片的英文片名又译《要来的人》更符合影片不喜不悲,不谴责不控诉的克制态度。影片以发生在1944年9月29日至10月1日之间“马察博托大屠杀”为背景,在这几天中,德国党卫军第16师先是在马察博托地区杀害了将近800人,紧接着在邻近村庄里又杀害了近千人。卫军将聚在教堂祈祷的村民赶到空地或者空屋,用机关枪和地雷进行首轮杀害,再为幸存者补上一枪。很少人逃脱。


文|苏筱兀。

 6 ) 马察博托大屠杀的背后

电影剧情大致发生在1943年冬天-1944年9月之间,这期间战火恰好在意大利本土燃烧。1943年7月9日,盟军从西西里岛登录,西西岛战役打响。期间意大利政坛发生了一件被希特勒称为不可思议的事件: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软禁。意大利成立了由陆军元帅裴特罗.巴多利奥领导的新政府,并且迅速倒向了盟军一方。从一刻开始,德意两国之间开始出现微妙变化。意大利军开始大量投降盟军,因此希特勒下令让驻守意大利的德军立即解除意大利部队的武装,并且秘密营救了墨索里尼,成立了一个傀儡政府。同时,德军在元帅凯塞琳的指挥下,决定放弃意大利南部地区,在罗马以南设置了古斯塔沃防线,由此固守。盟军费了差不多整整半年才得以突破,并且解放罗马。期间著名的卡西诺战役,更是让盟军消耗了相当的代价。

罗马解放的时间是1944年6月4日,这这之前,发生在电影中的期间,应该还属于德军和村民相对融洽的时期,虽然陆续有德军被游击队偷袭,但德军并没有消灭整个村庄的意图。转折点应该就是罗马解放,这个电影中没有提到的事件。罗马一旦解放,对盟军来说,解放整个意大利其实就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对意大利游击队来说,也更加激起了战斗到底的决心。对德军来说,他们困兽犹斗,但已穷途末路,所以在这种时刻,各种矛盾,仇恨逐渐加剧。影片中的马察博托村,属于意大利北部的著名城市博洛尼亚。罗马沦陷,北部的大门也敞开了。

参与“马察博托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查阅资料应该属于德国党卫军第16“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以下简称16ss)。如果你是一个军事迷,或者观察比较仔细,应该不难发现,影片中屠杀村民的德军,从服装着装上已经与之前与村民喝酒、交火的德军有明显区别了。没错,身着豌豆迷彩制服以及春季橡叶迷彩雨衣的德军士兵,完全属于标准的党卫军士兵装束。而查阅16ss战史,也可以发现,他们正是从1944年6月重新从匈牙利回到到意大利,并且在8月左右移师博洛尼亚南部。

16ss的名头为“全国领袖”,一如他们的头子“全国领袖”希姆莱一样,这是一支臭名昭著的“王牌“之师。该师依靠纳粹帝国二号人物希姆莱的名头,拥有着精良的武器,但查阅整个战史,却有着草包一般的战绩。不过在屠戮平民方面,该师却颇有心得,多次上演经典的大屠杀案例。“马察博托大屠杀”,就是该师留下的一个无法掩盖的罪恶行径。该师素质低下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经常在清剿游击队不力时,屠杀附近的村民,以此泄愤。

影片中那个被伤腿女人刺杀的中尉,出场时一度让我怀疑是不是剧组考证不足,好歹也是一个中尉了,m36制服上就一个步兵突击章,连个战伤勋章都没有,更别提ek2缎带之类的荣誉了。后来发现完全是自己想当然了,这个师有不少人是靠希姆莱开后门进去的。据说除了历任的旅长和师长外,没有一人获得骑士勋章。实在是无语。

“马察博托大屠杀”,在整个二战无数反人类事件中,差点被湮没在时间的灰烬中。对待历史的伤疤,我很赞同的一种观点是:忘却仇恨,还原真相。仇恨,很大程度是由于误解。而掩盖事实,则又会加深误解。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没有资格隐藏真相。这点,不得不佩服欧洲人。

ps: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掷弹兵师“SS全国领袖”
16.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掷弹兵师“SS全国领袖”

历任师长
1943.3.10. ~ 1944.10.24. 马克斯·西蒙 ( Max Simon )
1944.10.24. ~ 1945.5.8. 奥托·鲍姆 ( Otto Baum )

命称变化
党卫队护卫营
党卫军突击旅
第十六党卫军“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

该师编制
师部
党卫军第三十五装甲掷弹团
党卫军第三十六装甲掷弹团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侦察营
党卫军第十六装甲营
党卫军第十六突击炮营〔党卫军第十六坦克驱逐营〕
党卫军第十六高射炮营
党卫军第十六炮兵营
党卫军第十六工兵营

 短评

为毛小语种片子老是没有好的字幕><

4分钟前
  • 232323
  • 还行

看不懂,尤其是字幕....

5分钟前
  • 困难户
  • 还行

heart broken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唯一的视角在大语境下是多么重要。叙事上毫无条理,你们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承受能力啊。

8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鬼子进村。不应该看到的她看到太多。20100112,14:00

12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力荐

的确会让人想起鬼子来了,说了 纳粹在意大利的一次大屠杀,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出发,还是很吸引人眼球的------------

13分钟前
  • mark
  • 还行

安静执着坚强的小女孩,上一個弟弟的死去譲她不再開口説話。在目睹一場惨絶人寰的屠戮之後幸存,抱着自己救下的尚在襁褓的弟弟,坐在树杈上終于唱起歌。最後一幕彻底心碎。

17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希望战争永远不要来!里面的和我一样名字的女孩,是个折翼的天使。

22分钟前
  • martina的花园
  • 推荐

被平静生活中突然爆发的悲剧剧情震撼了一下下

25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这片竟然也是意大利片

30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眼前这些忙碌的生命,那一天全都会死去。

31分钟前
  • Falleth
  • 推荐

反戰

36分钟前
  • 北极光
  • 推荐

看了一小段

41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还行

这是一种追问的态度。在战争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不断进步的文化中,人性总会出现这样倒退的状态?幸存的玛蒂娜需要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谁又该对这样的惨剧负责?我们该如何防止历史的重演?过去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未来。影片差了点火候就在于历史并不能自动作答,还需要导演赋予更多的东西

4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勇敢的马蒂达的美丽的眼睛传达着自己的信念~~她活下来了最后她抱着弟弟在荒芜的村子里终于为弟弟唱了一支歌~~

44分钟前
  • luluya
  • 力荐

最后一个镜头是经典,字幕的最后结尾居然有天籁童声,很少有这种连字幕都看到最后的电影.

49分钟前
  • mei3ye
  • 推荐

稀饭

54分钟前
  • ltwdl
  • 力荐

各种拍南京屠杀的中国导演该看看,真正的力量是不需要声音的。

58分钟前
  • 布袋头
  • 力荐

孩子眼中的战争不理解加天真

60分钟前
  • 人间老北鼻
  • 还行

从不说话的8岁女孩目睹村民一个一个被杀光后抱着襁褓中的弟弟唱起了摇篮曲。

1小时前
  • 语然小语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