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

HD

主演:甄子丹,吴尊,徐子珊,戚玉武,陈观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锦衣卫 剧照 NO.1锦衣卫 剧照 NO.2锦衣卫 剧照 NO.3锦衣卫 剧照 NO.4锦衣卫 剧照 NO.5锦衣卫 剧照 NO.6锦衣卫 剧照 NO.13锦衣卫 剧照 NO.14锦衣卫 剧照 NO.15锦衣卫 剧照 NO.16锦衣卫 剧照 NO.17锦衣卫 剧照 NO.18锦衣卫 剧照 NO.19锦衣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锦衣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曾保家卫国屡建功勋的锦衣卫被奸佞利用,沦为暗杀工具,令世人闻风丧胆。因谋权篡位而被施以刖刑的庆亲王(洪金宝 饰)虽被流放塞北多年,然野心不死,暗中勾结大太监贾精忠(罗家英 饰),企图卷土重来。贾精忠在中土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不愿苟从者格杀勿论。锦衣卫指挥史青龙(甄子丹 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发现贾精忠阴谋而被追杀,身受重创后委身正义镖局以图保护玉玺。茫茫大漠,青龙在镖头之女乔花(赵薇 饰)以及天鹰帮帮主大漠判官(吴尊 饰)的帮助下准备阻止庆亲王与贾精忠的阴谋,此时,庆亲王义女——拥有绝世武功的脱脱(徐子珊 饰)身负追杀青龙的使命亦赶至雁门关……牙狼血与雪神马都是浮云神无月的巫女自然脉动孝利家民宿 第二季黑疯婆子的万圣节2梦工厂情陷百乐门末日孤舰第四季翻身三姊妹舞台2023瞒天过海菲凡记忆丘比特的遗愿雷速登闪电冲线明天我不是羔羊丛林的鱼2女麻吉美国宠物九丹妙警贼探 第二季科搜研之女2018秋季特别篇蝙蝠侠:大电影面纱芝加哥急救第二季为亲爱的我致上杀意万能管家 第一季亲爱的爱德华第一季救僵清道夫粤语Fairy兰丸~让我来帮助你的心~时空来电火线救妻一仆二主杀狼花该死的亚瑟风骚俏佳人1992新生2024职场心计文学梦生死谍恋神医传奇火力少年王2恩霞

 长篇影评

 1 ) 锦衣卫

中规中矩的港产打片,美工摄影质量一流,武打设计还算精心,剧情方面虽然狗血依旧,但咋家也知道港片这两年剧本情况不堪入目,能说圆这故事的及格表现还是值得肯定一下的 影片最亮点在于丹哥身上背着的大明十四势,可以看出港导在机关设计上的确是动了一番脑筋。

我一直对香港导演执导有关历史题材的电影持否定态度,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娱乐性十足的商业电影氛围,决定了香港导演在涉及到这类题材时的创作态度往往是信马游缰肆意妄为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表现形式华丽有余而在逻辑内容上失之于严谨。

尽管《锦衣卫》不是历史剧,但是对于李仁港而言,依然无法逃脱“精彩的形式+狗血的内容”这一模式。美工出色不是错,追求服饰的华美也是好事,但是《锦衣卫》在实际内容上依然是一部加强版的《见龙卸甲》,除了时代背景主要演员之外,其实没有丝毫新意,而且这位李导演似乎特别钟情于二战英军钢盔式的头盔,《见龙卸甲》中这种头盔乌泱泱地曾经出现了一大片,这也正是让我对《见龙卸甲》“恨之入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把我心目中的赵子龙的形象颠覆得无法接受了,至于其他无聊情节,都懒得说了,我承认我对《见龙卸甲》这部电影的个人化情绪十分严重。而这次,这种头盔又出现在了甄子丹的脑袋上,不过这次我只是有点惊讶但是没有恼怒,因为在明朝类似的盔帽的确存在过,虽然未必是锦衣卫的服饰,但好歹还不算离谱,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锦衣卫》是一部与史实无关的古装剧而已。我只是特别疑惑李导演对这种制式的盔帽为何如此依恋,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导演已经有些僵化了的执导能力。

 2 ) 锦衣卫

吴尊的杰克船长造型还不错,结果他一开口那个台湾腔(千里迢迢从东南宝岛跑到西域大漠去当土匪是怎样一种精神!)……玄武的广东腔也很奇怪又很生硬,他如果不开口是多好的一个无口面瘫野心闷骚受啊(叫玄武的就应该是无口面瘫闷骚!野心或忠犬皆可!)所以这是中规中矩的港产打片,美工摄影质量一流,武打设计还算精心,剧情方面虽然狗血依旧,但咋家也知道港片这两年剧本情况不堪入目,能说圆这故事的及格表现还是值得肯定一下的 影片最亮点在于丹哥身上背着的大明十四势,可以看出港导在机关设计上的确是动了一番脑筋。不过除了时代背景主要演员之外,其实没有丝毫新意。这是一部烧钱的动作戏了

 3 ) 江湖夜雨十年灯——再谈《锦衣卫》

说实话,《锦衣卫》这片子,谈不上经典,看三遍足够了。可掉过头来想,这年头还有哪部新片值得你进电影院看三遍呢?包括所谓的“引进大片”。

 

夸不白夸,骂不白骂。借诸葛青云的一本书名为题,下面说说我的根据。其中有感想,也有分析。

 

人间烟火

 

评价古装动作片的优劣,我有个歪理论——看你拍了多少街市和村庄,拍得越多,片子越地道、越好,反之越烂!

 

为啥俺对街市和村子这么情有独钟呢?因为那意味着烟火气,标示着这片子有多少人味儿!江湖上最大反对党的党魁任我行老前辈曾经总结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根据等比推算,人越多的地方,江湖味儿就越浓。李白诗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道尽侠义必须要在人间的道理,要放荒郊野地里,那就是蓄意谋杀,不是打抱不平了。

 

同样,搁在朝堂之上的故事,不论你砍瓜切菜杀了多少人,也很难称得上侠义。杀来杀去,无非政治斗争而已。侠义产生于江湖,侠士的归宿也是江湖,进了庙堂,那气味就不对了。

 

港台武侠承接民国武侠的传统,讲的都是江湖上的“人事儿”,帮派、镖局、客栈、赌场、青楼……无一不是满足人类最基本需要的寻常之地,就因为这些地方事事实用第一,所以透着浓浓的烟火气。一碗一筷、一桌一椅,就连身上的草帽火折,你都得考虑周全,不然准穿帮。香港武侠片不是不讲庙堂上的事,可就算是全本政治斗争的“公主复仇记”——《战神》,刘德华演的小人物都混不把公主放在眼里,张扬着草根的勃勃生气。

 

大陆导演不考虑这些。张国师有钱,把人秦宫修在一片沙漠里,饮用水估计得靠空投。《黄金甲》里的宫殿亦复如此。有人说她《十面埋伏》不是拍了牡丹坊吗?对不起,那个妓院活像个春晚大舞台,美仑美奂,就是没人味儿!他的古装电影里头,根本不敢拍什么街市和村庄,因为那个太复杂了,他驾驭不了。同样出身草根的冯小刚还不错,《夜宴》里头买药一段拍过街市,不过也就是一晃而过,跟张国师一样,他的精力都用在声嘶力竭地向庙堂靠拢上了。你说,就这种素质,把武侠片拍成“宫廷武打片”不是再正常不过了么?

 

《锦衣卫》大概是十年来拍街市拍得最多的武侠片了,所以江湖味也最浓。影片前20分钟的庙堂戏环环紧扣,直到他流落民间,情节一缓,那种江湖的趣味就跟悠然散发出来了。镖局、客栈、澡堂、酒馆、边城,一一随着镜头摄入眼底。乔花喝水的皮囊、镖师身上的补丁、边框很旧但正面敞亮的铜镜、一看就久经风霜的车马,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人味儿。午马、刘松仁、冯克安这些老演员都是宝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集体记忆,而在于他们毕生泡在这个电影上的“江湖”中,一举手一投足,那味道跟别人就是不一样。不信你看看那句“嫁给杨叔叔”之后午马斜眼看杨头的表情,不信你看看拿酒碗和烟袋的姿势,哪里是三五年的功夫?

 

这些东西不是什么“香港武侠的陈规”,而是一种经过积淀和淘洗的审美,是符合武侠本质的一笔财富。张国师金碧辉煌的牡丹坊和簇新的琉璃宫殿有什么值得夸耀?邵氏五六十年代就玩过了!《唐朝兄弟》略有些这方面的意识,但演员跟道具和建筑之间,硬是有些“隔”,因为不熟嘛,那还不是他们的世界。我大胆预测一句,未来的《刀见笑》肯定也有这个问题。这不怪任何人,只怪我们起步晚。但是,咱们不能拿无知当新潮。

 

大明十四势

 

下面聊聊兵器。从李仁港接受访谈时说的话就能知道,他懂兵器。不然不能说出“以前武侠片拿剑其实就是拿刀”这种话来。有人说他从《94独臂刀》起就没什么进步,错!单从兵器来看,他现在就不可能回到《94独臂刀》去!《见龙卸甲》用的是刀和枪,《锦衣卫》用的是主要是刀,杂以火枪和弓弩,这都是很符合历史的设定,至于有一些漫画造型的兵器,那是为了夸大威势的需要,你总不能指望脱脱拿把峨嵋刺打得青龙节节败退吧?就算不考虑兵器大小的视觉效果,徐子珊也没那个功夫啊。

 

李仁港这次给锦衣卫和镖客设计的刀都是直刃,这有一点历史基础,但更多是写意,要跟后面游牧民族的弯刀区别开来。大漠判官的双弧刃显然是马上弯刀的漫画夸张版,至于脱脱的武器则是完全的虚构,那是一根可以围在腰上的蛇鞭,但抖直了又可以成为一把利刃,软硬兼备。用衣服玩“金蝉脱壳”是这片子最出色的一个创意,是电脑特技和武侠氛围结合的比较好的例子,单凭这一点,就不好说《锦衣卫》只是在复制。大家可以注意最后青龙挥刀烧蝉衣的那段,每一件蝉衣被毁,都伴随着一阵凄厉的叫声,犹如女鬼魂飞魄散,加上韩国特效团队打造的视效(从《中天》那里学来?),张力十足。其他令人难忘的声效还包括挥鞭时的响尾蛇爬行声、法王施展鹰爪时的兽吼,还有用铃声串起的文戏。《锦衣卫》被提名金像奖最佳音效,确非幸致。


 还有火枪和各种火器,豆瓣上有人嚎叫“大明军队终于开枪了”!其实我也想叫两嗓子。大明朝的火器岂止《笑傲江湖》里欧阳全的火枪和“荷兰大炮”啊?李仁港是好样的!

 

 天鹰帮冲锋的时候用的是是上下三排的连发弩。其实照我说,应该是用五眼铳轰破阵形,然后近身抡圆了砸!在大同参观过明军留下来的武器,就是这么干的!


总的说来,《锦衣卫》的兵器系统是在大写实基础上的重新虚构,但是这比《英雄》之类在整体虚构基础上的写实,要进步很多。

 

让我不太满意的,是“大明十四势”没有充分展现魅力。从开头的锻造过程和后来的拆卸中可以看到,至少有一把是可以伸缩的,青龙客栈斗脱脱时用过。至于长刀中间的空档,似乎有锁拿兵刃的用处,但未见展示。其实从根子上说,我对片中的这种兵器不太满意。因为太过花哨,当年古龙受狙击步枪启发写出了《英雄无泪》里面的那口杀人的箱子,“大明十四势”的灵感大约从此而来,但是功能翻番,反而显得更不实用。

 

更大的遗憾,还是这种终极武器的外观太像不锈钢餐具了,照理说从“明室开国”那时候传下来的武器,不该这么簇新的。

 

铃铛

 

此前我没有谈影片的剧情,其实认真看一下,这片子的文戏是努力过的,只是没有成功地把脉络交待清楚。

 

一直觉得,青龙和乔花之间,应该是师徒关系。对乔花这个不通世事,又对江湖抱着玉娇龙式的向往的小女生而言,青龙的出现无疑寄托了她的理想。而从青龙这边看,对这个单纯地用嫁车保护了他的女生,他也是有好感的。强盗抢正义镖局的镖旗,他可以不管,但危及乔花,他就要出手了。

 

铃声是他们之间关系的灵魂道具,不知有没有人注意过,澡堂里青龙回忆残杀兄弟的往事时,以赵薇手上铃声响动的“音桥”为过渡。回忆交待,他杀了哥哥之后,是带着那串手铃出来的,那是他哥哥留给他的唯一遗物。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他把铃铛系在乔花手上,绝不仅仅是为了限制她的行动,更是一种期待。锦衣卫的路很短暂,那串象征着生的希望的铃铛,寄托着哥哥的期盼,现在他把它系在乔花的手上,显然也有期待她代替自己活下去的意思。最后脱脱追来的一刻,他果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乔花。网上居然有脑残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结为“斯摩症”,只能说是愤青脑子里进水的表现。

 

最后,乔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江湖豪客,押镖经过天狼古城。此时的她,已经不需要“只要你摇动手上的铃铛,我就会来帮你打跑所有坏人”这种哄小女孩的话来安慰了,她已经明白江湖上“尊严要靠自己争取”的道理。摇动铃铛,千里镜中飘来青龙的身影,歌声中唱得明白,“他把铃铛放在我手中”。那铃铛,是希望。

 

“有希望总是幸福的”这句台词让我想起《人间道》的最后一幕,午马对宁采臣说“谁说人间没有希望?”,两人纵马奔向彩虹。那是港片中最温馨的结局之一。很多追逐时髦的人大概很难理解,回归老片并不是固步自封,实在是因为那里面充满了鼓励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而这些,是现在萎靡的电影们无法给我们的。

 

《锦衣卫》的难得,就在于他有烟火味,有江湖,有扎实的细节(包括兵器)和浓浓的情怀。故事讲得不好,可是你细心看,那种要传承中国武侠片的心意是满满的。这部片子就像那一枚小小的铃铛一样,传递的,是武侠电影在新世纪十年黯淡之后的一点点希望。

 

小花絮一:注意青龙和脱脱重归于尽那一幕,打开机关飞出的那四把刀,正来自最后一把“奉天成仁”。这片子细节很地道的。

 

小花絮二:这片子拍对话很好玩。在正常的正反打之外,青龙在太傅府大喝“住口”,镜头猛一拉,天狼古城地窖中头领大喝一声“青龙!”镜头一晃。还有人物一出场会有镜头一晃才“找到”主角的处理,都是很戏剧化很有效的法子。我上一个帖子里还有其他的例子。香港导演的技巧绝对比大多数内地导演(包括宁浩之流)纯熟得多,而且早就过了炫技的阶段。人家来内地市场一无政策保护二无人脉支持,靠的就是对商业片技巧的把握,挣的那都是辛苦钱。

 

P.S 以我看了三场的经验来说,推荐胶片版,尽量别看数字版。

 

又及:最爱白虎!好汉子!

 4 ) 丹哥的美胸 & 薇婶的眼袋

  电影还没上映,就有报道说,这部电影的感情戏比动作戏还要Hi。我原本压根不信,因为在我心目中,赵薇一直是演“傻姑”的不二人选。但很快传来证据,让我有了点期待:赵薇怀孕了!

  统观整部电影,如果说它的感情戏还有点戏,是因为它的动作戏没什么戏。丹哥虽是从头打到尾,但我相信他流的汗,还不如《十月围城》里那场“跑酷”多。但我毅然评了四星,原因有二:一是前晚看了成龙大伯的《邻家特工》,审美能力跌倒谷底,因此尽管被赵薇大婶摧残了1个多小时,依然兴致勃勃;二则当然是为了丹哥,为他的美胸和他的眼神!

  在首映礼上,丹哥就说自己的“胸肌性感程度超过女演员”,我也不得不说:真的很大,我见犹怜!那场戏是“青龙”与“乔花”两人在“二不洗澡堂”洗完澡,丹哥光着膀子、逼向薇婶,然后镜头定格在薇婶意乱情迷的眼神……这场戏,薇婶的本意大概是想通过闪避不安的眼神,表现少女的娇羞。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34岁熟女饥渴的目光,贪婪地在丹哥的大胸脯上游移…

  片中与丹哥PK美胸的,一个是穿着小抹胸的“判官”吴尊,虽然胸形不错,但明显比丹哥瘪得多,不够抢眼;一个是演杀手“脱脱”的徐子珊,人如其名,不仅绝招是“脱衣移形大法”,而且正好脱了两次,秀了两次挤出的乳沟,但既然是挤出来的,自然是水货,而这部电影中,丹哥的胸部前所未有的“丰满”,就像现在的他,前所未有地如日中天。

  记得以前的丹哥,身子挺单薄的,没什么胸,也没什么名气,但功夫肯定比现在好,因为年轻。只是当时有成龙、李连杰:一个会插科打诨,而丹哥老是一张“扑克脸”;一个比他长得帅,最适合演大侠,而丹哥最适合演被大侠K死的终极BOSS。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记住丹哥,还是在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时光一晃18年了。当时29岁的他,演的是面如傅粉的“曹公公”,虽然只头尾两场戏,但演得很大气,是个很经典的反派。同年,他还演了《男儿当自强》中的“纳兰元述”,最后那场与李连杰的巅峰对决,绝对是功夫电影史最经典的单挑。但之后的13年,我对丹哥的记忆几乎空白,略有印象的是《战狼传说》,还是沾了李若彤的光。直到2005年,《杀破狼》横空出世……

  我想,丹哥应该感谢岁月。是岁月,让如今56岁的成龙,插科打诨都透着疲态,原先的机灵诙谐,都成了今天的装疯卖傻;是岁月,让如今47岁的李连杰,“大侠”变“老侠”,曾经的面如冠玉,多了岁月的坑坑洼洼。而依然是岁月,丹哥却依然年轻、不断成熟,只是酷了几十年的“冰眼”开始融化,于是“叶问”的眼中有了淡定;“沈重阳”舍身那一刻,眼神能迷离得让人心碎;而“青龙”的双眼里,坚毅、自信、冷酷……略带几许倦意、几分玩世不恭,像极了古龙笔下的男子,让人直想随他浪迹天涯,即使他不屑为你回头一顾,一个背影就足以让你倾心……那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最完美的双眼,是数十年寒暑一朝化蝶!
而比丹哥小16岁的吴尊和徐子珊,一个自恋地想拿眼电人,一个则想用变态的眼神杀人。或许16年后,他们也能练就丹哥那样一双眼睛,但今天的他们只能俯首称臣。

  所以从影院出来,突然觉得做男人真好,因为有一种男人只会长大、不会变老。却又想起薇婶的眼袋和鱼尾纹,尤其是被银幕放大后,更是触目惊心。为什么今天的女人容易老?想当年,34岁的林青霞、张曼玉、关之琳……是何等光彩夺目?而今天我们却要花钱看着一个34女人的眼袋和鱼尾纹,来感伤岁月无情。那试问,一个不会变老的男人,心将何往?



【杂说】
●李仁港实在是个“大烂导”,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明星愿意被他糟烬。从《见龙卸甲》开始,他更变态地恋上了“铁斗笠”,从三国到明朝,斗笠恒远久,一顶永流传,由赵子龙传到了青龙。同时,他又变态地喜欢让女人当最终BOSS,如果说《见龙卸甲》中的MAGGI Q还有些让人惊艳;这次选择徐子珊,实在是一无是处,我能接受的理由是:两人“潜规则“了,且李仁港喜欢SM。

●片中的几个老男人都很出彩:刘松仁、罗家英、洪金宝……尤其是午马演的老镖师,有场戏是路遇天鹰帮挑衅,他手猛伸向宝剑,一迟疑,却慢悠悠地拿起了烟斗,堆起一副息事宁人的陪笑。那一瞬间的“迟疑”,全靠一只手来表演,却把英雄迟暮的沧桑,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情链接】《叶问2》: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32749/



 5 ) 你给我点时间,我马上就直了

标题盗自豆瓣影评。
内容和这没啥关系= =

纠结了半天应该给四星还是三星,最后决定,我不能被男色诱惑,我要主持正义,恩!

我觉得这片子是有亮点的,人物设定(这什么概念这是,动画片么= =)是少有的让我看了心里想,恩,我喜欢这个样子,很有型啊。

丹哥的小卷扎辫子我很中意,虽然那个小胡子让我有点想笑……当然我觉得胸也很好……我想了想好像比山P的还大……丹哥据说相当引以为豪……好了我们不谈胸了,我们来谈谈那个箱子,那个箱子的设定其实很多地方用过了,比如trigun里面牧师哥哥拿的十字架,还有亡命之徒里面安东尼奥哥哥拿的……是棺材还是什么?我突然记不起来了。我觉得我们丹哥用的箱子在造型上还差了那么一点,恩,如果全部展开可以变火箭炮就好了。丹哥和赵薇背靠背洗澡那段我居然想到了spike……咳,人家spike很正经的好伐,人家是在监狱里和女生背靠背,不是在澡堂里,人家也不是肌肉型武者,人家的胸也没有那么大……话说丹哥的胸……怎么又回去了……= =

赵薇的印度人造型其实挺好看的。我觉得在这片子里她的台词功夫进步了,听起来不蠢了……

吴尊这造型,一看就是格斗游戏里的人气配角,刀子拿出来,原来是波斯王子。小喽啰们非常典型。既然丹哥露胸谁与争锋,尊弟就发挥特长露腹肌,到最后被脱脱姑娘划一刀:叫你露腹肌,叫你露腹肌!对不起我很猥琐的联想到了搞笑漫画日和:奶奶的六块腹肌给你吧——耶,我又有了六块腹肌……

脱脱姑娘造型还是挺特别的,那个头发到底是美杜莎还是什么……叫声也很特别……其实我还挺喜欢这样的设定。打架的特点是脱了衣服以后瞬移,难怪叫脱脱。

其实我一直不相信那是罗家英……

剧情方面,就很傻了,台词方面,也很雷了。我有点怀疑写脚本的人的智商,不过也还没到看完了很愤怒想死的地步。剧中的爱情确实有点假,丹哥要演文艺不如从弯人开始,我觉得那一定是一下子就入道了。

虽然我不喜欢总分总,但是我这次想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文章要旨:丹哥在电影里还是很帅的,丹哥胸好大,丹哥我虽然正义的给了三星但是我还是爱你的~

 6 ) 武侠正宗,执手故人如初见

郑渊洁曾写过一个童话,假托古代的神奇生物——龙——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结果“龙的传人”因为它长得与画像中不一样而拒绝承认它的“龙格”,甚至给他起了一个名字“亚龙”,以资区别。故事的最后,真正的龙黯然离开了龙的传人,回到属于自己的时代。

《锦衣卫》就是这样一条穿越时空的龙,秉承了所有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风采,而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却发现曾经被新武侠电影哺育的那帮所谓“老港”已经不认得它了。理由是“故事太肤浅,台词太雷人”。这种错位,未免令人尴尬。那么,究竟是谁错了呢?是这部电影确实稀松平常,不值一哂?还是我们已经被内地电影市场的风刀霜剑陶冶得连好坏香臭都分不出来了呢?

我先挑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部电影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一部武侠作品,其美学形态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最前沿。扣除剧情方面的失分,即使放到90年代初的新武侠大潮中,也会是中上的素质。

为了不让问题过分复杂化,我们可以从八九十年代新武侠电影入手,来解读这部作品的来龙去脉。原因一是这部近作显然与这类型电影的渊源最深,二是因为新武侠片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巅峰时代,通过它,可以追索到之前所有的武侠脉络。这里我们摘开新世纪的大陆武打电影不提,因为那些是怪胎。

先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始,那些当年令我们痴迷的新武侠作品,其核心要素是什么?区别出这些,然后才好说《锦衣卫》的渊源。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大概有4点,1,动漫式的夸张美工,2,摄影、剪辑和特技,2,音乐,3,胡风。这肯定不完全,期待同好补充,不过我自认为它基本囊括了我们称为“新武侠”的那些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方面。

以下一个一个来说。

一,动漫式的夸张美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武侠片就是华语武侠的全部,其美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六十年代初以前,以粤语残片和邵氏武侠为代表的舞台化阶段,主要借鉴的是京剧的装扮,当然据说《王氏三侠》中还有西部牛仔的装扮,我没见过,邵氏六十年代末期的服装和舞美多有借鉴日本剑戟片处,这倒是领教过的。不谈那些民族主义的废话,这反映了类型片之间相互吸收和融合的旺盛活力。

第二个阶段是写实阶段。邵氏电影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摈弃了那些舞台化、不利于打斗的扮相。伴随着武侠电影向功夫电影的嬗变,符合人体运动要求,并且有一定历史现实依据的服装和道具成为主流,最终阶段就是我们在TVB武侠剧里面看见的那些。胡金铨的电影代表了写实阶段的极致,但是因为费工费料,并未成为主流。

第三阶段就是新武侠的夸张动漫风格了。这种风格的源头之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动漫文化,例如东方不败的今川义元扮相和炼锋号里的短打扮。但是我认为——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新武侠电影最主要的美工灵感源泉,就是胡金铨!

尽人皆知,徐克跟胡大师在《笑傲江湖》中闹得很不愉快,但同样明显的事实是,徐克电影的形态显然极其类似胡金铨电影,尤其是在服装这方面,是百分之九十的照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新龙门客栈》中鞑子头上系的手巾,是吴明才在《空山灵雨》中戴过的。《倩女幽魂》中宁采臣的背囊,也是从《空山灵雨》中的孙越那里借来的。《笑傲江湖》中侠客们穿的书生服,显然是《忠烈图》中伍继园那一身。当然,一阵风可不只这一身衣服,还有身白的,借给了《青蛇》、《梁祝》和《刀》。《空山灵雨》中徐枫的发髻,传给了《倩女幽魂》中的小倩。《大醉侠》中的罩袍,也叫《笑傲江湖》中的古公公借去施展了一回气功。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有心人比较一下徐克《笑傲江湖》之前的武侠作品如《蝶变》,就能看出来他在美工方面受了胡金铨多大影响。以至于他的作品无论时代背景是哪个朝代,看起来都像发生在明朝!新武侠旗手都如此,跟风的就更不必说了。

也正因为如此,不好说新武侠的风格是写实,而只能说是融合了哥特、东方和洛可可风格的动漫风。

《锦衣卫》不用说,继承的就是这股脉络。而且很纯很纯——是直接回到了胡金铨那里。那顶为人诟病甚多的帽子,导演自己解释过,还不明白,还有疑问的,请看这里。你可以质疑李仁港的历史常识,可总不能跳起来说胡金铨也犯糊涂吧?

还有刘松仁扮演的赵审言的纯静冠。

《锦衣卫》里的美工分写实的和写意的两类,写意的一类,我们后面再谈。这里只要明确写实的一类即可。宣传总在把李仁港和张彻相提并论,他自己也承认不讳,不过我始终认为,无论徐克也好还是李仁港也好,他们欠胡金铨的,远远超过欠张霹雳的。

二,摄影、灯光、剪辑和特技

新武侠电影在这方面的成就,堪称其最鲜明的特色。我还深切记得第一次在录像厅里看到《人间道》的经历,出来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看过《武林圣火令》、《如来神掌》之类老片的人应该会明白,那些快速剪辑、钢丝和动画特技之类的手段,在香港电影中是有根的。但是集大成的,显然是新武侠,它彻底革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

这篇文的题目毕竟不是《新武侠电影论》,为节省篇幅起见,我就挑《锦衣卫》中涉及到的一些段落来谈好了。

关于摄影,《锦衣卫》与新武侠中徐克一派的风格大不相同,通篇基本没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机位和视角。我想这是因为李仁港的世界观与徐克不同,比较中庸平和,没那么偏激。李仁港拍文戏时候,摄影机多半是保持在水平位置上,中规中矩。

《锦衣卫》的摄影让人想起最多的还是另两部新武侠经典《白发魔女传》和《东邪西毒》,要言之,就是升格拍摄静态影像,放大时间的流逝。中间曾有几次用来渲染英雄人物的细节,有兴趣地可以留意一下,拍出来的人特别有神采,所谓浪漫武侠嘛。这种手段说来简单,没在大银幕上看见却也有十几年了也!

另外就是新武侠没落之后才兴起的快慢镜,伴以机位的快速移动。自从老杜在《暗战》里玩开了这个花活之后,武侠电视剧里倒是很快就抄了去,可惜用得太滥了,也太烂了。《锦衣卫》里面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有开头青龙在赵太傅府吊钢索躲避迎面的官兵,还有中间火枪队赶路的一个镜头,打戏中大概也用过几个渲染人物造型,但是不明显。这就是李仁港的聪明之处了——用,但是不滥,只用在该用的地方。

全片的镜头可以说分得非常细致,说是商业制作,比国内的艺术电影还漂亮。举个例子,青龙在太傅府与赵审言的那段对话,随着谈话内容冲突深入,正反打的景别不断变大,最后青龙大喝一声:“够了!”本来已经是面部近景的镜头居然猛拉了一下,变成特写,剧力陡增。香港导演就能细致到这个地步。

新武侠电影的灯光,大饼总结过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积光的运用。这一点在雁门关地窖里和天狼古城里最明显,前者伴以花纹繁复的大门,后者是狰狞的金刚像。效果超好!

影片的前半小时的打光是最新武侠的,照大波的说法,电影里香港的夜总是蓝得出奇,亮得出奇。前面半小时的情节让我想起《带子雄狼》第一集(最酷的一集),而纯夜景拍摄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两部也是主打夜景的电影,《白发魔女传》和《笑傲江湖》。顺说,影片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前面表现青龙的黑暗使命,所以是夜景,后面多是日景,则是表现他弃暗投明后人性的复苏,最后拍他在落日中策马,则是寓意与光明化为一体,涤尽罪恶。都是很好的安排。

《锦衣卫》的剪辑,当然秉承了新武侠的快速剪辑(其实源头又在胡金铨那里),好多人抱怨剪得太碎不好看,我建议这些人还是去看跆拳道比赛,那个一定能看懂。不是新武侠熏陶出来的人,是很难快速接收到那么多信息,然后拼成一个完整格斗场面的,这跟老爸老妈看不懂漫画是一个道理。

这一段的最后说说电脑特技,新武侠所谓的电脑特技,其实很简陋。跟后面那些《风云》啊,《中华英雄》啊之类不好比,可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服务于剧情,不会为了秀特效来硬扭桥。这一点,《锦衣卫》也继承了,影片的特技镜头其实也不少,但是都很妥帖地镶嵌在故事发展之中,让你看了不出戏。例如从天鹰帮马队冲锋的俯视镜头突然拉到空中,呈现雁门关的大全景,这是在交待环境,脱脱金蝉脱壳的神功则融入了格斗和美女的元素,只会觉得一种诡异的美,并不是为了展示技术。特技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营造戏剧冲突,这是个好习惯。

说到天鹰帮冲锋那段,有个剪辑失误不得不谈,就是远景上看来笔直的冲锋道路,后面为了回避锦衣卫的弩箭为什么射不中他们这个问题,居然加了一个马队转弯的交代。

三,音乐。

论音乐,新武侠比旧武侠是一大进步。传统武侠片配乐,黄梅调时代就不用说了,七八十年代多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电影真正有专门的原声配乐,又是新武侠的功绩。而且这配乐中又多有一首带有古风的主题曲,《黎明不要来》、《傲》、《沧海一声笑》、《白发红颜》等等,不用多说。算来,只有《新龙门客栈》和《东邪西毒》是例外,然而那配乐也是经典。可以说,有完整的电影配乐,有极为衬戏的主题曲,这是新武侠横行江湖的一大法宝。

《锦衣卫》的配乐,可以说是集《东邪西毒》交响乐风格与传统民乐主题曲之大成,捷克乐团自从《见龙卸甲》开始,就以其大气磅礴的演奏,为传统武侠带出一份苍凉豪迈的意境。剧中无论“白虎斗脱脱”的妖异香艳,还是天狼古城伏击战中的热血搏杀,配乐都极强地扩张了画面的氛围。最后黄沙落日中青龙策马踩着鼓点而来的一幕,竟让我想起了《东邪西毒》中的“天地孤影任我行”的配乐经典。

主题曲《锦衣卫》以悠扬的马头琴开场,萨顶顶的演绎虽然失之浮滑,但歌曲本身确实是近年难得的佳作。不管对电影什么态度,至少这一点大家还是认可的。

与音乐相关的是音响。《锦衣卫》中那些凌厉的格斗场面,音响的功劳不可磨灭。印象最深的是脱脱出鞭时,至少用了两种声音来衬托威势,一种是金属破空之声,另一个是类似响尾蛇在沙上爬行的响动,一刚一柔,效果极佳。大漠判官决斗脱脱时,空中下劈的一刹那,响起一声狮吼。对比前一阵子的《刺陵》就能看出,《锦衣卫》打戏中声音的运用要考究得多。可惜这些抓人的音效,普通观众紧张过后就忘了,不懂得体会。

从音乐和声响这方面来看,《锦衣卫》不但继承了中国武侠巅峰期的成就,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国内武打片连砍竹子的音效都要拿出来炒作,说起来就是个玩笑了。

四,胡风

胡风只是个概括的说法,文一点的话应该说多元文化,或者文化混杂。历史本来就是多元文化混杂的,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成为史学界的主流。武侠片的古代背景使得它不可避免地要对这个问题表态。而这表态中的差异,也是新武侠的特点之一。

传统武侠片一般都是关于汉人社会的内斗,异族顶多作为中原文明的挑战者或仰慕者出现。日本武士挑战中原侠客的桥段百拍不腻,那是挑战者,而六十年代《儒侠》中出现暗恋侠士的番邦女子,就是仰慕者了。

这种情况到了八九十年代,有了很大改观。某种程度上,新武侠可以看作是新浪潮的余波所及,而新浪潮的旗手们,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对国外新史观耳濡目染,而且亲身经历过文化碰撞,对于异文化自然会有一份敏感。反映在电影中,那就是“胡风”大盛。

徐克的那几部经典三部曲就不用提了。老树妖的发髻借自蒙古族,十三姨的西洋装迷得黄飞鸿七荤八素,好端端的日月神教被放到了苗疆,东方不败阿姨和东西方不败阿姨的手下更是从东洋的武士、忍者到西班牙火枪手,整个一八国联军。《龙城歼霸》里的海盗举杯畅谈在巴黎的艳遇,还没讲完就丧生在黄飞鸿和鬼脚七的左轮枪下,《刀》里定安在街市上买的十字架最后救了他一劫,白发魔女的满头珠翠分明又是藏人装扮。直到《七剑》里面,徐老怪还不忘给风火连城的士兵每人配备一顶西班牙头盔。

总而言之,新武侠的美学风格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杂货铺。只要你有一颗开放的心,你可以在里面神游天下。

好玩的是,新武侠的这个渊源,无巧不巧又是继承的胡金铨。前面我们说过,《忠烈图》的美工堪为《笑傲江湖》系列的原形,从一开始日本浪人站在海边图谋复国的镜头,到伍继园的打扮,《笑傲江湖系列》无不亦步亦趋,而畲族女英雄伍若诗的打扮,完全可以认为启发了苗疆的设定——研究民族学的人都知道,苗瑶畲是不分家的。胡金铨的美学理念,在当年可谓极为前沿。这一点看看张彻在《江湖汉子》和《八道楼子》里把蒙古人拍成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锦衣卫》的美工,直接让我想起徐克晚期的《刀》。虽然都是发生在西部边城两部经典,但《刀》的美工显然比《东邪西毒》更能折射当地的文化混杂状况。那些富有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标志着徐克盛年在美工上最为混搭的一部经典。而《锦衣卫》比这还要更进一步,干脆把雁门关打扮成了一座伊斯兰教城市,市面上跑的都是胡儿。符不符合史实我不知道,不过当年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胡人聚居还是有可能的。关键是李仁港的这种多元文化诉求,我估计跟他在加拿大求学的经历有关系,跟他受徐克的熏陶,肯定也离不开关系。

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大漠判官,别只懂得挑剔吴尊的台湾腔,注意他手里那枚金币。没人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不是一锭银子或者一枚铜钱?因为那是中亚的货币,而在边贸中,这种货币相当常见。电影中的那一枚从特写看,有伊斯兰武士骑马的像,边缘有字母文字,李仁港显然是参照过历史实物的。《孔子》里季孙斯丢给仆人的那一枚是银子还是铲币,他敢给个特写让你看吗?这就是细处的功夫。

《锦衣卫》的美工结合了中原和伊斯兰的特色,关键是不管哪边他都做得很到位,从开始的中原庙堂之上,到汉人的江湖,再到胡儿的边城,只要不是故意追求造型的夸张,每一个细节都很地道。很多人骂《锦衣卫》不懂史实,问题是,他们还没证明自己懂史实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已经可以看清楚,《锦衣卫》是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最高峰——香港新武侠电影的继承和发展,涵括了所有那些最为关键的核心特征。有人说,你还没说故事呢!那是因为我认为,相对于其他核心要素来说,新武侠电影的故事并不出奇,大多数“新什么什么”是旧瓶装新酒,顶多是多了一些同性恋的元素,跟老片比起来也并不算新鲜。新武侠的那些关键的影像标志,其实是可以放进各个导演不同的诉求,绽放出不同的美丽。

我希望这些分析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锦衣卫》是有根的,脚下站的是武侠电影一百年的龙脉,后面支撑着的,是几代武侠电影工作者的心血积累。这本来就是一份属于所有中国人的遗产,只不过在最近十年中被无知地丢弃了。轻佻的内地导演们以为他们可以在这片被深翻过无数次的沃土上移植自己在文艺片中的成功,事实只是证明了他们的愚蠢,拍出来的那些簇新的廉价品完全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而《墨攻》、《投名状》和《七剑》这样的电影虽然也是在新武侠基础上的前进,但都只是实验品,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近十年来,能接续新武侠脉络并在吸收东西方先进美学基础上前进的电影,只有一部《锦衣卫》。

所以也就不难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激动了。电影是现场的艺术,对走出影院的普通影迷而言,声光的冲击会逐渐淡漠,只有剧情和台词可以反复咀嚼,咀嚼得多了,所谓不合理和硬伤自然会出来。但别忘记,在电影院里的那一份心潮澎湃同样不是虚假,那都是细致的声画铺垫出来的,值得细细品味。我这么说不是给《锦衣卫》难尽人意的剧本开脱,我只是觉得,这样一部在视听方面做出了杰出效果的作品,不宜被一句“文戏零分、武戏不错”的场面话打发过去。

对于武侠片的拥趸而言,如果你确实受过新武侠的熏陶,如果你对最近十年的武侠片现状不满意,那么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样支持《锦衣卫》。只因为他证明了一件事——我们的记忆没有死去,他还在伴着我们一起成长。面对历劫归来的老友,你还愿意认他吗?

PS.五年前,也同样为《七剑》激动过,写了一篇长文,过程非常快乐,五年后,这样的感觉又回来了,因为让我感觉回到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影迷阶段,少了很多这五年来沾染上的世故和俗气。因为是随性文字,零七碎八不可避免,看在这是我给李仁港,不,是给武侠电影打的一份义工的份上,千乞读者谅解!

 短评

很多黑赵薇的在花木兰那没黑够又来锦衣卫这继续黑了

3分钟前
  • MONKEY
  • 还行

这是一部腐片来着,吴尊和甄子丹的羁绊啊羁绊!

8分钟前
  • 一颗麻团
  • 还行

我是多么希望甄子丹最后彻底击败脱脱姑娘啊~~

11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甄子丹对赵薇说:“以后有任何困难,只要你摇一摇手上的铜铃,我就会立马出现来帮助你。”贺岁片真是一片更比一片雷。

13分钟前
  • 影志
  • 很差

为啥要脱脱跟青龙死在一起?郁闷

17分钟前
  • lawson_tao
  • 推荐

“乔花怎么办啊,这婚也退了”

18分钟前
  • subdragon
  • 还行

文戏看的人想笑,武戏看的人想哭,通篇令人匪夷所思的冷笑料,又一雷片问世了。吴尊是在COS基佬版的杰克船长么?还露脐……

2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较差

前1/3的时候让我看到过去港片的范儿来,中1/3的时候让我看到现在合拍片的姿态来,最后1/3的时候让我感觉到这又是一部凑东凑西的刺陵片来。——港片的武侠时代已经过去

24分钟前
  • 无为啊
  • 较差

一大清早去看了首映还不错,赵薇的西部牛仔帽子造型挺潮。

27分钟前
  • 四小夕
  • 力荐

喜欢这样的调调

32分钟前
  • 别人老公
  • 还行

快意江湖,支持武打片~~~~嗯甄子丹的那套不銹鋼刀具不錯,徐子珊有殺氣名字叫脫脫,吳尊出來吼一嗓子天鷹幫殺到~~~洪金寶啊洪金寶羅家英啊羅家英

37分钟前
  • 葵小屯
  • 推荐

被赵薇的义无反顾和冷血杀人机器甄子丹的内心情感所感动 虽然吴尊的出现有些突兀 徐子珊的角色安排有些刻意 那声破坏气场的“花”让我从快落泪到大笑。。。但是整体而言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41分钟前
  • winniwanwan
  • 推荐

美术摄影武打都是一流的,故事再流畅一点就更好了

43分钟前
  • 朵云
  • 推荐

好吧~ 李仁港 再也不对你的电影抱有希望~1.脱脱 的裹胸实在很潮~ 至少在那个年代2.甄子丹 的大风衣真拉风3.吴尊 那台词真是高大全4.赵薇 最后你果然是朵花。。

46分钟前
  • BTcooky
  • 还行

看的就是武学。。

51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编剧没把观众智商放眼里

54分钟前
  • 我是一个马甲
  • 还行

那個叫脫脫的太惡搞了 愛脫送你根鋼管

55分钟前
  • 还行

脱脱这个女人太霸道了,甄子丹这样的肌肉男她不动心,吴尊这么帅的她一刀下去也不心疼。此女绝对是拉拉,估计是喜欢赵薇,抓去一回又一回。

58分钟前
  • dazedclove
  • 还行

脱啊脱,满足死。赵大妈,台词雷。大漠飞鹰和天鹰帮杀到都是久远的传说(致敬朱赝品大哥么)?很佩服李仁港的想象力(附赠《黑莓大侠》片尾曲:刀是什么样的刀……)。PS.那个帮吴尊拿胸衣的眼神女是谁?

59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1.吴尊穿着小抹胸,喊着天鹰帮驾到,由大盗变成了盗亦有道@¥……*@¥%……@¥% 2.如果脱脱再多穿一件衣服,就能打赢子丹哥了,最后不够脱了……不过脱脱临死前享受的闭起了眼睛哎。

60分钟前
  • 开树的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