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

HD中字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约翰尼·李·米勒,娜奥米·哈里斯,埃拉史密斯,卡尔·约翰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2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3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4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5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6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3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4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5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6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7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8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19弗兰肯斯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美丽世界的孤儿们

作为伦敦National Theatre Live登陆中国的首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在当代MOMA的点映很给力地请了编剧尼克·迪尔到场,不过本尼迪克·康博巴奇先生的粉丝数量实在超乎想象,使得演后谈愣是从“弗兰肯斯坦作品研讨会”歪成了“卷福演技研讨会”。笔者憋在心里的问题生生被一位姑娘的示爱抢去了机会,真是哭笑不得。

在满场为卷福同学的小眼神小动作惊呼窃笑时,我却被John Lee Miller扮演的弗兰根斯坦的一句台词震撼得瞬间落泪,当Creature对他的主人喊道“我想要的不过是你的爱”时,弗兰根斯坦苦笑着说:“我不懂爱,我只会恨,我是个怪物。”就在前一场戏中,弗兰根斯坦的父亲望着精神混乱的儿子,说出了他对Creature讲过的一模一样的台词:“我做了什么啊?我带给了世界一只怪物啊!”原来这美丽世界的孤儿不止Creature一人,创造了他的弗兰根斯坦,内心承担着同等分量的痛苦。

Creature这条线索上的故事写得几乎完美,完美到妨碍了弗兰根斯坦的内心表达大概是它的缺陷之一,此外从一个对世界怀着好奇和善意的灵魂转变为自卑而充满报复心的monster,只凭一场戏一个舞台行动就完成心理转变,个人认为还是仓促了些。那么多刻在Creature心里的诗句瞬间烟消云散,文艺无用论吗?作者在某些问题上显得缺乏信念,使得观者难有痛快而彻底的体验。

BC的演技也几乎完美,开场十分钟的纯形体让我想起了头天看过媒体场的朋友的玩笑:“看了开场你就知道,在《福尔摩斯》里面卖个萌什么的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动动小指头的事情。”不过还是要顶着卷福粉的口水说一句,BC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丝俏皮,使得Creature这个怪物缺乏了悲怆的力量。即将上位美版福尔摩斯的John倒是演得很好,只可惜出来得晚了一些些,BC的能量已经霸占了剧场里所有的空气。

如果刨除在戏剧学院课上看得那些《茶馆》《推销员之死》的投影,《弗兰根斯坦》应该是我第一次在大荧幕上观看舞台作品。NT Live的宣传片做得精美至极,开场前的预告看得我是热血沸腾,作为一个一直在寻求舞台与电影融合的人,看着那些闪耀的明星简直是看到了新的艺术形式。不过整场戏之后自己还是被打回原形:电影永远无法提供那种现场感和整体感,电影永远无法取代舞台,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看戏,老老实实做戏吧。

 2 ) 短评放不下了(

Danny Boyle从人造人的视角出发导演了这场戏,这也是我阅读《弗兰肯斯坦》时的关注所在:那个被造出来的人如孩子一样学习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学习语言和知识,产生情感和思考,他不也同样孤独吗?他不也渴望爱与怜悯吗?

这部戏对《弗兰肯斯坦》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侧重了人造人的个人成长,选择盲老人和伊丽莎白作为试图接纳他的对象,但这种和谐共处的希望又必然会被人类自行打破,弗兰肯斯坦在这里不再是被恐惧所支配的形象,他仍有理智和勇气与人造人进行争辩,在某种程度上与人造人是一体的,是柏拉图会饮篇里连在一起的人,他们同样追求爱但又得不到爱,想要感受人性的温暖却又将其撕碎,其中一者需要被摧毁的话就是两个人共同走向不可避免的毁灭。

Benedict将他感知身体的颤抖、初次体会到阳光、水和自然的惊奇、不被人类接受的孤独与愤怒都一一展现出来了,充满了感染力,是我也想站起来狠狠地鼓掌五分钟的程度。

 3 ) 虽然今天很累,槽还是不吐睡不着觉!

今天跟几百个妹子同处一室把这两部看完了,我是快开场前冲进去,结束后马上冲出来,为什么就没有汉子喜欢BC呢,为什么我就买不到中间的票子?那样就可以跟外国的帅锅坐一起了捏,密集恐惧什么的就不怕不怕了捏。=。= well,废话不多说,赶紧来一吐为快。两场看下来我还是更喜欢BC演科学家的那场,虽然夸BC演怪物演得怎么怎么神的话已经快把我的耳膜撑爆掉了!o(>﹏<)o 对于怪物这个角色,BC的肢体动作以及台词都比Jonny的更夸张,看得出他很卖力,功课做得很认真,很有才华。。。。blahblahblah,但我还是觉得他有点过头了,他的夸张甚至有点影响剧的节奏,虽然只是打了些很细小的结(真的到演床戏杀人摸女人的时候么倒放不太开了,看你亲Jonny倒是蛮起劲的!),不管怎么说Jonny的那版的确更流畅自然,几乎没有让观众出戏(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纵观BC演的各种角色,我发现他是很不适合演智力有残缺的角色的,怎么看他都像是在装傻,而且装得非常滑稽,我会笑并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嘲笑他演过头的那副傻样儿,而且他各种扭曲的bodylanguage,根本就是在炫耀他的翘臀吧,=。=可惜他扭得再像,也敌不过Jonny那双天真有神的大眼,而且Jonny更壮,嗓门更加粗哑,光头也比较好看,演技又收放自如。而BC好像有点忘我,只顾自己演得爽而不管别人心里是什么样的OS。啊不管怎么样,我挑的这些刺真的只是很小很小的几乎让你没有感觉的刺!(←是有多没种!?) 当然我也不是很满意Jonny演的科学家,拜托,当看到他穿塑胶围裙的时候谁会觉得他是科学家,杀猪的吧亲?而且他自己也说他演科学家的时候会被演怪物时的情绪影响到。。。这是不应该的吧? 而让BC演这种IQ比EQ高几百倍的角色那是易如反掌,他穿长大衣白衬衫也更帅气,我是一百个相信他不懂得什么是Love。 另外想提一下开始想补DannyBoy的电影了(我更喜欢这么叫他),以前看过的猜火车、sunshine、甚至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什么的都好喜欢,剧中当那个类似火车头的东西出来的时候我汗毛都竖起来了,而且竖了两次,虽然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 最后,我必须跪下,面朝西膜拜大英腐国,最后两人互相表白一起私奔北极的结局让我措手不及,只能鼓掌叫好了!Bravo!!!

 4 ) Frankenstein 影评。剧透台词出没注意

看了Danny Boyle的Frankenstein到现在已经几天。当初打算看完就为天朝的同学们写个review,但还是故意拖了一下。因为实在太震撼,觉得自己需要时间消化表演,整理思绪,反复咀嚼片断和台词,才可以写出客观的东西。

首先说一下,我一直喜欢各种剧院表演。当初做学生的时候,暑期跑去美国打工,天天走路省车费泡面热狗当三餐住便宜青年旅馆,省下来的钱都去百老汇看了各种歌剧。在英国,优秀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所幸我人不在伦敦,否则囊中一定经常羞涩。也是因为这样,我也算看过很多相当有水准的作品,大成本或者小制作,什么都有,所以也不算毫无经验了。

之所以提到我的这点小小爱好,是因为刚才去汤上看了看,发现大家的review大部分都是“好棒啊演得真好我都哭了啊”之类毫无营养的东西,至少我还有点比较。去看之前我特地没有看任何评论,因为不想先入为主。尤其是这部一直盼着看的戏。

周一看了Jonny Lee Miller演的怪物,紧接着周四看了Benedict Cumberbatch版本的怪物。这两位都是知名的优秀演员,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他们演出的舞台剧。所以并不知道到底能精彩到什么程度上去。舞台演员跟屏幕演员不同。剧院演出需要投入相当的激情。没有了导演的介入,剧组的配合,天才的剪接,演员们全靠自己把整个故事传递给观众。这样的诠释,无疑更加纯粹,更加考验演员的功力。

导演Danny Boyle和剧作Nick Dear这次的合作可以堪称完美。尤其是利用两个十分优秀的演员来交替表演Creature和Victor Frankenstein这个创意真是叫人叫绝。虽然这并不是首创,但是放在这部戏里是相当大胆的尝试。因为怪物和科学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

我当时想,演得好一个角色,另外一个可能就差了那么一点。而且观众们一定有比较和个人偏好,把一个演员的长处来比另一个的短处感觉不是很公平啊。结果证明,我先前的看法实在太狭隘。这两位明显是较好的组合:两个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相互挑战,一起闪耀出万丈光芒。

迄今为止Mary Shelley的这部小说已经被改编成42部影视作品了。我对多年前看过的1931年黑白电影版印象十分深刻。Boris Karloff的怪人没有被赋予语言的能力,因此对怪人灵魂的剖析全部表现在他一双呆滞的眼睛里。之后看的很多部科学怪人的片断,不自觉地就拿来跟这部电影比较。现在想想其实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

之所以对怪物的角色更加期盼,其实是有一种好奇在里面。众所周知,科学怪人是人类首次对造物主权威的挑战。怪物觉醒的最初,有着像婴儿一样干净的灵魂,生存在极其丑恶的外表之下。原本如果他可以被自己的创造者接受,很多可悲的情节就不会发生。因为他本性上是非常忠诚的。他残暴的性格实在是被驱逐之后种种残酷的虐待所形成的。

周一的米勒版本,因为是第一次看,所以震撼要更加明确一点。作为缺粉,我原是不由自主偏向Benedict的表演,但是实际上,米勒的怪物相当的精彩。虽然只是影院放映,还是可以透过屏幕真切感受到他无比强烈的感情,和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因为丑陋的外表和不协调的动作,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迫害。世界何其大,他却只有一个人。盲老人是第一个对他和善的人,教他识字,劝他向善。因为没有受到外表的蒙骗,反而可以更清晰地触摸到他纯粹的灵魂。

老人叫他形容月色,他说,“It’s solitary, just like me.” (月亮很孤独,跟我一样)。怪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可以爱人与被爱,跟他读过的书《Paradise Lost》(失乐园)里所描绘的一样,一种爱的权利,哪怕无从选择。可惜他因为被抛弃,被残害而深入骨髓的自卑,早就让他内心善恶的天平失去了准心。“God was proud of Adam, yet Satan is the one I sympathise with” (上帝为亚当而自豪,但是撒旦却是我同情的那个。)

米勒版的怪物有种深切的悲情色彩。仿佛透过他,可以看到一个年代正在为偏离正轨的行为准则和对责任的玩忽职守而付出代价。是这种完全超乎我想像的认知让我一时间无话可说。

缺演的科学家Victor Frankenstain,实在是非常令人无法同情。当然这充分说明他对角色完整的演绎。Victor是一个自负的天才科学家,能够窥探造物主的神秘却无力体会神赐予的感情。这样伟大的发明却无从分享。如此的禁忌反而让他更加自以为是,以至认为自己作为人,就一定懂得‘爱’。Victor的爱是自私的,渺小的,自欺欺人的。他的爱里没有责任感,没有付出,有的只是自我为中心的理所当然。他最后一幕终于承认:“Every chance I had of love, I threw away. Every shred of human warmth, I cut to pieces.”(每一次我有过的爱的机会,我置之不理。那一点点些许的温暖,我将之粉碎。) 可惜失去的已经太多,觉悟已经太迟太迟。

Benedict版的Victor真是入木三分。加之戏剧化的表情动作上又带了一点Sherlock的冰冷和不近人情,真让我从内心里反感。为了摆脱他一手制造的悲剧,他答应怪物的乞求,为他造了一个跟他一样的生物跟他作伴。然而牵着自己更加完美的作品,他反悔了。当着怪物,他说:“Look at her lips, her cheeks, her breasts, who wouldn’t desire such breasts.”(你看她的唇,她的脸颊,她的胸脯,谁不渴求这样的胸脯。)他质问怪物,你怎么懂得什么是爱。只因为他是他的造物主。自负的性格使然。

再谈缺版的怪物。其实两个版本惊人的相似,然而仔细看来又有很多表演细节的不同。Benedict不愧是Benedict,从他的采访不难看出他本人博览群书,谈吐不俗,相当有内涵。他对怪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表现在他一举一动上。比如怪物‘脱茧而出’的第一幕,他只用手按在胶布上,就立刻给人一种新生命的期待,一种奇妙的雀跃感,好像非凡的事情将要发生。
缺的怪物,更加孩子气一点。他的怪物,丑陋的同时却十分纯粹,尤其前半场受到各种折磨的时候,让人总有种奇特的保护欲。他将对于错,丑于美,善与恶演绎地更加直观。他从开始的渴望爱与被爱,到后来的渴望复仇,是因为这是他仅存的唯一生存借口。他的表演让我联想到《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里面一句台词:“…this loathsome gargoyle, who burns in hell, but secretly yearns for heaven…” (虽然被地狱之火焚烧,但我依然向往天堂)。

Benedict的表演一向十分具有爆发力。在后来残暴地杀害那些无辜的人的时候,怪物内心的绝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悲愤的同时不由得同情起他来。Frankenstein实在是一部十分压抑的剧作,因此缺的表演可以说让整部戏升华到了一个人性的新的高度。

米勒的科学家比起缺的更加稳重。他连焦躁都有种沉重的负疚感,这是缺版所没有的,因此也就让人气不起来。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加完美。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更何况这种区别其实无比细微。

这部戏的最后,追杀怪物的科学家被怪物引领到了北极。冰天雪地里,Victor真正弹尽粮绝处于生死边缘,终于占了上风的怪物回过来抱住他的造物主逐渐冷却的身躯大哭:“What will it feel like? Can I die? Frankenstein forgive me, my cruelty, please forgive me. All I wanted was your love, I would have loved you with all my heart.”(死亡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也可以死吗?Frankenstein原谅我,我的残忍,请原谅我。自始至终我只想要你的爱,我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爱你。)

苏醒后的Victor终于认清自己:“I don’t know what love is.”(我不知道什么是爱)在怪物怀里,他低声道:“Hatred is what I understand. Only you give me purpose. You, I desire. Go on. Walk on. You must be destroyed.”(憎恨才是我所明白的。只有你赋予我生存的目的。你,是我渴望的。去吧,继续走下去。你必须被摧毁。)

在震耳得如同《Silent Hill》(寂静岭)音乐节奏中,科学家和怪物,一前一后消失在白雾之中。

 5 ) It is all Oedipal...love, hate, betrayal, revenge...

前言: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影评,因为评论的依据是2月19日下午Preview现场。到首演,以及National Theatre Live的两部影片放出还有一段时间,相信会有Improvements——戏剧不同于影片,始终在与观众密切互动,也始终在演出中有即兴的东西,有改变。此文已经在别处贴过,读过的同学请忽略之。重贴于此,给那些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参考。

      难得这么强大的阵容:导演:Danny Boyle (名下作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127小时, 猜火车),Cast: Benedict Cumberbatch (名下作品:Sherlock,Hawking),Johnny Lee Miller (猜火车, Emma, Byron)。难得又是Mary Shelley的名作改编。Venue:National Theatre的Olivier Theatre。整个儿一票难求。从2月5日开始preview, 到2月24日正式开始首演,到4月17日第一轮演出结束,戏票已经售罄!导演想出新招,让BC和JLM两人轮流扮演Victor Frankenstein 和Creature。这一切,让BC的fangirls买戏票就像买彩票,一订就是三连张,直接造成一票难求的现状。而我,竟然在national theatre的网页上刷到一张周六下午的票,虽说座位在circus,也不能不说运气太好,因为此后网页上再没看到余票了。啊,这一切,让我想看戏的心怦怦直跳。
    然而,预先读了剧本,却相当失望。据BBC一则评论中提到,Nick Dear(编剧)和Boyle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考虑改编Frankenstein,因为有Kenneth Branagh(此君擅长名著改编,我看过他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Hamlet等等,包括Frankenstein,其中德尼罗的creature 令人难忘)珠玉在前,就搁置了下来。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剧本竟然如此平庸,实在令人费解!公平地说,也并非没有亮点,有些场景的对白还是相当感人的,但是总体上看,剧本好似把作品中有主题表现的对白给罗列了出来,每个episode都有要表达的东西,但是episodes之间却没有必要的联系,造成主题,乃至情节上的脱节。要知道,这是剧本,不是散文啊。总之,其结构之松散,人物(除了Creature)之单薄,主题表现之……肤浅,让我不禁为这两个优秀的演员哀叹。要知道,他们可是做了很大的牺牲的——creature必须全裸出场,几场Preview下来,连演creature的BC已经浑身是伤。无论如何,BC在访谈中也说了,Danny Boyle的手笔,加上Underworld的配乐,将会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好吧,再加上这两个帅哥,视觉盛宴是必然的了。
    说这出戏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的确不为过。就舞台的视觉效果看,可以用“雅”来形容。无论灯光,布景,都不是写实那一派,而是简约、抽象的那种美,那光影和色彩——由衷地赞一句——品味不凡。而且处处有惊奇:隆隆的火车,车轮下火星四溅,成群升起的鸟儿,Delacy的小屋屋顶上竟然印着William Blake的《失乐园》插图。这么说吧,整个舞台的效果,犹如一首意象派诗歌,意象选得精当,却点到为止,并不铺陈,但是已经足以唤起观众的情绪和感受。这种“雅”,我觉得和英国人的国民气质真有点息息相通,美其名曰,简约的奢华。
    然后再来说演员。我看的这个版本是JLM的creature和BC的Victor。不得不说,creature是这出戏的精华(奇怪,戏名实在是应该改称 Frankenstein’s Creature,Frankenstein基本是个大配角)。不得不说,Miller太棒了。他的戏,早在他出场前就开始了。这里解释一下,观众入场时,会看到舞台中央有一个类似大鼓那样的东西,里面影影绰绰有个人影,这就是孕育Creature的机器,演员,已经在其中准备就绪,只等好戏开场。我目睹的是,伴随着整个剧场回响着的怦怦的心跳声,那个人影已经在有节奏地向外顶着,仿佛随时要冒出来似的。然后突然,他的上半身冒了出来,接着,他就跌出来了。看这个creature就像目睹刚刚出生的小鹿如何学会站立学会奔跑(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们理解的,耳边响起赵忠祥的声音:这是生命的奇迹),他趴在地上,无法运用自己的肢体,他学习挥动手臂,指挥关节,学会坐,学会爬,学会站,学会走……然而,那却是一个十足的成年男子的身体。从头到尾,Miller就是creature。你完全看不到Emma里那个Mr Knightley的影子了。戏里的comic relief很多来自Creature的天真稚拙,太可爱了。这个角色是可以让演员拿大奖的那种。很难想象BC版的creature如何超越他,当然我愿意相信BC的creature一定不逊色,至少JLM没有空翻的桥段。从national theatre放出的片花看,BC版creature的表演显得更加华丽。
    说完JLM,说说BC。虽然编剧对Victor的刻画相当草率,Benedict的确已经做得好到不能再好了。他的理解非常准确,Victor每当说到他的science,就像着了魔似的。他的台词功力——唉,平白的prose到他嘴里就成了诗歌了。以BC的文学素养,相信由他念出的paradise lost会是美奂美仑。Victor那种和sherlock一样的sociopathic的为人处世,也是戏里的笑点。他让这个人物立起来了,除了,唉,除了creature强奸他新娘的那个场景。观众估计全都在看床戏了,剩下Victor,举着枪,跪在那里,足足有两分钟(好吧,我夸张了),好像完全被导演和编剧给遗忘了。(他为什么不开枪?见后文)可以设想,Benedict的Victor一定赢过JLM,只要想想Victor身上的那两套长过膝盖的风衣,其他还用说吗?小小的complaint: Benedict右手挠左脸的招牌动作让我有点出戏。
    现在来说说Victor为什么不开枪。这其实是剧本的关键问题。Victor为什么不开枪?好吧——I don’t know! Mr Dear没有对这个问题作任何的铺垫,他在结尾那场戏里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就在这里,我被打动了,热泪盈眶。Victor追随着Creature走向北方极寒之地,筋疲力尽,像个奴隶那样拖着雪橇,无力杀死对方,反为其戏弄,一度昏死过去了。然后Creature抱着他,说,我只是要你爱我。(腐女,别过来,这里没你们的事)这个问题,就是Creator和creature之间那种互相纠缠的共生关系,也是父与子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编导让两个演员轮流扮演两个角色的匠心所在,但是仅仅形式上让演员换角,并不意味着作品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充分的解答。整部戏好似在beat round the bush,好像都在说这个,但是恰恰没有,也许也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Creator和creature可以引申到父子关系,戏里有那么多的“父子”关系:Victor和creature, Delacey和creature, M Frankenstein和Victor, M Frankenstein和William,然后是上帝和亚当,上帝和撒旦(姑且算上吧)都是可以互相参照的。但是编导却什么也没有做。既然戏里不断提到失乐园,那么Victor和Creature的关系,也是神和人的关系的映照。这才是真正需要解答的问题,and this is the real drama! 可惜,我们没有得到编剧和导演的解答,他们只是给出了一些老生常谈——科学被滥用的后果, 人类扮演上帝扰乱自然秩序的傲慢, 机械和生命的对立(参见火车那幕戏)等等诸如此类。表达这些主题本身并没有错,错在Mr Dear把它们割裂开了,而这些主题,其实和神与人,父与子的问题是纠缠在一起的。于是,这部作品就成了一部平庸之作,于是Victor举枪而无法开枪就成了笑话,而这本身应该是最最催人泪下的一幕啊!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说的,那就是Victor梦见William,然后决定摧毁女creature。看到有评论说这里不能理解。其实这里是Victor的moral awakening,痴迷于科学的Victor此时开始了他的道德考量。这点,戏里总算表现出来了。

补记:也许这个评论理性得显得有点过于严苛,而且不得不说,Mary Shelley的原作也是剧本不够出色的部分原因。出发点无非是希望剧本能更好些,配得上这两个优秀的演员,至少我觉得Victor还不能让Benedict完全展示他的才华。不过,回想当时坐在Olivier的感受……毕竟,It i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to be carried away by the force and energy of the acting and the staging. Curtain Call的那刻,Stalls前排的观众起立鼓掌,我想,演员的付出配得上这真诚的掌声。

---------------------------------

再补:

在魔都看了两个版本的NTLive,不得不说,BC版的Victor和Creature都比Miller的出色很多。非BC粉的朋友一起去观剧,两场比较下来,她也是这样的感受,还总结一句,BC那是“祖师爷赏饭吃”……哈哈哈 

 6 ) 图文全剧情+双版本观后感

评论里不能贴图 所以想看图文全剧情的请戳我的日记去看
http://www.douban.com/note/144613947/

------------------------------

如大家所知,现场演出这种事情,每场都是唯一的,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演绎和演员本身的状态问题。所以以下观后感完全只针对我看过的这两场。

------------------------------

怪物诞生

两位的演出都非常震撼人心,实实在在的肉体与地面的搏击和挣扎,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个新的生命在没有庇护的情形下出生以后的迷茫,与学习探索求生的那种本能。BC的小动作很多,很细碎的一点一点的动一声一声的喊,是偏重在迷茫和挣扎。米勒的动作比较硬和剧烈,比较像是偏重于动物本性的爆发。舞台大片灯光骤然明灭来表现怪物睁眼和闭眼的效果也非常棒。


村中列车

很棒的列车铁轨火花效果,在黑暗中沿铁轨迸出大片的火花真是很美丽,还配上了非常乡村风的舞配乐,一瞬间有一种歌舞剧的感觉。可是再欢乐也一样是要先摈除异己。这热闹,怪物无权参与。


日出日落
[OST] Dawn of Eden by Underworld
日出的效果营造得非常美,一群飞鸟从草垛中飞出的景观设计得相当巧妙。怪物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著迷,以及那种出自本能的对生命充满欣喜的快乐礼赞的样子让人非常感动。而到日落之时,怪物尝试去碰触乞丐留下的火边的锅子,却被烫伤而不知所措的部分尤其动人。他从来都不是暴戾的,只是一直在试探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与底线。


林中小屋

小屋本身的设计很漂亮,透明材质,磨砂屋顶,还在边沿部分带有半透明的暗纹图案。我想是因为舞台周围没有多余装饰的缘故,灯光和视线都要集中在房屋部分,所以要加上一些不碍于观看的小装饰,以免流于简陋。在吃食物的部分,BC又用了更多的小动作,试探用手抓食物,或者笨拙的去握勺子;米勒则是直接就抓起勺子进食。而在盲眼老人教怪物认字读书的部分,相反的,BC比较流利的读出了单字发音,米勒却一直试图发出更加原始的,不标准的破音。烧屋的部分,BC用火把挨个点了房屋的四面,再退开;米勒只在房后点过,然后就直接跑到前面来嘶喊和挥舞火炬。与女怪物的梦中互动也是不同,BC的是两人相互的手势和小型肢体互动比较多;米勒的是用更激烈的个人肢体语言在表达,并且女怪物也是较多的侧重在单人表现的部分。


河边寻踪

这部分是博士第一次正式长时间出场。BC的出场亮相,带有明显的含蓄的书卷气;米勒的出场,基本是标准的贵族二世祖的张扬……两个人都展现出了很有趣很鲜明的个人特质。


初次对话

那个舞台中间凹陷而出现山坳的设计很棒。【糟糕这一段的演员部分我只记得“哎呀呀米勒博士脱手套的样子好萌啊”“哎呀呀BC博士跪地的样子好萌啊”之类的东西了……】


制造女怪

这一段最大的看点我觉得是舞台布景。一开始我就在想为什么博士家的室内会做成倾斜的地面和参差的墙面,结果场景一切换,舞台中间旋转180度升高,背后的一半就是石屋,参差的墙面变成破旧桅杆一样的布景,而倾斜的角度正好让即使最上面一层的观众也不会看到背后已经转过去的上一个场景的布景。非常有创意!


婚礼之夜

这一段的看点就又是演员本身了。怪物与博士新婚妻子的交流,两个人有个非常有趣的差异。怪物要求博士妻子坐在床边,然后自己也坐过去。妻子两次都是坐在床尾处。但BC是过去床尾跟她肩并肩的挨着坐,坐得很端正很憨厚;米勒是坐在较远的床侧沿,而且坐姿显得比较放松和天真。然后在对博士妻子用强的部分,博士发现不妙而冲进屋的时候,BC的怪物已经是almost done,而米勒的怪物是现场继续秀了好一阵……【咳


北极之极

最后融入北极光的感觉很好……啊哈哈哈……【没什么可说的了,这剧的主旨真的不是相爱相杀么

---------------------

剧本本身一般,个人觉得可以说是松散,惊喜不多。但舞台美术非常到位,很值得一看。两位主演也是大彪演技。总的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所以还是五星!

 短评

卷福纯为过瘾吧,很多肢体动作都让人觉得大可不必那样,感觉稍显夸张。剧院的摄影和灯光都非常非常棒,感动。这个故事依然那么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前卫时髦。(尤伦斯)

10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jlm怪物比bc的更接近人,有一股婴儿的天真,倒是jlm科学家该genius时是宅男该master时是屠夫,不过当年第一次看震撼犹深,哪怕有用力过度之嫌还是更喜欢bc怪物,更能映照人类内心的丑陋;不用怀疑的是舞美音乐三遍不带腻,但我不能忍受没有谢幕掌声的首都剧场,还不如moma!——你们真是去看电影的吗?

13分钟前
  • Mumu
  • 力荐

刷完两版,只剩一句话在脑子里转:能看到真是太好了。简直没法想象看现场演出是什么感受。

14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力荐

在剧场看过角色互换的两场的人真心说Benedict Cumberbatch哪个角色都演得更好。他创造的creature的形象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奇迹。不说别的,他以非凡的敏捷和爆发力从杆上滑下,从窗口跳出时,那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将肉体置之度外的表演啊!Johnny并没有这种不要命的表演啊同志们。

17分钟前
  • BIOS
  • 力荐

去年四月在曼城看的NT Live,震撼到无以言表,临坐的姐姐一听到我说缺哥也兴奋到不行,果然缺哥是世界人民的爱!

19分钟前
  • 款款
  • 力荐

个人觉得BC更适合演“怪物”

20分钟前
  • 豆杀包
  • 力荐

剧本情节一般,但写得深,追溯现代“造物主”的原罪,回到文艺复兴,回到伊甸园(这也许可以解释剧中父亲、妻子这两个刻板的形象)。反讽的是,戏剧电影的形式何尝不是现代性的发明,镜头切换其实干扰了戏剧。最惊艳的是对剧场空间的运用,吊灯都在参与叙事。Jonny Miller演得好,不在嗓门,而在层次。

22分钟前
  • 57
  • 推荐

还有这个!

24分钟前
  • 苗儿
  • 力荐

怪物,我美丽的怪物。

29分钟前
  • 巨米雨
  • 力荐

我是抱着很严肃的心态来看这个剧的。。。。。但是这真的不是相爱相杀吗?!

34分钟前
  • 勿谓言之不预吖
  • 推荐

卷福的这个科学怪人,肢体太丰富,浑身都是戏,真是绝了!8.1

3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贫民窟百万富翁》《127小时》《猜火车》导演Danny Boyle,《福尔摩斯》男主Benedict Cumberbatch,《神奇律师》男主Jonny Lee Miller,两位帅哥出演的舞台剧,《科学怪人》经典重现,看到的是泄露版。但也足够精彩了!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爱的感觉,就像是生命在沸腾。” 连续看3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这一部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不论表演、美术设计、场景转换、灯光、配乐、音效、故事、主题等,不在现场胜似现场。原来国外的戏剧现场都是真吃草、真火焰、真食物、真酒、真胸、真全裸…叹为观止。“生来异类,要如何做自己”

4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卷福太适合演不为世人所容的怪咖,福尔摩斯,图灵,霍金……怪物为他而设,惊人的爆发力和肢体语言,何须奥斯卡小金人的证明。

42分钟前
  • 37°2
  • 推荐

两个版本我在英国都看了,电影院看的。Benedict演怪物的那版结束后,全场起立对着屏幕鼓掌,另一个人演怪物的那版就没人起立。Benedict真是拼命,是不是因为当时他刚分手?我同学去伦敦看的现场版,还遇到了Benedict好几次,说他心情很不好,自己躲着拿着酒杯放空。

47分钟前
  • reni
  • 力荐

看的米勒版的怪物,改编的很好,它是你创造的怪物,它本来无辜,它学会了爱之后才学会了憎恨。我觉得我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因为丑陋而被憎恨,因为从未被爱而只能憎恨。人们害怕一切他们不了解的,而用武力去与之抗衡。而后创造出怪物的人永远会发现怪物是他的一部分,怪物比他更了解爱。

51分钟前
  • 黑貓十一
  • 推荐

剧本好赞啊,演的好震撼。舞台效果怎么那么美!看的卷福怪物版,还是忍不住微微吐一点,真的没有用力过猛么...

56分钟前
  • 年逝
  • 力荐

我刚刚看了米勒版的《弗兰肯因斯坦》,昨天看的本尼版,领悟到一件事情:弗兰肯因斯坦这个世界上谁都不爱,只爱他创造的creature,毁掉女性造物也是因为无法忍受creature爱上别人,而creature唯一想要的就是被爱。当我发现这一点时,忽然这部剧就变成基情剧了。

57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slowly i learnt the ways of humans: how to ruin, how to hate, how to debase, how to humiliate. And at the feet of my master, I learnt the highest of human skills. the skill no other creature owns: i finally learnt how to lie.

59分钟前
  • 冰箱男爵
  • 力荐

被表演彻底打动了。卷福从头到脚都是戏,开场怪物出生的几分钟甚至有异形的感觉(还有滑溜溜的声音);初次感受阳光、雨水、鸟叫、草地、白雪时的狂喜,被拒绝时的愤怒...无法不被他感染到。相较之下米勒的演出弱了些,但从片头花絮里看到他的版本的“爱的感受”似乎更好,可惜了。舞台效果惊艳。

1小时前
  • Kirste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