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布莱克

HD

主演:戴夫·琼斯,海莉·斯奎尔斯,莎伦·佩尔西,布莱恩娜·尚恩,迪伦·麦基尔南

类型:电影地区: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2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3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4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5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6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3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4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5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6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7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8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19我是布莱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是布莱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59岁的丹尼尔·布莱克(戴夫·琼斯 Dave Johns 饰)是个木匠,由于心脏问题,他生平第一次需要申请社会救济。尽管他的医生禁止他继续工作,但他依然决定冒着被罚款的风险找一份工作。在他反复前往“就业中心”求职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凯蒂(海莉·斯奎尔斯 Hayley Squires 饰),一位需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流落到儿童福利院,她不得不住在一间离自己出生地450公里远的住房内。当今英国行政机构的繁琐程序就像一张网,牢牢套住两人。丹尼尔和凯蒂决定尝试相互帮助……爱上明尼苏达南极大陆尸人庄杀人事件浪荡岁月阴阳路20:降头科学未解之谜拳坛林哥:光荣陨落爱的被告CI5行动 第五季猎杀红色十月菊花香湖南卫视2022-2023年跨年演唱会热门话题:德普与赫德的审判不一样的美男子第二季大峰祖师暖暖的微笑卡巴迪小子八星抱喜寅次郎的故事42:我的舅舅寅次郎霹雳娇娃2019功夫熊猫:神龙骑士这小子真帅神奇女侠2017(原声版)两个僧侣风情妈咪俏女儿赤脚鸣声通灵妃第一季邪密满屋:印度家族集体死亡案焰火之城鲨卷风4:四度觉醒学校的都市传说:鬼娃娃花子黑暗来临纳妾记第三季德云社岳云鹏孙越相声专场长沙站股神G12特别行动组——未来战士查莉成长日记 第一季棒球大联盟2百分百出品纯享版黑钱胜地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人性和阶级政治

老木匠丹尼尔·布莱克身体出问题不宜工作,当他尝试领取失业救济时却被告知如果领取救济就必须主动找工作。布莱克要提出上诉,又被告知上诉这段时间内救济将停止,而这笔钱正是支撑布莱克生存的唯一收入来源。

如果仅仅把这部肯·洛奇的电影看成是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就太过狭窄了,忽视掉官僚体制对不同阶级的不同程度影响。老板阶层有资本,有渠道去逃税漏税,但对于劳苦大众而言,切断收入和政府救济无异于宣判死刑。于是,私有化公共项目和削减公共项目资金等同于把工人阶级逼上绝路。新自由主义通过政府紧缩政策和私有化来蚕食工人阶级血汗争得的微薄胜利,表面上说缩小政府规模来减少其对“个人自由”的干预(“政府应该小到可以让我把它扔进马桶里,”一位政客如是说),金融危机来时又急忙通过政府拨款解救银行家和大资本家,同时使失业和不稳定工作等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症状加剧发作,舆论上更不切实际地丑化领救济的人。结果是工人阶级力量被削弱,劳动者硬着头皮接受更低的工资、更长的工时和更高的物价,财富则更集中到上层建筑中去。究其根源,新自由主义的意义是政治的: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这不是“吃人的制度”又是什么?

编剧保罗·拉维提是人权律师出身,较之肯·洛奇前期时常合作的托派编剧吉姆·艾伦少了些锋芒,使肯·洛奇最近十几年的作品游走在捍卫人权和阶级政治之间,尽管仍以后者为主。有人会说这让其电影的角色更复杂,但这也使其电影对制度的批判藏得更深,观者解读上容易掉进人性论的陷阱。《我是布莱克》中的一个例子是那位同情布莱克的社工:她主动递水给布莱克,并协助不懂电脑的布莱克填网上申请;当布莱克决定上诉时,她好言警告说这会让他失去收入来源并劝他妥协以求全。你可以把她的举动总结到善良人性上去,但从制度压迫的角度而言,这只不过是“好警察坏警察”中“好”的一面,本质不变;其“劝降”的做法客观上也是打消人“制造麻烦”的念头从而保证制度顺利运行。可以说,剥削制度善于利用好人管制好人、工人压工人,行径更加嚣张和无耻。只要剥削制度还存在,对阶级政治的讨论就不会过时,“工人阶级团结一致”的口号也将继续喊下去。

肯·洛奇总被影评人贴上“左派”、“激进”、“老当益壮(老顽固)”等标签,以此来回避对阶级政治的讨论,但阶级政治正是肯·洛奇与多数现实主义导演不一样的地方。工人阶级是社会的大多数,是占领华尔街所称的99%,其政治议题却总被同样深陷制度当中的影评人边缘化,当少数问题来写,实在讽刺。他们应该好好问一下自己:“我究竟站在哪一边?”

 2 ) 来自社保作业的小短评

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无论在观影前还是观影后者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会产生与我们国家不一样的,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会扼腕叹息的故事。布莱克就是这个背景下的极端例子。

因为是高福利国家,他们拥有政府分配的“临时救济房”(女主住的那套),即使这套房子并不算好,但也能遮风避雨。但相对的就是为了维持这套福利制度,需要高昂的经费,光靠普通的税种是无法维持的,所以有了男主需要缴纳的“卧室税”这种让我们不能想象的税种。它的本意是好的——有多个卧室的卧室的家庭条件一般都不错,为了能让穷人过得更好一些,这些条件不错的人理应帮助同一个国家住不上房子的穷人。可是这样就极大地伤害了中产阶级。甚至是像布莱克一样无法工作又无法领失业救济金和就业支持津贴的人。

回到影片的中心人物布莱克,他是被这套制度还惨了的人,政府福利部门把医保核定工作交给了雇佣无医疗知识的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像布莱克询问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但不具备特殊性,且不承认专业医生开出的证明,再加上核定环节复杂,没有弹性,造成问题难以解决的后果。布莱克是个个例,但也正是因为合理的存在而告诉世人这套制度的缺陷在何处。他们的失业津贴发给有工作能力并且努力找工作但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就业支持津贴发给经过医保核定成功的生病群体。那布莱克呢?他似乎是一个在制度之外的人,没有任何一条制度可以保护他。这套制度在公平方面是做到了,但是也难有法规之外的状况,这时候他的反应就会非常慢,甚至显得不近人情了。

这是一部在高福利国家这个特定背景下才能产生的悲剧,他把人们长期追求的那种高福利、制度化的国家撕开一个口子,让我们得以一窥在这之内的悲剧。

 3 ) 不低头

丹尼尔·布莱克,朋友们叫他丹,59岁,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人,俗称:英国人。这里有女王、贵族、剑桥,抖森、卷福……优雅的国度,不是么?当然不是。

有贵族,就有被剥削者。英国同样有底层。据说威廉登陆之后八百年,英国上流社会一直由八百个家族把持。矿工水手贩夫走卒想往上流动,单凭个人的奋斗肯定渺茫,英国稳定的社会结构,从未拥有广泛的阶层流动。要进入你熟悉的伦敦上流社会,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像《赛末点》那样的运气也不可或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英国是左翼胜地,出版过《资本论》,兴起过声势浩大的新左派和新马克思主义运动。导演肯·洛奇是一员左派悍将,数十年来坚持将摄影机对准底层的工人阶级,以坚硬的、不低头的姿态伫立英国影坛,提醒世人英国除了《唐顿庄园》和《故园风雨后》,在不事生产的贵族之外,也有不屈的工人、有残酷的阶级固化。

《跳出我天地》里,面对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强权,数以万计的矿工在矿业工人联合会的带领下,加入到抵制矿场自由市场化的罢工中。为了罢工,工人们圣诞节甚至无煤取暖,父亲果断砍了钢琴。然而他为了供孩子继续芭蕾生涯,顶着“叛徒”的恶名屈屈辱下井。这些远在英国的被压迫的脸,像极了我们国度那沉默的多数。

《我是布莱克》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唯一的大反派,由低效无能的官僚系统担当。布莱克申请失业救济金屡次碰壁、找工作、填表格、学习填写简历等等经历,但始终得不到那份他应得的失业补贴,处境尴尬犹同卡夫卡笔下那位徘徊在“法的门外”而终身未得其门而入的主角。

资本主义伦理,工作被神圣化,是光荣的标志,失业则被视为懒惰、吃救济金的蛀虫。但财富分配不均,令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失业会令有产者一夜之间即可由小康堕入贫困,贫困者堕入饥寒交迫。布莱克因病失业,在福利门外兜转徘徊,饱经劫难、愤怒和绝望,像“法的门前”的人一样,最终倒在了福利制度的门外。官僚系统固然可以害人,杀人者却是资本的伦理。

布莱克是一位木匠,边缘但足以糊口。然而一旦失业,他不得不应对电脑、互联网等新鲜事物,被迫加入到全球化的竞争中。曾经,全球化描绘了天下大同的美好图景,然而现实是滋生了一个前所未有、跨越国境的巨富阶层,联合起来实现了全球化剥削,而底层人民却被隔离在各自国境之内,默默苦熬。唯一的希望就像布莱尔的黑人邻居“China”,依靠广州认识的工厂小贩在街头贩卖品牌厂货,揩资本主义的油。

戛纳评委选择了《我是布莱克》,英国选择了脱欧,美国人选择了特朗普,不过无论政治向哪个方向,但愿永远有人拥有清醒的头脑。

 4 ) 远航吧!人生这条船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事情要从戛纳说起。201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获奖名单引发了轩然大波。 坊间看好的《托尼·厄德曼》一无所获。老导演肯·洛奇凭《我是布莱克》拿下第二枝金棕榈,但外界评价不高。恶评滚滚的《只是世界尽头》,居然拿下了评委会大奖。前方一线的中国报道团,直言老评委们瞎了狗眼。 随着资源不断流出,尤其是《毕业会考》(最佳导演奖)和《美国甜心》(评委会奖)收获好评,《托尼·厄德曼》却神话破灭。许多影迷又高呼:这届戛纳评委也没有全瞎。 但最让我意外的,还是讲述一个老头被“椰子”杀死故事的《我是布莱克》。 我认定了它平庸无趣,结果却被老导演的一颗善心所打动。他把电影技巧,完全化解在了每一个人物开口的声音当中。 许多人揶揄这部电影奉行政治正确,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政治正确”变成了一种不正确。老生常谈,会变成了“不能谈”。 质疑大多落在了肯·洛奇一如既往替劳工阶层喊冤,令人无法站到另一边去,与无辜的他们做对立。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观众看来,布莱克并没有落到风餐露宿,坐以待毙的丛林社会局面。况且说到比惨,布莱克依然过着体面的,有渠道可以解决问题的福利社会自然人生活。那么,他的焦躁不安,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部电影抛出了一个万万没想到般的脑筋急转弯:鲨鱼和椰子,哪个杀人更多。猜对正确答案只是第一步。电影试图告诉观众,为什么椰子会杀人——那可不是因为椰子长得像你身体里的心脏。 因心脏病从岗位上退下的布莱克,走上了一条申请社会救济的漫漫之路。他被告知如果想要领取救济,就必须主动去寻找工作(但医生诊断是他不能回去工作)。布莱克烦透了这一切折磨人的规章条款,他想要上诉又被告知救济会停止,这无异于切断了他的生存之路。 对《我是布莱克》的故事进行长篇大论,无疑会陷入电影开头的无意义对话。布莱克希望获得救助,但体制却在进行长时间的筛选排除,不断做各种减法,通过这个繁琐悖惑的过程打退许多人,节约社会公共资源开支。 故事本身,令我想起来黑泽明《生之欲》的公共部门办事,皮球踢不停,但在日本人的电影里,作出反思的角色,是一介平凡公务员。再有被认为是文字薄凉的张爱玲,她提到过报上乡村女人故事。女人被夫家虐待,但在村区县法院兜兜转转,无人肯接受她的控诉。她感慨说,“无告”二字,是一种入骨的悲哀。不难从这个故事,发现许多电影的影子。 作为一个合法的英国公民,一个依靠双手的经验木匠,布莱克陷入到了网络新时代的困惑中,他所信赖的手艺和规章,全部在高龄和病痛面前败下阵来。 在能工巧匠与规矩制度缠斗的主线以外,电影还加入一个同样被救济拖累还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妈妈。她偷东西,因饥饿大哭。 热心的布莱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一家子人。过程当中,孤苦伶仃布莱克和他的人生往事,也不断被翻了出来。 许多人把电影看做了怒喷官僚体制,但在我看来,《我是布莱克》更像对“好人一生平安”的冷眼旁观。布莱克在四处奔走的过程中,也发现自己陷入了不义。因配合体制问责,他需要假装写简历去找工作,却耽误了别人正事。 只要体制存在问题,那么,无论是好心帮忙布莱克的女士,还是布莱克自己,他们都会变成趋附于僵化体制的一部分。有人甚至做了反向推导,正因为西方国家福利体制太好,反而降低了他们的生存能力。突如其来一场病,只不过是个危机隐喻。 但《我是布莱克》更是一部感人,不乏幽默且努力拒绝人与人之间冰冷的通俗庶民作品。除了做得很足的焦躁感,电影更多在表现布莱克与年轻一代和小朋友的沟通,瓦解人物身上的孤独。 放在心里的人生远航,但求心安的手工书架,对隔壁小黑的尝试理解……意识到眼前的社会体制有如此这般的问题种种,你是继续冷眼,网络咆哮,还是去行动改变,用耐心和善意,对待自己遇到的陌生人。这恐怕是《我是布莱克》最令我感慨的一份真情。 不要失去卑微的自尊,更不要苟合体制,束手就擒。 如果肯·洛奇是二三十的毛小伙,我会认为他是天真幼稚傻。可作为耄耋之年的老者,我相信,从《小孩与鹰》开始,他就一直坚信真实、温暖与爱——与政治立场无关,与所处阶层无关。 我的人生到底是从哪里开始不正常的呢? 布莱克遭遇的,当然是问题。 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因为放在哪个社会制度,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最关键的是,导演试图通过老生常谈,让观众看到什么。平庸的恶,迁怒于体制,恐怕都不是肯·洛奇想抨击的目标。更应该来自年轻人的愤怒,到了老导演的世界观里,变成了古往今来伴随小人物的心酸无奈,还有那么一点点自嘲。【刊载于 大众电影 木卫二专栏】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5 ) 我是布莱克

本片揭露社会问题这一主题把握的很好。直面惨淡的面对这个社会的政治恶俗!布莱克,邻居,女人一家都是这个社会下层的受难者。
  但剧作上的细节处理看似还没有达到很完善,女人饿倒那一场面,情感是非常足的。其实小男孩在片中具有可看性,小男孩第一次出场,在画面中是个活跃的点。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加戏在男孩身上,小男孩不爱说话,以前住在一个很小很封闭的小房间里。逃出封闭后,在外面乱跑,让我想到了自闭症。这些种种特点都可以进行最深层的挖掘,然后于本片的其他重要人物有关联,或许更能突出这个社会对小孩,女人,老人都特殊极其需保护人群的伤害。
  女人为了挣钱,去当妓女,这个梗好俗套,感觉此处很牵强。如果像上述所说的那样,利用好片中的独特人物,作为片中极致,不一定要大人完成,我觉得两个小孩运用得好,情感或许更饱满。也能影响大人的所作所为。所以,人物与人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人物与事件更能做到极致,那就很完美啦

 6 ) 穷人只不过是福利游戏的启动引子

穷人只不过是福利游戏的启动引子

廖伟棠

犬儒主义者说:一个人如果30岁之前不是左翼那他就是没良心,一个人30岁之后还是左翼则是没有大脑的笨蛋。80岁了的英国导演肯洛奇(Ken Loach)就是这么一个老“笨蛋”,电影界像他那么几十年如一日地关注左翼议题、关注底层权益的导演,屈指可数,他以他的电影证明了良心并不取决于青春的激情,也能与老人的睿智同在。
肯洛奇的新电影《我是布莱克》(I, Daniel Blake)夺得今年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评论界反应极端——尤其是在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个小清新网站上,某些自命不凡的青年“影评人”纷纷给予负评,讥讽老左翼的入世,并哀叹金棕榈已死。
这也算是一部左翼电影在今天的正常宿命了。
然而这部电影的成熟之处正在于它超越传统左翼电影的黑白分明。艺术创作中的人性论与阶级论,存在寓言与意识形态宣言,总是不能决然分清的——《我是布莱克》选择了让这些成分在一部张力饱满的现实主义叙事片里并存,既是导演的艺术经验老道,也是他对人世的体验浸淫得深的结果。这种智慧也许开始时与左翼的批判精神有关,收结处却关乎对存在价值的论证。
《我是布莱克》的故事以平凡承载巨大的悲剧,从某个角度看这是一部卡夫卡《审判》的当代版本,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更刻骨的一部《老人与海》。事实上,这位身陷困境还想着帮人的老木匠丹尼尔.布莱克,用北岛的诗形容的话,就这一句:“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就像他的遗书所宣称的:“我 ,一个公民,不比谁更高贵,也不比谁低贱。”
可就是这样一个正直善良的汉子,在一种貌似高级的社会福利制度之中,陷入了犹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的境地:鳏夫布莱克,无儿无女,一辈子靠双手干活生存,晚年发现心脏有病而不能工作。政府派来的“专业医疗人士”狡猾地证明他尚有工作能力,导致他的残疾救济金被取消,在申请上诉期间他身无分文只能申请待业救济。但后者需要不断去找工作,每次他找到工作又不得不因为需要上诉证明自己不能工作而推却,结果又导致待业救济金的失去,在重重困境中,布莱克愤而反抗,郁郁而卒。
一个一直遵循规矩的人,最终被规矩耍得团团转,只能求助原来他眼中破坏规矩的人——布莱克的邻居黑人小哥“China”。“China”因为在广州混过而得名,他倒卖来自中国的水货球鞋赚钱,颇为布莱克不屑。“China”也痛恨英国政府虚伪的福利制度,但他懂电脑帮布莱克填妥了繁复的救济申请表格——帮他在“法的门前”推近了一步。
是的,卡夫卡渊深的“法的门前”,推近一步可以说无补于事。那个著名的寓言中,来法院办事的乡下人不得其门而入,临终前目睹守门人把门关上,他问为何一直没有他人从此门进入,守门人说此门本来就是为你而设,如今也要为你而关。布莱克让我们体验到这样一道门就在每个人身边,福利制度的苛刻和繁琐确保了维护它的一套官僚的生存,换言之是官僚比穷人更需要福利制度,穷人只不过是这套游戏的启动引子而已。
在法的门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遵从游戏规则而苟延残喘,要么挺身一击换取尊严。善于寻找缝隙生存的黑人和福利机构的某个善良职员,只不过是前者的润滑剂,善良的职员忧心忡忡地劝布莱克忍耐苛刻的审核,否则“我见过多少像你一样的好人,因为不配合而最终沦落街头。”——所有的不改变都是因为被压迫者习惯了忍耐,就像雾霾的继续存在有赖于吸霾者习惯了口罩一样,电影里的西方福利制度,不过是一个更为精美的口罩而已。
但是布莱克最终维护了尊严,作为一个人而死去,不只是因为他选择了挺身一击在福利大楼墙上涂鸦控诉这样一种左翼激进行为,还在于他一直坚守自己身为公民所秉持的原则:以人性而不是以规矩为准绳去帮助他人。正是对同样被法的大门无理推拒的单亲妈妈凯蒂一家的帮助,让布莱克确认了自身的价值,而不是那些各种部门的表格。凯蒂一家后来也帮助布莱克,这既是朴素的无政府互助论的投射,也是对尊严的学习。
悲壮的是这一次老人与海的搏斗之中死去的是老人,即便他没有失败。布莱克与凯蒂的小儿子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你猜死于掉下来的椰子的人多,还是死于鲨鱼的人多?”小朋友想了好几天,直觉地给出了正确答案:“死于椰子的多。”遇见鲨鱼,这位老人尚可以搏斗,但像命运一样不可测的从天而降的椰子砸下来,你就只能认命。椰子如此平凡又如此致命,就像布莱克死前凝视的那些面目如一的官僚一样,他无奈地顿悟:“我难以置信,就是这些人在决定那么多人的生死。”
从社会批判意识而来,到全世界普遍的人类困境而终,编剧并没有刻意上纲上线,那样一种从容发力的电影久违了,这是戛纳赞赏它的一个理由。另一个理由当然是欧洲普遍的价值危机、信奉已久的机制“礼崩乐坏”之时,这部电影有如一面准确的镜子予以反映。而即使有文以载道的倾向,电影也没有放过本身作为艺术对每一细节的打磨,最令人惊叹的是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既是自己又是象征,就像那个咆哮着“It's Truth!”的履历培训师,他既是反讽的符号也是愤怒的间接投射者。
当然,这样一部电影我们不会拥有,我们甚至不配拥有。我们还在寻找一个更好的口罩的阶段呢。

原刊腾讯大家http://xw.qq.com/iphone/m/24persecond/d71e13c019d57342db713bfbd1de0318.html

 短评

@balmes 结尾刻意得令人发指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欢,但肯洛奇还是那个肯洛奇,温柔敏锐,简洁动人,从不让人失望。生活中长久的残忍冷漠和其间闪现的温情与热血时刻在他的镜头下熠熠生辉,尽管调子悲观了很多,那颗赤子之心依然未变。

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很不错

1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沒有誇張華麗的鏡頭故事,沒有拐彎抹角的電影語言,只有十分直白樸質的敘述方式,可說是一部極為淺顯易懂的電影作品。導演沒有任何一絲絲想要藏拙隱晦的意思,很直接地點出了國家社會的制度腐化及沒人性,很簡單、很克制但卻有很強大的警世意味。

14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nziff1 深知不是最众望所归的金棕榈,也差点被短评里的一星吓得放弃,但庆幸还是带着了解英国人民疾苦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然后带着摸了一脸的泪水离开。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看过洛奇的太多片子,并不执着于要求年近八旬的他超越自我,但即便这是一部太重复自我的电影,讲一个如此触动的故事又有什么错吗

19分钟前
  • 弗兰克 行
  • 力荐

影片通过布莱克这个人物道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酸,面对毫无人情味的政府公职人员和繁复的程序化机制,作为弱势群体却只能一步步妥协。肯洛奇再次为底层人民发声,无奈中又透着一股温暖~

2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欧盟展@百美汇;3.5;求天求地求国家不如求自己,姓社姓资姓共产终究姓人性;肯洛奇热血依旧,批判力道不减,在一片冷漠中熹微温暖犹存;大黑特黑西方的同时,顺便调侃了一把China;书架一段最感人,因为有爱,他们是精神的富裕者。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无所谓当不当得起金棕榈,反正就是一幅英国药丸的社会写真。你可以说它没有技巧,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发生。PS有评论真心让人炸毛: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大爷,五十年来都在拍下层人民;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喝了几口左岸咖啡居然就要人退休——你们咋不上天呢?!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中产阶级对底层人民自以为是的关怀。

2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不会电脑的老人不识卡带的孩子,时代发展太快,停下来看看身边短暂的美好唯有电影了。80岁的肯洛奇新现实主义直指当下社会中占多数的穷人,China与假鞋在英国的体制下有全球化的辐射度。全素人演员,虽有过度卖苦煽情设计,但他们代表了这一类人,开头结尾和转场的黑屏原来是向布莱克的致敬和默哀,欧盟影展。

31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真庆幸ken loach还在拍戏,一如既往的正直良善。去除一切的技巧,剩下的只有一份纯粹的审视和关怀,是切肤之痛,也是真心真意。真受不了那些自以为是的负面评论,他们不会明白一个艺术家真正动人的是一颗真心

3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我是一个公民,不在这之上,也不在这之下。”

3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欧盟电影展展映】满满都是对英国社保制度的猛烈批判。演员都很好。主人公被无形而死板的社会规章碾压的冰冷遭遇让人同情,社保中心的冷漠与主人公和单身妈妈相互扶持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结尾更是提出了有力控诉。虽然略显说教,但也充满力量,引人深思。更可悲的是,在你国这根本不算什么

4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肯洛奇告诉我们,多观察这个世界,多了解身边的人,是拍出伟大作品的第一步。

4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后半段进入超市开始有点跳,也在故意拔,肯老是在重复自我,但依然是部感人、不乏幽默而且努力拒绝冰冷的通俗庶民作品。踢皮球的焦躁感做得很足(我想起了《生之欲》…)。至于不成问题的问题,放在哪个社会制度见仁见智。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老来者与青年一代、小朋友的沟通。椰子与鲨鱼的人生远航。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被社会救助拖垮的自尊心、被时代变革抛弃的沦落人、被程序规则羞辱的人情味、被阶级资本无视的普通人,被动语态继续下去……和片名《我是布莱克》这个主动语态的铿锵有力截然相反,无助满满。

46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年度十佳之选,用幽默的方式批判社会制度,这还不算厉害的,厉害的导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张悲悯之心,有点很像阿基·考利斯马基导演的片子。犀利的见血,足够有力量,却又不带戾气和暴力,我们仿佛能从这样的故事里看到我们天朝身边的事情,呈现出来的完全又是另外一种的态度和感觉。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很讨厌剥离文本评论电影的人,高端是吗?跟你们所鄙视的只看文本的人比高端在哪儿啊?肯洛奇爱拍底层人民,就是原地踏步了?他拍了这么多年,想讲的事情想改变的东西都还存在,为什么不继续拍?He cares!What do you care?

52分钟前
  • unun
  • 力荐

去年战胜《托尼厄德曼》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影片,确实好!比后者更朴素,犀利。人类的优秀艺术作品必须这样直视现实与人生,用艺术的方式展现人性、理想及情怀。我们被娱乐票房完全控制了的电影业界,应该清醒一下了。

5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吃人的社会制度”。或许大多数观众会像那位就业办公室的女士一样,看见主角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工作却被毫无道理的福利系统折腾得团团转,对他有着深切的怜悯,希望他努力配合领到救济;而我想肯洛奇更是在说,故事或许令人落泪,却更应激怒我们:配合实则是维护,要团结起来去打破、改变它

5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结构工整,节奏得当,叙事明了,情怀感人。没有明显瑕疵,也无突出亮点。但有很多感人瞬间。没有奢求,无可妥协。电影像布莱克一样有尊严。说多了都是放屁!

5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