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正片

主演:费雷迪·巴塞洛缪,葛丽泰·嘉宝,弗雷德里克·马奇,莫琳·奥沙利文,琼·玛什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5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2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3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4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5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6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3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4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5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6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7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8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19安娜·卡列妮娜(原声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嘉宝本不属于好莱坞

  电影很具好莱坞特色,豪华的布景,盛大,的场面,(比如那场赛马).不时出现的欢快热闹的歌舞场面.但这种明显被刻意营造出来的好莱坞大片氛围.与故事本身的悲剧性质是完全不搭调的.我想,这就是所谓好莱坞大片的局限性吧!
  再谈谈电影中那些配角们,(除了Garbo,全是配角),那位.安娜第一任丈夫Karenin的扮演者Basil Rathbone确实是全片中最出彩的配角,把一个自私,自大,且死要面子的可恶家伙演得入木三分.在此要重点批评一下Vronsky的扮演者Fredric March,他扮演的这个人物几无魅力可言,真搞不懂Anna Karenin怎么就爱上他了.说他是个"男花瓶",真还是抬举他了.(当然,我承认这里也应该考虑到导演将电影全部重心都放在了Garbo身上,完全忽视了对其他角色的塑造.)
  说了这么多缺点,但只要有Greta Garbo饰演的Anna Karenina在,这就是一部几近完美的电影,她主宰了这部电影,她在电影中的一颦一笑,都带着无法言说的非凡魅力,世人都喜欢她的美貌,这恰恰也是她的悲剧所在,好莱坞只知利用她的美貌,却不可原谅的忽视了她的出色演技,(我想这也是她决定早早退休的原因之一.)让我们来看看最后Anna卧轨自杀的那场戏中,Garbo纯粹用眼神所表达出的那种迷茫--无助--绝望,到最后对死的毅然决然,世间还有几个女演员能达到这样演技的高度!

 2 ) 嘉宝

第一次看到荧幕上的嘉宝,突然明白了白痴里梅什金公爵说,看到娜斯塔西娅菲利波夫娜的脸让他痛苦,这是什么样的感受.我才明白我似乎从未意识到嘉宝是活的,看到她如凡人般待人接物,我大惊失色.在听到她的声音时,痛苦涌到了高潮,如巨浪般冲破了大堤.实话实说,嘉宝不适合演安娜卡列宁娜.嘉宝的美太神圣化了,正如罗兰巴特所言,巨大的"毁灭性".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皇不食人间烟火,而安娜卡列宁娜是在与社会的反抗中失败并牺牲的俄罗斯贵妇,嘉宝是无法抹去自己举手投足间瑞典血统里的理性和由于她的美而产生的强势和压迫性的气场的.但一旦嘉宝显出那么些许脆弱时,所有的一切就全都破碎的,安娜卡列宁娜高度浓缩的悲剧性在嘉宝的脸上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根本分不清是嘉宝还是卡列宁娜,所有的思考和逻辑全都在此时崩溃,只剩下心脏撕裂般的疼痛,就是有什么被毁灭了,但又升华了.

 3 ) 安娜的悲剧

很少看这么老的片子,黑白色,画面清晰度不高,上次好像是阮玲玉的《神女》。因为前段时间重温了部分《安娜卡列尼娜》,就想看电影版,版本很多,这版95分钟,很紧凑,很多情节掐掉了,改动不小,列文与吉蒂这条线简直成了点缀,而且列文太帅太洋气了,不大符合原著中住在乡下说话生硬木讷的气质。

个人觉得卡列宁这个角色演的很棒,演出了我心目中卡列宁的样子,自律冷酷,机器似的冰冷,爱自己的名誉超过一切,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除非有足够的业余爱好寄托情感,否则真的很容易被诱惑吧,因为心中感觉不到爱,感觉不到温暖。 嘉宝的安娜,在火车停靠时的热气中浮现出脸庞,美丽的,眼神带着哀伤,幽远深邃,脸部线条偏硬,美中略冷。原著里的安娜感觉更多有少女的轻盈和可爱,脸庞应该是圆润的。但是嘉宝演出了安娜的悲伤,在离开丈夫,尤其是离开孩子谢尔盖后,她的世界只剩下沃伦斯基一个人,一个人的世界只剩下一个人,一点点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变得神经质,敏感,脆弱,不堪一击,任何一根稻草都能将她压垮。

安娜卧轨自杀,和开头时一模一样,宿命似的,惨烈的死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每个人的生活细看了都是一地鸡毛,无人例外。

想要可望不可得的幸福,幸福有多剧烈,痛苦就有多深邃。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错误,带着危险,因为危险而迷人,因为危险而最终毁灭。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太过美好剧烈的,都无法持久,一如火山的喷发,巨大能量的释放,一定是瞬息之间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生活更多是细水慢流,平淡的,乏味的,甚至枯燥的,枯燥之中又有一点点不可预知的未来安慰着。我们都向往远方向往轰轰烈烈,也许某一天,我们也会渴求平淡,认认真真过好每天的小日子,踏实而温暖。

 4 ) 嘉宝,灵魂,安娜,我的爱。

我确定她是最好的安娜。我非常爱她,嘉宝,这是我第一次遇见一个……灵魂,一个用肉身来存在的灵魂。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像《Belle》的歌词一样让人无法再作为自己的女人。她让你不能轻盈,如果梦露在我身旁我会定睛看她并和她一块开怀大笑,如果是薇诺娜我会心碎地拥抱她,如果是丽塔我会和她到厨房一块生火,可嘉宝是不一样的,她的灵魂赤裸裸地在她脸上在她身躯的姿态中在她眼睛里,看到她我像看到了沉默的托尔斯泰,或别的作家,只不过她选择的职业或她用以表达自我的恰好是演员。
那是怎样一种美,一种天才,自然,我也能发觉她演出时所用的他人教授的技巧,但她的灵魂凌驾于所有的,所有的东西,她像有极强磁力的磁铁能在身旁造成漩涡,能把周围的空气都吸过去,穿着黑衣的她那么沉重,仅仅是在银屏看见她我都觉得她像有重量的某种东西,当镜头给她时,我感受到她像感受到宇宙空间里沉重、巨大的星体……她把我的灵魂甚至世界的意义吸引过去,却不带恶意,因为那一切本在她身上,这绝非夸张。
当我凭我热爱分析的本能试图去了解她的心,我感觉到明确的眩晕,我的头脑和肩像被远方的磁石吸附住了一样像左倾,那是种不好受的晕沉,是被说不出的力量通过,醉酒、坐过山车不能和它相比,因为这种眩晕是精神性的。当我刚才打下这些文字时我还沉浸其中,猛然抬头看窗外才觉得一下子清醒,我发现我想了解她也许是为了摆脱那种沉沉的魔力,也许是因为了解这样深邃的灵魂可以使我自我认可,但是,她既非魔鬼和女巫,也不是宇宙的黑洞。
我试着寻找她灵魂的热情所在,我发现了一种十分质朴的爱,如果可以我真想知道她儿时眼中的天空的颜色,我看见她的一切写满了忍耐,只要人们接近她或爱她,她就觉得她对他们负有责任,她非常害怕伤害别人;我明白她的隐居不是因为热爱孤独,而恰恰是因为她需要所有的让她亲近的东西……所以,我可以说“所以”吗?她住在自己七间房间中最里面的一间,她在墙上挂着亚夫伦斯基色彩鲜艳的画,她一离开就用两层布把它们遮上,不愿让别人看见。她从不爱物质,她穿男装进出,她在独居生活中最爱的莫过于在大雨中独自行走,让雨水伴随从上帝而来的亲切的信息亲吻她的脸。
是的,上帝在她体内注入了太多的东西,太多了,我猜她演戏是因为她的灵魂,那个凝重到迫切要喷发的灵魂,她就在她眼睛深处,离我们就像电子离原子核一样遥远。
一开始,说实话,我认为她不像安娜,认为她不脆弱,她脸上,嘴角轻微的笑容有时是看透了你的轻轻的讽刺,或对邪恶的难受,但安娜是谢烨那样凡事热心的傻女人。可后来我发觉很可能我接受不了别的安娜了,她的嘴唇颤抖中吐出了安娜的灵魂,托尔斯泰的小说被她那么深入地解读……再没有别人了。被她爱上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被她那样洞悉和理解和诠释,难道不是爱吗?
而我自己,很惭愧地说,我爱列文,读书时我并不太喜欢安娜对卡列宁的态度和她对渥伦斯基的嫉妒,是嘉宝让我真的理解了安娜,而如托尔斯泰所说,“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再说句实话我一直不完全接受老托的这句!唉,但我发觉他真是极其勇敢的故事家,他远比我勇敢,我未来会像他一般勇敢,赛马那一场,我会觉着赛马无聊,他或许喜欢赛马,但你看他的书就知道他是写了多少他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啊,他把自己的灵魂渗透在那些事物里去写他们!可他也有苛刻的,严厉的东西,比我更严厉,就如列文(小说中他等同于托尔斯泰自己,列文取自于托尔斯泰的名字列夫),他先与安娜握手,“我一直在想您,那个晚会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祝愿您幸福!”而当安娜离去,女人们议论着她依然迷人却非常悲伤,她说话时差些要哭,他说,“她的脸告诉我们她为某物付的代价”。这话没有敌意,“代价”这词是尊敬的,可他不愿去给她一颗糖么?唉。
结局,安娜卧轨前一直紧盯轨道工人修补火车轮,只有轮子的空镜头,和截取到她胸、仰角的近景不停切换,然后她像被洪流吸进一般,走过去,紧接着这一场就结束了。它有些仓促,首先,它把小说中安娜被繁复外因刺激的死亡表现成了比较单纯的冲动自杀;其次,嘉宝自己是漩涡,她不会被他物所吸附,她就算自杀,也应该展现她向铁轨走过去,那个运动的、主动选择的过程;第三,嘉宝的灵魂太深邃了,我不相信这么深的人会被冲动所俘获诱引,就像地球不会被一叶纸片吸走那样。而且看着她的脸,你知道她爱这个世界,尽管常常是悲伤而无奈的,她无比热爱生命。

 5 ) 理智与爱情

作为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女性来说,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爱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更高一层次的人的需求,但是生活是很现实的,在这个现实中没有事情是绝对纯粹的,比如爱情。所以脱离了现实,爱情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
        安娜是女性中富有大胆与创新精神的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种感情显示了出来,只是它就像她的美貌一样不可长久,所以她是一个悲剧,只有死才能让她解脱。
        反过来说,他确实活的很真实,她做的每件事都无愧于心,虽然被社会舆论所抵触,但是就是这“轰轰烈烈”至少说明她活过,相对于一些只敢想一想,不敢行动,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人来说,他活的潇洒。
        对于我来说,假如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真不知道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感谢安娜,一个可敬有可惜的女人。

 6 ) 第61名:美国影片《安娜·卡列尼娜》——影史100部爱情典藏完全解读

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年代:1935年 / 导演:克拉伦斯·布朗 / 主演:葛丽泰·嘉宝、弗雷德里克·马奇、费雷蒂·巴塞罗谬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永远的经典。

 

        前不久,歌手伊能静与相伴十几年的老公庾澄庆分手的消息令娱乐圈哗然,别人眼中的绝配夫妻竟然会将感情推向绝路。这场婚变怎么看都感觉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情节如出一辙,现实与虚构竟然如此高度的重合,令人不禁唏嘘。相比较于安娜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我们还是真心祝福安妮公主能够重新慎重考虑爱情与责任的关系,拥有属于她的真正归属。

         安娜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她在婚变后经历了心理上的巨大挣扎与煎熬,而她的男人们也是对她冷眼相对,一个女人的悲剧就这样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幸的时代,不幸的女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中开门见山的讲出了这个真理。安娜有丈夫,有爱她的儿子,应该说她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这一切却被一个叫沃伦斯基的意外出现打破了。

        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火车站,当时安娜来到姐姐家帮助姐夫调和夫妻感情。在这里出现了两个暗示,一个是安娜此时来调和别人的家庭生活,殊不知日后她的家庭也面临了不堪的尴尬状况,而她真正身在其中却手足无措,这种对比十分强烈;另一个是在火车站有一个排查故障的老头被火车轧死了,安娜说“这好像是一个不好的预兆”,果然安娜最后也在火车轮下自杀身亡。因此,影片的悲剧气氛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基础。

       沃伦斯基是一位军官,英俊潇洒,为了追求安娜从莫斯科一路追到圣彼得堡。他经常约安娜出来游玩,两人也在日益频繁的接触中产生了感情。安娜的丈夫古板冷酷,可以看出安娜其实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其实并不多,安娜绝大多数的心血都寄托在了她的儿子身上。对于一个三口之家中的女性来说,相夫教子是妇道,何况安娜还是那么的爱自己的儿子。可是,面对沃伦斯基热烈的追求,安娜还是乱了阵脚。

       安娜选择了逃婚。她跟着沃伦斯基逃离了自己的家庭,从此和军官过上了二人生活。与沃伦斯基的在一起是幸福的,安娜拥有了一个她真正爱的男人。可是沃伦斯基真的爱安娜吗?回顾影片一开始的场景,沃伦斯基带领手下们喝酒,喝到其他人全都趴在了地上,自己也醉醉熏熏,却依然硬撑到最后,可见沃伦斯基是一个好胜执着的人。他想要得到的,他会不顾一切的得到,他对既定的目标有着别人无法撼动的倔强。所以,沃伦斯基其实是想从追求安娜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满足感、一种征服感,也可以说是验证其自身魅力的方式。沃伦斯基的魅力吸引了安娜,却很快消失在了对日复一日枯燥日子的厌倦里。追求刺激的沃伦斯基不满足于现状,所以想要更高的追求:去战场打仗,做一个热血男儿。显然,沃伦斯基的事业心此时远远超过了享受田园生活的安逸感。他不顾安娜的苦苦哀求,还是拎着抢、招呼也不打的远赴战场了。如果说沃伦斯基骗取了安娜的感情也是不准确的,感情的事情如果都已付出真心,就没有谁对谁错的争论。沃伦斯基的选择基于自身的价值取向,忽略了爱情也是必然,只是安娜就成可怜的牺牲品。

          逃婚之后的安娜承受着巨大的打击。丈夫感到了巨大的耻辱,认为安娜不安守妇道的消息会让他脸面尽失。他还告诉儿子“你的妈妈死了”,不允许安娜再见到儿子。安娜此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个还懂事的儿子,这才是她饱受煎熬的原因。安娜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不顾及社会对她的争议,不去理会传统道德对她的束缚,一意孤行地与传统礼教作斗争,可以说她是一个独立追求爱情的典型。我很赞赏安娜的勇气,敢爱的人要比退缩的人值得敬佩,尤其是一个女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安娜的众叛亲离是有根据的,她逃脱不了那个时代对人个性的压制。所以,当她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时候,她也就只能以死相告了。安娜的死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不敢妥协的精神。她原本得以相信的依靠也远走高飞,她最后的希望也烟消云散了。只可惜了她那个可爱的孩子,因此说,不幸的家庭中,受伤最重的往往就是孩子。

       此外,片中的几个配角的分分合合也起到了对比作用,比如安娜的妹妹和列文的爱情。

 

经典的魅力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部《安娜·卡列尼娜》是公认得世界经典名著,原著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娜为爱而死的悲剧,另一个是列文寻求解放之路的探索。列夫·托尔斯泰其实就是一个不敢妥协的倔强老头,他晚年曾离家出走,客死他乡。他骨子里的反叛精神深刻影响了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安娜之所以成为了独立女性的先锋,与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不走寻常路”的经历不无关系。

        《安娜·卡列尼娜》曾多次被搬上银幕。除了苏联拍摄的版本之外,最经典的莫过于葛丽泰·嘉宝主演的这个版本了。本片的叙事紧凑,节奏把握的很准确。这在黑白影片中实属难得。影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葛丽泰·嘉宝的表演,她把挣扎在爱情与责任边缘地女性塑造的极具可信度和说服力,其心理表现十分精准,堪称她演艺生涯最经典的表演之一。其中,在安娜带着思念之情去见儿子的片段里,嘉宝用动作与眼神表达对骨肉的舐犊情深,令人过目不忘。

        关于导演克拉伦斯·布朗,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是他后期的几部作品,比如《鹿苑长春》《玉女神驹》等。他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却多次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导演,并将很多演员推上了一线地位,除了葛丽泰·嘉宝之外,还有伊丽莎白·泰勒。

 

 

来电指数:

沃伦斯基和安娜·卡列尼娜 4星

 

接吻镜头:

4处

 

爱情箴言:

安娜:这个世界上有痛苦吗?有眼泪吗?

沃伦斯基:这个时候它们都烟消云散了。

安娜:我感受到了痛苦,我感受到了眼泪。

沃伦斯基:为什么?

安娜:因为我是如此的幸福。不用去想,只是活着,只有去感受。

 

 短评

无论复活,还是悲惨世界,还是这部安娜卡列尼娜,当年沒有一个男星比FM更适合出演19世纪名著。

7分钟前
  • DuoDuo🐿️
  • 力荐

嘉寶真的太美麗了,她這種冰冷氣質其實真的不夠安娜吧,但只要看到高貴如她試圖表現出痛苦就覺得太心疼了= =給她加一星……這個版本的舞會一場太輕浮了,兩個人的關系也走得太遠了,通過臺詞也點出了這個問題。“運動,反復,激情”。P.S.這個Vronsky真醜,還是Sean叔最高!

12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第一次看嘉宝主演的电影,没有失望。原著没看过,抽时间补上。以下几句无关电影:个人觉得文化开放的国家,常有拍摄非本国题材作品,不胜枚举。天朝上国很难放的下这个姿态,似乎仅有一部启用乌克兰演员的《钢炼》。倒是山寨一堆《流星花园》很得意……

15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從嘉寶的氣質來講,她的表演是成功的,很好的塑造了一個為了愛情願意犧牲一切的已婚女性形象。因為一段不該存在的愛慕,破裂之後的重組,然後在無奈中再度破裂。為了結束,抑或是報復,臥軌成了終曲。

20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和新版一样,列文跑了一回超级龙套,此版受到时长限制,更忽略社会背景,严重削弱了原著含义;嘉宝无法传达热烈,但将绝望的母亲和冰凉的爱人演绎得很好,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此版沃伦斯基佳,卡列宁终于不再让人同情,叹没有完美的吉缇。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4- that's not courage dear, that's suicide. 92分钟讲主线故事仍有不足中的浪费感 不过 幸好有嘉宝 母子戏强大

25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嘉宝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只因她用思考去表达她的情绪。嘉宝不需以肢体或运动去传递幸福绝望和憧憬,失望喜悦或者悲剧。思想辐射所及,感觉即可呈现。”——来自史上被提名次数最多(6次)却从未获奖的导演克拉伦斯·布朗。

28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嘉宝的美太高高再上,太冷感了,反而不会在感情上给人那么大的触动。原作很长,片子很短,感情铺垫太少,人物性格的细节更少,总是很突兀的变化。相比之下,后面的感情反而更饱满些,前面走太快。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嘉宝英语台词超好,这戏里有全世界最有尊严的哭泣。

31分钟前
  • 噶密
  • 力荐

当沃伦斯基将他的虚伪和自私暴露无遗之时,绝望的安娜亦来到了生命的尽头

3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嘉宝面前,苏菲阿姨都失色了

35分钟前
  • 猛犸象
  • 推荐

嘉宝,费雯丽,苏菲三个版本都看过后,觉得还是费雯丽更适合些。嘉宝的美是独立于世的美,与任何人无关,而她的爱亦如此。

38分钟前
  • MaY.
  • 还行

卧轨那一段没有拖沓,不过是眼神从无神到突然的坚定,看到了嘉宝的那一瞬的绝望,坚毅以及知道自己即将死去的神采

42分钟前
  • Hofer
  • 力荐

紧凑有致,那么长的原著,浓缩在一个半小时讲完,可见导演功力。在嘉宝面前,“美”这个词第一次显示了语义学的寒碜。嘉宝的美,美得太过冷艳,那么高高在上,反而觉得她并不适合安娜这样的角色。在她那瑞典理性血统里,看不出安娜对爱的决绝。

46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嘉宝还是太冷太傲,实在不像一个恋爱中的女人

50分钟前
  • 上林苑
  • 还行

看到很多人说miscast, are we watching the same thing? garbo太安娜了吧 她都不用做啥一举一动就很符合书中的形象

52分钟前
  • Almasy
  • 力荐

实话实说,嘉宝不适合演安娜卡列宁娜.嘉宝的美太神圣化了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皇不食人间烟火,而安娜卡列宁娜是在与社会的反抗中失败并牺牲的俄罗斯贵妇,嘉宝是无法抹去自己举手投足间瑞典血统里的理性和由于她的美而产生的强势和压迫性的气场的

5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这是迄今为止最高水准的《安娜·卡列尼娜》,嘉宝的气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个已婚女人的喜怒哀乐

59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嘉宝真不适合演安娜,太冷冽了,一点都没有恋爱中的赶脚。美国拍的世界各地原著其实都满奇怪的,不伦不类,解读得很怪异啊。

1小时前
  • Irgendwann
  • 推荐

我已经忘了除了嘉宝还有谁能演绎更绝望的安娜。

1小时前
  • 三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