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

HD中字

主演:威廉·麦克纳马拉,Wayno,Sanchez,Katyia,Shurkin,Fabián,Valle,Marcelle,Bowman,Johnny,Tabor,Neko,Sparks,Dyami,Thomas,Robert,Dean,Jack,Lutz,Kenneth,McGlothin,Eric,Young,Sabrina,Gomez,Kevin,Friesen,Adam,Ostland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传染 剧照 NO.1传染 剧照 NO.2传染 剧照 NO.3传染 剧照 NO.4传染 剧照 NO.5传染 剧照 NO.6传染 剧照 NO.13传染 剧照 NO.14传染 剧照 NO.15传染 剧照 NO.16传染 剧照 NO.17传染 剧照 NO.18传染 剧照 NO.19传染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当年打低分的,今天后悔了吗?

片子里的一幕一幕如今一一应验。这次疫情一暴出来,我就猜到肯定会大范围传播,最后病人多到无处收治只能征用体育馆了,结果今天在看吧,果然是这样。

那些当年打1-2星说胡编的人,今天啪啪打脸了吧

片子里面也有封城,跟现在的状况一样一样的。

还有各种民间偏方导致药店都断货,也是一样一样的

但是片子里大多数人不带口罩,有点不可思议,可能是拍电影戴口罩了怕你看不出来演员是谁。

 2 ) “你的老婆死了……”

美国版的海报说明这个电影有六个主角,右上和右下分别的Matt Damon和Gwyneth Paltrow,他们是夫妻,分享同一个故事,丧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叙事花了105分钟的电影中27分又30秒的时间。


Matt Damon在电影里叫Mitch Emhoff,他第一次出场在一组“香港-伦敦-东京-明尼苏达州”的关于“发病”的蒙太奇之中,那是电影中的第2天。他有两个温馨的镜头:出差的妻子回家。(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Gwyneth Paltrow也就是电影中的Beth Emhoff在一天前跟别人约会。)

3分钟之后,Mitch去学校接儿子Clark回家,他身体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还知道他是继父。)然后马上到了第4天,Beth在家中发病,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里有一段很棒的对话(镜头上非常克制,只有简单的正反打,整段对话由一个声音蒙太奇开始,从Mitch的背影开始切入):
“嗯……我们尽力了,但对她没有效果。”
“好的。”
“她的心跳已经停止了,很不幸,她已经去世了(did die)。”
“对。”
“抱歉,我知道这难以接受。”
“好的,我是说,我可以进去跟她谈谈么?”
“很抱歉,你的妻子已经死了(is dead)。”
一小段沉默之后,Mitch开始跟医生解释。他先拒绝,然后愤怒,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接下来他回到家里,他的儿子Clark也已经死了。

2分钟之后,有一小段尸检的镜头。然后过了1分20秒,Mitch被隔离,他的女儿Jory到医院看他。(从对话中,我们知道这是Mitch和前妻的女儿,抚养权在前妻手上。)

9分钟之后,镜头从其他故事那里回到隔离病房,从医生和Mitch的对话中,我们获得更多的背景信息。其中包括一个叫Jon Neal的男人,是Beth的前男友,也是她在芝加哥离开机场约会的对象。在这里,Mitch对Beth和Jon的关系提出了怀疑。

9分钟之后,Mitch出院,经检查,他自身抗体对病毒免疫。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女儿。

2分钟之后,在Mitch家中,女儿男友Andrew来访被拒之门外。

4分钟之后,殡仪馆拒绝Mitch领回尸体,他不得不跟岳母解释此事。对话的最后,岳母说:“她犯了错,但我知道她非常爱你。”这个时候,镜头接到Beth在赌场的闪回,她跟Jon通电话的内容,然后接到电脑屏幕,调查人员查看监控录像的画面。
这个时候电影已经进行了一半,传染病已经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Mitch的故事已经不是叙事的重点,几乎完全掩盖在整个大的叙事之中。10分钟之后,他带女儿Jory到超市购买食物,想要离开明尼苏达州都失败了,最后又不得不回到家中。又过了10分钟,他们去领取救济物品没有领到,又回到家中,夜里看到邻居被抢劫,隔天闯入别人家中偷了一把枪防身等等。然后又过了10分钟,得知发放疫苗的消息。

5分钟之后,Mitch去商场为女儿买衣服。

5分钟之后,在为女儿准备的舞会(墙上贴着Prom Night)开始之前,Mitch在衣帽间找相机,看见妻子Beth的照片。这个时候,女儿打开音响,我们听到U2的All I Want is You,然后Andrew也到了,两人开始跳舞。这是一首关于爱情和婚礼的歌。我们心里大概也做好了准备,Mitch终于要哭了。我们看不见他的脸,头部的特写被他和女儿的对话干扰,然后是一个远景,越过卧室的睡床,我们看见他蹲在衣柜前。

You say you want
Diamonds on a ring of gold
You say you want
Your story to remain untold

But all the promises we make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When all I want is you

You say you'll give me
A highway with no one on it
Treasure just to look upon it
All the riches in the night

You say you'll give me
Eyes in a moon of blindness
A river in a time of dryness
A harbor in the tempest

But all the promises we make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When all I want is you

You say you want
Your love to work out right
To last with me through the night

You say you want
Diamonds on a ring of gold
Your story to remain untold
Your love not to grow cold

All the promises we break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When all I want is you

You... all I want is...
You... all I want is...
You... all I want is...
You...

传染病“MEV-1“想告诉Mitch什么:
“你的老婆死了,而且她出轨了。”
好吧,就算这样,他爱着她。


------------------------------------------第二段--------------------------------------------


    说到史蒂文·索德伯格,能马上想到的大概就是“性、谎言和录像带”和“十一罗汉”、“十二罗汉”、“十三罗汉”,当然还有“永不妥协”和“毒品网络”,还有四个小时分两集上映的“切”,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多少有点印象的,还有黑色电影“卡夫卡”和“德国好人”,不知道为什么拍的“索拉里斯2002”,跟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王家卫合作的短片集“爱神”。

    “传染病”的缺点完全是索德伯格的缺点,电影从芝加哥的机场开始,然后很快去到香港、伦敦、东京,再回到明尼苏达州,这是一种全知的视角,既然主线的故事发生在明尼苏达州,Beth离开芝加哥之后也马上就回家,那就直接从芝加哥去到明尼苏达州就行了,后面Marion Cotillard需要去香港的时候再去还来得及。在这个地方,索德伯格考虑的完全是怎么快速地制造恐慌,他就像传播消息的人一样,尽可能地让传染病显得措手不及。两分半钟的时长讲了电影里一天的事情,死了三个人,香港、伦敦、明尼苏达州、东京然后香港,最后一小段手持摄影和变形的主观镜头看上去几乎像是炫耀。

    然后突然慢下来,开始三段叙事,同时三个主要人物出场,这三场戏非常平均,同样从环境镜头开始,都是一分钟的时长。接下去Matt Damon的故事得到偏爱,Beth和儿子Clark很快地相继死去。然后用一个火车的镜头开始下一轮更多线索的叙事,同时调整了一下节奏。三段新的叙事,介绍三个新的主要人物,还要加上女儿Jory。这一段的剪接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是仍然保证了四个新出场的人物分别得到一分半钟的时长。索德伯格在电影的前20分钟就表达了明确的意思:首先是全知的视角,然后是尽可能地平等对待各个人物,而且优先考虑整体节奏的推进。

    尽管这不是我喜欢的开场,但它足够精彩。整体的叙事和人物的介绍都没有问题,而且还为后面做了几个小埋伏。节奏控制得好,足够紧张而且有张弛。(可是既然极影足够紧张了,那个配乐就可以省了吧。)

    接下来的20分钟里,叙事集中在医护人员身上,然后开始:Kate Winslet感染病毒、Beth的婚外情、Marion Cotillard被绑架、Jude Law发布视频、Laurence Fishburne通知妻子离境、市民抢劫药房和超市、Kate Winslet去世、Laurence Fishburne和Jude Law在电视节目中辩论,8个小高潮每隔三五分钟就来上一个,持续了30分钟。然后叙事回到Matt Damon一家,才开始缓慢下来,特别是女儿Jory和男友Andrew在雪地里试图接吻的那一小段。

    然后在接下来的15分钟,所有故事都得到解决,最后再次回到Matt Damon一家,电影结束。

    从雪地接吻到Jennifer Ehle试验疫苗,是用声音蒙太奇完成衔接的,非常快速,反正我接受不了,突然间所有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也有让人喜欢的地方,比如说Jennifer Ehle在车上的正面镜头,脸上那么平静,只有光线的细微变化。然后就开始批量生产疫苗了!索德伯格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控制节奏!中间省略了很多天啊,一组蒙太奇就解决了吗!该沉闷的地方他为什么不沉闷!如果说这个电影出了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既然说到问题,那么结尾关于病毒传播的那一段也是个问题。这一段如果不是毫无意义,那就是太有意义!我相信索德伯格不是一个这么无聊的人,可是他确实这么做了。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一样!我真心希望索德伯格还有李安可以尊重观众!好吧,如果非说这一段有拍出来的必要,那就是解释了为什么电影开始是Day 2而不是Day 1,可问题是,你直接把开头改成Day 1不就行了么?

    当然不是这样。至少它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Beth感染病毒只是一次意外,跟婚外情毫无关系。这回答了她丈夫之前的质问,不过他也可能不需要这个回答。

 3 )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片子最后的伐木机车来自哪家公司么?它说明了很多问题

虽然豆瓣评分很低但仍然觉得是好片,为什么没有人注意片尾最后半夜砍树(很可能是非法,不然干嘛要深夜或者半夜)的大型机车就来自最先感染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日本人所在的跨国公司(机车上的公司大标志和最先死掉的美国女高官和日本人都有拿过的文件是同样的标志,女高管在快到家的时侯在公司的文案上签字,日本人可能是那家公司的管理层,也可能是合作企业)。

机车推倒香港的一棵树,惊飞蝙蝠,蝙蝠飞进猪窝,携带病毒的猪被送到高级赌场厨房,高级大厨处理生猪未洗手和美国高管握手合影,于是病毒被带到世界各地。

这其实是讲全球化和公平问题的片子。谁处于全球生产链或者贸易链的前端和后端?这家跨国公司,很可能是多样经营的集团,比如涉及食品、酒店业(娱乐场所、赌场啊之类的)、木材,和印尼的金光集团相似(这家臭名昭著的毁林公司涉及纸品、食用油、日化用品等看似不相关的领域,总之都要砍树毁林以获得原材料,或者毁林得到大面积土地以再造原材料)。

那么,来自美国或日本的公司高管到世界各地考察决定从哪里获得原材料,选择哪里的原材料供应商,决定和哪家集团合作,考虑从最初级的生产开始降低成本,等等。享受高级场所的高级厨师料理的呢,可能也多是和他们同样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人。他们决定去砍掉那里的树,于是公司的伐木机车就出动了,于是回到开头,深夜非法伐木,惊飞蝙蝠,蝙蝠碰了一种神马植物,飞进猪圈,还掉了进去。。。。鬼知道他们会结合出一种什么样的人类从来不知道的变异病菌。。。。于是出笼的上好生猪到了高级赌场厨房,大厨处理生猪,未洗手与美国高管握手,于是。。。。。

疫情爆发之后呢,香港那个和WHO官员共事的工作人员,很可能来自养猪的那个村庄,或者和那里相近的村庄,因为村里很多人感染了,包括儿童,但是他们被排在领取疫苗名单的最后。他们生产最初级的产品,获得最微薄的利润,在全球贸易链的最上游,他们也在最被忽视、最不享受到公平、处在预防措施和医疗条件最低的社会环境。

所以太理解为什么那个香港卫生工作人员绑架世卫官员,也太理解世卫官员被解救后得知给村里人的不是疫苗而转身就走,而且带着自己的疫苗,她知道,这个以各种方式(贸易、媒体、交通、政治、文化、气候,当然也包括瘟疫、自然灾害)联系起来的全球,有多么的不公平。

所以这片子根本与神马中国食品安全没有关系好么,甚至与广州神马吃野生动物也没有几毛钱关系,这种富有偶然性的变异病菌,就算检疫了也查不出来吧(没看到猪身上戳的红通通的检疫章么。。。),因为人类根本就是第一次认识它,放到大家印象中食品检疫严格的英美,也查不出来吧。

这个片子讲到的公平,也与其它灾难片比如泰坦尼克号,后天,2012都不一样,不仅包括灾难近在咫尺时谁先上船谁获得逃生机会,更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平问题,和全球化本身的问题:初级生产普遍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要生产、要砍树,还深夜跑到发展中国家的林子里去砍。。。。。可能因为丫自己国家的森林保护得好吧。 。。或者砍自己国家的树成本高,或者自己国家的地方政府不配合。你看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增加gdp多欢迎外资来砍树啊,金光集团在云南砍了多少原始林啊,苹果公司在深圳、成都的工厂尼玛多低的工资、超时加工、工人中毒、高压自杀,地方政府还高兴得要死,他们来投资了,而且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啊!他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家设厂啊,那你买的iphone ipad可至少要贵一半的价钱了。

可是呢,自己处在全球生产链的下游,受益最大的part,搞不好哪一天,都不知道多么偶然的因素造成的蝴蝶效应就让你就遭殃了,还捎带全世界这么多人,也难怪导演那么早就让女高管和日本人死掉了。。。。或者说,这就是人类发展,全球化造成地区和人群差距扩大的报应,谁都免不了遭殃,这事儿也不是大跨国企业或者说全球生产链受益者一己造成的,这是是全球化的必然,但作为受益方,必须考虑全球生产链条里的公平问题,比如fair trade,比如管理你自己的供应商,比如不要转移你的污染物或在别国造成环境破坏,你可以尽可能地追求利润但必须要有环境和伦理底线。

另外这片子线虽然多,但也不乱啊,逻辑很精密。有人批堆砌明星,是的,这些角色随便谁演都行,可导演爱用明星有神马错,商业片的手段之一而已,又不是建国大业那种二片。人请得起,大牌愿意演,再正常不过了。

 4 ) 点到为止 非常合适


    据说,美国政府在做某些决定之前,不仅会找来相应的专家,还会找来好莱坞的电影人,因为专家大概可以说出马的种族以及肉质的百分比,但是电影人却可以画出整匹马。

    年初日本的海啸所带来的核灾难阴影到现在仍在影响着人们,而真正来描绘一下世界末日的景象,专家们大概能给出数据,但是只有导演才能给出差不多的画面。事实上也有很多很多的导演在这个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这些影片要么将重心定在地球毁灭的惨状(《2012》),或者是末日的人类相残(《28天》)。此类影片盖因其过于强调,而显得刺激有余,真实欠奉。但是导演索德伯格的这部《传染病》却用纪录片一般绝对中立的视角和口吻,按照顺序描述了一场世纪大瘟疫爆发后的情景。

    在这部影片中,你看不到感染者出现过于可怕的发病反应,也看不到隐藏极深的政府阴谋论、没有死而复活的僵尸,没有为救自己亲人连闯八关死在最后一秒的英雄、也没有令人热血沸腾的抢救场面。影片有的是绝对冷静的分析和预测,完全按照逻辑行事的众位主人公,没有偏袒、没有贬低,只是讲述了当一场病毒爆发后,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会迎来怎样的打击。导演如此冷静没有波折的镜头,让观众相信,如果有一天新型病毒爆发,就将是这样一个情景。

    说导演保持了中立,并不是说冷眼旁观,而是索德伯格通过让自己镜头中的角色,象一个正常人那样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来表现出人性。而正因为片中的角色没有呼天抢地的悲怆,没有上天入地的英雄,才使得其人性显得尤为真实。温丝莱特饰演的科学家最后伸向旁边病人的一只手,裘德·洛角色的虚伪和贪婪、菲什伯恩角色向亲人泄露的秘密,都使得其角色比那些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索德伯格的影片向来不缺明星,但是这大概是唯一一部好莱坞影片,成功控制住了所有明星的明星魅力,令其安于百分百的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试图反客为主。奥斯卡影后帕特鲁甘心于在影片前十分钟死去并且死相难看,光凭这点就值得拍拍索德伯格的肩膀。

    前一阵有人说,给影迷带来安慰和希望的电影大团圆的结局,不仅是一个手段,同时也代表了创作者本身对于人生以及世界的一种态度。当影片定格在达蒙的角色为自己的女儿办的私人校园舞会的明亮温馨的画面的时候,相信所有影迷都以为索德伯格终于看开了,松了一口气。谁知,接下来病毒的起源第一天的经过,就被导演如戏耍般端了出来,令人觉得,人类的命运,大多数人的命运,可能就是在这戏耍之间而已。

 5 ) 本片被低估,牺牲了情节的优秀传染病题材电影

虽然本片在新冠肺炎流行后,评价开始转向。但是豆瓣推在前列的大都还是时间较早的影评,而这些影评不少都对本片给出了负面评价。

仔细想想这部片。再想想我们以前批评的许多大片,我们会批评许多大片为了情节的刻意反转而无视逻辑,时代背景。而这部片被低估,恰恰是它太真实了,放弃了大量在任何一部电影中刻意安排的情节反转。

本片越是自身的电影爱好者,越容易被带到沟里。当我第一次看到马特达蒙演的角色是病毒免疫时,我立马反应出,主角作为免疫者,他的血清是拯救大众的最后希望这样的剧情。我之前看过的90%的病毒片,都有这样的剧情。比如韩国的那部流感不就是么。但是,本片中,医学工作者冷冷的告诉观众,想通过自然免疫者来研发疫苗是非常耗时耗力的,现实中他们很少采取这样的方法。这也太真实了吧。。。而看到当沙思曼博士最后关头拒绝销毁病毒,致意用三级实验室来研究病毒时,我又明白了,肯定是这个老头闯祸,用三级实验室研究病毒,导致病毒泄露,因为别的病毒片里都少不了这种情节。结果呢,这种情节也没有出现。当我看到主角被军队封锁公路无法逃离时,我又懂了,马上就是全程封锁,军队进来捕杀感染者,主角要上演动作逃亡戏。结果呢,根本不存在这种情节。

说白了,本片太真实了,没有观众期待的情节。而观众以往看过的片,大都是披着病毒外衣的惊悚动作片罢了。当我们真的看到一部以病毒防疫为内容的电影时,我们不知道应该是这样的。知道我们经历了新冠病毒。我们才明白,这片是多么难得。我们终于在电影中看到,排查密切接触者是多么重要的工作,看到自媒体谣言在危难中是多么可怕,看到病毒危机中医护工作者的艰难。

一个云集大量好莱坞大牌明星的电影,能排出真正的病毒防疫工作,光这一点就足够给与高分了。当我们批判某些片生造情节时,是不是也应该为这部自我舍弃大量情节,追求真实感的电影一个更高的评价呢?

 6 ) 看不见的主角才是最可怕的


给东家干的行活儿~~~~

事到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几年前的春天,每天电视新闻里都会更新最新的病患人数,人心惶惶。拉着行李箱的人们沉默而快速地离开大规模出现病患的城市,机场车站在人满为患之后迅速门可罗雀。

类似的场景,今年被史蒂芬•索德伯格搬上了银幕,拍成了《传染病》(Contagion)。当然他解释自己并非是完全记录当年的故事,而且电影里的疾病也是虚构的,乃是SARS、H1N1等等疾病的升级版,致病性和致死性都更高。尽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的评价并不太高,但是在美国的影评网站“烂番茄”上却人气还算旺。不知这是否是因为欧洲的影评人们,不如当年SARS重灾区美国的影评人们对于这些疾病的感受那么深?但是至少在香港的影院里,看这样一部将起点放置于香港和澳门的电影,会有莫名心慌的感觉,散场的时候,看见门把手,也会努力不用手去触碰。

你可能只是在澳门吃了一顿还不错的饭,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可能只是在赌场里打工,碰到一个心情不错的主顾,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可能只是在赌场里碰到一个心不在焉,拉下手机的人,出于好心把手机还给了她,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可能只是和老情人抓紧她换飞机的时间春宵一度,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甚至可能只是碰到了她握过的门把手,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然后所有和这些人在同一个公共空间出没过,相互触碰过的人,又变成了新的感染者和带菌者。

影片的开始,一个又一个的人在世界各地,口吐白沫、脸色苍白、全身抽搐地纷纷倒下。索德伯格用他在《毒品网络》里就已经熟络的手法,以有些晃动、剪切频繁的镜头,冷静地拍摄着这些让人不安的镜头。电影被设定是一个发生在冬天的故事,索德伯格的镜头也冷峻得让人内心深处打起了寒战。那些日常生活里普通的物件:手机、门把手、公车扶手……全部在他的镜头下面,有了阴森森的“夺命”气质。

和他的《11罗汉》等等电影一样,这也是一部明星云集的电影,但是和寻常好莱坞娱乐片不一样,所有的这些明星,大概除了饰演在自己身上试验疫苗的英雄大夫的詹妮弗•厄尔之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拯救世界的英雄。格温妮丝•帕尔特罗饰演那个超级传染者,她的长途旅行把病毒传遍了世界各地。大部分时间,她都面色潮红,一脸病相,回到家和马特•达蒙饰演的丈夫会面以后,很快就全身抽搐地倒地死去。最后还十分敢于牺牲形象,拍摄了躺在解剖台上,头皮被剥翻下来的恐怖镜头。马特•达蒙在医院听到她的死讯之后的一段表演,相当可圈可点。后来陷入对疾病以及和人接触的恐惧中,拒绝自己的女儿和外人接触的神经质表现,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预防科大夫出场的时候,给人很高的期待,但一番奔走之后,她也马革裹尸,和其他患病去世的人一样,被用尸袋装起来,统一掩埋到洒满石灰的万人冢里。

索德伯格拍摄的这种疾病,以恐怖的几何级数的数量级气势如虹地增长。而围绕这种疾病开始的恐慌,大概应该是索德伯格最想表现的内容。裘德•洛在这个社会恐慌的过程里扮演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一个自以为知道终极真相的自由撰稿人。他不断地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当局的“谎言”,自备防疫衣服,在遍街都空无一人的时候还上街探访。他还推崇“连翘”作为防病治病的解药,以至于这种药一时洛阳纸贵,甚至引起骚动。在这样的恐慌里,信息不对称这个主题也通过劳伦斯•菲舍本饰演的全美防疫顾问偷偷打电话让妻子撤离核心区的情节体现出来。

即使是厄尔饰演的研究疫苗的大夫已经用自己做试验,开发出了可以抵御这种疾病的病毒,恐慌也并没有消退。索德伯格没有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美国,而是放眼世界地追问,那究竟什么人有资格先用这种药品呢?他用香港本地人绑架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情节,来表达他的思考。虽然他呈现追问的方式有点太过于简单化,也太匪夷所思,有点太像好莱坞的滥俗剧情,但是这至少算是好莱坞灾难片里鲜有的对于其他国家的思考。这一段诡异流俗的剧情,意外地让这部电影的立意变得高远了起来,因为不像其他的好莱坞灾难片那样,美国以外的地方只不过是挨个被毁灭,或者做外包工厂制作2012救生艇。

在这些冷冰冰节奏飞快的剧情当中,也许只有厄尔那个角色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暖意。以一己之力最终击溃病魔这样的事情,说起来也似乎只能是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不过如果连这一丝暖意都没有,恐怕索德伯格也很难拉到投资来拍这部真正让人惊悚和不安的灾难片了。

在全明星的组合背后,最可怕的其实是那个看不见的主角:一种可怕的未知疾病,会将人类的社会带向何种境地?这个看不见的主角是最可怕的。不过对于真正经历过瘟疫的人们来说,这样一部电影带来的紧张感,无论如何也还是比不上亲身体验的那种世界末日的气氛。那种气氛,大概是所有的电影都无法真正拍摄出来的吧。

 短评

3.5 雖然看上去cast很強大,但看起來也不覺得怎麼一回事。主因是電影為各位演員開了很多條劇情線,但整體看起來又失去了重點,劇情因此變得沒劇力和緊湊!由於電影的主線是調查病源的由來,所以比之前想的Matt Damon做主線,顯得有點失望,而且導演沒成功在電影裏營造出驚慌的氣氛。

4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还行

导演想撒一个大网,可惜网上有不少孔,所以最后也没捕着多少鱼。

8分钟前
  • 【半注销】
  • 还行

节奏一如既往地精准,反轴线的拍摄方式,大量使用自然光,文艺得很呢这次!用导演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了索德伯格的电影就会有自己拍片的冲动。但是剧情确实弱了不少,而且这种没有结局的结局,相比毒品网络,我还是觉得这个不大好。众生相。(帕特洛是酱油中的战斗机!)

1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片子其實很不錯,不要被部分小氣的香港觀眾和自我組織能力差的人評論影響,絕對是奧斯卡熱門,起碼保持了毒品網絡水準,多線處理得也不臃腫,關注焦點始終是人本。這麼複雜的製作,不覺得導演有刻意賣弄之處,配樂加了整整一顆星啊

17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再找几个大牌就能拍世界版建党伟业了

20分钟前
  • RITA
  • 还行

标准操作程序,教科书一样的电影

22分钟前
  • fateface
  • 力荐

人类推倒了一棵树,树上的蝙蝠飞进了猪圈里,猪被杀了做成了菜,厨子被要求和客人合影,于是sars就传遍了世界。所以病毒就是蝴蝶效应。

27分钟前
  • 人気小圆头🔒
  • 还行

有人假公济私、有人发国难财、有人前赴后继.....呵呵,全是人人人,在传染病面前,好莱坞的编剧对体制“优势”一无所知。

3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几位大明星戏份都是分开的,对剧情推进没什么作用,换做任何一个演员都能完成戏份,一众配角出彩可惜存在感不强,就剩下不断变化的日期推进剧情了。小马和秃球比路人甲强点,酷玩嫂子一出场就挂了,肥温中场也死了,法兰西妹子消失了大半场,导演对这个故事没有丝毫见解,好在堆砌了一打明星脸。★★★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马特达蒙拼人品,格温妮丝开脑壳,脑残公知裘德洛,以德报怨玛丽昂,出师未捷温先死,何家小姐泪满襟。

35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神他妈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38分钟前
  • Tommy
  • 力荐

线太多太散了,导演已经hold不住了

43分钟前
  • I,Robert
  • 还行

严重被低估的电影,抛开华丽卡司,影片本身从故事性到节奏到科普到人性到讽刺的社会现象都很到位,而且有一万次机会向更黑暗的方向发展(比如结尾的传播)但是都没有刻意地那么做,非常良心。结合时事四星半好评。今年上映的话少说八分,当年的差评一看都是好多嫌不够 drama 的

48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力荐

原来这出连续剧,我们八年前就看过了。可以理解当年为什么分低,它预言中国在SARS之后因为“吃”,再度爆发呼吸系统传染病,这可严重伤害了民族自尊心。问题是,八年后,一切都成真了。病毒战阴谋论、网络带节奏的、吹哨人、封城、哄抢连翘、护士罢工、瞒报、捐赠物资……天呐,要不要那么按部就班的重演一遍?可比韩国那部《流感》现实多了,当年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52分钟前
  • 李小丢
  • 力荐

社会学拍法,真实

55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借热评「神他妈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57分钟前
  • Entrop1e
  • 推荐

本片告诉我们两件事:1,跟别人握手很容易传染疾病;2,消息或流言比细菌的传播速度更快。以上两点谢耳朵已在《生活大爆炸》中告诉过我们。

1小时前
  • Fantasy
  • 推荐

摇号接种疫苗,最倒霉的要再等一年。其它人接种疫苗后就能出门了,而他还要在家自我隔离一年。无良网络大V炒作并没有疗效的药物发家致富,导致原本健康的人去买她根本就不需要的药物的过程中被传染了。医生谴责他造谣,他还倒打一耙,反过来谴责医生。他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被奉为先知,人们将他的画像贴满了大街小巷。入室盗窃没人管,拨打911就会听到“报告死亡信息请按1”,报警电话号码成了“申报死亡专线”。领到食物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会被其它人抢……当然,也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培育病毒,有人用自己来实验疫苗。正是因为有人发国难财,有人趁火打劫,才衬托出米尔丝、萨斯曼、艾丽等人的正直、善良、无私。正是因为体验了黑暗的惊悚,我们才明白光明有多么美好。正是经历了灾难,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安居乐业的来之不易。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这片子的摄影、剪辑和音乐都给人一种通透的呼吸感,叙事效率极高。100分钟竟然把这样宏大的事件给说明白了,索德伯格的本领就在于此。看点1:男神女神都是可以转换的。马特戴蒙、格温妮丝帕特洛、朱迪洛都同样出演《天才雷普利》。那一部里,马特戴蒙讨人厌。这一部里,朱迪洛讨人厌。看点2:格温妮丝帕特洛、凯特温斯莱特各自有一个死亡特写,剪得让人尤其震撼。看点3:最后的病毒来源大揭秘,让人感慨,人类的安全真的是建立在一定概率的运气上的,不知已经躲过了多少次大灭绝。

1小时前
  • Evarnold
  • 力荐

其实还是太多明星脸扰乱了注意力,电影本身并不算烂,将叙事重点放在了病毒爆发后政府媒体和社会中的不同个体的应对上,且力保这个科幻故事的真实感。

1小时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