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4集全

主演:小林聪美,伽奈,罇真佐子,光石研,盐见三省,美波,市川实和子,加濑亮,岸惠子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2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3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4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5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6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3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4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5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6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7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8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19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母亲的意外去世,让在出版社工作的亚纪子(小林聪美 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恰逢这时又遇上了公司莫名的人事调动,亚纪子于是辞掉了编辑工作,开始享受不同于以往的闲暇生活。母亲留下了颇受赞誉的食堂、住宅周围的商店街聚集着一群友善的邻居、亚纪子在路边邂逅了一只流浪猫……这些点滴的事情聚集在一起,让亚纪子决定继承母亲留下的食堂。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成了亚纪子当前的想法。  于是重新装修的老店成了提供面包和汤的食堂,亚纪子和新招的高大女店员(伽奈 饰)开始了新的旅程。而这段旅程有面包、汤、猫咪、商店街的好邻居、各色顾客,还有暖洋洋的好天气。碟仙碟仙古吴春秋成都爱情故事2015赌博秀逗男护士刺客信条龙之魂扭计杂牌军恋爱三万英尺迷失内华达2我笨善良午后乐事我们只知道这些畸形人美女与极品极度空间长驱直入阿茂正传恋与制作人 普通话版我们的中学时代人类皇妃为何那样战争的呼唤我心闪亮花季·雨季自拍2019鼠来宝2:明星俱乐部神探阿蒙第八季绿野心踪TV版谁先爱上他的大路朝天(2010)激战食人虫纸牌屋 第二季零零零第一季CheerUp亚莉克莎与凯蒂第一季现实中学机智的捕快日常

 长篇影评

 1 )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在安放自我的路途上

写于2014-11-27

       一看片名就知道又是一部温暖清新的日剧。说是日剧,其实只有四集,每集五十分钟,加起来四个小时不到。节奏非常缓慢,这样的慢节奏恐怕许多人都适应不了,观看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边刷微博边看。是这样吧?嘿嘿......可其实,放下手机,放下手头的一切,靠着椅背,便会发现,这实在是一部很令人舒服的日剧呵......

      它的舒服在于慢节奏,慢节奏下的生活,慢节奏下对心理体验的细腻呈现,还在于敞亮暖色的餐厅,诱人食物带来的饱腹感,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体贴关怀。

       情节依旧很简单,人到中年的亚纪遭遇了母亲的突然离世,正思考母亲留下的餐馆如何处置,便因工作调动辞去了编辑工作。在大家的帮助下,亚纪开始经营餐馆,换了装修,换了食物和风格,一切从头开始。食物只有简单的三明治、面包和汤,且只供午餐。助手是一个单纯安静的女孩,街坊是大叔与大妈,大叔幽默风趣,大妈严谨强悍,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关心亚纪。不断有就餐的客人,不断有到访的熟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拜访同父异母的兄弟,与他结为好友。还收养了一只猫。

       生活就这样安静而顺利地展开。

       剧中的日本,路不拾遗,窗户敞开,家门口有一个小花园,放置着各种花,不乏邻居和路人悄悄放的,主人不气不疑不问,只管每日浇水养活。养活后被邻居和路人领走,依旧不气不疑不问,只感欣慰。这样的社会氛围,真是令我等羡慕,即使是假的。而在这样的社会,每个人,每只猫,都在寻找自我的归属地。亚纪辞去编辑工作另谋发展,猫咪来了又走,同父异母的兄弟告别过去的生活继承父亲留下的寺院......人与猫,都活在自己的意愿中,几乎没有生活压力,即使有,也不予妥协。对不同观念和选择的包容度很高。如此美好而理想化。大概,编剧和导演的本意是想抚慰我等一颗颗浮沉于世的心吧。

       无论是理想,还是现实,人总要不断前行,寻找能妥善安放自我的地方,那地方,可能是一家店,一项职业,一份守护,即使与先前完全不同,即使不知道终点在何方,又何妨?只需鼓起勇气,去尝试,去努力......

 2 ) 生活的幸福就是来自于想象不到的小细节呀

先说片尾彩蛋体操!好萌好萌!好喜欢这种日式的怪怪的毫无羞耻感毫不做作的舞蹈!
气氛转回来……

罗素说过,不能忍受无聊,生活就会变成持续的对无聊的逃离。
真正一个人生活过才会知道,没有鸡血,没有爱情的刺激,没有密不透风的社会压力,一个人想要认认真真把日子过下去,过得不敷衍、不懈怠、不绝望,能够安心与自己的生命相处,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生活的大部分,是琐碎无聊消耗性的重复劳动,也许一点意义也没有,可人必须由这些重复才能活下去。每日的生活,就是一种修行。安心做好手头的事,不忙乱不紧张,不恐惧对时间的浪费,才能真正沉浸到生活中,理解作为一个生命,活着的感觉。当我真正静下心来,不再想着高效率,不再想着节约时间跑到人前,不再想着值不值得,慢慢地吃饭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走路感受周围的环境,我惊讶地发现我一直拥有的世界比我以为的庞大丰富得多,也宁静美好得多。

一个人吃饭,也要慢慢的,要精致的碗碟,刚刚好的小分量,精心准备的不同菜品。一个人在家,也要静心读书,也可以一个人喝点红酒。一个人住,没有伴侣,没有亲人,也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要好好搭配衣服,要耐心把房间收拾整洁,

看片的时候正好处在一段“戒断反应”的末期,一段遗憾的单恋带来了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意识到根本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意识到每天忙到无法休息无法呼吸无法好好地憧憬未来根本不是一种好的状态,也才意识到根本没有人逼着我去做什么事。我比我原本想象的,自由多了。只要我不一心往里跳,根本没有所谓的枷锁。

小林聪美在里面说了一句话。
  【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只有放弃那些功利的想法,只有抛弃那些愚蠢的成见灰暗的预期,才能发现人与人的相处其实很亲切美好,根本不必剑拔弩张。学会为了小细节而真正地开心,学会不再只盯着遥远的目标,学会抛弃过高的期待,才能真正地在每一天的生活,在每一分钟与人的交往中,感觉到快乐。
感觉到自己的变化。生活并没有大的改变,可是幸福感成倍地增长了。放学后去小店吃饭就非常开心,跟服务员也可以友好地聊天。一切都神奇地好起来了。不再焦虑之后,生活每天都很惊喜。

从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是一种能力。
很高兴这部片子给了自己5天的心灵享受,慢下来,一切都没什么可怕的,此刻的生活就可以很美好。

 3 ) 猫咪好天气

记得小时候特别垂涎方便面,被上面的包装吸引,总觉得这普通的方块袋子里面,竟然会变成一碗冒着热气,还有青菜、胡萝卜、虾仁的红红绿绿秀色可餐的美食,多么神奇。那时经常有货郎骑着自行车穿街叫卖,牙膏皮和晒干了的鸡肫皮(长大后知道这叫鸡内金,可入药)可以换一点麦芽糖,多的话可以换一包方便面。
那个暑假用攒了好久的牙膏皮终于换到一包方便面,十分激动。我记得那天就我一个人在家,拿到方便面后,我锁好院门,在厨房间仔细读了包装上的说明书,然后小心翼翼拆开包装——失望至极。青菜呢?木耳呢?虾仁呢?到哪里去了?
这种心情一直记得,那种失望又带着被愚弄被骗的滋味,有多深刻。
成人之后,对这种性质的欺骗渐渐见怪不怪,有一种成长就是后来所看的不再轻易相信它的真实。这是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态度,我想多少会有一点。但我也觉得这是成长的附赠品, 属性本来应该是好的。

无意间看到一部日剧,只有四集,剧中人物非常少,剧情也不复杂,但想象下去一定还是有更长的故事的。没有爱情,也没有浓烈的亲情,没有眼泪,没有倾诉,一切情绪都收敛到恰到好处,但丝毫感觉不到一丁点的紧张。
我被这部拥有奇怪名字的日剧吸引,不疾不徐地看,算不上是追着——它就在那里,随时点击收看,而且只有四集。
前天傍晚,我和Alen一起去一家十分热闹的米线馆吃饭,饭后一人一瓶饮料,沿着小区后的马路散步,走了很久,找到一个住宅区大门的石墩,两人各占一个,各自曲起腿,一边赶蚊子,一边继续聊。
我们的话题时常会提到独立和自由这两个主题,偶尔会探讨呼应的意义。
独立是什么呢?它是否会产生寂寞与悲观这些副产品?自由呢?自由是代表着身体和心灵都自由吗?还是仅仅代表着双脚可以恣意行走,而心永远在原地停留?
过去是我们永远谈不完的话题。然而,矛盾的是,我们永远在谈过去的时候分明一直都在往前走,一直,我们永远没有回头,也无法回头。但我们都没有遗忘,越走越清晰。
我因此更知道自己拥有什么,哪些值得珍惜。但是,的确有一些人,越走越模糊,越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里的生活有多让人羡慕:一间房、一个人、一份谋生的职业、一只猫(猫咪也可以换为孩子),一份平和的心境,一颗从容淡定面对生活任何变化起伏的心,还有,依然有梦想。
这应该是很多人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吗?
曾经这样的生活,我和Alen都可以拥有,但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生活当然不会如此,我们周围的环境造就了必然的聒噪和喧闹,于是我们会主动寻找特定时刻下的特定地点,我们为之定义,定义成我们值得寄托和慰藉的那种意义,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寻到安宁和平静。比如我,会把这个地方成为告解地。无人可知。
到电视剧最后结尾时,亚纪子给老师写信,说老师,以前我曾尝试离开母亲,但后来没有想到她突然推开了我,离我而去。母亲去世之后,我曾一度消沉,期间,有新的相遇也有过不舍的分别,多次想离开这个城市,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很不满,后来我意识到是我一直把自己束缚住了。老师,之前我太较真了,今后我要做一名不良学生。
有多共鸣?
有多少人觉得太过于认真给自己带来过不好的结果的?一定有。
而这些教训结果必定要经过很多年的思考和沉淀之后,才必然会清晰明了。其实,人生并非一定要按照A型人格要求的模式排练下去,这有时是身不由己的事。非黑即白的,是药片,是时装,是画,不是生活。
我们势必会渐渐懂得,不太较真,最大的福利是发给自己的。
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为真正意义的不良学生,秉性如此,教育如此,我们只会长成一棵笔直的树,不会再拥有弯曲的能力。
但我们一定会在一些时候,被迫走一些弯曲的路,只不过我们会一直向前。
偶尔我们会尝试喝一点酒,去K一些走调的歌,说一些粗鲁的话,骂一两个可憎的人,但回来的路上,我们还是会指着圆着的月亮说,真好啊,天渐凉了,月光就会这么美,美到一切都这样不真实。
真实的是我们的内心。

 4 ) 踏实过日子,是一种极为稀缺的品质

看这个剧的时候,是广州最冷的天气。

我穿着厚厚的绒毛睡衣在餐桌上写稿,身旁的养生壶一直咕嘟咕嘟加热着大麦茶。

不敢开阳台的窗,怕外面的风灌进来,把我冻到手抖得敲不动字。

不想做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菜,于是用一只番茄,一颗娃娃菜,一束金针菇,一枚鸡蛋,三片炸鱼豆腐以及四片火锅肥牛,煮最简单不过的仿寿喜锅。

回到工作桌上,一手捧着碗热气腾腾的锅物料理吃着,一边看剧。

亚纪子在出版社工作多年,是个严谨到略显刻板的中年女生。在生命中一如往常一样平常的一天,她的生活开始了一连串的变化。妈妈过世,经营了四十年的猪排饭食堂关张,家里入住一只猫,从公司辞职,开一家有自己风格的店。

一开始的亚纪子有点冷淡。眼神坚毅,笑容很少,分寸感极强,时刻与人保持距离,连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冷淡。我猜亚纪子的这种冷淡大致来自于和妈妈的对抗。

第一集就过世了,从未露过面的亚纪子妈妈加代的身影贯穿在每一集里。在他人的转述,及亚纪子的回忆中大致拼凑出妈妈的故事。

加代也曾是一个大多数时候好相处,但偶尔有点性格,会钻牛角尖,执着的青春少女,她在最美好的青春里爱上一个和尚,并为他怀孕。满心欢喜地辞职准备和心爱的男人结婚,然而那个男人却已经有了老婆,并在她生下亚纪子的前几个月里生下一个儿子。那个男人回归家庭,主持着家产寺庙,将来会把寺庙传给他的儿子。加代则独身一人带着女儿亚纪子,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但价格几十年如一日平价的食堂。

要开店做生意,又要照顾亚纪子,加代每一天都很忙,比起安静的小家,加代更愿意把自己教给热闹的店铺,和客人们在一。每天晚上,加代总是和客人们喝到醉醺醺的回来。于是对亚纪子的照顾就显得有些疏忽。还是一个小朋友的亚纪子不像其他的小孩子那样,拥有父母专门准备的点心。毕竟家里开餐馆,什么卖剩了,亚纪子就吃什么。实在吃腻了,那就自己做,所以,亚纪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烹饪。后来餐厅里的服务生志麻见亚纪子做菜也不由得赞叹,你好像很会做菜,看起来特别自然。

做了四十年母女,一直到妈妈去世的那段时间,亚纪子都对妈妈是有点责怪的,她觉得妈妈不爱自己。甚至后来决定把楼下的店铺重新开幕的时候,事事都要和妈妈做得不同。妈妈的食堂是复古暗调的,那她的餐厅就是白色明亮的;妈妈的食堂可以抽烟喝酒,那她的餐厅不接待抽烟喝酒的客人;妈妈的招待客人是特别热情的,那她不愿意过多招呼别人,做好美食不打扰;妈妈的食堂每天都营业到很晚且很少休息,那她的店卖完当日的食材就要打烊,每周还都有一天定休。总之,亚纪子的店的一切都要和妈妈的店分明的区隔开。

然而,随着在这条老街开店的时间越来越长,会遇到一些新的人,新的事。譬如,妈妈40年未联系的前同事突然造访小店,亚纪子从那个阿姨的口中了解到妈妈的事情,还第一次知道了关于自己父亲的事情。在某个休息日里,她坐电车去了父亲的寺庙。父亲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已经继承了寺庙,亚纪子也看到了那个人。血缘关心真心强大, 40年不曾有交集的两个人竟然在秉性和气质上异常相似,才见面一两次,就可以聊很私人的话题。

大概每个人的心都渴望着一次出走吧!对面咖啡店的服务生辞职了,说她要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志麻也想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应该怎样,但直到剧终还没有想清楚;从前生活在妈妈阴影下,亚纪子毕业后又忙忙碌碌上了快二十年班,有时候也懊悔自己竟然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就连收养的流浪小猫太郎,在亚纪子家过了一段安稳生活后,也突然不告而别,开始了她的旅途。

想想也就是想想。既然开了店,那生活就要按部就班地继续。在店里的日子就是开门,准备材料,制作料理,打烊,下班。

亚纪子风格的店很受人们的喜欢,服务生志麻敏锐地发现,来到店里的人全是风格接近的人,尽管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脸,穿不一样的衣服,说不一样的话,但每一个进来的他们都有某种极为相似的气质。大概就是印上亚纪子风格的简单却温暖可口的面包和汤吸引到了灵魂某种程度上相似的人的原因吧。对面咖啡店的老阿姨,同一条街上的花点老板,小学生最爱光顾的食杂店老板,他们三个是加代生前来往亲密的友人,也是加代走后,最照顾亚纪子的三个人,也是从与他们陆陆续续地吃饭聊天中,亚纪子渐渐发现,自己以前并不了解自己的妈妈,妈妈其实也是很爱自己的。

有新的人进来,有旧的人离开,平淡的日子如水一般流走,心境也起了很大的变化。

刚开店的亚纪子是觉得自己运气很差的,妈妈不爱,工作没了,连买一箱子奖券抱回家里刮都中不了奖,开店事事都想和妈妈,和过去区别开,完全按照自己的一套来。后来才发现,自己是妈妈的女儿,哪里能够做到事事和妈妈区别开来。在某些方面,亚纪子和妈妈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像妈妈这件事情,也挺好的。

多年的心结打开,一些耿耿于怀的事情就翻篇儿了。这才忽然领悟到,其实不用胡思乱想,矫情地总想出远门去寻找,好与不好都心怀感恩不抱怨,踏实地普通的日子,非得如此才能和自己和解,真正过上内心轻松的生活。于是她决定不再刻意地束缚自己,顺其自然地迎接新的一天。

有生离死别,但没有哭得很难看的画面;有很大的性格转变,但没用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整部剧的剧情都在做美食,吃美食,邻里之间的关心问答中缓缓向前推进,就像普通的日子那样,咋看一眼没什么特别,但细细咂摸,有好多不经意的瞬间都值得反复回味。

这部剧就像和煦的阳光,很适合冬日看,暖暖的。

亚纪子还是很幸福的。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她有一个店铺,身边还有几个随时关注着她,很爱她的长辈。

 5 ) 回友人:关于《面包》里的人类关系

说实话,那天收到你关于《面包和猫和好天气》观感的短信(认为里面的彬彬有礼是表演、是压抑人性),我大吃一惊。因为里面的人际关系,正好是《面包》的一大卖点。

观众对于女主跟几位邻居的关系的了解,是在她母亲猝死后,从只言片语的闪烁中拼凑出来的。

一开始看她对隔壁咖啡店老板娘彬彬有礼的距离感,还以为俩人认识不久。谁知她有次同小招待吃饭的时候,聊起来,说她小时候打招呼声音不够大,被老板娘训斥过。顿时意会到,以前在她心里,这个毒舌但善良的老太太,还是蛮不容易亲近和相处的吧,所以有点距离感,倒是自然的。老太太这种爱管闲事的毒舌性格,在日本人中算是奇葩了。但母亲死后,俩人因开店的事渐渐走近,有一次,四个人一起吃饭,老太太突然笑得忘形,女主瞪大了眼睛也笑将起来,这是意外的温情一刻。

至于花店老板和小卖部老板,虽然大概也认识许久了,但怎么说呢,女主在心中大概把他们划做“母亲的常客和朋友”一类,交往也是淡淡的(联想到我们自己,对于父辈的朋友,不也是这样的吗?)。小卖部老板说,以前他和她母亲一起喝酒到很晚,而她每次都是一回来就很快到楼上去了。女主坦率地说她不喜欢她母亲这种生活,醉得那么厉害——她真的跟母亲性格不同呢,开着那么明亮干净的一个食堂,是一个特别理性、爱着干净和纯粹的人。所以作为她的前辈,热爱着她母亲的朋友,在她母亲去世后刚跟她相处的时候,是很有点小心翼翼的,不能太怀念以免引起她的伤心,也不好多干涉她开店的主张(压抑着对原来小酒馆的怀念),而是默默地关注着,不失时机地帮一把,随时敞开大门,让她有困难就去找他们。而女主也渐渐接受了他们的好意,在开店遇到困惑的时候,很坦然地寻求他们的意见。

我认为这样的相处,在几个人物的前因后果里面,是最完善的处理了,人与人之间,散发着真诚而自然的好意,却绝对不会超越不该超越的界限,不冷漠也不过火,分寸刚刚好,不是比中国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一把鼻涕一把泪更真诚吗?我觉得整部剧有一种蕴含着情感的理性之光的通透和明亮。

相对于跟前辈的相处,女主跟小招待的关系就显得更轻松自在了。因为小招待不认识她的母亲,所以不用承接小招待的同情和好意,再加上是自己的雇员和晚辈,所以更是不必顾忌什么。于是俩人一起上咖啡馆,一起去打球,一起去小酒吧,聊着各自生活的小事,自自然然地表达对对方的观察和喜爱,也是很怡然的关系。

整部剧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女主突然获知母亲的感情往事,以及她得知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的存在。是去见,还是不见?见了说什么?要不要相认?观众这样好奇着,导演却也大而化之的处理掉了。

两个人在庭院里,望着满院的绿植,喝着茶,闲闲地聊一聊。在得知弟弟以前是不良少年,却在父亲死后继承衣钵成了和尚,同她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时,她在心里大概起了一种颇有默契的欣慰和喜悦吧:这种时候,再说别的,似乎反而不如现在这样脉脉来得好。就像风起、风过、叶落,在我们看来一些颇了不起的事情、感情,也有这样一种疏通的方式呢。

这样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大概在日本社会里也颇难得吧。导演通过咖啡店和食堂两个小招待的谈话点出了这个地方的不同:这里有点像她们小时候住的地方,被人看着,但又与小时候不同,人们是默默地关注着。还有没说出来的,大概是这里与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冷漠疏离的人际关系也不同。
这大概就是导演的理想了。

她的上一部作品,《母亲河》里的小镇,是更为理想化的所在。酒店老板娘、咖啡店老板娘、豆腐店姑娘,还有一个四处走来走去的老太太,似乎是天外来客一样突然聚集在这个小镇上。他们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互相上对方的店里玩一玩,聊天、说笑、嘻嘻哈哈,但却明明白白各有一套地生活着。这部电影里更为极端,完全抽离掉爱情和亲情这样浓度颇高的人类情感,营造出更为松散的人类关系:就连到处跟人打招呼的亲切随和的老太太,其实是一个心无畏惧、到处探索的人,有一段时间常常呆在浴场,却突然不再去了,又去尝豆腐,然后又去河边、去小酒馆,总是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地方。卖豆腐的姑娘在这几个人中,大概是观众的代表,常常觉得另外几个人很奇怪,对于老太太不再来光顾,心里也有点欠欠的,还说出希望下次老太太“梦游探险”的时候带上她。老太太很郑重地说:“我一个人没有关系的,你一个人有关系吗?”切断了进一步粘腻的可能——在人生的路上,虽然身边人来人往,但说到底,不也是终究一个人吗?

认清这样的现实,大概更能做到随心而动呢:于是在影片结尾,几个人听说卖豆腐的姑娘的家乡不错,立刻决定:今天就去那儿吧!

也许《母亲河》太极端了,所以在《面包》里,导演加了点母女关系,邻里关系的温度也更温热一些。但是那种自给自足的感觉却没有改变。

什么才是最健康的人类关系呢,是抵抗不住孤独抱作一团,还是彼此互相观望着,走在一起便是一起,分开了也不作他想?

导演用她的作品,想给观众一点启发。

 6 ) 嘿,不良学生

看这部剧时我正在看《琅琊榜》,看了十来集就再一次弃剧,看起了这部像名字一样简单的故事。面包,汤,猫咪,一家店,还有晴朗的天气。

一直都非常喜欢美食日剧,在豆瓣上刷片的时候总是能看到这样的标签:温馨、治愈、清新,但其实这部剧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其实是个很平淡的故事,女主原本是个编辑,母亲突然过世之后,接手了母亲的食堂,重新装修后出售只有面包和汤的料理,有一个肯干实在的雇员,有刀子嘴豆腐心的咖啡店老板,有默默关心她的玩具店老板,有一个同父异线的和尚弟弟,还有,一只名叫太郎的流浪猫。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当停下来,不再那么忙碌的时候,生活里的很多美好瞬间,就悄悄的被注意到了。

亚纪子坐电车路过一户人家门口,女主人正在门口浇花,女主角说:“好多花儿啊。”女主人说:“总有人送。”原来,总有人花养不活了,就摆在她家门口,她就慢慢浇水把花养过来,然后也陆续会有人把养活的花又搬走。这时,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主人突然对女主角说:“你也挑一盆走吧。” 像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人来了,有的人又走了。

守着父亲留下来的庭院的和尚,坐在屋檐下和朋友吃着点心聊人生,采一捧庭院里开得正好的花,骑着机车跑去送给亚纪子。

亚纪子食堂门口的花丛里开出了一小团有轻微毒性的花,咖啡店老板提醒了好几次,最后志麻带回了自己家。

亚纪子的食堂有天被小孩子包场了,咖啡店老板关了自己的店,把店员差遣去帮忙。

亚纪子在路上遇见了玩具店老板,他请她去喝了点儿酒,聊了聊她的母亲。

亚纪子和雇员志麻两个人去对面的咖啡厅点了两杯咖啡,去打了垒球,吃了志麻分享的“头脑面包”,说起了“志麻你是那种人吧。能够很直率的感受到各种事物的人。一直以来,肯定有很多人都很喜欢你吧。因为被别人喜欢着,所以也能很好的喜欢别人。”

我发现自己变自由之后,与他人的时间才正式开始。我们或多或少都被过于认真的态度束缚着,上学的时候为一道题解不出来而哭鼻子,为一次考不好的试而沮丧,工作了为一个单恋的人而茶饭不思,为在一座孤单的城市里工作而孤独感巨增,为自己依然单身而忧愁。

“我有工作”“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养它”“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开店”“我虽然喜欢做菜,但从没想过要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店里工作的亚纪子很有归属感的模样,“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知不觉中,我似乎渐渐看到了希望。人啊,遇到某个人,经历某些事之后,会发现自己正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所以,活着真是有趣的事情。”

我们会渐渐懂得,不那么认真,是给自己的最大的奖赏。时间是很奇妙的东西,会渐渐改变人和事。

前阵子L说起,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如此想调回自己的家乡,我急急的替她说:为了在父母身边。她说,你不用急着帮我回答,我想等答案自己出来。这大概就是微光破晓说的,看看一个事物顺其自然,它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以前总认为,人定胜天,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事情就会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我们都是凡人,在抵挡不过生活的时候,沮丧颓废一蹶不振自然正常,试着做一个不良学生,不那么努力,看看生活会将我们推向什么地方,正是生命有趣之处。

昨天爬完山后和朋友在高楼林立的地方散步转圈,我们都是曾经的好学生,都有所谓的野心,都想在这座城市里安定下来,却也有着一致的念头,生活和工作,要在某个程度上有所平衡。完全放弃了生活,连一起生活的亲人都并不了解,那是件不那么可爱的事情。虽然我们仍在为自己的一方小小乐土而努力打拼着,虽然仍然被生活推着走,但似乎有些明白,不良学生的快乐。

S说,你一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但是终将有一天落入平凡,渐渐的这句话的答案呼之欲出。是啊,我们终将是平凡人,过着平凡的生活。而这平淡如水的生活,大概就像一块面包,一碗汤,一只猫咪和一个人的好天气那么纯粹而简单,慢慢品尝,也会有些香甜的滋味。

 短评

很在意一份三明治套餐要1200日元的价格,很在意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的房间,很在意所有的人都要那么客气,这样的我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上这种精分式的小清新生活的啊啊啊啊啊啊!!!!【好饿。。。

4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8分钟前
  • Lemon
  • 力荐

当时看这剧的时候就是在厦门的曾厝垵环岛路,一个人煮饭,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看电影。我也曾想开个小店,不要太拼,知己若干,小聚小醉。我也曾远走他乡,也曾诗和远方,也曾经岁月静好。后来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8.4

1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看片全程都面带微笑,真的是超级治愈的一部片子!累倒在椅子上睡着的时候,看完竟然元气恢复!舍不得一天看完并且打算一直留在电脑里不删的好片!

11分钟前
  • 叶纸君
  • 力荐

“我曾多次想离开这个城市。觉得从未走出过家乡的自己好没出息,曾一度消沉。在妈妈生活过的地方重新开始的这段时间,我觉察到,是我一直将自己束缚住了。我之前太过较真了。我今后要做一名不良学生。我发现,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12分钟前
  • A。
  • 推荐

第一集很好,后面是一集比一集做作——表面掩饰得很好的那种做作。不过,在豆瓣吐槽一部大受好评的“岁月静美”片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

14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需要深入进去慢慢品

16分钟前
  • M♠Y♠V
  • 推荐

大概也就只有在日剧里才会有这种每天只卖两款三明治却生意奇好的清淡小店了。惊喜的是居然请到了老牌女神岸惠子,而小林聪美总是诠释着独身女性最玄妙的生活状态——我也想养猫开店。

20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看似简单平静无波无澜,却是厚实坚定的处世哲学。像这样肯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生活的年轻人已不多了吧。亚纪最后写信给老师说,“在妈妈生活过的地方重新开始的这段时间里,我察觉到,是我一直将自己束缚住了,我之前太过较真了,今后我要做一名不良学生。我发觉自己变自由后,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21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04‧終] 只要是小林聰美演的日系生活劇,我都喜歡

24分钟前
  • ORANGETUNE
  • 推荐

這世上,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至於貓么,它們是自由派,還是給它們自由吧~

26分钟前
  • 力荐

看前三集的时候还是在大学里,那时不觉得有多好,看第四集的时候已经开始独自生活,也终于了解那种心情了。

28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看完觉得一个人也可以好好活下去咯

32分钟前
  • 王xx
  • 力荐

让我想起了海鸥食堂,还是很美好,哪里装了?我倒没觉得。

35分钟前
  • moco87
  • 力荐

啊真是羡慕如此清静孤单的生活,有面包有汤有猫咪,有闲庭花落有奇妙缘分,从一个人的好天气到分享自由欢快起舞;猫咪的走失如同未曾揭破的身世,留一点神秘更好;顶级清新森女,温暖治愈美食,静好温柔得快被融化,于是烦躁如我也终于沉静下来。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偏爱这份闲庭信步,认同那般昂首挺胸。

4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从那年看西瓜开始,我就一直在做这样独身生活的梦,有足够养活自己的技能,穿着简单舒适的衣服,慢调子的生活,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谈心。感谢这部剧,我最喜欢的仅仅是一群人,比如:小林聪美,罇真佐子和加濑亮...

42分钟前
  • K桑
  • 力荐

小林聪美的片子果然都是日式温情小清新,家长里短都那么可爱,一点都不琐碎烦人的感觉。有猫有美食,菜单很适合独居人士参考!那只喵好肥而且超粘人。演打工的妹纸叫伽奈,本剧里感觉和美波好般配啊!

45分钟前
  • kodokoja
  • 力荐

刷在生活之上的……表层美好。

47分钟前
  • 沈书枝
  • 还行

“自己變自由後,與他人的時間才真正開始。”“在來來往往中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哪怕顯得狂妄自大,也比陷入泥潭徘徊不前要好得多。”果然比起追求完美得讓人一見傾心的事,能讓人放鬆的所在,才是大隱隱於市的理想狀態。變聰明,變溫柔,變果敢啊。

49分钟前
  • 長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