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全8集

主演:波瑠,柳乐优弥,麻生祐未,大空真弓,坛蜜,石井杏奈,寺胁康文,齐藤由贵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2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3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4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5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6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3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4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5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6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7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8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19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早濑美月(波瑠 饰)和母亲早濑显子(齐藤由贵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在显子的帮助和支持下,二十五岁的美月在高中教授英语课,这是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外人看来,美月和显子之间的感情十分要好,两人亲密无间就好像姐妹一般,但实际上,显子常常会显现出偏执而又充满了控制欲的一面,母女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平静的表面下暗涌着滚滚波涛。   某日,美月结识了在早濑家工作的松岛太一(柳乐优弥 饰),太一英俊而开朗,两人在一来二去之间发现彼此十分投机。眼看着美月和太一走得越来越近,显子渐渐开始感到了恐慌,她决定依靠破坏女儿和太一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将女儿留在身边的目的。看见恶魔一本漫画闯天涯2空中监狱(国语版)远东特遣队之夺桥喋血齿轮第六季决不姑息三次为定怕老婆爱爱囧事乌龙贼替身二凤银之守墓人 第二季百变艾琳致命肖像我的妈妈是校花亚特兰大第二季巅峰拍档第十二季天伦乐翻脸2男人的争斗暗箭难防老妈的桃花运怒海狂蛛斩1968日班猎人短暂的偷情纪实妙警点38内特的梦想剧院地下室惊魂1080P明日战记公主自传情感短线:婚庆小队同年同月同日生半生缘幽灵写手第一季哈迪兄弟 第二季灵异漩涡之万丈鬼渊明宫谜案但是想结婚!BL漫画家的别扭婚活记老表发钱寒(国语版)沁感未知的秘密追爱家族国民老公 第二季早安孟买迷镇 第二季失子疑云

 长篇影评

 1 ) 请记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分身【全剧评论】

——“我爱我的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她)好。”
——“不,你只是把他(她)当做了你自己的分身。”
  在这部剧开播前,我就在我关注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看到了关于这部剧的简单介绍,然而,现在看来,那篇介绍的文章是带有明显的断章取义的错误引导思想的,那篇文章让我在真正开始观看这部剧之前误以为这是一部“前期讲母女百合,后期讲母女争男人”的奇葩剧。

  本来因为那篇带有错误引导的公众号的文章的缘故,我对这部剧没有什么期待,但是真到了开播的日子,我因为剧荒+想看奇葩剧的好奇心而点开了第一集。

  令我十分意外的是,这部剧竟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强势的母亲与懦弱的孩子,这样一对组合不仅仅在日本有,在我国更是非常常见啊,从这几年“妈宝男”、“妈宝女”成了网络上的高频词就可窥见一斑。正是因为我的母亲也是性格强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对我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我逐渐养成了懦弱而顺从的性格,虽然内心中也时常泛起叛逆之意,但是大多数时候我还是依赖于她。这种习惯性的依赖直接妨碍了我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我时常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定位,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通向何方。

  正是因为从这部剧里看到了和自己的相似性,我决定开始追这部剧,尽管后来的剧情发展缓慢,反反复复,也没有特别精彩独到的地方,但是我还是坚持着把这部剧看完了,因为从一开始,我就试图想从这部剧中获得答案,获得启示。

  本剧主线剧情是显子、美月母女,而剧中呈现给我们的其实是3对母女(支线剧情):除了显子和美月母女以外,还有显子和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女主角美月的外婆)、叛逆少女后藤和自己的粗暴母亲。除了显子、美月母女是一开始关系很不错以外,另外两对母女在剧中至始至终关系都不好。
显子和自己的母亲长期彼此厌烦,其实与其说是厌烦,倒不如说她们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对方,她的母亲原本对她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上个好大学,出人头地,但是她却辜负了母亲的期望,于是她母亲就对她恨铁不成钢,总是奚落她,其实她母亲也知道自己亏待了她,她母亲在和外孙女美月独处的时候也坦露了心声,可是,尽管老人家在内心深处觉得亏待了显子,在生活中还是习惯性的对显子冷言冷语,显子为此感到很难过,最过分的是,老人家在临终前对显子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真没用啊。”到此,显子崩溃了。我想,这样的情形,换做是谁都会崩溃的吧,自己的至亲临终前对自己的最后一句话竟然也是骂自己没用!我一直都觉得,父母可以教训、教育自己的子女,可以指责自己的子女不听话、不懂事、不努力,但千万不可全面性的否定孩子,万万不可说:“你真蠢啊!”“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孩子!”“真后悔生了你啊!”这样的话语是非常伤人的,甚至比打孩子一顿更伤人,肉体上的疼痛会消退,心理上的伤疤却可能是伴随终生的。正是因为长期受到了自己的母亲长期的言语上的羞辱,显子的内心发生了扭曲,她变得神经质、偏执、自私、自卑。

  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得到爱吧,显子在内心暗暗发誓要加倍爱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女主角美月,然而,过度的专注于自己的母亲角色使得显子对美月爱过头了,该管的事情她管了,不该她管的事情她也管了,女儿从小到大的生活起居、穿着打扮、行为方式、大学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男朋友的选择,她全部都要管,她自认为这是无微不至的爱,她自认为这是为了女儿好,事实上她只是把女儿当做了自己的分身,把自己的观念全部强行塞给了女儿罢了,而女儿因此形成了依赖型人格,凡是遇到烦心事,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妈妈,她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她也觉得自己不需要朋友,而最过火的也是直接引起了女主角美月与她的矛盾导火索的是显子过度参与了女儿的恋情,女儿的每一次约会她都要跟踪,她表面上鼓励女儿恋爱,实际上却各种煽风点火让女儿恢复单身,而当松岛先生与女儿正式确立关系以后,她更是怒不可遏,又是跟踪、又是装晕、又是两头劝散,到后面还试图毁了新装修的房子。在发现这一套行不通以后,她就天天上松岛家给他们做家务(其实这一点上在我国可能并不是稀奇之事,据我所知,就有不少年轻夫妻虽然不和长辈住在一块,但却要求长辈在工作日的白天上他们家来给他们做家务),也是到此,美月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和母亲决裂。女儿要和自己决裂,丈夫又丢了工作,显子崩溃了,她企图自杀,美月又软下心来。眼看美月又要重蹈覆辙,松岛先生拉着她一起去探望了自己久未见面的母亲,这次会面,既让美月再次醒悟,也让松岛先生感到内心得到了救赎。美月再次和母亲争执,为了让母女俩的矛盾有一个休止,编剧设置了让母亲显子跟随丈夫一起去了印度尼西亚。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太可能就这样甩手走人,如何在和父母争论之后逐渐开始扭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使得双方的关系逐渐正常化,让彼此双方都尽量感到舒适,这个大难题编剧没有给我们答案。

  同样的,女主角美月所负责的班级里的叛逆女生后藤同学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也很不好,后藤是属于叛逆期症状比较明显的,她不合群,也厌烦学习。而后藤的母亲是个文化水平和收入都偏低的,但是却为了独自养活一子一女而拼命努力工作的女人,她对女儿的叛逆举止非常恼怒,恨铁不成钢,又因为自己的暴躁冲动性格,使得两人关系十分恶劣。最终,两个人在学园祭当着众人的面争吵、推搡之后,母亲摔下楼梯骨折,后藤也借此和弟弟一起搬离了母亲的住所,搬去与奶奶同住。对于这一对母女的冲突,编剧设计的解决方案仍然是——逃离。诚然,在子女成年以后,由于子女与父母、长辈的观念、性格、习惯上的差异,分开居住是有利的,也有助于子女独立人格的形成,但是也不可能说因此和父母不相往来,因此,在成年以后,应该和父母保持怎么样的联系?如何保持关系?这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已经成年了的我,原本试图从这部剧中寻觅与父母的相处之道,可是这部剧给我的答复似乎就是:成年以后,就应该强烈地表现出对父母的不满,大吵一通,然后搬出去,彼此尽量少接触。虽然这也的确是一种解决方式,但似乎还不够理想......

  尽管这部剧没有我所期望的那么精彩,也没有给出我所期望的答案,但是我还是决定给这部剧打四颗星,因为这部剧虽未解决问题,但是确是实实在在的抛出了一个经典而且永恒的课题: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如何照顾、教育未成年子女,哪些事情应该管,如何管,而哪些事情不应该插手?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间应该如何保持关系?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合适而且恰当的距离是怎么样的?所有的为人子女者、即将为人父母者、已经为人父母者都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在心理学上,角色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如亲属关系,父母与子女,等等)和成就角色(如职业),其实,相对而言,成就角色是比较容易扮演的,因为职业通常有明确的职业标准、职业道德、职业法律,在进入工作单位时,因为环境的关系,我们也较为容易进入角色(比如教师一走进教室,就知道现在自己要扮演教师的角色了,他要开始上课了)。而先赋角色更难处理,首先是家庭角色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你能明明白白的准确写出父母应该是怎么样的吗?子女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夫妻之间应该是怎么样的?),其次,家庭角色的环境也比较特殊,通常是发生在家里,而家是一个比较随便的、放松的场所,我们很少有人一回到家,就会产生诸如“好了,现在我要开始扮演父亲的角色了,我要以身作则”的想法吧。正是因为先赋角色的特殊性,它才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家和万事兴”,这句话虽然很土,但是很有道理。

  在父母教育子女方面,我的拙见是: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把他(她)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也不要把他(她)当做自己的分身,别总想着让他(她)替自己圆梦,在他(她)的人生道路上,你只是一位引路人,而不是牵引师。尤其是当孩子成年以后,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不要总是插手孩子的事情,当然,作为一个过来人,如果孩子想听,你可以给他(她)一些自己的人生建议,如果孩子需要,你也可以给他(她)提供一些帮助,但这都是基于你情我愿的,而且无论什么时候,都请记住,这些事情始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最终做决策的应该是孩子自己。

  在孩子这方面,我认为树立自我意识很重要,及时的辨别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父母、长辈的想法,对于他人的想法,多听、多想,不要急于拒绝,也不要急于接受。在成年以后,尽可能地做到人格独立,尽可能地少在经济、生活上依赖于父母,因为你越是依赖于他们,就越是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我的孩子还小,需要我照顾”的错觉,让他们觉得他们必须事无巨细的管你,否则你无法好好生活。

  人生中的三大情感: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是家庭的主要成分,爱情也和家庭息息相关,家事,看似很小,实则关系到每一个人,今夜,让我们都来思考一下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吧。

 2 ) 母女关系映射出的社会常态

其实刚看到这部剧的标题时,我是不想点进去看的,这个标题让我自动脑补了当年小学组织大家一起去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本能的就觉得这一定又是一颗催泪弹,人生几多不宜,何不放过自己。
无奈,我真的,日剧荒,找不到可看的还是硬着头皮点进去了。然后,一口气干掉了8集!

刚开始看,真的觉得“哇,少女,你和妈妈的关系好好,好羡慕”,虽然妈妈跟踪女儿约会稍微显得过分一点,但仍然觉得母女俩的关系真的很好,好到有一样的兴趣、一样的喜好,好到女儿觉得和妈妈在一起才是最轻松的,好到甚至连爸爸以及女儿未来男朋友都插足不进来的地步。

妈妈对女儿的爱,已经是到了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女儿的地步,女儿所有的烦恼都找妈妈商量寻求帮助,典型的妈宝女形象。就在我以为女儿会和妈妈这样和睦相处的时候,女主却摸着自己的后脑勺上一块10元日币大小的秃毛区域说着“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对妈妈说不出口的事情”,拉开的战争的序幕。

日剧的节奏一向是快的吓人,总让你在津津有味的时候担心“啊,你节奏这么快,后面那么多集到底要怎么演”。但是不用担心,这是一部除了女主和妈妈,周围所有助攻的小伙伴都拿着【真-剧本】的戏。大家都是真相帝,各种看穿女主和妈妈的关系其实不正常。表面上和谐美好,私底下暗自忧伤。

妈妈表面上一直都在为女儿做着各种事情:每天早上帮女儿做苹果油麦菜幕希,为女儿挑选搭配衣服,照着女儿的样子去做人偶娃娃,和女儿一起选新房子的装修材料,为女儿解决各种教学上出现的问题,陪女儿逛街聊天,跟踪女儿的约会怕女儿遇人不淑。种种的种种都让妈妈非常投入到这个角色当中去,觉得自己才是一直付出的那个人,并灌上爱的名义。

然而事实是,女儿并(表)!不(面)!喜(接)!欢(受)!每日早上的幕希女儿并不喜欢,只想安静的吃个水果而已,只是妈妈觉得喜欢,自己就照单全收;而妈妈总说自己穿着连衣裙才是最适合的,然而女儿只想穿一条破洞牛仔裤,可以肆无忌惮的坐下来吃冰淇淋;比起嘴上说“卡哇伊”的人偶娃娃,其实更加喜欢自己的小熊,偶尔还会觉得娃娃有些恐怖;妈妈跟喜欢浮夸碎花的物件,而女儿只想要简单素雅;就连当老师的工作,也是因为妈妈以前想去做老师,如果自己做老师的话,妈妈会更加高兴;就连男朋友的选择,也受到妈妈左右。女儿一直都在看妈妈的脸色行事。

以为这就是这部剧的主要内容?真像没那么简单,让我们重新捋一捋这部剧到底在讲什么。

看剧的时候弹幕上很多人都在刷“妈呀,这妈妈太不正常了”,其实我倒是觉得妈妈的这种过分变态的情感很正常,甚至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常见,只是影视剧中,让这种我们觉得是变态的行为更加的聚集话和戏剧化罢了。实际上你想一想“你妈觉得你冷,让你穿秋裤”就很好理解妈妈的感情了。因为妈妈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觉得事情“应该”是这样或者是那样的,而这种觉得又是建立在自己的经历和感情上得出的认知,从妈妈给女儿做人偶就能看出来,其实妈妈说是照着女儿的样子去做人偶,但实际上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来进行制作的,穿什么样子的衣服,留什么样子的发型,从根本上来说只是自己的另一种版本而已,是一种控制欲的体现,以及补偿心理的自我满足而已,将自己没有得到的、想要的另一种生活强加到女儿身上。其实这些行为也并不是只出现在母亲身上,想想人际交往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父母、学校、社会,是不是也常有别人认为某种事情特别的好,而推荐给你,希望你能够接收呢?

其实剧中的女儿也并不是完全的受害者,虽然被母亲强加的情感左右是一件非常可怜可悲的事情,但造成这样的结局女儿本身也有问题的。女儿小时候就发现,如果顺着妈妈的话去做的话,妈妈就会夸奖自己,妈妈也非常开心,渐渐的就不自觉的去根据妈妈的脸色行事了。其实小孩子遵从大人的意思去做事是天性,这就像是动物幼崽会长的很可爱来达到父母养育自己的目的一样,孩子们也会通过满足父母来让父母对自己好。可是正是因为女儿讨好妈妈的行为,让妈妈觉得“很和胃口”,从而更多的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女儿从来不对妈妈说“不”,没有办法让妈妈认识真正的自己,等到想要有自己思想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就像是在现实生活中,给某个人贴上标签一样,即使那个人不是这个样子的,人们还是会用固有的思维去看待他。如果一开始,女儿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一味的附和妈妈,或许会变得不一样。

再说爸爸,故事中爸爸好像整个就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人物,母女俩只顾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完全没有估计到爸爸的感受,爸爸一个人在外围好像什么时候都看的很清晰明了,但实际上又不对事情进行过多的干预。其实爸爸也不想参与到这种“寄托情感”的活动中去,看到妈妈只追着女儿跑,反而会有一种轻松,因为没有受到关注,就不需要对这些复杂的情感有所回应了,在改变之前的爸爸一直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自己只需要把工作做好,新建好家里的房子,做到一个顶梁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正是因为妈妈失去了夫妻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才将重心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其实永远不要为了别人而活,或许你一厢情愿的付出,别人并不需要甚至会显得累赘,因为承了情就需要还的,明明不需要的东西,不但要满心欢喜的接收,还要在日后换回去,着实让人很痛苦。而你嫩,却永远活在自己为了谁谁谁而付出的世界当中,饰演着“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却总是不懂我的心”的苦情角色。背负着他人一生的命运,这种负担,我想没有谁是愿意去承受的吧。

这部剧真的很值得去观看和思考,其实为了自己而活才是对别人和自己最大的负责。

 3 ) 妈妈,我可以不当你的女儿吗

最近抽空刷完了一部日剧,《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暗黑系的现实日剧,压抑得让人窒息。看的时候,几度崩溃得落泪了,太真实了,真实到让我无法呼吸。因为,这部剧里面有我的影子。 我是一枚乖乖女,乖到愚孝的地步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妈妈的“乖乖女”,最听妈妈话的“贴心小棉袄”。 从小到大,我从来都不敢真正地去反抗过妈妈,永远都在迎合着妈妈,永远都是顺着妈妈的意思。我偶尔会闹点小性子,但是一被妈妈训斥,立马就会变得乖乖的,也就不敢接着再继续作了。 从小到大,我穿着的衣服都是以妈妈的品味为主。我给自己买衣服的时候,在挑选的过程中,我第一个考虑的因素,永远是我妈妈会不会喜欢呢,我买这个我穿这件衣服会不会被妈妈骂呢。我穿某件衣服,只要是妈妈不喜欢的,哪怕妈妈跟我说一句这衣服不好之类的话,或者妈妈露出了不太开心的表情,一律都会被我压箱底了。 从小到大,我永远都是听从妈妈的安排。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跟妈妈很明确地表态,妈妈都只是在表面上同意,到最后都必须得要按照她的意愿去行事,绝对不能去反驳,妈妈她要怎样说都好,最后都是认为她自己才是对的。慢慢地我也就不再挣扎,不再反抗了,我已习惯了把好多好多的话积压在心里了。 从小到大,我不过就是妈妈的一只提线木偶罢了。在妈妈眼里,永远当我是个小孩子,是个要被监护的未成年。妈妈“忘”了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是一个成年人了,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愿的人。我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得要听从妈妈的指令和安排,我必须得要在她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从小到大,我不敢越界。哪怕露出一点点想要出去的念头,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啊。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害怕触碰到雷池,更不敢作死去踩地雷自爆。 从小到大,我永远都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的。我在想任何事情,做任何事情之前,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到那事情已经做完了,我永远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我的妈妈,我这样做,妈妈会怎么想呢,妈妈会不会生气呢,妈妈会不会不喜欢呢,我是不是又闯祸了,我是不是又惹妈妈不开心了。我慢慢地忽略了自己,一点点丢失了自我。 在这部日剧中,女主算是蛮幸运的。 因为,女主生活在一个小康的家庭里,可以接受到教育,也有一份工作。 因为,女主的妈妈,身体很健康。 因为,女主有爸爸,虽然有点半透明,但是也一直在她身后默默地支持着她,是她这个家有力的后盾。 更幸运的是,女主遇见了他。女主“利用”了男朋友,借此机会作为一块跳板,跳出一直依赖的安然的舒适圈。她的男朋友,一直都在陪伴着她,给她提醒,给她帮助,让她成长。真的是他,给了她很大很大的勇气,才能让她有足够的勇气离家出走,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坚定而温暖的依靠,接纳她,守护她。她紧紧地抓住这棵救命稻草,爬出了那个禁锢的家,非常努力地去地摆脱她妈妈的控制,一点点挣脱出她妈妈的“爱”。

在外人看来,母女俩的关系是如此的和谐。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这份甜蜜的背后,隐藏着多么沉重的痛苦。

我和女主一样,没办法做到女二女学生那样坚决地去“恨”自己的妈妈,如果真的能够去恨的话,也许会简单点吧。 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妈妈,太“爱”我们了,对我们太“好”了,太过于保护我们了。无形中,我们已经变成了妈妈的傀儡,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偶,任由妈妈的摆布。 这样的母爱,实在是太沉重了,甚至乎压抑的无法呼吸了。 我要离开这个家。 等那一天的到来,我也会同样的坚决。 我知道那个过程很难,或许对于别人而言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正如女学生鄙视她的老师说,感觉你好像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I WANNA BE FREE.

 4 ) 恐怖的母性

在神话、童话和寓言中出现的女性有两种形象:一种是善良慈祥的母亲形象,还有一种是可怕的恶魔形象,如何看待母性这种极端双重性?

母性具有孕育死和生的双重性,既有培育生命的正面力量,也有吞噬一切生命带来死亡的负面力量。

人类母亲在精神层面具有这种倾向,负面的力量太过强大,会阻碍孩子独立,将孩子逼入精神死亡的深渊。

以上摘自河合隼雄的《童话心理学》,河合是日本荣格学派之鼻祖,他还曾著有《日本母性社会的病理》探讨日本在社会结构上虽是家父长制,但内在根源却是母性社会,时刻返回母亲所代表的无意识深渊,这俨然成为日本一个弊病,父亲奔波于工作场地,居于家中的母亲成为照料孩子起居,同时督促孩子学习的严厉角色。

而河合认为,日本大量出现的"对人恐怖症"和"登校拒否症"(逃课、长期请假不上学)导源于家庭中父亲的缺席与母性的强盛。

ep1中似乎也出现了这样一个桥段,拜访者的家庭中这位母亲也是令人感到恐怖。

同时,河合在另一本书《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中结合日本的天照神话和希腊的泊尔塞福涅神话,谈到了母与女的关系。

"女儿会成为母亲,而母亲会死亡,重新再成为母亲",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在被以母女结合的形态支配世界里,事物的变化会连绵不断,陷入停滞。

可以看到,在这个家庭中,上一代已经陷入了被支配的困境中,而下一代依旧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父亲给人的感觉完全是多余,他变得渺小。

而为了破坏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需要有男人的侵入,破坏母女结合产生的力量。

荣格的高徒诺伊曼在《意识的起源与历史》中指出过,确立自我的个人,其经历的阶段,类似于神话中的创世过程,都呈现出混沌的状态。

可怕的母亲,会吞噬处于萌芽中的自我,迫使其重新退回到无意识中。

天与地,昼与夜的分离,也象征着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离。

然而,在河合看来,西方人建立自我的过程在其神话中就已明显,那种高度的自立性和整合性无可比拟,相较而言,日本的自我意识依旧是模糊暧昧的。

掉书袋太多了,抱歉。不知道接下来剧情的发展会是如何?影帝是会帮助波瑠妹子摆脱母亲强烈的控制欲,让她重新建立起自我认同?还是会发展成这个似乎有恋母情结的男子的出现本身就是瞄准了母亲而来?cp线似乎还不明朗~

不过我看第一集完全是因为发现这母亲的发言迷之耳熟,但愿引起共鸣的我不是一个人。

 5 ) 还不错

影帝这部又在刷好感,人物性格真不错。妈宝的觉醒波瑠演得不错,齐藤由贵把妈妈的神经质和无安全感也演得很好,这类神经兮兮的角色她从年轻时就驾轻就熟。因为身边有这样的妈宝,所以还是觉得挺真实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互相依赖的活着一定是行不通的,真想把这剧送给身边的孩儿妈们看看。别再精神上依赖你们的儿子或女儿了。

 6 ) 妈呀饶了我,你的审美我招不住呀!

我和我妈之间的关系跟这两母女有挺多相似之处,不过没这么恐怖就是。有感而发,讲一下下自己的故事。
和这剧女主角一样,我一直都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没有过青春叛逆期,得到最多的表扬就是“乖”。这样的我也就反抗过我妈一次。
反抗是围绕着一个书柜展开的。那时候我高三,桌上教材资料堆积如山,而我的房里只有一个矮柜蹲在墙角,收纳空间明显不够。更主要的原因是家里刚装修不久,我妈嫌我那矮柜太丑了,与我家时髦华丽(我妈认为)的装修风格格格不入,就斥巨资购入了一个由她精心挑选的书柜,准备替换掉那只矮柜。书柜搬进来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而当书桌被放置好的时候,我妈开始挑毛病了。
“你这书桌太大了,这俩放一起显得这书柜只一点点了。”
“这书桌不也是你挑的么?”
“哎呀,要不把这书柜往前拖拖好了,看起来大小就没差那么多了。”边说着我妈就动手去拖书柜了,很明显并不是在问我意见。
我那天可能精神状况不太正常,竟然冲上去拦住了我妈。“拖出来后面就空一截了,旁边就是我书桌,桌上东西容易掉下去,而且那一边又是墙,掉下去就捡不起来了。”
“你注意点不掉下去不行啊?拖出来一点好看些。”
“这是我房间又不是客厅,谁看啊?”我把已经被我妈拖出来了一截的书桌又推了回去。
“哎呀你这伢崽,蛮不听话呀!”我妈又试图把书桌拖出来。
我用左半身使劲往回顶,护住我的书桌,对,我的书桌。“这书桌是要放我房里就按我的意思来,要么就别放我房里!”刚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生怕我妈真要收走这书柜。更重要的是,我怕是要挨打了。
没想到,我妈这次异常的平静,只是骂骂咧咧地走了,没有拿走我的书柜,也没有打我。
我喜出望外得简直想要当场放一把鞭炮。我的房间里终于有一件20块以上的物品可以任我摆布了!当时的我穿着我妈给我买的条纹t恤。我妈给我这样一个花季少女买了红黄蓝绿4件款式雷同的条纹t恤,并且这些t恤还一直跟着我上了大学。
若干个月高考考完后,我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网购,在我妈的游说下买了个玫红色的丑到我整个大学期间只偷偷摸摸用过两次毕业就“忘”在了寝室的电脑包。
直到现在我工作了,我妈还会时不时地提醒我剪头发、买新衣服,告诫我别减肥、别拔眉毛,积极主动地评价指导我的人生。对我来说有着革命意义的那次反抗很明显没有引起我妈的任何思考。我也试着和她沟通过,但都无果。想要出一本书,书名叫《如何与父母沟通——从入门到放弃》。

 短评

心疼影帝...井上由美子这次莫不是用的代笔???

6分钟前
  • 戚阿九
  • 还行

期待后面

8分钟前
  • 不勤劳的小院长
  • 推荐

立意很棒,收不回来,烂尾。

9分钟前
  • 暴走君
  • 还行

会开始看这部剧是因为我跟女主角的遭遇有些像,我妈也是性格很强势的人,控制欲极强,喜欢大包大揽,所以我觉得我因此而性格懦弱,丧失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我生活中的大多数事都是她做决定,有些时候我会故意为了叛逆而做出一些决定但往往是令我懊悔的。所以想看看这部剧看看能带给我什么收获。这部剧最后母亲决定搬走与去他国谋生的父亲同住,而我的父母依然与我住在一起,是否只要住在一起就不能逃避被约束的命运呢?

14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剧情好变态但是好喜欢 爱影帝

16分钟前
  • 啃啃
  • 推荐

第一集看完提高了期望值,给五星,本来是奔着“毁三观”、“高能”、“掉节操”而来,不知为什么,看的过程中有好强的压抑感。最终回看完扣两星,波瑠让人捉急死了,和影帝配戏根本不是对手,和我国小花一样,演技主要靠瞪。

19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还行

哎呦,这不是我和我妈嘛。

24分钟前
  • 小J²
  • 还行

故事瘆人 真实体现某风格亲子关系 p.s. 柳楽優弥 大 加 分 p.p.s 斉藤由貴&Haru的身材太 完 美

25分钟前
  • kana
  • 还行

没有haru绝对不想看的剧呢

29分钟前
  • Kowloon Tong
  • 还行

第一集,女儿是妈妈的分身,女儿观察妈妈的表情提妈妈提出她的想法,一摸左腮,表示不满意,女儿马上替妈妈说出不满意,而妈妈也是所有的生活围绕女儿 还有好喜欢影帝

32分钟前
  • 呵呵呵呵忒
  • 推荐

本季佳片,亲子病态心理表现的木入三分,演技精湛出色

34分钟前
  • 代号A
  • 力荐

很多细节很耐人寻味,探讨亲子关系,人格独立问题,应该会大热吧

39分钟前
  • Heather
  • 推荐

居然忘了来标记。其实剧情在近些年的日剧里算不错的了,齐藤阿姨挺厉害的,yuya工具人

44分钟前
  • Echo·1900
  • 推荐

好恐怖,真的给足机会,多少父母比这剧里的母亲还要不堪,至少这剧里的母亲还让女主好好活到成年了。中国家暴的父母不少吧,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私心的事,周围环境再一个劲儿的说着要孝顺,真是在有问题的家庭成长很不容易呀, 而且愚孝是现在中国社会的主流。

48分钟前
  • 自在
  • 还行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这窒息的母爱啊”。崩坏的家庭伦理。看似深爱实则枷锁。霓虹这种探讨伦理的,虽然压抑腹黑,但其实蛮会戳中重点的。禁锢的爱,不是成全和保护。无法挽回地任其“肆意生长”只会向不可预估的毁灭走去。反过来,你我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没被这种爱,轻微地禁锢过呢。

50分钟前
  • 武井咲
  • 还行

影帝你是我坚持这种玛丽苏傻透顶剧的动力源泉

54分钟前
  • 还行

别人家的男朋友

56分钟前
  • 毛豆バブン
  • 还行

讲妈宝女反抗的故事,不过故事悬念感觉有点小。波瑠把软弱无主见的女儿演的倒有几分出色,不过还是看着像对不起青春的角色。剧中的妈妈,一言一行都让人略感恶心,几次对娃娃(日语叫人形)的近景看得瘆人。影帝的存在感有点低啊。

58分钟前
  • Derridager
  • 还行

终于一口气看完每一个子女都有自己选择离开父母的方式 离开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需要距离 人类总要和孤独并存的。一个人的生活也会很美丽。最后的结局很棒!果然啊,家就是相爱相杀 互相伤害的影帝接了这个角色真的太好了,我本来就是强势的人!帅死,有这样强势温柔的男人守护着美月真是幸福。

59分钟前
  • 亂舞紫
  • 力荐

雷声大雨点小,开端的展开还有点恐怖,中间的剧情全在划水,收尾部分一集比一集弱。

1小时前
  • 麻油
  • 还行